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別了,不列顛尼亞》教案(精品多篇)

《別了,不列顛尼亞》教案(精品多篇)

《別了,不列顛尼亞》教案(精品多篇)

別了,不列顛尼亞 教案 篇一

高中必修一《別了,不列顛尼亞》精選教案 篇二

0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瞭解新聞報道的一般特徵,培養閲讀新聞作品、篩選信息的能力。

2、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體會新聞報道的結構方式。

過程與方法通過合作探究、談論探究新聞中場景的描寫和語言中的情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心時事,進一步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珍惜領土的思想品質,激發其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02

學情分析

我們生活在一個急劇變化的時代,每天都會接觸到大量的信息,其中最主要的渠道就是各種媒體的新聞報道,因此學生對於新聞這種文體是熟悉的,但這種熟悉很大程度上僅限於生活中的熟悉,而並非閲讀與寫作技巧上的熟悉,所以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把握文本,分清新聞事實與新聞背景、客觀敍述與主觀評價,並且在此基礎上去粗存精,抓住有用的信息。

03

教學重點

1、體會新聞報道的結構特點,培養閲讀新聞的能力。

2、學習把現實場景與歷史背景交融的表達技巧。

3、欣賞本文標題的精妙之處;究新聞中的場景描寫和語言中的情感。

04

教學難點

探究新聞中的場景描寫和語言中的情感。

05

教學時數 1課時。

06

教學過程

一、激發學生興趣,導入新課

1997年7月1日是一個彪炳史冊的日子,這一天全世界都將目光投向了東方之珠——香港,因為這一天中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在歷經156年的殖民統治後回到祖國的懷抱。這是一個雪百年恥辱,長民族誌氣,振國家聲威的喜慶時刻。作為中華民族兒女,我們應該銘記這一時刻所以先讓我們來重温那激動而自豪的一刻。

播放“香港迴歸交接儀式現場視頻”。

香港迴歸對於中華民族來説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舉國歡騰,這一盛事也吸引了世界,各方的關注。來自新華社的四位記者通力合作,真實、準確的報道了這難忘的時刻,而本文也在第八屆中國新聞獎評選活動中獲得了一等獎,好,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篇《別了,不列顛尼亞》。

二、知識回顧

要品讀一篇優秀的新聞稿,我們先來回顧一下新聞的相關知識。

1、新聞一般分為哪幾個部分?(標題、導語、主體、背景和結語。)

2、哪幾部分是缺一不可的?(標題、導語、主體。)

3、新聞的六要素是什麼?(是五個“ W ”和一個“H”:即when何時;where何地;who何人 ;what何事 ;why何因 ;how何果。)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一起朗讀這篇課文,根據新聞的組成部分,概括本文的結構順序。

標題: 別了,不列顛尼亞

導語:(1) 英國撤離香港

主體:(2-10) 具體敍述英國殖民者的告別儀式

結語:(11) 大英帝國從海上來,又從海上去

四、再讀課文,研習文本

大家把結構劃分的很準確。剛剛我們回顧了新聞的知識,而這篇文章準確地來説是寫一篇新聞特寫。

展示新聞特寫的概念 :以描寫為主要手法,攝取新聞事實中最富有特徵和表現力的片段和場面,形象地再現新聞事件和新聞人物。

本文的主體部分就是選取了97年香港迴歸,英方撤退時的幾個重要場景,請再一次快速地瀏覽課文找出這幾個場景,找出場景中作者將鏡頭聚焦的具有象徵意義的點,並分析其意義。

以前後四人為單位,彼此之間交流所找的內容,進行歸納總結。 1、第一場景:4點30分,末任港督彭定康告別 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幟。(第三自然段)

第一次降旗:4時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視着港督旗幟在“日落餘音”的號角聲中降下旗杆。

標誌:今後香港再也不會由港督來統治。

2、第二場景:6時15分,在添馬艦軍營東面廣場舉行象徵英國統治結束的告別儀式,降下英國國旗。(第五自然段)

第二次降旗:7時45分,廣場上燈光漸暗,開始了港島上的第二次降旗儀式。……今天,另一名英國海軍士兵在“威爾士親王”軍營旁的這個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標誌:被英國統治了156年的香港終於回到了祖**親的懷抱。

3、第三場景:子夜時分,中英香港交接儀式,米字旗香港最後一次降落,五星紅旗升起。(第八自然段)

第三次降旗: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後一分鐘,米子旗在香港最後一次下降。

標誌:英國對香港長達一個半世紀統治的結束;從此中國將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4、第四場景:7月1日零點40分,查爾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顛尼亞”號離開香港。(第十自然段)

標誌:英國統治結束,香港已經迴歸祖國。

五、問題探究,品讀精彩

香港迴歸,沒有哪個記者認識不到這一歷史事件的重要意義,而這篇消息卻獨勝一籌,曾獲第8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接下來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它有哪些獨到之處呢?

問題1、“別了,‘不列顛尼亞’”這一標題有何內涵,有什麼獨到之處?

明確:標題有兩層含義。字面上看,查爾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顛尼亞”號離開香港,消失在茫茫南海夜幕中,這是寫實的一面,是現實場景;另一方面“不列顛尼亞”號離去,象徵英國殖民統治在香港的終結,中華民族的一段恥辱終被洗刷。

問題2、這篇特寫在報道新聞事實時,還適當的運用一些背景材料,請找出來(在哪些段落裏),體會它們在文章中的作用。

明確: 第4、7、11自然段。背景中有歷史事件回顧,港督府的修建,英國統治香港的天數,英國米字旗和港督旗的升降等,都有準確的記載,雖然只寫了一天中發生的事件,但有很大的歷史跨度,容量非常大,使人在豐富的知識中感受到深厚的歷史內涵。

作用:這樣一來,就像電影中的閃回一樣,將歷史與現實用鏡頭方式交錯出現,不僅畫面感很強,而且背景材料的引用也使得現實的場景有歷史的厚重感,讓人更加體會出儀式本身的現實內涵——英國對香港156年統治的終結。

問題三3、這篇新聞在報道香港迴歸這樣宏大的場景時敍述沉着而冷靜,沒有直接的議論和抒情,但我們能感受到豐富而細膩的情感,這種情感是怎樣表達出來的?再讀課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夠傳達出作者的情感,並談談你的理由。(小組討論)

參考答案:

1、“4點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視着港督旗幟在“日落餘音”的號角聲中降下旗杆。”

分析:這是對末任港督彭定康面部表情的特寫,生動的寫出了彭定康離開港督府前黯然神傷的神態。通過這一神態,我們能揣摩出彭定康當時複雜的心情,但是不論他如何“面色凝重”,歷史的腳步不會為任何人停止,香港終將回歸祖國。

2、“港督旗幟在‘日落餘音’的號角聲中降下旗杆”。

3、“停泊在港灣中的皇家遊輪‘不列顛尼亞’號和鄰近大廈上懸掛的巨幅紫荊花圖案,恰好構成這個‘日落儀式’的背景。”

這兩處細節描寫都與“日落”聯繫在一起,為什麼説英國的告別儀式是“日落儀式”?

分析:英國曾經佔領了非常廣大的殖民地,被稱為“日不落帝國”,喻指在它的領土上,永遠都有陽光照耀。香港作為英國在東方的最後一塊殖民地,於1997年脱離英國的統治,迴歸祖國,作為香港特區的紫荊花圖案將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日不落帝國”的殖民主義太陽在香港永遠的落下了。所以把英國告別的儀式稱為“日落儀式”。

4、“大英帝國從海上來,又從海上去”。

分析,兩層含義①現實場景。1841年,大英帝國橫跨印度洋而來;1997年,“不列顛尼亞”號黯然從海上離去。②歷史輪迴。“從海上來”標誌英國對香港的殖民統治正式開始;“從海上去”標誌着香港脱離英統,迴歸祖國。 作者沒有任何修飾性的語言,然而就在這不動聲色的描寫中,勝利的自豪之情,溢於言表。

5、根據傳統,每一位港督離任時,都舉行降旗儀式。但這一次不同:永遠都不會有另一面。

明確:港督旗幟從這裏升起。這是作者在繼續末任港督離開港督府時,舉行降旗儀式之後發表的評論,它既回答了彭定康“面色凝重”的原因,又寫出了中國人民收回香港的無比興奮。

6、將於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顛尼亞”號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明確:“消失”是“逐漸減少以至沒有”的意思,它很形象地描寫出查爾斯王子和末任港督乘坐的“不列顛尼亞”號駛離香港駛入大海的情形,並暗示着這艘船以及船上的人徹底離開香港,永遠不能再以征服者的姿態出現再這片土地上。

六、課堂總結與拓展延伸

作者選取一個獨特的角度,結合歷史背景,鄭重地記錄下了香港迴歸這一歷史時刻,既沒有隻寫中方,又完整反映了英方撤離的情況;既沒有對英方諷刺挖苦,又突出了殖民統治結束的象徵意義,含蓄而有風度地表達了一種祖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時的莊嚴與喜悦的心情。本文重温了香港迴歸那一刻的激動與自豪,我也想請同學們思考:如果你是現場記者, 面對觀看實況轉播的億萬觀眾,你想説些什麼?

七、課堂練習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北京奧運會追求兩個目標

國家體育總局競技體育司司長肖天23日在這裏表示,作為2008年奧運會的東道主,中國代表團追求兩個目標:金牌的數量和金牌的含金量。

擔任第五屆城運會組委會競賽部部長的肖天介紹説,截止到目前,中國運動員已經拿到了230多張雅典奧運會入場券,在接下來的一些預選賽中還有希望爭取到更多的雅典奧運會參賽席位。中國代表團在雅典奧運會上力爭好成績,但很難説金牌的總數是否會超過悉尼奧運會的28枚,因為在悉尼奧運會上,中國運動員在各個項目上都發揮出了最佳水平。

談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遠景目標時肖天説:“作為東道主,中國代表團在2008年奧運會上要努力實現兩個目標,既要爭取多得金牌,又要保證金牌含金量。在三大球項目上即使拿不到金牌也要打出高水平的比賽,充分體現中國競技體育蓬勃發展的勢頭。”

他認為城運會上湧現了許多有潛質的年輕隊員,他們將成為2008年奧運會的主力軍,但城運會並不是北京奧運會的選拔賽,這些生力軍能否最終入選中國軍團,還要看他們那時的水平和狀態。

1、請用橫線畫出導語部分。

解析:新聞的導語是以精練的語言概括事實或消息的中心,它一般放在新聞的第一段。

答案:第一段。

2、北京奧運會追求的兩個目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閲讀第一段,第一段是對全文主要內容的概括。

答案:金牌的數量、金牌的含金量。

3、請概括最後一段所包含的信息。

解析:提煉信息要抓住關鍵的語句分析。 參考答案:①城運會上湧現出了許多有潛質的年輕隊員。②這些年輕隊員可能成為2008年奧運會的主力軍。

別了,不列顛尼亞 教案 篇三

別了,不列顛尼亞 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與能力目標:

1、瞭解本文以時間順序組織材料的寫作特點。

2、瞭解文中重點語句的深刻含義。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展示中英交接相關照片,回顧歷史

2、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解決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激發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和為祖國奉獻的精神。

教學重點

1、品味本文莊重、含蓄的語言風格。

2、理解文中三次降旗的含義

教學難點

1、理解文中重點語句的深刻含義

2、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方法

自主 合作 交流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有一首歌這樣唱:“小河彎彎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東方之珠,我的愛人,你的風采是否浪漫依然……”大家知道這歌裏唱的“東方之珠”是什麼地方嗎?(香港)(觀看圖片,由此導入新課:別了,不列顛尼亞。)

二、背景介紹

1、香港坎坷的歷史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鴉片戰爭後,英國強佔香港島,事後清政府曾試圖用武力予以收復,道光皇帝為此發下多道諭旨,但清朝始終不能捍衞領土完整。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不平等的《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簽訂不平等的《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地區給英國。

1898年6月9日: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地區及附近262個島嶼,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結束)。

1942年12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進犯香港,駐港英軍無力抵抗,當時的香港總督楊慕琦無奈宣佈投降。香港被日本佔領,開始了三年零八個月的“日治時期”。

1945年9月15日: 日本戰敗後在香港簽署降書,撤出香港。

2、鄧小平與香港迴歸

1982年9月,中英關於香港地位的談判,在鄧小平和當時的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之間進行。 鄧小平態度堅決地告訴撒切爾夫人:“主權的問題不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我可以明確地告訴你們,中國在1997年要收回的不僅是新界,而且包括本島、九龍,否則,任何一箇中國領導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國人民交待,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待。”鄧小平的話,令當時有着“鐵娘子”之稱的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在這位中國的“鋼漢子”面前,低下了頭。1984年12月19日:中英簽署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落實香港1997年之後實行“一國兩制”制度。

三、知識回顧

1、新聞一般分為哪幾個部分?

標題、導語、主體、背景和結語

2、哪幾部分是缺一不可的

標題、導語、主體

3、新聞的六要素是什麼?

是五個“ w ”和一個“h”:

即1、when:何時 2、where:何地 3、who:何人   4、what:何事   5、why:何因   6、how:何果

四、文本探究

本文是一篇特寫,特寫也稱新聞速寫、新聞素描,要求用類似於電影的“特寫鏡頭”的手法反映事實,是作者深入新聞事件現場,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場面,生動、形象地將所報道的事實再現在讀者面前。在有關香港迴歸的大量報道中,本文是唯一一篇完整反映英方撤離的稿件,文章出色地記錄了英國王儲查爾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顛尼亞”號皇家遊輪撤離香港的最後歷史時刻,曾獲第八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及1997年新華社社級好稿。

(一)本文由哪幾個部分組成?

1、標題(別了,不列顛尼亞 )

本篇新聞的標題“別了,‘不列顛尼亞’”,它有什麼深刻的含義?

明確:毛澤東主席在1949年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回國、美國政府的白皮書發表之時,曾寫過一篇文章,題目是《別了,司徒雷登》。本文活用此題。從字面上看,參加完交接儀式的查爾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國皇家遊輪“不列顛尼亞”號離開香港,消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這是現實的場景。另一方面,“不列顛尼亞”號的離去,象徵着英國殖民地統治在香港的終結,中華民族的一段恥辱終告洗刷。實境是永別,虛境是迴歸和雪恥。標題寓虛境於實境,獨具匠心又不留痕跡。

2、導語(第1段)

概述英國撤離香港的最後一刻是英國米字旗最後一次降落,接載英國王子和港督的遊輪離開香港。

3、主體 (2—10段)

集中描寫英國撤離香港那天的四個場景及有關背景資料。

4、結語(最後1段)

用極其概括的語言敍述英國在香港統治的開始與結束。

(二)四個場景,三次降旗

特寫往往採用文學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發生現場,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場面,生動形象地將所報道的事實再現在讀者面前。

本文主體部分就是選取1997香港迴歸,英國撤退時的四個重要場景。請快速閲讀課文,找出這四個場景。

第一場景:4點30分,末任港督彭定康告別  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幟。(第三自然段)

第一次降旗:

4時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視着港督旗幟在“日落餘音”的號角聲中降下旗杆。

標誌:今後香港再也不會有港督來統治。

第二場景:6時15分,在添馬艦軍營東面廣場舉行象徵英國統治結束的告別儀式,降下英國國旗。(第五自然段)

第二次降旗:

7時45分,廣場上燈光漸暗,開始了港島上的第二次降旗儀式。……今天,另一名英國海軍士兵在“威爾士親王”軍營旁的這個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標誌:被英國統治了156年的香港終於回到了祖**親的懷抱。

第三場景:子夜時分,中英香港交接儀式,米字旗香港最後一次降落,五星紅旗升起。(第八自然段)

第三次降旗:

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後一分鐘,米子旗在香港最後一次下降。

標誌:1、英國對香港長達一個半世紀統治的結束

2、從此中國將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第四場景:7月1日零點40分,查爾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顛尼亞”號離開香港。(第十自然段)

(三)這篇特寫在報道新聞事實時,還適當的運用一些背景材料,請找出來(在哪些段落裏),體會它們在文章中的作用。

如:第4、7、11自然段。

背景中有歷史事件回顧,港督府的修建,英國統治香港的天數,英國米字旗和港督旗的升降等,都有準確的記載,雖然只寫了一天中發生的事件,但有很大的歷史跨度,容量非常大,使人在豐富的知識中感受到深厚的歷史內涵。

(四)文章在報道香港迴歸這樣宏大的場景時,從細節入手,在細節中藴含着深刻的意味,在平淡的筆調中洋溢着濃烈的感情,大家能否從文中找出意味深長的細節之處?

明確:本文的細節之處非常多,課下自己多找些,重點講解以下三處。

1、“4點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視着港督旗幟在“日落餘音”的號角聲中降下旗杆。”

分析:這是對末任港督彭定康面部表情的特寫,生動的寫出了彭定康離開港督府前黯然神傷的神態。通過這一神態,我們能揣摩出彭定康當時複雜的心情,但是不論他如何“面色凝重”,歷史的腳步不會為任何人停止,香港終將回歸祖國。

2、“港督旗幟在‘日落餘音’的號角聲中降下旗杆”

3、“停泊在港灣中的皇家遊輪‘不列顛尼亞’號和鄰近大廈上懸掛的巨幅紫荊花圖案,恰好構成這個‘日落儀式’的背景。”

這兩處細節描寫都與“日落”聯繫在一起,為什麼説英國的告別儀式是“日落儀式”?

分析:英國曾經佔領了非常廣大的殖民地,被稱為“日不落帝國”,喻指在它的領土上,永遠都有陽光照耀。香港作為英國在東方的最後一塊殖民地,於1997年脱離英國的統治,迴歸祖國,作為香港特區的紫荊花圖案將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日不落帝國”的殖民主義太陽在香港永遠的落下了。所以把英國告別的儀式稱為“日落儀式”。

還可能有以下回答:

1、根據傳統,每一位港督離任時,都舉行降旗儀式。但這一次不同:永遠都不會有另一面。

明確:港督旗幟從這裏升起。這是作者在繼續末任港督離開港督府時,舉行降旗儀式之後發表的評論,它既回答了彭定康“面色凝重”的原因,又寫出了中國人民收回香港的無比興奮。

2、將於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顛尼亞”號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明確:“消失”是“逐漸減少以至沒有”的意思,它很形象地描寫出查爾斯王子和末任港督乘坐的“不列顛尼亞”號駛離香港駛入大海的情形,並暗示着這艘船以及船上的人徹底離開香港,永遠不能再以征服者的姿態出現再這片土地上。

(五)我們該如何理解結語中“大英帝國從海上來,又從海上去”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明確:①現實場景。1841年,大英帝國橫跨印度洋而來;1997年,“不列顛尼亞”號黯然從海上離去。

②歷史輪迴。“從海上來”標誌英國對香港的殖民統治正式開始;“從海上去”標誌着香港脱離英統,迴歸祖國。

作者沒有任何修飾性的語言,然而就在這不動聲色的描寫中,勝利的自豪之情,溢於言表。

(六)這篇別具特色的報道體現出較高的政策把握水平和駕馭文字的能力。在有關香港迴歸的報道中,可以説英方撤離報道的難度最大。既不能只寫中方,又要完整反映英方撤離的情況;既不能對英方諷刺挖苦,又要突出殖民統治結束的象徵意義。你從文中哪些語句可以體會作者的苦心?

如課文中“最後”一次的多次出現,強調英國對香港長達150多年的統治終於結束了,中華民族百手來的恥辱被洗雪,中國人民終於可以在自己的國土上行使主權,揚眉吐氣了。

皇家遊輪“不列顛尼亞”號和鄰近大廈上懸掛的巨幅紫荊花圖案,恰好構成這個“日落儀式”的背景。“日落儀式”的背景一是“泊在港灣中的‘不列顛尼亞’號,一是‘紫荊花圖案’作為英國告別儀式的背景,標誌着英國對中港150年來的殖民統治結束和香港自治的新的歷史階段的開始。

全文最後一句語言莊重而含蓄,有深刻含義。“從海上來”指當年不可一世的英國遠征軍強佔了中國的領土,開始殖民統治。“從海上去”指英國殖民統治的結束。

(七)小結課文

主體部分按時間順序組織材料,將事件的始末説清楚,通過對四個特定的場景的描述,這篇新聞真實地再現了香港迴歸祖國懷抱這一歷史時刻。幾個特定場景中着重描述了3次降旗與1次升旗。國旗是一個國家的象徵與標誌,英國米字旗的降下象徵着英國一百多年的殖民統治的結束,五星紅旗的升起則標誌着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主體部分共有10個自然段,其中有8個自然段,都是作者在新聞發生的現場,以眼睛為“攝像機”,以耳朵為“錄音機”,簡筆勾勒出的清晰可視的一個個場景、一幅幅畫面,這些儀式的敍述都很簡潔,但都有着歷史的意義,主要表現在介紹了每一種儀式之後,作者總要引用一些背景材料,突出儀式本身的涵義。另外還有兩段,一個是第4段,交代有關港督府的一些背景材料,一個是最後一段,作者又一次把歷史的今昔放在一起相互對照,深化了主題。作者鄭重地記錄下這一歷史時刻,含蓄地表達了一種祖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時的莊嚴與喜悦的心情。

五、拓展延伸

中國政府為什麼能成功地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

中國收回香港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香港自古是中國的領土,中國收回香港完全符合國際法,是正義之舉,得到國際社會的支持和承認。

二、70年代中國同西方國家關係的突破性進展,與英國關係的改善,為中英和平談判解決香港問題創造了條件。

三、“一國兩制”偉大戰略構想,為解決香港問題找到了一條切實可行的途徑,為和平方式收回香港提供了制度、法律和政策保證。

四、社會主義事業的蓬勃發展,綜合國力的大大增強,是我們能夠以和平方式收回香港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證。

板書設計

四個場景。

第一場景:4點30分,末任港督彭定康告別  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幟。

第二場景:6時15分,在添馬艦軍營東面廣場舉行象徵英國統治結束的告別儀式,降下英國國旗。

第三場景:子夜時分,中英香港交接儀式,米字旗香港最後一次降落,五星紅旗升起。

第四場景:7月1日零點40分,查爾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顛尼亞”號離開香港。

教學反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z47re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