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六年級下冊科學教案(精品多篇)

六年級下冊科學教案(精品多篇)

六年級下冊科學教案(精品多篇)

六年級下冊科學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能夠有依據的自行劃分人的生命週期。

2、知道可以將人的一生分為幼年期、青春發育期、成年期和老年期

3、體會到人在嬰幼兒期和老年期需要特殊照顧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知道人的一生大致可以劃分為幾個時期

難點:能夠有依據的自行劃分人的一生

教學過程:

導入: (聽你們的老師説咱們班是學校的智慧之班,我來到這裏上課感到非常高興,不過要想讓我承認你們的智慧我還要簡單的考驗你們一下)

1、你們喜歡聽故事嗎?那麼同學們聽老師給你們講故事,但是要仔細聽,因為我有問題要問

古希臘曾記載着這樣一個神話故事,説是在庇比斯城外的峭崖上有一個名叫斯芬克斯的人面獅身的女妖。她向每個路過峭崖的庇比斯城人提出一個謎語:有一種動物,在開始的時候用四條腿走路,後來用兩條腿走路,最後用三條腿走路。在一切生物中這是唯一的用不同數目的腳走路的生物。腳最多的時候,正是速度和力量最小的時候。

對於這個謎語,凡猜中者即可活命,猜不中者一律被吃掉,可過路的庇比斯城人全部被吃掉了,這時聰明勇敢的俄狄浦斯路過此地,會見了女妖,並猜出了謎底。

(在俄狄浦斯説出答案之前,誰想試着猜一下)

(哇!同學們不簡單啊,竟在俄狄浦斯之前猜出了這個祕密真不愧是智慧之班)

(但是能告訴老師你為什麼這樣認為嗎?)

説的真好,這正人啊,在人生早晨的時候,人是軟弱無助的孩子,他用兩手兩腳爬行,在生命的中午,他成為壯年,用兩隻腳走路;到了老年,臨到生命的遲暮,他需要扶持,因此住了枴杖,作為第三隻腳。”

2、從這個謎語我們可以看出俄狄浦斯把人的一生分成了哪幾個階段?(板書幼年、成年、老年)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人生之旅》(板書課題)

思考一下,人在這幾個階段的特點是什麼?

二、劃分人生

1、對於人生我們還可以有不同的劃分方法,除此之外,如果要你把人的一生劃分為若干時期,你準備怎樣劃分?

2、劃分之前,同學們先看一個短片,只有幾秒,但是概括了人的一生,所以你們一定要瞪大眼睛仔細看,不要錯過人物的每一個變化。

3、下面同學們根據剛才的短片和我分給你們手中的圖片,小組內觀看、討論、交流,一會兒把你們小組的劃分結果和理由由小組長彙報給我。

4.學生彙報討論結果,每種結果只要大家同意劃分依據就可通過。

5、同學們劃分的真不錯,可是我們人生的每個階段應該做些什麼呢?

6、同學們現在處於人生的哪個時期呢?知道這個時期的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嗎?課前老師讓你們蒐集了你最喜歡的科學家年少的小故事,請幾位同學給大家介紹一下。

7、這幾位科學家年少時的故事給了你什麼啟示?

説得好,這就是我們每個人必須經歷的人生,我們總感覺今天和昨天沒有什麼變化,甚至是身邊的長輩,也是在不經意間才發現了他的皺紋,他的銀髮,如果每年與父母合一次影,幾年後,也許我們會有新的感悟。

三、看組圖,學生觀察圖片

1、談話:我們再來看這組照片,認識嗎?你有什麼發現或感想?

2、我們發現周杰倫個子越來越高了,你們想不想長高?想不想知道長大後你會有多高?

3、老師教給你預測方法好不好?課件展示預測方法。

4、下面同學們選擇自己認為最可靠的方法計算一下,其中公式是老師發給你的第一張表,表1是第二張,表2是第三張。

5、對你的身高滿意嗎?

6、同學們把表收起來吧,老師把它送給你,你可以給親戚或鄰居家的小朋友預測一下。

7、其實預測結果並不是絕對的,有很多因素會改變身高,如後天的生活環境、鍛鍊和營養等。

8、看同學們的表情就知道我們都期待着能長得更高些,個子高了強壯了有什麼好處?

9、同學們説的都很好,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長大後我們不再讓父母去照顧我們了,而且可以去照顧別人了,對嗎?那我們都應該去照顧誰?

10、只有自己的親人需要你去照顧嗎?在人生之旅中,哪些階段的人需要照顧?

11、孟子曾經説過一句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12、所以我們應該儘自己最大的力量去照顧需要幫助的人。

四、總結:

課就上到這裏,這節課你都學到了什麼?暢談收穫

五、作業(寫一份調查報告

1、你們家裏或鄰居家裏有嬰兒嗎?他們的父母是怎樣照顧他們的?

2、你家裏或者鄰居家有老年人嘛?在你眼裏,他們是什麼樣的?

3、把你的觀察和想法寫下來。

六年級下冊科學教案 篇二

消失了的恐龍

過程與方法:●能夠對生物的進化、適應和滅絕現象做出合理的解釋。

科學知識:●對有關恐龍的知識有一定的瞭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悟到人應與環境和諧相處。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有關,有關恐龍種類、生活方式及絕滅原因的圖文資料。●學生準備:紙板、石膏粉、布條、水粉顏料、鐵絲、報紙、膠紙帶等製作恐龍模型的材料。

教學步驟:本課教學時間為兩課時。課前佈置學生查閲有關恐龍和其他滅絕及瀕危動物資料。

1、研究與恐龍有關的問題。可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分別進行研究,最後寫出一份研究報告,然後在班級內交流。

2、搞一個恐龍博覽會。每個小組可根據愛好選擇其中的活動,做一兩件作品。

教師應為學生提供恐龍頭骨複印件、恐龍爪子的製作過程圖。

如有條件,教師最好課前製作好樣品。如果課堂教學時間不夠,教師可鼓勵學生課後完成。

3、瞭解其他已滅絕或瀕危的動物,並調查它們滅絕或瀕臨滅絕的原因。教師一定要要求學生通過各種信息源,調查相關資料,讓他們有一次心靈上的震撼。

4、討論:恐龍等物種的滅絕給我們什麼啟示。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交流,引導學生認識到環境對生物的制約作用,使他們感悟到,如果人類再無視自然規律,肆意破壞自然環境,那麼,人類也終將退出生命的舞台。

六年級下冊科學教案 篇三

一、教學目標

1.知道化學變化會伴隨各種現象,根據這些現象可以初步判斷物質是否發生化學變化。

2.知道硫酸銅溶液和鐵釘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新的物質。

3.繼續學習“假設—檢驗”得出結論的科學探究方式。

4.分辨現象與證據的關係,體會證據支持結果的重要性。

5.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生活,及時記錄的習慣。

6.讓學生認識到人們認識化學變化是不斷進步的。

二、教學重點、難點重點:

化學反應伴隨的現象。

難點:硫酸銅和鐵反應的實驗。

三、教學用具學生準備:

每組半杯硫酸銅溶液、兩枚鐵釘、鑷子、記錄單。

教師準備:教學課件。

四、相關資源

知識解析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mp4。

五、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展示火柴燃燒、加熱白糖、澱粉遇碘、鐵釘生鏽等化學變化。

提問:這些都屬於什麼變化?預設:化學變化。

提問:為什麼説它們都發生了化學變化呢?預設:都有新物質生成。

過渡:化學變化的特徵是有新物質生成,很多現象可以幫助我們判斷物質是不是發生了化學變化?化學變化一般伴隨哪些現象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化學變化伴隨哪些現象。

新知講解:知識點一:觀察硫酸銅溶液與鐵釘的反應,展示:硫酸銅粉末(白色或灰白色)、硫酸銅溶液(藍色)。

講述:硫酸銅粉末是白色的,但是配製成溶液後變成了藍色。

提問:白色的硫酸銅粉末配製成溶液後為什麼變成了藍色呢?講述:硫酸銅溶液為天藍色溶液,呈弱酸性,俗稱膽礬、石膽、藍礬。因為水中含有銅離子而呈現藍色。在現實生產生活中,硫酸銅常用於煉製精銅,與熟石灰混合可制農藥波爾多液。硫酸銅屬於重金屬鹽,有毒,成人致死劑量0.9g/kg。若誤食,應立即食用大量牛奶、雞蛋清等富含蛋白質食品解毒。

展示:展示硫酸銅和鐵釘。

提問:有哪位同學能説一下硫酸銅溶液和鐵釘都有什麼特點呢?預設:硫酸銅溶液為藍色,鐵釘為銀色,且有金屬光澤。

過渡:如果我們將鐵釘放入硫酸銅溶液中,會有什麼現象呢?請同學們按照下列步驟進行操作。

展示:展示步驟:

仔細觀察鐵釘和硫酸銅溶液,並將其特點記錄下來。

用鑷子夾住鐵釘,將半截鐵釘浸入硫酸銅溶液,觀察它們的反應。

兩分鐘後取出,仔細觀察液體和鐵釘有什麼變化。

提示:注意手指不要沾到硫酸銅溶液,如果不小心沾到,立即用清水沖洗。

組織活動:請同學們分組進行實驗。

學生活動:學生按照步驟進行實驗。

教師活動:教師巡迴指導。

提問:現在請同學們分組説一説你們都觀察到了什麼現象?總結:反應前反應後硫酸銅藍色顏色變淺(顏色變綠)鐵釘銀色,有金屬光澤有紅色物質附着提問:硫酸銅溶液和鐵釘發生了的反應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預設:發生了化學變化。

講述:硫酸銅溶液和鐵釘發生了化學變化,因為產生了新的物質銅和硫酸亞鐵溶液。有新物質生成,所以是化學變化。由此我們又一次得出了化學變化伴隨着顏色的改變。

知識點二: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過渡:在我們周圍,有很多變化都在進行着。物質的化學變化往往伴隨種種現象,請同學們仔細回憶都有哪些現象?展示:火柴燃燒、加熱白糖、白醋和小蘇打反應等。

提問:請同學們説一説這些化學變化伴隨了哪些現象?預設:火柴燃燒發光放熱、加熱白糖的過程中顏色發生改變、白醋和小蘇打反應伴隨的現象是產生氣體。

總結:同學們回答的都很好,化學變化還伴隨一個現象就是有沉澱生成,這將在我們以後的學習中學到。

提示:需要同學們注意的是,有發光放熱或氣體產生的現象的不一定是化學變化,例如燈泡通電發光就是物理變化,而燒水過程中也會有氣體生成,但它只是水的狀態改變,並沒有新物質生成。

總結:我們通過一個視頻來了解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

展示:展示知識解析: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

插入知識解析: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mp4。

課堂小結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鐵和硫酸銅溶液反應發生的是化學變化,化學變化的過程中常常伴隨的現象有發光放熱、顏色改變、生成氣體、生成沉澱等。

板書設計6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改變顏色發光發熱產生氣體產生沉澱

青島版六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 篇四

一、學情分析

本班62名學生,這些學生對科學課程非常感興趣,通過上學期的學習,探究能力、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等都有了提高,他們能獨立完成一些探究活動、科技製作、觀察活動、科學實驗、蒐集資料等,願意與他人合作,進行合作探究,有計劃地開展一些實地考察、現場採訪、種植養殖等活動,探究積極性高,具備一定的科學素養,而且能按照制定的研究方案對鎖定的課題進行課外探究,學到許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主動從自然界、社會中獲取知識。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以主題單元的形式編排了“人的一生”、“無處不在的能量”、“地球的面紗”、“信息與生活”、“探索宇宙”、“研究與實踐”等研究主題。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進行構建,做到了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將科學探究、科學知識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整合,引領學生認識事物內部的變化特徵及事物變化的相互聯繫,進行以邏輯推理為主的思維技能訓練。

三、教學目標

“人的一生”單元引導學生微觀認識生命體的基本構造和功能切入,讓學生明確生命體是由細胞構成的,知道人類通過兩性結合繁殖自己的後代,我們應該珍愛自己的生命,體會與父母的親情,感受父母養育的艱辛,通過蒐集、整理自己生長髮育過程的照片資料,分析、歸納、推理人的生長髮育過程中呈現的特點,知道遺傳和變異石生命體的共同特徵。

“無處不在的能量”單元以人體內部的能量為切入點,探究機械能、熱能、電能、電磁能等之間的相互變化,密切科學、技術與社會的聯繫,整個單元呈現出了由部分到綜合的結構形式,具有一定的邏輯性。“地球的面紗”單元採用由宏觀到微觀、由整體到部分的順序,通過大氣層的研究、風的模擬實驗、降落傘的祕密、風與帆的關係等探究活動,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大氣層對地球及地球生物的意義、風的成因及與人們生活的關係,培養學生猜想、設計、實驗、製作、蒐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信息與生活”單元主要從信息傳遞的角度來認識生物之間的相互關係以及人類複雜的信息傳遞方式,知道動植物的一些行為特徵以及人類社會的主要交流方式,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系統研究能力、表達交流能力,豐富學生對生物界的認識,滲透科學、技術和社會三者相互聯繫的觀點及辯證法,進一步認識和了解生物的生理和行為特性。“探索宇宙”單元是在學生已經知道了地球的結構特點、地表的變化、生物生存的基本條件及太陽的相關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將研究的視角延伸到太陽系、銀河系、河外星系,乃至整個宇宙,拓展學生認識的空間,形成對宇宙的宏觀認識,激發學生探索宇宙、熱愛科學的慾望。《研究與實踐》單元通過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幾個科學之謎,讓學生像科學家達爾文那樣,經理科學探究的歷程,形成尊重事實證據的科學態度,能夠面對大量的事實資料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通過調查、分析、研究偽科學現象,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增強學生的理性思維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通過對偽科學學習歷程進行自我反思,培養學生的'科學感悟能力、自我評價能力自我調控能力、自我發展能力,達到讓學生自我教育的目的。

四、重點難點

重點:空間維度方面,從認識身邊事物、周圍物體的基礎上,擴展到微觀和宏觀兩個世界,探索微生物和無限宇宙的科學奧祕;時間維度方面,以時間軸為認知線索,探索“生命起源”的奧祕和“未來世界”的變化;結構維度方面,在認識事物外部特徵的基礎上,以“解暗箱”的形式探究事物的內部構造。在科學探究上,以自主性探究為重點,重視探究方法的培養,以“認識事物變化的相互聯繫”為探究重點。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教科書整體結構,設置了“對信息的搜尋、理解和判斷能力”的培養,為學生探究能力的逐步提高奠定基礎。

難點: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別是實驗中控制變量、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五、教法學法

1。提倡自主探究與合作探究相結合的學習方式。

2。組織學生積極動手、動腦開展探究活動,敢於向權威挑戰,發表自己的觀點,敢於創新。

3。教師引導學生開展活動,發揮主導作用但不包辦代替。

4。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做好記錄。

5。提醒學生做好課前準備,保證科學探究順利開展。

6。引導學生聯繫實際學習科學,讓科學走進學生的生活。

7。運用電教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輔助教學。

青島版六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 篇五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取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三、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六年級現有兩個教學班,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學習習慣較差。他們普遍習慣於死學硬記死板知識,喜歡或習慣於被老師和家長牽着走,而不善於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並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瞭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學生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科學常識極為缺乏,科學探究能力和意識不強。家長和學校偏重於語、數、英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國小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國小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國小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四、教材分析:

1、全冊內容情況:

本冊是科學教材的第八冊。全冊教材包括了“無處不在的能量”、“追尋達爾文的足跡”、“宇宙”、“科技與未來”、4個單元,多個典型活動組成。教材的主要目的在於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課程的興趣,幫助他們體驗科學課程學習特點,引導他們嘗試性地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習一些清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

2、教學重點:

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

3、教學難點:

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別是實驗中控制變量、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青島版六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 篇六

一、學生情況分析

五年級5個班,通過兩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了初步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有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維方式初步由具體轉變為抽象,教學中將進一步擴大學生知識範圍,發展學生創新能力,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增加實踐活動,聯繫實際生活,將科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

不足之處:由於科學專職教師不夠和活動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學內容只是匆匆走過場,有些探究活動甚至根本就沒有開展,導致學生的知識面受到限制,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形成。還有,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通過一學期的接觸,我發現有些學生對待科學學習不繫統,不知如何學習這門知識,今後應特別注意培養,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在探究中學到科學知識,培養探究能力,提升科學素養。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以主題單元的形式編排了《人體內部的祕密》、《我們怎麼看到物體》、《生物的生長與繁殖》、《春夏星空》、《生活中的機械》、《研究與實踐》六個單元。本冊教科書以學生髮展為本,以科學探究為核心,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構建單元,體現了“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將“科學探究、科學知識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地整合,重點落實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內容。

各單元均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線索切入到基礎性的、規範的科學探究活動之中。評價活動顯示出整體性、連續性。本冊教科書每單元設置一個“單元評價頁”,以“單元探究主題”為評價依據,引導學生從整體上開展評價活動,保證了內容的連續性和整體性,更加關注學生的個別差異,更多地關注學生的發展趨勢,評價方式可操作性強。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儘管教科書的評價是以“單元評價”的形式設置的,並不意味着課時教學中就可以忽略或者省略評價活動。教科書之所以設計成“單元評價”,學生已奠定了“課時評價”的基礎,本着“由扶到放”的原則,設計成“單元評價”後,有利於引導學生從整體上對自己的科學學習進行反思。但是,“單元評價”的落實,要靠每一個探究活動的積累。因此,在學生的探究活動中,應更加強調過程性的評價,這是做好評價的保證。

三、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對待科學學習:想知道,愛提問;願意合作與交流;尊重他人勞動成果。

2、對待自然:能從自然中獲得美的體驗,並用一定的方式讚美自然。

(二)知識目標

1、瞭解人體的祕密,如消化、呼吸、心腦循環等。

2、瞭解我們是怎麼樣看到物體的知識及愛眼護眼的常識。

3、瞭解秋生物生長與繁殖。

4、知道春夏星空的知識。

5、認識簡單機械的及作用。

(三)能力培養

1、培養學生能用自己擅長的方式進行表達、評議和討論。

2、培養學生分析、採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比如:會查閲書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簡單的表格、圖形、統計等方法整理相關資料。

3、培養學生能利用簡單的工具,器材做簡單的觀察,並做記錄;能做控制變量的簡單探究性實驗。

4、培養學生能對自己的探究活動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計劃。

5、引導學生能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所觀察的現象作假設性解釋,並能對研究過程和結果與他人交換意見。

6、引導學生嘗試自主運用已經掌握的科學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識,解決生活中具有簡單聯繫的具體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落實《課程標準》中“讓學生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的要求。難點:使學生形成科學的自然觀,學會用聯繫的觀點和思維方式認識問題。.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顯。

四、教學措施及注意事項

1、注意讓學生自己進行科學探究,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

2、讓學生了解生命的週期,感受生命,熱愛生命。

3、在教學中採用先進的電教手段來輔助教學。利用現有的信息技術知識,根據教材特點,製作一些課件,藉助課件的動畫效果、彩色圖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分解教材中的重點難點,使學生易於接受。

4、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5、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6、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7、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8、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9、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五、教具學具準備:

第一單元:人體模型

試管、碘酒、澱粉、等。第二單元:眼球模型、簡易照相機

第三單元:種子、放大鏡、顯微鏡、載物片等第四單元:星空對照圖第五單元:簡單機械組合器械六、教學進度表

周次

日期

進度第一週

3.5—3.11

1、食物到哪裏去了

第二週

3.12—3.17

2、我們的呼吸第三週

3.18—3.25

3、心臟和血管

4、腦和神經第四周

3.26—4.1

5、凸透鏡

6、照相機和眼睛第五週

4.2—4.8

7、保護眼睛

8、潛望鏡的祕密第六週

4.≤≥9—4.15

9、神奇的眼睛

10、種子發芽了第七週

4.16—4.22

11、種辣椒

12、植物的花第八週

4.23—4.29第九周

5.2—5.6

第十週

5.7—5.13

第11周5.14—5.20

第12周5.21—5.27

第13周5.28—6.3

第14周6.4—6.10

第15周6.11—6.17

第16周6.18—6.24

第17周6.25—7.1

第18周7.2—7.6

總複習

期會考試

13、果實是怎樣形成的

14、植物的分身術

15、生物繁殖新技術

16、春季星空17、夏季星空

18、斜面19、槓桿

20、滑輪21、齒輪

22、自行車的科學

23、未來的交通工具

總複習

期末考試

青島版六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 篇七

一、學情分析

本班62名學生,這些學生對科學課程非常感興趣,通過上學期的學習,探究能力、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等都有了提高,他們能獨立完成一些探究活動、科技製作、觀察活動、科學實驗、蒐集資料等,願意與他人合作,進行合作探究,有計劃地開展一些實地考察、現場採訪、種植養殖等活動,探究積極性高,具備一定的科學素養,而且能按照制定的研究方案對鎖定的課題進行課外探究,學到許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主動從自然界、社會中獲取知識。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以主題單元的形式編排了“人的一生”、“無處不在的能量”、“地球的面紗”、“信息與生活”、“探索宇宙”、“研究與實踐”等研究主題。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進行構建,做到了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將科學探究、科學知識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整合,引領學生認識事物內部的變化特徵及事物變化的相互聯繫,進行以邏輯推理為主的思維技能訓練。

三、教學目標

“人的一生”單元引導學生微觀認識生命體的基本構造和功能切入,讓學生明確生命體是由細胞構成的,知道人類通過兩性結合繁殖自己的後代,我們應該珍愛自己的生命,體會與父母的親情,感受父母養育的艱辛,通過蒐集、整理自己生長髮育過程的照片資料,分析、歸納、推理人的生長髮育過程中呈現的特點,知道遺傳和變異石生命體的共同特徵。

“無處不在的能量”單元以人體內部的能量為切入點,探究機械能、熱能、電能、電磁能等之間的相互變化,密切科學、技術與社會的聯繫,整個單元呈現出了由部分到綜合的結構形式,具有一定的邏輯性。“地球的面紗”單元採用由宏觀到微觀、由整體到部分的順序,通過大氣層的研究、風的模擬實驗、降落傘的祕密、風與帆的關係等探究活動,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大氣層對地球及地球生物的意義、風的成因及與人們生活的關係,培養學生猜想、設計、實驗、製作、蒐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信息與生活”單元主要從信息傳遞的角度來認識生物之間的相互關係以及人類複雜的信息傳遞方式,知道動植物的一些行為特徵以及人類社會的主要交流方式,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系統研究能力、表達交流能力,豐富學生對生物界的認識,滲透科學、技術和社會三者相互聯繫的觀點及辯證法,進一步認識和了解生物的生理和行為特性。“探索宇宙”單元是在學生已經知道了地球的結構特點、地表的變化、生物生存的基本條件及太陽的相關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將研究的視角延伸到太陽系、銀河系、河外星系,乃至整個宇宙,拓展學生認識的空間,形成對宇宙的宏觀認識,激發學生探索宇宙、熱愛科學的慾望。《研究與實踐》單元通過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幾個科學之謎,讓學生像科學家達爾文那樣,經理科學探究的歷程,形成尊重事實證據的科學態度,能夠面對大量的事實資料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通過調查、分析、研究偽科學現象,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增強學生的理性思維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通過對偽科學學習歷程進行自我反思,培養學生的科學感悟能力、自我評價能力自我調控能力、自我發展能力,達到讓學生自我教育的目的。

四、重點難點

重點:空間維度方面,從認識身邊事物、周圍物體的基礎上,擴展到微觀和宏觀兩個世界,探索微生物和無限宇宙的科學奧祕;時間維度方面,以時間軸為認知線索,探索“生命起源”的奧祕和“未來世界”的變化;結構維度方面,在認識事物外部特徵的基礎上,以“解暗箱”的形式探究事物的內部構造。在科學探究上,以自主性探究為重點,重視探究方法的培養,以“認識事物變化的相互聯繫”為探究重點。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教科書整體結構,設置了“對信息的搜尋、理解和判斷能力”的培養,為學生探究能力的逐步提高奠定基礎。

難點: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別是實驗中控制變量、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五、教法學法

1、提倡自主探究與合作探究相結合的學習方式。

2、組織學生積極動手、動腦開展探究活動,敢於向權威挑戰,發表自己的觀點,敢於創新。

3、教師引導學生開展活動,發揮主導作用但不包辦代替。

4、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做好記錄。

5、提醒學生做好課前準備,保證科學探究順利開展。

6、引導學生聯繫實際學習科學,讓科學走進學生的生活。

7、運用電教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輔助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yqje3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