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論文模板精選 >

新聞學論文3000字【新版多篇】

新聞學論文3000字【新版多篇】

新聞學論文3000字【新版多篇】

新聞學論文範文字 篇一

1、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如何堅持新聞的黨性原則

2、如何從根本上保證新聞真實

3、試論新聞敏感與新聞工作責任感的關係

4、漫談記者修養的現實意義

5、採訪對象訪前心理分析

6、深入採訪中如何抓特點

7、淺談新聞導語寫作

8、重視新聞背景的交待

9、消息中的現場描寫

10、典型報導――輿論的風向標

11、短新聞是信息時代的主角

12、穆青人物通訊特色研究

13、淺談工作通訊的指導性

14、新聞標題特色研究

15、現場短新聞的現場感

16、新聞評論的社會作用

17、無產階級新聞評論的特點

18、短評的特點和寫作

19、淺説中國廣播事業的發展及影響

20、國際廣播和國際電視對當今全球的影響

21、著名女記者節目主持人法拉奇成功奧祕探析

新聞學專業論文 篇二

[關鍵詞]研究生 論文選題 問題 策略

“題好一半文”講的就是選擇一個好的論文題目,論文就成功了一半。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新聞學碩士學位論文的選題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着他們的論文質量優劣。

那麼,新聞學碩士學位論文在選題中通常存在哪些問題?

一,選題範圍偏“大”,顧此失彼。

學位論文題目過“大”,這是當前新聞學碩士研究生在學位論文選題中多數人存在的問題。他們認為,只有“大”的選題才能夠體現出選題的理論性與學術性,才能夠證明自己的理論功底和研究能力。毋庸置疑,“大”的選題能使知識結構更加完善,也更能把問題的相關方面都表述清楚,一般來講,新聞學碩士研究生正常在校學習時間是3年,前二年的大部分時間用於上課和校外實踐,真正能用於撰寫論文的時間大概也就只有1年。可見,新聞學研究生學位論文的創作面對時間緊、任務重這一難題。多數人為了能在規定的時間內正常畢業,往往不能對涉及的相關問題進行全面深入的探討,而只是粗略地帶過 一些人雖然能把相關的問題介紹清楚,但是這一過程已佔用了他們大量的時間,同時這些問題的論述也佔了他們所寫論文的大部分篇幅,而自己真正應該研究的內容反而論述得很少,會給人一種頭重腳輕、重點不突出的感覺。

二,選題內容多流於老生常談,少有突破。

愛因斯坦在評價伽利略提出的測定光速問題時指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僅僅是一個數學上的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 而提出新問題 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問題,卻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誌着科學的真正進步。”①如今是創新的時代,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民族向前發展的不竭動力,因此事事都在求創新,新聞學研究生學位論文的選題也不例外。學位論文的選題是論文寫作的第一步,選題的質量直接會影響到學位論文的質量。即使選題是老生常談的話題,可是新聞學研究生也要在前人創作的基礎上找到新的突破口。如果選題沒有新意,那麼論文寫作內容也只是在重複前人的工作。譬如:新聞自由、黨報的黨性原則等等這些都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但也並不是説老話題一概不能成為選題,新聞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的選題一定要以能突出新意為前提。誠然,我們所説的創新不僅包括內容上的“新”,還包括方法上的“新”,而且側重指研究方法和研究視角的創新。新聞學碩士研究生的學習時間還是相對較短的,要想從學科內容上有所突破和創新,那是非常困難的。縱覽每年的優秀碩士論文,它們多數是通過研究方法上的創新,進而獲得內容上的突破,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創新。但是,目前不少新聞學碩士研究生卻為了創新而盲目求“新”,把不同學科或者不同領域的內容或方法簡單地嫁接或是拼湊,這樣的研究違背學科規律,其研究結論也必然是不科學的。

三,選題的價值不大。

“選題不僅僅是確定了文章的題目和論述的範圍,而且更重要的是選題的過程也是一個創造性思維的過程,同時也是對它的學術價值,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進行評估、預測的過程。”②抓準抓好學位論文選題是完成一篇高水平學位論文的首要和關鍵環節。選題的靈魂在於具有有效的研究價值,必須具有有效的學術價值或應用價值,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着學位論文的整體水平。從政治、現實、學術等方面分析,選題要具有一定的意義。新聞學碩士研究生應該重點研究的問題是社會生活中不斷湧現的新問題,這些新問題是推動科學研究的重要源泉。目前,許多碩士研究生的選題並不是來源於現實的生產和實踐,很多是在看了幾篇文章之後,在並沒有充分思考和調查的情況下,就匆匆確定了論文的選題,造成選題沒有現實意義或應用價值。

基於上述選題問題,要做好新聞學碩士學位論文選題的工作應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學位論文選題要有價值。

1.選題要有意義。

首先,選擇客觀上有意義的課題。選題應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或理論價值,體現科學性、前沿性、創新性的原則,對學科發展、經濟建設、科技進步與社會繁榮發揮積極的作用。這類選題主要體現在國家、省級或部級的科研立項中,往往從宏觀上反映出本學科的前沿動態,對相關領域或國家的長遠發展都具有重大意義,是些亟待解決的問題,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如國家的“863計劃”、科技發展基金資助項目和青年基金資助項目等高水平的縱向研究課題。但選擇這類項目耗時長、投資大,不太適合於單個研究者。另外,自主確立但對本學科的發展具有巨大推動作用的項目。這需要研發者個人具備深厚的專業技能知識和敏鋭的洞察力,對科研發展動向有準確的把握,該研究一旦成功,便能促進本學科及相關領域的協同發展,具有較大的社會效益和應用前景。尤其立足於交叉學科的技術研發課題,這類課題易於跳出傳統視域的障礙,從新的角度取得突破,生產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品。再有,選擇參與導師的科研項目,這類課題的可行性往往經過專家學者的嚴格論證,是其智慧學識的凝結,參與此類項目,一方面培養鍛鍊自己更直接深入地接觸學科前沿,同時又能產生一定的科研成果。最後,緊跟國際步伐,消化吸收國外的研究成果確定自己的研究方向,準確及時地給出自己的觀點,使學術研究走向並引領學科前沿。

其次,選擇主觀上可行的選題。從研究者個人角度出發,看其是否有興趣、有能力完成該論文。在導師與研究生討論選題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此類難題。導師根據個人資歷和學識,可能推薦出眾多有研究價值的選題,而研究生本人受理論素養、個人愛好、價值取向等方面的影響,或許覺得皆不可取,或者勉強接受下來最終卻半途放棄。反之,由於研究生涉足較淺,頭腦靈活,有時能夠提出更為實際的問題,但個人的見解往往又眼高手低、有失偏頗或流於膚淺,完全遵照研究生個人的意願也並非恰當。通常情況下,導師對本專業的學術動態瞭解得更深入更開闊些,更能提出建設性的選題,因此在選題過程中一定要充分發揮導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結合的原則,力求客觀公正地評估研究生對選題的把握程度,這是學位論文寫作順利進行的前提。

2.選題大小要適度。

新聞學學位論文的選題應與自己的知識結構、能力水平相吻合,要大小適度。一般來講,新聞學學位論文的選題宜小不宜大,題目過大,就會把握不住,難以深入細緻的研究,容易泛泛而談。相反,小的題目,範圍較小,材料容易蒐集且能夠翔實論證,便於創作,進而寫出高質量的論文。

3.體現新鮮性。

選題中如果遇到老題和新題,應該選題新題,從而體現出學位論文選題的新鮮性。新題目前還沒有人探索,因此能夠從新的角度進行研究,從而表現自己的新看法、新見解、新觀點。提倡創新,並不是要求“追風”,寫自己沒有明白或現實不具備研究的問題。並且我們也不主張一概排斥老題,老題目不是不能選,關鍵是選老題目不能“炒冷飯”,選擇舊的、過時的論點要“老題新作,即雖是老題目,但論證的角度新,形成一家之言”③。如:關於新聞自由,新聞自由起源於歐美等國對於出版自由的爭取,隨着社會的演進,新聞自由理論基礎從傳統到新穎。如果學位論文選擇新聞自由方面的題目,就要做到老題新作。

二、組建高水平的學術隊伍,加強學科建設。

新聞學碩士生學位論文的選題,似乎與高水平學科建設沒有直接的關係,而事實上,高水平的學科發展和學科建設,直接影響着新聞學碩士生學位論文的選題質量。

1.高水平的學科,不僅有高水平的學術帶頭人活躍在學科前沿,而且學科的學術研究隊伍的整體水平也高,在這樣高水平的學術環境中,新聞學研究生不僅能夠即時地接觸到學科研究的前沿,而且能夠習染研究的敏感性,這對於新聞學研究生學位論文選題有着極大的幫助。

2.在高水平的學術氛圍中,新聞學研究生不僅能夠逐漸掌握髮現問題和分析問題的方法,而且能夠養成科研的習慣和性格,提升研究生的科研能力。

3.新聞學研究生能夠有較多的科研訓練機會,融入到課題研究的梯隊和研究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增加研究生研究的經歷和經驗,拓展研究的視野,而且能夠逐步增強研究生駕馭課題研究的能力和信心,這對於研究生敢於選擇前沿性、開拓性和挑戰性的選題,有直接的影響。

4.國際間的合作與交流,也是學科發展與建設的必需,這對於新聞學研究生拓展國際視野,瞭解學科研究的國際態勢,都有着極大的幫助。

三,改善新聞學研究生獲得科研信息的條件,重視研究生的科研訓練。

科研信息的缺乏,已經極大地侷限了新聞研究生的科研視野,所以改善新聞學研究生獲得科研信息的條件,應該成為提高新聞學研究生培養質量必須加以思考的問題。為此,建議:

一是成立信息資料中心,建設和改善學校網絡系統,為新聞學研究生提供獲取信息的有效途徑。

二是為新聞學研究生提供參加學術研討會的機會,讓他們及時瞭解國內外相關研究的最新動態,讓研究生體驗學術研討的過程和氛圍,學習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方式方法。

三是加強新聞學研究生科研訓練。比如,讓新聞學研究生多參與導師的研究課題,經常性地撰寫國內外研究綜述報告,撰寫科研論文等。讓研究生熟悉如何申報科研立項、如何收集整理信息資料,熟悉如何確立論文選題及展開研究的邏輯框架和所選用的技術方法等等。通過這種較為充分和嚴格的科研訓練,為新聞學研究生學位論文選題以及論文質量的提高奠定基礎。

本文:是廣西教育廳研究生創新計劃:《新聞傳播學科研究生畢業論文系統性選題的創新意義》(20100603R06)的階段性成果

[註釋]

①愛因斯坦。英費爾德。物理學的進化[M].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62年版,P66

②張盛彬。文科論文寫作[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P156

③葉振東。畢業論文的撰寫與答辯[M].浙江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P42

新聞學專業論文 篇三

讓新聞學的研究建立在“實用”的基礎上

隨着我國新聞事業的快速發展,新聞學術水平也在不斷提高,新聞研究機構紛紛建立,僅公開出版發行的新聞學術期刊就從20世紀80年代初的幾家發展到今天的100多家,還有數百家內部發行的新聞學術期刊,每年出版發行的國內外新聞學著作也有好幾百種。但是,一些院校和新聞研究機構的人員由於缺乏新聞實踐經驗,所發表的新聞學術論文和新聞學術著作,要麼“前瞻性”太強,不符合中國新聞界的實際;要麼堆砌新概念新詞語,讓人聽起來玄玄乎乎卻不知所云;要麼是胡編亂造不着邊際,或者落後於時代的發展。而朱金平的新聞學術研究,既建立在新聞學術前沿陣地上,又緊貼中國新聞界的實際,是為了適應時代的需要而進行的研究。

2004年是中國新聞界“抓典型年”,他撰寫的《新聞典型論》在2003年底出版了,次年7月被再版。這本書梳理了新中國建立以來宣傳過的所有重大典型及其特點,總結了典型宣傳的基本方法,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性,受到有關領導的表揚。

這些年我國突發事件頻繁,常常形成輿論的焦點。怎樣搞好重大突發事件報道,既體現了各級黨委機關與政府各部門應對公共危機的能力,也反映了各媒體事件性報道的整體水平。通過對中外突發事件報道規律的深入研究,朱金平在2004年12月推出了《論突發事件報道》一書,對各種突發事件報道的重點、採寫的方法及遵循的原則等作了深入的闡述,成為我國第一部系統論述突發事件報道的新聞學專著,併為一些高等院校本科生和研究生考試提供了一個題庫。

2003年3月20日爆發的伊拉克戰爭,讓世人前所未有地深刻感受到輿論戰在現代戰爭中非常重要而獨特的作用,為此中央提出要加強輿論戰、心理戰與法律戰的研究。朱金平最早在《軍事記者》上發表了《論美國在伊拉克戰爭中的輿論霸權》的學術論文,並在全國所有雜誌中最先開設了“三戰”專欄,後來定位成“輿論戰”專欄,先後刊發相關論文200多篇,成為我國輿論戰研究的重要陣地。2005年,他撰寫出版了《輿論戰》一書,對輿論戰的概念提出了自己的獨特見解,並從戰前、戰中、戰後和平時4個層面上為我國輿論戰的深入研究設立了框架結構,成為一些軍事院校與傳媒學科的重要輔助教材。總政一位領導看到這本書後給他打電話,稱讚他為我國輿論戰的研究作出了貢獻。

2006年他出版的《新聞記者論》,由於緊貼中國新聞界與新聞人的實際,被一些新聞院校指定為學生必讀教材。而他將編輯工作與編輯人員融合在一起進行研究的學術成果《新聞編輯論》出版後,受到讀者廣泛歡迎,由報社新聞研究所、長征出版社和人民武警報社聯合舉辦了研討會,《中國新聞出版報》、《中華新聞報》等都作了報道。

在新聞學術研究的課題上,朱金平總是善於選擇那些新聞人關注的新話題。他説,採寫新聞需要抓問題,搞新聞研究同樣需要抓問題,只是“問題”不同而已。所以,他的學術論文和新聞工作評論,尤其注重實用性。在相對和平時期,有些人對軍事新聞不再感興趣,於是他在《中國記者》雜誌上發表了《讓軍事新聞走進尋常百姓家》;當20世紀90年代初深度報道普遍受到媒體重視時,他發表了《軍事深度報道寫作探析》與《分析性新聞之分析》的論文。針對有些媒體片面強調“專家辦報”理念,忽視讀者自然來稿來信的問題,他結合自己多年的新聞工作實踐經驗,在《新聞戰線》上發表了論文《讀者來信,新聞的礦牀》。為什麼現在的報紙越來越厚而讀者越來越少?許多人將其歸咎於網絡的衝擊,而他則認為時下的主要原因是我們報紙上的許多稿件質量太差,缺乏新聞性,所以他發表了《偽新聞――報紙的第一公害》和《新媒體時代報紙生存和發展策略》的論文。

2008年汶川大地震發生後,引發了人們對非戰爭軍事行動的思考,他就在《軍事記者》雜誌當年第11期發表了《重大非戰爭軍事行動報道探索》的論文,受到軍內外新聞工作者的廣泛關注。許多媒體人將假新聞與失實報道混為一談,他在新聞界首次提出將這二者區別開來,發表了《假新聞≠失實報道》的論文,認為二者雖然都是新聞的大敵,但表現形式不同、危害程度不同,因而糾正的方法也不盡相同。這對有關部門處理一些虛假報道提供了理論依據。面對全媒體時代的到來,他在2010年第8期的《軍事記者》發表了《怎樣成為一個全媒體型的新聞人》。2011年他發表的《傳媒公信力與受眾忠誠度》及《微博時代的典型宣傳策略淺談》等論文,緊貼中國新聞界的實際,受到廣泛好評。

近10年來,他發表的論文有20多篇被收入《中國新聞年鑑》與《中國出版年鑑》等各種文集,還有多篇被其他媒體轉載。他編髮的論文,有10多篇分別獲得中國新聞獎和中國人民新聞獎等獎項。

將新聞研究的根基紮在新聞實踐的土壤裏

為什麼我們一些新聞學術期刊發表的許多論文無人問津?為什麼一些出版社出版的許多新聞類書籍備受讀者冷落?關鍵是那些理論研究者的高論,與新聞實踐相脱離。有些論文與論著的作者沒有或嚴重缺乏新聞從業經歷,理論研究空對空,沒有什麼實際用處。而朱金平的新聞研究成果,完全建立在新聞實踐的基礎之上,針對性、實用性、可操作性都較強。

這首先得益於他本人豐富的新聞實踐經驗。朱金平出生在江蘇南通市,家鄉的教育、文化與新聞事業一直比較發達。1974年正在上高中二年級的他,就在市廣播電台發表了第一篇新聞稿件《這個照顧不能要》。那年,他才16歲。高中一畢業,他就被推薦參加了市裏組織的為期一個月的新聞學習班,由此進一步激發了他新聞寫作的熱情。1978年他作為特種兵入伍到海軍後,在基層部隊當了4年業餘通訊員,在報紙發表了許多稿件,因此被破格提幹。1984年10月,他就被正式調到人民海軍報社記者處當記者。1985年10月25日,山西晉城朝陽煤礦發生特大透水事故,22名礦工生死不明,海軍北海艦隊防救船大隊的潛水員奉命前去營救。他得知情況後,迅速前往事發地點採訪,採到了15名礦工被困井下11天獲救的獨家新聞,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央電視台等全國主要媒體都先後刊發了他採寫的消息與通訊,國外16家通訊社轉發了他採寫的稿件,美聯社記者追蹤他到人民海軍報社採訪他。他在現場組織拍攝的相關新聞照片,獲當年全國攝影界金像獎。後來,他又參與我國第一支海上聯合編隊首赴太平洋合成訓練的採訪,採寫的消息、通訊和拍攝的圖片被多家媒體刊用。

在人民海軍報社擔任編輯期間,他就先後擔任政治工作、軍事工作、後勤工作與文化工作等多個部門的編輯。他擔任責編的《水兵與法》、《導航鳥》和《大視野》專版,都深受部隊官兵喜愛。1995年他調到報社任《讀者之友》專版組組長。他在這個專版上編髮的稿件,有50多篇被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新聞和報紙摘要》節目摘播。他編髮的1篇稿件獲五四新聞獎一等獎,採寫的稿件1篇獲五四新聞獎二等獎,1篇獲全國省以上黨報輿論監督好新聞二等獎。《讀者之友》版當時被認為是軍報最受歡迎的專版,每個月收到的表揚信就有幾百封。1996年初,他從一張通訊員自發寄來的照片説明詞中,發現了某部班長彭光榮愛兵帶兵的事蹟,經過深入採訪,挖掘報道出一個全軍重大典型,受到上至軍委領導、下至普通士兵的熱情讚揚,僅表揚信就收到7000多封,為此,授予彭光榮“模範班長”榮譽稱號,將其破格提幹。1998年長江一線發生特大洪災,他主動請纓到抗洪一線採訪,採寫的長篇通訊《獨生子女兵抗洪風采錄》與《抗洪烈士遺屬的高風亮節》受到廣泛好評。從事新聞工作以來,他先後發表了2300多篇(幅)消息、通訊、評論及圖片。豐富的新聞報道實踐經驗,為他從事新聞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思考的依據。

2002年初,組織上調他到《軍事記者》雜誌擔任主編。雖然從事新聞業務研究,但他始終沒有離開新聞報道的實踐崗位,這是他的新聞研究區別於其他一些新聞研究者和新聞學者最重要的方面。無論是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還是北京奧運會,無論是2009年的國慶大閲兵還是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他都通過各種方式參加文字與圖片報道。2008年的年初,他還冒着嚴寒來到我國最北部的黑龍江省漠河某邊防連採訪,並在凌晨零下46℃的低温下與執勤戰士一道站崗。回報社後,他共發表各類稿件23篇,其中多篇被評為軍報當日好稿和全年優質稿件。2009年盛夏,他隨報社領導參與了“東北邊防記行”系列採訪報道。這些新聞實踐活動,不斷給他的新聞研究提供新鮮素材、注入新的活力。

在他主編的《軍事記者》月刊上,每一期都會根據當時新聞界有關情況,精心策劃一期“專題研究”,注重實用性與指導性,受到新聞採編人員重視。為此,他先後在全國新聞期刊主編年會和全軍社科期刊主編培訓班上介紹了經驗。實際上,他把刊物每期策劃和組織的稿件,都當做學習的過程,並以此豐富和充實自己的研究成果。同時,他利用《軍事記者》雜誌這個平台,藉助軍報的力量,每年組織一次“軍事新聞論壇”,將全軍各新聞媒體的老總們集合在一起,每次圍繞一個主題進行深入的探討,在為雜誌獲取高質量論文的同時,也啟發了讀者思維,開闊了讀者眼界。

這些年來,他還先後擔任了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及南京政治學院新聞系的碩士與博士論文的評閲或答辯工作,併為軍地各類新聞學習班及清華大學等高等學府的學子們講課。同時,他還參加總部機關輿論戰和對外軍事宣傳的實際工作與課題研究工作,參與了我軍外宣的第一部教材《軍事對外宣傳概論》的撰寫。這些廣泛的涉獵,使得他的實用新聞學研究能夠站在一個更高的層次上思考全局性問題,又使其研究更有針對性和實用性。

把新聞學術研究的文字寫得通俗易懂、生動活潑

打開一些新聞學專著或翻閲一些新聞學術論文,首先給人的感覺就是其語言的枯燥乏味。要使新聞學術研究的成果受到讀者的青睞,體現在文字上就是要儘量通俗一點,做到生動活潑。這一點,朱金平在他的學術論文和學術著作中做得很好。讀他的學術著作,就像一位長者在與一位朋友進行親切的談話,寓事於理,娓娓道來。無論是各章節小標題的製作,還是段落行文,他的學術論文都能做到通俗易懂,充滿新意。

“從火山爆發、地震降臨、海嘯逞威、洪水氾濫、森林大火、熱帶風暴、瘟疫流行等自然災害,到飛機墜毀、輪船翻沉、火車出軌、恐怖襲擊、種族格鬥、逞兇、政治謀殺、礦井透水、瓦斯爆炸、橋樑垮塌等等重大事故的發生,在為新聞人提供大量新聞報道素材的同時,也使受眾從這一篇篇突發事件報道中加深了對自然、社會及人生的認識。”這是朱金平在《論突發事件報道》一書中的一段話,平實而不平庸,既有文采又有節奏感,讀來朗朗上口。

“像躲藏在茂盛草叢中的狡兔,需要獵鷹睜大鋭眼;像徜徉在密林深處的獵物,需要獵豹施展敏捷的身手;像遊弋在大洋深處的潛艇,需要聲納不停地搜索;像隱藏在大地深處的礦物,需要勘探者艱苦地探尋。新聞,需要媒體人用全部身心去尋找和發現。”這段話出自朱金平的《新聞發現論》,一組排比句,洋溢着文采,生動形象。

“偽新聞,就像小瀋陽扮演的一個娘娘腔十足而嘴裏又聲稱自己是個‘純爺們兒’的餐館服務員一樣可笑,又像一箇舊時街頭拉客的風塵女子身上卻披掛着‘我是一個處女’的牌子那樣滑稽。”這是朱金平在《偽新聞――報紙第一公害》的論文中,對偽新聞做的比喻,非常形象,又輕鬆幽默,讀來如清風拂面。

朱金平無論在新聞學術著作還是在新聞學術論文中,都能做到以事明理,行文流暢,充滿文采。這得益於他深厚的文字功底和廣博的知識結構。從中學畢業開始,它就讀了大量的中外文學名著和各種“雜七雜八的書籍”。畢業於南京政治學院新聞系的朱金平,當戰士時就獲得了黑龍江大學中文系首屆函授大專文憑,提幹後又取得海軍政治學院政工專業的大專文憑,後來結合工作又獲得法學本科文憑,2001年取得海軍指揮學院戰略學的研究生學歷。

這樣的學習,鋪就了他厚實的知識根底。他從中學時就開始了對口詞、三句半、表演唱等文藝演唱材料和小説、詩歌、散文、話劇的創作,至今先後發表了300多萬字長、中、短篇報告文學作品。他創作的唯一反映我國申辦奧運會歷程的長篇報告文學《中國打開奧運之門》獲全國暢銷書獎,《今生無悔》獲全國短篇報告文學一等獎,《一個超極限生命的追問》被報社評為2008年度唯一獲一等獎的報告文學。其哲理性攝影散文集《風景中的哲理》,被中國攝影家協會原主席邵華認為是中國攝影界、文學界和哲學界獨一無二的作品集,獲得全國書評二等獎和全軍文藝優秀作品二等獎。他在1993年成為首屆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1994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後來他又成為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和中國新聞攝影學會會員。正因為如此,他撰寫的新聞學著作和新聞論文,在語言和行文上才如此通俗流暢、形象生動,並令人回味。

新聞論文範文 篇四

娛樂新聞是根據現代人的某種需要而生產出來供一部分人消費的信息產品。而娛樂新聞大行其道與我國的各種文化,社會因素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繫。而新聞的娛樂化在內容上偏重於軟新聞,減少嚴肅新聞的比例,從嚴肅的政治、經濟變動中挖掘其娛樂價值。在表現形式上,強調故事性、情節性,適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強化事件的戲劇懸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聞故事化、新聞文學化道路。與社會文化緊密相連,娛樂新聞生存的土壤也是它生存的土壤,並且在這個土壤裏紮根更深。娛樂新聞包含在新聞的娛樂化大潮中,並且是主力軍。我們要認真看待新聞娛樂化,遵循新聞規律。

關鍵詞:娛樂新聞娛樂化新聞規律

乍一看這兩個詞組,似乎同出一轍,兩者都是新聞,並且都有娛樂二字。但經仔細推敲,還是不難發現兩者有不同之處。娛樂新聞主體在於新聞,有如體育新聞,社會新聞等,而新聞的娛樂化是當今中國的新聞傳播業界的寵兒,它的定義和解釋要比娛樂新聞複雜得多,所涉及的社會各方面以及成因都有其獨特之處。

l娛樂新聞

近些年,中國的娛樂新聞可以説十分發達,“娛記”已經成為一個非常生動的職業詞彙,眾多的小報和追星族給娛樂新聞提供了肥沃的生存土壤。從學術角度看,娛樂新聞肯定不同於過去我們習以為常的嚴肅新聞,甚至它與我們通常説的社會新聞也有很大區別。娛樂新聞儼然已經成為了一個大的新聞品種。那麼娛樂新聞的定義究竟是什麼呢?它與一般社會新聞有什麼區別和聯繫呢?從學術角度來看,從新聞到社會新聞再到娛樂新聞是有一種邏輯關係的。社會新聞與西方的軟新聞有相通之處,現如今,我們看到的社會新聞即那些政治性較弱,人情味較濃,趣味性較強的新聞,大部分成為奇聞軼事的代名詞,突出的是事件的反常性。如果説今天的社會新聞還符合傳統的新聞定義的話,今天的娛樂新聞已經很難用新聞定義來衡量了。如果説受眾需要的就是新聞,那麼娛樂新聞無疑具有相當大的市場。但是,假如用經典的新聞定義來看,娛樂新聞不只是要素不全,它甚至更像是製作出來的新聞。它描述的新聞常常是靜態的,是關於某些人物的某種變化,比如某個明星的頭髮形狀又變化了,某個名人又有什麼言論了。可以發現,明星緋聞佔據了娛樂新聞的主體地位。娛樂新聞這個概念倒是非常容易與國外溝通,因為這是一個世界性的現象。如果簡單地描述娛樂新聞的定義,大約可以説,它是根據現代人的某種需要而生產出來供一部分人消費的信息產品。而娛樂新聞大行其道與我國的各種文化,社會因素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繫

我國正處於一個轉型時期。人們首先看到的是物質領域的飛速發展,市場經濟進程的加速,刺激了人們長期被壓抑的物質享受慾望和消費衝動,這樣的情境容易使人失去理性,人們要求每件事情都能儘可能使自己滿意,所以也要求精神生活方面儘可能的快樂,而娛樂新聞就很好地滿足了人們的這一需求。從文化角度看,在社會轉型期間,大眾文化也風靡於世,將市民大眾作為主要消費者,以大眾媒介為主要傳播手段。人們有一定閒暇和經濟條件去滿足文化需求,他們更多地關注細膩的生活,市井雜談,關注離奇事件和瑣碎新聞,在這樣的過程中可以極好地放鬆自己的心態,緩解身上的重負和壓力,於是娛樂新聞便有了它廣闊的市場。

l新聞的娛樂化

什麼叫新聞的娛樂化?與娛樂新聞相似的是,它在內容上也偏重於軟新聞,減少嚴肅新聞的比例,將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帶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聞、暴力事件、災害事件、體育新聞、花邊新聞等軟性內容作為新聞的重點,但不像娛樂新聞那樣僅僅關注娛樂界的瑣碎和明星逸聞,它竭力從嚴肅的政治、經濟變動中挖掘其娛樂價值。在表現形式上,強調故事性、情節性,適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加強貼近性,衍變為一味片面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強化事件的戲劇懸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聞故事化、新聞文學化道路。

那新聞的娛樂化何以在當下成為一種時尚呢?與娛樂新聞相同的是,它也與社會文化緊密相連,娛樂新聞生存的土壤也是它生存的土壤,並且在這個土壤裏紮根更深。

首先,受眾的需求給它生存的空間。當今的社會是個多元化的社會,人們的思想觀念也是多元化的,人們渴望獲得周圍世界變動的信息從而利於自己的生存和發展。人們的需求不再是過去那種政治味濃厚的信息,他們還需要經濟、文化、科技、教育等各個領域的信息,更重要的是人們除各類信息的獲取外,他們還希望在緊張的工作之餘,新聞傳媒能為他們提供有益於身心健康的娛樂消遣。在人們對媒介投入過多關注時,他們反而覺得有些無所適從了。有相當數量的受眾追求物質利益的最大化,忽視文化修養,甚至不能坐下來讀讀書,文化素養平庸,審美情趣低下,人們感覺越來越麻木,遲鈍,不能深入思考,追求心靈感悟,而是更多地需求感官刺激,以求打破現實生活的沉悶單調,空虛無聊,而新聞的娛樂化更多地提供了一些輕鬆活潑的文化休閒方式,用戲弄搞笑,調侃玩耍的方式帶給人們信息,滿足了受眾的享樂和遊戲的心理需求。

再次,是整個世界文化交流的結果,是一股世界風潮。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的總彙,是在特定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中經過長期發展形成的,人類所處環境不同,人文條件不同,所形成的文化必然有差異。西方國家注重個性發展,張揚個性,西方新聞價值的要素有:突發性,顯著性,異常性,接近性,重要性,人情味等等。往往在報道時將空前絕後,聳人聽聞的事件之類作為報道重點,以此來衝擊和刺激受眾的感官神經。而新聞的娛樂化從這個方面來看是大勢所趨了,因為它張揚的是異乎尋常的感覺。施拉姆説過一句話:“幾乎全部美國商業電視,除了新聞和廣告(其中很大一部分也是讓人消遣);大部分暢銷雜誌,除了登廣告的那幾頁;大部分廣播,除了新聞、談話節目和廣告;大部分商業電影;還有報紙內容中越來越大的部分——都是以讓人娛樂而不是以開導為目的的。……幾乎全部內容都有一種普遍化的遊戲或愉快的功能”。文化的滲透是自然而然的,只要在傳播領域偶然出現這樣的潮流,而這樣的潮流又恰好是迎合了受眾的需求,可以給媒體和廣告商帶來利益的,所以它的擴張程度必然是很大的,滲透速度也很快。即使各個國家的文化背景不同,但多種文化之間總有一個契合點,拿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來説,雖然與西方文化張揚個性不同,我們自古以來嚮往政治統一,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相對重視集體利益,但隨着改革開放的發展,我們也開始慢慢接受西方文化,我們所作的一些電視節目娛樂性程度加深,也説明我們也開始重視個體,但這與傳統文化也沒有本質上的衝突,所以我們大膽接受,大膽結合自己的文化特點,形成了我們自己的一套新聞特色,而新聞的娛樂化也是其中之一。

最後,新聞的娛樂化能夠大行其道,與社會的認可也有關。我們國家對新聞的控制體制還是較完善的,政府和社會輿論對於新聞事業的影響還是巨大的。新聞的娛樂化為什麼能得到它們的認可呢?第一,人們既然對娛樂性的東西很感興趣,那自然而然會對一些政治問題,社會問題的熱情減弱,對政府,對社會的抱怨也會減少,社會安定的因素會增多,政府自然認可了。第二,新聞的娛樂化給媒體帶來了活力,使其充分發展自身,媒體實力的壯大必然會給自己帶來巨大的經濟收益,他們靠自己生產的傳媒產品完全可以養活自己,並且還為國家創造出很大的利潤,政府的經濟壓力大大減輕,又何樂而不為呢?第三,整個社會都陷入在一種全身心地放鬆之中,自己儘可能地忘記痛苦,盡情享受快樂,逃避現實,緩解壓力,在這樣的輿論下,新聞的娛樂化也就順理成章了。

l娛樂新聞包含在新聞的娛樂化大潮中

在前兩點的論述中,分別就娛樂新聞和新聞的娛樂化的定義,成因作了一點探導。可以説,新聞的娛樂化所包含的內容更為寬泛,它代表的是一種潮流,而娛樂新聞作為新聞的一種,應當是包含在新聞的娛樂化中的。換句話説,新聞的娛樂化是作為一種現象存在的,而娛樂新聞可以説是一種現象,但更多的,更平常的是將它作為一個特定的新聞類別來闡述,它存在於新聞娛樂化的大潮中,是大潮中的最佳代表。因為不是任何新聞都可以娛樂化,娛樂化限定了新聞的題材和範圍。只有社會新聞、文化新聞、體育新聞等與娛樂業緊密相關的內容,才能做成娛樂化的風格。沒見過國家大事、時政評論等(諸如兩會、入世、領導人講話等)做成娛樂報道的。而娛樂新聞首當其衝地應成為主力軍。在這樣的大潮中,新聞的真實性對娛樂新聞來説顯得不那麼重要,因為娛樂新聞關注的是受眾的注意力,是一種注意力文化。當然,我們也不能完全忽視新聞的真實性,畢竟新聞最基本的原則就是用事實説話,但是為了追求強烈的對受眾的刺激,可以適當做點新聞策劃。比如1999年著名球星貝克漢姆與他的妻子維多利亞的世紀超豪華婚禮便藉助了傳媒的力量,大做文章,上演了一幕王子與公主的美好童話故事,引起了全球轟動,負責轉播的電視台收視率達到了至高點,獲得巨大收益,靠新聞炒作的夫婦二人迅速竄紅,而觀眾也滿足了自身探究明星生活的慾望,可謂一石三鳥。媒體對此次婚禮的關注也從側面生動反映出時下新聞界流行的娛樂化傾向,尤其是體育新聞的娛樂化傾向。人們似乎越來越習慣於忽視嚴肅新聞,而樂於以輕鬆心態閲讀娛樂化的新聞,滿足自身的好奇心、窺探欲。關注明星,並不關注其演藝成就,而是關注其興趣愛好、誹聞逸事等私生活。貝克漢姆結婚的新聞中就包涵着諸多娛樂化要素:球星結婚本來就是體育類報紙關注的題材,屬於體育賽事報道之為頗有娛樂性的“軟新聞”;小貝本人長相俊朗,有明星氣質,跟出生名門的也同是明星的辣妹結婚,不免令人感到好奇。從這個角度看,這場婚禮既是體育新聞,更是娛樂新聞,也很好地説明了新聞娛樂化的大勢所趨。

l對於新聞娛樂化的一點擔憂

新聞的傳播規律是十分清楚的,那就是:真實性、準確性、權威性、可信性。如果新聞的娛樂化很好地遵循這些傳播規律,它發展的空間還是很大的。但是這樣的尺度很難掌控。有的媒體為了迎合受眾的、特別是商家的關愛,竟然把新聞的根本性質改變了,使新聞報道混同於娛樂行為,生活的真實反映似乎可以是任何個人的道聽途説、隨意鋪排,甚至可能是傳播者的主觀想象或者精心製造。有的貌似自我解嘲,有的近乎私塾講古,有的好像編順口溜,有的竟如調侃玩笑,哪裏有一絲一毫的信息共享,哪裏有一絲一毫的言之鑿鑿?新聞節目,各有各的形態,各有各的性質,硬是讓所有新聞報道承擔娛樂綜藝節目的任務,是南轅北轍的,是毫無道理的。不分青紅皂白,不問高低深淺,一切以主觀意志為轉移,不是嚴肅的、負責的傳播者應有的態度。真正的好的新聞節目,也要注意角度、講究形式。角度新穎、形式完美,自然會給人以認知共識、愉悦共鳴的魅力,可感可信,回味無窮。

所以,在如今的新聞娛樂化的大潮中,無論是做娛樂新聞,還是別的新聞,最低限度都不能忽視新聞的基本規律,否則,即使獲得一時的眼前利益,所產生的負面影響必然禍害無窮。新聞傳播在逐漸走向世界,在那裏,充滿了激烈的競爭。真實、準確、密集、迅捷、高超、美感,將成為競爭的焦點。稍有不慎,就會"一失足成千古恨",或被遺忘,或被淘汰,很難"東山再起",重振雄風。不要被眼前的既得利益所迷惑,不要被淺薄的狹隘認識所束縛,,盡力放開目光,加快步伐,遵循新聞的規律,勇敢地、堅定地向前走去,一定會有美好的未來!

參考資料

杜榮進等。中外新聞採寫借鑑集成1990

劉宏娛樂新聞到底是不是新聞中華傳媒網2002

林暉。市場經濟與新聞娛樂化新聞與傳播研究。2001

威爾伯·施拉姆、威廉·波特。傳播學概論北京。新華出版社1984.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jingxuan/re6z1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