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論文模板 >

幼兒教育論文(新版多篇)

幼兒教育論文(新版多篇)

幼兒教育論文(新版多篇)

幼兒教育方面的論文 篇一

摘要:環境是幼兒自我表現的舞台,也是信息與經驗交流的窗口,更是幼兒盡情想象與創造的天地;環境的創設直接關係到教育課程的設計、實施、發展和幼兒主體性等發麪的發展。從而對幼兒的知識、情感、意志、行為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促進幼兒健康和諧發展,讓幼兒關注生活,學會生活,適應生活,快樂生活。

關鍵詞:幼兒教育;環境創設;作用

幼兒園作為幼兒生活學習的重要場所,應為幼兒提供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生活和舒適學習的環境條件,滿足他們德智體美勞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身心健康和學習成長的經驗。幼兒園環境對幼兒生活學習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因此,良好的環境創設對於幼兒認知發展和情感發展,促進幼兒的自主性和個性的發展,培養幼兒的社會性等方面都具有不可低估的教育作用。

1、讓幼兒及其作品融入環境創設

相信很多幼兒園的環境一般都是由教師為幼兒提供佈置,幼兒處於被動地位,無法參與到以自己為主的環境佈置中去,其結果就會影響了幼兒的思維和創造的發揮。為了讓幼兒獲得新知識經驗,鍛鍊雙手技能,又可以使幼兒對自己親自動手,動腦佈置的環境產生一種親切感和滿足感。從而更加愛護珍惜自己生活學習的環境,又可以使幼兒的成就感得到鼓勵和滿足,更激發幼兒充分與環境的相互作用。為此,根據幼兒每次活動的作品類型,我會提前設計出不同風格的版面。當幼兒的作品完成後,我會指導幼兒自己動手把已貼上標誌的作品粘貼在合適的位置,當全部的作品張貼完成後,就會形成一幅別具風格的作品版面。如:中班作品“國慶日”主題環境,我先用紙板繪畫出新加坡地圖,意為我們共同的快樂家園。

簡述新加坡建國曆史,現在不同領域的成就,和幼兒們熱烈討論怎麼裝扮這幅地圖,決定通過畫畫和剪貼的方式以分工合作方式來完成,幼兒們把自己畫剪的各種族人,自己紙摺的飛機,自己製作的小房子,還有自己給老師的畫像等等,都處理好粘貼到地圖上,當整個創設完成的時候,幼兒們高興極了。這種把幼兒的作品組合起來進行環境佈置的形式,會使每個幼兒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體驗到合作的樂趣。更重要的是對國家有了更深的瞭解,熱愛自己的祖國了。幼兒通過動手,動腦在親手參與環境佈置的教育過程中,獲得了新的知識經驗,也得到了能力上的培養。而幼兒對自己佈置的環境也有一種特殊的鐘愛和親切感,體驗到合作的快樂。當家長接送幼兒時,幼兒會很興奮地把這幅地圖告訴爸爸媽媽,介紹這是自己的作品,那是某某的作品……家長看到幼兒的點滴進步會感到無比自豪。這樣創設環境無意中成為家園聯繫橋樑。

2、環境創設引導幼兒有環保意識

在班級各區域的環境創設中,都要有幼兒提供的材料與作品,這是他們參與班級環境創設的一個重要途徑,也是具有十分重要的良好效果的教育過程,培養他們從小就有變廢為寶的觀念,不浪費任何資源的環保意識。在中班各區域環境創設過程中,都有幼兒從家裏手機帶來的各種瓶、盒、罐、吸管等廢舊材料。在教師的啟發幫助下,幼兒們可以用紙盒做成房子,用瓶子做成各色各樣的玩具娃娃。這些玩具的材料取自幼兒身邊的資源(大多是廢舊材料),目的就是教育幼兒學會勤儉節約,學會珍惜和利用資源;也讓幼兒學會了創造,通過自己的創造力讓廢舊材料發揮更大的利用價值。

用這些作品來裝扮班級的各區域,幼兒們在積極投入,參與的過程中,既發揮了他們的想象能力、創造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環保意識。當幼兒們看到這些沒有用廢舊材料變成了可愛的玩具,裝扮了美麗的活動區域,可是很開心的。在活動中通過觀察、操作,使幼兒瞭解廢舊材料的利用價值,激發幼兒創作慾望及活動興趣。

3、環境創設要有良好的精神環境

在擁有豐富物質環境的基礎上,建立一個良好的精神環境是幼兒園環境創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園內幼兒與教師之間,幼兒與幼兒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教師與家長之間,所建立起的種種情感,表達情感的方式、語言、行為、習慣等形成園風的氛圍,直接影響着幼兒們的成長,對幼兒的成長具有重要作用。幼兒園教師把每週的課程安排告知家長,把最新的最好的教育幼兒的信息傳達給家長,例如:班級開設英文班、美工班、舞蹈班等,第一時間與家長溝通。園方還給每位幼兒配備一個小本子,上面記錄每天幼兒在學校的信息,讓家長及時瞭解幼兒在學校的情況,還可以增進家長對幼兒園教學動態瞭解,對園方教學的開展起到輔助作用。創設良好精神環境是教師的言行和教育態度,這些表現又是幼兒們的注意焦點,關係到幼兒在學校的生活與學習,為此教師應該發揮精神環境的教育功能,加強對幼兒心靈,好形象教育,引導幼兒個性健康發展。

這些圍繞教育目標創設的環境,不僅使幼兒獲得有關知識,愛護環境的良好習慣,而且還增強了幼兒間的交往,增進了情感的交流。環境是幼兒自我表現的舞台,也是信息與經驗交流的窗口,更是幼兒盡情想象與創造的天地;環境的創設直接關係到教育課程的設計、實施、發展和幼兒主體性等發麪的發展。他們每天都能在這樣的環境里根據自己的興趣、能力主動尋找他們需要的東西和想做的事情,能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發揮並有機會展現自己的才能。從而對幼兒的知識、情感、意志、行為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促進幼兒健康和諧發展,讓幼兒關注生活,學會生活,適應生活,快樂生活。

幼兒教育方面的論文 篇二

摘 要:“教人要從小教起”教育的對象是人。教育的作用是要把人培養成才。把一個個的人培養成為國家建設需要的理想人才,則是教育的任務。古往今來的許多大教育家,在他們的教育實踐中。對於教育的對象是十分重視的。例如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1592—1670)“認為一切兒童從出生就具有良好的能力,而這些能力應當是用教育的方法來發展的”。他在《大教授學》第十二章裏面,對於“一切兒童都可以造就成人”表示深刻的信心。

對幼兒進行“愛心教育”是一個再熟悉不過的幼兒教育主題,圍繞着這樣一個主題,不少的幼兒園、幼兒教師可以説是煞費苦心。與之相關的主題教育與教育方式方法也在不斷的實踐與摸索中應運而生,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就自己的感想與大家分享。

一、愛心教育的基本是愛的教育。

也許,大家以為這是當然,無需再提,可是對於“愛”的真諦又有幾人真正深入的瞭解?我們對於幼兒進行的愛的教育大多隻侷限於教師的教育過程,我就曾看見過這樣一個案例:課堂上,老師“孔融讓梨”的故事講完了,他問學生:“春遊時,你帶了兩隻梨,而同學小明卻什麼水果也沒有帶,這時你會怎麼辦?”全班學生幾乎異口同聲地回答:“讓一隻最大的梨給小明!”老師笑了,因為這節課成功了!可是,他剛回到辦公室,學生就來叫了,有兩個小朋友吵了起來,為的是爭搶一隻稍微乾淨的皮球玩。

當我第一次看見這樣的案例是時,有着似曾相識的感覺。只是在一次看圖講故事之後,而孩子們搶的也不是皮球。我只能感歎從某種角度説我的那次愛的教育根本稱不上是“教育”,因為對於孩子而言,那只是我在組織教育活動時將規定的愛的含義像傳授學科知識那樣“教”給兒童,即通過直接告知的方式,直接告訴孩子愛應該是什麼。孩子的任務就是將教師所傳遞的那些知識記住。而我也簡單的認為愛心教育就是讓孩子能對某些給出的事件或現象做出一個簡單地判斷,即讓孩子能説一説我們應按怎樣去愛。而實際上,許多事件或現象是不能簡單地説一説,它包含着每一個人對愛的理解和用實踐行為的詮釋。所以我要提出愛心教育的基本是愛的教育。既有愛的基本含義的理解,也要有實際的詮釋。讓孩子明白愛的含義只是開始,而真正的目的是要孩子在生活中付諸於行動,進而影響孩子的一生。

二、愛的教育不只是教師和學校的的事。

長期以來大家一直認為,學校承擔着社會文化價值維持與傳遞的功能,教師依據社會的要求和教育大綱的規定,代表着社會,將這些社會文化價值有計劃有系統地傳遞給孩子。那麼不管什麼樣的教育都是教師和學校的事。這樣的想法、做法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各類教育活動。在愛的教育上不能再讓其延續下去。這是有原因的,正如我們前面提到教師的教育活動讓孩子明白愛的含義只是開始,而真正的目的是要孩子在生活中付諸於行動,進而影響孩子的一生。而伴隨孩子去實踐最多的卻是家長,實踐的主體是社會。所以,真正的愛的教育更多的事需要家長的參與、社會的支持。教師不要再在那裏身單力薄地“苦苦教育”着,那樣教育的結果大多是徒勞無功的。

三、愛的教育方式方法要多樣化。

幼兒教師針對愛心教育的開展的各類主題教育也好、遊戲也罷只能稱作一種方式方法。我所説的多樣化可以解釋為通過各種途徑讓幼兒多付出愛心、感受愛心。教師再多的説教、故事、掛圖等等也不如讓幼兒從關心身邊的人開始去付出愛心,感受別人得到自己的關愛後的滿足感更能激勵幼兒。更加不如幼兒相互之間、幼兒與他人之間愛的交流所取得的成效。

但無論是什麼方式方法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則最基本的就是把我教育對象的年齡特徵,順應孩子的自然,儘量避免強制。順應其自然而不是任其自然,教師、家長的啟發和引導要適時、適情,以便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對幼兒進行“愛心教育”仍是一個值得長期堅持的教育,讓孩子的一生就從愛開始。

幼兒教育論文 篇三

【摘要】

人們提出幼兒教育義務化的初衷是希望藉助義務化改造來解決幼兒教育領域的諸多問題。推進幼兒教育義務化,不僅需要澄清義務教育的本質特徵、年限規定、延伸方向以及幼兒教育的功能定位等,而且會面臨政府投入加大、學校制度有待創新、教師資源短缺、農村教育先天不足等現實阻礙。我國需要加大政府投入,創新學校教育制度,擴充幼教師資,分區域、分階段穩步推進幼兒教育義務化。

【關鍵詞】

幼兒教育;義務教育;學校教育制度

近幾年來,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公眾受教育水平的整體提高,針對幼兒教育領域出現的諸多問題,社會上出現了主張將幼兒教育納入義務教育體系的呼聲,更有多位各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將此作為議案或提案提出,引起了人們對這一問題的廣泛關注。本文試圖分析幼兒教育義務化面對的理論困境和現實阻礙,並希冀為相關問題的解決提供一點思路。

一、幼兒教育義務化的理論困境

針對幼兒教育領域存在的辦學體制和教育教學等方面的問題,許多人主張將幼兒教育納入義務教育體系,藉此加大政府投入,加強規範建設,推動幼兒教育事業公平、均衡發展。然而筆者發現,在這一問題上,學界更多的是主張通過立法,即儘快制定《學前教育法》來解決幼兒教育領域的諸多問題。“幼兒教育義務化”雖然在民間支持者眾多,但在理論研究方面尚顯薄弱。“民間熱、學界冷”的狀況既凸顯了幼兒教育領域的諸多問題確已非常嚴重,也反映出幼兒教育義務化方案目前還只是應對當前幼兒教育困境的一種民間思路。至於這一方案是否可行,在對其現實可行性作出判斷之前,其面對的理論困境也有待探討。

1.義務教育的本質特徵:普及還是免費

由於我國近年來陸續實施了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的完全免費政策,出於對幼兒教育高收費現狀的嚴重不滿,人們對幼兒教育義務化的呼聲越來越高。從查閲到的相關資料來看,幼兒教育義務化之後的免費性或許是大多數提倡者的根本追求,這也反映出社會公眾普遍將免費視作義務教育的一項基本特徵。

應該説,世界各國在普及義務教育的過程中都普遍採取了免除部分或全部入學費用的做法,但是免費並不是義務教育的唯一特徵,更不是義務教育的本質特徵。義務教育的英文表述是compulsory education或compulsory schooling,本意為“強迫教育”。日語將其譯為“義務教育”。中文名稱即來源於此。〔1〕從其本意來講,義務教育首先強調的是普及,在這一點上,它“與選拔教育、精英教育有着本質的不同”。〔2〕國家頒佈法令,規定一定年限的義務教育,是希望通過義務教育使受教育者在知識、心智、道德、體質、審美等方面達到相應的水平,將來能夠有效參與公共事務(如選舉),成為國家的合格公民。為了確保所有適齡兒童都能入學,必須藉助一定的強制手段,但強制手段解決不了教育費用問題,適齡兒童由於貧困而不能入學接受教育的現象比比皆是,於是各種免費措施被適時推出。可見,強制性和免費性均從屬並服務於義務教育的普及需要。

雖然人們對幼兒教育的重要性有所認識,但如果只是將免費作為推進幼兒教育義務化的直接動機,而忽視義務教育的普及性及與之相伴隨的強制特徵,那麼在具體的教育內容和教育形式等問題上,各個相關方面肯定要經歷一個漫長、曲折的適應過程。

2.義務教育的年限規定:最高還是最低

法律意義上的義務是法律關係主體所承擔的某種必須履行的責任。需要指出的是,義務教育的責任主體不是國家,而是受教育者個人及其法定監護人。對於義務教育的適齡人羣而言,要不要受教育?要接受多長時間的教育?何時開始受教育?這些都不是個人及其家庭所能自主決定的問題,而是要遵照國家的相應法律規定。我國的《教育法》和《義務教育法》均規定“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義務教育法》第十一條規定:“凡年滿六週歲的兒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送其入學接受並完成義務教育;條件不具備的地區的兒童,可以推遲到七週歲。”這意味着兒童在6歲或7歲的時候必須入學接受為期9年的義務教育,這是兒童的法定義務,是國家對兒童的強制性要求。9年是義務教育的最低年限。

如果將幼兒教育納入義務教育體系,無論是學前三年還是學前一年,勢必都要延長義務教育年限,也就等於是延長適齡兒童為國家盡受教育義務的時間。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義務,國家也有權要求適齡人羣都必須接受並完成最低限度的教育,但是義務畢竟是要強制履行的責任,強制受教育的年限可以不斷增加嗎?義務教育是否應該有其最高年限要求?這些關於義務教育年限規定的問題都應該經過法律界和教育界相關人士的充分討論,形成基本共識。

3.義務教育的延伸方向:向上還是向下

值得注意的是,在義務教育的延伸方向上,目前存在兩種不同的觀點。在不久前江蘇省的一次政協會議上,有兩位委員分別提交了《關於在我省確立高中階段義務教育的目標並逐步實施的建議》《關於爭取儘早將幼兒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範疇的建議》的提案,引起了廣泛關注並形成了針鋒相對的兩派意見。〔3〕前者認為,推行高中階段義務教育更有助於促進教育公平,緩解就業壓力,增加下一代勞動者的知識儲備,並有助於解決“三農”問題。後者主張,幼兒教育作為啟蒙教育,是中國小教育的基礎。如果完全依靠社會力量來辦幼兒教育,很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對每一個兒童及其家庭來説,都是一種起點上的不平等。筆者認為,如果要擴大義務教育範圍,在幼兒教育和高中教育不能同步推進的情況下,除了要綜合考慮政府財力、社會需求、教育現狀等條件外,明晰人在不同階段的發展任務以及教育與人的發展之間的關係,將有助於政府作出科學決策,從而確定合理的義務教育延伸方向。

4.幼兒教育的功能定位:保育還是教育

現代幼兒教育的發展同婦女解放運動關係密切,早期的幼兒教育有着鮮明的以保育為主要任務的福利性特徵。隨着生理學、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人類學等科學研究的不斷髮展,人們逐漸認識到適當的教育對於幼兒成長和發展的重要意義。例如,我國教育部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歷時5年合作進行的“幼小銜接研究”證明,高質量的幼兒教育能讓兒童的國小教育有一個良好的開端,有助於兒童順利適應國小階段的學習和生活。〔4〕於是在相關研究的推動下,人們不斷改變對幼兒教育的功能定位,在不忽視保育功能的基礎上,越來越重視幼兒園承擔的教育任務。但筆者認為,如果要將幼兒教育義務化,強制幼兒入園接受教育,那麼幼兒園的保育工作不僅不應該受到忽視,而且應該得到進一步加強,以真正實現保教並重。

二、幼兒教育義務化的現實阻礙

同九年義務教育在實施過程中面對的種種難題一樣,幼兒教育義務化同樣會遭遇到現實中的重重阻礙。

1.幼兒教育義務化必將增加政府的公共財政負擔

義務教育作為免費教育,是世界各國的通例。而且,義務教育必然要求確立以公辦學校為主、民辦學校為輔的辦學體制。但是,目前我國的教育經費尚不充足,而且各地公辦園和民辦園的比重不一,有些地方的幼兒教育基本以民間或社會辦學為主,公辦幼兒園極少。如果推進幼兒教育義務化,政府必然要出資接管部分民辦幼兒園或者直接開辦公辦幼兒園,再加上政府需要承擔的各項日常教育費用,那麼至少在推進幼兒教育義務化的初始階段,政府的公共財政支出將大大增加。“幼兒教育義務化,政府作好準備了嗎?”這一問題確有思考的必要。

2.現行學校教育制度不適應幼兒教育義務化的需要

我國當前的學校教育制度(以下簡稱“學制”)分為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四個前後相繼的階段,其中中等教育又分為初級、高級兩個階段。義務教育涵蓋了初等教育和初級中等教育兩個階段,分別由國小和國中實施,這為義務教育的普及提供了良好的制度平台。而我國學制中的學前教育主要是指由幼兒園來承擔的幼兒教育。幼兒園招收3~6歲的兒童,“原則上由家長在户口所在區內辦理就近入園”,但並非嚴格執行就近入園政策,這為“擇園”埋下了伏筆。在一些優質幼兒園中,即使是同一個班的兒童,其户籍所在地和實際居住地通常都非常分散。時下,呼聲最高的是主張將學前一年教育納入義務教育體系。讓我們試想一下,如果將學前一年的教育義務化,不僅會產生須強制5歲幼兒入園,是單獨開班還是插班的問題,而且面臨着諸如是否必須就近入園,是否嚴格限定班額,是否允許自由轉園等問題。我國現行的學制還需加以有針對性的變革,方能適應幼兒教育義務化的需要。

3.幼兒園教師隊伍還存在較大缺口

教師素質是決定教育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合格的教師隊伍”是我國1995年頒發的《教育法》中規定的設立學校等教育機構的一個基本條件。由於幼兒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幼兒園教師除了要有必要的知識儲備外,還要掌握音樂、美術、舞蹈等方面的技能,這無疑提高了幼兒園教師的入職門檻。就目前掌握的信息看,儘管幼兒教育還沒有完全普及,幼教師資由師範院校專門培養和社會培訓兩種途徑來提供,上海市近幾年來還是每年都會遭遇“幼兒園教師荒”,全市所有區縣,甚至是中心城區都需要補充幼教師資,而郊區的缺口尤其大。保守估計,由於受到新一輪生育高峯的影響,2009年上海市幼兒園教師的缺口將達到上千人。〔5〕在城市化程度較高、經濟基礎良好、整體教育水平較高的上海市尚且如此,全國大多數省份的幼兒園教師隊伍狀況可以想象。

4.農村地區幼兒教育義務化任務艱鉅

農村地區教育發展普遍面臨着條件簡陋、經費短缺、師資匱乏等現實問題。除此之外,農村地區的幼兒教育還存在着教育觀念陳舊、教育教學內容和方式不當、“國小化”和“成人化”現象嚴重等問題。如果在現有條件下推進農村地區的幼兒教育義務化,還會遇到由於農村地區居住分佈狀況和人口增長所帶來的問題。農村地區普遍以行政村或自然村為單位,多則成百上千户,少則幾十户,一對農村夫婦最多生育兩個孩子,而且還有為數眾多的隨外出務工父母遷居別處的兒童,所以在規模不大的村子裏適齡幼兒的數量並不多。在現有條件下,如何在農村地區合理規劃便利兒童就近入園的幼兒園建設成了當務之急,否則接送孩子將會成為家長的一大負擔。另外,我國正在逐步推進城鎮化建設,人口正在緩慢有序地向城鎮集中。如果不謀長遠,只是依照相關規定,根據現有情況在一些較偏遠的鄉村配置幼兒園,那麼必然導致重複建設和資源閒置、浪費的現象發生,給國家財產造成損失。

三、幼兒教育義務化的必然出路

當前尚沒有哪一個國家將3~6歲階段的幼兒教育統一納入義務教育體系,不過英、美等國已經開始對5歲以上幼兒實施強迫教育。筆者認為,就我國社會與教育發展的整體狀況來説,雖然面臨着理論與實踐方面的種種問題和壓力,但如將義務教育的初始年齡下延到5歲,這也不失為一種可行的做法。因為5歲兒童的身心發展水平、生活自理能力等都已顯著增強,他們能夠順利地適應集體生活,從而減輕教師在保育方面的壓力。當然,這需要政府與社會各方面有所作為。

首先,加大政府投入,實施幼兒義務教育免費政策。長期以來,政府投入不足是制約我國義務教育發展的瓶頸問題。近幾年隨着各級政府加大教育財政轉移支付力度,教育經費匱乏問題有所緩解。如果將學前一年教育納入義務教育體系,對適齡幼兒實行免費教育,加上幼兒園教師工資、基建投資和公用經費支出,政府勢必需要在原有基礎上加大投入的規模和力度,才能從根本上推進幼兒教育義務化。

其次,修訂相關法律,創新學校教育制度。如將學前一年教育義務化,是新成立一種專門的一年制教育機構,還是直接將其放入幼兒園,或者是由國小來承擔這一職能,尚無統一的説法。就目前我國的學制來説,除了幼兒園和高中普遍是3年外,既存在國小6年、國中3年的省份,也有國小5年、國中4年的省份,各省甚至省內各地之間並不統一。這種狀況倒為我們設計幼兒教育義務化方案提供了一種思路,即不妨將學前一年和國小一年級合併為一個新的教育階段,針對5~7歲的兒童,以實施幼兒教育為主併兼顧幼小銜接,可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單獨設置或附設於國小之內。①這樣既便於落實兒童入學時的各項規定(如就近入學),在師資保障、教育教學等方面也便於協調。只是這樣必然要對現有的學制加以調整,也需要對《教育法》《義務教育法》等相關法律進行修訂,賦予5~7歲幼兒教育機構合法地位。

再次,拓寬辦學思路,多渠道培養幼兒園教師。針對當前幼兒園教師普遍缺乏的現狀,除了已有的師範院校等培養途徑外,一些藝術類院校也可以申請開設幼師班,充分利用現有條件和資源,有效拓展幼教師資來源渠道。

最後,分區域、分階段推進幼兒義務教育。由於我國各地區之間、城鄉之間在人口規模、經濟發展水平、教育觀念、基本辦學條件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在全國範圍內一刀切地推進幼兒教育義務化,目前看來並不適宜。幼兒教育義務化應該採取由東部向西部逐漸推進,由城市向城鎮、鄉村逐漸推進的策略,分區域、分階段實施。可以考慮以國家立法的形式,授權各地政府根據本地實際採取適當的幼兒義務教育發展戰略

現代科學研究愈益證明,適當的幼兒教育對人的成長和發展有着重要的影響。通過將一定年限的幼兒教育義務化,為適齡兒童提供充分的受教育機會,既可為兒童的一生髮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又可以有效降低家庭的教育成本,是一條可行之路。當然,在推進幼兒教育義務化的過程中,我國應該因地制宜,認真吸取九年制義務教育發展中的經驗教訓,積極借鑑其他國家普及幼兒教育的經驗,有針對性地創造並選擇合適的發展策略,這是幼兒教育能否被順利納入義務教育體系的關鍵。

參考文獻:

〔1〕温輝。義務教育:誰之義務〔J〕.法律適用,2001,(11):53-55.

〔2〕葉之紅。論義務教育的本質屬性和非本質特徵〔J〕.求是雜誌,1998,(18):39-42.

〔3〕趙柏戀茹,戚慶燕,朱昕磊。義務教育9年變12年,是增加“幼兒園”還是“高中”〔N〕.揚子晚報,2009-02-05.

〔4〕許嘉璐。論學前教育〔J〕.求是雜誌,2001,(23):49-51.

〔5〕佚名。上海幼兒教師缺上千人〔N〕.中國教育報,2008-11-09(2).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jiaoxue/9dr7w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