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經驗交流材料 >

因地制宜分類施策 整體聯動合力推進全面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步伐

因地制宜分類施策 整體聯動合力推進全面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步伐

因地制宜分類施策  整體聯動合力推進

因地制宜分類施策 整體聯動合力推進全面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步伐

全面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步伐

 

近年來,**縣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緊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加快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有效推動城鄉一體融合發展。先後建成各種類型美麗鄉村28個,萬村整潔村34個,全縣71.8%的農户住上了小康房。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美麗鄉村建設的經驗做法

(一)規劃先行,統籌推進。合理編制縣域村莊佈局規劃,根據不同特點,將全縣所有村莊區分為城郊融合村、景區景點村、中心社區村、一般整治村、整合撤併村等5種類型。投入820萬元,一次性編制完成了9個鎮的總體規劃和119個村莊整治規劃。注重“多規合一”,將美麗鄉村規劃和其他各類規劃有效銜接,使生產、生活、商貿服務等各功能區科學佈局、協調配套。堅持“邊遠村向中心村集中、周邊村向集鎮集中、城郊村向縣城集中”和“宜平房則平房、宜樓房則樓房”原則,有效促進了有限公共資源重點配置。

(二)健全機制,整體聯動。着力加強組織領導,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堅強組織保障,探索形成了縣級領導聯點、幫扶單位包點、鎮村合力建點的工作機制。建立完善了資金投入、長效管護、督查考核等制度,全縣每年整合投入美麗鄉村建設的資金達到1億元以上,縣級財政每年都要專項預算環境整治經費,每個鎮也要有相應的配套資金。目前,全縣基本實現了“片區有垃圾填埋場、鎮鎮有垃圾轉運車、村村有管理組織、社社有垃圾轉運鬥和保潔員隊伍”的“五有”目標。

(三)助農增收,夯實基礎。注重強化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建成面積1.8萬畝的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區和281箇中小型農牧循環園區,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達到897個,產業龍頭帶動蔬菜、玉米制種、番茄、肉牛、肉羊等主導產業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引領農民參與市場競爭,以完善的產業體系促進農民增收,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有力推動了水、路、房、渠、電、網、醫、養、學等基礎條件綜合改善。

(四)綜合施策,全面提升。專門研究制定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梯次建設五年規劃,先後部署落實了“四改六清六治”、“百村整潔”、“五化覆蓋”等行動,確保鎮鎮有任務、村村有行動、年年有變化。在抓好美麗鄉村建設的同時,我們高度重視農民素質提升,先後累計培訓農民14.3萬人(次),力促傳統農民向職業農民轉變。通過深入開展“文明村鎮”、“五星文明户”創評等活動,有效促進了農村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雙提升。

二、取得的成效

近年來,全縣以新農村“四化”示範村和美麗鄉村示範村建設為重點,大力實施生態建設、環境衞生整治、持續推進柴草清理,農村人居環境逐步改善。建成“千村美麗”示範村6個,市縣級美麗鄉村示範村7個,“萬村整潔”村29個,建成新農村“四化”示範村30個,帶動全縣建成100户以上農民集中居住小區19個、133棟、4434户。

(一)注重謀劃逐步推進,規劃意識不斷增強。全縣已編制完成9個鎮、119個村的村莊規劃,實現了鄉鎮及村莊建設規劃的基本覆蓋。尤其是近年在美麗鄉村示範村建設過程中,在貫徹“三集中”原則的同時,按照城市社區服務功能的要求進行基礎設施規劃配套,建設檔次和水平不斷提升。

(二)統分結合建設新居,居住條件不斷改善。把整村整社推進、建設農村社區、農村危舊房改造、鼓勵農民進城購房結合起來,強化對示範點的政策扶持和危困對象補助政策落實,農民羣眾居住條件大幅改善。新建小康住宅8713户;其中:建農民公寓樓165棟5598户,連片20户以上平房小康住宅示範點9個228户,連片20户以上二層田園式住宅示範點3個80户。累計農村小康住宅達到25022户,佔全縣總農户的71.8%。

(三)立足實際積極探索,示範效應不斷顯現。按照“三集中”和宜樓房則樓房、宜平房則平房的原則,堅持城鄉一體化發展思路,因地制宜,積極探索,以點帶面,整體推進,建成了怡馨嘉苑、新城家園、六三嘉苑等一批農村新型社區,探索建設了西灘村、暖泉村等一批整村整社推進型的農村平房新建模式,起到了積極的示範帶動作用。

(四)項目支撐羣眾參與,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把項目支持、單位幫扶、村級自籌、“一事一議”有機結合,整合各類建設項目,全面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全縣各部門(單位)共向示範鎮(村)集中安排水、電、路及文教衞生等惠農項目180多項、整合各類資金達5.25億元。新(翻)建村級組織活動場所達到110個;建成農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5個,新建並完善配套小區廣場12個3.5萬平方米,完成道路建設230公里,渠道襯砌120公里,架設路燈928盞,使農村羣眾生產生活條件顯著改善。

(五)環境治理持續推進,農村面貌不斷改觀。按照全縣環境衞生綜合整治實施方案的目標要求,進一步加大環境綜合整治力度,通過“三清”、“三改”、環境衞生評比等活動,積極爭取項目資金,配套完善農民集中居住區的社區服務中心、文化健身廣場、衞生室、農家書屋、農民培訓中心、污水處理等公共服務設施。採取項目支持、單位幫扶、羣眾自籌等方式,先後投入資金5447.8萬元,指導幫助示範村積極開展住宅門面維修及粉刷、硬化通村社道路、襯砌渠道、架設路燈、農電網改造、村莊綠化美化和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建設,農村羣眾居住環境得到明顯改觀。

(六)施行單位部門幫扶,助推美麗鄉村建設。採取縣級領導聯繫鄉鎮、部門幫扶美麗鄉村示範村的方法。由縣上四大班子領導牽頭、其他領導積極參與,每個示範村選擇5個部門(單位)進行全方位聯繫幫扶。各聯繫幫扶部門(單位)先後為示範村聯繫協調道路建設、渠道襯砌、打井架電、美化綠化、陣地建設等建設項目50多項,直接幫錢幫物(摺合現金)400多萬元,為農村人居環境改善起到了積極的助推作用。

(七)加強督促檢查,做好協調指導。縣委農辦按照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的要求,在示範村建設中採取每月上報進度、每季度開展實地督查、半年進行觀摩檢查、不定期通報等辦法,狠抓示範村各項建設任務的落實。縣上分管領導和農辦相關領導經常深入各示範村現場指導、掌握進度、協調解決問題,推動“千村美麗”示範村建設工作的全面開展;同時,督促協調相關部門各負其責、各盡所能共同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確保各項任務全面完成。

三、美麗鄉村建設的幾點啟示

(一)全域規劃重點打造。以科學規劃統籌美麗鄉村建設。科學規劃是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前提,規劃不僅僅要重視點的打造,還要同步推進線和麪的提升,規劃的應該是一條線、一個面而不單單是一個點,形成點線面結合的靚麗風景。首先,美麗鄉村建設總體規劃要全面涵蓋在縣域村莊佈局規劃、土地綜合整治規劃、中心村建設規劃、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規劃以及產業發展規劃的規劃體系,實現規劃一張圖,建設一盤棋,思路規劃化,規劃項目化,項目資金化。其次,規劃是重點打造而不是全面開花,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要科學研判村莊的自然環境、基礎條件、所處區位等多方面因素,有重點的選擇一批自然條件優越、自身特色明顯、交通相對便利、區位相對較優的村進行重點打造,而不是全面開花。

(二)文化增色提升內涵。文化是一個地方最能夠打動人心、嵌入記憶的符號。美麗鄉村建設要把地域文化作為提升內涵的靈魂,不遺餘力的進行精準定位、深入挖掘。在民居保護和文化展示中要突出原真性,實現差異性,即在民居的外部改造上嚴格按照地方風格和特色進行打造,同時在內部裝修上融合現代生活方式,做到簡約而不簡陋,鄉土而不老土,純樸而不落後,實現傳統風貌與現代設施有機統一。做強了文旅創意綜合體,既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又豐富鄉村旅遊內涵。

(三)政府引導全員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線長面廣,政府在美麗鄉村建設中要發揮好引導作用,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扶持等各種手段,高質量的做好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配強配好村兩委班子,打好裏子,鋪好底子。同時始終堅持發展才是硬道理觀點,把美麗鄉村建設作為民心工程、民生工程來打造,讓農民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看到效果、得到實惠,從而調動其參與建設管理的積極性。項目實施主管部門共同對支農項目申報立項、實施、考核驗收、資金撥付全面審核把關,使各類建設項目和資金優先安排給實施美麗鄉村建設的示範鎮村。在推進農民創業增收上,構建政策扶持、創業培訓、創業服務“三位一體”的創業帶就業工作機制,幫助農民創業就業、致富增收,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可喜景象。着力加強基層基礎,不斷完善城鄉居民的公共服務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城鄉一體化、服務均等化水平要明顯提高。大力開展生態人居建設行動、生態環境提升行動、生態經濟推進行動、生態文化培育行動,從根本上改善農民生活環境。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充分尊重農民意願,切實保護農民權益,贏得農民羣眾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實現穩定發展、和諧發展、健康發展。

(四)以人為本市場牽引。針對當前都市人迴歸自然、享受生活的需求推出“慢生活”、“裸生活”的休閒度假方式。逐步形成“政府引導、企業參與、社會共建”的多元化投資模式,通過公司與農民或農民合作組織合作等方式建設村莊、經營村莊,農民或農民合作組織將房屋產權通過租賃或入股的方式與公司合作,由公司根據市場需求對村莊和房舍進行設計、改造和經營,並吸納當地農民在此就業,農民變股東,實現互利共贏。

(五)產業富民打造新村。建設美麗鄉村,不僅要優化生態環境,推動生態建設,更要帶動農村全面發展,最主要的是要加快富民產業培育,建立農民增收長效機制,把美麗鄉村建設與培育特色產業緊密結合起來。主要抓好三個方面:一是要因地制宜培育發展致富增收產業,按照市場規則和市場需求,擴大產業規模,延伸產業鏈條,創新發展經營組織,真正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業”,全面促進農民羣眾增收致富。二是要深度挖掘鄉村旅遊文化潛力,充分利用鄉村自然生態條件、歷史文化元素、田園人文景觀等特色資源優勢,打造鄉村觀光旅遊、農耕文化體驗、農業科普教育、休閒養生養老的基地,儘快把“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把鄉村的美麗優勢轉化為增收優勢、發展優勢、致富優勢,加大力度拓展鄉村發展和農民增收的新空間、新渠道。三是要激發增收活力和動力,要在推進現代農業發展、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業綜合效益、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和農業農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下更大功夫。比如,加快土地確權、登記、頒證,抓好農村土地流轉,農村集體資產的折股量化、農村宅基地和農村房產的轉讓、出租、抵押、交易等,在“資金變股金、資源變資產、產權變股權、農民變股東”方面進行大膽嘗試和探索,拓展增收渠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jiaoliu/kvr3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