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先進事蹟材料 >

精心打造宜居宜商的美麗鄉村——美麗鄉村建設先進事蹟

精心打造宜居宜商的美麗鄉村——美麗鄉村建設先進事蹟

統籌規劃 產城融合

精心打造宜居宜商的美麗鄉村——美麗鄉村建設先進事蹟

精心打造宜居宜商的美麗鄉村

——記薛樓板材加工園美麗鄉村建設先進事蹟

一、基本概況

薛樓園區位於碭山最南端,與河南夏邑、永城接壤,人口3.4萬,面積55平方公里,下轄4個社區,75個自然村。園區分年度承接了5個美麗鄉村建設任務,分別是:13年度1個、14年度2個,15年1個、16年度1個和16年度管委會駐地建成區環境整治項目1個;以薛樓中心村為起點,形成清河中心村和便民中心村為建設布點的“人”字形的佈局;神湖社區以黃銼樓中心村為軸線,形成以姚樓中心村、薛樓中心村、政府所在地建成區為“金三角”的建設佈局,目前,美麗鄉村建設各項工作我們正在有序推進。

二、主要做法

(一)成立組織,加強領導

一是園區黨工委管委會高度重視,加大扶持、指導和規範,成立了黨工委一把手的美麗鄉村建設領導組,分管領導任常務副組長,並駐村指導組織實施;二是從各部門抽調精幹力量組建了美麗鄉村建設建成區整治指揮部,充分調動各方面力量為美麗鄉村建設和建成區整治提供服務;三是明確了社區兩委人員的工作職責,現已初步建立“政府指導,社區主導,全民參與”的美麗鄉村建設發展機制。

(二)理性規劃、人性設計

建設未始,規劃先行。始終堅持美好鄉村建設先規劃後建設,不規劃不建設的工作思路。邀請有關專家,因地制宜,尊重民意,高起點的編制規劃。園區和社區兩級依據規劃,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以點帶面、穩步推進的原則,不等不靠、量力而行、積極推進,在原有舊村的基礎上,不搞大拆大建,而是進行適宜的改造,得到多數羣眾的好評。以新型城鎮化的模式建設美麗鄉村,着力推動鎮區園區社區“三區”互動融合發展。薛樓工業園堅持高標準規劃設計、選點佈局充分尊重習慣、與美麗鄉村建設和村莊整治相結合的原則,大力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城鎮化、生活服務社區化、生活方式市民化,推進鎮區、園區和社區“三區互動”,融合發展,形成“耕地向家庭農場集中、工業向園區集中、農民向社區集中”的新型城鎮化格局。

(三)產城融合突出亮點

強化產業支撐,加快產業集聚、推進產城融合是提升薛樓綜合競爭力的重要舉措,也是實現薛樓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必然要求。以一線取締一片合併姚樓中心村和建成區整治建設項目努力打造4公里精品一條街。在淨化、綠化、美化上着力投入,促進環境更美麗;在產業上實施“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為民服務上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城鎮化、生活服務社區化、生活方式市民化。將神湖一路當街建,重點打造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特色觀摩線路,彰顯產業、人文、社會、文化的生態內環發展模式。

(四)韻味佈局、提升民風

緊緊圍繞“生態宜居村莊美、興業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諧鄉風美”的美麗鄉村建設目標,按照“珍珠項鍊”模式,立足“環境整治、公建設施、產業發展”三個優先,堅持“規劃、資金、工程、產業”四個有機融合,全力完成“1110”目標任務,即:精緻做美一條街、精心打造1個法治廣場、重點建設“10個1”項目。堅持“大度看世界、從容過生活”,宣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傳播善知識,弘揚孝道文明,建設首善美麗鄉村。

(五)黨建引領 強基固本

園區黨工委始終把發展集體經濟作為抓基層、打基礎的重要抓手。以美麗鄉村建設為載體,強化“三資”管理,積極探索股份制發展模式,吸收社會資本參與,激活集體經濟的內生動力,實現共享發展。一是壓責推動,把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作為“一把手”工程,納入黨組織抓基層黨建的考核項目,增強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內在活力。二是典型促動,以神湖社區試點推行工資制,創新管理機制,提高服務羣眾的積極性,將發展社區集體經濟推向新高度。

三、建設成果

1、以新型農村社區的模式規劃了建設鄉村。主動順應農村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新要求和經濟社會結構的新變化,變農村居委會為新型農村社區,為生活服務社區化奠定行政和區劃基礎。按照不同社區承載不同城鎮化功能和要求,實現社區功能集聚效應。其中,清河社區依託原黃樓鄉政府所在地的小屯村,已經形成較為完善的公共設施服務能力,承擔了園區集中區的城鎮化轉移承載功能,規劃建設首位方向是宜居宜商的城鎮型小區,利民社區有豐富的水系資源,規劃建設首位方向是以水文景觀帶動發展第三產業。便民社區是園區的北大門,北鄰改道後的101省道,規劃建設首位方向是商貿、物流。神湖社區的前身是最早的薛樓板材加工園,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起步較早,規劃建設首位方向是產城融合示範小城鎮建設,目前,已集聚人口1.1萬人,佔園區人口的30% ;在園區務工近2000名外省籍民工中,1/3以上已在園區購房定居,實現了人口向小區和社區的集中。

2、以城鎮化的路徑實現了美麗鄉村建設全覆蓋。把美麗鄉村建設作為新型城鎮化的基礎支撐,打造了四個既相對獨立、又相互組團發展的“小微城鎮羣”。堅持統籌城鄉、現代農業“兩區”建設和扶貧開發相結合原則,高標準、高起點編制和實施村莊布點規劃、中心村建設規劃和產業發展規劃,不在無規劃的地方建房,不建無設計的房屋,從源頭上着力改變村莊佈局混亂的現狀。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主導和先導作用,積極創新機制,加大涉農項目資金整合力度,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美麗鄉村建設,資金瓶頸得到有效破解。深入開展村容整治活動,硬化、美化村內道路、興建文化休閒廣場等,加大農村環衞設施建設,修路、改水、建公廁,健全村莊衞生長效保潔機制,探索建立“户分類、村收集、鎮運轉、縣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方式,人居環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村容面貌煥然一新。

3、以具體工作項目化的方式整合了各類發展要素。牢牢抓住含金量較高的美麗鄉村建設、土地增減掛鈎、國家危房改造、扶貧開發、公租房建設等政策機遇,積極向上爭取項目、爭取資金、爭取支持,一方面為園區城鎮化建設提供了持續的資金和項目支撐,另一方面降低園區城鎮化建設成本,增加入住安居小區農民的補貼渠道,降低入住成本。尤其是在土地復墾項目上,通過村莊合併、整治後園區新增耕地247畝,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用於工業化和城鎮化建設,有效支撐了城鎮化、工業化對土地的需求,成為園區乃至縣區城鎮建設及工業經濟快速增長的推進劑。

四、下一步打算

簡單概括就是“一二三四齊步走”:

一個基礎:以改善人居環境,建設生態宜居為基礎。

兩個支撐:一是以產業為支撐。二是以文化為支撐。

三個幸福:一是提升羣眾的物質幸福;二是豐富羣眾的精神幸福;三是改善羣眾的生態幸福。

四個美麗:一是挖掘文化底藴,整合文化資源,建設厚重美麗鄉村;二是激活民間資本,深化農村產權改革打造活力美麗鄉村;三是以法治建設為平台構築平安美麗鄉村;四是抓好創新驅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建設可持續美麗鄉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xianjincailiao/vrdg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