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經濟論文模板 >

當今中國經濟發展形勢論文(多篇)

當今中國經濟發展形勢論文(多篇)

當今中國經濟發展形勢論文(多篇)

當今中國經濟形勢論文 篇一

淺析當前中國經濟形勢

20XX年我國經濟經受了許多國際國內不利因素的衝擊,但通過有效的宏觀調控,基本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局面。20XX年,國際經濟環境更趨嚴峻,我國經濟面臨着週期性調整和結構性調整雙重壓力。宏觀調控將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作為基本取向,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快生產要素價格形成機制的市場化改革,加大對企業技術進步、創業創新的政策支持力度,以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一、20XX年中國經濟發展回顧

20XX年下半年以來,國際經濟環境急轉直下,國內經濟困難明顯增加,根據形勢發展變化,中央及時把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調整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控制物價過快上漲,近期又果斷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採取一系列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措施,全力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一)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步伐加快

當前我國經濟運行中出現許多新矛盾和新問題。價格上漲壓力尚未根本緩解,企業成本上升和外需明顯收縮使部分行業和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加大;證券市場股指調整幅度過大和成交低迷,房地產市場觀望氣氛濃厚;能源資源價格形成機制改革不到位,煤電油氣運短期供求矛盾十分突出;資本跨境流動使我國貨幣流動性過剩壓力不減,但中小企業生產經營資金又十分緊張;制約農民持續增收的不利因素較多,服務業發展仍然面臨諸多體制性障礙;在週期性和結構性調整雙重壓力下,經濟下行風險加大。因此,要加快經濟結構優化升級,防止經濟下滑,但不能影響經濟結構的調整。

(二)抑制物價上漲的政策措施成果顯著

世界經濟金融形勢複雜多變,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愈演愈烈,迅速從局部發展到全球,從發達國家傳向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從金融領域擴散到實體經濟領域,釀成了一場歷史罕見、衝擊力極強、波及範圍很廣的國際金融危機。”我國始終將控制物價過快上漲作為20XX年宏觀調控主要目標之一,採取綜合措施全面控防通貨膨脹。對三農的政策力度加強,糧食增產增收,肉禽蛋等生產穩定發展,食品價格過快上漲勢頭的扭轉成為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明顯回落的主要原因。

(三)改變宏觀調控方向,促進經濟持續發展

在國內外不利因素影響下,我國經濟持續減速,經營困難的企業和行業不斷增多。黨中央、國務院及時將“防止經濟由偏快轉向過熱”的政策取向調整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新目標,及時出台了多項微調措施,促進去年下半年三大需求出現積極變化。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更加強勁,6~12月累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21.9%,增幅同比加快6.2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3.8%,增幅同比加快1.5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基本保持穩定增長,在出口退税率提高和匯率上升放緩等多項政策利好刺激下,7、8月份當月貿易順差同比增長3.8%和14.9%,總需求的積極變化有利於穩定經濟走勢。

二、20XX年經濟增長展望

國際經濟環境更趨嚴峻對我國形成較大的週期性調整壓力,我國企業還面臨生產要素價格上升、市場需求結構變化和節能減排等政策性導向所形成的結構性調整壓力,20XX年國內外經濟環境中不利因素和不確定因素增多。但中國經濟前景值得樂觀,特別是從長期來看,保持8%以上的增速,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20XX年支撐我國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重要支柱是居民消費的快速增長。所以要繼續擴大內需,“有效擴大內需必須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核心,滿足人本身的多方面需要,在擴大內需的過程中也要處理好社會各方面的協調發展。”今年,國際經濟環境複雜多變,不確定因素增多,我國宏觀調控必須採取靈活有效的應對之策。“新興市場國家將在可預見的未來,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持續推動因素。20XX年,發達經濟實體基本不能對全球經濟的增長做出任何貢獻,全球經濟的增長,幾乎全部來自於新興市場國家的貢獻。”所以,我國經濟發展前景值得看好。

宏觀調控以“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為首要政策目標。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在全國範圍全面實施增值税轉型,並根據實際運行變化,圍繞“保增長、促轉型”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發行長期建設國債2000億元、四萬億投資計劃等,這些政策實施好了,預計20XX年國內生產總值將增長8%以上。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速小幅回落到3%左右。第二產業受出口和投資減速影響較大,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由20XX年的15%減速為13.5%,第二產業增速也由20XX年的11.1%減速為?10.2%。?受金融、交通運輸和房地產等服務業減速影響,預計第三產業增速比20XX年低0.5個百分點。預計房地產投資增速從20XX年的27%驟然下降到10%左右,多數製造業投資降温。雖然有積極財政政策和災後重建等加速因素支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名義增長仍然回落7.5個百分點,預計名義增長率達到19%,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名義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名義增幅預計達到16%左右,同比下降5個百分點。世界貿易增長放緩使我國進出口同時減速,預計全年出口和進口將分別增長14.5%和19.5%,增幅同比下降6.5個和7.5個百分點,貿易順差約2369億美元,同比減少9%左右。理順資源能源和公用事業價格成為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的主要因素,預計居民消費價格上漲4%左右。

因此,考慮了國內外許多的因素,使國內宏觀調控明確“保增長、促轉型”的政策,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同時作出重大調整,給社會強烈的政策預期引導,防止了經濟連續下滑,為緩解產能過剩壓力、加快結構調整、深化體制改革提供較為寬鬆的經濟環境。所以説,20XX年我國經濟形勢仍然比較嚴峻,但是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我們有信心走出經濟危機的陰影,率先突圍,保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參考文獻:

[1]丁元竹。尋找經濟問題的社會解決方案[J]。開放導報,2009,(1)。

[2]胡錦濤。在20XX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J]。新華月報,2009.1.

[3]餘永定。20XX年中國宏觀經濟面臨的挑戰[J]。國際經濟評論,2009,(1-2)。

當今中國經濟形勢論文 篇二

試談中國經濟形勢

摘要:當前,我國經濟正面臨着宏觀經濟政策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雙重轉型”形勢。國家經濟政策的重點是穩增長,即努力尋求一個擴張政策和收緊政策之間的平衡點,儘早結束經濟回調的過程。在複雜的形勢下,國家正在進行穩增長政策的預調微調,整個經濟增長止跌趨穩的跡象越來越明顯。未來,我國要更多地着眼於經濟轉型,通過貫徹破產製度和理順市場定價機制、加強債務管理、風險防範等制度調整和政策改革來加快經濟轉型,使我國經濟進入新的發展態勢。

關鍵詞:宏觀經濟政策;經濟發展方式;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止跌趨穩

當前,我國經濟形勢比較複雜,正面臨着“雙重轉型”:第一個轉型是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整與轉型;第二個轉型是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當前,江蘇特別是蘇南地區正在就此進行重大實踐。發展方式的轉變對我國當前的發展形勢有着重要的影響。

一、雙重轉型:我國經濟形勢的特點

(一)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整與轉型

我國的宏觀經濟政策主要表現為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基本代表了我國宏觀經濟政策的主要方向。2007年我國gdp增長率達到14.2%,所以宏觀調控的目標是“雙防”———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向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轉向全面通貨膨脹。因此,2007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了穩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確定了宏觀經濟政策的基調是“適當的收緊、適當的控制”。

1、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

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我國的外部需求發生了較大的變化:2003年—2007年我國外貿出口年均增長29.2%,到2008年第四季度,我國外貿出口增長下降4.2%。出口的大幅度下降意味着我國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外需即出口這輛“馬車”的拉動力在大幅縮減。這時,如果繼續維持原來的政策取向,就會約束國內的投資增長,再加上對國內的消費特別是對買房的需求採取了控制措施,因此就可能導致內需的增長速度也持續下跌,這樣就有可能導致“三駕馬車”同時減速,有可能使經濟增長受到較大影響。所以,2008年第四季度,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之前,中央政治局採取果斷措施,決定實施“一攬子”計劃。

從宏觀經濟政策來看,“一攬子”計劃包括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與2007年相比,政策發生了方向性的改變,即財政政策由穩健轉為積極,貨幣政策由適度從緊轉為適度寬鬆。宏觀經濟政策方向性的重大調整,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表現最明顯的是在2009年:2009年我國外貿出口增長率為-16%,外貿出口總額由2008年的約14300億美元減少到12016億美元,淨減少2000多億美元,按照2009年的匯率計算,相當於1.5萬億左右的人民幣出口訂單損失。按照國家統計局的測算,該變化對2009年gdp增長率的影響是-3.6個百分點,也就是説,如果沒有其他的政策調整,我國2009年的gdp增長率會由2008年的9.6%下降到6%,甚至更低。因為我國原來的經濟政策是控制內需的增長速度,在外需大幅下降的時候,如果內需受政策影響也下降,那2009年的增長就有可能會降低到6%以下,這對我國經濟的影響非常嚴重。

2、我國經濟增速下降所面臨的潛在危機

我國經濟一直強調不要過分追求高增長。實際上,從2002年到目前,我國的增長率從未低於9%:2002年是9.1%,2003年達到10%,之後10%以上的增長率一直保持到2007年,2008年下降到9.6%,2009年是9.2%,2010年是10.4%,2011年是9.3%,10年內從未下降到9%以下。與高增長相伴隨的,是我國企業的速度型效益,即企業利潤和銷售規模緊密相關,銷售規模擴大促進利潤增長,反之,企業就可能會出現虧損。我國企業的銷售利潤率較低,工業企業的銷售利潤率在今年7月份僅有5.36%。原因之一是技術創新較少,主要通過產品的低價競爭實現微利,由技術創新帶來的利潤增值很少。原因之二是企業的固定費用比較高,包括退休人員的工資、設備的折舊、醫療費等,特別是國有企業在崗人員的工資待遇,不易隨生產和銷售水平變化波動。這些開支都是固定的,與銷售額的變化沒有關係,當企業因為市場訂單減少,銷售額減少而固定成本不變的時候,企業就會發生虧損。因此,如果經濟增長速度下降過多,市場需求明顯減少,企業拿到的訂單明顯減少,由此導致開工率下降,很多企業就會進入虧損狀態,導致諸多矛盾和問題。

首先是就業問題。最近常見的是“招工難”、“招工貴”,表面上看就業壓力已成為過去,實際上企業在保持員工隊伍穩定方面也發生了由量到質的轉變。如果企業發生虧損並不斷繼續的時候,企業一般不願意把過去的盈利不斷補充進來,很多企業會及時撤股。當企業有微利的時候,往往選擇維持生產,保持穩定的職工隊伍,因為如果辭退關鍵崗位上的職工,再招聘新員工進行培養並不容易。當企業面臨短期的困難,未來有希望時,也會穩定職工隊伍。但是,如果企業認為未來前景更差,目前又有虧損壓力的時候,就有可能選擇退出。一旦退出,裁員量就會增多,失業的問題會很快發生。

據統計,2012年6月份我國在城鄉之間流動的農民工有1.66億人,我國每年應屆大學畢業生600多萬,所有這些人都需要就業。如果很多企業不能吸收職工,還大量辭退職工,此時就業就有較大的壓力,可能對基礎民生帶來很大的衝擊。在1.6億多農民工中,58%是“80後”,和第一代農民工不一樣的是,他們對農業不太熟悉,很難像第一代農民工可以很自然地返回農村。但“80後”、“90後”農民工對城市工作生活有較強的依賴性,如果他們長時間在城市找不到工作,基本生存就面臨危機。這些問題不解決,社會穩定會受到衝擊。出於謀生的需要,各種邊緣化的社會組織有可能氾濫,對社會穩定的威脅非常大。

就業是民生之本。作為十幾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我們始終要把就業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加以重視。因此,對於“一攬子”計劃,儘管有人認為是反應過度,筆者則認為非常必要。如果經濟增長下降到6%以下,後果將很嚴重。

其次是金融風險。當虧損企業大量增加的時候,金融風險會陡然擴大。幾乎每個企業都有貸款,離不開銀行的支持。當生產經營正常的時候,可以按時還款付息,但當企業虧損時,銷售收入、資金流量大幅度減少,往往不能正常按時還款付息,這些貸款就會成為不良貸款。如果大量企業虧損,銀行將面臨很大的金融風險,當貸款不能歸還時,存款的支付就面臨着危機。銀行的高利潤包含着風險抵押金,銀行和一般生產企業的利潤性質是有區別的,銀行一旦出現資不抵債,需要拿資本金、利潤來彌補存款户的損失。當企業虧損面擴張很快的時候,這種金融風險是銀行所不能承受的。

再次是財政困難。我國財政是速度型的財政,財政收入的增長和當年gdp的增長緊密相關。我國以間接税為主,針對所得和財產徵收的直接税佔比很低。財政收入增長主要依賴於名義gdp的增速。通過對近幾年數據計算得知,gdp增長率變化1%,財政收入增長速度變化4.6%;gdp增長率變化4個百分點,財政收入增速可能變化近20個百分點。因此,當經濟增長率下降過多時,財政收入的增長速度會大幅下降。但是,經濟不景氣時,財政支出剛性往往比較大,因為此時對下崗失業人員、困難家庭、低收入人羣的救助會增加,保障基本民生等方面的開支會增加。因此,財政的收支矛盾會陡然加劇。當增長率下降過多時,對於就業、金融風險、財政收入的影響非常大。

3、“一攬子”計劃對保持民生和經濟穩定的積極貢獻

推出“一攬子”計劃並不是反應過激。如果沒有“一攬子”計劃,在2009年就會出現深度的調整,對轉型升級未必有益。有觀點認為,要形成倒逼機制,只有危機才能推動升級,淘汰低水平企業。但當大多數企業都無法自保、難以維持正常經營的時候,搞技術改造升級、提升創新能力是不可能的。所以,危機不一定非常有利於轉型。

“一攬子”計劃的效果,最主要表現在內需增長速度明顯加快,內需對gdp增長的貢獻明顯提高。2008年,內需對gdp增長率的貢獻是9.1個百分點,2009年提高到12.8個百分點,因此,儘管2009年外需向下拉動了3.6個百分點,但gdp增長率仍然達到了9.2%。內需增長的加快首先靠投資,特別是政府投資。2009年政府的投資比上年度增長42.2%,佔到全部投資的28%。從統計上看,主要有三個部分:電力熱力投資、道路交通倉儲郵電業投資、水利和城市公共設施管理投資,市政投資屬於第三部分。

2009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30.1%,去掉價格因素,投資的實際增長比上年多了10個百分點以上,使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有大幅度提高。當然,還有另外一些措施,比如減税鼓勵企業投資、居民消費等。增值税的改革是從2009年1月1日開始執行的,改革的重點是從生產型轉向消費型,最重要的變化是企業的設備改造投資可以抵扣納税基數,這實際上是很重要的減税措施,而且鼓勵企業進行設備投資,對投資的增長也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在汽車需求方面,對於1.6升和小於1.6升排量的車,購置税由11%調整到5.5%,刺激了汽車的消費;在樓市中,減免二手房交易的契税……通過減税促進企業投資獲利,促進居民家庭消費增長,拉動內需。

內需的貢獻明顯提高,有效地抵消外需大幅下降的影響,緩解了國際金融危機的強烈衝擊,使我國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的基本態勢。2009年我國經濟增長率僅比2008年降低0.4個百分點,從9.6%下降到9.2%。反觀美國和歐盟,gdp增長率分別為-3.1%和-4.4%,失業率達到9%以上,較正常年份提高了一倍左右。但在國內居民看來,生產和生活都沒有明顯感覺到危機的發生,從這個角度看,“一攬子”計劃對保持民生和經濟的穩定,作出了非常積極的貢獻。

4、擴張型宏觀經濟的代價

對宏觀經濟轉型來説,“一攬子”計劃只是一個起點,還需要進一步調整,因為這種擴張型的宏觀經濟政策是有代價的。財政政策的代價,就是政府債務風險迅速擴大。所謂政府的債務風險,就是常説的國債,包括地方政府的債務,都是由政府作為主體來歸還。如果這些債務迅速擴大,將加重未來政府所承擔的還債壓力,有可能導致未來政府在債務方面的重大風險,目前的歐債危機就是這樣———歐洲國家的高福利導致財政支出規模過大。國際金融危機之後,歐洲經濟下滑,財政收入大幅度減少,但福利的剛性很強,收支缺口迅速拉大,只能通過發債來維持,但是債務規模太大會導致到期債務還本付息規模不斷擴大,加上支出的剛性,使得政府不斷擴大發債規模。由於這些國家經濟狀況很差,財政增收困難,而支出剛性強。因此,對這些國家主權債務的評級持續下調,主權債發行困難日益加大。這必然導致到期債務還本付息困難,導致政府破產危機。

目前,歐債危機靠歐盟建立的補貼制度來緩解,但是“輸血”難以持續,因為歐洲自身的造血機制尚有問題,如果不改革高福利制度,恢復其內部的經濟增長能力,歐債危機無法徹底解決。所以,我國一定要避免陷入這樣的困難狀況當中。我國的財政赤字是發行國債的主要原因。2008年,我國財政赤字是1000億元,2009年增加到9500億元,2010年進一步擴大到10500億元。財政赤字的迅速擴大,必然導致國債發行量迅速擴大,進而導致國債餘額迅速擴大,政府未來的償債風險迅速擴大。

財政赤字的擴大首先和政府開支的擴大相關。2008年中央財政安排的投資性資金是1000億,2009年增長到5900億,另外還有其他一些開支的增加。其次是減税,2009年各項減税措施大約減少財政的税收5000億元,因此赤字規模和發債規模必然擴大。另一方面是地方政府的債務,地方政府通過抵押從銀行取得大量資金搞項目建設。據國家審計署調查,到2010年,我國地方政府的債務餘額是10.7萬億元,而國債餘額大概是7萬億元,總量大概為18萬億元,佔到名義gdp的比重已經接近40%。

如果連年堅持擴張政府投資來拉動經濟增長,政府的債務風險將迅速擴大,這條路是不可持續的。所以從2010年開始,國家採取措施,及時地扭轉由政府投資導致政府債務規模擴大的趨勢。2010年3月,温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2010年安排的財政性投資重點保證在建項目,嚴格控制新開工項目,實際叫停了政府投資增量。隨着政策的調整,2010年政府投資增長率由42.2%下降到19.7%,2011年進一步下降到2.46%,我國政府投資經歷了一個由擴張到退出的調整,目的就是防止政府債務風險迅速擴大,從而有效地控制了政府債務風險的發展。我國的財政赤字在2011年減少到9000億元,按照預算安排今年為8000億元。地方政府的債務平台受到了嚴格的檢查,地方政府的債務基本穩定。伴隨着政府投資的削減,政府債務風險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另一方面,隨着政府投資的削減,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速度不斷下降,由政府投資形成的訂單不斷減少,相關企業的開工率不斷下降。因此,這是我國經濟增長速度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

另外,我國貨幣政策的主要風險是通貨膨脹。通貨膨脹是由於貨幣原因導致的價格上漲。貨幣供給量的三個指標是m0、m1、m2。粗略地講,m0指的是流通當中的現金,m1是在m0的基礎上加上活期存款,m2是在m1的基礎上加上定期存款。這三個指標所刻畫的貨幣供給量的內容就是現金加存款。事實上,現金和存款增加以後,往往會擴大需求。需求比較大就可能導致價格過快上漲,人們有願望去買的所有商品的價格都有可能過快上漲,如房價、貴金屬價格等等,原因就是貨幣供給量太多,人們的購買能力太強。

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首先表現為貸款的大量增長。2009年新增貸款9.59萬億元,超過當年的財政收入總量。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有力地配合了積極的財政政策,支持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個項目建設的快速推進。但貸款大量增加之後,導致貨幣供給量大量增加,因為貸款可以很快地轉變為存款和現金。

我國廣義貨幣供給量在2008年底約為48萬億,到2009年底增長為61萬多億元。貨幣供給量有自我膨脹的特點,自我膨脹就是存款向貸款的轉變。銀行存款數量變大之後,必須要把存款變成貸款,否則銀行就會因為支付大量利息而虧損,這是由商業銀行的自身利益所決定的。而貸款加快增長之後,又會擴張存款,存款和貸款之間,就形成了一種相互的推動。當貨幣政策調整之後,資金的運動速度加快,即資金流動性過剩,從而使整個貨幣供給量存量加速擴大。所以説持續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通貨膨脹的風險將非常嚴重,貨幣供給量迅速擴張,多方面的價格快速上漲。從日常生活方面來看,人民幣的購買力會快速下降,貨幣貶值,人民的心態越來越不穩定。從企業來看,生產環境的不穩定會使經營者把最主要的精力放到倒買倒賣上,而不再專注於生產。

當今中國經濟形勢論文 篇三

淺談中國經濟發展形勢

摘要:建國以來我國的經濟發展呈現飛速狀態,隨着經濟一年一年的大腳步邁進也奠基這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名族復興。回望改革開放六十幾年的過去,中國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單一的農業大國發展到輕工業,又由輕工業慢慢漸變到重工業,到現在的工業多重化,經濟多樣化。中國經濟形勢四個基本“沒變”,中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經濟韌性好、潛力足、迴旋餘地大的基本特徵沒有變;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

關鍵詞:經濟多樣化

正文:二十世紀以來全球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全球金融危機,希臘經濟崩潰等一系列的經濟危機,在這樣的全球大環境下,我國尚能踏着穩定的步伐在危機大環境下發展前進。我國在習近平主席帶領下向多元化的經濟體系邁進,並保持穩定發展。

一、中國經濟四“沒有變”。

2015年11月18日國家領導習近平主席在亞太經合組織領導峯會演講到,中國經濟依舊面臨這複雜的內、外經濟壓力,正在經歷改革震痛,前所未有的機遇,前所未有的挑戰。但是長期發展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

經濟韌性好、潛力足、迴旋餘地大的基本特徵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這就是習近平主席闡述的四“沒有變”。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國家對經濟的信心與努力不變,在金融危機的環境下全國人民跟這黨的的路線下。並提出了四個“堅持”,第一、堅持推薦改革開放。要解決世界經濟深層次問題,單純靠貨幣刺激政策是不夠的,必須下決心在推進經濟結構性改革方面作更大努力,使供給體系更適應需求結構的變化。第二、堅持構造開放式經濟。多年來,亞太堅持大開放、大融合、大發展、走出獨具特色、充滿活力的區域經濟合作道路,堪稱發展水平懸殊的經濟體共同推進一體化的典範。第三、堅持落

實發展議程。要富國必先富民,這是古人留下來的經驗。第四、堅持推進互聯互通。互聯互通的根本目的,是使亞太經濟血脈更加通暢,從而擴大經濟社會發展潛力。最後習近平主席還提出來了五個“注重”。我們將更加註重效益治療,創新驅動,公平公正,綠色發展,對外開放。

二、近年國內經濟增速下降的因素。

隨着新世紀的到來中國經濟持續上漲已成為人們飯後聊點,但是近年經濟增速持續下降的問題也成為了各個媒體,經濟學家關注的焦點。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在“大國遠見”財經峯會上表示連續13個季度經濟增長下滑,這是78年的改革開放以後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經濟下滑,原因是什麼?作為一個發展中轉型中的國家,我們肯定有體制問題,也有機制問題,但是經濟出現這麼長時期下滑的原因,

不是我們的體制機制造成的,是國際經濟週期的因素造成的。從中我們能夠從專業人士的角度瞭解到,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在經歷啦長時間的增長所留下的問題是非常多的,但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全球經濟大環境的衰敗。我國的經濟在此還是保持性很高的。根據查文獻,在2008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很多發達國家的經濟復甦很慢,他們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都無法迴歸到正軌上,在這條經濟列車上,我國作為第二大經濟體定會收到這些國家的影響,導致增速下降。但是這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挑戰與機遇,在很多發達國家的比較當中我國的生產勞動力還是很發達的,需要把這些機遇轉化為增長就必須深化改革,消除雙軌制遺留下來的收入分配問題,消除腐敗等影響經濟秩序、社會穩定的問題,充分發揮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作用。不久前,習近平主席訪問新加坡落定中新政府的第三個工業園區於西南重慶,這也將會增加內陸地區尤其西南地區的發展。也將對於西部大開發的工程添色添彩。

三、要準確把握新常態的趨勢性變化。

11日在北京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會議首次明確的確定了經濟發展新常態下中國的九大趨勢性變化。並提出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我國當今與往後的中國經濟大邏輯。我們以此從九大趨勢來了解未來中國經濟的發展。一,從消費需求來看,過去我國的消費方向是明顯模仿式的,什麼東西火啦大家都爭先恐後的去消費,我們應該樹立爭取的價值觀,會議提出採取正確的消費政策,解放人民的購買力。

二,從投資需求看,經過啦幾十年的大規模政策幫扶,傳統行業已經接近飽和,新型產業將成為未來的經濟主要發展方向。三,從

出口國際收支看,隨着國際金融危機,我國的出口產量日益降低,拉低經濟發展,應選擇新方向把出口經濟握緊,使出口繼續成為經濟發展的支撐。四,從生產能力與產業組織方式看,過去供給不足長期困擾經濟的發展,傳統的產業需求的減少,使其供大於求。智能型,小型產業,新興產業,微型企業將會在增長經濟發展的路上起重要地位。五,從生產要素相對優勢看,過去廉價勞動力是很大的優勢,但是現在人口日益老年化,農業勞動力的減少使很大的問題。往後應當創新成為發展的驅動。六,從市場競爭來看,過去主要是價格的競爭與數量的擴張,現在正在逐步的轉型向質量型,市場統一,改變久市場競爭的壞習慣,加快形成透明,有序的市場大環境。七,從環境約束看,過去的發展佔用環境很大,現正在向更加綠色化的方向發展。八,從經濟風險累積和化解看,伴隨着經濟增速的下降,各類經濟風險逐步顯現化,但是要化解這些風險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九,從資源配置模式和宏觀調控方式看,政策刺激應經不在那麼明顯,應全面調控與配置,進行科學的分配。從這九點了解到國家對於經濟的新風標已經樹立我們應該把握新常態的趨勢變化去了解我國的經濟。

四、唱空中國經濟?你錯了。

2014年兩會召開之際,境外一些機構與媒體對中國經濟發起一輪“唱衰論”,妄圖影響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從各大論壇可以看到細心的博

主發現,每逢我國有重大政治會議召開之際,境外一些機構總會發表一些中國經濟將崩潰的謬論,並且誇大的大肆唱空中國經濟,而且這些謬論如出一轍,毫無依據與新意。例如2013年外境機構判定中國經濟將很難增長,結果下一個季度中國經濟實實在在的增長速度達到百分7.8,實現了止跌回升。我國經濟學家發表“不要聽信境外唱衰中國論調,他們並不掌握中國的情況”。在這些謬論下,我國經濟用事實實力的反駁啊境外的唱衰論。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應該相信國家經濟調控,用事實去驗證理論,不要輕信對中國的經濟謬論,堅信我國經濟正在大步的邁進中。中國經濟已驟然成為啦時間經濟列車的最重要支撐部分,中國經濟的一舉一動都將引起世界的關注。

當今中國經濟形勢論文 篇四

中國的經濟在經歷長達三十年的飛速發展後,終於在2010年出現了滯緩,且經濟增長放慢的趨勢一直沒有停止。到了2015年,GDP漲幅只有6.9%,跌破了7%的保底值。曾經認為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優越於西方的資本主義經濟模式,將會永久持續告訴發展。然而,事實讓我們認清了中國的經濟發展還存在着許多問題。

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中國在經濟社會領域所取的突出成就,與全體中國人民的努力是分不開的。無論是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改革還是城市改革,其本質都是激發了中國勞動人民的積極性,使得生產力得以實現突飛猛進;而也正因為中國勞動力的廉價,才使得許多外國企業樂於到中國投資,在為自身謀取鉅額利益的同時也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隨着計劃生育政策的深入貫徹落實,中國的人口年齡結構呈現出了紡錘形。這種紡錘形結構意味着青壯年勞動力在全體國民所佔的比重較高,可以為帶來人口紅利,促進國民積極的發展。

然而,隨着時間的流逝,我國的人口結構已經從從紡錘形向倒金字塔形過渡,老年人所佔的比重將超過人口老齡化的警戒線,即我國已經不存在人口紅利了,曾經為國家帶來人口紅利的青壯年正悄悄地變為社會的負擔。而且,我國的勞動力的文化素質較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已經有了顯著的提高,隨之而來的是勞動力的價格也在上升,因此我國的勞動力市場失去了對外商的吸引力,外商逐漸將自己的產業轉移到勞動力更為低廉的國家和地區。儘管我國政府已經認識到了這一問題,並且全面放開了二胎政策,但是已經大勢所趨,無法挽回了。在理想模式中,一個國家理應在一個經濟增長點顯現出頹勢時,就尋找到其他的經濟增長點,才能夠保證一個國家的持續穩定發展。可是中國長期以來靠人口和資源的優勢進行高速經濟增長,卻忽視了尋找其他經濟增長點的重要性。

鄧小平同志在很早就意識到了人才強國的重要性,於是大力支持發展國家教育,提高勞動力素質水平。但是在當代中國,普通大學生的就業似乎比職業技術工人要難上很多。因為大學生所學習的知識大多是用於第三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而中國卻是傳統第二產業居於主導地位。這是嚴重的結構性失業,而非簡單的摩擦性失業。這導致的後果是使所需要的人才和所提供的人才不匹配,嚴重浪費了勞動力的利用價值和效率。長期以來,中國所賴以生存的傳統第二產業面臨着世界產能過剩、勞動力短缺及勞動力價格上漲,以及造成嚴重環境污染的影響,第三產業的進步速度仍然堪憂。

拉動經濟增長有三輛馬車,一是投資,二是消費,三是出口。中國的投資和出口絕對不可小覷,尤其是出口,MadeinChina的標語滿世界隨處可見;但是,消費能力有些差強人意。經濟學上有句話叫做“今日的投資是明日的消費”,所以一個國民消費能力低下的國家是不可能長期保持經濟上繁榮的。

限制了國民消費水平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貧富差距。中國持續三十年的經濟高速發展,使得蛋糕越做越大,但是蛋糕分得並不公平,國家幾乎70%的財富集中在30%人的手裏。一個人的消費能力是有限的,舉例説,無論一個富翁怎麼富有,該吃三頓飯就不會吃五頓。可是窮人雖然有消費需求,卻因為分得的蛋糕太小而得不到滿足,他本來是要吃三頓飯的,但窮困逼迫他可能只吃兩頓。

二、中國的住房觀點和房價問題。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住房問題完全是靠買房解決的,在西方的發達國家,人們甚至更願意去租房子。然而,中國人的虛榮心作祟,認為一個人是否有房子甚至房子的大小都代表着個人的社會地位;對於男子而言,有無房子還和終身大事緊密相連。但是中國的房價卻一點都不照顧中國人的實際需求,它用天價的標碼使得房子對眾多年輕人可望不可即;或者即使可以交得起首付,在他們的下半輩子中,都要用畢生的心血去償還房貸,淪為房奴。有時,房貸甚至佔到他們每月工資的50%以上。在這種條件下,何有消費能力可言。

三、通貨膨脹和物價上漲。中國一直存在着貨幣超發,儘管官方沒有聲明,但我們縱觀這些年來的變遷,會常常不由自主地驚訝,某一種商品在不知不覺中竟然漲價了那麼多,然後感歎錢不值錢。其實中國的通貨膨脹速度還是比較快的,甚至超過了銀行存款的利率。隨着時間的流逝,人們長期以來的儲蓄勢必要縮水,限制了人們的消費能力。

這兩年經濟不景氣,中小企業紛紛倒閉,大學生更難找工作,國民時常對當前的經濟態勢呈現出深深的無力感。但是亡羊補牢,猶未晚也,我們需要在艱難的時刻繼續探索,保持信心,尋找正確的出路。只有保持信心,才能夠挽救危機,應對風險。

首先,我們應該明確,儘管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滯緩了,但是這未必是一件壞事。上文已經分析了中國的經濟存在結構性失衡的問題,所以放緩了經濟增長速度,才有利於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眾所周知,跑步時如果要拐彎,勢必要稍微減速的,也許這幾年的經濟滯緩只是改革所造成的正常現象,當改革完成後,中國經濟會繼續持續高速反戰。

其次,當今中國政府在不斷地鼓勵大眾創業,全民創新。中國自古以來就不缺乏創新的頭腦,在全民創新的風潮之下,必然會有新的經濟增長點出現,中國的經濟必然會迴歸到正常的方向。

最後,當前的税制改革和分配製度改革,都在不斷地縮小貧富差距;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包括全面消滅貧困人口的目標,都為提高中國國民消費能力施加了推力。

中國的經濟是在滯緩,可是沒有一蹶不振,也沒有跌入谷底。民眾在努力,企業家在努力,國家也在努力。隨着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進行,我們得有信心看到中國的經濟拜託危機,再次走向輝煌。

當今中國經濟形勢論文 篇五

論中國近年經濟形勢

[摘要]近年來,中國經濟發展迅猛。中國經濟在穩定發展的同時也面臨着來自多方面的經濟金融問題的衝擊。只有正確處理好這些衝擊,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才持久。在實際中,中國政府在宏觀調控中採用了一系列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以確保中國經濟的穩定持續發展。

[關鍵詞]經濟形勢財政政策貨幣政策

一、中國近年的經濟情況:

自20XX年下半年以來,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出現了放慢的趨勢,2011年,雖然我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從一季度、二季度到三季度,增長有所下滑,但經濟平均或者累計依然保持了接近10%的增長速度,這是非常不容易的。然而近來,中國經濟似乎出現了人們不願看到的通脹趨勢。2011年,一項面向100位經濟學家和企業家的問卷調查顯示,接近九成的被調查者認為當前中國的通脹情況比較嚴重(佔73%)或已經非常嚴重(佔15%左右)。這折射出當前大家對通脹有着相當普遍的感受和擔憂。該調查同時顯示,有不到四成(38%)的人認為,明年中國經濟的首要任務是遏制通貨膨脹的進一步加劇。也就是説,儘管大部分都同意通脹已經是個嚴重問題,但並不主張將抑制通脹放在首位。

二、中國政府在應對經濟金融問題時採取的政策措施:

(一)在政策方面

為了應對金融危機帶來的經濟下行壓力,中國在20XX年實行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鬆的貨幣政策。這種政策後果是,在保持了GDP增速同時,也帶來貨幣存量的過快增長。20XX年11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29.74%,增幅比上年末高11.92個,狹義貨幣供應量(M1)同比增長34.63%。貨幣供應量增速大幅高於名義GDP增長率。面對通脹壓力,中國政府第一次提出“管理通脹預期”的政策主張,顯然,這是一個全新的課題。那麼如何認識通脹預期,如何認識預期對現實通脹的傳導機制,以及用什麼政策工具來管理通脹預期,就顯得尤為重要。20XX年7月份以後,中央人民銀行兩次下調了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和存貸款利率,引導商業銀行擴大貸款總量,適時調整了紡織品、服裝等出口的退税率。10月下旬以來,針對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衝擊不斷加重的情況,又及時地將宏觀經濟政策取向調整為堅持實行靈活審慎的宏觀經濟政策,並連續出台了扶持穩定農業生產和外貿出口,增加保障民生投入,加強對中小企業支持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中國人民銀行再次下調了金融機構的貸款利率。

(二)在制度改革方面

20XX年,我國全國推開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理順了林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這被認為這是中國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第二個標誌性的一項改革內容。縣鄉管理體制改革在進一步推進,在企業改革方面,國有獨資企業建立和完善董事會試點工作在繼續深化,電信業通過合併調整,形成了三傢俱有全業務經營能力的市場經營主體,航空工業體制改革啟動實施,鐵路投資趨向多元化,在財税金融價格改革方面,實施了新的企業所得税法,耕地佔用税暫用條例,國家開發銀行和農業銀行改革穩步進行,修訂了外匯管理條例,外匯管理制度得勁一部完善。調整了成品油和電力價格,提高了企業的生產積極性,對保障國內能源供給發揮了作用。

三、建議和結論

保持中國經濟持續平穩較快增長是有條件的。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正處在關鍵的時期,在清醒的認識我們面臨的困難的同時,我們更要看到我們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

首先,我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有外需減弱的因素,也有國家宏觀調控的累積效應。多年來,面對經濟增長過快,投資消費出口比例關係嚴重不協調的矛盾,面對能源資源消耗大,環境承載壓力大,以及發展方式粗放等問題,中央一直希望通過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來適度放慢中國的經濟增長節奏,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2011年經濟增長適度回落,正是中央宏觀調控所預期的。

其次,應該看到經過30年來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的高速增長,我國綜合國力和抗擊各種風險能力明顯增強,更重要的是經過改革開放建立起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既能夠利用好市場機制,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又具有有效發揮國家宏觀調控,調動和組織資源,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

最後,我國人口多,市場大,人均收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總體還不高,經濟社會發展正處於工業化和城鎮化加快發展的時期,立足國內市場擴大內需的潛力還十分巨大。無論是加快工業化和城鎮化的發展進程,還是推進經濟結構升級、優化,都會創造出許多新的需求。從而,奠定支持中國經濟持續協調較快發展或者較快增長的基礎,通過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有廣闊的空間。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國一定能夠很好的應對和化解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各種矛盾、風險和困難,更好的滿足國家建設和人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與提高供給能力,改善供給結構結合起來,我們有條件,也有能力使中國經濟在較長時期內保持經濟較快發展。情況下,有一個股權性融資和債務性融資的結合點,使得企業總的資金成本最小。

3.2提高資金利用率

在確定要進行融資進行新項目的投產時,應當科學、合理地評價分析各個項目能給企業帶來的收益及風險,從而為決策提供依據――融多少資,以何種方式、何種比率進行融資。在所能籌得資金的範圍內,分析項目的收益率以及可分割性,確定各項目投入資金,從而實現企業受益的最大化。

3.3建立企業財務風險防範體系

企業通過舉債經營,都會面臨一定的財務風險。財務管理人員應當根據企業所在行業的特徵,為企業確定合理的財務預警指標及其數值。常用的有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已獲利息倍數等。在企業經營過程中,做到實時監控,判斷企業的償債能力,及時為企業經營融資活動作出調整改進,為企業的長期生存與發展做好基礎。

綜上所述,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企業要想長期謀求生存與發展,必須對自己的負債經營有良好的把握。合理的規劃自己資金的來源與用途,方能實現企業利益的最大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jingji/r34ey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