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雷電頌》教案(精品多篇)

《雷電頌》教案(精品多篇)

《雷電頌》教案(精品多篇)

課文《雷電頌》教學設計 篇一

一、課文分析:

《雷電頌》向來被認為是我們教學的一個難點,而最主要的困難就是學生無法理解文中語句所藴含的強烈的情感,不理解抒情的作用。而本課的教學重點就是在理解文中情感的基礎上理解文中一系列意象的象徵含義。我們在教學這一課時均以朗讀作為主要的教學手段,希望以朗讀來促進學生的理解。但是如果學生不能真正為文中的情感所打動,那麼無論讀多少遍,學生也不會真正地朗讀出感情,更不能理解文中抒情的作用。對於文中各類象徵形象的理解也只能被動地接受。因此,學習本課的關鍵就在於理解文中藴含的情感。

我結合學生平時的閲讀內容和習慣簡單分析一下學生不理解的原因。我將之歸納為三點:

一、文章中狂飆突進的語言風格不是現在的學生可以接受的,他們不明白為什麼會有如此強烈的抒情。

二、學生無法理解屈原近乎瘋狂的抒情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刺激了屈原。

三、學生與郭沫若之間的時代隔閡過深,無法理解文中藴含的反抗精神。因此,理解詩歌中所表達的情感需要循序漸進,一步步地引導,才能有效地打動學生。我們可以從把握詩人最主要的情感入手,先從整體上把握全課的情感基調,再通過對局部字句的品讀,把握具體語段的情感。

綜上所述,教學本課之前必須讓學生對課文內容及相關的戲劇內容有所瞭解,從而瞭解到屈原在目睹祖國一步步走向黑暗時的痛苦,再引導學生去體會文中所表現出的不同情感,在此過程中以指導朗讀的形式幫助學生去理解文章的內容,再結合時代背景及相關資料幫助學生理解作者通過本文所表達出的精神。

二、教學目標:

1、通過朗誦指導,體味文中抒情主人公的深沉奔放的情感及英勇無畏的鬥爭精神。

2、通過學生朗讀,結合老師指導,理解文中各個意象的象徵含義。

3、結合背景材料,感悟作者通過屈原所傳遞出的愛國情感。

三、教學重點難點

難點:目標1

重點:目標2

四、教學準備:

屈原《懷沙》、《天問》、《漁父》、《離騷》節選,背景材料

預習作業:細讀全文,歸納一下本文中出現的各種形象,並根據抒情主人公對其的不同態度將之分類

五、教學過程:

1、導入

兩千多年前,一位詩人面對眼前的世界,一個他既熟悉又陌生的祖國,感到迷惑不解。這個曾經強大的祖國為何會如此迅速地敗落,為什麼自己的良苦用心卻無人理會,最終向這個世界發出一系列疑問:“薄暮雷電,歸何憂?厥嚴不奉,帝何求?”(《天問》節選,譯文:“傍晚時分雷鳴電閃,想要歸去有何憂愁?國家莊嚴不復存在,對着上帝有何祈求?”)請大家朗讀這一部分,思考一下你從中讀出了什麼感情。這一聲吶喊,穿越了兩千年的時空,最終又一次在1942年重慶上轟響,震撼着每一位有良知的中國人的內心,而其中最令人振奮的一段就是我們今天所學習的《雷電頌》。

2、檢查預習,感知文意。

①課文預習提示中的“獨白”一詞指什麼?(心理描寫,表達主人公的內心感受)

②在本文中,主人公是藉助一系列自然現象及不同的形象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的。那麼文中究竟出現了哪些形象,依據屈原的不同態度,大家覺得可以將之分為幾類?請大家結合課文中的具體語句説明分類的理由。(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回答)

歸納:風、雷、電(呼喚它們摧毀眼前的黑暗)、洞庭湖、長江、東海、小島(渴望走入它們的世界)、土偶木梗(憤怒地指責、控訴)

③總結文中的情感:痛恨黑暗,嚮往光明,頑強戰鬥精神。

3、朗讀指導

過渡語:屈原是怎樣的人?或許你有已經有了答案,可是今天,我們要還原一個有血有肉的屈原,讓我們通過朗讀,賦予文字以生命,點燃心中的激情,盪滌心中的塵埃……

①語氣,感受文中的主要情感傾向。

語氣是情感表達的外在表現形式,也是體會人物情感的途徑。下面這幾個句子,你覺得應該讀出怎樣的語氣呢?為什麼?

⑴風!你咆哮吧!咆哮吧!盡力的咆哮吧!

⑵你,你東君,你是什麼東君?

(學生活動,依據提示,明確朗讀的語氣,再朗讀,先個別讀,再齊讀)

提示:

⑴結合上下文及對戲劇內容的介紹,感受屈原所處的時代的黑暗。對照《漁父》中“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安能以自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譯文“全體都混濁,只有我一個人乾淨,大家都醉了,只有我一個人清醒……哪能夠以乾淨的身子,沾染外界的污垢”)的詩句,思考屈原呼喚風的原因。(對現實黑暗的憤恨,表達自己不屈的意志)屈原對於風的情感是什麼樣的?(期盼、頌揚)屈原還對文中的哪些意象表達了同樣的情感?(風雷電)

⑵屈原對於劇中眾神的情感又是什麼樣的?(對他們的蔑視與批判)結合文章的內容,説説批判他們的原因是什麼?(無能、愚昧)補充戲劇中的鄭袖勾結張儀出賣國家利益的目的是為了阻止張儀選派中原的美女,而楚懷王偏聽偏信,根本不聽屈原的辯解。再對照《離騷》中對世人的描寫“眾皆競進以貪婪兮,憑不厭乎求索。羌內恕己以量人兮,各興心而嫉妒”(譯文“大家都競爭着在以酒食為徵逐,貪財好利的心事全然不知滿足。大家都寬恕着自己而猜忌別人,大家都在鬥着心機而互相嫉妒”)。説説劇中的眾神是什麼人的化身?(就是楚國貴族的寫照,也代表歷自私短視、昏庸無道的統治者,是黑暗勢力的化身)

⑶面對這些統治者屈原屈服了嗎?他憑藉什麼與之鬥爭?(風雷電)於是自然界的風雷電就有新的含義,是什麼?(與黑暗世界抗爭,改變黑暗世界的力量)風雷電都在呼喚光明,創造光明,而光明的力量也是巨大的,屈原也渴望自己來到長江、東海及無名的小島,這裏就是他心目中理想世界的化身,這裏是光明、自由的。

總結:這種用某種具體的事物表達特殊含義的手法,叫做象徵。作者在這裏用風雷電象徵對光明的渴望以及與黑暗世界的抗爭。

拓展:從文章中任選一句話,揣摩語氣,朗讀評析。

②語調,把握情感的變化。

語調主要包括抑揚頓挫(下降、上升、停頓、轉折。形容聲音、語調等跌宕起伏,節奏分明,富有變化)與輕重緩急兩種情況,這是與文章的內容密切相關的。請大家朗讀下面的一段文字,讀出語調的變化。

啊,電!你這宇宙中最犀利的劍呀!我的長劍是被人拔去了,但是你,你能拔去我有形的長劍,你不能拔去我無形的長劍呀。電,你這宇宙中的劍,也正是,我心中的劍。你劈吧,劈吧,劈吧!把這比鐵還堅固的黑暗,劈開,劈開,劈開!雖然你劈它如同劈水一樣,你抽掉了,它又合攏了來,但至少你能使那光明得到暫時的一瞬的顯現,哦,那多麼燦爛的,多麼眩目的光明呀!

提示:

⑴語調下降、上升、停頓與主人公情感的起伏是相對應的,在這段文字中,你能夠感受到屈原的情感起伏了嗎?找出文中情感與主體內容不相同的語句。(“我的長劍是被人拔去了”“你抽掉了,它又合攏了來”)

⑵語調的輕重緩重與情感的激烈與平靜相對應,大家在文中找出表現情感最激烈的語句。(“你劈吧,劈吧,劈吧”“劈開,劈開,避開”)

(學生活動:先齊讀,指導後自讀,再由個別學生先讀,在老師的指導下,再次齊讀)

總結:作者在這裏用第二人稱來呼喚風雷電,這種修辭手法叫什麼?(呼告)通過這種手法,表現出了強烈的情感。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面對強大的黑暗力量,屈原知道雙方力量的懸殊,但他依然表現出對光明的不懈追求,這裏情感的變化正是他精神的體現。接下來我們就來具體看看文中表現出什麼精神。

4、體會精神。

①對照屈原的詩句,感受本課中所表現出的精神有什麼不同?

朗誦《懷沙》片段:“曾傷爰哀,/永歎喟兮。/世溷濁莫吾知,/人心不可謂兮。/知死不可讓,/願勿愛兮。/明告君子,/吾將以為類兮。”(譯文:無休無止的悲哀,令人深長歎息。世間混濁無人瞭解我,和別人沒什麼可説。死就死吧,不可迴避,我不想愛惜身體。光明磊落的先賢呵,你們是我的楷模!)感受其中的精神,對照課文的內容,説一説有什麼不同?

②屈原是不可能寫出《雷電頌》這樣的作品的,郭沫若之所以創造出這樣的作品,與當時的環境是密不可分的。

補充背景:1941年祖國山川正遭日寇踐踏,山河破碎,家園被毀,人民流離……而同時,“皖南事變”的血腥,窒息着國統區每顆進步心靈,憤怒了華夏每一個正直的靈魂……

郭沫若在原先的構想中,是要把《屈原》寫成一部時間跨度達成20年的作品,其間屈原的命運也幾經沉浮,最終在國家遭遇毀滅性打擊後自殺殉國。但在這部作品中,時間被濃縮為一天,屈原也奔向漢北,與當地人民一起抵抗秦軍的侵略。作者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變化,甚至要改變歷史人物的結局?

選擇一段情感比較強烈一點的,齊讀體會(預設第8段)

朗讀設計:學生讀——教師指導——領讀7段學生跟讀8段

情感激發:昏庸專橫的楚懷王不聽屈原的一再忠告,粗暴地撕毀楚齊盟約,依附秦國,走上了妥協投降的道路……面對正在沉入黑暗的祖國,失去自由的詩人滿腔憂憤……

同學們,現在你就是屈原,屈原就是你,你眼望着奸臣當道,祖國即將毀滅,大殿外雷聲轟鳴,狂風大作,閃電霍霍……讀8節

5、拓展練習:

本文在寫作上多用象徵手法,也就是用具體的事物來表示某種特殊的意義;同時接合了呼告的修辭手法,也就是多用第二人稱直呼文中的人或物,以增強情感及感染力。請大家模仿文中的寫法,對自然界的事物寫一段相關的描寫。

教學後記:

教學本課之前,我們區的陳雋老師開設了一堂極其成功的公開課。之所以稱之為成功,是因為在這節課上,陳老師極其成功地調動了學生的情緒,讓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朗讀之中。(陳老師的視頻請見我仔細分析了全課的主要內容,我覺得陳老師在教學內容上並沒有執着於分析各種意象的象徵含義,而是啟發學生理解文本主題即可。他在朗讀中,沒有過多地強調朗讀的技巧,而是強調了對學生情緒的調動。我們可以發現,他所選擇的兩組朗讀的例句,以訓練語調、語氣為主要方式,引導學生感受本文中情感的變化。這兩個訓練內容,學生容易掌握,而也突出了本課朗讀的核心內容。因為通過這兩段朗讀的練習,也就將文本的主題明確了出來,再結合時代背景,學生也就能夠深刻地把握文章的精神。可以説,體現出了本課教學的重點所在。

課文《雷電頌》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誦讀,注意語氣、語調,在誦讀中把握人物內心情感及性格,雷電頌教案。

2、引導學生感悟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點。

3、培養學生閲讀和欣賞戲劇文學的能力。

教學重點:

1、找出文中所用的修辭手法、象徵手法,並體會其表達效果。

2、理解文章語言所包含的深意。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步驟:

一、課前準備:

1、指導學生利用書籍或網絡,瞭解屈原,瞭解郭沫若,瞭解《屈原》及其創作的時代背景,接觸戲劇。

2、課前初讀:要求學生通讀課文2-3遍,弄懂生字詞,熟悉課文內容。

二、導入新課:

1、歷史故事導

2、作家及歷史背景簡介

三、整體感知:

1、課堂範讀:播放《雷電頌》的朗誦帶。要求學生注意不同句子、不同語段所使用的語氣、語調、語速。

2、你覺得本文在氣勢上有何特點?

明確:

激情澎湃,氣勢雄渾。

3、模仿朗讀:根據剛剛所聽到的錄音,仔細揣摩語氣、語調、語速,自由朗讀全文。

4、與以往的課文相比,這篇課文在形式在有什麼特點?

明確:是屈原的內心獨白。

5、結合課文背景,根據你的理解,談談課文的主要內容和思想感情。

明確:課文的內容可分為兩個大的方面。

第一層(從“風!你咆哮吧!”到“把這包含着一切罪惡的黑暗燒燬了吧!” )詩人呼喚與歌頌風雷電這些偉大的自然力,表達了對黑暗的憤激和對光明的禮讚與嚮往。

第二層(從“把你這東皇太一燒燬了吧!”到文末)借指斥神鬼偶像來抨擊昏庸腐朽的當權者。

四、品味語言:

1、精讀:

討論:《雷電頌》既然是屈原的內心獨白,那麼我們就能夠從這些話中讀出屈原的內心世界。請找出你最感興趣的句子或段落,朗讀給大家聽,並説説這裏寫出了屈原怎樣的內心情感。

注:要求其他同學對發言同學的朗讀及分析分別給予評價,教案《雷電頌教案》。教師可加以點撥。如:

(1)、“風,你咆哮吧!咆哮吧!盡力地咆哮吧!” 這幾句對風的呼喊,流露了屈原對風的急切的渴盼!風即是改變黑暗的變革力量,對風以及後面的雷、電的呼喚實際也就是對變革現實的偉大力量的呼喚。朗讀時應把握急切、渴望之情。

(2)、“發泄出無邊無際的怒火,把這黑暗的宇宙,陰慘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 “電,你這宇宙中的劍,也正是,我心中的劍。你劈吧,劈吧,劈吧!把這比鐵還堅固的黑暗,劈開,劈開,劈開!” 一連串的反覆,“爆炸了吧!爆炸了吧!”、“劈吧,劈吧,劈吧!”、“劈開,劈開,劈開!”一個比一個強烈、一個比一個堅決,我們朗讀時語氣應不斷加快、加重,以表達屈原想要衝破黑暗的急切而又果斷的決心。

(3)、“火,你在天邊,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呀!我這熊熊地燃燒着的生命,我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難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瞭嗎?” 這幾句是屈原對光明的狂熱的呼喊,表達了詩人對光明未來的熱烈嚮往與追求。朗讀時應把握那如火一般熾熱的感情及雷霆萬鈞的氣勢。

(4)、“把你這東皇太一燒燬了吧!把你這雲中君燒燬了吧!你們這些土偶木梗,你們高坐在神位上有什麼德能?你們只是產生黑暗的父親和母親!” “啊,你,你完全是一片假!” 深刻地指出了產生的根源,“土偶木梗”實際上就是指的世間昏庸腐朽、無德無能、欺民惑眾的當權者和官僚統治集團。表現了作者鞭撻一切污穢、橫掃一切邪惡的頑強戰鬥精神,體現了他與黑暗勢力決鬥到底的浩然正氣。

2、概括:

通過前邊的朗讀及對屈原內心情感的分析,你認為屈原是一個怎樣的人?明確:愛國愛民,忠貞不屈,有着浩然正氣和英勇無畏的鬥爭精神的人。

3、在前面的朗讀中,我們還發現,課文中作者將很多事物都賦予了其它的含義。歸納一下,作者究竟賦予了這些事物以什麼特別的含義?這又是一種什麼手法?

明確:風雷電:象徵變革現實的偉大力量。

洞庭湖、東海、長江:象徵人民羣眾。

無形的長劍:指堅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的羣像:象徵無德無能、欺民惑眾的官僚統治集團。

象徵手法。

4、討論:

《雷電頌》這段獨白激情澎湃,氣勢雄渾,作者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

點拔:從句式,修辭等角度

明確:

A、運用擬人兼呼告,最直接最有力地表達了愛憎

B、運用排比與反覆,使句式整齊,鏗鏘有力

C、多用短句,表達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語氣

5、配樂朗讀:全體學生配樂朗讀,再次體會屈原憂國憂民、英勇無畏的偉大精神。

五、拓展延伸:

舉辦朗誦會。同學們自行選取《雷電頌》中的片段進行朗誦,優勝者給予獎勵。另:有興趣的同學還可結合《屈原》的劇情,進行話劇表演。

《雷電頌》教學設計 篇三

【創意説明】

《雷電頌》是一首詩與劇的融合(即將詩篇融入劇情)的優秀的散文詩,劇中屈原借風、雷、電抒發滿腔激憤,藉助象徵、擬人、呼告等修辭手法表現詩人對黑暗世界的強烈憤懣和摧毀黑暗的熱望,以及對光明未來的熱烈追求。本設計的意圖是在學生反覆朗讀的基礎上,通過想像、探討、交流讓學生理解屈原的感情和精神感召力。體會詩篇融入劇情增強劇作詩一般的激情。

一、聊屈原,知背景

此前佈置預習,學生查閲有關屈原的資料,課堂上交流。

二、讀課文,想情景

多媒體播放理查德的鋼琴曲《命運》。

學生品味課文意境,想象情景,達到入境這一步,進而調控情緒,活化智力因素,提高認知能力。

1、聽讀感受。

2、學生自由的放聲的富有激情的朗讀。

3、感知內容:

一層

呼喚風雷電,表達對黑暗的憤激和對光明的禮讚與嚮往。

二層

借斥神鬼偶像抨擊昏庸腐朽的當權者。

4、想像情景:狂風怒吼,雷聲隆隆,閃電爍爍。

三、説象徵,例修辭

象徵是文學創作中的一種重要的表現方法,它是根據事物之間的某種聯繫,藉助某一具體事物的形象(象徵體),以表現某種抽象要領,思想和情感(被象徵的本體)。象徵能使不容易或不便於直接説出的思想情感委婉、曲折、含蓄地表達出來,而且化“抽象”為“具體”,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極大地增強了作品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

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找出象徵體並討論其象徵意義。

如:風、雷、電:象徵變革現實的偉大力量。

洞庭湖、東海、長江:象徵人民羣眾。

長劍:象徵堅定的信念。

“沒有陰謀……的小島”:象徵一方淨土。

土偶土梗:象徵無德無能、欺民感眾的官僚統治集團。

文章通篇運用擬人、呼告的修辭方法,直接有力地表達了愛憎的感情,增強了語句的氣勢和表達效果。

還運用了反覆、排比、比喻、反問等方法,增強了整個獨白的抒情效果,具有詩的形式美,迴環往復,蕩氣迴腸,琅琅上口,鏗鏘有力。

四、誦課文,察屈原

重放《命運》學生調動最激越的情感,大聲朗讀並背誦前6段,在朗讀中想像劇中情景,洞察屈原豐富的內心世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jl5y5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