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論文模板精選 >

食品安全問題的論文【新版多篇】

食品安全問題的論文【新版多篇】

食品安全問題的論文【新版多篇】

食品安全問題論文 篇一

關鍵詞:食品安全;幸福感;正相關;乘數效應;蝴蝶效應

中圖分類號 TS201.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18-133-04

幸福是一個古老的話題,自古以來人類一直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着幸福。然而,幸福是人們的主觀心理感受,與人們所處境況的變化密切相關,是相比較而存在的。如果縱向比較,一個人的境況在變好,那麼他的幸福感就會增加;如果橫向比較,一個人的境況好於周邊的多數人,那麼他的幸福感也會增加。反之,亦然。近年來,我國食品安全事件頻發,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相關調查表明,食品安全已成為影響居民幸福感的首要因素。在構建和諧社會、實現“中國夢”的背景下,食品安全問題對人們的幸福感是如何影響的?通過何種機理來傳導幸福感的變化?本文將作以下闡述與分析。

1 我國食品安全形勢嚴峻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屬於民生問題。近10a來國內食品安全問題頻現,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尤其以在嬰幼兒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在食品中添加“蘇丹紅”染劑為代表的幾起特大食品安全案件的發生,普遍引起國人的擔憂,以致洋奶粉在國內熱銷,甚至有人跨國(跨境)採購洋奶粉。

2004年以來,我國正規媒體報道的食品安全事件數量總體呈現出增加趨勢(見圖1)。其中,2005年食品安全問題的新聞報道數量由2004年的56例驟增至435例,至此以後便一直呈下降趨勢;直到2011年又突增至713例。從結構上看,食品安全事件涉及到糧食、蔬果、肉製品、乳製品和副食品等幾乎所有的食品種類,嚴重威脅居民的身體健康。其中,糧食類安全事件123例,蔬果類安全事件73例,肉製品類安全事件138例,乳製品類安全事件173例,副食品類安全事件89例。

概括起來,我國食品安全問題呈現出如下3個特徵:一是問題食品的涉及面越來越廣,從過去的糧油肉禽蛋菜豆製品、水產品等傳統主副食品,擴展到水果、酒、飲料、南北乾貨、奶製品、炒貨等;二是問題食品的危害程度越來越深,從食品外部的衞生危害擴展到食品內部的殘留危害,不僅有害菌落總數而且農藥、化肥、化學品殘留嚴重超標;三是問題食品生產的手段越來越多樣、越來越隱蔽,以致現有的食品檢測技術難以有效甄別或合理界定。

2 源自食品安全的幸福感

幸福是一種基於人內心體驗的感覺。人類對幸福感的探討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2 000多年前的古希臘時期。蘇格拉底曾經將幸福與智慧聯繫在一起[1],而伊壁鳩魯則認為“幸福是一種快樂的體驗”[2]。至當代,幸福感研究更多地集中在心理學領域,主要分為兩大流派,即基於快樂論哲學的主觀幸福感與基於現實論哲學的心理幸福感[3]。前者側重於研究感官上的快樂,後者則強調精神上的快樂。從感官上來講,影響幸福感的因素多與人們的生理需求聯繫緊密,如收入水平能夠影響人們的幸福感,是因為它直接決定物質生活水平的高低,類似的因素還有居住環境、工作環境和安全狀況等。從精神上來講,影響幸福感的因素則多與人們的心理需求有關,如社會地位往往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人們是否能實現其人生價值,而人際關係也能通過滿足人們的社交需求而影響幸福感。

現有的研究清晰地揭示了幸福感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區分。比如,居民的住房條件(H)、居住環境(E)、收入水平(I)、社會地位(S)、食品安全(F)、人際關係(R)等等都是影響幸福感的重要因素。由此,我們可以構建幸福函數(W)。

W=f(H,E,I,S,F,R)

本文專注於食品安全對居民幸福感的研究。於是,假定其他不變,僅討論食品安全對居民幸福感的影響。

事實上,食品本身用來滿足人們的生理需求,而食品安全則涉及人們的心理需求。從生理需求上來説,食品是人們日常的必需品,直接關係着人的身體健康;從心理需求上來説,良好的食品安全環境給人們帶來穩定的心理狀況,而食品安全問題頻發則無疑會使人們的負面情緒高漲。生理需求與心理需求的滿足狀況共同構成生活滿意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認為幸福就是對生活的高度滿意。因此,食品安全同時影響着人們的生理需求與心理需求,影響着人們對日常生活的滿意狀況――生活滿意度,最終影響居民幸福感。不難理解,Diener把主觀幸福感作為衡量人們生活質量的一個重要的綜合性心理指標[4]。

顯然,食品安全與居民幸福感呈正相關關係,即食品越安全,居民幸福感越高;食品越不安全,居民幸福感越低。進一步研究分析,居民幸福感具有邊際遞增的特徵,即隨着食品安全程度的提高,居民從食品安全中獲得的幸福增量上升。反過來看,一旦爆發食品安全事件,居民經常消費的食品變得不再安全,那麼居民幸福感就會加速下降。

3 食品安全影響居民幸福感的作用機理

隨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注重生活的質量,越來越關注身體健康,越來越追求幸福長壽。很明顯,食品是人們健康長壽的第一要素。當食品出現安全問題時,人們普遍會對自身的健康感到擔憂甚至恐慌,從而降低居民的生活滿意度,進而導致居民幸福感下降。因此,食品安全影響居民幸福感的作用機理可以歸納為這樣的邏輯鏈:食品安全健康擔憂滿意度下降幸福感降低。當若干居民個體的幸福感降低時,社會整體的幸福感則也會隨之降低。

從單個居民的角度看,幸福感的變化並非簡單而單向,而是具有顯著的“乘數效應”,即居民幸福感的變化遠大於食品安全程度的變化。當食品出現安全問題時,居民對食品安全狀況的恐懼感被放大,幸福感會加速下降。尤其是當多個食品安全事件接連發生時,其疊加影響的結果,使居民幸福感下降更快。

從居民羣體的角度看,幸福感的變化具有明顯的“蝴蝶效應”,即居民個體幸福感的變化會對其他居民產生重要影響,從而在羣體中出現連鎖反應。當某居民在短時間內因食品安全問題幸福感快速下降時,其感受也會通過其社會關係網絡傳遞給其他居民,導致其他若干居民的幸福感不同程度地下降。

4 案例剖析

4.1 案例內分析 2013年5月18日,廣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在其官方網站上公佈了第一季度餐飲環節食品及相關產品檢測結果,其中米及米制品近45%鎘超標。該信息不久,立即在國內外引起了強烈反響,各大媒體爭相報道這一熱點新聞,社會各界就此對“碗裏的安全”展開了廣泛的熱烈討論。繼廣州市相關部門查出並公佈這一信息後,廣東省其它地區(如佛山市、中山市和清遠市等)以及其他省份(如湖南、江西和廣西等)也相繼查出大米鎘超標的問題。由於該問題最先在廣東發現,因此人們將此次事件稱之為廣東“鎘大米事件”。

眾所周知,大米是全世界範圍內人們最重要的主食之一,尤其在中國的南方地區,幾乎是唯一的主食。人們可以在缺少某些副食的情況下而正常生活,卻很難在沒有主食或主食的安全性受到威脅的情況下生存。在質性研究中,根據George和Bennett的觀點,案例內分析的方法是用來“認定在自變量和因變量之間的中介性原因過程(intervening causal process)――原因鏈或原因機制”[5]。也就是説,在案例中尋找中介性因素是理論驗證的關鍵過程。在理論假設中,邏輯上的中介性因素是生活滿意度,因為生活滿意度是連接食品安全和居民幸福感的中間因素。然而在本案例中,生活滿意度並不是最終的中介性因素,而應當將這一邏輯上的中介性因素與現實表象上的中介性因素――“大米鎘超標”區分開。也就是説,“大米鎘超標”作為一項現實中的食品安全事件,它的出現影響了人們的幸福感;這一過程在邏輯上的對應正是上文的理論假設。“大米鎘超標”和生活滿意度之間的聯繫,在於大米這一客觀存在的事物對於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性――作為主食的大米都不安全了,人們對生活自然不會滿意。

“大米鎘超標”是案例內的核心信息,也是能夠驗證理論假設的最重要證據。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來源於案例內的證據,如媒體的大量報道以及官方機構的檢測與説明等。根據常識,媒體幾乎不會對公眾不關心或不涉及公眾利益的事件進行報道。對於此次“鎘大米”事件,國內媒體的爭相報道可以反映出事件的重要性:大米出了問題,公眾日常生活受到威脅。而官方機構出於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務的目的,也只會對涉及公共利益的事情進行關注:生活必備品大米自然是被檢測的對象之一。當然,這些證據從根本上來講也是“大米鎘超標”這一主要證據的分支,只能從一定程度上對理論假設進行驗證。

4.2 跨案例分析 為了在不同事件中驗證理論假設的成立,以增加結果的可信度,本文選取質性研究中早期運用廣泛的約翰・斯圖爾特・密爾(John Stuart Mill)的求同法和求異法來進行跨案例分析。本文擇取上文中的“鎘大米”事件作為“案例一”,以及另外兩個食品安全事件分別作為“案例二”和“案例三”,並虛擬一項現實中不存在的事件(該事件符合人們的常識)作為輔助案例,由此展開分析。

(1)案例二:2012年9月,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2012年廣東省配製酒等23類食品生產環節專項抽檢情況通報》,其中,奇康飲用水由於菌落總數嚴重超標被列入檢驗不合格名單。該消息的在長期購買奇康飲用水的消費者中引起了軒然大波,許多人就此提出抗議,並表示不再購買此類飲用水。

(2)案例三:2012年6月,“南都網”和《南方都市報》報道了有關廣東省佛山市肉聯廠炮製工業鹽豬血的新聞。根據新聞報道,有市民舉報佛山市肉聯廠往豬血中添加工業鹽後,《南方都市報》記者前往當地進行暗訪,後將事實曝光,在消費者中引起巨大轟動。工業鹽作為一種致癌的化學添加劑,加入人們日常食用菜品之一的豬血,無疑會給人們帶來恐慌。尤其對於佛山市居民來説,近在眼前的食品安全問題更是讓他們提心吊膽,對食物購買慎之又慎。

(3)輔助案例:2012年6月,“南都網”和《南方都市報》報道了近期記者隨機暗訪廣東省內各大食品加工廠的情況。報道顯示,廣東省內某些地區食品加工廠所生產的食品存在安全問題,但這些被曝光有問題的食品加工廠所在地區不包括佛山市。雖然不能排除有安全問題的外來食品進入佛山市銷售的可能性,但對於佛山市居民來説,本次報道佛山市沒有問題,至少能讓他們在短期內感覺身邊的食品是相對安全的,由此也能讓他們在一定時期內繼續過着相對而言平靜的日常生活。

根據求同法的推理邏輯,在表1的3項案例中,先行(或後行)情況只有“致害物”都是食品這一項是相同的,且居民反應都相同,那麼“致害物為食品”即是其原因。從表1中可以觀察到,這些食品都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所常用的,因此可以説這些食品的安全狀況直接和居民生活滿意度掛鈎――生活滿意度基於日常生活。由此,前述理論假設得以驗證。

欲用求異法進行跨案例分析,則須選取研究案例三以及輔助案例,對其主要特徵進行整理,具體見表2。

根據求異法的推理邏輯,在表2的兩項案例中,先行(或後行)情況只有“致害物”這一項是不同的,且居民反應在不同案例中表現不同,那麼“致害物為食品”即是研究案例3中居民反應的原因。作為日常生活中的常見食品,人們很可能將豬血作為餐桌上的菜餚。此類常見食品存在安全隱患,則會影響到居民生活滿意度。由此,前述理論假設得以驗證。

5 結論與討論

我們在對“食品安全影響居民幸福感”的問題進行研究時,如果用計量分析的方法存在技術上的難度,如變量難以確定、測量指標難以統一和存在數據偏差等。因此本文采用了比較政治學對於小樣本研究常用的質性研究方法,通過案例內分析和跨案例分析兩種模式對假設進行驗證。其中,案例內分析是在單一案例的眾多特徵中進行證據蒐集,跨案例分析則運用了求同法和求異法,對多個案例的眾多特徵進行比較得出結論。

無論是理論演繹還是案例實證,都可以得出結論:食品安全與居民幸福感呈正相關關係,且具有邊際遞增的特徵。食品安全事件引起居民健康擔憂,從而影響生活滿意度,進而降低居民幸福感。當食品安全事件爆發後,乘數效應會放大這一過程,加速居民幸福感下降;蝴蝶效應會引起連鎖反應,導致社會幸福感整體下降。

從食品安全對居民幸福感的影響可以看出其對社會和諧穩定的影響力,但它不僅僅是影響居民幸福感這麼簡單。據世界衞生組織2009年提供的報告,在美國每年有7 600萬例食源性疾病的發生,其中需要入院接受治療的有32.5萬人,死亡的有5 000人,而這些數字在發展中國家更高。人們可以因為各種因素而感到不幸福,幸福對於人們來説就是一種心理體驗。當人們因食品安全問題而失去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時,幸福這種心理體驗自然顯得虛無縹緲。食品安全關乎每個人的健康,關乎國家與社會的穩定,關乎民族的發展與延續。

鑑於此,保證食品安全應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在實際行動中,除了制定合理的公共政策外,政府還應協同所有社會成員一起參與食品安全的維護工作。共同參與不僅能夠提高工作的效果,更能夠讓公眾在監督和評價食品安全狀況的過程中體驗到身為社會一員而應有的權利與義務。食品安全狀況的好壞取決於全體社會成員的評價,因此社會整體幸福感也最終依賴於公民的共同參與。

參考文獻

[1](英)羅素。西方哲學史(上)[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

[2]北京大學哲學系。古希臘羅馬哲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367-368.

[3]任志洪,葉一舵。 國內外關於主觀幸福感影響因素研究述評[J].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4):158-164..

[4]Diener E. Subjective well-being [J]. Psychological Bulletin,1984,95 (3):542-570.

食品安全問題的論文 篇二

摘 要:俗語説的好,“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天”。食品安全事件在全球範圍內頻繁發生,引起了各國政府高度的重視。我國自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以來,國民經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食品工業也取得了大發展,然而與此同時,食品工業的發展也帶來了一些負面的影響,其中最大的就是食品安全問題。所以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關鍵詞:食品安全 問題 法律研究

一、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一)食品安全問題會影響社會穩定。

21世紀以來,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幾乎每年都有發生,“例如:非典、奶粉事件、蘇丹紅等等,事件的發生引起了人們對食品消費安全的一次又一次恐慌。”①食品安全問題不僅造成了羣眾的心理壓力加大,也會激發食品安全問題的受害者和國家機關、生產企業之間矛盾的尖鋭,從而會嚴重影的響社會的和諧與穩定。由此可見,食品安全問題無疑會影響到到社會的穩定。

(二)食品安全問題會影響人民的生命健康。

根據衞生部的統計數據表明,在我國,食品安全問題近幾年呈上升的趨勢。因食品安全問題中毒和死亡的人數也有較大幅度的上升。“從目前的統計數據來看,我國每年因食物中毒報告例數約為 2~4 萬人,而據專家估計這個數字還不足實際發生數的 1/10。”②曾經在歐洲蔓延的瘋牛病也致使上百人死亡,使歐洲的消費者產生了食品信任危機,食品安全問題嚴重的危害着人們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三)食品安全問題影響對外貿易。

世界經濟貿易組織貿易技術壁壘(TBT)協定規定“在涉及國家安全問題、防止欺騙行為、保護人類健康和安全、保護生命和健康以及保護環境等情況下,允許各成員方實施與國際標準、原則或建議不盡一致的技術法規、標準和合格評定程序”。③近年來,從我國出口的食品多次被進口國退貨,其原因大多是因為食品安全問題。扣留和退貨不僅會導致我國的對外貿易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而且也使我國在食品出口方面喪失了良好的信譽。

(四)食品安全給企業乃至行業帶來嚴重影響。

安全的食品不僅會造福百姓,也會使食品生產和經營企業樹立良好的信譽,得到可持續發展。所以食品安全問題一旦發生,會給經營企業帶來非常嚴重的經濟損失,甚至造成企業的虧損倒閉或破產。“歐洲牛肉消費市場曾因瘋牛病帶來嚴重創傷,許多企業因此而一蹶不振或者破產,因為焚燒動物下腳料也支付了近25.8 億美元,一度導致牛肉市場在歐洲的一蹶不振。”④我國的情況也相類似,僅銷燬“瘦肉精”豬肉和劣質奶粉就造成了幾千萬元的損失。

二、我國食品安全問題的成因

(一) 基礎設施的薄弱。

食品安全監測技術的相對滯後,食品檢測的設備相對不足,導致檢測力量遠遠跟不上檢測的需求。另外,食品市場本來就是一個十分龐大的消費市場,涉及的種類品種非常繁多,僅僅依靠個別的部門實行例行抽查,很難全面控制並確保當前市場的所有食品的質量安全和合格。雖然社會舉報、投訴是信息來源的一種途徑,但是當前關乎食品類的舉報和投訴比較少見,況且所舉報、投訴和反映的問題大多數已經釀成了後果、造成了危害,只能秋後算賬,難以做到事前控制和把關。

(二) 生產經營者法律意識的淡薄。

在我國的食品安全監管過程中 ,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守法成本太高,違法成本低,也就是説處罰力度太輕。“導致風險與收益不成正比,那麼一些食品生產企業、不法商販和部分從業者在高利潤的引誘下,唯利是圖、偷工減料、以次充好,製造食品的過程中使用不合格原料甚至會添加有毒有害物質。”⑤為謀取暴利而置人民的生命健康於不顧,引發了 一次又一次因食品安全問題導致的悲劇。

(三) 立法不完善,執法不嚴。

在工業化程度不斷提高、生活節奏不斷加快、食品行業越來越發達的同時,“我國的食品安全標準,總體化水平卻偏低,部分的標準之間甚至存在交叉並互相矛盾”⑥同時標準的前期研究在學術界也是比較薄弱的,實施的狀況也不是很樂觀,甚至連最基本的強制性的標準都得不到有效的執行。另外,雖然我國相繼出台並頒發了食品安全法、產品質量法等法律法規,但仍不夠健全,存在許多不足和改進的地方,主要表現為執法依據不充足、執法主體不明確,法律責任承擔不力,甚至出現法律監管的空白點。

(四)消費者的自我保護意識不強。

尤其在廣大的農村,由於羣眾識別假冒假劣食品的能力較低,自我保護意識薄弱。對於食品安全問題引發的事件,消費者一方面存在麻痺思想 ,對有些危害性估計不足。另一方面又受生活條件等方面因素的制約 ,持着聽之任之的態度。另外 ,由於經濟、文化知識等方面的原因,不少人購買食品時大多隻看價錢 ,一味要求價廉而忽視物美 ,一些價低質次的食品卻很暢銷 ,甚至成為部分兒童手中的美味。 缺乏正確的消費觀念,維權意識薄弱。

三、我國食品安全的法律對策

(一) 加強法制建設,嚴格執法。

食品安全的違法行為不僅危害的人民的身體健康甚至會危及到人們的生命,如此嚴重的後果,法律有太大的必要給予其嚴厲的懲罰,而且處罰力度應當大於對危害財產權利行為的處罰。“當前我國食品安全形勢着實不容樂觀,食品安全事故時有發生,那麼提高食品安全違法行為的罰款數額很有必要從而加重違法者的違法成本,使其得不償失。”⑦國家在建立食品安全應急機制的同時,也應該出台相關的法律法規,來明確各部門及相關負責人的法律責任,對於主觀上故意瞞報、不作為和隱瞞信息等行為,都必須追究其法律責任。一旦有食品安全事故發生,必須問責,讓那些沒有認真履行執法責任的工作人員來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二) 建立危機預警系統和處理體系。

在現代社會食品安全危機已經成為了公眾有目共睹的危機形態。“它不僅涉及公共衞生領域的危機問題,還關乎國家經濟、社會和政治穩定等領域的危機問題。”⑧食品危機是可能或者已經給公眾的生命、身體甚至心理健康造成重大損失併產生影響,並嚴重危及社會正常秩序,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社會不和諧因素。“食品安全事件按損害程度一般情況下可以分為一般、較重、重大和特大四類,所以依據危機事件的界定特點,重大和特大食品安全事件都是危機事件。”⑨

(三)加強食品安全法律意識。

目前我國的食品安全問題仍然比較突出,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意識較差,衞生安全觀點也相對落後。因此我國在建設食品安全的監管體系過程中,提高人民羣眾的食品安全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羣眾的教育宣傳的作用不容小視。

對羣眾加強宣傳教育的目的是要在全社會營造食品安全氛圍的基礎上,突出實用性,來達到提高人民羣眾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和認識水平的目的。食品安全知識的宣傳不是能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工作和任務,開展食品安全知識的宣傳與教育需要採用多種途徑。例如:可以通過媒體向公眾定時、及時的關於食品安全的信息,也可以定期開展“食品安全宣傳週”或者“食品安全宣傳月”⑩活動,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宣傳相關食品安全的法律知識、介紹食品安全的典型案例、曝光違法違規生產和加工食品的企業。可以走進社區,深入百姓,向居民羣眾分發食品安全的小冊子,介紹一些食品安全的常識。

(四)發揮輿論與羣眾的監督作用。

輿論和羣眾在食品安全監管的的過程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所以加強食品安全的社會監督,要充分發揮輿論監督和人民羣眾的作用。現代社會,輿論的監督在各個領域都發揮着重大作用。羣眾是最直接的消費者,安全食品造福人民,問題食品會給人民帶來傷害。從這個意義上來説羣眾的監督是最真實的監督力量。因此只有讓輿論和羣眾發揮積極的作用,運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和手段,從不同的角度對違法行為進行揭露和批判,才能確保食品的安全,問題食品的減少。

要努力營造一個寬鬆的輿論環境,鼓勵相關新聞媒體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關注。通過報紙、電視、網絡等媒體手段積極的對食品安全的相關法律法規做宣傳,同時也要對那些損害消費者利益的食品企業進行曝光,。在對問題食品和企業曝光和監督的同時,也對監管部門的監管進行了監督,真正的發揮了輿論的監督作用。同時,也應該加大對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督查督辦和懲處力度,建立和落實回訪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

總之,食品安全關係到每一個人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利益,也關乎食品行業的信譽和經濟利益,更影響到一個國家的和諧與穩定。加強食品安全的監管和立法尤為重要,食品安全應該全民行動,為我們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負起責任。(作者單位: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參考文獻:

[1] 葉永茂。關於建立中國食品安全質量控制體系的構想。世界標準化與質量管理,2002,(4):4~ 5

[2] 張永建,劉寧,楊建華。建立和完善我國食品安全保障體系研究。中國工業經濟,2005,(2):14~20

[3] 周德翼,楊海娟。食物質量安全管理中的信息不對稱與政府監管機制。中國農村經濟,2002,(6)

[4] Antle,J. M. Choice and Efficiency in Food Safety Policy,Washington DC:The AEI Press,1995

[5] 徐曉新。中國食品安全:問題、成因、對策。農業經濟問題,2002,(10):45~48

[6] 楊輝。國外食品安全體系建設對中國的啟示。口岸衞生控制,2006,11(6):7~11

[7] 王悦。我國食品安全法律監管模式與制度體系研究[碩士學位論文] .武漢:華中農業大學文法學院。2007

[8] 夏英,宋伯生。食品安全保障:從質量標準體系到供應鏈綜合管理。農業經濟管理,2001,(11):59~62

[9] 陸勤豐。保障中國食品安全的全過程管理體系構建。糧食科技與經濟,2002,(3):40~41

[10] 侯剛。我國農產品市場體系的現狀。經濟論壇,2004,(9):109~110

註解

① 葉永茂。關於建立中國食品安全質量控制體系的構想。世界標準化與質量管理,2002,(4):4~ 5

② 張永建,劉寧,楊建華。建立和完善我國食品安全保障體系研究。中國工業經濟,2005,(2):14~20

③ 周德翼,楊海娟。食物質量安全管理中的信息不對稱與政府監管機制。中國農村經濟,2002,(6)

④ Antle,J. M. Choice and Efficiency in Food Safety Policy,Washington DC:The AEI Press,1995

⑤ 徐曉新。中國食品安全:問題、成因、對策。農業經濟問題,2002,(10):45~48

⑥ 楊輝。國外食品安全體系建設對中國的啟示。口岸衞生控制,2006,11(6):7~11

⑦ 王悦。我國食品安全法律監管模式與制度體系研究[碩士學位論文] .武漢:華中農業大學文法學院。2007

⑧ 夏英,宋伯生。食品安全保障:從質量標準體系到供應鏈綜合管理。農業經濟管理,2001,(11):59~62

食品安全問題的論文 篇三

關鍵詞:食品安全;公共安全;監管

一。我國食品安全的現狀: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是人類生存發展必不可少的物質基礎,其安全性一直都深受個人和社會的關注,隨着經濟社會不斷進步,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入發展,飲食文化的日益多樣化,食品安全問題已成為當下熱門話題。近年來,我國食品問題不斷暴露,無論公眾還是國家對食品的安全都非常重視。如英國“瘋牛病”和“口蹄疫”事件、比利時“二噁英”事件,再到國內的蘇丹紅、吊白塊、毒米、毒油、孔雀石綠、瘦肉精、大頭娃娃、三聚氰胺以及最近的毒薯條和牛肉膏等事件,無一不牽動着廣大民眾的心,接連不斷髮生的惡性食品安全事故引發了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高度關注,使得我國乃至全球的食品安全形勢十分嚴峻。

二。我國食品安全問題的特點:

食品安全問題似有愈演愈烈之勢,概括起來,有如下三個特點:

一。目前問題食品源頭污染越來越突出。這其中與我國的國情有關,我們食用的食品原料都是由兩億多農户以分散的方式生產,所以有組織的農民非常少,以及我們國家農民的知識水平有限,再加上市場利益的驅動,導致農藥殘留超標及紅心鴨蛋事件的發生等等。

二、問題食品的涉及面越來越廣。問題食品不斷曝光,涉及到食物中的方方面面,饅頭中的增白劑,餐飲中的增味劑,地溝油,食品運輸過程中的防腐劑,蔬菜的農藥,土壤中的重金屬物質,有些食品的蘇丹紅,海鮮中的線蟲病,還有瘦肉精、三無產品。另外,還發現市場上一些綠豆芽含有氮化肥;一些色澤好看的菜梗是用氨水醃製出來的。可見,現在製毒制劣手段越來越多樣、越來越“深入”、從食品外部的走向內部的、從物理的走向化學的。同時也暴露出的食品問題呈現立體式、全方位態勢。

三、問題食品的危害程度越來越深,過去檢測食品是否安全,只是按照國家標準的規定來執行。而現在更要深入食品內部的農藥、化肥、化學品殘留、食品添加劑的泛濫使用、非食用油的使用等等來監管。

三。食品安全問題產生的原因:

第一,監管部門沒有監管到位,很多時候做得都是表面工作,一般在食品安全事故前以及事故發生之後政府監管部門監管不力,或者本身在政府監管部門的職能設置方面存在“真空”狀態,從而不能有效的預防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造成事故頻發。

第二,中國關於食品安全的法律體系還不成熟,這就為不少問題食品的產生提供了生存的空間。像三鹿奶粉事件所影射出的是食品所遭受的化學污染,由於非法使用添加劑,使得食品中的化學成分的含量明顯的高,這就由於中國的食品安全法律條文規定的過於籠統,難以操作,並且這些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嚴重滯後,現有的一些食品安全的標準水平規定偏低,許多指標遠遠低於國際標準,許多重要的標準至今還尚未制定出來,這就為那些不法廠商、企業違法生產超低標準、不合標準的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機。另一方面,在具體的執行和操作過程中,各個部門在監管的過程中,大都適用本部門制定的法律法規,且各部門之間缺乏必要的協調和溝通,在食品安全事故發生之後勢必會造成監管的混亂,出現責任相互推諉的現象。

第三,消費者在市場交易的過程中處於弱勢地位,由於消費者自身的知識水平,認知能力等各方面的限制,其對食品質量安全的辨別能力是有很大差異的。一方面,由於消費者對食品安全信息的搜索成本很高,要耗費很大的時間,金錢。所以在購買食品時安全意識淡漠,往往只圖便宜,不顧及食品的質量、衞生問題。往往一些消費者在購買便宜食品、特價食品、無質量保證食品時,總是抱着僥倖心理,認為大家都在買,並且別人過去多年吃這些便宜食品也沒吃出什麼問題,現在再吃也不會有事,在消費者這種心理的支持下,就為問題食品的銷售打開了門路。另一方面我國關於食品安全信息的體系還沒有建立,對食品安全的信息的公佈與傳播具有滯後性。例如,在2009年8—10月,北京市豐台區已經連續發生4起扁豆中毒事件,發病人數達64人。據調查表明,中毒的主要原因是烹飪者未將扁豆煮熟、炒熟。其實像扁豆、豌豆、四季豆這三種蔬菜,其本身含有天然毒素,如果對它們加熱不完全就被人們食用,則可能會引起人們的食物中毒。人們在炒菜時如果事先了解了這些基本常識,就可以避免這類食物中毒事情的發生。

四、加強食品安全的幾點建議:

第一,以三鹿奶粉事件的發生為契機,集思廣益,廣泛徵求公眾的意見,儘快制定並出台《食品安全法》,使其成為我國食品安全的基本法,確立我國食品安全的基本原則,基本制度。目前,國務院已做出“關於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大多數省市政府也已針對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提出實施意見,希望國家對食品行業的發展和食品安全有一個整體的長遠的指導作用。

第二,建立健全嚴格的市場準入機制。要求工商部門在進行企業登記的時候,必需按照法定的程序,嚴格遵守相關的法律規定來處理,對申請核准登記方的資質和條件進行核實,對只有符合法定條件的企業才准予登記,頒發營業執照。同時,食品質檢部門要隨時對食品企業進行隨機抽檢,如實彙報,嚴格實行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強化食品安全標識和包裝管理,嚴格控制食品添加劑的生產和使用,並組織好高效低毒的食品添加劑的研製生產,堅決堵塞食品流通領域的監管漏洞。

第三,從源頭上防止農產品污染。提倡“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根據地方特點確定種植、養殖結構的宏觀計劃,有機地組織各地區優勢農產品生產,並給予適當的政策優惠和輿論導向支持。建議在全行業推廣ISO、HACCP認證,實行質量體系化的管理,並以此作為市場安全准入的“一票否決制”,堅決避免不符合條件的食品企業進入市場。

第四,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宣傳和監督。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既要繼續揭露、曝光食品安全方面的違法犯罪行為,又要大力普及食品安全知識,培養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消除“見怪不怪”現象,努力營造人人關心食品安全、人人重視食品安全的良好社會氛圍,就像治理交通安全一樣,全民努力。

除此之外,我們也要看到,在解決食品安全問題上,僅僅靠完善食品監管體制是不夠的,從這些食品安全事件中,我們也應該看到,作為商人的一種道德缺失問題。廠商何以追逐財富,將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棄之如敝履?這些事件損壞了市場經濟的秩序,挑戰了社會文明的底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也是道德經濟,一個以人為本的現代社會,決不能放任見利忘義的行為,決不允許基本道德的失守。

參考文獻:

[1]李震海,《食品安全法》的不足與完善壇〔J〕,2009.(6).

[2]高陽,楊薇等。我國食品安全現狀、問題及對策〔J〕, 中國食物與營養,2009.(1).

[3]楊潔彬,食品安全性,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2.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jingxuan/ldznz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