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論文模板 >

師德師風教育論文(多篇)

師德師風教育論文(多篇)

師德師風教育論文(多篇)

師德師風教育論文 篇一

摘要:職業學校的教師承載着國家職業教育的意義、價值和任務,也體現和實踐着職教的道德性,只有具備高尚師德師風,愛學生、愛事業,才能更有效地推動專業教學改革,提升專業教學質量。本文論述了中等職業教育師資隊伍中師德師風建設的方法和重要性。

關鍵詞: 中等職業教育 師資隊伍建設 師德師風建設

1.引言

教師是教育的核心要素和第一資源,是教育事業發展的人才基礎。“如果説教育是國家發展的基石,教師就是奠基者。有好的教師,才可能有好的教育。”職業學校的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和技能,而且要培養和挖掘學生將來馳騁職場的能力、素質和個人職業生涯發展的潛力,以滿足不同崗位的要求,使學生能順利完成“從學校到社會”的過渡。因此,職業學校的教師不但承載着我國職業教育的重要任務,也體現和實踐着職教的道德性,只有具備高尚師德師風,熱愛教育、熱愛學生,才能更有效地推進專業教學改革,提升專業教學質量。本文從三個方面論述了中等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中師德師風建設的方法和重要性。

2.樹立終身學習理念,言傳身教,以德立教

師德不僅反映在教師的精神境界,而且體現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在努力提高業務水平的同時,更要努力提升自身道德修養水平,為處於人生成長關鍵期的中職生做好引路人。

2.1邊教、邊學、邊研、邊育,提升自身業務。

在知識爆炸的時代,每個職業人都應具備終身學習的理念,職教教師更應如此。如今職業教育課程理念已打破了學科體系,課程按照實際工作任務、工作過程和工作情境來組織,構建以任務引領型課程為主體的現代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學科體系出身的教師(尤其是專業教師)如何順應課改的洪流,如何轉變觀念,真正做到“教學做一體”?各類專業培訓是激勵教師前進的外在因素,樹立自我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充實專業知識,提高自身素養,才能真正立足於本職崗位,更好的引導學生不斷髮展。

教師教書時間久了,難免會有精神疲憊和倦怠,感到自身能力匱乏,渴望接觸新知識、新技能,卻又下意識地拒絕一些新事物。在這種情況下,較高的師德修養會支撐教師們從繁忙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抽出時間來更新專業知識。一份教案、一塊黑板、一支粉筆的教學形式早已不再滿足現代職業教學的需要,職教教師必須熟悉企業先進生產技術及工藝流程,掌握最新專業技術知識和操作技能,將企業文化,企業用人標準、管理制度和崗位規範等知識傳授給學生。從課堂到實訓工廠、企業車間的實踐操作等各個環節都要求教師以身示教,樹立榜樣。只有做到言傳身教,獲得學生的尊重和信賴,才能在潛移默化中令學生主動接受新的知識,自主探索新的學習方法。

2.2博學廣識,提升自我人格魅力。

新時代的職教教師,應該具備一定的文化底藴。具體而言,在教學過程中,儘量將知識點拓展到時事、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領域。經常閲讀經典,可以令自己不停地思考;經常閲讀報刊,可以令自己對世界始終保持新鮮感;經常瀏覽網頁,可以令自己的思維不落後於他人,並能提升分析判斷能力,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同時,教師可以從世界的時事、體育、娛樂新聞中找到與學生交流的話題,增進學生的親切感,通過自我品位、人格魄力的提升來影響學生。

3.提升自我價值觀,愛崗敬業

如何看待教師這份職業?僅是謀生的手段還是一份追求的事業?在如今經濟社會中,我們能夠守住這份清貧實屬不易,但如何能在這個崗位上不甘平淡,體現更多的自我價值,以本職工作為榮,獻身於這份職業教育事業?既然已經選擇了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教育事業,就應該心無雜念地投入其中,緊跟職業教育前進步伐,永不懈怠。作為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師,我們不如中國小教師那麼有尊嚴,也不如高等學府教師那麼有權威,但我們愛崗敬業,為着這份事業而奮鬥,有着高尚的師德。將品學兼優的學生培養成才不算什麼,將普通教育中的失敗者培養成才,令他們成為社會認可、行業企業需要、具備職業發展潛能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這才是真正的大貢獻。

4.努力尋找每位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用心愛生

作為父母,我們都望子成龍,愛自己的孩子;作為教師,我們更應相信學生能成才,愛自己的學生。我們應遵循教育規律,講究教學藝術,多一份真誠,多一份愛心,經常以“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等角色變換的角度來看待問題,隨時關注學生的學習和成長,並且對學生的愛不能只停留在意識裏,而應讓學生摸得着,感覺得到。

最新公佈的“上海市中等職業學校學生髮展報告”顯示,中職生心理狀態總體良好,但中職生比較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和看法,有強烈的被人認同的需求:中職生中經常會或有時會覺得自己十分渺小,會被忽視的佔到了70.07%;經常很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和看法的佔到了42.67%。部分學生缺乏安全感、害怕被人忽視等情況值得我們去關注並探討解決之法。中職生的生源渠道較多,學生的學習程度、能力、自信心、思想道德水平乃至家庭背景差別較大,教師要平等對待,關愛每個學生,鼓勵激發他們各自的潛能。令學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走好每一步、邁過每一坎、跳過每一重障礙,塑造自信,成就自我。

當我們在走道上微笑迴應學生的一句“老師好”時,當我們拾起學生無意間掉到地上的文具時,當我們耐心回答學生的提問時,當我們與學生一起唱歌跳舞連歡時,我們就將師愛融入了日常工作點滴。尊重、愛護每位學生,放下師道尊嚴和家長威嚴,學會去傾聽,理解、寬容和讚美自己的學生,今天給予一份讚許,明天會收穫十份驚喜。

5.結語

自教育規劃綱要發佈之後,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進入了加快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全面提高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的新階段。在新形勢的要求下,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工作重點和政策措施是加強職業理想教育,全面提高教師職業道德水平。親其師,信其道;信其道,循其步。作為職教教師,我們必須堅定職業方向,愛崗敬業、熱愛學生,增強從事職業教育的榮譽感、使命感;以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感染學生,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師德師風教育論文 篇二

內容提要:

唐山學院校訓“誠信奮鬥為人,嚴謹求真為學”,從做人和做學問兩個角度,明確闡述了唐山學院師生員工應具備的道德品質和行為準則,是唐山學院人文精神的高度概括和具體體現。校訓引導師德建設的方向,決定了師德建設的基本要求和終極目標。師德建設的內容和方向與校訓所傳達的原則和目標必須一脈相承,師德建設是實現和貫徹校訓的重要途徑和有力保障。校訓與師德建設最終要透過校風展現出來,而倡導“誠信奮鬥和嚴謹求真”是我院校風建設的當務之急。

關鍵詞:

校訓 師德建設 校風建設

一、我校校訓的內涵及其實踐價值

XX年3月,唐山學院組建。XX年4-5月份,在全院師生員工中舉辦了徵集唐山學院校訓的徵文大賽,這是一個通過對我國大學文化傳統、人文精神的審視,達成對唐山學院人文精神的認同的過程。經組織專家經行評審。XX年6月,確定“誠信奮鬥為人,嚴謹求真為學”為唐山學院校訓。

唐山學院校訓“誠信奮鬥為人,嚴謹求真為學”,從做人和做學問兩個角度,明確闡述了唐山學院師生員工應具備的道德品質和行為準則,是唐山學院人文精神的高度概括和具體體現。做人的原則“誠信奮鬥”四個字,包含着三個方面的要求:一是“誠”,對人對事要誠實、真誠、忠誠;一是“信”,人際交往中講求信用、一諾千金;一是“奮鬥”,人都是要做事的,對待事業要頑強拼搏,不懈奮鬥,成就一番事業。“為學”既指教師做學問,搞研究,也指學生對待學業的態度。師生對待學術學業的共同要求和準則是“嚴謹求真”,這同樣包括着三個方面的要求:一是“嚴”,要用嚴肅、嚴格、嚴細態度做學問、讀書學習;一是“謹”,謹慎、虔誠、崇敬,不能大大咧咧馬馬虎虎地對待學術學業;一是“求真”,毛主席説過:世界上就怕認真二字,共產黨就最講認真。沒有了認真,就談不上學術成就和學業進步。誠、信、奮鬥、嚴、謹、求真六項,包括了為人和治學的準則和信條,對於大學學人來説是不可或缺的兩個方面。人生在世,首先是為人。要成才,首先要成人——做一個有良知的、本分的人,而治學是對成人的更高要求,是在成人基礎上的更高發展;為人是治學的前提條件,為人是治學的出發點和歸宿,離開了為人,無所謂治學,而治學對於學人而言,是為人的昇華和價值的實現。校訓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首先強調為人,進一步強調治學的。

校訓不僅具有理論的思想的價值,培育發揚辦學理念和精神,而且具有明確而鮮明的實踐價值。所謂實踐價值是指校訓對於師生行為的倡導和規範作用。這種作用可以從兩個層面表現出來。一是倡導,可以引導每個教學單位、教學管理部門乃至每個教師和學生依據校訓確立自己的具體追求目標,從而在教學管理、教學效果、科研成果、學習成績等方面達到最佳狀態,取得最佳成效。而這種種成果的取得,是通過教學、科研、管理等方面部門以及師生個人的工作和學習計劃而得到保證的。一是規範,可以具體規定各種教學、科研、管理等方面的規章制度,規範、杜絕各種不良現象的發生,如教學中的不負責任、科研中的弄虛作假、各項考核中的作弊以及晉升職稱、職務等方面的不良風氣,都可以從依據校訓要求而制定的各種規章制度的貫徹中得到遏止和消除。校訓實踐價值是從校訓思想的理論的價值中生髮出來的巨大實踐力量。

二、校訓與師德建設的關係

校訓是大學精神的凝練,辦學理念的集中體現,它傳承國家傳統教育思想,更反映着當代教育發展的理念和趨向,直接地引導着一個學校的人文傳統、治學精神和辦學風格。校訓在《辭海》中的解釋是這樣的:“學校為訓育上之便利,選若干德目製成匾額,懸之校中公見之地,其目的在使個人隨時注意而實踐之”。這裏的“德目”可以理解為今天所説的德育方面的目標與內容,即各種道德與價值領域的追求。在表述上校訓比校風更凝練、抽象,內涵更豐富而深邃。一個確當貼切、內涵豐富,並且富有激勵的校訓,能夠凝聚、體現學校的整體價值追求、獨特氣質以及深層的文化底藴和治校風範。正如一個人需要一種精神支撐事業的開創和完成,一所學校也要靠校訓所倡導的精神支撐,方能一步步地實現建設名校的目標,而校訓正是學校精神的具體表達,是學校精神的核心和靈魂。

師德是一名教師應具備的道德品質、人生素養和應遵從的行為規範。校訓的貫徹與保障,需要兩種條件與力量,一是教師的品德、學識與能力;一是學生學習過程中能夠發揚勤奮刻苦精神。兩者當中,前者是主導的、能動的。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的道德是一面鏡子,在育人中具有重要的心理導向、道德導向和價值導向作用。教師的高尚師德如春風細雨,潛移默化地陶冶青少年學生的品德。所以説,師德建設同樣是學校校風的靈魂,它關係到學校的教風、學生的學風和全校師生的道德意識和道德風尚。因此,師德建設的內容和方向與校訓所傳達的原則和目標必須一脈相承。校訓引導師德建設的方向,決定了師德建設的基本要求和終極目標。教師的道德從兩個層面顯現和影響學生,一是為人的道德,一是為學的道德。而校訓恰恰在這兩個層面給出了標準,校訓首先指導教師的道德提升,師德又影響和教育學生道德形成。師德一旦失衡,學校教育教學將陷入崩潰的困境與艱難。教師擔負着提高國民素質、提高全體公民,特別是青少年文明程度的責任。因此,校訓所傳達的辦學理念與辦學目標最終要通過教師對學生全面的教育與影響來實現,師德建設是實現和貫徹校訓的重要途徑和有力保障。

三、當前師德建設面臨的困境與挑戰

長期以來,廣大教師教書育人,敬業奉獻,贏得了全社會的尊重。但同時也必須看到,在市場經濟和開放環境下,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教師在恪守傳統職業道德的同時,無可迴避地承受着來自社會、受教對象及自身的矛盾衝突和迷茫,面臨着新的挑戰。

(一)現行教育模式將德育與智育割裂開。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實行的是教師專職制度,即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日常學習生活的管理由思想政治教育輔導員負責,而專業知識的教授由專任教師擔當。這種分工模式能夠使教師的職責更明確,教師的教學精力更加集中,有利於提升教學水平,對學生的管理也更加到位。但是,不容忽視的問題是,在這樣的體制下,在部分教師當中,形成了學生的思想道德的教育只是輔導員的任務和工作,專任教師只負責授課的片面思想,忽略了教師通過其日常言行對學生道德情操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部分教師只追求科研成績,而無視自己教育者的身份,從而放鬆乃至放棄應當承擔的育人使命及責任。德育與智育分離的教育模式已經到了非改不可的時候。

(二)部分青年教師缺乏職業崇高感。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影響人們的價值取向的誘惑因素越來越多。教師在對待奉獻與索娶謙讓與競爭、理想與實惠、奮鬥與享受等方面的價值取向也不同程度受到一定的影響。而教師的這種不同價值取向無疑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着青年學生。特別是許多院校當前青年教師仍佔有相當的比例,部分青年教師在上崗前,對教師職業的特殊性認識不足,僅僅將“當老師”作為謀生的手段,而不是將其作為人生理想去實現自己人生價值。因而,部分教師缺乏對教師職業道德的認識,不能“為人師表”,更不能無私奉獻,更有甚者僅以待遇收入作為唯一標準,與他人攀比,進而將抱怨的情緒帶入教學工作中,喪失了作為教師的職業崇高感,導致教師職業世俗化,使教師喪失在學生中的權威性。

(三)部分教師缺乏敬業精神,教學敷衍,學術浮躁。教師屬於專業性技術職務,需潛心鑽研才能精通業務。如果心態浮躁,不甘寂寞,勢必造成急功近利、治學失範。育人意識不強、奉獻精神不夠、科學作風不實等問題由此產生。如果教師對於自己的人生就沒有明確的目標和崇高的追求,不肯花心思氣力來提高專業修為和業務水平,是不會教出優質學生的。在這個意義上,教師需要點清高,潔身自好,抵禦流俗侵蝕,才能增強教師對於信仰的堅定和對於遠大理想的追求。上世紀20-30年代如同蔡元培、胡適、陳寅惲魯迅等大師級名師,正就因為有那麼幾分清高,特立獨行,才能成為一代宗師、一代著名教育家。

四、將校訓與師德建設結合起來建設良好校風

高等院校要履行教書育人的神聖使命,完成培養具有高尚情操、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承擔起發展科學技術文化,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任,就要通過倡導校訓加強師德建設來完成自己的使命。

(一)校訓與師德建設最終要透過校風展現出來

無論是師德風采還是校訓精神,都要通過教師的行為、語言以及環境氛圍等外在因素作為載體展現出來。校風一所學校師生員工所共同具有的理想、志向、願望和行為等多種因素的綜合表現。校風是校園之魂,是一所學校在辦學過程中所形成的文化氛圍,一種無聲的命令,一種精神狀態和行為風尚,一種無形的精神力量,是學校社會信譽的外在表現。優良校風是要通過學校每個人的思想品德、行為表現、工作作風、學習態度、生活習慣以及衣着儀表等因素展現出來。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領導還是職工,都是校風建設的一分子。優良校風起着美化人們心靈的作用,是提高師生員工素質的催化劑,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合格人才的重要保障。

(二)倡導“誠信奮鬥和嚴謹求真”是我院校風建設的當務之急

我院作為新建地方高等院校正處於發展的關鍵時期,與知名學府相比,我們在校園建設、師資力量以及學校歷史文化等諸多方面還有很大差距,學校的發展還面臨着很多現實的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弘揚奮鬥精神,狠抓嚴謹、求真的學風教風建設更加重要。只有全體師生,齊心協力,以主人翁的姿態,為學院的發展而奮鬥,學院才有不斷進步的動力。發展的同時也要注意避免盲目追求指標,浮誇浮躁的風氣,時時刻刻以嚴謹求真的治學態度為根本,紮紮實實地提高教學質量,最終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形成自己的品牌效應。在學院處於當前發展的關鍵時期,校訓所倡導的“誠信奮鬥為人,嚴謹求真為學”的精神理念更具有現實的實踐意義。“誠實、信用、奮鬥、嚴格、謹慎、求真”是我院校風的核心要求。沒有了這六個詞,學校一切都將流於表面形式。提倡並將這六個詞落實的到師生心理和行動中,是我院校風建設當前的緊迫任務。

1、注重師德建設的核心作用,把師德建設作為校風建設的關鍵,在教師中切實貫徹“誠信奮鬥和嚴謹求真”的校訓精神。首先,我們要以“誠信奮鬥為人,嚴謹求真為學”為師德建設的主要目標,培養教師為人、為學的高尚風範。使教師能全身心投入教學科研工作,熱愛教育,熱愛學生,成為具有較高教學水平、深厚學術造詣、深受學生愛戴和同行公認的優秀教師。其次,將師德建設作為校風建設的重點,並將師德納入評價體系,將其作為對教師工作評價的指標之一。第三,建立獎懲機制,評選“師德標兵”給予一系列優惠獎勵,同時對違反教師職業道德者及時黃牌警告直至令其調離。培養出具備校訓精神,具有良好師德風尚的教師隊伍,使其在校風建設中發揮主導作用。

2、突出學風建設的關鍵作用,把學風建設作為校風建設的根本問題。學生的根本任務在於學習,學風建設是校風建設的關鍵。首先,加強學生校訓精神的培養,利用各種形式,對學生進行校訓教育,使學生真正理解校訓內涵,並以此為指導,樹立自己的理想信念。學院要引導廣大學生將主要精力放在學習上,堅定信念,志存高遠,掌握專業知識,注重實踐能力,崇尚創新精神,勤奮學習,積極進齲其次,加強誠信考試教育,以考風正學風。通過改進考試考核方法,採取靈活多樣的方式進行考核。第三,利用素質學分教育,改變傳統單一的評價標準,綜合評價學生素質,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踏實的學習精神和誠信的做人態度。

3、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以環境育校風。校園文化是校訓的外在表現,建設校園文化是培育校風的有效方式。首先,建設人文景觀,通過綠化、美化、雕塑、奇石等實物,打造校園文化品牌,彰顯校訓精神,是以環境培育校風的有效方法。其次,組織高水平的學術報告和學術講座,聘請專家學者師德楷模講授治學經歷,人生感悟。第三,開展以“感悟校訓”為主的校園系列文化活動,加強學生社團建設,加強業餘文化創建活動,整體提升校園文化氛圍,使校訓精神在潛移默化中對教師進行提醒,對學生進行教育。

師德師風教育論文 篇三

教育是人類崇高的事業,師德是教育事業的靈魂。人才的培養靠教育,教育的發展靠教師。《關於教育問題的談話》中明確指出:“老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而且要育好人。各個方面都要為人師表。”面對新時期的挑戰,抓好我們教師的師德已成為重要工作之一。

孔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句話,肯定了教師的重要性,作為班主任,身教的重要性顯得尤為重要。因為班主任是學生心目中最崇高,最有威信的榜樣。班主任的思想、信念和道德,以及態度,儀表和行為等方面,在班級管理和教育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成長產生着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和教育作用。身教這種教育方式比批評、責罵與訓斥效果好得多,能達到無聲勝有聲的教育境界,特別是在培養學生非智力因素方面具有深遠的影響。提倡“身教重於言教”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學校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一所學校的校風校貌與教師的行為表現息息相關,一個教師的師德好壞對教風、學風影響極大為人師表是當好人民教師最基本的要求。

熱愛學生是師德的核心內容。原蘇聯教育家贊科夫認為:我當教師必不可少的,甚至幾乎是最主要的品質是熱愛學生。熱愛學生,必須瞭解學生,尊重學生,時刻把學生放在心,體察雪上的內心世界,關注他們在學習、生活方面的健康發展,同情學生的痛苦和不幸,與學生建立起和諧、友愛的師生關係。一位師德高尚的老師,不只是愛少數學生,而是愛每一位學生,愛全體學生,尤其是愛護、關心家庭有困難的學生,學習落後的學生、身患疾病的學生。

在我的工作生涯中,最大的事就是用愛滋潤每一個孩子的心田。雖然有時也會因學生的調皮而埋怨,因他們的退步而急躁,因他們的違紀而失態,雖然有時也感到很累,很煩,但這時心中總會湧起一種強烈的責任感:我是老師,我要給這些尋夢的孩子引路,在他們心裏寫一本最美的書。這強烈的意識不斷激勵我以真誠去擁抱每一個學生。與孩子朝夕相處,我始終想着兩句話,那就是“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這樣的情感使我對孩子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寬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責,多了一份尊重。家長把天真爛漫、聰明伶俐的孩子交給我們培養,這是對我們的極大信任。我又怎麼能不全身心地去愛他們呢?我堅信,我們也一定能以一片至真至誠的愛心感動我面對的全體學生。

幾年的工作經歷,使我深深懂得,教育是愛的事業,教師的愛不同於一般的愛,她高於母愛、大於友愛、勝於情愛。不是嗎?母愛容易出現溺愛,友愛需要回報,情愛是專一、自私的愛。而師愛是嚴與愛的結合,是理智的科學的愛,是積極主動的愛。這種愛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通過師德學習,我深刻認識到加強師德修養對教育教學工作的推動作用。在今後的教育生涯中,我一定注重師德修養,規範自己的行為,以愛育愛,真正做到寓德與教,為人師表。

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個方面都要為人師表。教師是學生增長知識和思想進步的導師,他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質上、學識學風上,全面以身作則,自覺率先垂範,這樣才能為人師表。教師素質重在師德,教師職業道德充分體現了教師特有的職業思想、職業情操。教師要做好學生的靈魂工程師,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重視教師職業道德培養,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培養新世紀人才的關鍵。教育是事業,是科學,又是一門藝術。這就要求教師既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質和為祖國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還要有新時代所推崇的新思想,新觀念,要有探索精神和創新精神。

作為一名教師是無尚光榮的,要有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教師對人才的培養和文化科學事業的發展,起着重大的作用。要做好教師工作,就必須首先熱愛教育事業。忠誠教育事業是教師職業道德培養的靈魂。高校是我國進行系統道德教育的重要陣地,肩負着培養國家和民族未來的重任。教師是高校落實以德治國方略、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者,是學生增長知識和思想進步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是實現科教興國戰略的生力軍。作為一名教師,如果沒有崇高的理想和為祖國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是不能擔當培養人才、造就人才重任的。在當代,教師只有從根本上掌握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精神實質,才能站得高、看得遠,才能較大地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覺悟和師德修養,樹立較強的事業心和社會責任感。隨着教育的改革和發展,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新形勢和新任務對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想成為新世紀的優秀教師,除了學識淵博、教學得法之外,還應有更高的追求,這就是以育人為理想,以塑造人的美好心靈為己任。這是沒有功利目的的,而是完全出於對社會、對學生一生負責的責任感。能承擔如此重任,首先在於教師自己做人的層次要較高,要做有德之人、有為之人。

熱愛學生,尊重、理解學生以人為本,關心愛護學生,是教師正確處理與自己直接服務對象學生之間關係的準則,熱愛學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讓學生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愛更困難。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教育愛,作為一種出自崇高目的、充滿科學精神、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愛,其內涵極為豐富,既包括要求教師精心熱愛學生,又包括要求教師精心教育學生。教師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應具有十分強烈的質量意識,要真正在培養學生高尚情操、塑造學生美好心靈方面下功夫。一個教師只有對自己的學生充滿執着的愛,才能激發出做好這一工作的高度責任感,才能堅定不移地辛勤耕耘,獲得豐碩的育人之果。熱愛學生,是教師全部職業活動中最寶貴的一種情感,沒有對學生的愛,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教育。這種愛,是不能以血緣關係和個人好惡為轉移的。,教師應當把它無私地奉獻給全體學生。愛是打開心扉的鑰匙。要把真摯的愛融在整個班級之中,不僅要愛那些好學生,更要愛那些缺點較多的學生,要讓每一個學生都從教師這裏得到一份愛的瓊漿,從中汲取奮發向上的力量,更加自愛、自尊、自強和自信。學生很善於觀察與思考,對你的一言一行,他們都在觀察並做出相應的評價和反應。如果他們切實地感到老師是在誠心誠意地愛護自己,關心自己,幫助自己,他們就會很自然地對你產生歡迎的傾向,喜歡接近你,並心悦誠服地接受你的教育和指導。反之,如果他們感覺到你有愛生之心,他們就會在情感上對你採取冷漠、猜疑、反感甚至牴觸的消極態度,那樣的話,無論你怎樣苦口婆心,他們也不會接受。所以,具有愛心,是教師取得教育成果的極為重要的前提,對學生愛之愈深,教育效果愈好。

重視業務素質提高,適應現代教育發展21世紀信息技術對教育的影響將是不可估量的。它不僅帶來教育形式和學習的重大變化,更重要的是對教育的思想、觀念、模式、內容和方法產生深刻的造詣,而且必須瞭解其他學科的發展動態,必須掌握現代教育技術。隨着攝像機、傳真機、計算機、投影儀等高科技教學儀器設備在教學中的運用,站在三尺講台上,靠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教材講授知識的傳統教學方式受到了衝擊,計算機的普及和網絡技術的發展也使學生的知識來源和知識範圍日益擴大。教師已不再是“講壇上的聖人”,不再是“先學先知”之師和信息的權威擁有者甚至唯一的傳播者。教學方法也由傳統的單向灌輸轉變為啟發建構,凸出認知主體在建構中的作用。這就要求教師重視業務素質的提高,不斷“充電”,並且學習和掌握現代教育技術,適應信息化教育帶來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變革,隨着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教師的職能也由“教”轉變為“導”,推動學生不斷地去開拓創新,發展自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jiaoxue/pmezv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