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論文模板精選 >

電子商務未來發展論文【新版多篇】

電子商務未來發展論文【新版多篇】

電子商務未來發展論文【新版多篇】

電子商務發展的問題論文 篇一

現階段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淺析論文

通過“中商情報網”,我們可以瞭解到商務局在投入了比較大的力量推進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主要是繼續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隨着科學技術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是不可阻擋的趨勢。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既是電子商務在大城市需求趨於飽和的情況下的新的發展出路,又對農村經濟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但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也並不是一帆風順,由於農村經濟自身的限制和農村較落後的環境影響,電子商務在農村的發展遇到了阻礙;為了得到更廣闊的發展,需要分析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狀況。通過對農村電子商務的研究,對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提出對策。

一、我國農村電子商務消費市場情況

(一)網購的人羣集中為年輕人

和城市網購的人羣相比,農村的網購主要為二十到三十歲的年輕人,三十歲以上的網購人數較少。這是由於年輕人能很快接受新知識和新技術,瞭解電子商務,並願意從事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隨着新一代年輕人在農村的成長,他們接受過信息技術的薰陶,他們是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潛力,將對未來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二)農村手機上網人數比重大

雖然農村的網絡設施和城鎮相比較差,但農村上網人數達到84.6%,遠遠髙出城鎮。城鎮居民電腦使用率較高,電腦網購人數比重較手機高。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由於自身的方便性和成本較低的特點,使得農村網購市場有較高的增長性。

(三)農民網購的目的是生活所需

和城市大多數網購不同,農村居民網購不是為了便宜,而是為了購買生活必需品。農村居民購買的主要是日常生活用品、生產資料。他們購買的為日常生活中難以買到的商品,網上商品種類繁多、價格合理且購買便利,所以網購正好符合他們的需求。

二。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有利條件

(―)農村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善

1.農村的交通網得到不斷改善。交通是經濟發展的首要條件,也是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必要條件。隨着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和政府對農村建設的投入,農村的交通狀況越來越完善。交通的完善帶動運輸業的發展,為農村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這為電子商務在農村開展提供了便利。

2.農村網絡設施和物流狀況的改進。網絡是電子商務發展的首要條件。近幾年來,由於網絡發展愈來愈迅速,農村互聯網的普及率不斷提升,在未來的幾年,互聯網的普及率將會得到進一步提高。

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發佈的數據,截止到12月,我國農村網民佔28.6%,規模達1.77億,相比增長2101萬人。農村網民數量在不斷增加,但互聯網的普及率遠不及城鎮。互聯網的普及為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了便利,使得農村居民可以通過網絡瞭解電子商務知識和市場的變化。農村的物流隨着交通的發展和市場的需求也進一步發展,物流體系得到優化。

(二)政府對農村電子商務的政策支持

根據相關報道,20中央財政安排了20億專項資金支持中西部地區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資金的使用重點是向建設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此外,國務院發佈了《關於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商務部也推出了《“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這些文件都對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2月17日,國家發改委與阿里巴巴集團在京簽署經合返鄉試點發展農村電商戰略合作協議。協議約定,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整合資源,推動試點地區先行與阿里巴巴農村淘寶項目合作。

此外,各地政府也都頒佈相關政策支持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

(三)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近幾年來,農村的經濟得到迅速發展,傳統的種植模式得到轉變,機械化程度提高。農業生產的專門化程度提高,農產品集中生產不僅有利於資源節約,還節省了人力物力;經濟作物的比重提高,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帶動農村經濟進一步發展。

三、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不利因素

(―)農村傳統的生產模式

大多數農村的生產還為傳統的個體生產模式,農業的生產效率低下,大多數生產只能滿足家庭生活需要,剩餘農產品不足。農業生產較分散,不利於機器化生產,需需要較大人力投人。這是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阻礙因素,不利於農產品和互聯網結合。

(二)農村信息設施和物流設施不夠完善

在農村中,家庭電腦的擁有率比較低,網絡覆蓋面也較小,大部分農民難以做到在家上網;且以農業信息為主要內容的網站在全國所佔的比例不高,而且利用程度低,農村居民很難通過網絡及時獲取市場信息和消費者需求信息。大部分農村更沒有自己的電子商務網,農民也很少有建立電子商務網的意識。

農村道路單一、狹窄且道路質量較差,不適合大型交通工具通過,交通流通性差,對於物流的流通有一定的限制性。這些因素嚴重製約了電子商務在農村的發展。

(三)農村缺乏電子商務人才

在農村,由於年輕人大部分外出務工,學生外出上學,真正瞭解網絡的人不在農村。留在農村的居民大部分不懂網絡,更不瞭解電子商務,缺乏電子商務人才。而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需要農民擁有一定的文化素質,對新技術和新信息有較強的接受能力,瞭解電子商務的知識,並願意從事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

(四)農村網站缺乏專業性和實用性

在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網站中,內容和形式大體相同,缺乏特色性,實用性不強。首先,在內容方面,以宣傳本地農業,為領導服務的信息較多,而真正適用於農民和農業的信息少。缺乏宏觀的指導性的農業信息。其次,網絡上的信息開放性不強,有價值的信息不能實現資源共享,農村不能及時掌握市場動態。

四、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對策分析

(一)完善農村信息設施與物流設施

政府要加大支持,特別是加大資金投人,改善農村信息設施建設。政府需要制定相關的政策和規劃,把政府的推動。引導和市場機制結合起來。於此同時,也需要社會對於農民的支持和幫助,使得農民能建立農村網絡體系。

國家要協調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物流體系的規劃,加強物流基地,物流園區的佈局與建設,在全國範圍內配置物流資源,改善農村物流建設。同時,物流公司也要將農村經濟的特點和物流規劃相結合,適應農村生產的特點。

(二)加強對農村居民電子商務知識的培訓

由於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必須需要掌握一定電子商務知識的人才,所以政府需要制定政策’使得擁有知識的大學生去農村支教,免費培訓農民電子商務知識。同時各大電商也需要為農民諮詢電子商務知識提供便利,也可通過在農村開展電子商務講座,將產品與電子商務相結合。

(三)建立實用性和專業性的農村電子商務網站

農村電子商務網站要體現農民的真正需要,提供實用性的信息,及時傳遞外界信息。將市場需要和農村生產緊密結合,同時各網站內容和形式設計要體現各自的特色。真正實現農民能接受到市場競爭的情況,為農民提供市場需要的評價和預測,使得農民能做到有計劃的生產。

(四)轉變農村傳統的生產經營方式

當前我國的農村生產方式以個體化生產為主體,農民對電子商務信息的需求度相對較低,以至於無法產生規模化的效應。所以,擴大我國農村的農業生產規模’轉變傳統的生產方式,才能促進農業的大規模生產。才能使農業的發展能和電子商務相結合,提升農民羣眾對農村電子商務的投入力度,促進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

(五)加大政府的政策和法律法規支持

政府除了需要加大農村信息設施建設的資金和技術支持,還需要加大建設完善的交通設施。與此同時要需對農民進行一定的補助,使得農民能有資金完善自己的網絡設施。此外,政府部門要制定相關政策和法規桂規範網絡市場的運營,規範市場秩序,同時加強信用環境的建設。以確保網上產品的質量和網上交易的正常誠信進行,以形成良好的網上市場環境。

五、結語

綜上所述,隨着電子商務的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稱為當今農村經濟發展的一肢新的帶動力。在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過程中存在許多有利於其發展的條件,這些條件正是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動力,但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過程中也存在阻礙因素。所以,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需要國家、社會和農村居民等各界的努力。

電子商務論文 篇二

1企業對電子商務人才需求分析

1.1從企業自身需求分析

電子商務專業就業方向主要為兩大類企業,一類是專業的電子商務(服務)企業,另一類是流通企業的電子商務部門。人才需求從決策層到基礎服務層,需求非常廣泛。其需求主要特點是分工細化,每個崗位專注於整個電子商務流程的一部分,如網絡編輯、技術維護、美工、營銷等。對於傳統企業的電子商務部門,在人才需求方面更傾向於具有專業背景、良好職業素質和綜合能力的綜合型電子商務人才,其用人特點主要是要求知識面廣,涉及企業經營活動的各個方面都要有所瞭解,而對於專項技術不必精通。

1.2從電子商務對企業物流系統作用分析

在流通企業,尤其是第三方物流企業已廣泛開展信息化建設的今天,電子商務對企業物流系統運行和管理的重要作用日益凸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①企業物流系統中信息流的作用範圍更為拓寬,成為整個供應鏈系統運營的環境基礎。而電子商務是實現運營的手段。信息環境對供應鏈的一體化起着控制和主導的作用。②物流系統更大程度地由客户需求拉動。物流系統得到網絡技術的有效支持,滿足顧客需求的同時,會反過來拉動物流系統更高效率的運行,降低物流成本、縮短產品開發週期、為客户提供有效的服務。③傳統物流系統運行環節(點)將會有所變化。由於在電子商務環境下,網上客户可以直接面對製造商(即原始供應商),獲得個性化定製服務,故傳統物流渠道中的批發商和零售商等中介環節將逐步淡出。通過以上分析不難看出,對於已開展信息化建設的流通企業,尤其是第三方物流企業而言,熟悉物流專業知識,而又具備電子商務專業背景、掌握電子商務技術和管理的人才是企業所需要的和缺乏的。

2“三位一體、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

根據電子商務行業發展趨勢和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分析,結合電子商務師職業標準和物流師國家職業標準中的職業技能要求、典型崗位需求,構建以工學結合為主線,電子商務專業培養目標與企業需求相結合,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相結合,課程體系與職業資格證書相結合的“三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具體實施按照“專業基礎培養+專業技能培養+生產性實習實踐”分三個階段進行。

2.1專業基礎培養

專業基礎培養主要在第一學年,在掌握電子商務專業基本素質(公共必修課)的同時,本着循序漸進的原則掌握專業基礎知識,通過基礎知識課程教學,使學生掌握運輸經濟學、電子商務基礎、電子商務技術基礎、VB語言、商務統計、會計基礎等專業基礎知識,為學生掌握電子商務專業技能及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2.2專業技能培養

專業技能培養主要在第二學年,在學生掌握電子商務專業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同時考慮學生今後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的拓展能力。主要課程包括電子商務網頁設計與網站管理技能、網絡營銷實務、數據庫原理與應用、電子商務安全、電子商務英語、國際貿易實務、物資採購與管理、倉儲與配送管理、網絡編輯、商務談判技巧、Photoshop圖片處理與應用、物流信息系統等。根據專業認知過程和學習內容的前後承接,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為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開設課內實踐和集中實訓課。其中實踐課主要遵循三條主線:技術類實訓課、管理類實訓課、綜合實訓課。①技術類實訓課主要包括:數據庫技術、VB語言實訓、電子商務技術基礎實訓、電子商務網頁製作與網站管理實訓、POS實訓。②管理類實訓課主要包括:供應鏈管理實訓、管理基本技能實訓、商務禮儀實訓、立體庫業務實訓、阿里巴巴電子商務實訓等。③綜合實訓課主要包括:電子商務綜合實訓、生產性電子商務綜合業務實訓等。通過專業技能課程的學習和訓練,使學生既瞭解經濟活動基本規律,又懂得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既掌握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又深諳現代流通企業商務運作流程;既具有一定的英語基礎,又具有較強的業務操作能力和實踐能力。

2.3生產性實習

實踐生產性實習實踐主要在第三學年,學生可以到相關企事業單位進行生產性綜合業務實習和頂崗實習,通過實習實踐,使學生在企業真實工作崗位上得到進一步鍛鍊,熟悉企業管理制度,業務流程、以及企業文化,拓展和提升專業技能,培養職業習慣,使學生的綜合素質更加貼近企業實際工作崗位的要求,完成由學生到企業員工的角色轉換,為正式走上工作崗位奠定良好基礎,最終實現零距離上崗。

3結束語

目前,全國共有高等職業院校1321所。隨着生源的逐年減少,院校之間對優質生源的競爭將更加激烈,只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培養企業真正用得上、留得住的具有較高職業精神和職業技能的專業人才,以高質量的就業拉動高質量的招生,才能使院校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而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是院校人才培養的綱領和準則,因此,探索更符合市場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是廣大高職院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滿足市場需求的必然選擇。

電子商務發展與應用論文 篇三

電子商務管理髮展研究論文

早在1839年,商人們從加快貿易信息傳遞速度的角度出發,嘗試着用電報的方式收發貿易信息,就開始了對運用電子手段這種快捷方式進行商務活動的討論當貿易開始以莫爾斯碼點和線的形式在電線中傳輸的時候,就開啟了運用電子手段進行商務活動的新紀元自60年代末EDI技術在美國產生後,人們開始採用EDI作為企業電子商務的應用技術,這便是電子商務的雛形。

EDI是將業務文件按一個公認的標準從一台計算機傳輸到另一台計算機上去的電子傳輸方法人們也形象地稱它為“無紙貿易”或“無紙交易”。:EDI的應用有利於降低紙張使用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節省庫存費用、減少錯誤數據處理?節省人員費用、帶來其他相關收益等,更為重要的是,這種以EDI方式實現的電子商務活動可以説己經將新的電子技術與商業活動較好地融合起來但是,由於那時應用EDI方式的企業所從事的電子商務活動僅限於在封閉的系統中進行運作,真正大規模、普及化的電子商務活動是在超文本傳輸協議開發和Internet技術成熟後才開始的

1.1.2Internet技術進入實驗階段

ARPANET是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由美國資助,公司承建的一個網絡。ARPANET網中的關鍵技術是用一種新方法使不同的計算機系統互聯,成為互聯網,即Inter-network,這便是Internet的起源

1972年,美國XeroxPaloAlto研究中心(PARC)把XeroxAlto計算機連到ARPANET上,並於1973年5月22日正式運行世界上第一個個人計算機局域網一一ALTOALOHA網絡,即以太網1981年,美國“全國科學基金會”(NFS)開發了5個超級計算機中心相連的網絡。當時全美許多大學和學術機構己經建成的一批地區性網絡與之相連,形成了一個新的大的網絡一一NSFNET,該網絡的成員之間可以相互進行通訊,從而開始了互聯網真正快速發展階段從此,NSFNET逐漸取代了ARPANET,成為Internet的主幹網絡1982年,在ARPA的資助下,加州大學伯克林分校將TCP/IP協議嵌入UNIXBSD4.1版本,次年TCP/IP成為ARPANET上標準的通信協議,真正意義上的Internet出現了。

Internet在20世紀80年代的擴張不但帶來量的改變,同時亦帶來質的某些變化由於多種學術團體企業研究機構、甚至個人用户的進入,Internet的使用者不再限於“純粹”的計算機專業人員,Internet逐漸成為一種父流與通信的工具。互動發展中逐步產生和不斷完善的,是以Internet為依託,並隨着Internet的廣泛應用而迅速發展起來的。

Internet歷史上的第二次飛躍應當歸功於Internet的商業化1991年,美國政府宣佈因特網向社會公眾開放,允許在網上開發商業應用系統。1993年萬維網(WWW,WorldWideWeb)及相關技術的推出開創了電子商務應用的新局面。WWW是一個關鍵性的突破,它使因特網具備了支持多媒體應用的功能,可以讓用户能夠訪問任一台計算機上的超文本鏈接的信息因其在應用方式和使用上的便利性,WWW飛速發展,從而形成了電子商務的轉折點全球網絡使電子商務成為低成本從事的比較有經濟規模的商業方式,也造就了更多種類的商業機會它讓小公司可以以比較接近的技術立足點來與跨國企業競爭

1994年多對多通信模式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電子商務在這時出現了,活動中的網上交易也隨之產生。首先在WWW出現了第一批網上購物中心。1995年因特網上的商業業務信息量首次超過了科教業務信息量,這既是因特網產生爆炸性發展的標誌,也是電子商務從此大規模發展的標,志這一時期,電子證券是電子商務最為成功的應用領域之一。網上證券交易開闢了證券市場的新紀元,它以超時空、超地域低成本高效率的運營特徵,贏得了市場,吸收了客户,成為網絡時代電子商務的新型典範

Internet網絡的出現,為進行商務活動提供了更優質、更快捷的電子工具,使信息的傳遞出現了一個質的飛躍,也因此具備了使各國生產者和消費者迅速走向全球化的技術條件其次,頻繁的國際經貿活動使各種貿易單證、文件等的數量激増,人工處理紙面文件不僅費時費力,而且易出差錯。因此,迫切需要運用電子信息技術實現無紙化最後,國際市場的競爭也出現了新的特徵,價格因素在競爭中所佔的比重逐漸減少,服務性因素所佔的比重逐漸増大企業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不僅可以節約聯絡客户的時間,而且可以更好地瞭解客户的需求,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提高自身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可見,電子商務是經濟貿易發展的內在壓力和科技信息技術發展的外在可能性共同作用的產物,它順應了新的經濟發展需求,成為國際經貿發展的基本方向

EDI使用的是專用的増值網(VAN),須架設專門線路,小型公司和企業無法進入,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業合作的範圍,而且專用網的使用也限制了最終消費者的合作關係。與此同時,由於企業不能直接面對最終消費者,其所處的市場依然是一箇舊的市場模型一一生產商設計的模型,所有的產品都取決於他和他的夥伴想讓市場需要什麼。而隨着Internet興起,給真正意義上的電子商務帶來了機遇和條件,由於基於Internet的EDI可以一併解決原來的諸多問題,比如貿易各方不需要架設專用線路,建設成本可以大大降低,而系統卻可以向整個世界開放,如此等等,使更多的企業有了參與電子商務的舉動和要求

2電子商務管理形成時期(20世紀90年代中期~21世紀初)一一基於國際互聯網的電子商務

21互聯網實現商業化,電子商務的應用無所不在

20世紀90年代中期後,Internet迅速走向普及化,逐步地從大學科研機構走向企業和百姓家庭,它的功能也己從信息共享轉變為一種大眾化的信息傳播工具,帶來了Internet發展史上一次質的飛躍到1994年底,Internet己通往全世界150個國家和地區,聯接了3萬多個子網,320萬多台計算機主機,直接的用户超過3500萬,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計算機網絡看到Internet的羽翼己豐滿,NSFNET於1995年4月30日正式宣佈停止運作,由美國政府指定的3傢俬營企業代替。至此,Internet的商業化徹底完成?1997年電子商務作為產業正式被推上歷史舞台。

電子商務的應用幾乎囊括社會與經濟活動的各個方面,其中,政府和企業的電子商務應用是最為重要的兩個領域政府的電子商務應用,即電子政務,使政府通過網絡實現政府業務職能行政管理與服務社會的電子化信息化、網絡化它不僅可以在政府內部,也可以在政府外部實現信息傳遞交換、共享、服務功能,使政府的政務程序公開化與透明化,政府辦事過程的便利化與快捷化同時,還可以實現政府與社會、企業、公眾進行雙向交流,進一步完企業的電子商務應用之一是企業信息化:其涉及的。內容極為廣泛,從材料需求計劃(MRP-I)、管理資源規劃(MRP-I)到企業資源規劃(ERP);從EDP管理信息系統(MIS)到決策支持系統(DSS);經歷了從單機作業?分佈處理到網絡互連互通,實現企業從人、財、物到產、供?銷的全面管理另一方面,企業又將商務應用與企業信息系統進行對接與整合,達到電子商務應用一體化的高度:在企業內部,利用MISMRP-I/ERP等系統實現企業內部資源的整合;在企業外部,將信息系統與電子商務、客户關係管理(CRM)、供應鏈管理(SCM)?過程質量管理等系統進行整合,構成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整體環境。

2.2電子商務的社會基礎和技術基礎的形成

人類社會進入20世紀70年代以來,以微電子技術為基礎的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並滲透到經濟和社會的各個領域,從而引起了世界範圍內的新技術創新浪潮信息化建設受到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1991年美國提出“信息高速公路”的設想,1993年正式實施“國家信息基礎結構:行動計劃”;1978年法國制定了一項有關“促進社會信息化的計劃”,從那以後,法國政府不斷推進信息革命,每年投入50億美元鉅款改進通信設備;早在1983年,我國政府就把發展信息技術納入了國家總體科技發展戰略規劃中,1999年,我國政府上網工程迅速推進,國家信息化戰略、數字化產品發展戰略、電子商務發展框架也都在加緊研究?制定中。目前全球的計算機社會擁有量迅速増加,互聯網用户呈幾何級數増長,新的經濟消費觀正在逐步形成電子商務的社會基礎己經形成

Internet技術的應用普及為電子商務奠定了基礎條件,萬維網及相關技術的推出開創了電子商務應用的新局面,基於Internet的網絡環境建設是開創電子商務市場的前提,安全保障等核心技術的實用化是電子商務成功的保證,商貿活動的信息網絡化加快了電子商務的發展進程,各種解決方案的推出標誌着電子商務即將進入實用化階段

2.3電子商務學科體系的形成

自從全球掀起“電子商務”熱潮以來,社會對專業人才的急切需求促使高等學校對專業設置、教學課程和教學內容進行適應性調整。現在採用相關專業開設電子商務系列課程,③設置電子商務碩士學位在美國,範德爾比特大學領先開辦了電子商務專業隨後,匹茲堡的卡內基一梅隆大學在電子商務方面提供了一年的理科碩士學位;芝加哥的洛約拉大學計劃推出兩個新的有關電子商務學位的教學方案;紐約的布魯克林工業大學2000年6月宣佈,計劃在理科碩士教學中増設電子商務集中教學此外,開展電子商務教育的學校還有杜克林大學的Fugua商學院、哈佛商學院、密歇根大學、羅切斯特大學、斯坦福大學、英國的佩斯里大學?加拿大的新不倫瑞克大學、法國的里爾理工大學等。

我國在1999年開始在普通高校中開辦了高等職業技術教育電子商務專業2000年教育部批准了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浙江大學、華中師範大學等13所高校試辦電子商務本科專業,並批准西安交通大學與華中師範大學設立電子商務第二學位隨後,電子商務專業的研究生教育也在全國陸續展開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全球的電子商務學科體系初步形成

1979年,美國出版了第一本研究電子商務的者作《EDIManagement,Control,SecurityandAudi》之後,各類有關電子商務的書籍相繼成為熱點。2001年我國第一批電子商務核心教材出版至此,電子商務的理論研究體系形成24電子商務管理思想的形成

電子商務的本質是整個社會生產、經營和管理生態鏈和價值鏈的改變,也是利用信息技術實現業務模式和管理模式的變革與創新。

通過電子商務的廣泛應用及其帶來的巨大變革,人們越來越清楚地看到一種新的管理思想一一電子商務管理思想的形成,這是一種以創新為實質的管理思想=作為一種商務過程,電子商務將帶來一場史無前例的革命,更為重要的是它對社會各方面的影響會遠遠超過商務的本身。

3電子商務管理髮展時期(21世紀中葉以後)

電子商務正以一種強勁的勢頭席捲着整個世界,並給人類帶來了比歷史上任何一次革命都更徹底、更廣泛、更深遠的變革,對人類的生活帶來手段,因而具有極強的生命力同時,與世界上任何的新生事物一樣,它不可避免存在着侷限性,面臨着許多必須克服的障礙。

展望電子商務發展的未來,將呈現出下面的趨勢:

(1)電子商務經營理念和業務模式發生重大的轉變:①新生企業將崛起和快速發展:隨着技術的進步和社會環境的完善,廣義的電子商務將快速、健康地發展,一批新興的相關企業將迅速崛起,從而逐步形成良性的電子商務生態鏈②經營理念從以技術為中心轉變為以市場為導向、以顧客為中心。③電子商務流的整合與創新:從以物流、資金流為主導轉變為以物流、資金流為基礎,以信息流為主導,強調物流資金流商流和信息流與商流的有機整合和統一。④電子商務的主角:從以純。com公司唱主角轉變為以傳統企業信息化和電子商務化為中心和重點,並進入到互聯網企業與傳統企業的業務整合和有效互動的信息化發展的新階段⑤商務模式:從初期的B2CB2B發展到統一、開放、集成的電子集市與外延更廣泛?內涵更深刻而豐富的電子商務動態戰略聯盟DSA(DynamicStrategyAlliance),同時電子商務模式實現的本地化趨勢將更為突出。⑥管理模式:從信息資源管理髮展到知識管理⑦移動電子商務(MobileE~commerce)將成為電子商務領域又一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新市場空間

(2)面向電子商務的綜合集成理論、技術與策略運用信息科學系統科學?管理科學的思想,將信息工程?知識工程和系統工程的有關理論和方法引入電子商務理論和模型的構建,將是一個重要的研究和發展方向。

(3)信息化與電子商務的結合將更加緊密。社會、國民經濟和企業的新信息化將進一步深入,電子商務具有良好的生存和發展空間,兩者之間的融合發展戰略非常重要隨着電子商務的進一步發展,信息社會、知識經濟的理論與模式將更加清晰

(4)電子商務學科建設個人才培養的模式和競爭將進入更高的層次。目前,國內外電子商務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有不同的模式,將來會走向專業化?多層次、多模式?國際化和本地化相結合的格局,以適應社會和經濟不斷髮展的需要。以電子商務為標誌的新經濟時代的到來,必將深刻而長遠地影響人類社會的發展。

校園電子商務發展分析論文 篇四

電子商務發展的問題論文

一、電子商務的概念及發展歷程

電子商務簡稱EC,是指以信息網絡技術為手段,以商品交換為中心的商務活動,是傳統商業活動各環節的電子化、網絡化。隨着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特別是Internet的普及,電子商務出現並迅速發展成為一種全新的 商務運作模式。它改變了傳統的買賣雙方面對面交流的交易方式,通過網絡使企業面對整個世界,為用户提供全天候的服務。電子商務是信息化、網絡化的直接產物,代表着網絡技術應用的全新發展方向。

1990年,電子商務逐漸在我國開始起步,進入電子數據交換時代;在隨後的三年間,又得到了進一步發展。1993-,政府領導組織開展的“三金工程”的實施,為電子商務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金橋網與因特網的正式開通,標誌着互聯網的進入與普及。電子商務的發展期集中在-。這段時期內網絡交易進入實際應用階段,國家經貿委與信息產業部也聯合宣佈啟動以電子貿易為主的”金貿工程〃。-20,國內電子商務網站的數量、規模高度膨脹,同時電商領域的國際大鱷接連湧入本土市場,推動電子商務逐漸發展成熟,標誌着其已經進入可持續性發展的穩定期。

二、電子商務發展的問題研究

1.網絡支付安全欠缺。網上支付是在科學信息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下產生的一種全新的支付結算方式。網上支付的誕生給我們生活帶來了一定程度上的便利,但是在使用過程中,卻也經常會出現一些問題和缺陷。這些問題和缺陷的存在導致一部分人對網上支付的安全性產生了一定懷疑,從而阻礙了電子商務的發展。根據個人使用經驗及相關資料的介紹,網上支付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兩點:

1.1網上支付市場混亂、監管力度不足。從目前的電子商務網上支付市場來看,商家數量就超過了上百家,目前國內比較領先的有支付寶、易寶財付通、工行網銀等,這些商家在規模、管理以及技術服務方面都比較先進,但是其他絕大多數商家都與他們存在很大的差距。另一方面,我國目前網上支付市場的門檻較低,對於服務商的資質審查不夠嚴格,許多商家對網上支付認識不夠,而且缺乏法律的約束,導致了目前我國網上支付市場較為混亂,監管力度明顯不足。

1.2網上支付風險高。目前,我國電子商務網上支付的風險依然很高,存在了諸多的安全問題,導致用户的支付賬號經常被盜,給用户造成了經濟損失。另外,還有一些非法分子利用電子商務網上支付從事非法活動,比如,第三方支付工具資金沉澱等。這些問題都在很大程度上表明瞭網上支付風險非常高。

2.物流配送服務體系不完善。物流管理是確保企業生產經營平穩運作的必要條件。目前,我國對於能滿足電子商務需求的全國性貨物配送體系仍不完善,對電子商務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礙。主要表現為我國多數從事電子商務的企業大多依靠其內部建立的物流平台,通常效率較低,規模較小,且較為零散。同時,國內的物流體系運作所需的成本過高,速度過慢,物流成本普遍佔商品零售成本的7%-15%,給買賣雙方都造成了負擔。由此看來,國內的物流狀況與電子商務貿易所需的配送服務要求還存在不小的差距。

3.專業人才匱乏。一個成功的互聯網企業,除了融資和市場營銷推廣的因素之外,擁有一批覆合型的人才也是其持續發展所不可或缺的要素。而在我國,經驗豐富的丨T人才資源稀缺的問題格外突出。目前,我國行業、部門等在電子化、信息化方面的能力嚴重不足,導致電子商務的發展僅僅停留於表面。因而,只有切實解決人才制約的問題,才可能真正實現電子商務同傳統產業的融合與升級。

4.相關法律法規滯後。目前,我國針對電子商務的相關法律法規仍不健全,沒有制定一套真正完善的法律保障體系,尤其是專門用於保障企業電子商務發展的相應法律法規不夠明確,使得交易雙方的法律關係和法律責任難以得到有效保障,無法對利用電子商務從事非法活動的`犯罪分子進行有效的監督和制約。我國政府以及有關部門應加快立法進程,保障參與者各方的合法權益,確保企業電子商務活動健康有序地進行,儘快頒佈網上支付的法律法規,約束和制約非法人員的不法行為。

三、電子商務網絡支付安全問題的原因分析

由於電子商務網上支付是在一個開放的網絡下進行的,一些非法人員就可能利用開放的網絡盜取客户個人資料,帶來信息風險。目前,電子商務下網上支付過程中存在的安全問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賬户及支付方面。在我國,電子商務用户的基數龐大,大量的賬户和時刻都在進行着的支付行為造成了數據庫服務器的不穩定,使用户在進行電子商務網上支付的過程中,支付賬號以及密碼在數據傳輸的過程中易被不法分子盜取。而盜取者就可以快速利用獲取的信息複製一張信用卡,盜取資金,給用户造成經濟損失。另外,網上支付的系統故障,也使得支付金額被肆意篡改的現象時有發生。這種部分用户的支付金額與實際金額不符的情況,或多或少給交易雙方增添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2.網上支付人為方面。在用户進行網上支付的過程中,一些不法商家會利用網絡支付的漏洞和空擋,進行違法行為。由於網上支付的雙方不需要出示真實的身份證明就可以進行網上支付,支付雙方都不清楚對方的真實情況,一些商家或個人便會利用這一特點通過網絡貿易進行欺詐活動。另外,支付雙方可能存在抵賴、肆意修改或否認的現象。因為網上支付是通過網絡進行,沒有票據等實物證據,這就可能出現支付方在沒有支付的情況下説已經支付,而收款方也可能在收到款項之後仍説沒收到的情況,雙方相互抵賴,這些現象都可能對網絡支付體系造成巨大的危害。

3.網上支付系統方面。在進行電子商務網上支付的過程中,由於系統本身不可避免的不穩定性,可能出現網絡中斷或癱瘓造成支付延遲的現象,這種現象可能是非人為因素,也可能是人為造成的。網上支付的交易平台存在於銀行的後台服務器,因此,當銀行網絡系統遭受非人為或人為破壞時,就會使得銀行後台服務器出現故障,影響客户正常的網上支付,或中斷正在進行的網上支付,影響支付行為。

四、解決電子商務發展問題的應對策略

1.完善網絡支付保護併科學評定應用風險。要想確保網上支付安全進行,就必須建立一個完善的網上支付保護資源。一個安全的網上支付系統應包括支付雙方、第三方(金融機構)以及政府機構。支付雙方作為參與者,第三方金融機構作為公正方,起公正作用,而政府機構則起到對網上支付系統監管與保護的作用。

在新的網上支付方式推出時,都會存在一定的應用風險,對存在的應用風險進行科學的評估對於風險的控制具有重要的意義。另外,對應用風險採取的安全策略也要進行風險分析,通過對選取的風險與安全策略進行比較,從而選擇更加穩妥的網上支付安全策略。

2.構建物流配送體系。目前,物流配送體系的不健全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瓶頸之一。國內大部分電子商務企業採用的是第三方物流,這在一定程度上雖然降低了企業的營運成本,但卻帶來了信用、配送速度和服務態度等方面的各種問題。因此,我們應在國家有關部門全面規劃我國運輸大通道的基礎上,完善單個運輸行業,建立物流配送的標準化體系,實現物流配送系統的社會化和產業化。可行的方法有整合社會資源建立綜合物流中心,發展第四方物流,構建高效及時的信息傳遞網絡。同時也可以借鑑歐美髮達國家物流研究的經驗,實現科學化管理。

3.加強宣傳教育並重視人才培養。電子商務作為新興行業,其管理、技術人員都需要精通各種專業知識,既熟悉計算機互聯網技術,又擅長經濟領域的經營管理。而目前我國具備這些知識和能力的人才還遠遠不能適應電子商務發展的需求。所以,充分利用各種方法和手段,培養引進併合理任用專業人才,是建設電子商務的根本保證。

4.建立完整的網絡支付安全防護機制。由於網絡的公開性特點,造成網上支付存在了巨大的安全隱患,因此,在維護網上支付安全時,必須建立一套完整的網上支付安全防護機制。

首先是提高技術層面。網上支付涉及的技術非常廣泛,包括加、解密技術、數宇水印技術、圖像技術、音像識別技術、網絡通訊技術等。只有在技術層面上達到一定水平,才能為網上支付提供安全保障。其次,需要建立嚴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從國內外相關經驗可以看出,銀行系統的不安全與管理制度有很大的關係。建立一套嚴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將會對網上支付安全起到很大的保障作用。

5.加快立法工作。進一步完善我國電子商務法律法規,保障電子商務網上支付安全,做到有法可依。新的貿易環境決定了新的貿易規則。在電子商務迅速發展的當前,只有建立適應信息化環境的新法規、政策、條例,才能使電子商務在法制軌道上健康穩定發展。所以,應密切關注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狀況,及時發現問題,為政策出台作好準備。對於在網上支付過程中利用技術或者職務之便進行非法活動的行為,要依據相關法律嚴厲制裁。另外,要在全民中樹立電子商務法律意識,為電子商務網上支付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五、結語

電子商務的發展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它涉及網上支付、物流配送、人才培養、相關法律的制定與修改等多個方面。隨着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以及應用,網上支付也必將越來越頻繁。網上支付關係到廣大消費者以及企業的切身利益,其安全性對於電子商務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應在政府的宏觀規劃與指導下,充分發揮企業本身的作用,同時也需要法律的規範、社會的引導與監督,才能營造健康的法律環境、運行環境和市場環境,使電子商務快速安全的發展。

電子商務論文 篇五

摘要:計算機技術和電子商務之間存在着既相互促進又相互制約的密切關係,計算機技術在電子商務的各個環節都發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基於此,文章首先分析了計算機技術在電子商務信息流、資金流、物流配送方面的應用,同時還指出了一些計算機技術在電子商務安全防範中的應用,以便可以進一步提升電子商務的服務水平。

關鍵詞:計算機技術;電子商務;管理;安全防範

計算機技術是眾多網絡應用不可缺少的技術,無論是網絡平台構建和網絡商業活動,都離不開計算機技術的支持。對於電子商務而言,貿易自由性、跨區域性和靈活性等在計算機技術的支持下表現突出。有了計算機技術,才能構建電商平台,才能促進電子商務的發展。計算機技術是電子商務發展的關鍵技術之一。

1計算機技術和電子商務的密切關係

1.1相互促進。電子商務依靠網絡技術進行網上商務貿易活動和產品營銷,而網絡技術的實現離不開計算機技術的支持。同時,電子商務的成熟化要求更新網絡模塊,提高網絡反映等,對計算機技術提出新的要求,驅動計算機技術不斷創新發展來滿足電子商務。由引可見,電子商務和計算機技術兩者具有互助作用,能夠為彼此尋找到新的發展機遇。電子商務的發展離不開計算機技術的支持,計算機技術在維護電子商務平台的同時也能夠實現自身發展。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1.2相互制約。電子商務發發展由於受於資源的限制,電子商務是商業產業,涉及的環節眾多,資源不足時,就會降低計算機技術的要求,使計算機技術無法安全對電子商務起到保障和支持作用。在這種情況下,計算機技術停留在低階段,無法向更高方向發展,使得電子商務在安全性、風險識別等環節保障性降低,使電子商務的發展速度減慢。可見,兩者又存在相互制約關係。

2計算機技術在電子商務管理中的應用

2.1計算機技術在電子商務信息流中的應用。計算機技術包括信息傳遞技術、數據處理技術、數據儲存技術以及病毒防範技術等等,這些技術在電子商務信息交流中起到重要作用。電子商務內部通過共享的數據庫可以實現所有電子商務數據共享,使部門之間、上下級之間的交流溝通變得高效。不同電子商務平台進行信息傳遞時,計算機技術可以提供安全性監督,通過加密的數據信息來完成信息溝通與交流,使電子商務安全性大大提高。此外,電子商務平台還可以運用計算機技術中的大數據挖掘技術,對客户的信息數據進行價值挖掘,從而開發量身定製的電子商務服務,促進電子商務發展。

2.2計算機技術在電子商務資金流中的應用。電子商務是在網絡虛擬環境中完成貿易活動,用户在電商平台選擇好產品後,需要在線支付產品金額,商家才能同意產品的外運。在這一過程中,計算機技術應用頻繁。首先,電商平台的安全運行需要計算機技術做後盾,保證用户的信息安全和高速訪問;其次,用户支付時,需要通過計算機技術的信息傳遞技術進行請求傳達,支付系統收到請求後向主管請求通過,主管再反饋信息到支付系統,支付系統再原路將信息返回到用户。這一過程處處需要計算機技術的支持和保護;最後,商家收到付款信息後,安排產品的外運,完成電子商務交易。可見,電子商務資金支付是離不開計算機技術的。

2.3計算機技術在電子商務物流配送中的應用。電子商務貿易達成一致後,商家會將產品外運,或者是依託自己的物流,或者是與其他物流企業合作,將產品運送到用户手中。在運送的過程中,商家和用户都需要對產品進行跟蹤,此時信息數據的獲得來源於物流計算機數據採集,這些數據信息通過物流網絡平台在計算機技術的支持下,可以實現數據共享,商家、用户以及物流這三方都可以隨時隨地訪問數據來定位產品的位置。電子商務商家還可以藉助物流大數據調整配送方案和措施,從而保證產品及時運送到位,提高電子商務平台的信譽和服務質量。

3計算機技術在電子商務安全防範中的應用

3.1虛擬專用網技術在電子商務安全防範中的應用。當前信息時代,人們對信息安全性要求較高,在電子商務活動中,信息安全極為重要,關係到電子商務平台的發展。因此,出於安全性考慮,電子商務採用虛擬專用網技術來達到信息安全保障的目的。虛擬專用網只能用於電子商務活動,通過計算機技術使其通道安全可靠。這種安全性主要通過約定的安全模式來完成,用户和商家都要遵守,才能實現信息溝通和信息傳遞的安全性。

3.2加密技術在電子商務安全防範中的應用。計算機技術在應用中為保證信息安全,往往會對信息採取加密技術保護,使信息安全性大大提高。加密技術需要特定的密鑰轉換,使信息真實性改變,既使信息泄露或被竊取,信息也不具有任何價值,從而使丟失的信息具有安全性。因此,在電子商務活動中,加密技術的運用十分廣泛,使電子商務商家和用户的信息都有了安全保障,電子商務交易可自由進行。

3.3認證技術在電子商務安全防範中的應用。認證技術對網各身份的一種信息確認技術,能夠有效防範信息丟失後造成的財產損失。認證技術中應。用廣泛的是數字簽名技術和身份識別技術。通過認證技術的認證,能夠將使用者的身份進行準確比對,使電子商務活動安全性極大的提高。

3.4防火牆技術在電子商務安全防範中的應用防火牆技術是防止非法入侵行為的有效手段,電子商務平台網絡和用户家中網絡都會建立內外聯繫的防火牆。對於商家而言,防火牆能夠將不法分子拒之門外。同時,在訪問記錄中,可以對異常進入者進行篩選和識別,將其清理出去,從而保證網絡安全。

3.5入侵檢測系統在電子商務安全防範中的應用。計算機技術中還有入侵檢測系統,這種檢測技術具有智能化特點,能夠在數據異常時發出警報,並立即採取數據傳輸保護措施,保證數據傳輸的安全。入侵檢測系統主要存在於殺毒軟件中,是網絡活動安全防護的屏障。

參考文獻:

[1]楊家蓉.計算機技術和電子商務的融合研究[J].無線互聯科技,20xx(01).

[2]劉子恆.探求計算機技術與電子商務發展的關係[J].數字通信世界,20xx(10).

[3]江博.計算機技術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研究[J].河南科技,20xx(21).

淺析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論文 篇六

校園電子商務發展分析論文

[摘 要] 在全球電子商務迅猛發展的今天,充分使用學校資本,不光能為咱們的師生供給平時日子的便利,節約資本與金錢的一起,也使咱們已有的高校學校網絡得到高效的表現。可是與當今全球商場發展脱節的景象不由讓咱們發生疑問,本文恰是從學校電子商務發展可行性下手,從建造和使用的視點分析其制約要素及遠景展望。

[關鍵字]學校 電子商務 可行性 制約要素

近幾年來,跟着網絡的遍及和有關經濟的敏捷發展,學校電子商務的發展越來越遭到關注,早在,很多專家便已投身學校電子商務開發的理論研討,並在少量學校發展有關實習課程,形成了必定的理論根底。就全國商場而言,還沒有較為實際的學校電子商務構築渠道,更缺少老練的學校電子商務軟件。

一、學校電子商務發展的可行性

1. 大規模的花費集體

學校電子商務實質上是根據傳統C2C電子商務形式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式形式,它在必定程度上依賴於像淘寶網那樣的生意型網站打下的網購生意集體的根底。跟着網購觀念的遍及,網絡購物現已漸成網民花費日子的習氣,網絡購物的用户增長率高達45.9%。因而,這在必定程度上有利於學校電子商務的發展和推行。別的,大學生作為學校電子商務生意的首要面向目標是網上生意的首要人羣之一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是發展電子商務的主力軍。

2. 傑出的信譽機制。

因為學校電子商務生意生意的面向目標首要是全民素質較高的學生和老師集體,其有別與傳統電子商務生意信譽危險較大的特性,尤其是關於賣方而言,參加該商場競爭的首要是在校師生和學校周邊的商家,一旦呈現違規景象極易暴光,因而,生意兩邊都會自覺保護好自個的個人信譽。其次,因為時空有限,關於一些價值較高的產品也易完結面對面生意,然後降低了生意危險。

3. 便利的物流配送

因為地域環境的特殊性,師生們寓居會集, 使物流的配送可以精確、及時,物流配用和等待時間等各項生意成本大大削減。別的,還可以經過貧困生勤工助學的方法處理“最終一英里”的問題。

4. 安穩的產品來源

首要,大學生逐步養成的資本循環使用的習氣有助於學校二手產品生意,學校電子商務又有助於補償現有的比如跳蚤商場這樣的。需要供給發生脱節的缺點。其次,參加學校生意的兩邊年紀相仿,審美觀和價值觀類似,有一起的花費傾向。最終,就學校範圍內,大學生作為人數最多的花費集體,一起也是一些高檔花費品的將來潛在花費者,是很多商家的產品推行目標。

5. 優秀的網絡環境

高校學校內安穩的網絡環境及相應的硬件裝備為學校電子商務的發展供給了傑出的運轉環境。憑藉於數字化學校的建造和學校一卡通辦理體系渠道,為學校電子商務的使用供給了載體。如今大多數學校的電子商務試驗室設備已較為完善,並開設電子商務課程,現成的電子商務建造模塊為項目的開發和網站的保護作業省去了大量經費。

6. 快捷的生意完結路徑

在學校電子商務實習渠道中,以學校網為依託,憑藉技能和推廣網絡體系,連接供貨商家、什物配送點、學生和老師。學校正全部渠道的運作進行宏觀辦理,渠道保護者供給技能支持,賣方供給各種產品和效勞,買方憑藉這個渠道去查找自個所需要的產品和效勞,經過IM與商家進行溝通,達到“協議”,點擊鼠標即可完結全部生意過程,中間環節均由體系主動完結。

二、制約學校電子商務發展的要素

實習中,大多數高校學校網在資金投入、宣揚力度、網站保護、效勞質量等問題上存在極大的缺點。就現在來看,制約其發展的要素存在於各個方面,從建造和使用方面來看,首要有以下幾個問題。

1. 知道要素

首要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基地,並非盈利性組織,而學校電子商務的建造和發展

電子商務論文 篇七

二十一世紀是信息化快速發展的世紀,信息技術突飛猛進地發展,全球都進入了網絡經濟時代。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已經快速進入到社會的每個領域和環節。教育行業也在信息技術的猛烈衝擊下發生了重大變革,最主要的變革是將多媒體技術和網絡信息技術應用於教學領,這大大提高了教學的水平,推動了教學改革。教學過程中進一步引進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教育發展的必然和大勢所趨。

一、電子商務課程教學的設計原則

(一)以學生為中心原則

在教學設計中,要首先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對於教學設計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因為教學過程是以教師為主還是以學生為主是教學理念的問題,它直接關係到教學效果的有無。這兩種理念也會造成不同的兩種教學設計結合。在教學設計中,要努力發揮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動性,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發揮學生的創新精神,要讓學生在不同的教學設計活動中應用他們多學的理論知識,並且要讓學生自己根據自身的信息反饋來解決遇到的實際問題。

(二)協作學習原則

建構主義有個主要觀點,就是學習者要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這對於學習者理解學習內容具有關鍵性作用。在進行教學設計中,要引導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一起交流、探討,共同建立起學習羣體,在這個學習羣體中,教師和學生都可以自由發表自己的觀點、進行民主協商和辯論,進行爭辯後再相互交流,分析大家的觀點正確與否。這樣的協作性學習,有利於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利於教學達到最大效果。

(三)優化學習環境原則

學習環境指的是學習者在教學過程中自由的、自主地進行選擇學習的場所,在這個自主選擇的學習場所中,學習者可以自由選擇與利用各種學習資源,包括書籍、材料、印象支配、多媒體、圖片、視頻以及在互聯網上的各種內容,來達到自主學習的目標。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互相幫助和支持。

(四)利用信息資源原則

為了支持與實現學習者積極探索的自主學習,在教學和學習過程中,要為學生提供各種信息資源。這些信息化資源並不是應用在教學過程,而是用於支持學生的自主性學習。教師只是在如何有效利用信息化資源對學生進行幫助,其他過程全部由學生自主完成。

二、電子商務課程的教學特徵

(一)教學目標特徵

在電子商務的教學過程中,要對不同知識結構、不同層次的人採取不同的教學方式。要採用電子商務的三大類型網站,B2C、B2B和C2C,這些網站包含着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或基本過程有關的知識內容,貫穿在電子商務課程教授的始終,一起構成了電子商務課程的教學目標。電子商務的教學目標主要是通過本次內容的學習,使學生明確電子商務的業務流程,實習網上購物流程,並且掌握B2C電子商務流程中的主要環節。

(二)學習者特徵

在電子商務教學中,要結合具體的學習者特徵進行不同的教學設計。要對學習者的知識結構、知識基礎、基本認知能力與認知結構進行分析,並且要對學生的興趣、情感、動機、意志和性格也進行詳細分析,針對學習者的不同特徵,電子商務課程教學設計也必須要採取適合學生能力與知識水平的學習,教師要在適當時機給予不同的指導和幫助,提供適合學生個性的情景問題與學習資源。

(三)學習內容特徵

在電子商務的教學設計中,要結合不同的學習內容進行獨特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如案例法、講授法、討論法、演示法和模擬操作法等等。同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對學習內容進行優化設計,結合學生的興趣所在進行教學設計,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水平。

三、電子商務課程教學實踐的策略

隨着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不斷深入應用,逐漸形成了各式各樣的教學過程,這些教學實踐對於教學改革具有深遠的影響,因此,我們要對電子商務課程教學的實踐策略進行分析,以便更好地進行教學設計。

(一)確定教學目標的策略

電子商務在我國職業教育中是一門選修課,在國際商務、電子商務、商務外語等專業廣泛開設,這類課程的知識內容包括電子商務的概況、分類與應用、功能與結構、業務流程與環節以及技術的實現、安全保障、營銷策略等等。電子商務課程中,學生應掌握的基本技能有掌握網絡技術,可以熟練地利用網絡來取得資料和信息,並進行信息分析和處理;具有計算機軟硬件及操作系統的基礎知識,能夠進行網頁製作及網站的建立、維護與管理;熟知電子商務的功能和業務流程,掌握操作技術,能夠進行網上交易的能力;能偶掌握商務和營銷知識,能夠利用網絡進行產品的宣傳和客户服務。根據上面描述的內容,要確定課程的培養目標,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知識教學目標、能力培養目標、思想教育目標。

(二)選擇教學媒體的策略

媒體介入媒體教學活動,以此來傳遞教學信息,把信息轉化為對學習者的感官刺激,增強學生的接受能力。媒體教學目標可以分為情景性、示範性、事實性、原理性、探究性這幾個類型。情景式是通過媒體提高一些情景、真實地反映、模擬教學內容。示範性是媒體提供一些教學標準,以便學習者進行模仿與學習。事實性是媒體根據有關文獻和史料對事實進行真實反映,便於學生識記。原理性是根據失誤發展的完整過程,通過媒體的反映增進學習者的學習。

(三)創設教學情境的策略

情景式教學模式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授課老師根據課程安排有計劃地引進一些以形象為主的場景,設定一定的情緒,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習效率的教學方式。情景式教學模式在國外已經得到了各國教育界的認可,在國外教學中得到普遍應用。情景式教學通過提高學習興趣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學習興趣是學生探索未知知識的一個重要因素,提高學習興趣,可以使學生擺脱緊張的、厭煩的心理,從而愉悦地、主動地接受專業知識,這樣必定會大大提升學習效率。在電子商務課程設計中,我們也要設置真實的情境,讓學生可以親臨現場進行所學知識的應用,並在現場對遇到的問題進行解決,讓學生身臨其境,在真槍實彈的演練,以便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能。

(四)確定教學過程結構的策略

一般來説,課堂教學實踐是由教師、學生、教材以及多媒體資源所構成。要想在教學實踐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須要充分發揮教師、學生、教材以及多媒體資源的相互聯繫,形成最佳結構構成,因此,要對教學要素進行合理的優化設計。課堂教學結構的設計與實踐要充分考慮到,課堂教學結構的設計是否符合教學實踐要素。要在課堂教學結構的設計中,重視電子商務的理論,還要重視信息技術的利用,充分培養學生的信息知識和動手能力,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綜上所述,信息技術環境下,要在電子商務教學中充分調動教師、學生的積極性,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在職業教育中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到電子商務課程的教學中,從而提高電子商務課程的教學水平。

電子商務論文 篇八

1、電子商務環境下常設機構概念的合用問題

常設機構原則是目前各國在防止國際兩重徵税協議(下列簡稱兩重徵税協議)中普遍採取的調和締約國雙方在跨國營業所患上上徵税權衝突的基本原則。依據此項原則,締約國1方對於締約國另外一方企業來源於其境內的營業利潤行使屬地課税權徵税,是以締約國另外一方企業在其境內擁有某種特定的物理存在(physical presence)——常設機構的存在為條件的。這類常設機構的存在可能因為企業的某種固定的營業場所或者設施形成,也可能因企業通過某種特定的營業代理人的流動而形成。(注:關於形成税收協議意義上的常設機構的固定營業場所、設施以及營業代理人流動所應具備的要件內容,參見廖益新主編:《國際税法學》,北大出版社二00一年版。[一](P一七六⑴七八,一八九⑴九七))經合組織範本以及聯合國範本共同建議的常設機構原則表明,常設機構這類特定的物理存在,是締約國另外一方企業在締約國1方境內從事實質性經營流動的客觀標誌,形成締約國1方行使來源地税收管轄權優先徵税的足量根據。

但是,跨國電子商務是處在不同國家境內確當事人之間通過電子數據交流(EDI)或者國際互聯網進行的商業交易,與傳統的商業交易方式相比,它擁有直接性或者稱為非中介化的特色,特別是在線交易(on-line transactions) 情景下,位於不同國家境內的交易雙方直接在計算機上通過互聯網進行詢價談判、定貨、付款以及交貨等交易行動,數據化商品的存在以及便捷低廉的通信本錢,使患上傳統的通過在東道國境內設立營業機構、場所或者拜託營業代理人來展開經營流動的營業方式,已經失去了存在的意義以及價值。締約國1方企業通過電子商務方式在締約國另外一方境內展開營業銷售流動,依照前述形成常設機構的物的因素或者人的因素的要件判斷,很難認定在締約國另外一方境內設有常設機構。

首先,在1般情況下,跨國電子商業銷售流動是通過互聯網絡以及銷售商設在東道國境內某個服務器上的交互式網址(interactive web site)實現的。這類網址實質上是由數據以及利用軟件形成的1種計算機程序,擁有易於挪動的特色。棲身在締約國1方的銷售商可以對於設在締約國另外一方境內的某個服務器上的網址進行設計、修改,或者將網址從1個服務器上轉移到另外一個服務器上。位於締約國另外一方境內的客户通過計算機終端與服務器之間的通信協定聯絡,可以走訪該網址並應用網址的利用軟件進行定貨以及支付。依照前述形成常設機構的因素——某種固定的營業場所或者設施應具備的要件,上述服務器上存在的網址因為只是利用軟件以及電子數據組合而成的1種計算機程序,它雖擁有可視性,但並不是某種有形體的場所或者設施,沒法知足營業場所所請求的物理存在特徵。同時,網址擁有易於操縱轉移的特色,也難以相符形成常設機構的營業場所或者設施所請求的地域上的固定性以及必定程度上的持久性前提。

其次,網址所在的服務器儘管可視為1種有形體的裝備,但在跨國電子商務交易流動中,位於東道國境內的服務器通常並不是是棲身在東道國境外的銷售商所有的或者專屬使用的,而是東道國境內的網絡服務供應商(ISP)所設置以及管理的。境外銷售商只是在ISP的服務器上租用必定的磁盤空間樹立自己的網址,ISP的服務器同時也供其他客户租用來設置各自的網址。因而,這種情景下的服務器因為其實不處在境外銷售商的安排節制下,不可能形成境外銷售商在東道國境內的營業設施;而實際安排以及管理該服務器的ISP因為非僅為境外銷售商提供保持網址的服務,同時也為其他客户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而且ISP通常無權以境外銷售商的名義談判簽訂合同。依照兩個範本規定的形成常設機構的代理人前提,這種情景下的ISP也不可能形成境外銷售商在東道國境內的常設機構。

在現行的跨國營業所患上國際税收分配原則下,常設機構的存在是跨國營業所患上來源地國行使課税權的條件前提。而上述跨國電子商業交易的特色,説明依照現行的兩個範本規定的常設機構形成要件,締約國1方企業通過互聯網絡在締約國另外一方進行營業銷售流動,很難被認定為形成設有常設機構。跟着電子商務的廣泛利用發展以及跨國電子商業交易額在國際貿易總額中所佔的比例迅速提高,1個新的國際税收分配法律問題擺在國際税法學者們以及各國財税部門眼前:傳統的也是現行的常設機構概念以及原則能否繼續適應於調和跨國電子商務營業所患上的徵税權衝突?是要徹底遺棄這1傳統的概念原則另尋新的來源國課税根據,仍是應答這1概念形成要件進行相應的調劑修訂,使其能夠繼續合用於在棲身國以及來源地國之間公道地分配跨國電子商務營業所患上的税收權益?對於此問題,國際税法學界以及有關國家以及國際組織的税務部門提出了各自的政策主意以及對於策方案。

2、解決電子商務環境下常設機構概念合用問題的對於策方案

面對於電子商務蓬勃發展對於現行的國際税收法律軌制的衝擊以及挑戰,各國政府、有關的國際組織以及國際税法學界在分析以及鑽研電子商務引發的各種國際税收法律問題的進程中,對於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前後提出了不同的對於策方案。

一。徹底的變革方案

鑑於像常設機構這種傳統的國際税法概念以及規則合用於跨國電子商務課税存在着諸多問題,税收學界的1些學者主意採用根本性的變革方案,即建議在所患上税以及增值税以外,針對於電子商務交易另行開徵新的税種,通過這種新的尤其税的徵收來解決電子商務交易的國內以及國際税收分配問題。這種根本性的變革方案包含加拿大税收專家阿瑟?科德爾(Arthur J?Cordell)以及荷蘭學者盧?休特(Luc Soete)等人提出的對於網上信息流量開徵“比特税”(bit tax)[二][三];美國耶魯大學教授傑姆斯?託賓(James Tobin)建議的以網上交易的貨泉支付流量為對於意味收的“交易税”(transaction tax),和其他學者主意的與基礎通信費用相聯絡的電訊税(telecoms tax)以及對於連接互聯網的計算機開徵計算機税(PC tax)。[四]

主意開徵新税種來解決問題的學者們強調以電子商務為代表的數字經濟區分於傳統的物資經濟的技術特色,和它們的發展對於各國税基的影響。他們認為傳統的税種機制已經不能適應信息時期社會銷售體系的變革,必需針對於數字經濟的特徵,以新的税收機制替換基於物資商品以及服務增值的税收機制,才能到達税負公平、節儉網絡資源以及提高徵税效益的目的。

這種主意對於電子商務開徵新税的激進的對於策方案,儘管能夠較好地適應電子商務的技術特色,擁有容易認定、操作簡便以及能有效地避免納税人逃避税行動等優點,但它們有顯明的共同缺點。首先,將使網絡通信這1新的媒介經受額外的税負,造成電子商務與傳統商務之間税收差別待遇,從而可能阻礙互聯網以及電子商務的發展以及效益的充沛施展。其次,這種新税種的徵税對於象,如比特税針對於的經由網絡傳輸的計算機數據流量以及交易税課徵的網上貨泉流量等,雖然容易認定以及能夠準確計量,但它不像收入或者消費額那樣代表反應納税人的經濟負擔能力,其實不形成國民收入再分配的優良基礎。換言之,互聯網用户收發的數據數量的多少,其實不標誌着其收益價值或者財富數額的大小,以此作為課税對於象標準,不能體現量能課税、公道負擔的税收基本原則。因為針對於電子商務另行開徵新的税種存在着上述缺點問題,這種根本性的改革方案並無患上到各國政府以及有關國際組織的認同支撐,而美國、加拿大以及荷蘭等國則對於這種建議主意持明確否定的態度。(注:美國財政部税收政策鑽研室認為,“税收中性原則排除了對於電子交易開徵新税種或者補充性税收,而請求税收軌制對於類似的所患上平等地加以處理,無論所患上是通過電子手腕或者現有的商業渠道獲得的。”參見[五]。)

二。守舊性的方案

與前述激進的改革方案截然相反的是美國、加拿大以及荷蘭等國財税部門所持的守舊性的政策方案。這類方案認為,包含常設機構概念在內的這些傳統的税收管轄權概念規則,已經用時多年併為國際社會廣泛接受,且實踐證明它們能有效地調和棲身國以及來源地國的税收權益衝突,不應等閒拋卻以及損壞國際税收中的這1可貴遺產。儘管這些傳統的概念、規則面臨着電子商務的挑戰,但它們仍有足夠的彈性可以解決合用的問題。正如美國財政部税收政策鑽研室在它的鑽研講演中指出的那樣:“某些問題最初看來似乎難以用現有原則加以處理。但是,進1步的鑽研則可能患上出這樣的結論:現有的某項或者多項原則比它們表面看來有更多的彈性。雖然技術進步了,這些原則依然可以合用。”[五]因而,這類守舊性的對於策方案主意在繼續保存現行的常設機構概念原則的基礎上,通過對於有關概念規模的解釋以及技術調劑,使它們能繼續適應於對於跨國電子商務所患上的課税調和。

美國等1些發達國家之所以竭力主意上述守舊的對於策方案,並不是完整出於它們所聲稱的珍視長時間以來各國在國際税收實踐中構成的共同1致的法律文化遺產的念頭,而是違後有其更加深入的經濟利益緣由。美國等發達國家憑仗雄厚先進的電訊技術優勢,在跨國電子商務方面相對於於發展中國家而言,多處於電子商務的淨出口國地位,發達國家境內的各種範圍的IT公司每一年通過網絡交易可獲取豐富的海外銷售利潤。因為前述現行的常設機構概念在合用於跨國電子商務交易情景下,很難認定締約國1方企業通過網絡交易方式在締約國另外一方銷售商品或者服務會形成常設機構存在,美國等發達國家在這個問題主意傳統的常設機構概念規則應儘量地保存繼續合用於對於電子商務交易的課税,其結果顯然將會在更大程度以及規模內限制那些電子商務淨進口國對於非居民的跨國電子商務交易利潤的徵税權,而使作為棲身國的電子商務淨出口國在國際税收權益分配上獲得更大的份額。這類守舊性對於策方案違後暗藏的儘可能擴展棲身國對於跨國電子商務所患上的徵税權的利益念頭,在美國財政部税收政策鑽研室的鑽研講演的下述文字內容中,已經有清楚的表述:“新通信技術及電子商務的發展可能請求給予居民税收管轄權原則以更高度的注重。……在傳統的所患上來源概念已經難以有效合用的情況下,納税人的居民身份最可能成為確認創造所患上的經濟流動的產生地國及該國對於該所患上有權優先徵税的法子。……因而,美國的税收政策已經經認識到,因為傳統的來源規則失去其首要性,居民税收管轄權可跟進並取代它們的地位。”[五]

值患上注意的是,作為發達國家俱樂部的經合組織下屬的税務委員會,已經經循着上述守舊性的對於策方案,在不修改現行税收協議中常設機構概念定義的前提下,開始就跨國電子商務交易流動是不是形成常設機構問題作出解釋説明。該委員會下設的具體負責此項工作的第1工作小組,從一九九八年一0月開始鑽研斟酌在經合組織範本第五條的註釋中,增補對於現有的常設機構概念如何在電子商務環境下合用的解釋説明。第1工作小組擬定的建議講演《電子商務中常設機構定義的合用説明——關於範本第五條註釋的修改》,已經於二000年一二月由税務委員會通過後正式公佈,並將經由相應程序增補進經合組織範本第五條註釋第四二段中。

這1講演文件完整是按照現行的形成常設機構的物的因素以及人的因素所須具備的要件標準,來解釋説明非居民的跨國電子商務交易流動可能在來源國形成常設機構存在的情景。依據該講演文件的觀點,非居民企業只有當其在來源國境內具有完整受其安排節制的計算機裝備(如服務器);並通過該計算機裝備施行全體或者部份營業性質的流動,才可能形成常設機構存在。如果它僅是通過位於來源國境內的其別人(如網絡服務商)安排的服務器上設置的網址提供走訪支配,不應認定其在來源國設有常設機構。由於形成網址的軟件以及數據只是貯存在計算機內,不擁有任何有形的營業場所以及地點,企業在來源地國沒有有形的存在。[六]此外,非居民企業的網址自身不屬於協議範本第三條第五款規定的“人”,不可能成為營業代理人類型的常設機構。而將自己安排節制的服務器上的硬盤空間提供給非居民企業設置網址使用的網絡供應商,因為自身有其獨立的業務規模,並且無權以非居民企業的名義對於外簽訂銷售合同,也不可能形成非居民企業在來源國境內的常設機構。[六]依照上述解釋,締約國1方居民企業通過電子商務方式從事跨國營業流動,只有在無比特殊的情景下(即在締約國另外一方境內具有自己專用安排的服務器),才可能形成常設機構存在。顯然,這樣1種守舊性方案履行的結果,大無益於實際處於電子商務進口國地位的眾高發展中國家的税收權益,它們的來源地課税權遭到更大程度以及規模的限制,在電子商務的國際税收權益分配上僅保存了微小的份額。因而,這類顯失公平公道的解決問題的方案,在眾高發展中國家看來,是很難認同接受的。

三。預提税方案

鑑於守舊性方案主意的現行常設機構概念原則繼續合用於跨國電子商務的結果,不能公道地平衡來源國與棲身國的徵税權益,美國有名的國際税法教授多恩伯格(R.L Doernberg)主意對於跨國電子商務的營業所患上,應像現行税收協議中對於跨國股息、利息等投資所患上1樣,採取由來源地國1方優先課徵預提税的方式,以解決現有的常設機構原則合用於跨國電子商務將致使的來源國與棲身國之間的税收利益分配失衡問題。依照這類預提税方案,位於締約國1方境內的互聯網交易的買方在向棲身在締約國另外一方境內的賣方支付貨款前,應在每一次支付的款額中代對於方先行扣繳必定比例的税款繳納給所在國政府。因為預提所患上税擁有預先支付不扣除了本錢費用的特色,來源國合用於電子商務的預提税税率應限定在較低水平,以保證棲身國方面在來源國優先徵收預提税後,仍有必定的税收利益。[七]Doernberg認為,這類預提税的方案“簡單、公平而且可以執行”,能充沛保證來源國的徵税權,同時,跨國納税人在來源國負擔的預提税可以在棲身國患上到抵免,也防止了國際重複徵税。

對於預提税方案的批判主要集中在,這類方案將營業所患上這類踴躍性質的所患上以及消極性的投資所患上1樣處理,採用預提税方式徵收所患上税,不斟酌納税人的本錢費用因素,容易致使對於納税人的不公道的沒收性徵税(confiscatory levy),與各國現行所患上税法對於營業所患上普遍履行按所患上淨額徵税的作法相悖。預提税是1種粗拙的所患上税課徵方式,難以體現税負公平,所患上税發展的國際趨勢是儘量地減少以及縮小預提税的合用規模。對於跨國電子商務交易所患上合用這類粗拙的所患上税課徵方式,無益於電子商務這類新的交易方式的發展。

四。虛擬常設機構的方案

虛擬常設機構的方案(virtual permanent establishment)是阿爾維達?A?斯卡爾(Arvid r)教授以及盧?希內肯斯教授(ekens)等人所倡導的解決現行的常設機構概念合用於跨國電子商務存在的問題的法子。他們反對於守舊性方案所主意的現行的常設機構概念應繼續合用於電子商務課税的觀點,認為繼續合用現行的常設機構定義將致使網址的所有人僅受其棲身國課税,除了非他自己願意在棲身國境外的來源國具有1個常設機構。跟着國際商業流動的活動性愈趨增強,那些請求在某個特定地點擁有某種物理存在至少到達必定期限的税收規則就愈顯患上不適應。[八]常設機構原則的營業場所請求極大地限制了來源國對於電子商務的課税權,這樣的結果違抗了常設機構原則實質上體現的“經濟虔誠”(economic allegiance)理念。因而,在社會經濟流動由傳統的物資經濟向數字經濟轉化進程中,他們主意對於電子商務進行來源地徵税時合用的常設機構概念規則應降低請求,雖然非居民企業在來源地國沒有某種有形的固定營業場所或者設施存在,但只要它們應用互聯網、數字技術以及電子手腕,在來源國境內延續進行實質性的營業流動,與來源國領域發生了緊密有效的經濟聯絡,便可以認定其在來源地國設有“虛擬常設機構”,由此發生的營業所患上應受來源地國的優先課税。形成這類“虛擬常設機構”存在的徵税連結點的主要因素包含:(一)企業通過網址進行的流動形成來源國税法規定的營業性流動;(二)這類營業流動必需是延續性地,對於企業自身擁有實質性的首要意義;(三)這類營業流動不屬於税收協議範本第五條第四款規定的籌備性或者輔助性流動規模。

相對於於守舊性的方案而言,虛擬常設機構方案從常設機構原則的本色涵義動身,更強調的是在電子商務交易方式下納税人與來源地國是不是形成了實質性的經濟聯絡,反對於以傳統的物理性的機構、設施或者場所等有形存在的概念要件,作為衡量判斷電子商務前提下非居民納税人是不是實質性參予來源國經濟餬口的客觀標誌,它主意在跨國電子商務交易情景下,對於現行的常設機構概念中那類請求在必定時代內在某個固定的地輿位置上有必定的物理存在(physical presence)的形成要件,應予修改、拋卻,注意綜合有關事實情況,從營業流動的功能作用標準來認定非居民納税人在來源地國是不是從事了實質性營業流動,形成虛擬性常設機構存在。這顯然有益於擴展來源地税收管轄權,在更大程度上能夠在電子商務淨進口國以及淨出口國之間實現税基的公平分享。與前述激進的開徵新税種的變革方案相比,它並無完整遺棄傳統的常設機構概念規則,只是主意在合用於電子商務交易環境下對於這些傳統的概念規則進行相應的修改調劑,使之適應於數字經濟時期國際税收公道分配的客觀需要,其實不至於對於現行的國際税收法律體制發生劇烈的衝擊。

但是,主意虛擬性常設機構方案的學者們,目前對於形成來源國對於非居民電子商務營業所患上行使管轄權徵税的連結點,尚未能提出1個明確、統1以及擁有較好操作性的標準。這是此種方案未能患上到國際社會注重以及進1步鑽研其可行性的主要緣由。

3、中國解決電子商務環境下常設機構概念合用問題的對於策思考

中國的信息產業起步時間較晚,國內企業界對於互聯網的商業利用,現階段主要還處在發佈商情信息以及進行廣告宣揚階段,真正通過網絡實現交易洽談、定貨、交貨以及支付整個商業交易流程的數量範圍還較小。然而,電子商務在我國目前的發展示狀其實不象徵着跨國電子商務引發的國際税收法律問題對於咱們來講仍是1個遙遠的問題。跟着信息技術的不斷髮展,特別是網絡通信安全技術以及網上支付技術的完美成熟,互聯網電子商務在中國今後幾年內,必然也以及發達國家1樣取得飛速的增長,跨國電子商業交易額在中國的進出口貿易額中所佔的比例將會迅速提高。如果咱們不是及早地注重以及鑽研解決電子商務的國際税收分配問題的對於策措施,政府將面臨着貿易額增長而税基萎縮、財政收入流失的危險。更加緊要的是國際社會正在醖釀討論跨國電子商務課税的國際規則,少數信息產業發達國家正應用它的在經合組織以及WTO中的地位以及影響,踴躍推進以及先聲奪人以求在這方面構成1套有益於保護以及擴展其權益的國際税收分配規則。在這類形式下,中國以及泛博發展中國家更應抓緊對於解決電子商務各種税收問題的策略鑽研,並在此基礎上踴躍介入國際社會制訂信息時期新的國際税收法律規則。否則將如有些學者所預計的那樣,“發展中國家可能除了了默認這些變化以外,沒有其他選擇。”[九],終究只能後進以及被動地接受不公道的既定國際規則。

具體到跨國電子商務的常設機構原則合用問題上,筆者認為,首先應當從中國的國情實際動身,斟酌到在目前以及今後至關長的1個時代內,中國仍將處於電子商務淨輸入國地位這1實際情況。在跨國電子商務營業所患上的國際税收分配問題上,繼續堅持強調電子商務淨進口國的來源地税收管轄權,應當成為咱們鑽研製定解決問題的對於策的基本動身點,這也相符泛博發展中國家的共同利益。

其次,應當清楚地看到跨國電子商務對於現行的常設機構概念規則的挑戰,實質上是虛擬的網絡空間對於適應於有形的物理空間的徵税規則的挑戰,而且這類挑戰擁有根本性質。樹立在現代計算機數據通信以及網絡技術基礎上的電子商務交易,擁有直接性以及非中介化等特色。銷售商足不出户便可向網絡觸及的全世界顧客提供產品以及服務,無須在來源國境內設立營業機構、場所或者拜託代理人從事營業。因而,咱們應當突破以非居民在境內擁有某種固定的或者有形的物理存在為行使來源地税收管轄權條件的傳統觀念,追求更能在網絡信息技術時期前提下反應經濟交易聯絡以及營業實質的來源地課税連結因素。只有循着這樣的思路,才能找到公平公道地解決棲身國與來源國在跨國電子商務所患上上税收權益分配問題的方案。因為跨國電子商務是在虛擬的電子空間市場內運行的,侷限於在傳統的固定或者有形的物理存在概念標準內尋覓來源國對於跨國電子商務所患上的徵税連結點,其結果只能是使來源國對於跨國電子商務所患上的徵税權在很大程度以及規模上遭到限制,難以實現國際税收權益分配的公平均衡。這1點從前面述及的經合組織税務委員會二000年一二月發佈的《電子商務中常設機構定義的合用説明—關於範本第五條註釋的修改》文件內容,可以清楚地看出。

再次,常設機構概念發生以及發展的歷史啟示咱們,現行的作為調和棲身國與來源國在跨國營業所患上徵税權益衝突的平衡器的常設機構概念,自身是1個開放的概念,其內涵以及外延也是跟着跨國經濟交易流動的規模以及情勢的變化而不斷髮展的。[一0](P七二⑺六)當從事跨國營業流動的情勢再也不侷限於非居民納税人直接在來源國設立固定的營業場所機構,而是同時也廣泛地採取授權在來源國境內的居民企業或者個人代理進行營業流動的情景下,常設機構概念也由原先的僅限於固定營業場所,擴大到同時包括特定的營業代理人流動為形成要素。在跨國工程承包功課、技術諮詢服務以及近海石油開採這種擁有活動性功課特色的經濟流動成為1種普遍的國際交易現象時,咱們又看到在這種跨國交易行動的常設機構認定方面,以功課流動的時間持續性取代固定的地輿位置請求,成為現代各國雙邊税收協議的1個變化趨勢。國際税收協議中的常設機構概念存在的本色意義以及作用,在於標誌非居民納税人的跨國經濟流動與來源國存在着延續的而非偶然的,實質性的而非輔助性的經濟聯絡。在電子商務逐步成為1種跨國經濟交易的首要方式的時期,因為現有的常設機構概念中請求的固定的、有形的物理存在標誌,已經失去標識上述這樣實質性的經濟聯絡的價值作用,這個國際税法概念內涵以及外延,也應當與時俱進,依據網絡商務的特色以及交易模式的變化而相應地豐厚以及發展。

基於上述認識,筆者認為,在跨國電子商務營業所患上的國際税收調和方面,如果要繼續保存使用常設機構這1國際税法概念情勢,作為來源地國1方對於非居民納税人的跨國營業所患上行使課税權的“門坎”前提,就必需對於這1概念現有的內涵要件在合用於斷定跨國電子商務交易是不是形成常設機構問題上,作出必要的調劑修訂,取締其中有關“固定的場所、設施”和“人員的參與”等物理存在要件的限制請求。在互聯網形成的虛擬市場空間內,交易主體的存在、交易流動的主要內容及其施行,都是通過網址實現的。因而,非居民的跨國電子商務交易流動是不是在來源地國形成常設機構存在,應視其網址所擁有的功能作用,和其通過網址實際從事的流動性質、數量範圍以及交易流動的持續性,來綜合斷定該非居民與來源地國是不是存在着實質性的經濟聯絡。在判斷非居民通過其網址施行的營業流動是不是形成與來源地國存在實質性的經濟聯絡方面,可以鑑戒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在《電子商務示範法》中採取的“功能等同”法子,依據網址是不是實際施展了與固定、有形的機構、場所或者營業代理人一樣的功能作用來認定。具體地説,應當針對於某個非居民設置的網址的運用情況,綜合採取下列3項標準來斷定其是不是形成在來源地國設有常設機構:

首先是網址流動的時間持續性標準,這是指非居民的網址在互聯網上流動存續的時間期限。它標誌着網址的主人於必定期限內在互聯網形成的虛擬市場上的主體存在,位於來源國境內的客户可以通過互聯網點擊相應的網址走訪該網頁進行交易。至於網址是不是是設置在位於來源國境內的某個服務器上,其實不影響該網址形成常設機構存在。由於網絡空間自身就是無國界的,跟着信息技術的進步,特別是寬帶通信網絡的廣泛運用,納税人的網址是設置在來源國境內的服務器上或者是其棲身國乃至第3國境內的服務器上,對於走訪該網址的來源地國境內的客户而言並無實質性的差別。但國際税收協議中應當對於可能形成常設機構存在的非居民安排的網址在互聯網上存續的時間,設定1個最低期限。這個期限的長短,可以參考聯合國範本或者經合組織範本中,有關建築安裝工程以及與此相干的勞務以及技術諮詢服務流動形成常設機構存在的期限規定,如六個月以及一二個月,具體期限可由締約國雙方在協議中肯定。網址流動存續的時間低於此期限標準的不形成常設機構存在,超過期限標準的則應結合後面將要述及的其他標準來斷定是不是形成常設機構。規定網址流動的最低期限標準的意義,在於排除了非居民短暫或者臨時性地通過網址施行某些營業流動在來源地國形成常設機構的可能性,由於這種短時間的以及臨時性的營業流動其實不足以形成非居民與來源地國之間存在實質性的經濟聯絡。此外,明確設定1個最低期限標準,有助於提高徵税效益,便於税務機關在執行税收協議的工作中易於掌握認定以及獲得國際間的調和1致。

其次是網址流動的營業性標準,即非居民是不是通過該網址施行了其全體或者部份的營業流動。此項標準強調的是網址實際從事的流動內容的性質是不是屬於非居民納税人自身的營業規模內容或者是其中的1個部份,這類流動是不是在該非居民納税人的贏利進程中擁有首要或者不可或者缺的作用。如果非居民通過其網址從事的僅是1些籌備性或者輔助性的業務流動,例如為本企業的產品或者服務進行廣告宣揚,蒐集市場信息以及客户反饋意見,提供不屬於本企業營業對於象規模的其他信息資料等,因為這種性質的流動對於納税人的贏利其實不起直接作用,雖然網址流動存續的時間超過了上述税收協議中規定的最低期限,但不足以表明非居民納税人與來源地國形成了實質性的經濟聯絡,不能認定形成常設機構。如果非居民通過其網址從事的是提供產品以及服務這樣的擁有實質性營業性質的業務流動,只要這樣的網址流動持續超過規定的期限標準,在同時知足下述網址功能的系統性標準的前提下,應當認定其形成常設機構存在。

第3項是所謂網址功能的系統性標準,這是指非居民節制的網址是不是擁有完玉成部交易或者主要的交易環節的功能,並且對於來源地國境內的客户實際施展了這樣的功能作用。1項交易的完成,通常需要觸及交易的商量(包含要約以及許諾)、簽訂銷售合同或者接受定單、產品或者服務的交付以及提供,和價款的收付等這樣1些主要的交易環節。如果非居民的網址具備實行完玉成部的交易環節或者其中主要的某些交易環節的功能,並且針對於來源地國境內的客户實質性地施展了這樣的交易功能,便可認定該網址的流動相符此項功能系統性標準請求。如果網址僅擁有執行某些次要的交易環節的功能,或者該網址雖擁有完玉成部或者主要交易環節的功能,但並未具體對於來源地國境內的客户實質性地施展這樣的功能,則均不能認定該網址的流動形成常設機構存在。而所謂非居民的網址對於來源地國境內的客户實質性地施展了實行全體或者主要交易環節的功能,是指非居民納税人通過其網址與來源國境內的客户完成的交易額、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價值金額、或者獲得後者支付的價款數額,在規定的期限內到達必定的數量範圍。在這方面國際税收協議應定出適量的量化標準,如在六個月或者一二個月內到達或者超過必定金額,便於締約國税務機構在徵税實踐中掌握執行。

非居民納税人通過在互聯網上設置的網址從事跨國電子商務交易流動,只有在同時相符了上述3項標準的情況下,才可認定其與來源地國存在着實質性的經濟聯絡,形成國際税收協議意義上所指的在來源地國設有常設機構,從而使作為來源地國的締約國1方按照税收協議中的常設機構原則,有權對於非居民納税人歷來源國境內客户支付獲得的營業所患上行使來源地税收管轄權徵税。筆者認為,採取內涵上述3項標準的常設機構概念,能夠防止傳統的常設機構概念繼續合用於跨國電子商務營業所患上釀成的國際税收權益分配嚴重失衡問題,容易為泛博的發展中國家所接受。

最後應當補充説明的是,上述這樣的常設機構概念及其形成要件,僅是針對於電子商務交易方式發生的跨國營業利潤的國際税收調和而合用的法律概念,其實不排除了對於非居民納税人通過傳統的商業交易方式獲取的跨國營業所患上,繼續採取現行的以某種物的因素或者人的因素形成的常設機構概念。因而,解決國際税收協議中現行的常設機構概念合用於跨國電子商務營業所患上課税問題的公道方案,應是在此類雙邊税收協議有關常設機構定義規模的條款(如兩個範本的第五條)中,具體針對於電子商務交易方式情景,增設1項包涵前述3項標準的網址形成常設機構的條文規定。這樣1種解決問題的方案,既不會損壞或者遺棄長時間以來國際社會在跨國營業所患上的徵税權衝突調和上達成的國際共鳴,又能夠實現在新的商業交易方式下發生的此類跨國所患上的税收利益國際分配的基本均衡

電子商務未來發展論文 篇九

摘要:

21世紀是一個信息化的時代,各國第三產業的比重不斷的攀升,信息服務業已經成為21世紀的主導產業。在全球信息化的影響下,各國的電子商務通過不斷的改進和完善,電子商務已經成為各個國家和各大公司爭奪的焦點。因此,研究探討電子商務現狀以及制定實施恰當的電子商務的政策問題就顯得十分迫切。隨着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普及發展,眾多的企業紛紛開展電子商務。本文針對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趨勢,探討分析了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

關鍵詞:

電子商務 信息 改進 趨勢 發展 分析

1 概述

中國的電子商務應該從1990年左右開始算起,以阿里為代表的B2B時代、以淘寶為代表的C2C時代和京東為代表的B2C時代。在短短的十幾年時間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突飛猛進,可以説電子商務已經成為一種非常大的趨勢。那麼在經歷過B2B、C2C、B2C之後,電子商務將會如何發展?我認為是C2B,C2B是一種高於現在一切電子商務模式的新模式。電子商務未來的發展前景是可觀的,傳統的商場直銷經營模式已經不能夠很好的滿足人們的生產需求,21世紀是信息時代,人們只需要坐在家裏不用上街就可以輕而易舉的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且款式新穎價格低廉,有這樣的好事誰不是欣然接受。隨着時間的推移,科學技術進一步發展;人們的思想逐漸得到開悟和完善,網絡世界必將深入到千家萬户。日後,必將成為人們炙手可熱的交易工具。

2 電子商務與網絡營銷

電子商務是從國家的宏觀角度出發,主要圍繞商務活動而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網絡信息技術以及各種配套技術設施的建設等各方面活動的總體規劃,並且在計算機技術領域應用電子商務的概念較多,它與網絡營銷有着不同的設定概念。而網絡營銷多從企業的微觀角度出發,多用於市場營銷的研究領域與企業界,主要藉助網絡進行的市場營銷活動,具有很強的專業性。目前的世界已經進入了買方市場,並且產品銷售越來越困難,因此,為了實現企業的利益目標,企業就應當認真研究買方的需求以滿足顧客的需求。雖然買方也會影響企業的利益,但是相比賣方而言還是容易很多的。因此,研究自己賣別人買是網絡營銷的重點,而不是自己買。

由於電子商務站在宏觀的角度考慮問題,因此其研究的重點不但包括企業的銷售,也包括企業的採購,即除了藉助網絡努力實現企業的銷售環節外,還應當利用網絡和相應的軟件建立企業的採購系統從而建立供應商數據庫。為了保證企業能夠有效的利用採購系統順利的完成採購任務,公司應當根據歷史資料分析供應商的資信情況並不斷的篩選供應商。此外,對於市場營銷這個概念,很多人對其認識還不夠完整,經常將營銷等同的看成推銷,再加上網絡營銷較強的專業性,深入瞭解的人就更少了。為了更好的讓人們認識電子商務的內涵並適應網絡經濟發展的需要,應當依靠電子信息技術和媒體的宣傳力量。但是由於電子商務的概念相當普及,因此,電子商務的知名度高於網絡營銷。

3 未來中國電子商務的發展

3.1 電子商務的深度將進一步拓展。由於企業受到技術創新以及應用水平的限制,電子商務仍舊處於起步階段。電子商務隨着技術創新以及應用水平的不斷提高將不斷的向縱深挺進,新一代的電子商務將取代目前簡單的依託“網站+電子郵件”的方式。為了使得產品和服務更加貼近用户的需求,電子商務企業經從網上商店和門户的初級形態過渡到企業的核心業務流程、客户關係管理等延伸到Internet上。企業信息交流的共同特點就是互動和實時,網絡已經成為企業資源計劃、客户關係管理以及供應鏈管理的中樞神經。為了形成更高效的戰略聯盟以謀求更大的利益,企業將創建形成新的價值鏈把新老、上下游利益相關者聯合起來。

3.2 實體經濟和網絡經濟融合,成為電子商務的發展方向。電子商務在我國工農業生產、商貿流通、旅遊和社區服務等領域中的應用不斷拓展和深化。線上和線下融合,線上營銷、線下成交或線下體驗、線上購買的模式加速形成。隨着企業供應鏈電子商務、國際電子商務的發展,將帶動電子商務服務業的發展,並逐步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3.3 跨境電子商務成為我國企業尋求海外商機的新選擇。隨着我國跨境電子商務政策制度環境的逐步完善,在電子商務服務企業的帶動下,跨境電子商務將進一步發揮中國製造的產品優勢,促進“中國製造”向“中國營銷”和“中國創造”加速轉變。

3.4 塑造品牌形象。電子商務是企業利用互聯網的一種方式,銷售又是電子商務的一個環節。利用互聯網、電子商務獲取消費者數據、塑造品牌形象,是一個比銷售更為廣泛,也更為重要的話題。

要避免價格戰,塑造品牌、尋求差異化是最佳選項。品牌溢價的表現形式有很多,但最明顯的便是用户忠誠度。電子商務可以用來收集市場數據,比如上海家化旗下的一個化粧品品牌曾在淘寶試用平台上贈送出數萬份小樣,成本不過為小樣的成本和郵費,卻收穫了數萬名潛在消費者的詳細信息和數萬份試用報告。如果這種工作交給市場調查公司,成本更高,數據卻不一定會更詳實。可見互聯網工具、平台提供了營銷、客户維護、收集客户意見的便利通道。

3.5 電子商務應用向新的廣度和深度發展。大型企業供應鏈和商務協同水平不斷提高,中小企業積極融入龍頭企業電子商務購銷體系。電子商務將融合物流供應鏈,有效地把物流渠道、商業渠道及信息渠道進行捆綁。此外,營銷將向精準化方向發展,通過每一個客户在網上的消費,就能夠判斷消費者真正的需求,從而準確地推薦所需要商品。

3.6 技術、需求與投資推動電子商務快速發展。在雲計算、物聯網、移動通信等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的驅動下,電子商務將不斷創新應用模式,基於移動互聯網、網絡社區、LBS(基於位置的服務)等新興模式不斷湧現;我國社會結構和消費觀念的變革將給電子商務發展帶來新空間,年輕一代逐步成為消費主力軍;電子商務支撐體系進一步完善,電子商務發展的內生動力持續增強。

3.7 新趨勢觸動供應鏈C2B改造。圍繞着電子商務發展趨勢,一定會逐步觸發,現在已經看到很多苗頭在探索,一定會引發企業內部從零售工業的改造,到上游生產供應鏈的改造,這個是我們看到的整個電子商務帶來的變化。現在我們講的C2B,我們在內部團隊一直講的問題,少搞假C2B。預售不是C2B,預售是C2B的一種表達方法,貨都給倉,先預售一下,只是把定金鎖掉,這不叫C2B。真正C2B是真正地利用消費者需求的聚合,能夠改變整個供給模式,效率發生提升。這樣的變化,是未來C2B的核心,才是電子商務方向,最終才能給企業帶來新的效益。

因為互聯網的出現,帶來了一種新的變化,就是消費者需求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來獲得,通過更高效的方式獲得和聚合,所有的長尾需求在互聯網上,可以變得不再長尾,做鞋的也許線下45碼鞋或者是50碼的鞋,差不多是一個大數,但是跑到網上,也許60(碼)是大數,因為所有的60碼都匯到一起了,穿鞋只有左腳,沒有右腳的,單個看是少數,但只要左腳的那個鞋不要一雙的人,在互聯網上也是一個大數。所以,怎麼樣把需求通過不同的方法聚合起來,通過高效的供應鏈定向地滿足這樣的需求,這也是電子商務未來不停探索的工作方向。

4 結束語

隨着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額規模持續快速的增長,有專家預計未來3到5年內電子商務市場的這種增長態勢仍將維持。特別是隨着近兩年來政府對電子商務的重視程度日益加大,相繼出台多個支持鼓勵政策,會對電子商務市場未來的發展起到極大的助推作用。同時,隨着電子商務配套服務體系(物流、支付、客服等)的建立完善,我們相信未來電子商務市場將逐漸走向穩健和成熟。

參考文獻:

[1]郭策,金敏力。政府在電子商務中的角色定位[J].電子商務世界,(05).

[2]Brenda Kienan,Small Business Solutions E-Commerce[M],Microsoft Press,.

[3]中國信息化年鑑[M].信息化年鑑期刊社,.

[4]龔炳錚,趙廷超。我國電子商務發展[M].《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第9章。

[5]周明主編。物流管理[M].重慶出版社,.

[6]洪水坤,陳梅君主編。物流運作案例[M].中國物資出版社,2002.

[7]王明智主編。物流管理案例與實訓[M].機械工業出版社,.

[8]胡強。淺析電子商務的物流問題[J].電腦與電信,(5).

[9]薛鬆,楊小麗。我國電子發展中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7(20).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jingxuan/6ldvm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