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彙報材料 >

基層應急能力建設情況彙報

基層應急能力建設情況彙報

全縣機構改革完成後,我縣應急能力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形成了縣政府主導、各部門聯動的良好局面。在強化工作責任,提高預測預警和應急處置能力,開展突發公共事件的預防、準備、響應、恢復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現將我縣基層應急能力建設情況彙報如下:

基層應急能力建設情況彙報

一、基本情況

(一)應急機構編制情況。在州應急局的指導下,我縣26個鄉鎮(街道)的“一辦兩站三中心”建設和321個村居(社區)“一站一庫(室)一隊伍”建設於2021年5月底已全部完成。目前,全縣26個鄉鎮(街道)有相關站所75個(其中26個應急管理辦公室沒有人員編制,由安監站人員兼職),現有人員編制143人,實有人數148人,其中專職人員129人,監管轄區內9138家生產經營單位。村級應急管理服務站由村組幹部兼職。

(二)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情況。黎平縣目前建有26支專職應急救援隊伍,共計265人。其中,縣消防救援大隊為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在職40人(有編制人員26人),負責全縣消防救援工作,協助處置各類應急救援工作,指導全縣消防救援工作;黎平機場救援隊為企業內部專職應急隊伍,有19人,其中專職應急救援人員9人,負責處置黎平機場內部發生的各類突發應急事件、支援高屯街道處置相關應急事件;縣人武部組織有一支民兵應急連,共120人,作為應急隊伍後備力量進行建設,可參與應急救援;鄉(鎮)政府專職消防隊伍有目前有23支86人。他們共同組成一條“大環線”佈置,能夠協同作戰和開展農村消防檢查、宣傳工作,有效的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三)應急志願者隊伍情況。黎平縣轄區內有26個鄉鎮(街道)321個行政村,每個鄉鎮(街道)政府(辦事處)都自發組建了以政府主要領導為負責人、在職職工為成員的綜合應急救援隊伍,共26支隊伍計1344人,負責處置各自轄區內的各類突發事件,並可就近支援臨近鄉鎮。另外,每個鄉鎮都配備了災害信息員,共計47人,負責報送各類災害信息;每個村寨都成立了義務消防隊,共425支隊伍9575人,負責鳴鑼喊寨、處置村寨消防救援和協助處置有關應急事件。

縣林業局成立有一支由100人左右的幹部職工組成的森林防火義務撲火隊,負責指導全縣森林防滅火工作。另外,國有花坡林場、東風林場、楠竹林場、烏下江林場、石井山林場分別有一支由幹部職工組成的義務撲火隊,負責林場的撲滅火工作。2008年雪災後,我縣出現大面積林木斷尾情況,森防形勢十分嚴峻。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森林防滅火工作,縣林業局建設了一套山火遠程監測系統,用以監測全縣森林火險情況。並招募了1970個護林員,發放一定報酬,將其納入縣財政預算,由他們負責全縣各村森林管護工作和森林防火工作,我縣始終堅持“見煙就查、見火就罰”,嚴禁明火入山,每到高温火險等級較高時期和清明時節,各鄉鎮均安排村組幹部和有關人員在各主要路口開展消防和交通勸導工作,確保羣眾生命財產安全。

近幾年來,通過省、州及縣委政府的努力,對全縣50户以上集中連片村寨全部開闢防火隔離線,對33%的純木質房屋進行了電路改造,每個村寨都配備了機動泵、水帶、水槍;163個農村村寨落實了高位消防池建設,建立了常高壓消防栓系統;423個村寨均修建了消防水塘,部分村寨結合水利工程的實施,完善了簡易消防栓的安裝。

(四)應急物資裝備和設施場所建設情況。黎平縣建有縣級應急物資儲備庫1個,儲備各類應急物資6040件(套),用以儲備、發放和應對全縣各類應急應急救援物資;26個鄉鎮(街道)和321個村居(社區)也都建有相應的應急物資儲備庫,用以儲備各類物資。另外,縣發改局和鹽務支局有儲備糧、油、食鹽、工業鹽。各類商場、超市的食用油、鹽,作為社會應急物資儲備,可以在緊急情況下由政府統一徵用。縣應急局2021年向上級爭取了應急車輛,給每個鄉鎮(街道)分別配發了1輛應急救援車和1輛消防車,用以開展應急救援工作。

應急避難場所建設方面,目前全縣有各類應急避難場所153個,主要以校園運動場、廣場為主,總面積約為276332㎡,可容納13.81萬人。

(五)應急預案體系建設情況。截止目前,黎平縣已修編完成全縣總體應急預案,各類專項預案也在有序修編中。各鄉鎮(街道)現有總體應急預案、自然災害類、事故災難類預案共計191個,其中2019年以來修訂的應急預案有172個,2019年以來自然災害類、事故災難類應急演練共計1642次,其中疏散演練474次。

二、經驗做法

(一)建立健全組織機構。健全和完善應急組織體系建設。一是及時調整充實了黎平縣應急救援總指揮部及專項應急指揮部的組成人員,由縣長擔任總指揮長、分管應急管理工作副縣長任常務副指揮長,各分管副縣長任副指揮長,各相關職能部門、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縣應急救援總指揮部下設縣消防安全應急指揮部、縣危險化學品和煙花爆竹安全應急指揮部、縣抗震救災(防震減災)應急指揮部、縣債務風險應急指揮部、縣金融風險應急指揮部、縣社會安全應急指揮部、縣道路交通安全應急指揮部、縣防汛抗旱應急指揮部、縣工貿行業安全生產應急指揮部、縣非煤礦山安全生產應急指揮部、縣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縣森林草原防滅火應急指揮部、縣建築施工安全應急指揮部、縣旅遊安全應急指揮部、縣文化文物場館安全應急指揮部、縣公共衞生應急指揮部、縣氣象災害應急指揮部、縣生態環境安全應急指揮部、縣綜合交通運輸安全應急指揮部、縣教育安全應急指揮部、縣食品藥品安全應急指揮部等21個專項指揮部。各專項指揮部在總指揮部的統一領導、指揮協調下,組織開展安全生產防範、自然災害防治和較大及以上事故災害應急處置工作。二是按照應急處置工作“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屬地管理”的原則,督促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建立和完善相應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領導機構和辦事機構,並明確職能分工。

(二)加強預警防範能力。我縣建立和完善了突發事件監測、預測、預報、預警體系,對可能發生引發突發公共事件重點部位、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進行監測預警,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不斷加強監測預警工作,縣氣象、自然資源、林業、水務、農業農村、交通、衞生健康(疾控)、工信等部門分別對各自分管領域進行監測。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報告制度,及時將氣象災害、地質災害、水旱災害、森林火險等預警信息向社會發布。

(三)積極開展處置應對和救援工作。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後,責任單位第一時間上報應急信息,並及時開展先期處置工作,縣政府及有關部門、事發地鄉鎮(街道)接到緊急信息報告後,按照有關規定,及時對事件信息進行分析研判,按照事件的大小和緊急程度,分門別類地開展處置工作。一是發生一般突發事件時,根據職責和規定,所涉單位、鄉鎮(街道)和部門領導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指揮應急處置工作,採取相應措施及時、有效處置,控制事態發展,密切注意和防止次生、衍生事件的發生,並及時向縣委辦、縣人民政府總值班室報告現場處置工作進展情況。並根據事件性質,向歸口職能部門報告(羣體性事件、治安和刑事案件報縣公安局指揮中心;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報縣應急局指揮中心;公共衞生事件報縣衞生健康局報告);二是發生較大以上突發事件或一般突發事件,經鄉鎮(街道)、縣政府部門介入處置後事態仍得不到有效控制時,報經縣人民政府總值班室或專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研判後,立即啟動總體應急預案或相應的專項應急預案,縣政府主要領導或分管領導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成立事件現場處置指揮部,根據需要分設若干個工作組,明確職責分工,積極組織開展應急救援和處置應對工作,並及時將信息彙總。堅持“多個口子進、一個口子出”原則,統一口徑,由縣委縣政府向省、州政府報告。

(四)加強應急隊伍建設。在縣委縣政府的強力支持下,我縣應急救援隊伍不斷壯大,隊伍建設不斷取得新的進步。一是專職應急救援隊伍力量不斷壯大。全縣目前建有12支專職應急救援隊伍。其中,縣消防救援大隊為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負責全縣消防救援工作,協助處置各類應急救援工作,指導全縣消防救援工作;黎平機場救援隊為企業內部專職應急隊伍,負責處置黎平機場內部發生的各類突發應急情況,協助高屯街道處理相關突發應急情況。鄉(鎮)政府專職消防隊伍有目前有10支,分別是肇興鎮、雙江鎮、地坪鎮、茅貢鎮、尚重鎮、九潮鎮、巖洞鎮、孟彥鎮、洪州鎮、水口鎮政府專職消防隊,他們負責處置本轄區內發生的農村消防、森林防滅火工作,同時支援臨近鄉鎮;二是兼職綜合救援隊伍建設形成常態化機制。始終堅持黨政領導“一崗雙責、黨政同責”的長效機制,緊緊壓實基層主體責任。為有效處置農村消防、森林防滅火、道路交通事故等各類突發公共事件,全縣26個鄉鎮(街道)都自發成立了由鄉鎮(街道)黨政主要領導為主要負責人的應急綜合救援隊伍,負調度處置轄區內的各類突發公共事件。

(五)積極健全完善應急保障體系。不斷健全完善重要應急物資的生產、儲備、調撥、更新、登記、監管和緊急配送機制,採取實物儲備、商業儲備等多種儲備方式,做好救災救助、生活必需品、衞生防疫等應急物資儲備工作。建立健全社會化應急物資保障體系,作為政府應急物資儲備保障體系的補充。目前,我縣建有應急救災儲備庫1個,儲備有帳篷、棉衣、棉被等救災物資,縣發改局、縣鹽務支局等單位儲備有糧食、食用油、食用鹽等基本生活物資,相關生產經營企業的社會物資,作為全縣應急救災物資的重要組成部分,可在緊急情況下配合統一徵調,確保我縣一旦發生災情,可以立即調撥到位。

三、問題和矛盾

(一)應急保障相對滯後。由於縣級資金困難,各方面都需要支出,對應急保障的資金投入也相對不足,導致各方面建設相對滯後。一是應急管理隊伍人才缺乏,由於應急管理工作強度高,工作壓力大,而相關待遇、晉升和保障相對較弱,崗位吸引力不高,致使招人苦難、留人更困難,“外面的怕調進來,裏面的的想調出去”,更遑論使命感和榮譽感了,隊伍素質參差不齊,專業化隊伍建設很難形成長效機制。另一方面,基層應急救援力量不足,農村消防、森林防滅火、地質災害、道路交通管控都是由村組幹部兼任,沒有專業的應急人才隊伍參與,相關專業的指導培訓也較少;二是應急救援裝備和物資儲備不足,應急救援裝備較少且裝備落後,縣級糧食、食用油等應急儲備未能達到上級要求,這將直接影響及時、高效、科學救援;三是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薄弱,通訊傳遞不夠順暢,特別是氣象災害發生後,往往會造成交通、供電等中斷,導致信息反饋滯後,應急指揮、救援隊伍和救援物資無法及時到位,延誤了處置時機。

(二)基層應急工作形勢嚴峻。一是農村消防工作任務艱鉅,全縣50户以上集中連片村寨423個,其中傳統村落98個。這些村寨大部分地處偏遠,交通不便,純木質房屋較多,耐火等級低,分佈密集,消防水源相對缺乏,消防基礎設施較差,火災防控比較困難。二是農村道路交通基礎相對薄弱,因地處山區,坡陡彎多,道路建設和維護需要的投入較多,所以農村道路交通條件大都較差,而廣大鄉村,交通出行普遍是三輪或兩輪摩托車,且人和車無證情況較多,交通事故風險很大;三是森林防滅火工作形勢嚴峻,黎平縣森林覆蓋率達74.6%,而近幾年乾旱少雨情況較頻繁,農村燒草積肥、“煉山”等野外用火的陋習未能得到有效扭轉,森林火險等級長居高位。加之,羣眾羣眾安全意識普遍不高,對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安全生產的自主防範意識不強,且防災知識掌握不多,自救、互救能力不強,緊急情況一旦發生,先期處置、開展自救等無從入手,而是被動等待政府救援,沒有真正形成全民防災救災的工作局面。

鄉鎮(街道)政府(辦事處)人員相對較少,而基層事情較多且繁雜,事多人少情況長期存在。應急隊伍建設相對困難。另一方面,縣級財政薄弱,大規模綜合應急救援演練和專項應急預案演練難以做到經常化、全覆蓋。對應急管理和應急救援人員的培訓,缺乏專門的機構和基地,面向現從業人員和社會公眾的有關應急知識宣傳教育不夠,公眾的危機意識不強,缺乏預防、避險、自救、互救等知識。

四、對策和建議

(一)加大對基層的支持。省級乃至中央層面加大對基層應急管理工作政策、資金等方面的支持,在人、財、物方面,多向基層傾斜。特別是在基層應急管理人員待遇、職級晉升方面,通過政策予以支持,使應急管理隊伍留得住人,專業化應急管理隊伍不斷壯大。不斷增強基層應急管理系統的使命感和榮譽感,促使應急管理工作能科學、有序向前推進。

(二)羣眾廣泛參與。應急管理工作不僅僅只是政府的事,也需要社會廣大羣眾積極參與。廣泛開展突發共公事件應急科普知識宣傳和教育培訓工作,利用週末、節假日,採取宣傳進社區、進百姓家裏的方式普及應急自救知識;充分利用鄉鎮趕集日、重特大節日等人員相對集中時段,通過發放應急知識宣傳手冊、文化下鄉等形式,開展更多貼近實際、簡便易學、羣眾喜聞樂見的應急科普知識宣教活動,提高人民羣眾的防震減災意識,增強人民羣眾自救、互救、避險、救災的能力。構建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應急管理工作體系。依靠羣眾,軍地結合,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積極參與,齊心協力做好應急管理工作,最終形成“政府主導、羣眾參與、羣防羣治”的良好局面。

(三)社會第三方支持。每當遇到大的自然災害和事故災難時,政府對受災羣眾的救援往往有限,如何在政府的支持下,讓羣公得到更好的保障。我們可以研究通過保險、社會捐贈等方式參與、支持應急管理工作,充分發揮其在突發公共事件預防與處置等方面的作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huibao/w8v4l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