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論文模板精選 >

生物製藥技術論文(精品多篇)

生物製藥技術論文(精品多篇)

生物製藥技術論文(精品多篇)

生物製藥技術論文 篇一

[關鍵詞]西藥製藥;生物技術;製藥;應用

中圖分類號:G2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25-0266-01

近年來,生物技術、製藥技術的聯合日趨全球化,在整個製藥生產當中居於首位。就以現代化西藥製藥生產技術而言,它在應用的過程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為製藥行業的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以生物製藥技術為主的製藥工藝應用不僅為人類解決目前存在病症提供了技術指導,也有效的消除了營養不良、延長人類壽命,提高生命質量。

1.生物製藥技術現狀

當今社會經濟發展中,生物藥品的開發與消費數量驚駭世俗,其開發資金也十分的巨大。就改革開放至今,我國生物製藥技術總體投入了100多億人民幣,無論是在技術上還是設備上,都投入了相當大的精力。在目前的生物技術應用工作中,其主要是從基因工程、酶以及細胞固定化技術和細胞工程等方面入手的。

1.1 基因工程

在當今的生物研究當中,激素以及多性因子是調節人體生理代謝和技能的主要物質手段,其活性強、臨牀效果十分的明顯。但是這些物質在自然界中十分的稀少,從人體以及動物體重大量的攝取難度極大、來源限度極為嚴格,在供需矛盾上存在着嚴峻的缺陷。而在現代化生物製藥技術當中,其為臨牀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廉價、高效的藥品,為人們身體健康做出了重要指導。胰島素作為治療糖尿病的主要激素之一,它在提取的過程中存在着資源匱乏、價格昂貴的特性,而利用基因工程則有效的解決了這種現象,並且有效的實現了生物製藥技術的發展流程和要求。

1.2 酶和細胞固定化技術

微生物在轉化成為酶或者細胞固定化技術的過程中,這一技術已經廣泛應用在各類製藥工藝當中,逐漸彌補了酶中存在的不足,在製藥領域的應用中極為顯著,其無論是優勢還是在製藥模式上,都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生物製藥技術在目前的應用中,最為常見的技術體系包含了固定化細胞、特別為生物等等。

1.3 細胞工程

細胞工程是生物工程領域中最受歡迎的一項,也是最為關鍵的技術體系之一,它的應用為藥物資源開闢、微生物原料利用提供了充足的技術指導,為保護生態平衡發揮出至關重要的意義。時至今日,無論是在西醫還是中醫方面都有所涉及,其重要方面的應用數量高達90%以上,而西藥更為常見,幾乎涵蓋了西藥生產各個領域,為西藥生產技術的發展指明瞭新方向。

2.生物技術在西藥製藥工程中的應用

近年來的社會發展中,生物製藥技術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已經創造出了許多重要的臨牀治療藥物,其年銷售額更是高達70多億。就生物技術的應用進行分析,它在西藥製藥生產中的應用不僅為需要生產打下堅實基礎,更是為西藥功能的發揮提供了更高效的技術水準。

2.1 生物製藥技術在腫瘤藥物中的應用

近年來,就全球各種疾病引發的死亡數量進行分析,因為腫瘤而引起的死亡率高居榜首,就我國而言,每年所診斷出的腫瘤人數高達百萬以上,因為腫瘤病症而死亡的人數高達50萬。就我國每年就腫瘤藥物的研究費用高達一百五十多億。其中腫瘤作為多種機制導致了複雜的疾病,現在就早期診斷、手術、治療等手段的選擇上,更是呈現出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可以預計,在未來十多年時間裏腫瘤藥物會迅速的增多。如果在利用的過程中將其進行綜合研究和分析,其整個工作在擴散的過程中都是以下系統化、全面化進行的。在目前的當今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整個工作流程的應用都是整個腫瘤治療製劑中最多的一項,它也很快得到廣泛的應用。

2.2 神經藥物

神經系統藥物在利用生物技術治療老年痴呆、腦中風等多種藥物體系,在應用和研究的過程中它包含了胰島素生長因子等多種新藥物的選擇。目前,已經在許多醫院的臨牀診療工作中得到重視。用於治療末梢神經炎和腦萎縮硬化症的神經生長因子(NGF)以及腦源神經營養因子(BDNF)都開始Ⅲ期臨牀試驗。全國每年中風患者大概60萬,每年死於中風患者達15萬。現在有效治療中風症的藥物不多,特別是很少有可治療不可逆腦損傷的藥物,CerestaL已被證明能對中風患者的腦力有顯著改善和穩定作用,已經進入Ⅲ期臨牀試驗。

2.3 免疫性藥物

很多疾病都是由於自身免疫缺陷引起,如紅斑狼瘡、哮喘、多發性硬化症、風濕性關節炎等。我國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多達4000多萬,每年花費鉅額醫療費,很多製藥公司正對這類疾病進行研究。如Genentech公司研製出一種治療哮喘的單克隆人源化免疫球蛋白E抗體,進入了Ⅱ期臨牀試驗。美國Cetor’s公司開發出一種用於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TNF-α抗體,治療的有效率達80%。有些公司運用基因療法治療糖尿病,治療方法是把胰島素基因導入到糖尿病患者的皮膚細胞,然後把這些細胞注入人體,讓這些工程細胞可以進行全程胰島素供應。

2.4 冠心病治療藥物

我國每年有接近一百萬人死於冠心病,每年都要花費高額的治療費。未來10年,防治冠心病的藥物將推動製藥工業迅速發展。Cen-tocor′sReopro公司利用單克隆抗體對冠心病引起的心絞痛治療以及對心臟功能的恢復取得了成功,這標誌着誕生了一種新型冠心病治療藥物。隨着基因組科學的建立以及基因操作技術的迅速發展,目前基因治療與基因測序技術正在進行商業化開發,推動了治療學的發展。利用轉基因技術構造轉基因動物和植物,都以實現產業化開發,以轉基因綿羊為載體生產蛋白酶ATT抑制劑,來治療囊性纖維變性和肺氣腫疾病,進入到了Ⅱ、Ⅲ期臨牀試驗。

3.生物技術在西藥製藥中的應用前景分析

今後10年生物技術將對當代重大疾病治療劑創造更多的有效藥物,並在所有前沿性的醫學領域形成新領域。生物學的革命不僅依賴於生物科學和生物技術的自身發展,而且依賴於很多相關領域的技術走向,例如微機電系統、材料科學、圖像處理、傳感器和信息技術等。儘管生物技術的高速發展使人們難以作出準確的預測,但是基因組圖譜、克隆技術、遺傳修改技術、生物醫學工程、疾病療法和藥物開發方面的進展正在加快。除了遺傳學之外,生物技術還可以繼續改進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療法。這些新療法可以封鎖病原體進入人體並進行傳播的能力,使病原體變得更加脆弱並且使人的免疫功能對新的病原體作出反應。這些方法可以克服病原體對抗生素的耐受性越來越強的不良趨勢,對感染形成新的攻勢。

4.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着現代生物製藥技術的不斷研發與應用,在西藥製藥中如何合理、科學應用生物製藥技術,將成為影響現代西藥製藥行業發展趨勢的重要因素,也是提高整體醫藥生產水平和工藝的關鍵。 [科]

參考文獻

生物製藥技術論文 篇二

關鍵詞:生物技術製藥;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文章編號

在現代生物技術、現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等發展騰飛的新世紀裏,在我國的生物製藥領域發生了巨大變化,有了長足的發展。目前,面對日新月異的生物技術製藥的發展態勢,使得《生物技術製藥》這門課程的內容和擴展也很快,傳統的教學形式已經不能滿足高校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要求,生物技術製藥教育體系必須實時改革[1]。本文作者根據這幾年來的從教經驗,談談幾點看法。

一、生物技術製藥課程特徵分析

1.1優化教學體系,避免教學內容重複

生物技術製藥課程作為生物技術專業的一門必修課,內容涵蓋了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藥理學、細胞工程、生物材料以及化學工程等相關學科,內容較多,學科相互交叉,講授難度較大。生物技術專業的學生在學習本課程之前已經學過了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藥理學等基礎課程。但是,對於生物材料和化學工程方面的知識瞭解較少,而這方面知識對於整個生物制藥來講極為重要。根據過去幾年的經驗,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在保證基礎知識掌握的前提下,增加了生物材料和化學工程方面的內容。並及時更新教學內容,以科研帶動指導教學,重視開拓學生科學視野,提高學生的科學創新意識[2]。

1.2突出學科特色,調動學生積極性

生物技術製藥課程是一門綜合性學科,以實驗為基礎,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生物技術製藥領域發展迅猛,新材料和新技術的結合不斷應用於這裏,共同推動了生物技術製藥科學理論技術的持續創新。如用於水處理的高分子樹脂材料,後來卻可以用於分離純化糖類、蛋白質類等藥物。近年來,許多新型藥物如緩釋劑、微膠囊等使用了可以生物降解的生物材料如聚乙二醇、聚乳酸、聚羥基乙酸等。這些生物材料的使用豐富了生物技術製藥的內容。在通過不斷介紹新的生物材料的基礎上,並結合新技術在製藥領域的應用,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生物技術製藥課程教學改革分析

教學是一種藝術活動,生物技術製藥課程教師應有紮實的生物科學、藥物科學、化學工程等理論基礎、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寬廣的人文知識底藴、熟練掌握教學基本技能,講起課來才能收放自如,能引人入勝,獲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2.1運用交叉學科分析研究問題,拓展學生科學視野

在進行《生物技術製藥》教學時,既強調對基本概念的解釋、理論的歸納,同時應注重各個學科之間的緊密聯繫,從分子生物學、藥學、醫學、生物材料學以及化學工程等多角度進行理論研究與分析,教授學生以生物技術製藥歷史發展的觀點、從不同學科認識問題,使學生真正明白其中的科學道理。如在酶工程製藥中對於酶的固定化教學中,筆者就融合了生物材料、分子生物學和藥學等知識。酶是一大類具有特殊結構的蛋白質生物大分子,可以通過分子生物學和藥學兩種角度來講授;而對於固定酶所用的明膠、聚乙烯醇等材料是生物材料課程學習的重點內容部分,如材料的理化性質、結構特徵、製備、應用等。通過對酶及其負載生物材料的結構特徵進行分析,從多學科角度講授酶製藥過程,加深了學生對酶工程製藥的理解。

2.2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和現代信息化技術

多媒體教學可以使抽象、枯燥的理論通過圖文並茂生動地表達出來。通過部分動畫演示和觀看教學錄像即能引起學生興趣,又能快速理解接受理論知識。筆者在備課時訪問各種電子化的課程資源庫,獲得直接相關的資料;課堂上給學生提供生物技術相關的學習網站如小木蟲、丁香園等網站,引導學生不斷學習的興趣。充分利用現代信息化技術和多媒體教學,提高了學生教學效率[3,4]。

2.3課堂教學與實驗教學相結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為了使學生充分掌握《生物技術製藥》這門課程,更好地為今後的生產實踐服務,為科研服務。生物技術製藥實驗課程設置了基礎實驗和綜合實驗[5]。與理論課同步開設了DNA的提取;細胞融合;細胞轉染等實驗,作為課程實驗的基本環節。綜合實驗是為了提高學生興趣和科學素質設置。實驗過程中我們進行了生物材料殼聚糖的製備,生物酶的製備;開展了以殼聚糖負載生物酶的實驗。這些實驗引起了學生極大興趣,使得在課堂上講授的枯燥的理論在實驗中變得生動而具體了,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結語

通過上述對《生物技術製藥》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激發了學生對本門課程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對於教學效果有極大的幫助。期望培養出具有視野開闊、專業素質優良、有較強實驗操作能力,可以將專業理論和技術運用到實際工作中的創新性和競爭性人才,實現現代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凌建亞,張國英,陳敏,等。基於協同創新的生物技術製藥課程建設初探[J].高等理科教育,2015,5:101-104.

[2]趙卓,郭剛,吳超,等。以科研優勢帶動研究型教學的《生物技術製藥》教學改革[J].西南師範大學學報,2014,39(8):155-157.

[3]姜海蓉,彭方毅,陳忠敏,等。製藥工程專業課程體系探討[J].時珍國醫國藥,2011,22(2):440-441.

[4]楊德龍,慄孟飛,李唯,生物技術製藥教學改革與實踐[J].生物學雜誌,2015,32(2):106-109.

生物製藥技術論文 篇三

關鍵詞:高新技術;中藥製藥;應用;分析

目前,高新技術受到了中藥製藥領域的高度重視,被廣泛應用於中藥製藥過程中,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但是,就我國目前高新技術水平而言,雖然取得了一定的發展與進步,可總體來説尚不成熟,在實際的中藥製藥領域的應用中,仍舊存在很多的問題和不足,使得藥品質量無法得到充足的保障,嚴重影響了中藥製藥的生產效率,這無疑會對中藥製藥領域產生一定的衝擊。因此,本文以高新技術在中藥製藥領域的應用為主要內容,加少了幾種不同類型的高新技術,提出一些自身的觀點,僅供參考。

1 高新技術在中藥製藥工程中的應用與分析

1.1 泡製全浸潤工藝與裝備

一般情況下,我們對於中藥的認識只存於表面,並不瞭解中藥具體的製藥過程。但是,在實際的中藥的生產過程中,製藥工藝非常繁瑣,難度較大,這也導致大多數中藥在製藥過程中發生一些問題,使得藥品的治療效果受到一定的影響。其次,中藥浸潤工序是整個中藥製藥過程中最為關鍵的環節之一,製藥人員必須要對浸潤時間進行嚴格的控制,不能過長,也不能過短,充分保證藥品的質量。因此,我們可以將先進的高新技術與設備應用到中藥的泡製全浸潤工藝中,以此來簡化複雜的製藥工藝,從而有效的降低製藥生產工作的難度。此外,製藥人員要對不同類型的藥物進行分別處理,更根據藥物的性質採取適合的製藥工藝,並制定合理的浸潤時間。

1.2 動態提取技術

結合目前我國中藥製藥生產過程現狀而言,其中還存在很多的弊端,尤其是在進行重要藥物的提取過程中,製藥人員依舊延續了傳統陳舊的提取方法,施工設備也非常滯後,這就導致藥物的提出率不高,並不能發揮很好的治療效果,從而嚴重製約了我國中藥製藥領域的發展。那麼,如何才能提高中藥的使用率,達到良好的治療作用呢?那就必須將動態提出技術應用於中藥製藥的生產中,並對滯後的設備進行及時的更新,這樣不僅能夠充分保障藥物的提出率,還大大提高了藥物的使用率,使得我國中藥製藥領域真正滿足於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

1.3 仿生技術

仿生技術是從生物藥劑學的角度模擬人口服給藥及藥物經胃、腸運轉的原理,將藥物研究與分子藥物研究相結合,為經消化道給藥的中藥製劑設計的一種新的提取工藝技術。中藥材粉末在一定的pH酸性水溶液提取,然後再用一定PH鹼性水溶液提取,選擇pH的最佳值和其他一些輔助條件和工藝參數。它主要是以生物學的相關理念為基礎,從而對藥物特性進行相應的分析,通過人體環境模擬的辦法,來對中藥藥物生產的相關內容進行詳細的分析和了解。而且在藥物提純的過程中,人們也可以採用仿生技術來對其進行相應的處理,從而使得藥物在提取的過程中,藥材的利用率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1.4 生物酶技術

與上述仿生技術使用一樣,生物酶技術是借鑑了生物工程技術的酶工程技術來實現對中藥的提取。生物酶是一種具有特殊催化性質的高效催化劑,大多數酶的主要構成成分是蛋白質,利用這項技術的優點在於,一方面多數植物中藥的有效成分主要是靠生物酶的作用才能實現將其溶解出來,同時還可以藉助酶的運輸將藥物的有效成分作用於細胞內部發揮藥效。另一方面中藥材在經過提取後其中還是含有一定量的雜質,如大分子的多糖、蛋白質、膠質類等,這些物質通過生物酶的催化都會將其降解而揮發出去。但是在使用生物酶技術時要注意,由於中藥材包含的領域十分的廣闊,包括了植物、動物、礦物質等物質,生物酶具有專一性,一種酶只能催化一種物質。

2 中藥製劑應用高新技術應注意的問題

2.1重要活性成分或藥物配比的關係

一種中藥的發現,其中活性成分和要用部位的確定和使用,使之進一步成為確定的藥物很重要,但是研究清楚每一味中草藥植物中所含有的活性成分的種類、用藥部位之間的量效關係在醫學研究領域有着更重要的意義,因為這種研究和最終各項理論的確定為人類利用中藥開拓了廣泛的藥物資源。目前,我國中醫中藥藥性和藥味組成之間的關係研究主要是從哲學的辯證態度的分析進行的,缺乏相關藥物之間量效方面的深入研究。因此,我們在繼承和發揚我國傳統中醫中藥理論和處方方劑的基礎上,要從理論研究與實驗方式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發展和研究。

2.2 中藥產品的內在質量和技術含量問題

目前我國中藥製藥生產過程中常常出現農藥超標、化學成分過多等質量問題,這些藥品一旦投入市場中,將會極大威脅人們的身心健康,甚至還會引發其他的併發症,後果不堪設想。雖然現代中藥製藥領域中引入了更多的高新技術和施工設備。但是,中藥產品內在質量問題仍是中藥製藥行業非常關注的問題,還需要相關技術人員更加深入的研究和開發,不斷加強和完善高新技術,進一步提高高新技術水平,促進中藥製藥領域長期穩定的發展。因此,中藥製藥行業要高度重視中藥產品內在質量和技術含量問題,對於農藥超標和化學成分較高的中藥藥材進行分析調查,充分保障藥物的使用質量,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從而大大緩解了患者的病痛情況,為我國中藥製藥行業做出巨大的貢獻。

2.3 應用現代檢測技術控制

為了提高中藥製藥產業的生產技術和質量控制水平,大力發展想指紋圖譜技術和其他的相關控制技術是十分有必要的,在未來應採用更加先進的高新技術,例如薄層色譜、高效液相色譜、並與二極管陣列檢測器、質譜聯用等。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可以得知,高新技術的出現,對於中藥製藥領域的生存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僅提高了中藥製藥的生產效率,還充分保障了藥物的質量,減少了繁瑣的製藥工序,打破以往傳統的中藥製藥生產方法,採取更多先進的製藥技術,加大對高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及時對製藥設備進行優化和更新,使其能夠充分滿足於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對藥物內在質量進行嚴格的質量把關,根據不同類型的藥物,採用適合的高新技術,確保藥物能夠起到絕佳的治療效果,從而進一步提高我國高新技術水平,促進中藥製藥領域長期穩定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付廷明,來慶發。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的發展與應用現狀淺析[J].硅谷,2011,8(05):22.

生物製藥技術論文 篇四

關鍵詞:藥物製劑技術;實踐教學;重構

藥物製劑技術是研究藥物製劑的配製理論、生產技術、質量控制與合理應用等內容的綜合性應用技術學科,具有很強的綜合性與實踐性。課程性質與行業的需求都決定了從事藥物製劑的高職畢業生要具有藥品生產專業知識與較高的綜合素質,熟悉藥物的生產過程及其GMP管理,能解決藥品生產中的一般問題。可見,實踐教學是該門課程的重要環節和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然而,傳統的實踐教學以基本操作和驗證性實驗為主,對學生職業技能訓練效果並不理想。因此,對高職院校藥物製劑技術的實踐教學體系進行重構,改進藥物製劑技術實踐教學,以提高藥物製劑技術實踐教學乃至整個學科的教學質量,是很有必要的。

一、傳統實驗教學

傳統的實踐教學以基本操作和驗證性實驗為主,以1~3人為一組,實驗條件與實際生產相差較大,導致教學效果受到質疑。然而,這種實驗教學還是有其意義的,在現階段也是不可缺少的。一方面,傳統實驗操作能印證課堂理論教學的基本知識。許多劑型的製備,不管設施條件如何不同,其原理是相通的。有些僅僅是生產能力大小的區別或者是手工與機械的區別,比如乳劑及乳劑型基質軟膏的製備,注射劑滅菌後的檢漏等。另一方面,通過實驗操作及與同組同學的合作,學生可以隨時觀察現象的變化與製劑形成過程,在操作與討論過程中培養協作精神。學生提交實驗報告時,除了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步驟和實驗結果等內容外,要特別注重實驗討論部分的內容,學着以理論知識去解釋實驗現象及實驗成敗的原因,從而增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對於一些比較簡單的劑型,如液體制劑或者暫不具備實訓條件的教學項目,可以採用傳統實驗教學方式。

二、製藥企業見習

在學生接受理論知識的同時,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其到製藥企業參觀見習。這樣能使學生一方面對未來職業、就業崗位及工作環境有初步瞭解,另一方面對本專業所需的知識和技能有初步的認識。這種實踐教學形式既可以使學生將理論知識和生產實踐結合起來,促使學生用理論知識去理解生產實踐,也有助於學生利用習中獲得的感性認識理解課堂知識。

三、校內實訓教學

實訓是對學生包括單項能力和綜合技術應用能力進行的訓練,是接近生產實際條件和環境要求的應用性實踐教學。我院“藥物製劑實訓車間”按照GMP要求建設,擁有高效粉碎機、高效混合制粒機、全自動膠囊填充機、壓片機、鋁塑包裝機等先進設備,可用於散劑、顆粒劑、膠囊劑與片劑等製劑的實訓教學。按GMP管理要求和標準操作規程對相關崗位操作進行培訓,可使學生熟悉相關劑型製備工藝流程,掌握生產操作技術,結合生產操作與法規規範的要求,進而通過實訓考取藥物製劑中級工或高級工證書。這種實踐教學方式大大縮短了學生從學校到企業之間的適應期。

四、多媒體及仿真實訓軟件教學

利用動畫或錄像等多媒體形式,講解一些製劑設備的運行過程和劑型的形成過程,是板書教學無法相比的,如球磨機的粉碎、空心膠囊的掉頭、壓片過程的壓力和片重調節等。因此,這類資源應充分運用。中國藥科大學高等職業技術學院首創開發的藥物製劑GMP仿真實訓教學軟件,是一個數字化教學平台,它採用3D場景模擬生產現場的實際狀態,將生產中的潔淨區管理、各劑型生產崗位操作、生產文書的填報、GMP規範應用等知識融合到一起。它展現各個崗位的生產實景,模擬真實的角色扮演,引導操作者逐步熟悉和掌握各劑型生產工藝流程,給予實訓學生直觀的現場感受。該軟件很好地解決了實踐教學中的實訓設備和空間不足、所需經費高、實際操作危險性大、實際操作時間長等問題,實現了專業與產業、職業崗位的對接,是實訓教學的有力補充。

五、校外頂崗實習

校外頂崗實習是藥物製劑專業教育的最後一個教學環節,是學校教學和生產實踐相銜接的階段,對學生鞏固專業知識、掌握生產技能、培養行業興趣、調整就業心態具有關鍵的影響。完善校外頂崗實習,首先要建立和穩定相應數量的實習基地,為學生提供足夠的實習空間,期間要注意企業生產的劑型品種、硬件條件和帶教能力是否符合教學要求。其次,在落實實習單位的過程中,要根據企業條件確定合適的畢業課題,在頂崗實習結束時也完成畢業論文。再次,在畢業實習階段,要有意識地考慮就業問題,通過頂崗實習能夠直接頂崗操作,真正實現零距離就業。

參考文獻:

[1]許良葵,李宗偉。淺談高職藥物製劑技術實踐課程的改量思路[J].科技信息,2010(2):219.

[2]周雲,餘霞,張玲,等。藥物製劑GMP實訓教學仿真軟件使用的研究[J].藥學研究,2015(6):363-364.

生物製藥技術論文 篇五

關鍵詞:高職 生物製藥技術 核心技能 課程體系

我國生物製藥產業處於初級階段,一方面,隨着“十一五”規劃等政策出台,生物醫藥行業發展迅速,高素質產業工人的需求逐年增加,市場缺口大,人才匱乏制約着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另一方面,與國外相比,我國現代生物製藥業起步較晚,發展不完善,給社會提供的就業崗位有限,高職生物製藥技術專業學生畢業後對口就業機會小[1][2],國家勞動部頒佈的工種目錄中有關生物製藥的工種設置也不完善,甚至可以説沒有嚴格意義上的現代生物製藥工種。解決這一矛盾,就要求高職教育既要有“超前意識”,滿足市場需求趨勢,培養面向第一線的高素質現代生物製藥產業工人,又要拓展生物製藥技術的“內涵”,增強畢業生的就業能力與行業內轉崗能力;既要服務企業,又要對畢業生的出路負責。

高教部16號文件明確提出,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的是“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這與本科教育是不同的,高職教育的立足點是培養技能型人才,技能是高職人才的核心競爭力。本文擬結合浙江生物製藥產業與高職教育的實際情況,從生物製藥技術核心技能的提煉入手,探討高職生物製藥技術專業建設中遇到的一些問題,進而引出本專業的課程體系設置。

1. 核心技能

1.1 核心技能的提法

所謂技能,是指“掌握和運用專門技術的能力”,具體到本專業就是掌握和運用各項生物製藥及相關技術的能力。核心技能最近提得比較多,但還沒有形成一個專門的概念,這裏可以理解為在各項專業技能中處於核心地位,對畢業生的職業能力養成起着至關重要作用的一項或幾項技能。

1.2 核心技能的特點

生物製藥技術涉及生物學、化學、生物化學、藥學及相關工程學的原理與方法,專業技能多且雜,從中提煉出能作為核心技能的必須具備以下特點:

1) 代表性,要能夠體現生物製藥技術的特點,代表特定的生物製藥工藝,核心技能的總和要能反映生物製藥各項技術與工藝的總和。

2) 通用性,通用性有兩方面涵義,一是要在生物製藥生產中有一定的通用性,二是能作為單元操作技術,輻射相類似的其它行業工種。

3) 獨立性,核心技能應相對獨立、完整,平行設立,不能包含或包含於其它核心技能。

4) 對應性,核心技能應與相關的生產崗位或職業一一對應。

5) 有機性,核心技能之間應能構成一個有機的體系。

1.3 核心技能確立的意義

核心技能的確立必須建立在廣泛的行業調研與專業分析的基礎上,對專業定位和專業建設的開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它關係到高職教育培養什麼樣的人才、如何培養的問題。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剛剛起步,以“崗位―核心技能”為着眼點來規劃專業建設不失為一條“以就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之路[3]。核心技能的“通用性”,有利於我們立足生物製藥產業,拓展相關行業就業崗位,部分解決人才培養的超前性與產業發展的滯後性之間的矛盾,即畢業生出路問題;核心技能的“獨立性”與“對應性”,有利於人才培養的組織實施,在有限的學制中有目的地“分方向、有專攻”,進行特長培養,滿足企業人才“多樣性”與“專一性”的需求;核心技能的“代表性”與“有機性”,有利於打破原有專業學科格局,以技能教學為基本單元構建課程體系,以實訓為核心,走“工學結合”之路。

2. 生物製藥技能分析

目前,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方向有[4]:中草藥及其有效生物活性成份的發酵生產;改造抗生素工藝技術;大力開發疫苗與酶診斷試劑;開發活性蛋白與多肽類藥物;開發靶向藥物,以開發腫瘤藥物為重點;發展氨基酸工業和開發甾體激素;人源化的單克隆抗體的研究開發;血液替代品的研究與開發;人體基因組的研究。而生物藥物的生產工藝技術可分為天然產物分離提取製藥、發酵工程製藥、基因工程製藥、細胞工程製藥、酶工程製藥、蛋白質工程製藥等6個部分[5]。

我們對浙江及周邊地區第一線人才需求進行市場調研並作了崗位分析後發現,生物製藥及相關企業中發酵車間、分離純化相關工序車間、製劑車間、品控、化驗、檢驗等科室部門的操作工、技術員、檢驗員、實驗員、化驗員、質量評價和質量控制(QA、QC)等崗位,以及市場與售後服務部門的銷售工程師、醫藥購銷員等崗位,部分生物醫藥科研型企業的實驗員等崗位,有大量高職層次的人才需求。

通過與企業進一步的交流,我們發現企業對上述崗位的員工素質有明確的、務實的要求,即具有一定的生物醫藥行業綜合素養,且熟練掌握一項技能特長與上崗崗位相適應。從另一個角度來講,畢業生在具備一定職業素質的前提下,只要熟練掌握一項技能特長,就可以找到相應的工作崗位。這一技能特長,就是我們要從崗位職業技能中提煉出來的核心技能。

生物藥物的製造過程比較複雜,跨學科、綜合性強,涉及到的技能也較多,但類似於化學工程,可將各項生產工序劃分為相對獨立的單元操作,從而提煉出相應的崗位職業技能。同時還要考慮到,中國的高等職業教育面向的是生產、建設、銷售第一線的人才需求,我們在提煉崗位職業技能時則要針對第一線的實際需求,剔除不適合高職學生掌握的,在生產第一線中極少涉及的生物製藥專業技能,如基因操作等上游技能,重點整合在各生產工藝中具有共性的技能。

2.1 專業基本技能

包括基本化學實驗操作技能、微生物操作技能(滅菌技術、純培養技術)、簡單生化分析技能等。該部分技能是掌握生物製藥其它技能的基礎,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在一些實驗員崗位上,亦可成為主要的崗位職業技能。

2.2 生物製藥生產技能

1) 發酵生產技能

包括菌種的選育與培養技術、培養基的配製與滅菌技術、空氣與管路設備滅菌技術、發酵設備與工藝控制技術、清潔生產技術等[6],是勞動部頒佈工種發酵工程製藥工的主要崗位職業技能。

2) 生化分離生產技能

生化分離技術較多較雜,主要包括固液分離技術、細胞破碎技術、萃取和浸取技術、沉澱技術、吸附及離子交換技術、膜分離技術、層析技術、電泳技術、結晶技術、蒸發與乾燥技術等[7],是勞動部頒佈工種生化藥品提取工的主要崗位職業技能。

3) 細胞培養技能

隨着細胞工程的快速發展,生物疫苗與人源單克隆抗體企業的興起,細胞培養技術人員的缺口越來越大,因此,細胞培養技能可以成為高職人才培養的一個崗位職業技能方向。

2.3 分析檢驗技能

包括製藥及相關過程中的藥物分析、生物醫藥分析、藥物檢驗、微生物學檢驗、藥品包裝檢驗等,主要技能可歸納為滴定分析技術、光譜分析技術(紅外、紫外)、色譜分析技術(高效液相、氣相)、微生物學檢驗技術等,是勞動部頒佈工種藥物檢驗工的主要崗位職業技能。

2.4 拓展技能

以管理學、營銷與談判、藥事管理學、藥學綜合知識為基礎,主要滿足生產管理、醫藥購銷等崗位需求,是由於就業面的拓展而衍生的崗位職業技能。

2.5 分析

以上各項技能(包括生物製藥各項生產技能)對應相關崗位羣,通用性強,適用面廣,相對獨立而又有機關聯,幾乎囊括了適合高職生物製藥技術畢業生就業的所有崗位技能,組成了一個完整的專業核心技能體系。在這個技能體系當中,最核心的莫過於分析檢測技能與生物製藥生產技能,前者通用性最強,後者專業性最強。從專業口徑與就業面的拓展分析[1][8],中藥製藥生產技能可以嫁接到生化提取製藥技能之中,而化學制藥中的分析檢驗崗位、食品生產中的發酵生產與檢驗崗位、生物化工領域則與生物製藥技術有着天然的親緣關係,生物藥物的製劑生產工藝相對單一,以凍干與無菌製劑技能為要。由此可見,設立核心技能大大“拓展”了生物製藥技術專業的“內涵”。

上述為生物製藥技術專業的核心技能體系,然而對於個體來説,在有限的學制中完全掌握以上所有核心技能是不現實也是不必要的,這就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結合就業意向以及個體的興趣愛好,選取一到兩項核心技能(生化分離生產技能仍需細分),進行特長培養,這也是核心技能培養模式的特色之一,即專業上的“寬口徑”與個體上的“窄口徑”相結合。

3. 課程體系設置

3.1 課程體系設置的思路

本科教學的課程設置是以理論課程為主導,輔以實驗課程;傳統的高職工科課程設置是理論與實驗合開一門課,教學思路還是學科式授課。目前,高等職業教育大力倡導“能力為本”,培養技能型人才,課程體系設置也必須進行調整[9]。新的課程體系要以技能養成為核心,以實訓課程為主線,建立核心技能培養模式。在實訓課程的開設中更要打破原有的學科界定,以核心技能為軸來組織教學的開展,教學內容的選擇上仍然要把握“適用、夠用”的原則。

3.2 分段目標制的“工學交替”課程體系設置

目前,我院生物製藥技術專業採取的是“2+1”的“工學交替”課程體系設置,每學期均以實訓(課程)為主導,培養目標明確,輔以理論課程與專業選修課程,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第1學期,開設基本實驗技能實訓課程,輔以基礎化學、微生物學等理論課程,使學生掌握基本化學實驗操作技能與微生物操作技能。

第2學期,開設生化分析實驗實訓課程,輔以基礎生物化學、儀器分析等理論課程,使學生掌握基本的生化物質定性、定量分析技能。

第3學期,前1個月,開設製藥分析與檢測技術實訓課程,使學生初步掌握基本的製藥過程中所涉及的分析與檢測技術;後3個月,學生進生產企業崗位實訓,最後1周返校完成課程設計,對崗位實訓進行總結。

第4學期,開設生物製藥技術實訓課程,輔以相關理論課程與專業選修課程,對崗位實訓中遇到的生物製藥工藝的生產原理與技術(可包括髮酵、生化分離、中藥提取、合成製藥中的生化環節、疫苗製備、製劑等)進行展開教學與實訓,同時完成職業資格考證。

第5學期,前半學期以專業選修課強化學生專項專業知識,後半學期開設專項綜合實訓課程,實行小班授課、小組實訓,實現專業內分方向、“準訂單”培養、“特長培養”,同時養成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業後可持續發展能力與行業內轉崗能力,完成“人才的組裝”,即核心技能的分化養成。

第6學期,開設畢業(設計)實習課程,學生進企業完成頂崗生產實習,同時完成畢業論文。

3.3 存在問題及對策

1) 課時大幅減少下的理論課程如何開

以“倒推”的方式確立理論課程的授課內容,即從核心技能出發,確立必備的技術支撐,然後確立專業課程的授課內容,進而確立專業基礎課程的授課內容,將對核心技能養成不是那麼重要,或者生產實踐中幾乎用不上的理論知識砍掉,還可以在實踐過程中遇到時現場加以講解,甚至可以結合實訓項目引導學生自學。

2) 重視技能培養的同時如何搞好素質教育

依據核心技能整合課程後課時總量大大減少,學生自主支配的課餘時間增多,有利於學生綜合素質的養成。此外,重點抓好專項綜合實訓課程,搞好畢業設計環節,培養學生的“在崗學習”能力,加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升學生綜合職業素質。

參考文獻:

[1]羅合春。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生物製藥技術專業[J].文教資料,2006,(10):156-157.

[2]沈光濤,常灝,黃耀江。我國的生物產業狀況與前景[J].生物學通報,2006.41,(10):15-17.

[3]劉南槐。論按崗培養問題[J].職業,2007,(3):22-23.

[4]雷利芳。我國生物製藥業發展之我見[J].海峽藥學,2007.19,(1):104-106.

[5]滑靜,楊柳,張淑萍,王虹。生物工程製藥研究進展[J].中國畜牧獸醫,2006.33,(10):25-29.

[6]熊宗貴。發酵工藝原理[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1.

[7]孫彥。生物分離工程[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2.

生物製藥技術論文 篇六

關鍵詞:生物製藥技術

引言

生物技術藥物(biotechdrugs)或稱生物藥物(biopharmaceutics)是集生物學、醫學、藥學的先進技術為一體,以組合化學、藥學基因(功能抗原學、生物信息學等高技術為依託,以分子遺傳學、分子生物、生物物理等基礎學科的突破為後盾形成的產業。

一、生物製藥技術

目前生物製藥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向:

1.1腫瘤在全世界腫瘤死亡率居首位,美國每年診斷為腫瘤的患者為100萬,死於腫瘤者達54.7萬。用於腫瘤的治療費用1020億美元。腫瘤是多機制的複雜疾病,目前仍用早期診斷、放療、化療等綜合手段治療。今後10年抗腫瘤生物藥物會急劇增加。如應用基因工程抗體抑制腫瘤,應用導向IL-2受體的融合毒素治療CTCL腫瘤,應用基因治療法治療腫瘤(如應用γ-干擾素基因治療骨髓瘤)。基質金屬蛋白酶抑制劑(TNMPs)可抑制腫瘤血管生長,阻止腫瘤生長與轉移。這類抑制劑有可能成為廣譜抗腫瘤治療劑,已有3種化合物進入臨牀試驗。

1.2神經退化性疾病老年痴呆症、帕金森氏病、腦中風及脊椎外傷的生物技術藥物治療,胰島素生長因子rhIGF-1已進入Ⅲ期臨牀。神經生長因子(NGF)和BDNF(腦源神經營養因子)用於治療末稍神經炎,肌萎縮硬化症,均已進入Ⅲ期臨牀。美國每年有中風患者60萬,死於中風的人數達15萬。中風症的有效防治藥物不多,尤其是可治療不可逆腦損傷的藥物更少,Cerestal已證明對中風患者的腦力能有明顯改善和穩定作用,現已進入Ⅲ期臨牀。Genentech的溶栓活性酶(Activase重組tPA)用於中風患者治療,可以消除症狀30%。

1.3自身免疫性疾病許多炎症由自身免疫缺陷引起,如哮喘、風濕性關節炎、多發性硬化症、紅斑狼瘡等。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多於4000萬,每年醫療費達上千億美元,一些製藥公司正在積極攻克這類疾病。

1.4冠心病美國有100萬人死於冠心病,每年治療費用高於1170億美元。今後10年,防治冠心病的藥物將是製藥工業的重要增長點。Centocor′sReopro公司應用單克隆抗體治療冠心病的心絞痛和恢復心臟功能取得成功,這標誌着一種新型冠心病治療藥物的延生。

基因組科學的建立與基因操作技術的日益成熟,使基因治療與基因測序技術的商業化成為可能,正在達到未來治療學的新高度。轉基因技術用於構造轉基因植物和轉基因動物,已逐漸進入產業階段,用轉基因綿羊生產蛋白酶抑制劑ATT,用於治療肺氣腫和囊性纖維變性,已進入Ⅱ,Ⅲ期臨牀。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轉基因動、植物將成為未來製藥工業的另一個重要發展領域。

二、生物製藥發展分析

未來生物技術將對當代重大疾病治療劑創造更多的有效藥物,並在所有前沿性的醫學領域形成新領域。

生物學的革命不僅依賴於生物科學和生物技術的自身發展,而且依賴於很多相關領域的技術走向,例如微機電系統、材料科學、圖像處理、傳感器和信息技術等。儘管生物技術的高速發展使人們難以作出準確的預測,但是基因組圖譜、克隆技術、遺傳修改技術、生物醫學工程、疾病療法和藥物開發方面的進展正在加快。除了遺傳學之外,生物技術還可以繼續改進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療法。這些新療法可以封鎖病原體進入人體並進行傳播的能力,使病原體變得更加脆弱並且使人的免疫功能對新的病原體作出反應。這些方法可以克服病原體對抗生素的耐受性越來越強的不良趨勢,對感染形成新的攻勢。

除了解決傳統的細菌和病毒問題之外,人們正在開發解決化學不平衡和化學成分積累的新療法。例如,正在開發之中的抗體可以攻擊體內的可卡因,將來可以用於治療成癮問題。這種方法不僅有助於改善癮君子的狀況,而且對於解決全球性非法貿易問題具有重大影響。

各種新技術的出現有助於新藥物的開發。計算機模擬和分子圖像處理技術(例如原子力顯微鏡、質量分光儀和掃描探測顯微鏡)相結合可以繼續提高設計具有特定功能特性的分子的能力,成為藥物研究和藥物設計的得力工具。藥物與使用該藥物的生物系統相互作用的模擬在理解藥效和藥物安全方面會成為越來越有用的工具。例如,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在藥物審批的過程中利用DennisNoble的虛擬心臟模擬系統瞭解心臟藥物的機理和臨牀試驗觀測結果的意義。這種方法到2015年可能會成為心臟等系統臨牀藥物試驗的主流方法,而複雜系統(例如大腦)的藥物臨牀試驗需要對這些系統的功能和生物學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jingxuan/5k1lp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