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論文模板 >

中職生心理與班主任工作

中職生心理與班主任工作

中職生心理與班主任工作

中職生心理與班主任工作

【摘要]心理化班級管理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趨勢之一,認為師生關係是一種平等互動的關係,師生之間需要相互合作、幫助和協調以求共同發展。依據中職生的心理髮展規律,以對學生進行心理化班管理為主的新的班主任工作模式應致力於:消除依賴心理,培養獨立自主人格;尋找情緒的合理化宣泄和向情感轉化的渠道,促進心理健康發展;調適班級人際關係,構建具有凝聚力的班集體。

【關鍵詞]中職生;心理化班級管理;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工作是學校教育和教學工作的重要部分,關涉到教育教學工作的成敗,所以,教育理論工作者和從事第一線教育教學實踐的教師歷來對此十分關注,探索出許多規律和成功的工作途徑與方法。經過這幾年的班主任工作,我發現伴隨班級授課制而出現的傳統的班主任工作主要採取的是一種德育化的班級管理模式,這種模式在教育教學理念已經發生很大改變的今天已反映出越來越多的弊端。針對這一情況,我在平時的班級教育工作中注意了一下幾點:

一、消除依賴心理,培養獨立自主人格

獨立自主人格是一個人最主要和最基本的特徵,因此,培養獨立自主的人格也就成為心理健康發展和教育的基礎。然而,現實的情況是:現在的中職生從小受到來自家長的寵愛,導致了孩子在日常生活自理等方面依賴心理,另一方面又具有過強的個人自我意志,是依賴心理和個人意志的矛盾統一體。這兩種心理狀態,會使得學生把學校和家庭視為兩個完全不同而相互對立的世界:一者是快樂和安全的港灣,一者卻是使人信心喪失,令人恐懼、焦慮和擔憂的惡人谷;一者是個人充分發揮氣使頤指權威的皇宮,一者卻是接受處罰、被人支配和無人喝彩的荒原。

我認為,消解學生依賴心理和過強的個人自我意志,培養獨立自主人格的方法是要承認和肯定學生產生這些心理狀態的合理性和正常性,但不能責怪他們的家長。因為中職生的心理雖然已發展到“成人感”的階段,但對於父母的敬仰還沒有完全消失,也就是説,他們一方面有迴避甚至逃離家庭羈絆的強烈願望,另一方面又時時處處感覺到獨立生活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幼稚。在承認和肯定學生願望的時候,教師應該現身説法,以自身的少年經歷真誠地告訴學生自己在他們般大小的時候也做過許多令人遺憾的事,並説明這些遺憾不希望在學生的身上重演。當然也要因勢利導,説明隨着時代的發展,社會的倫理道德觀念和價值觀念的差異。

要讓學生體會到誰都會犯錯誤,誰處身於緊張或陌生的環境中都會感受到孤獨無助等等,我在班會活動中利用格言來引導學生是頗為有效的,因為格言是對人生普遍經歷的總結,這樣在領會格言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偉人和名人也是一樣的,每個人都有獨立的一面也都有依賴的一面。當學生體會到這一點後,自然就不會對誰有特別的依賴,也不會自以為是了。

在前兩方面成功的基礎上,要為培養、增強和發揮學生個人能力創設機會,如在產生班幹部的問題上,我一貫主張讓每一個學生都有鍛鍊和表現自己的機會,讓每一個學生都管理別人也管理自己,這樣不僅消除了學生的依賴心理和過強的自我意志,也為學生的合作互助奠定了基礎。

上述做法使得學生不但逐漸消除了依賴心理和較強的個人意志,而且基本上出現了班主任在和不在一個樣、學校和家裏一個樣的可喜局面,教師的工作負擔也大大減輕,並提高了教和學的效率。

二、尋找情緒的合理化宣泄和向情感轉化的渠道。促進心理健康發展人的情緒具有兩極性,中職生情緒的兩極性更是明顯,從一極到另一極的轉換幾乎不需要過渡階段。我常常碰到一些學生剛才還歡聲笑語的,突然間就“莫名其妙”地涕淚潸然,1情緒也具有極強的感染性,不論是良好的情緒還是不良的情緒都是如此,這對還沒完全學會如何控制自己情緒的中職生來説,互相傳染的可能性就更大,而情緒傳遞所產生的效應也更顯著。這種情緒的傳遞性對整個班級產生影響,要求教師必須營造良好的情緒氛圍。班主任研究和引導學生的情緒須做到:

1是準確理解學生情緒的特點,為學生的情緒發泄尋找合理化的渠道。我的經驗是,讓學生的情緒合理化發泄的最簡易方法是讓學生“認認真真”地哭,因為哭既可以表達愉快,也可以表達感激,還可以表達崇高感這些正面的情緒,更可以表達痛苦、悲哀、憤怒、委屈、壓抑甚至嫉妒等等這些負面的情緒。所以,在所有的情緒種類中,哭的功能範圍最廣,因而哭過以後所能產生的心理效應也最持久,我們可能不記得什麼事情讓我們笑過,但我們卻可能終身不會忘記什麼事情讓我們哭過。哭實際上是情緒宣泄的最好方式,學生哭過以後,即使一句話也沒有也足以讓我們相信這時他們的心理狀態是平靜的和良好的。另一方面,我認為哭也可以最犬限度地避免爆發性情緒所產生的破壞作用,事實上我們還很少見到一個人在一邊傷心地哭一邊卻做着破壞性的事情。但是,要讓學生真誠地哭,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是一種藝術,作為班主任要努力找到最讓學生感動的地方。

由於情緒是人的需要的態度體驗,所以要讓學生哭,就得分析學生的需要。我的觀察表明,對於中職生而言,最大的需要是老師和父母的理解。所以適當組織一些主題班會,引導學生説出心裏話,痛痛快快的“哭”一場,反而加深了彼此之間的感情。

2是以學生的興趣為中介實現情緒向情感的昇華。情緒是短暫的,情感卻是長久的。情緒只可能在短時間裏讓人感到愉快或痛苦,情感卻可能在長時間裏改變人生。情緒是心理防禦機制的表現,情感卻是人格昇華的結果。中職生的情感發展還處於初級的階段,而情緒的發展卻基本走向成熟,如果不及時給予引導,那麼學生的情緒就不會發展到高級的水平,甚至可能形成“情結”而導致未來的人格障礙。我知道興趣的順利實現與否是一個人是否獲得成功體驗(內獎賞)的關鍵。於是,我就時常關注每一個學生的興趣,發現他們的興奮點,因勢利導,使之通過興趣而實現情緒向情感的轉化。比如中職學生由於生理髮育的驅動都有所謂早戀的傾向,但這實際上還談不上愛的情感,而是探索異性的一種願望所致,嚴格説來不過是一種愉快性情緒而已,但卻有發展成友誼和愛戀這樣高級情感的可能。我並不強行阻止,也不進行苦口婆心的勸導和教育,而是首先肯定這種情感萌芽的珍貴。其次是根據他對於文學、藝術或科學的強烈興趣,指導他們去閲讀一些描寫美好愛情的經典小説。然後請他們自己來談讀後感,這樣我並沒有直接干預學生,卻收到了潤物無聲的效果。不但實現了學生的情感昇華,而且進一步增強了其對於文學、藝術和科學的興趣。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引導相互喜歡的異性同學之間的讀書學習方面的競爭也是很好的策略之一。

三、調適班級人際關係,構建具有凝聚力的班集體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一個有意義的(個體或羣體的)整體心理結構(或格式塔)實際上是自我與他人互動合作的結果,而整體不是個體的簡單相加。辯證唯物主義理論也告訴我們個人與集體之間是一種相依相存的關係。這就意味着任何個人不論其心理健康水平如何,如果脱離了整體,實際上等於沒有任何真正有意義的發展。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提出“平行教育作用”的概念就強調了在德育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集體意識,依靠集體,充分發揮學生集體在教育中的作用。以集體和個人的辯證統一關係和集體對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特殊作用為依據。集體對於培養人和對於人的精神上的發展是重要的強有力的手段。只有在集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展其才能的手段。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團結互助等高尚的品德,也只有通過集體的活動才能形成和鞏固。

從班級管理心理化的角度,我認為創設一個具有凝聚力的良好班集體,主要有這樣一些方式:

(1)瞭解班級中的人際關係狀況,主要利用心理觀察和測量的方法(如人際關係網絡測量方法等等)來獲得班級人際關係的現狀,形成班主任工作的目標和計劃。

(2)利用心理溝通的手段(包括心理諮詢和治療中的如“T組”、“心理劇”、“角色扮演”等等),增進學生之間以及學生和教師之間的相互瞭解。

(3)樹立個別榜樣,帶動大片進步。需要注意的是榜樣應該是多方面的,如學習的、勞動的、體育的、孝敬的、禮貌的、守紀的、技能的..讓每一學生都能成為某一方面的榜樣,激起個人的自豪感。

(4)開展多種多樣的合作性活動,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心理拓展訓練。

(5)主動經常與別的班級展開各種競爭,激發每一個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上述活動都必須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以民主、平等為基本原則。毋庸諱言,班級管理工作是艱辛的,但如果實現了班主任工作的心理化,也是充滿了快樂的。

參考文獻:

1.李學農,陳震.中職班主任[M].南京: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

2.李健民.班主任工作心理學[M].北京:學苑出版社,1996.

3.張萬詳.班主任工作創新100招[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4.李鎮西.走進心靈——民主教育手記[M].成都:四川兒童出版社,1999.

5.劉暢.中學生要注意的49個學習細節[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6.

標籤: 中職 班主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jiaoxue/z1wq4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