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論文模板精選 >

高速公路建設科技工程論文(精品多篇)

高速公路建設科技工程論文(精品多篇)

高速公路建設科技工程論文(精品多篇)

科技創新論文 篇一

對新型的節肥、節水、節地、節材等技術要不斷地進行推廣與應用。將高效節水灌溉新設備要大力推][廣起來,對旱作物農業工程要繼續實施起來。對化肥深施、保護性耕作和精量播種上要進一步去推廣,對測土配方施肥要深入地進行推進,對技術示範和設施農業的建設上要予以強化,對農業機械技術改造上要大力地給予支持,將產品的便捷性、安全性和適用性提升上來。對農村垃圾處理和農業面污源治理的工作上要予以強化,提升農村的生態環境水平。對現代的信息技術上要充分地進行使用,將農產品等現代的交易要積極地開展起來。

2對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上要努力提升上來

2.1將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平台建立起來對市場運作和政府引導上要予以堅持,將分析測試、技術轉移、集成科技成果信息服務、融資服務、區域服務等要積極地推廣並建立起來,將農業科技成果網上定期的機制要積極地建立起來,對農業生產化的科技需求上要積極地反映出來。對農業技術交易市場要努力建立起來,將農業科技成果供需對接的平台有效地建立起來。對農業技術評估諮詢和農業技術產權交易等中介服務機構上要加快去發展,將便捷高效的服務為農業科技成果產權交易提供出來。

2.2對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機制上予以完善對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產學研聯盟合作、企業主體運營、獎勵評價、展示交易促進等機制要努力建設起來,並不斷地進行完善。將以企業為主體模式要大力地實施起來,將結合產學研為模式的科技轉化建立起來,在主營收入中將農業科技活動經費的比重要不斷地提升上來,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投入主體中將企業作為其中的主體。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將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的組建上要予以強化,將農業科技創新的能力要努力提升上來。

2.3對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項目上要予以實施對現代農業產業等眾多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項目上要全面地實施起來。要大力引進和轉化先進的科技成果,對綠色產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場地的建設上予以強化,將農業標準化生產規模不斷地進行擴大。

3保障方針

對組織領導上予以強化,將認識提升上來,將對中國夢的實現當做主要的目標,在農業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中將提高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和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有效地融入進去。可以將專門的工作小組成立起來,對具體的工作上進行管理。其次,將宣傳教育工作做好,在基層科技創新工作和農技推廣體系建設中對發現典型、宣傳典型、依靠典型和樹立典型要切實地重視起來,對農業科技創新和成果的轉化上要予以加快,將一定的經驗要及時地總結出來,將長效的工作機制要探索並建立起來,對農業科技創新工作的成效要利用多種方式進行宣傳,在整個社會將支持農業技術推廣和重視農業科技創新的良好氛圍營造起來,將農民學習和運用農業科技的積極性調動起來。

4結語

進入21世紀以來,在科學技術的推動下,我國的農業發展水平不斷地提升,現代的農業生產逐漸地擺脱了傳統的生產經營模式,農機推廣體系的建設在農業發展中越來越受到重視,因此,加快農技推廣體系的建設,推進科技創新與應用,已經成為當代農業生產與發展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需要有關部門一定要重視起來。

科技創新論文 篇二

1.1農科城科技創新服務聯盟的組織形式

從聯盟主導(即聯盟發起人)角度來看,農科城科技創新服務聯盟的組織形式可分為以龍頭企業主導和以科研院所主導兩大類。除設施農業聯盟和國際合作服務聯盟以科研院所主導外,其餘均以龍頭企業為主導,即以龍頭企業主導的科技聯盟是目前農科城科技創新服務聯盟中最主要的聯盟構建模式。從構建目標角度來看,聯盟的組織形式可分為橫向產業聯合和縱向產業聯合。首都食品安全科技服務聯盟和首都籽種產業科技創新服務聯盟均以完善產業鏈條為目標,屬於產業鏈合作聯盟模式,即縱向聯合模式,前者由從事食品安全生產、加工、儲運、流通等方面的龍頭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技服務機構等聯合發起成立,後者由從事籽種研發、應用、推廣和營銷的龍頭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科技服務機構等聯合發起成立。其餘幾個聯盟的目標均為解決產業共性問題,屬於技術攻關合作聯盟,即橫向聯合聯盟,其是北京農科城科技創新服務聯盟的最常見模式。從組織形式看,除北京現代農業科技創新服務聯盟在民政局進行了社團法人註冊而具有法人實體地位外,其餘均為契約模式形成的聯盟組織。

1.2農科城科技創新服務聯盟合作伙伴的選擇

好的聯盟夥伴是聯盟成功的前提,是決定聯盟成功的關鍵因素。從與聯盟理事長的座談中瞭解到,農科城中大多數聯盟對於夥伴選擇均有一定的篩選過程和篩選標準,具體來説:一是申請人需具有一定的業績和影響力,自身能力要強。這種聯合或是強強聯合,或是優勢互補,進入門檻較高。多數聯盟要求成員必須為從事與聯盟技術和產業方向相關聯業務的骨幹企事業單位,所關注的指標為企業銷售額和淨利潤;二是申請人需要具有一定的誠信度,這樣其他成員才願意與其合作;三是申請人要與聯盟的戰略相近、文化相容,也就是説價值觀取向要一致。聯盟成員之間只有具有相近的戰略目標和文化價值取向,才能消除聯盟參與方的異質性,從而維持聯盟的穩定和持久性。例如,飼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在聯盟建立初期就有嚴格的篩選過程,有意加盟的企業或院所需要提交申請表,之後由聯盟理事會通過開會討論進行初步篩選,重點考核申請者的業績。通過初步篩選的企業或院所作為預備會員,在參加1~2次聯盟組織的活動後,再由理事會判斷其價值觀取向與聯盟是否一致。目前,每年申請加入農科城科技創新服務盟的企事業單位大概有40多家,但經過這樣的嚴格篩選後,一般能獲得審批的只有兩三家,而現有聯盟中主要為中央在京的科研院所和主要龍頭企業。

1.3農科城科技創新服務聯盟開展的工作

目前,農科城科技創新服務聯盟開展的工作包括兩大類,一是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二是創新服務,目標在於推動產業變革和技術進步。

1)開展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一方面,開展聯合攻關和技術研發,廣泛聚集產學研等創新資源,聯合攻克制約產業發展中具有共性的關鍵和核心技術難題;另一方面,開展成果轉化及產業發展促進,建立項目發現和篩選機制,實施能較快形成較大產業規模或顯著提升相關產業技術水平和核心競爭力的項目,並建立首都生物飼料創新平台、首都育種平台、首都科技條件平台等,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發展。

2)開展創新服務。一是為相關領域和行業服務,引導其就服務資源開展合作,加強相關領域和行業的共性技術研發服務、技術轉移和人才培養;二是為聯盟成員服務,包括定期舉辦學術交流會、論壇、組織聯盟成員參展,推介成員單位成果、開展行業政策研究、人才培養等,為聯盟成員提供行業信息,促進產學研之間的行業交流與協作配套。

2北京農科城科技創新服務聯盟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2.1聯盟主體的帶動作用尚未充分發揮

由於企業是農科城科技創新服務聯盟的主體,因此龍頭企業擔當風險的能力、戰略眼光、社會責任心是聯盟成功與否的關鍵。目前,農科城科技創新服務聯盟運行較為鬆散,龍頭企業及成員過多考慮自身利益,缺乏對聯盟推動產業技術進步的重視。

2.2聯盟戰略研究與發展規劃欠缺

農科城中很多聯盟沒有制定合作的整體規劃和實施計劃,沒有認真研究和分析聯盟和其自身對行業的具體定位,導致聯盟工作路線不清楚,聯盟整體呈鬆散狀態。事實上,一個好的聯盟必須認真考慮通過聯盟形式能解決行業發展的哪些關鍵和共性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又不能與聯盟成員的現有業務形成競爭。

2.3聯盟驅動產業創新體系建設的力度不夠

目前,農科城科技創新服務聯盟開展的工作內容雖然集中在技術創新、成果轉化與創新服務,但聯盟對行業的產業創新作用尚未有效發揮。雖然聯盟集聚了中央在京的科研院所和主要龍頭企業,科技力量雄厚,但仍缺乏較好的協同創新機制。此外,調研發現,理事長單位能否承擔產業創新的重任,是否具有發展的戰略眼光也是推動聯盟產業創新的重要因素。

2.4缺乏專門的聯盟管理機構和高素質專職管理人才

對於聯盟的管理,不依附於某個企業,以中立第三方的形式成立專門的聯盟管理機構,更能保證聯盟的公平和公正性;同時,由於聯盟的作用是推動產業變革和技術進步,決定了聯盟的工作具有較高的專業性和戰略性,更需要高素質的專職人員對聯盟事務進行管理。農科城中現有的聯盟管理機構多掛靠在聯盟理事長單位,缺乏專門的管理機構和高素質專職管理人才,而且大多數聯盟祕書處掛靠在政府單位,對此,政府應轉變職能,逐步退出聯盟管理,轉向為聯盟服務。

2.5戰略聯盟工作尚未深度開展

農科城科技創新服務聯盟整體處於發展初期,所開展的工作也在不斷的探索中。整體上看,聯盟目前所開展的工作僅限於開展聯合攻關和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及產業發展促進、行業領域服務等層面,有少部分聯盟僅為申請項目而存在,一旦項目結束,聯盟工作趨向鬆散。與國家對產業技術聯盟所要求的工作內容相比,農科城科技創新服務聯盟在標準制定、聯盟品牌建設、國際化合作等方面的工作進展緩慢,而這些不僅是聯盟需要開展的實質性工作內容,也是衡量聯盟建設績效的重要方面。

3北京農科城科技創新服務聯盟發展建議

3.1基本思路

3.1.1聯盟的目的,即為什麼結盟只有首先明確聯盟的出發點,建立聯盟明確的目標定位,才能指導整個聯盟的運行方向。北京市現有180多家行業聯盟,絕大多數聯盟的工作停留在申報項目這個層,未能真正發揮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的作用,根本原因在於聯盟的自身定位不清,缺乏對目標和工作內容的定位。對此,各方在決定參與戰略聯盟之前,應明確加盟的目的,即希望從聯盟中獲得怎樣的利益。同時,要注意學習吸收聯盟夥伴的優點,分享戰略成果,爭取在提升企業自身競爭力的同時,也努力提升整個產業價值鏈的競爭能力。

3.1.2聯盟的夥伴,即與誰結盟戰略聯盟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聯盟夥伴的選擇,因此,需要綜合考慮兼容性(各方資源的優勢互補)、能力和價值取向,慎重選擇聯盟合作伙伴。一般而言,兼容性高、發展能力強的企業應為戰略合作伙伴的首選,而在戰略一致性和文化一致性上都達到較高水平的個體也是最佳的聯盟合作伙伴。聯盟成員之間的優勢互補性越好,聯盟自身能力越強,聯盟成員的價值取向越為趨同,聯盟的績效就越大。

3.1.3聯盟的形式,即怎樣結盟持久的聯盟必須找到各方利益契合點和進行合理的分工。第一,聯盟首先是一個利益共同體,應以滿足合作各方的內在要求和共同利益為基點。在對中國飼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調研中發現,該聯盟至今已持續運行10年,原因關鍵在於聯盟發展過程中不斷尋求聯盟成員的利益契合點。例如,聯盟祕書處積極組織成員參展,對外宣傳成員產品,併為成員聯合培訓中高級管理人員,節省單個企業對員工的培養成本,還建立了非常規原料數據庫,為聯盟成員降低採購成本等。第二,持久的聯盟需有合理的分工。根據聯盟目的,即從事橫向技術攻關合作或是完善產業鏈條合作等,按照優勢互補原則進行合理分工,共同承擔聯盟的開發任務。一般情況下,技術原創性研究和小試研究,以參加聯盟的大學、科研院所為主導,工程類公司參與;中試、工業示範和大型工業化裝置以生產企業為主導,大學、科研院所和設備製造企業參與;融資機構則提向企業提供投融資服務和支持。

3.2正確認識農業科技創新服務聯盟的特殊性

3.2.1聯盟創新任務具有階段性農業科技創新服務聯盟創新任務應緊隨行業發展不斷變化,這是聯盟保持活力,得以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例如,國家飼料產業創新戰略聯盟成立初期主要任務為飼料研發,隨着飼料行業的發展,其不斷創新合作任務,目前已經形成了聯合研發、創新平台使用、成果轉化、聯合採購、統一宣傳策劃、提升信譽、爭取項目等多項功能。該聯盟成員從最初的8家擴大到現在的400多家企業和飼料科研單位,聯結了產業鏈條的上下游單位。之所以有成員源源不斷地加入,在於聯盟成員看到了在其中的成長前景。

3.2.2農業技術成果具有準公益性農業投資的邊際效益低於非農產業,且技術創新週期較長、創新風險較大。因此,農業吸引資金的能力相比其他產業明顯不足,也導致企業向農業技術創新投資的意願相對較低,與其他行業相比,企業牽頭組建產學研創新聯盟的意願較低。同時,農業技術具有準公共產品的特性,具有較強的外部正效應,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後能夠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但其知識產權保護難度較大。

3.3促進農業科技創新服務聯盟發展的制度設計

3.3.1聯盟發展的內部溝通和指導基於聯盟演變理論,聯盟運作具有階段性特徵。成立初期,期望與現實之間的差距,需要成員之間進行磨合。當成員間合作關係持久,信任水平提高,合作會具有一種慣性,使得合作的穩定性得到增強。農科城科技創新服務聯盟尚處於磨合期,因此,需要建立完整的信息溝通網絡,加強聯盟成員間的溝通、協調和信任,瞭解成員的實際情況和真實想法;此外,聯盟應為其發展設計階段性目標,做好短、中、長期規劃。

3.3.2政府對聯盟發展的引導和支持在聯盟成立初期,需要科技項目的引導與支撐,為聯盟技術創新提供資金保證。對此,政府應建立支持和鼓勵創新的外部環境,通過項目、資金和政策加以引導;搭建為聯盟成員服務的公共平台,利於聯盟聚集人氣;支持聯盟建立國際合作渠道,走出去,與國外科研機構建立良好的合作。同時,通過國家項目推動,在競爭過程中實現優勝劣汰,促進優化形成聯盟的核心團隊。

3.3.3培養農業聯盟的公信力公信力是聯盟持續發展的基礎,聯盟不應該隸屬於某個成員,也不只為某個單位服務,而是全體成員的聯盟。如果以發起人為核心運行,其他成員的參與度不足,聯盟將不穩定。此外,聯盟成員不僅要有熱情,還要有戰略。牽頭單位要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心,能高瞻遠矚地站在行業高度考慮聯盟的發展,以技術需求為導向,圍繞產業發展的關鍵問題和共性技術開展工作,這樣的聯盟才具有公信力,能夠促進各方真正聯結起來。值得注意的是,在培養聯盟公信力的過程中,建立聯盟實體是發展趨勢。聯盟註冊成為實體後,能夠以獨立的、公共第三方平台角色從事聯盟活動。聯盟實體的理事單位均進行了備案,形成聯盟平台,使得聯盟成員具有歸屬感,提高了成員的凝聚力,有利於聯盟的穩定。此外,聯盟實體作為第三方公共平台,對資金管理承擔責任,使得管理透明度提高,聯盟成員對項目資金管理及聯盟利益分配也會放心。

科技創新論文 篇三

發展低碳酒店,首先應該從建設酒店的低碳建築開始,採用先進的設計和建材,貫徹低碳設計、低碳用材、低碳構造、低碳用能、低碳運營、低碳排放等低碳建築思想,如,應充分考慮建築的節能性,運用太陽能、風能和生物質能源等技術;採用屋面節能技術,外牆及門窗保温技術,使用節能照明系統等;並在可能的條件下,對原有酒店進行必要的技術和設施改造以降低能耗和碳排放。酒店行業是一個能源和資源高消耗的行業,因此傳統酒店向低碳酒店轉型的核心就是如何通過技術創新採用可再生低碳綠色能源的使用,同時降低資源消耗,這方面國內外的一些酒店正在進行探索和嘗試,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太陽能發電。中國現在是世界上太陽能電池板最大的生產國,其太陽能光電產業生產總值更是佔世界的30%,

(2)太陽能熱水。現在,很多酒店都安裝了太陽能熱水設備,

(3)污水源熱泵中央空調及熱水系統。城市污水是北方寒冷地區不可多得的熱泵冷熱源。

(4)地源熱泵工程。地源熱泵系統是一種利用地下淺層地熱資源既能供熱又能製冷的高效節能環保型空調系統。

(5)中水回用處理工程。中水回用處理設備,通過物理、化學、生物工藝處理,可使各種工業廢水、生活污水達到生活用水甚至飲用水的指標要求。

(6)推廣採用節能燈具。如,用節能燈、LED燈替代傳統照明燈具,這方面在絕大多數酒店已經得到了推廣和運用。

通過綜合利用科技創新達到低碳節能從而初步建成低碳酒店的天津京薊聖光萬豪酒店在“低碳環保”理念的推廣上受到了社會的普遍關注與認可。酒店所選用的裝修材料全部為綠色建材,酒店設置生態健身跑步機,可將動能轉化成電能,運動三十分鐘所產生的電能可供一台筆記本電腦工作一小時。根據IPCC國際碳排放標準計算,聖光萬豪酒店一年就可以減少碳排放達2000餘噸。在2013年,該酒店獲得全國綠色建築創新獎。

總之,低碳經濟作為一種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逐漸以綠色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替代化石能源為基礎的經濟模式應運而生,並將成為一場涉及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的全球性革命,有些專家認為這將是人類的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開始。因此,建設低碳酒店正是順應了全球經濟發展的大趨勢,也是二十一世紀酒店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而觀念和科技創新則是推動低碳酒店發展的必要條件和必然途徑。

科技創新論文 篇四

山西省作為全國資源型欠發達地區,科技創新“擠出效應”明顯,科技資源總量不足,區域科技創新能力不強,屬於科技綜合競爭力薄弱地區。根據《2013全國科技進步統計監測報告》顯示:山西省綜合科技進步水平指數排全國第19位,遠低於全國水平。科技進步環境、科技活動投入、科技活動產出、高新技術產業化和科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等指數都不同程度地低於全國水平,其中高新技術產業化指數排全國第28位,低於全國水平20個百分點。山西科技創新發展緩慢,是長期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短板,其自身發展存在以下幾個突出問題。

1.1高層次科技人才匱乏

2014年12月,山西省科學技術協會了《山西省首次科技工作者狀況調研報告》。報告顯示:山西省科技工作者總量持續增長,但密度偏低,專業技術人員主要指標普遍居全國中下游水平,高層次科技人才嚴重匱乏。全省科技人員分佈中中級職稱者最多,為32.9%;然後依次是初級、無職稱、副高級,分別為25.7%、25.5%、13.0%;正高級最少,為2.7%。全省兩院院士僅為全國的0.33%,享受國家特殊津貼的高層次人才僅佔全國的1%左右。

1.2科技投入總量不足且強度不夠

2013年,山西省R&D經費投入155億元,僅佔全國1.31%,在全國排第20位;R&D經費佔GDP比例為1.23%,低於全國水平,排第17位。全省11個市除太原、長治、晉城、大同以外R&D經費佔GDP比例不足1%;忻州市最低,僅為0.16%。全省科技投入與全國相比差距較大。科技銀行貸款、創業投資、風險投資和社會融資等多元化科技投融資體系仍未建成,多渠道、多方式科技投入機制亟待完善。

1.3科技創新產出不多且質量不高

2013年,山西省專利申請受理量18859件,僅佔全國專利申請受理總量的0.84%;全省累計獲國家科技獎勵5項,在中部省份中排名墊底。全省從事研發活動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24家,僅佔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5.7%,遠低於全國水平;高技術企業370家,僅佔全國的0.66%,高新技術產業化指數連續多年全國倒數。全省境內沒有知名大學,部級科研院所數量很少。全省科研成果總量偏少,理論成果比例偏高,可應用成果數量稀少。

1.4縣域科技服務能力薄弱

2013年,山西省119個縣(市、區)擁有獨立科學技術局的僅有57個,佔比47.9%。2014年末,多地縣級政府機構改革方案中,將科技局列入“撤併名單”。縣級科技行政管理部門組織體系不健全,科技推廣機構嚴重不足,科技場館稀少、設備陳舊,工作機制缺失、創新手段不足,不能有效調動科技人員服務基層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基層科技工作發展十分緩慢。

2補齊山西科技創新短板的措施

俗話説:“打鐵還需自身硬。”要想有效支撐引領、加快推動轉型發展、創新發展、綠色發展等“六大發展”,全力破解“資源型經濟困局”,首先要積極採取實效措施,儘快補齊制約山西科技創新發展的短板,健全區域科技創新體系,大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

2.1培育引進創新創業高層次人才

開創創新創業人才輩出新局面,是補齊山西科技創新短板的重要標誌。要注重選拔、培育科技創新管理人才。加強各級行政管理部門、各類科技園區以及大學、科研院所和省管企業科技行政管理機構崗位負責人的遴選、使用和培育。要加快高層次創業人才和團隊的培育、引進。對接國家“”,實施山西“百人計劃”,重點引進創業人才。改革高端實用人才引進規則,加大對創業人才的發現、培養、引進、使用和資助。要加大創新人才培養。做好、做實“三晉學者支持計劃”和“創新團隊培育計劃”,找準人才新支點,為未來求得突破奠定基礎。要大力培育高技能專業人才,引導校企結合,保障生產一線、產業提升對職業技術人才的迫切需求。要營造尊重人才的社會環境,正確處理歸國學者和本土專家的關係、為我所用和為我所有的關係等。

2.2全方位加快發展科技服務業

培育壯大科技服務業,是補齊山西科技創新短板的有效途徑。要按照“分類指導、市場驅動、創新發展、開放合作”的原則,通過健全市場機制、推動中小微企業發展、強化基礎支撐條件、完善財税優惠政策、加大引導資金力度、深化開放合作交流等,進一步加快發展研究開發、技術轉移、檢驗檢測認證、創業孵化、知識產權、科技諮詢、科技金融和科學技術普及等專業性、綜合性科技服務。通過全方位加快發展科技服務業,進一步完善創新服務功能,優化創新區域環境,提升創新能力水平。同時,引領全省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

2.3強力促進科技成果落地轉化

引進國內外科技成果落地轉化,是補齊山西科技創新短板的必然選擇。立足山西科技創新地位不高,借鑑東部發達省份發展經驗,要構建高效的技術轉移服務平台,發展專業化技術轉移服務機構,健全科技與金融結合機制,促進科技成果落地轉化。要因勢利導,引進世界發達國家及我國大院大所和經濟發達地區等的科技成果,融合煤焦領域龐大的民間資本,加快發展中小微科技型企業,實現全球科技成果在山西“開花結果”。

2.4統籌部署重點產業科技創新

全面提升煤與非煤產業科技支撐能力,是補齊山西科技創新短板的根本目的。要圍繞煤炭產業,匯聚全球科技創新資源,統籌部署科技創新,拉長產業鏈條,全面支撐、引領全省煤炭產業的“清潔低碳型“”集約高效型”和“延伸循環型”等“六型轉變,實現由單一資源開採變為綜合開發利用。要圍繞文化旅遊、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食品醫藥、現代服務業等7個非煤產業,引導優勢科技創新資源,分類部署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向價值鏈中高端躍進,打造全省經濟新經濟增長點。

科技創新論文 篇五

1)績效考核激勵包含每月各單位科技成果完成情況及每季度各單位科技創新項目綜合積分兩方面。科技創新管理辦公室於年初根據各單位實際情況下達各單位月度及年度科技創新成果任務,每月底按照各成果單項分值表進行整理,彙總出各單位的當月得分情況並進行排名。每月各單位科技成果完成情況按照“1分1項1‰”的原則與工資直接掛鈎的辦法實施。具體為:未完成一項扣除1分,多一項記1分;1分按照各單位當月結算工資的1‰進行加減計算,並最終計入當月各單位工資結算總額。每月各單位科技創新項目根據綜合積分排名“只獎不罰”的原則執行。具體為:綜合積分排名前三的單位或個人依據相關文件獎勵標準給予相應獎勵。

2)每年進行一次全礦範圍內的科技成果評比和表彰大會,年度創新獎勵項目從每月評定的創新成果同等級中評選。

3)年度創新狀元、創新能手和創新單位根據創新項目數量、創新項目的經濟效益、項目的推廣範圍、項目的實用性等綜合得分進行評比選出。

2、科技成果推廣

1)由科技創新管理辦公室月底彙總當月鑑定通過的科技成果,進行評比、篩選、確定全礦範圍內較好的創新項目並下發各單位,由各單位按照自身實際情況進行推廣應用。

2)科技創新管理辦公室每月25日至月底對各單位的創新成果推廣應用情況進行打分,每應用一項加5分,每減少一項扣10分。

3、取得效果及存在不足

黃陵二號煤礦科技創新在未實施績效考核管理之前,全礦科技創新成果不足100項;自2012年科技創新實施績效考核以來,全礦共收集並鑑定通過395項科技創新成果。職工科技創新主觀能動性有了很大提高,全員創新氛圍濃厚。績效考核管理實施期間個別單位抱着完成任務,不扣分、不影響工資結算的態度,上報的材料質量不高,存在格式不完善、文字説明太簡單、缺少圖片或原理圖等問題,這都需要進一步加強管理與完善。

4、結語

績效考核在黃陵二號煤礦科技創新管理工作中的應用與實現,使得二號煤礦科技創新活動得到了廣泛、深入的開展,二號煤礦的科技創新氛圍日益濃厚,優秀科技創新成果層出不窮,極大地提高了二號煤礦科技創新管理水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jingxuan/vnd6l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