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經驗交流材料 >

村集體“四聯四強”區域化產業扶貧模式

村集體“四聯四強”區域化產業扶貧模式

三原縣有建檔立卡貧困羣眾3870户10810人,其中產業脱貧户1806户5056人,均超過貧困總數的48%,產業扶貧成為三原縣脱貧攻堅戰的成敗關鍵。近年來,三原縣認真貫徹落實中、省、市脱貧攻堅決策部署,搶抓機遇,主動作為,依託“南菜北果塬區畜”的優勢產業佈局,着力打造出獨李藥菊種植基地、魯橋食用菌種植基地、陵前電商基地、新興光伏產業基地、西陽鎮小磨香油基地等14個特色產業基地,探索創新了“四聯四強”產業扶貧模式。

村集體“四聯四強”區域化產業扶貧模式

一、聚焦問題導向,依託良好產業基礎構建區域化產業扶貧模式

三原縣有良好的產業基礎,但貧困村貧困户的“貧”仍在於沒有產業支撐,“困”仍在於沒有產業推動,受觀念、技術、資金等制約,以傳統農業為主的產業發展方式難以改變成本高、規模小、效益低的狀況;新型經營主體的帶動是貧困户發展產業實現增收的關鍵,但主體的培育仍然要以扶貧帶貧的緊密利益聯結機制為前提,要選好企業、建好機制才能使項目資金髮揮實效,由於主體帶貧責任不強、利益機制不完善等,扶貧項目落地難、貧困户分紅兑現難等問題屢屢出現,扶貧實效大打折扣。

為了充分發揮市場在扶貧資源配置中的作用,運用市場的思路和辦法,建立以貧困户為核心,以扶貧效益為關鍵,政府、企業多方參與的產業扶貧利益聯結機制,三原縣堅持問題導向,對症下藥,靶向治療,主動引入外力、激活內力,堅持好中選優、優中選強,推動符合條件的扶貧產業項目有效落地,變輻射帶動為嵌入帶動,變“扶持到村户”為“效益到村户”,不斷強化政府、企業與貧困村户相互利益的約束監管,規範細化各方責任義務和利益分配,構建了以“政府扶龍頭+龍頭建基地+基地聯村户+村户聯股份”為生產組織方式,政府、經營主體和貧困村户互利多贏的“四聯四強”區域化產業扶貧模式。

二、堅持試點先行,凸顯區域發展特色構建四聯四強鏈接模式

從根本上改變貧困,增強貧困村户的“造血”功能,必須以大農業、大產業帶動貧困村户持續增收致富。然而,長期以來,貧困村户發展產業無門路、無資金、無技術、無市場、無膽量的問題突出;部分有經濟頭腦的貧困村户雖然自發做起各自產業,但各自為戰,難以形成規模,市場效應不強,貧困村户受益有限;一些產業企業具有一定規模,卻只注重企業效益,認為繳納土地流轉等費用、招募幾個務工人員法發發工資就可以了,與村户利益聯結不緊密,社會責任感不足。與此同時,單個產業企業項目支持往往是一次性的,對於企業可持續發展後續支持缺乏政策支撐。  

精準扶貧脱貧實施以來,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市委的統一部署,三原縣積極借鑑貴州六盤水、榆林趙家峁等地“三變”改革的鮮活經驗和做法,考慮到縣域內“一鎮一品”“一村一品”良好勢頭、農村專業合作社日益興旺、電子商務不斷湧現、鄉村旅遊方興未艾等優勢資源,積極穩妥地在全縣14個鎮(辦、中心)開展“三變”改革試點示範工作,大力支持發展區域化特色產業扶貧模式。三原縣獨李鎮黨委積極把握國家政策機遇,以黨建促脱貧,立足鎮域實際,着力彌補特色產業發展空白,經過深入調研論證,利用本地在外創業能人較多的優勢,跳出依靠傳統糧食生產的思維模式,走出了發展特色產業的新路子。該鎮趙渠村黨支部組織脱貧攻堅“四支隊伍”,先行一步,多次動員説服本地企業家回鄉創業,發展特色產業,成功引進陝西中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趙渠村菊花玫瑰產業園扶貧項目,以“三變+”改革為抓手,以發展藥菊、玫瑰種植為特色產業,創建產業合作基地,經過一年多的運營,成功實現了“土地變資源、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勞務變工資、技術變股份”的華麗轉變,構架起“政府+企業+合作社(基地)+涉農銀行+貧困户”的產業扶貧體系,通過政府引導、土地流轉、資金入股、勞務輸入、公司運營、按股分紅降低風險和成本,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趙渠模式”。

通過一年多的有效探索,三原縣委、縣政府積極推廣“趙渠模式”,組織全縣14個特色產業基地參觀學習,總結經驗,逐漸理出一條政府聯企業、企業聯基地、基地聯農户、農户聯股份,讓領航能力變強、特色產業做強、羣眾收益增強、企業效能創強”的“四聯四強”產業扶貧模式。“四聯四強”產業扶貧模式突出區域特色,強化各方銜接,推動互利多贏,充分體現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不僅讓村莊美起來,讓沉睡的資源活起來,也讓黨組織的責任硬起來,更讓貧困村户逐漸富起來,創出了一條以特色產業發展帶動村户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三、致力資源整合,激發各方深度融入助推嵌入機制運行通暢

按照“區域組團、連片發展”的思路,逐步構架起“黨組織+企業+合作社(基地)+涉農銀行+貧困户”的產業扶貧體系,採取黨組織核心把關、企業基地帶動、各方共贏發展和風險利益聯結,通過政府財政資金全轉化、企業優勢資源全融合、股份合作全參與和羣眾增收全覆蓋,把鎮村、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户的利益聯結起來,實現貧困村和貧困户早日脱貧增收。

(一)組織聯結企業搭建平台,促進各類資金滾入。堅持以黨建促脱貧為引領,組建臨時黨支部,整合“四支力量”,強化黨組織領航能力,對接聯結落地涉農企業,充分挖掘整合各種資源,共同搭建合作平台。一是選優特色產業建基地。鎮村黨組織積極招引當地人投資創辦的陝西中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出資創建趙渠村菊花玫瑰產業園基地,種植菊花和玫瑰,這在本地尚屬第一家,依託產業園基地,由村黨支部牽頭組織,以村資產入股和貧困户入股方式,帶動貧困村和貧困户增收,壯大村集體經濟。二是各類資金轉化保運轉。成立村級扶貧互助資金協會和監委會,吸納貧困户入會,將貧困户小額貸款、產業扶貧資金、互助資金協會財政資金及相關財政項目資金入股產業園基地,簽訂《產業發展合作協議》,讓貧困村和貧困户在合作社經營利潤中按約定比例享受分紅。三是“雙基聯動”強保障。村黨組織主動出擊,加強與基層信用社合作,建立三原縣農村信用社趙渠村金融服務站,將黨組織核心引領與金融扶貧、精準扶貧、產業脱貧緊密結合,藉助利好政策,解決了貧困羣眾脱貧致富的內生動力。

(二)企業聯結基地創優產業,促進效益最大化。圍繞規範產業基地科學有效運轉,按照“集中土地流轉、合作社管理、公司化運營、打造示範基地”的思路,力促產業基地做大做強。一是集中土地流轉。由鎮村黨組織出面搭建村級土地流轉服務平台,在全村流轉耕地200餘畝,以每畝800元的價格,統一流轉到村級服務中心,由村級服務中心與中玫種植專業合作社簽訂合同,明確責權利益關係,打造藥菊、玫瑰種植示範園區。二是創辦專業合作社。由陝西中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牽頭創辦三原中玫種植專業合作社,鎮村組織引導貧困户和農户入社,加強對農户產業發展的日常管理。三是公司化運營。允許村集體、農户、貧困户以有效資源、資金、資產入股合作社,參與入股分紅。三是打造示範基地。爭取政策傾斜和項目落地,以種植為基礎,以加工為重心,以市場為導向,全力打造集科研、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三)基地聯結農户拓寬途徑,促進各類資源入股。圍繞特色產業園基地建設,鎮村黨組織抓住各類資源整合,以資產、資金、勞務、技術等形式入股分紅,推動產業園基地發展成為村級“產業工廠”、農民(貧困户)轉變為產業工人,形成了“基礎設施股份+互助資金協會收益+集體資產收益”的貧困村可持續收益模式,構建起“土地收益+各種資金股份+工資”的貧困户可持續收益模式,全力帶動貧困村和貧困户持續增收。一是村級資產變股權。由村“兩委”協調落實農發項目,實施村級道路、水利、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將集體資源變為資產,以資產形式投資入股,收益納入村級集體經濟。二是互助資金變股金。組建村級扶貧互助資金協會,成立股東大會,將全村45户貧困户及入會會員變為股東,分別持有不同比例的股份,嚴格《協會章程》和《議事規程》,協會收益部分納入村級集體賬户,剩餘部分按股分紅。三是互助資金變租金。充分發揮村扶貧互助資金協會作用,村集體出資建設3個連棟温室大棚,建立藥菊、玫瑰種苗繁育基地,以租賃形式交給中玫種植專業合作社運營,年度租金納入村集體經濟,同時吸納羣眾學技術、自創業、促增收,實現特色產業融合。四是土地變資源。凡有意願出讓土地使用權的羣眾,將土地統一流轉到村級土地流轉服務中心,以每年每畝800元的價格,與合作社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協議》,讓羣眾個人土地持續有收益。五是貧困户土地變股權。貧困户以承包土地地畝形式折算,直接成為合作社股東,入股參與經營,享受效益分紅。六是扶貧資金變股金。合理運用上級劃撥到户的產業扶貧資金,與貧困户簽訂《產業扶貧資金協議》,合理進行配股,年底從合作社淨利潤中按協議進行分紅。七是勞務技術變股份。吸納有經驗、懂管理的返鄉大學生、農民工參與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經營管理,獲得管理收益後成為股東。鼓勵和引導以管理技術入股合作社,在獲得勞務收入的同時參與入股分紅。

(四)村户聯結股份持續增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堅持“村財鎮管+村户入股分紅+產業園基地+貧困户增收”的捆綁式發展,按照共同投資、捆綁發展、比例分紅、共同受益的原則,簽訂相關協議,建立各方利益聯結機制。具體合作方式有三種:一是實施兩委+合作社基地+貧困户捆綁式發展。在產業園基地劃出50畝地,與20户貧困户簽訂《產業扶貧協議》,由村“兩委”、合作社、貧困户共同投資,村“兩委”藉助產業扶持資金投資40%參與經營,企業合作社投資30%負責全程生產經營,民主評議20户貧困户以農户名義投資30%參與經營,前三年投資從產業收益中逐年扣除。年終收益後,村集體提取10%的管理費納入集體經濟,由鎮農財服務中心專賬管理用於貧困户幫扶工作;企業合作社提取30%的收益用於擴大生產經營;貧困户提取60%收益,扣除前期投資後獲得穩定收入。二是發揮合作社+基地+貧困户帶動效應。與25户貧困户簽訂《務工勞動協議》,吸納進產業基地務工,通過示範引領,採取日常務工、土地流轉、技術學習、業務培訓等形式幫扶帶動,解決貧困户長期就業增收問題,年人均收入達1萬餘元,為貧困户穩定脱貧奠定堅實基礎。三是無條件配送股份託底分紅。將全村45户貧困户全部納入村級扶貧互助資金協會會員,無條件配送股份,參協會收益分紅,直至完全脱貧固定增收為止,既為貧困户發展產業提供了資金便利,同時協會資金年度運營收益中獲得相應股份分紅,確保了貧困户集體脱貧順利推進。

四、注重集約效應,統攬各方共贏發展彰顯模式運行綜合成效

我縣區域化產業扶貧模式運營時間雖短,但得到羣眾大力擁護,取得初期綜合效益,形成了“領航能力變強、特色產業做強、羣眾收益增強、企業效能創強”的“四強”格局。

(一)領航能力變強。將脱貧攻堅始終作為統攬農村工作、推進脱貧攻堅的重中之重。脱貧攻堅之初,及時選派“第一書記”,派駐“四支隊伍”,組建臨時黨支部,準確把握產業扶貧重點,積極招引本地企業;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廣泛宣傳動員,統一羣眾思想,確保了項目順利落地;項目運營以來,黨支部積極跟進,配合完善運行機制,健全村級治理體系,協調解決各類問題,鞏固了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以黨建促脱貧,真正把抓黨建的實效成功轉化為服務脱貧攻堅的實效,充分發揮了黨建工作應有的作用和價值。

(二)特色產業做強。培育了新型經營主體,將5家專業合作社納入到村級特色產業發展規劃,硬化產業園基地道路3公里,建成U型渠5公里,新打機井3眼,搭建變壓器1台,並以資產形式入股,破解了貧困村發展帶動難問題。目前,該產業園基地種植苦水玫瑰45畝、大馬士革玫瑰80畝、千葉玫瑰50畝、中天玫瑰25畝,套種金絲皇菊50畝、小皇菊40畝、河北香菊30畝、貢菊35畝、杭白菊45畝,產業園基地發展已初具規模。

(三)羣眾收益增強。加大了政策扶持,破解貧困户產業發展資金缺、技術難問題,大力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既注重培育專業合作社,又注重組建互助資金協會,吸納貧困户和60餘户農户入社入協會,在土地流轉、基礎設施、金融信貸、產業扶持、互助協會等方面給予特殊優惠政策。村級資產、互助資金入股年度收益迅速增加,壯大了集體經濟實力;土地流轉為羣眾年度增收達16萬元,貧困户户均年度收入突破1萬元。

(四)企業效能創強。通過這種模式,有效盤活了村級各種資源,實現了企業產權經營多元化,為企業發展壯大提供了機遇。目前,該企業已自主研發玫瑰精油、菊花茶等8種系列,產品遠銷北京、上海、廣州等大中城市,年經濟收入達150萬元,贏得了客户青睞。

五、積極總結經驗,緊扣關鍵要素推動區域扶貧模式發展壯大

(一)黨建扶貧是龍頭。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和各方協作作用,帶動農村專業組織發揮經營主體優勢,引導村集體將固定資產、扶持資金等,採取入股等方式整合到農業產業上,促進農業產業向特色化、規模化、專業化發展,實現羣眾增收致富、社會和諧發展。

(二)選準產業是關鍵。資源依託於產業,才能得以利用;產業依託於企業,才能得到發展;企業做大做強,才能促進貧困農民增收致富。因此,產業扶貧必須要遵循市場發展規律,依靠市場主體研判市場趨勢,瞄準市場發展方向,提高市場競爭力。“四聯四強”區域化產業扶貧模式,引入的市場主體是農業龍頭企業,發展的產業是“健康、綠色、生態”的特色產品,與當前市場消費者追求的需求剛好同步,能夠使產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保證貧困羣眾“有收入、可持續”。

(三)精細管理是基礎。充分考慮各種資源,兼容各種貧困主體,把產業扶貧作為基礎來抓。按照“精準扶貧、不落一人”的總要求,充分整合本地各類資源,使各類資源有效發揮作用,生產經營實行專賬核算,鎮政府、園區代表、農户代表等組成監督管理小組,對貧困户佔股收益實行動態監督管理,並建立適時退出機制,真正做到真扶貧、扶真貧。

(四)久久為功是保障。脱貧攻堅需要久久為功,下足繡花功夫,既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一勞永逸。必須立足當前着眼長遠,堅持問題導向,統籌兼顧,不斷補齊產業扶貧短板,積極研判應對市場風險,健全完善產業扶貧各方利益聯結機制,實行捆綁式合作共贏,推進扶貧產業又準又好又快持久發展,確保扶貧產業真正成為農村發展、羣眾致富的支柱產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jiaoliu/eoj9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