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七年級《黃河頌》教案設計(精品多篇)

七年級《黃河頌》教案設計(精品多篇)

七年級《黃河頌》教案設計(精品多篇)

黃河頌音樂教案:黃河頌教案 篇一

教師以記者的身份採訪學生,要求學生以“我欣賞這首詩的,因為”的句式説話

學生暢談學詩的感受、體會

生1:我欣賞這首詩優美的旋律,因為它汩汩而下,讓人讀着讀着,不覺低聲吟唱,從心裏流出音符,流出詩情,真可謂“黃河之水心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生2:我欣賞這首詩形象的語言,因為它勾勒了黃河的輪廓,形神兼備,讓我這個從未見過黃河的人,也不覺怦然心動,想一睹黃河英雄般的風采

生3:我欣賞這首詩的韻律,因為它有雄渾奔放的旋律、鮮明的節奏、洪亮的音節、錯落的句式,引人高歌,催人奮進

生4:我欣賞這首詩的畫面,因為它為我們呈現了黃河立體的美,近遠結合,縱橫相接,全方位展現了黃河獨特的美(雄渾的美、壯闊的美、蜿蜒的美),使我們真切感受到黃河的磅礴氣勢、勇不可擋的氣度和力量,這足以激發每一位華夏兒女的民族精神和信念

生5:我欣賞這首詩的語言美,特別是修辭的運用如把黃河比喻為“中華民族

的搖籃”是黃河哺育滋養了世代炎黃子孫;把黃河比喻為“民族的屏障”,既寫出了黃河天險在地理上的戰略意義,也寫出了黃河的偉大堅強精神已成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把黃河比喻為一個巨人,那“千萬條鐵的臂膀”就是黃河的無數支流詩歌是語言的藝術,語言的好與差決定詩歌藝術成就的高低修辭的運用,更好地表達了黃河的氣勢及其對中華民族的偉大貢獻

生6:我欣賞這首詩雄渾豪邁的風格詩歌以明朗的語言塑造了黃河奔騰不息、氣勢宏偉的形象,並且多處以“啊,黃河……”這樣的句式直抒胸臆,充滿了雄渾豪邁之美

……

教師總結:美是多元的,“橫看成嶺側成峯”,同學們以個性的眼光發現詩歌獨特的美美在旋律,美在語言,美在畫面,美在風格,美在意象,美在情感……真是美不勝收讓我們齊誦這首歌

學生齊誦《黃河頌》,教師播放《黃河頌》音樂

《黃河頌》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蒐集有關黃河的資料(文明、文化、災難);瞭解一些抗日戰爭中中華兒女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蹟。

2、通過自主學習,整體感知並把握詩歌內容。

3、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理解詩歌以熱烈的頌歌形式塑造的黃河形象,感受中華民族頑強的奮鬥精神與不屈的意志。

4、欣賞《黃河大合唱》這部不朽的音樂作品,激發愛國主義情感。

5、綜合探究,做一次黃河文化的巡禮,喚醒我們內心深處的黃河情——保護母親河,瞭解黃河的現狀,加強環保意識,以行動保護汕頭的母親河——韓江。

教學重點:

1、用普通話正確流暢、充滿感情地朗讀課文。

2、正確理解歌詞大意。

教學難點:

1、反覆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2、在理解詩歌象徵手法的基礎上,感受中華民族頑強的奮鬥精神與不屈的意志。

課時安排:兩課時。(課內一節時,課外一節時)

教學用具:Authorware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課內)

一、導入新課並投影學習目標。

二、音樂欣賞:點擊瀏覽圖片並欣賞《黃河頌》。(緊湊點擊圖片,進入最後一張時緩緩拉動文字框滾動條)

三、作家作品介紹。

課堂練習。(檢查預習:重點字詞的音、形、義)

四、朗讀。(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暢、充滿感情地朗讀)

教師範讀。

學生自由練習朗讀。

學生齊讀。

五、獨立思考、質疑探究:

1、解題。本課題目就是《黃河頌》,哪個詞就是關鍵?(抓住“頌”字。)

這首歌詞的一、三兩節很顯然就是首尾呼應,但這兩段文字着眼點完全相同嗎?(第一節重點落在“黃河”上,第三節重點落在“中華兒女”上。)

第二節就是主體部分,主要就是“頌黃河”,但並不就是立即開始歌頌,在“頌”之前有一個蓄勢階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個字來統領,應該就是哪個字?(即“望”字。)

2、詩人從哪些方面讚美了黃河的英雄氣概?

“頌黃河”這一環節也有明顯的外部標誌,這就就是文中反覆出現的“啊!黃河!”這句話把內容劃分為幾個層次?每個層次的主要內容就是什麼?

前文一直在寫黃河,標題也就是頌黃河,可詩歌最後四句卻在寫英雄兒女,就是離題嗎?

3、請根據詩歌的內容,試用自己的語言概括黃河精神。

詩歌中反覆出現的“啊!黃河!”起了什麼作用?

詩人歌頌黃河“就是中華民族的搖籃”,“築成我們民族的屏障”,你就是怎樣理解的?

如何理解黃河“向南北兩岸伸出千萬條鐵的臂膀”?

如何把握《黃河頌》語言上的特點?

六、再朗讀。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根據《黃河頌》音樂,進行配樂詩朗誦。

小結。

七、對比閲讀,拓展練習。(於天命的散文《黃河頌》)

八、佈置作業:

閲讀《黃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黃河之水天上來》。

欣賞《黃河大合唱》音樂,學唱《黃河頌》部分,並進行表演唱。

完成《一課一練》。

九、板書設計:

黃河頌

光未然

序曲 主體 尾聲

黃河偉大堅強 望黃河頌黃河 學習黃河精神

第二課時(課外)

十、利用綜合資源,通過瀏覽推薦的相關網頁,自主深入學習,完成教學目標。

十一、教學後記:

一直擔心這種情感豐富的愛國主義詩歌,難上!在圖像、音視頻等感性材料相對缺乏的情況下,僅僅靠“三寸不爛之舌頭”和一個自主學習的課件,學生就是否會覺得過於枯燥無味呢?事實上,這種憂慮就是多餘的。

我藉助同學們自己收集的相關背景資料介紹和本課件,尤其就是在一次次的朗讀中,激發起他們的愛國意識,再加上播放、欣賞氣勢雄偉的歌曲《黃河頌》,學習《黃河頌》竟成了一節莊嚴肅靜的愛國教育課。

沒見過黃河,但通過詩歌文字描繪及幾張黃河插圖,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同時運用學生潛在的競爭意識與合作精神,讓他們在小組裏互讀,然後分批朗讀(1~30;31~60),最後推選男女學生代表來朗讀,課堂的氣氛顯得十分活躍,朗讀時聲勢就是一浪賽過一浪。

在朗誦中,我們讚美了黃河,歌頌了中華民族偉大而堅強的精神,更讓我體味到了學生本身就就是一股如黃河般彭湃的雄偉力量!

課餘時間裏,學生利用本課件繼續自主地深入地拓展學習。

課件設計以《黃河頌》為主體,以“黃河,母親河”為主題,就是一堂學生自主學習課、音樂文學欣賞課、探究課,同時,整理相關的學習資源,讓學生通過閲讀大量資源來自主學習瞭解黃河的文明、文化和“母親河”的災難史以及現狀,就是學生課餘自主學習、探究的好幫手。

教學反思 篇三

本課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首先培養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使之能以一種自然的方式對待信息技術,把信息技術作為獲取信息、探索問題、協作解決問題的認知工具。其次,信息技術的運用為師生提供了一個開放性的實踐平台,教師藉助論壇這一暢所欲言的平台,使學生個別化學習和協作學習得到了和諧統一。第三、這樣的整合模式所營造的教學氛圍既有利於學生創新精神和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同樣教師通過整合任務,既發揮了自己的主導作用,也以各種形式、多種手段幫助學生學習,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到教學過程 最優化,使學生真正成為信息加工的主體和知識意義的主動構建者。

教學依據 篇四

教師分發文字資料,資料內容如下:

1.關於作者

光未然,原名張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縣人1935年8月創作《五月的鮮花》歌詞,以其深懷憂患與憤恨體現濃郁深沉的抒情氣息,廣為傳唱1939年到延安後創作了歌頌中華民族精神的組詩《黃河大合唱》,經冼星海譜曲後風行全國新中國成立後,曾擔任《劇本》《文藝報》《人民文學》主編

2.關於作品

本文選自組詩《黃河大合唱》第二部《黃河頌》《黃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樂作品,由著名詩人光未然作詞,著名音樂家冼星海譜曲作品由八個樂章組成,這八個樂章分別是《黃河船伕曲》《黃河頌》《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河對口曲》《黃河謠》《黃河怨》《保衞黃河》《怒吼吧,黃河》它以豐富的藝術形象,壯闊的歷史場景和磅礴的氣勢,表現出黃河兒女的英雄氣概,反映中華民族英雄兒女抗戰的真實場面

以下文字摘自《黃河大合唱》,選自光未然的《〈黃河〉本事》

黃河以其英雄的氣魄,出現在亞洲平原之上,象徵着中華民族偉大的精神古往今來,多少詩人為它讚頌着歌唱着

在《黃河大合唱》中,展開了一幅壯大的幻想和現實的圖畫

烏雲滿天,驚濤拍岸,黃河的船伕,在暴風雨中搏戰,經過了千辛萬苦終於到達彼岸這象徵着我們偉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驚濤駭浪般的重重困難,終於取得輝煌的勝利

於是在高山之巔,出現了時代的歌手,他代表着祖國英勇的兒女,歌頌着黃河,並要學着他的榜樣,像他一樣偉大、堅強

民族的詩人在亞洲巨人面前,興起了懷古的心情他向着黃河巨人,哭訴我們民族的災難他看見巨人醒來了,掀起他的怒濤,發出他的狂叫,響應着祖國滿山遍野的戰鬥的歌聲

黃河東岸,沃壤千里,男女老幼自得其樂,一旦暴敵侵入,帶來了瘋狂的殺傷,妻離子散,一片淒涼

兩個流亡的老鄉,在黃河邊上不期而遇,他們各自訴説着自己的命運,終於一同踏上了戰鬥的道路

然而他的妻子,一個鄉村婦女,失掉了丈夫,失掉了小孩,自己也遭到野獸

的蹂躪,在一個悽風苦雨之夜,偷偷地跑到黃河邊上,經過一陣悲慘的哭訴,便投身到滾滾的黃河波濤之中

這時在河東,河北,在萬山叢中,在青紗帳裏,四面八方都捲起了復仇的巨浪,中華民族優秀的兒女正在為保衞黃河、保衞祖國而戰

怒吼吧,黃河!向着全中國被壓迫的人民,向着全世界被壓迫的人民,發出戰鬥的警號吧!——我們代表五萬萬人民為祖國的最後勝利而吶喊着

(原載《黃河大合唱》,1939年8月重慶生活書店出版)

3.關於背景

1938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以後,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了我國的華北地區,全國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潮,許多進步作家、藝術家也積極地投入到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鬥爭中來,他們通過自己創造的形象反映現實鬥爭,激發全國人民的抗日熱情光未然1939年到延安,創作了歌頌中華民族精神的組詩《黃河大合唱》,經冼星海譜曲後風行全國

《黃河頌》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技能: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表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鑑賞詩歌的能力。

②過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重點

反覆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教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播放音樂《黃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強烈的氣勢感染學生,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

二、朗讀。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暢、充滿感情地朗讀。

①教師範讀。

②學生自由練習朗讀。

③學生齊讀。

三、內容研討

①解題。本課題目是《黃河頌》,哪個詞是關鍵?(抓住“頌”字。)

②這首歌詞的一、三兩節很顯然是首尾呼應,但這兩段文字着眼點完全相同嗎?(第一節重點落在“黃河”上,第三節重點落在“中華兒女”上。)

③第二節是主體部分,主要是“頌黃河”,但並不是立即開始歌頌,在“頌”之前有一個蓄勢階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個字來統領,應該是哪個字?(即“望”字。)

④“頌黃河”這一環節也有明顯的外部標誌,這就是文中反覆出現的“啊!黃河!”這句話把內容劃分為幾個層次?每個層次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⑤小結課文。

用如下板書總結課文。

序曲主體尾聲

黃河偉大堅強望黃河頌黃河學習黃河精神

五、再朗讀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根據《黃河頌》音樂,進行配樂詩朗誦。教師可根據具體情況安排學生齊讀、領讀或個別誦讀。

六、課外作業

①閲讀《黃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黃河之水天上來》。

②欣賞《黃河大合唱》音樂,學唱《黃河頌》部分,並進行表演唱。

教學目標:

1、瞭解《黃河大合唱》的創作背景和其他相關內容。

2、反覆朗誦並理解歌詞內容,感受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

教學設計與步驟:

一、播放《黃河大合唱》音樂片斷,以雄壯激越的音樂演唱和朗誦

來感染、調動學生。

二、學生們把預習所查資料展出並彙報交流,共同瞭解《黃河大合唱》由八個樂章組成,《黃河頌》中其第二章。由光未然作詞,冼星海作曲的《黃河大合唱》創作於抗日戰爭時期,表現出中華民族的苦難和不屈的鬥爭精神。

三、整體感知課文

1、教師範讀後學生自由練習朗讀。

2、梳理作者思路,明確劃分“序曲——主體——尾聲”三個部分,並能概括大意。

3、主體部分中“望”字所統領的內容?

4、“啊!黃河”在詩中反覆出現,有什麼作用?

5、詩歌從什麼角度表達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的?有何歷史和現實意義?

四、內容探究

1.頌歌的首尾如何呼應的?

2.為什麼把黃河比作“搖籃”和“屏障”?

3.“啊,黃河!你是偉大堅強”是不是病句?為什麼要詞性活用?

4.探究課堂上生成的各種相關問題。

五、小結課文

六、欣賞《黃河頌》音樂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朗誦並學唱《黃河頌》

2.拓展延伸提高

教學設計與步驟:

一、概述上節課內容,組織《黃河頌》的朗誦表演

二、學唱《黃河頌》

三、組織學生表演唱(安排好領誦、齊誦、個人領唱和合唱,如學生能力強,方能有好的效果)

四、再組織學生欣賞並演唱《保衞黃河》並討論:為什麼保衞黃河就是保衞國家?目標是為了更深入地理解課文《黃河頌》

五、比較閲讀《長江之歌》再次進行愛國主義情感教育。如能閲讀和演唱結合效果更好。欣賞優美動聽的音樂,得到充分的藝術享受。閲讀材料見《語文課課練》

練習設計:

練筆

1、評析《黃河大合唱》其他樂章的歌詞

2、賞析你平日裏喜愛的歌曲之一

3、為你熟悉的一段音樂填寫出歌詞

黃河頌音樂教案:《黃河頌》教學設計 篇六

設計(一):

“一把黃土塑成千萬個你我,靜脈是長城,動脈是黃河”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它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孕育出燦爛的華夏文明今天,

讓我們聆聽由光未然作詞、冼星海譜曲的《黃河頌》,來感受黃河的英雄氣勢(多媒體播放黃河的壯闊畫面,錄音機播放歌曲《黃河大合唱》第一、二部)設計(二):

同學們一定非常熟悉《保衞黃河》這首歌曲,請文體委員指揮全體同學齊唱《保衞黃河》“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學生唱畢)這是《黃河大合唱》的第七部,今天,我們學習《黃河大合唱》的第二部《黃河頌》(板書課題)

設計(三):

毛爺爺同志曾説過一句話“藐視黃河,就是藐視我們這個民族”黃河,是中華民族的象徵請同學們談談黃河在民族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學生交流完畢後)引出《黃河頌》

設計(四):

由欣賞黃河的錄像、圖片、激發學生的情感,然後請一兩位同學談談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ykqr9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