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工作計劃 >

總結和規劃工作計劃多篇

總結和規劃工作計劃多篇

總結和規劃工作計劃多篇

【第1篇】計劃規劃:××鄉扶貧開發規劃工作總結

××鄉扶貧開發規劃

一、基本情況

(一)自然概況

××××鄉位於南墨玉縣6公里,北於和田16公里,總面積56948畝,耕地面積50948畝,人均1.5畝,糧食麪積57829畝,其中小麥22000畝(兩季田),玉米13829畝,(套種)水稻22000畝,因我村地處農區腹地,無宜墾宜牧荒地,周圍缺少發展空間,現有土地高低不平,成形的條田少,耕地鹽鹼化,土質差,土層薄,風沙危害嚴重,日照時間長,全年無霜期達220天,乾旱缺水,年降水量36mm,蒸發量高達2600mm ,自然環境惡劣。

(二)人口狀況

全鄉有33個村民小組,共8211户33171人,國小16座,中學4座,在校學生7660人,勞動力12839人,其中婦女勞動力16100人,有4802户共16807人為貧困人口,其中特困户人口962户3154人,低收入人口736户3210人,社會救濟户362户505人。80%的成人以上人口屬文盲、半文盲,全鄉有清真寺113座,宗教人士124名,95%以上的村民信仰伊斯蘭教,宗教氣氛濃厚,是影響穩定的敏感因素,也是阻礙人民思想進步,干擾政令暢通的危險因素。

(三)社會經濟狀況

全鄉主要從事以水稻、棉花、小麥、玉米為主的種植業。2000年,全鄉種植水稻22000畝,小麥22000畝,棉花12660畝,復播玉米13829畝,糧食總產22030噸,棉花總產1300噸,蠶繭產量62噸,2000年牲畜年存欄量836524頭(只),人均收入746元,種有少量經濟作物,如:苜蓿、玫瑰花、小茴香等,特別在水稻種植上,品種老化,產量低,種植技術落後,規模和特色得不到充分有效的發揮。

該鄉農民有季節性外出打工和從事販賣業的經濟傳統。其中年外出人口達2500人次,分佈全國各地,主要從事幹果、麻糖、毛皮等販運業等行業的農民較少,在織毯、裁縫、木匠等手工業、商業、服務業等方面的農户也很少。農民增收渠道狹窄。

二、規劃目標

(一)總目標

2002—2022年,三年時間解決全鄉736户貧困3210人的温飽問題,並增加收入,同時使低收入户人均收入年均遞增150元以上。2022年全鄉人均收入達1200元以上,2022年全鄉人均收入達到3000元。年度解決温飽計劃,2002年解決100户442人。2003年解決400户2100人,2022年解決剩下的236户668人的温飽問題。

用三年時間,大力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充分發揮鄉黨委的戰鬥堡壘作用,建立健全各種制度,對於符合我鄉實際的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要進一步完善和擴大其規模。在集體積累方面每村三年後達到6萬元以上。嚴格執行計劃生育法,依法管理宗教事務,保持社會政治穩定,抓好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大力推進科技普活動,具備一定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二)具體目標

1、大力改善基礎設施和農民的生產、2003年實現通橋(180公里)完成防滲改造,完善渠、閘配套,2022年公路通

(84公里),2022年前全鄉主幹渠(130公里),完成防滲改造,使其渠、閘配套設施更加完善,2022年前使全鄉的水的利用率提高到70%以上。全鄉實現“六通”“三有”“兩增加”。“六通”即通水、通電、通路、通郵、通電話,通廣播電視。“三有”即有衞生室、有學校、有科技文化室。“兩增加”即:產量增加、人均收入增加。2003年全面電網改造,2022年低村村通公路,

2、建立健全各類服務體系,更好地向廣大羣眾開展“五服務”一是建立健全適應市場經濟的科技服務體系,廣泛開展技術推廣、示範。儘快把現成的,成熟的科學技術傳授給農民,把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二建立健全市場信息服務體系。2003年本鄉里購置電腦,上網發送本鄉農產品、信息、下載、分析、預測、預備、發送市場信息。三是建立健全銷售服務體系,鄉里成立農產品銷售辦公室。專門跑市場,找信息開拓銷路找訂單。四是大力加強衞生醫療養老等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明明顯改善廣大羣眾衞生醫療條件。

3、各種產業發展形成規模,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到2003年上半年完成由種糧為主的種植業向畜牧業、養殖業、林果業、手工業等方向逐步轉變,爭取把產業結構調優、調活、調強,在家庭經營結構上,加大力度,對“五個一”的工程的實施,扶持種植、養殖大户,帶動貧困户,推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1)種植業:穩定糧食麪積57829畝,逐年提高單產,到2022年普遍實現噸糧田,糧食總產量達22034萬噸,人均佔糧食840公斤上以。確保糧食經濟作物2萬畝以上,受水的限制,棉花控制在5千畝左右,以市場定向為主,由農民自主決定,棉花種植要在高密度、高產量上下功夫。2022年,本部棉田實現百公斤皮棉。2022年發展温室大棚250畝,2022年,發展到500畝左右。為和田墨於150萬人口提供保鮮蔬菜。特別在水稻種植上發揮主導產業優勢,做強、做大,引進先進品種和技術,提高其產量和品質的優化,為農民的增收開拓新的思路和方式。

(2)畜牧養殖業:鄉黨委把畜牧養殖業當作增加農民收入的支柱產業來抓,將畜牧養殖業做大、做強,樹立近期靠畜牧業發展,遠期靠林果業的總體發展思路,加快畜牧品種改良,以大畜和商品畜為主攻方向,到2022年全村牲畜存欄達到100萬頭(只)增加牲畜年出欄率,商品畜20萬頭(只),力爭人均擁有牲畜4頭(只)(其中:大畜1頭,小畜3只)到2022年牲畜存欄達到150萬頭(只)商品畜25萬頭(只),人均6頭(只)以上,大畜和適齡母畜分別佔總數的35%和55%,牧業人均收入達到1000元。

(3)林果業:走優質、高效、新特產品的發展路子,以葡萄、核桃、杏子、無花果、玫瑰花、石榴等宜於加工,運輸的乾果為主。到2022年全鄉要達到1萬畝石榴,1萬畝核桃、1萬畝玫瑰花,1畝萬葡萄的規模。人均達到1.5畝,林果人均佔有90棵以上,林果業收入占人均收入的3/1以上。堅持立體種植模式,堅持以市場主導向,完成對現有果樹的嫁接、品種改良,堅持一村一品的原則,擴大規模和效益。

(4)手工業:把手工業按因户而異靈活操作的原則當作農民增收的新產業來抓,向規模化、市場化發展。加大投入,鼓勵有能力、有技術的農民專門從事自己的優勢手工業。由鄉加強服務和引導,在農户原有的基礎條件上,發展傳統民族手工業,有地毯、葦編、裁縫、瓦工、木匠等,使手工業的收益占人均收入的18%左右,人均收入的比例每年按3%的速度增加。

(5)商業、服務業:把商業和服務業搞強、搞活、由鄉政府為商業户和服務户提供市場信息、跑路子,鼓勵他們把生意做大、做強,帶動的人從事商業、服務業(如開飯館、跑運輸、小商販等),走出去掙錢,抓好典型,發揮他們的導向作用,努力使商業、服務業成為農民增收新的經濟增長點。抓好勞務輸出,每年保證最少30人外出打工,年打工收入4.5萬元左右,增加農户非農户收入的比例。

【第2篇】市城鄉規劃工作總結及計劃

一、2022年城鄉規劃工作基本情況

(一)以“富美_____”為目標,完善規劃編制體系

抓好總體規劃。《_____市城市總體規劃》按照法定程序在多種媒體進行規劃公示,廣泛徵求公眾意見,通過市人大常委會和市政府常務會審議,通過省住建廳組織的專家審查。目前已上報市委常委會研究,待研究同意後,上報省政府批准後實施。加強對各縣新一輪總體規劃的指導,南靖縣已編制完成總體規劃並獲市政府批准實施。詔安縣已完成總體規劃報批成果。指導漳浦、雲霄、長泰、平和完成總體規劃實施評估評審及報批;並指導雲霄、平和、長泰開展縣城空間發展戰略研究相關工作。

推進專項規劃。在城市總體規劃指導下,積極開展中心城區27個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截止10月底已經完成綠道網、郊野公園、產業佈局、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危險品倉儲佈局規劃、古城歷史街區綜合體保護與有機更新規劃設計、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項規劃、“田園都市、生態之城”建設控制導則、水城規劃、環境保護規劃、燃氣專項規劃、户外廣告規劃、夜景規劃共計13項規劃項目。公共服務設施專項規劃、公共藝術規劃及重要節點設計、防災體系專項規劃(抗震防災、防洪排澇)、電力設施佈局專項規劃、地下空間開發利用規劃等5項已完成階段性成果,預計年底前可完成任務。其餘豎向及管線綜合規劃、公共停車場佈局規劃、“智慧”城市專項規劃、“綠城”規劃、商業網點及物流園區規劃、給排水專項規劃、加油加氣站規劃、防災體系專項規劃(人防、消防)、地下空間開發利用規劃等9項正開展前期工作,明年全面完成任務。

完善村鎮規劃。今年全市重新編制規劃的行政村395個,目前已編制完成177個,已開展編制140個,還未開展78個已基本落實了編制單位,力爭在年底全部完成任務。對去年完成的347個村莊規劃各地進行質量自查,下一步我局將組織審查。13個省、市級試點鎮加快推進控規全覆蓋,目前角美、巖溪、杜潯(古雷新港城)、靖城、港尾、銅陵、四都、火田、常山等9個試點鎮已完成控規全覆蓋,郭坑鎮正抓緊編制,阪仔和豐山2個試點鎮未開展工作。所有試點鎮均已編制完成 “三個一城市設計”,正逐步實施中。我局牽頭組織“美麗鄉村”博覽會規劃設計展,展示我市“美麗鄉村”規劃建設成效,推廣具有閩南風格的新農村住宅設計方案,全力打造獨具閩南特色的“美麗鄉村”。為提升村鎮規劃管理水平,推行派駐鄉鎮責任師試點,我局派一名註冊規劃師駐南靖梅林鎮。

(二)以“宜居城市”為導向,優化城市功能配套

引導“三城”建設。“綠城”規劃。提出構築五個層次的園林綠地系統,重點是郊野公園、城市公園、街頭綠地、道路綠化和社區綠化五個層次綠地規劃。加快完成縣綠道網規劃。目前,城區濱江的20公里綠道全部貫穿(西溪親水公園綠道16公里、江濱綠道4公里);碧湖生態園4公里綠道已建成;荔海公園綠道已建成8公里,配套服務設施已基本完成。城市片林建設也正在推進中。“水城”規劃。提出打造“以水為脈、藍綠相依、串珠成鏈、城水交融、活力共享”的獨特風韻。目前已規劃研究水上交通工程12.6公里及配套的沿岸停靠碼頭。“名城”保護。《_____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通過省住建廳組織的專家審查,經修改完成最終成果,已上報省住建廳審查。與薌城區共同編制完成《古城綜合保護與有機更新總體規劃設計》及《古城綜合保護與有機更新示範工程規劃設計》。推進“古城文化旅遊綜合體示範片工程”的建設,完成延安南路北段(太古橋至台灣路)東面街立面修繕項目、中國共產黨福建臨時省委舊址修繕及周邊整治項目和中山公園南門入口改造項目。

解決“三難”問題。一是行車難。強化城市綜合交通。提出中心城區採取“改善舊城交通,改造重要節點,拓展城市框架,疏解對外交通”四條措施,做好今年市區道路交通建設規劃服務,其中城市道路共31條,28.5公里,改造重要交叉路口3個,過街人行天橋2座。完成九龍大道(萬達綜合體周邊區域)交通改善規劃編制工作。開展軌道交通專項研究;做好公共交通專項規劃;啟動中心城區綜合交通規劃及支路網規劃。二是停車難。完善停車場設施規劃。規劃建設路外公共停車泊位1000個,加大主要公建及周邊區域停車供應,緩解中心區停車矛盾。重點解決市醫院、市中醫院、江濱花園等區域停車難問題。已初步選址了市衞生局、中醫院、新浦路、閩南批發市場等地點作為中心城區機械式立體停車樓或地下停車庫近期建設的啟動點。三是活動難。對市區九龍公園、勝利公園、中山公園及江濱公園等,利用其邊角地或者草坪等,挑選若干處進行簡單的改造、鋪設硬地,新增符合中老年人集體活動的場地,增加活動空間。充分利用街頭廣場、空地進行配套建設,限制車輛停放,提供作為中老年人集體活動場地,市區已規劃10個點。建設26處城市片林:薌城區12處,龍文區12處,圓山新城2處,總面積約593.55畝。為市民提供更多的活動空間。

完善設施配套。一是加強公共服務設施配套。牽頭《公共服務設施專項規劃》(含文化設施、中國小布局、體育設施、醫療衞生、社會福利等)。積極參與醫療衞生建設年活動,做好三年行動計劃項目規劃服務,配合市人大、政協相關調研,提出意見和建議。二是配合重大基礎設施佈局。配合市鐵辦開展軌道交通專項研究,確定線路走向及站點的位置,並對周邊用地開發進行研究;做好廈漳同城大道規劃服務;參與廈門港總體規劃論證;參與國道319改線規劃方案論證等;協助相關部門做好編制2369平方公里規劃區範圍內的公共交通專項規劃,推動都市大公交發展策略。

(三)以優質服務為宗旨,提高規劃管理水平

做好戰役、競賽工作。一是城市綜合體競賽項目。為加快進度,幫助業主高質量、高品位建設城市綜合體,我局領導帶領相關技術人員,先後4次到全市15個綜合體建設項目競賽現場進行調研指導,並分別在漳浦和長泰組織召開兩次現場推進會。針對15個競賽項目中存在的問題,我局提出許多指導性建議,為建成高品質的城市綜合體打下堅實的基礎。15個競賽項目年度計劃投資45.22億元。1-10月累計投資97.51億元,佔年度計劃投資215.64%,超序時進度132.31個百分點。年度計劃建築面積施工量122.94萬平方米, 1-10月累計完成施工量163.46萬平方米,佔年度施工量132.96%,超序時進度49.63個百分點,在所有競賽項目中暫居第2位。二是城市建設戰役。我局共負責16個項目,總投資共計6236萬元,2022年投資4856萬元,截止10月下半月完成投資4184萬元,完成年度計劃93.5%,超時序進度10%以上。年底可超額完成年初計劃任務13.2個百分點。

做好規劃審批審查。繼續推出審批機制創新舉措:通過招拍掛取得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建設項目,《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及用地紅線圖由10個工作日壓減為一日辦結。實行前後台工作人員ab崗聯動服務機制,確保服務對象到窗口辦理審批事項“不落空”、“不脱節”,在96123服務平台諮詢服務“不遲疑”,方便企業羣眾諮詢。我局行政服務中心窗口截至10月底,榮獲中心授予 “流動紅旗”共4面,3人次被評為“先進個人”,服務對象贈錦旗10面,滿意度評議100%。截至目前,共辦理許可(審批)件數254件。許可建築工程總建築面積136.46萬平方米。牽頭聯審17次。同時我局在_____中心城區率先啟用省住建廳統一制式城鄉規劃審批“菜單”用表格式。對修規及建築設計方案審查程序作了調整,簡化和完善告知單,對具備受理條件的申報項目在規定承諾期內辦結。完成項目審查52件:城市建設“十大工程”的民生設施改善工程(芝山公園改造項目)、公共場館建設工程(體育場、福樂家園、游泳館等項目)、教育配套工程(龍海市九湖鎮中心國小、市第九中學等項目)、住房保障安居工程(東裕花園二三期建設等項目)。

做好培訓及信息管理工作。一是8月我局與市住建局聯合在東山舉辦城鄉規劃住建系統行政執法工作培訓活動,200多人蔘加培訓。通過培訓使全體參訓人員更新了城鄉規劃建設管理理念,進一步推動我市規劃建設系統的依法行政管理工作上新層次。二是初步建立_____市綜合地下管線信息管理系統(規劃審批子系統)。主要是圍繞地下管線資料的利用,主要包括了地下管線信息的gis瀏覽、查詢、統計、規劃數據導入和分析等功能,為使用地下管線信息的各相關部門提供直觀、可靠的技術支撐和規劃決策的各種地下管線資料等。三是加強信息公開。我局網站加強對政務信息及熱點問題公開,對一些較大建設項目的規劃設計通過網絡、報刊等形式公開徵求社會各界和羣眾的意見,加大公眾參與規劃力度。如新一輪的城市總體規劃等草案,在審核(上報)之前進行事前公示,徵求羣眾意見。四是加強公眾互動。網站公眾參與度不斷提高,共收到各類諮詢建議等700多條,比去年增加10%,網站月訪問量近20萬人次,專欄總點擊量已達10多萬人次。公眾較關注的問題以轉辦單的形式轉發具體承辦單位,今年來共辦理19件轉辦件,如“碧湖生態園建設與不足的建議”、違章建築投訴等,取得較好的效果。

二、規劃工作的特色和新亮點

(一)突出定位

經過三年時間的精心編制,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明確城市發展新定位,解決了一系列城市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在空間佈局上,從上輪總規的“集中佈局模式”轉變為“軸向帶形發展模式”,從“濱江城市”轉變為“濱海城市”,提出“_____都市區”概念,規劃區範圍拓展到2369平方公里,確定近期“一中心、六組團”、中遠期“兩軸三帶、雙城多片”的都市區空間發展格局,解決了中心城區規模小、發展空間不夠以及區域統籌協調發展問題;在開發強度上,將全市劃分為四個強度區和一個特別控制區,通過優化景觀“四線”,通過“兩增兩降”,通過“退二進三”、“優二興三”等,形成由內向外的“三二一”產業佈局;在綜合交通上,規劃“快速鐵路-高速公路-快速路-主幹路”多層次的組團間路網體系,中心區形成 “兩橫五縱”快速路系統;在公共設施上,立足覆蓋城鄉、功能完善、服務均等,將服務區向城郊城鎮、農村地帶延伸。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將成為引領_____城市建設發展的指南。

(二)突出質量

根據省住建廳開展全省城鄉規劃設計質量和規劃實施情況專項檢查工作的要求,我局對中心城區2022-2022年完成的各類總體規劃、詳細規劃、專項規劃和城市設計成果以及城市總體規劃及控制性詳細規劃實施情況進行自查工作,並對各縣(市)的自查情況進行了審查,總體上看,我市大部分規劃成果均達到國家規定的內容深度和要求,符合城鄉規劃相關法律、法規、規章、技術標準和規範,有些項目在設計理念、編制思路、成果表達上均達到同時期省內領先水平,設計質量水平得到了提高。在2022年度全省優秀規劃設計獎評選活動,_____郊野公園概念規劃、台商投資區中心區城市設計榮獲一等獎,_____市綠道網總體規劃、常山華僑農場北區控制性詳細規劃、雲霄縣城將軍大道西側片區城市設計和_____市城市地理信息綜合平台榮獲三等獎。

(三)突出內涵

在全國率先組織編制《中心城區公共環境藝術規劃及重要節點設計》,同時編制《龍江路北段公共環境藝術設計》,通過這二個規劃,彰顯城市的文化特質,凝聚城市的形象與氣質,凸顯城市的性格與個性,承載公眾的理想與需求,成為城市的象徵與符號,成為城市新亮點,對於滿足_____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藝術需求,提升_____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義。

(四)突出引導

一是研究制定三年行動計劃。根據年初全市住建會部署,充分發揮規劃龍頭作用,我局牽頭完成中心城區道路建設和“三城”(水城、綠城、歷史文化名城)四個近期行動計劃,明確總體目標、建設目標、策略和2022-2022年的三年建設計劃。二是加強土地收儲研究。針對當前城市發展存在的土地價值不彰顯、區域功能定位不明晰、土地利用效率不高、設施建設標準不統一等問題,認真研究土地統一收儲,提出市、區兩級政府要通過制定“一個計劃”、建立“一套制度”、統一“一個出口”、編織“一張網絡”、遵循“一個標準”的“五個一”策略,積極推動城市建設科學有序發展。

(五)突出標準

嚴格按照規範、標準來編制各類規劃,根據規模、環境容量來合理確定容積率等經濟技術指標;規劃管理人員嚴格按照規範、標準來審核項目,不符合要求的堅決不予審批;在項目的選擇上,要正確處理好項目與發展的關係,處理好近期與遠期的關係,堅持用規劃技術標準規範來決定取捨。由我局制定的《〈福建省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_____市實施細化規則(試行)》於2022年1月1日起實施,該細則主要針對_____市實際情況和城市建設發展需求,在城市綠地、間距控制、建築退讓等方面對《省技術規定》進行補充完善,是我市城鄉規劃管理新的重要依據。

(六)突出專審

推行建築設計方案公開評審制度。位於城市主要街道兩側、重要節點或較大型的建設項目建築設計方案,推行公開評議審查建築效果和總平面規劃,邀請優秀規劃師、建築師、藝術師和社會公眾共同參與評審,形成規劃主導、專家領銜、公眾參與的機制,進一步提升城市品質、提高建築設計方案水平,提高行政效能、增加決策透明度。

(七)突出實效

今年初,為推進規劃管理體制改革,更好地服務基層,我局薌城、龍文和台商投資區三個分局正式掛牌,通過強化分局職能,做到規劃管理“主動服務、就近服務、貼近服務”基層,通過分局及時掌握基層發展存在的突出問題,局領導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目標更明確,更有針對性,今年以來已召開現場辦公會5場,現場解決問題10個。10月8日,局領導到薌城區解決具體問題,出台了一系列促薌城發展的舉措:市測繪設計研究院無償為金峯經濟開發區提供現有的道路規劃設計成果、市政工程管網和項目用地紅線等測繪資料,並與金峯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簽訂《戰略合作伙伴協議》。我局薌城分局還將啟動綠色通道,更好的服務金峯開發區發展。

我們工作也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一是“行車難、停車難、活動難”等問題仍較突出,規劃方面需要進一步研究。二是項目前期開發研究有待加強。即如何提升土地價值,加強基礎設施配套,激發城市新亮點等實際問題。三是各縣財政支持重點更多側重於城市和縣城,用於鄉鎮及村莊建設的補助有限,村鎮規劃建設資金缺口較大; 四是規劃人才緊缺無法突破。各級規劃管理部門、設計單位均缺乏專業人才,影響了鄉鎮規劃編制、管理和實施的順利進行。

三、2022年工作初步思路

(一)打造區域特色,推進全面發展

推進圓山開發,構築“一廊一園九湖”。圓山新城作為我市重點開發的城市新區,我局將組織編制《_____九龍江閩南文化博覽園概念性詳細規劃》、《_____閩南生態文化走廊發展概念規劃》和《圓山新城“九湖”片區前期研究及概念設計》等新區專項規劃及城市設計,通過整合閩南人文資源優勢,從形象與內涵中全面挖掘適合圓山新城的產城一體化發展,豐富和發展城市文化,構建宜居宜業的生態田園生活文化。

整合資源,激發城市新活力。與薌城區政府共同組織編制《_____市薌城區總體發展戰略規劃》。深入分析薌城區的現狀與發展趨勢,提出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戰略與優化、整合、發展的空間戰略。通過城市亮點打造,引導城市與區域未來發展。抓住_____市中心城區(薌城區、龍文區)“北擴、西進”發展方向,發揮城市設計在城市體型和空間環境塑造的協調指導作用,組織編制《薌城區金峯濱江公園周邊片區城市設計》和《龍文區朝陽公園周邊片區城市設計》,提升原有土地使用功能,增強土地利用價值,塑造中心城繁榮繁華城市形象。為需要尋找新的增長極,打造新的增長點。我局將組織編制《薌城區金峯開發區(康林路口片區)退二進三發展研究》和《藍田開發區(勝利路北至漳華路南)退二進三發展研究》,積極促進中心城區工業用地的轉型升級,加快兩個開發區與中心城區的融合,進一步做活中心區改造“生態經”。

做好“三規融合”,促進協調發展。借鑑相關省市的規劃管理經驗,研究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中涉及到的相同內容有機融合,並落實到一個共同的空間規劃平台上的方法,編制“三規融合”研究,強化規劃的實施和管理,提高城鄉規劃管理效率。

(二)謀劃重點地塊,提升城市價值

抓控規研究。為更好地進行片區開發建設,將計劃開展《_____中職園區總體用地佈局》、《_____市北廟片區控規及前期研究》、《_____市薌城區紅旗路周邊用地控規及前期研究》、《_____市薌城區益民路周邊用地控規及前期研究》、《龍溪南路以東、南昌路以北區域開發前期研究》、《_____市醬油廠片區控規前期研究》、《_____市巷口片區控規及前期研究》、《鍾法路沿線交通改善規劃及東側地塊更新改造前期研究》、《龍江路以東、迎賓路以北區域開發前期研究》等9項開發策略研究,通過深化前期研究,堅持“四先四後”,先規劃後建設,先造景後出讓,先地下後地上,先配套後開發,進一步指導和完善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編制,從區域上統籌考慮,並提出合理的控制指標,提升土地價值,塑好城市形象。

抓城市設計。發揮城市設計在城市體型和空間環境塑造的協調指導作用,從功能佈局、交通組織、文化傳承、景觀塑造、開發強度、高度引導、建築風格、生態空間給予重點謀劃,提升城市景觀品質。進一步完善東部的台商投資區中心區、中部的市級城市中心區、南部的圓山新城龍江南路沿線城市設計,下階段重點推進城市北部孚美滯洪區公園、西部西院滯洪區公園周邊區域城市設計工作,形成東、西、南、北、中各有一個重點片區開發建設。

(三)重視重點問題,促進社會和諧

解決“三難”問題。針對目前存在“出行難”、“停車難”、“活動難”的“三難”問題。我局將加強城市規劃與交通規劃編制體系的整合,開展《_____市中心城區綜合交通規劃》編制工作,在此基礎上,開展《_____市中心城區支路網規劃》、《_____市中心城區豎向規劃》等專項交通規劃編制工作。

配合 “市政提升”。根據2022年行動計劃。道路建設計劃:薌城區計劃建設城市道路共4條(青年路、柑仔市路、北倉路、聖王南路),共5.27公里,改造重要交叉路口1個(漳響路與九龍大道)。龍文區計劃建設城市道路共3條(建元東路、石倉南路、東環城路),共9.21公里。解決“停車難”建設計劃:加大路外公共停車建設力度,逐步改變以路邊停車為主的停車方式,基本解決中心城區停車問題。解決“活動難”建設計劃:結合擬建設的城市片林(薌城區5片,50畝;龍文區4片,48畝),規劃留出適合中老年人活動的場地。

推進公眾參與。完善公開評審制度內容,通過各種方式、方法,提高公眾參與規劃建設的積極性,逐步引導公眾參與到公開評審會中。同時通過實踐逐步對公開評審會的每一個細節進行完善,力求規劃管理工作制度化、規範化,透明化,以制度保障建築設計方案審查工作更加公開、科學、合理。

(四)注重風貌塑造,體現閩南元素

提升藝術品位。在注重城市外延式拓展的同時,注重城市內涵品質的提升,重點通過全面完成中心城區公共環境藝術建設、夜景工程提升、街頭休閒廣場設置等方式,提高居民幸福指數,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質。

提升景觀風貌。編制《城市景觀風貌專項規劃》(三邊三節點規劃),“三邊”包括:雲洞巖入口整治、龍江南路道路景觀提升、國道324九湖-東南花都生態文化旅遊產業走廊建設、南江濱路道路及景觀、西環城路道路及景觀工程(含九湖公園)和省級綠道1號線(市區-東南花都聯通)等6個項目;“三節點”包括:碧湖城市中心節點、火車南站節點、奧林匹克中心節點、勝利西路與北環城路交叉口節點改造等4個項目。

提升文化內涵。組織編制《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體系規劃》,對全市各縣(市)國家級、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進行梳理,提出保護目標,明確保護內容,劃定保護和控制範圍,制定保護與利用的規劃措施。加強對優秀近現代建築保護,將對全市優秀近現代建築進行調查及資料整理建檔。同時組織編制《_____南山寺地塊概念規劃》和《南靖縣梅林鎮雲水謠村莊保護規劃》等保護規劃項目。繼續推動延安南路北段西面街修建項目、新華西路段及青年路北段小吃街建設項目、古城北入口廣場東面騎樓及_____僑史館改造項目、府埕業態更新項目的修建進度。

提升美麗鄉村。研究出台《_____市農村規劃建設管理辦法》,加強美麗鄉村建設的規劃指導,從村莊規劃到農村住宅設計等方面體現_____特色和閩南元素,展示_____“生活富裕、生態優美、文化先進”的鄉村風貌和文化傳承。依託各村特有的文化底藴、歷史積澱和生態優勢,打造不同類型的村莊規劃;通過研究確定人口和用地規模,統籌安排村莊建設用地和空間佈局;總結提煉閩南傳統民居在院落佈局、建築形式、色彩、材料等方面的特色,全力打造獨具閩南特色的“美麗鄉村”。

【第3篇】市城鄉規劃工作總結及計劃範文

一、2013年城鄉規劃工作基本情況

(一)以“富美**”為目標,完善規劃編制體系

抓好總體規劃。《**市城市總體規劃》按照法定程序在多種媒體進行規劃公示,廣泛徵求公眾意見,通過市人大常委會和市政府常務會審議,通過省住建廳組織的專家審查。目前已上報市委常委會研究,待研究同意後,上報省政府批准後實施。加強對各縣新一輪總體規劃的指導,南靖縣已編制完成總體規劃並獲市政府批准實施。詔安縣已完成總體規劃報批成果。指導漳浦、雲霄、長泰、平和完成總體規劃實施評估評審及報批;並指導雲霄、平和、長泰開展縣城空間發展戰略研究相關工作。

推進專項規劃。在城市總體規劃指導下,積極開展中心城區27個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截止10月底已經完成綠道網、郊野公園、產業佈局、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危險品倉儲佈局規劃、古城歷史街區綜合體保護與有機更新規劃設計、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項規劃、“田園都市、生態之城”建設控制導則、水城規劃、環境保護規劃、燃氣專項規劃、户外廣告規劃、夜景規劃共計13項規劃項目。公共服務設施專項規劃、公共藝術規劃及重要節點設計、防災體系專項規劃(抗震防災、防洪排澇)、電力設施佈局專項規劃、地下空間開發利用規劃等5項已完成階段性成果,預計年底前可完成任務。其餘豎向及管線綜合規劃、公共停車場佈局規劃、“智慧”城市專項規劃、“綠城”規劃、商業網點及物流園區規劃、給排水專項規劃、加油加氣站規劃、防災體系專項規劃(人防、消防)、地下空間開發利用規劃等9項正開展前期工作,明年全面完成任務。

完善村鎮規劃。今年全市重新編制規劃的行政村395個,目前已編制完成177個,已開展編制140個,還未開展78個已基本落實了編制單位,力爭在年底全部完成任務。對去年完成的347個村莊規劃各地進行質量自查,下一步我局將組織審查。13個省、市級試點鎮加快推進控規全覆蓋,目前角美、巖溪、杜潯(古雷新港城)、靖城、港尾、銅陵、四都、火田、常山等9個試點鎮已完成控規全覆蓋,郭坑鎮正抓緊編制,阪仔和豐山2個試點鎮未開展工作。所有試點鎮均已編制完成 “三個一城市設計”,正逐步實施中。我局牽頭組織“美麗鄉村”博覽會規劃設計展,展示我市“美麗鄉村”規劃建設成效,推廣具有閩南風格的新農村住宅設計方案,全力打造獨具閩南特色的“美麗鄉村”。為提升村鎮規劃管理水平,推行派駐鄉鎮責任師試點,我局派一名註冊規劃師駐南靖梅林鎮。

(二)以“宜居城市”為導向,優化城市功能配套

引導“三城”建設。“綠城”規劃。提出構築五個層次的園林綠地系統,重點是郊野公園、城市公園、街頭綠地、道路綠化和社區綠化五個層次綠地規劃。加快完成縣綠道網規劃。目前,城區濱江的20公里綠道全部貫穿(西溪親水公園綠道16公里、江濱綠道4公里);碧湖生態園4公里綠道已建成;荔海公園綠道已建成8公里,配套服務設施已基本完成。城市片林建設也正在推進中。“水城”規劃。提出打造“以水為脈、藍綠相依、串珠成鏈、城水交融、活力共享”的獨特風韻。目前已規劃研究水上交通工程12.6公里及配套的沿岸停靠碼頭。“名城”保護。《**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通過省住建廳組織的專家審查,經修改完成最終成果,已上報省住建廳審查。與薌城區共同編制完成《古城綜合保護與有機更新總體規劃設計》及《古城綜合保護與有機更新示範工程規劃設計》。推進“古城文化旅遊綜合體示範片工程”的建設,完成延安南路北段(太古橋至台灣路)東面街立面修繕項目、中國共產黨福建臨時省委舊址修繕及周邊整治項目和中山公園南門入口改造項目。

解決“三難”問題。一是行車難。強化城市綜合交通。提出中心城區採取“改善舊城交通,改造重要節點,拓展城市框架,疏解對外交通”四條措施,做好今年市區道路交通建設規劃服務,其中城市道路共31條,28.5公里,改造重要交叉路口3個,過街人行天橋2座。完成九龍大道(萬達綜合體周邊區域)交通改善規劃編制工作。開展軌道交通專項研究;做好公共交通專項規劃;啟動中心城區綜合交通規劃及支路網規劃。二是停車難。完善停車場設施規劃。規劃建設路外公共停車泊位1000個,加大主要公建及周邊區域停車供應,緩解中心區停車矛盾。重點解決市醫院、市中醫院、江濱花園等區域停車難問題。已初步選址了市衞生局、中醫院、新浦路、閩南批發市場等地點作為中心城區機械式立體停車樓或地下停車庫近期建設的啟動點。三是活動難。對市區九龍公園、勝利公園、中山公園及江濱公園等,利用其邊角地或者草坪等,挑選若干處進行簡單的改造、鋪設硬地,新增符合中老年人集體活動的場地,增加活動空間。充分利用街頭廣場、空地進行配套建設,限制車輛停放,提供作為中老年人集體活動場地,市區已規劃10個點。建設26處城市片林:薌城區12處,龍文區12處,圓山新城2處,總面積約593.55畝。為市民提供更多的活動空間。

完善設施配套。一是加強公共服務設施配套。牽頭《公共服務設施專項規劃》(含文化設施、中國小布局、體育設施、醫療衞生、社會福利等)。積極參與醫療衞生建設年活動,做好三年行動計劃項目規劃服務,配合市人大、政協相關調研,提出意見和建議。二是配合重大基礎設施佈局。配合市鐵辦開展軌道交通專項研究,確定線路走向及站點的位置,並對周邊用地開發進行研究;做好廈漳同城大道規劃服務;參與廈門港總體規劃論證;參與國道319改線規劃方案論證等;協助相關部門做好編制2369平方公里規劃區範圍內的公共交通專項規劃,推動都市大公交發展策略。

(三)以優質服務為宗旨,提高規劃管理水平

做好戰役、競賽工作。一是城市綜合體競賽項目。為加快進度,幫助業主高質量、高品位建設城市綜合體,我局領導帶領相關技術人員,先後4次到全市15個綜合體建設項目競賽現場進行調研指導,並分別在漳浦和長泰組織召開兩次現場推進會。針對15個競賽項目中存在的問題,我局提出許多指導性建議,為建成高品質的城市綜合體打下堅實的基礎。15個競賽項目年度計劃投資45.22億元。1-10月累計投資97.51億元,佔年度計劃投資215.64%,超序時進度132.31個百分點。年度計劃建築面積施工量122.94萬平方米, 1-10月累計完成施工量163.46萬平方米,佔年度施工量132.96%,超序時進度49.63個百分點,在所有競賽項目中暫居第2位。二是城市建設戰役。我局共負責16個項目,總投資共計6236萬元,2013年投資4856萬元,截止10月下半月完成投資4184萬元,完成年度計劃93.5%,超時序進度10%以上。年底可超額完成年初計劃任務13.2個百分點。

做好規劃審批審查。繼續推出審批機制創新舉措:通過招拍掛取得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建設項目,《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及用地紅線圖由10個工作日壓減為一日辦結。實行前後台工作人員ab崗聯動服務機制,確保服務對象到窗口辦理審批事項“不落空”、“不脱節”,在96123服務平台諮詢服務“不遲疑”,方便企業羣眾諮詢。我局行政服務中心窗口截至10月底,榮獲中心授予 “流動紅旗”共4面,3人次被評為“先進個人”,服務對象贈錦旗10面,滿意度評議100%。截至目前,共辦理許可(審批)件數254件。許可建築工程總建築面積136.46萬平方米。牽頭聯審17次。同時我局在**中心城區率先啟用省住建廳統一制式城鄉規劃審批“菜單”用表格式。對修規及建築設計方案審查程序作了調整,簡化和完善告知單,對具備受理條件的申報項目在規定承諾期內辦結。完成項目審查52件:城市建設“十大工程”的民生設施改善工程(芝山公園改造項目)、公共場館建設工程(體育場、福樂家園、游泳館等項目)、教育配套工程(龍海市九湖鎮中心國小、市第九中學等項目)、住房保障安居工程(東裕花園二三期建設等項目)。

做好培訓及信息管理工作。一是8月我局與市住建局聯合在東山舉辦城鄉規劃住建系統行政執法工作培訓活動,200多人蔘加培訓。通過培訓使全體參訓人員更新了城鄉規劃建設管理理念,進一步推動我市規劃建設系統的依法行政管理工作上新層次。二是初步建立**市綜合地下管線信息管理系統(規劃審批子系統)。主要是圍繞地下管線資料的利用,主要包括了地下管線信息的gis瀏覽、查詢、統計、規劃數據導入和分析等功能,為使用地下管線信息的各相關部門提供直觀、可靠的技術支撐和規劃決策的各種地下管線資料等。三是加強信息公開。我局網站加強對政務信息及熱點問題公開,對一些較大建設項目的規劃設計通過網絡、報刊等形式公開徵求社會各界和羣眾的意見,加大公眾參與規劃力度。如新一輪的城市總體規劃等草案,在審核(上報)之前進行事前公示,徵求羣眾意見。四是加強公眾互動。網站公眾參與度不斷提高,共收到各類諮詢建議等700多條,比去年增加10%,網站月訪問量近20萬人次,專欄總點擊量已達10多萬人次。公眾較關注的問題以轉辦單的形式轉發具體承辦單位,今年來共辦理19件轉辦件,如“碧湖生態園建設與不足的建議”、違章建築投訴等,取得較好的效果。

二、規劃工作的特色和新亮點

(一)突出定位

經過三年時間的精心編制,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明確城市發展新定位,解決了一系列城市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在空間佈局上,從上輪總規的“集中佈局模式”轉變為“軸向帶形發展模式”,從“濱江城市”轉變為“濱海城市”,提出“**都市區”概念,規劃區範圍拓展到2369平方公里,確定近期“一中心、六組團”、中遠期“兩軸三帶、雙城多片”的都市區空間發展格局,解決了中心城區規模小、發展空間不夠以及區域統籌協調發展問題;在開發強度上,將全市劃分為四個強度區和一個特別控制區,通過優化景觀“四線”,通過“兩增兩降”,通過“退二進三”、“優二興三”等,形成由內向外的“三二一”產業佈局;在綜合交通上,規劃“快速鐵路-高速公路-快速路-主幹路”多層次的組團間路網體系,中心區形成 “兩橫五縱”快速路系統;在公共設施上,立足覆蓋城鄉、功能完善、服務均等,將服務區向城郊城鎮、農村地帶延伸。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將成為引領**城市建設發展的指南。

(二)突出質量

根據省住建廳開展全省城鄉規劃設計質量和規劃實施情況專項檢查工作的要求,我局對中心城區2011-2012年完成的各類總體規劃、詳細規劃、專項規劃和城市設計成果以及城市總體規劃及控制性詳細規劃實施情況進行自查工作,並對各縣(市)的自查情況進行了審查,總體上看,我市大部分規劃成果均達到國家規定的內容深度和要求,符合城鄉規劃相關法律、法規、規章、技術標準和規範,有些項目在設計理念、編制思路、成果表達上均達到同時期省內領先水平,設計質量水平得到了提高。在2013年度全省優秀規劃設計獎評選活動,**郊野公園概念規劃、台商投資區中心區城市設計榮獲一等獎,**市綠道網總體規劃、常山華僑農場北區控制性詳細規劃、雲霄縣城將軍大道西側片區城市設計和**市城市地理信息綜合平台榮獲三等獎。

(三)突出內涵

在全國率先組織編制《中心城區公共環境藝術規劃及重要節點設計》,同時編制《龍江路北段公共環境藝術設計》,通過這二個規劃,彰顯城市的文化特質,凝聚城市的形象與氣質,凸顯城市的性格與個性,承載公眾的理想與需求,成為城市的象徵與符號,成為城市新亮點,對於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藝術需求,提升**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義。

(四)突出引導

一是研究制定三年行動計劃。根據年初全市住建會部署,充分發揮規劃龍頭作用,我局牽頭完成中心城區道路建設和“三城”(水城、綠城、歷史文化名城)四個近期行動計劃,明確總體目標、建設目標、策略和2013-2015年的三年建設計劃。二是加強土地收儲研究。針對當前城市發展存在的土地價值不彰顯、區域功能定位不明晰、土地利用效率不高、設施建設標準不統一等問題,認真研究土地統一收儲,提出市、區兩級政府要通過制定“一個計劃”、建立“一套制度”、統一“一個出口”、編織“一張網絡”、遵循“一個標準”的“五個一”策略,積極推動城市建設科學有序發展。

(五)突出標準

嚴格按照規範、標準來編制各類規劃,根據規模、環境容量來合理確定容積率等經濟技術指標;規劃管理人員嚴格按照規範、標準來審核項目,不符合要求的堅決不予審批;在項目的選擇上,要正確處理好項目與發展的關係,處理好近期與遠期的關係,堅持用規劃技術標準規範來決定取捨。由我局制定的《〈福建省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市實施細化規則(試行)》於2013年1月1日起實施,該細則主要針對**市實際情況和城市建設發展需求,在城市綠地、間距控制、建築退讓等方面對《省技術規定》進行補充完善,是我市城鄉規劃管理新的重要依據。

(六)突出專審

推行建築設計方案公開評審制度。位於城市主要街道兩側、重要節點或較大型的建設項目建築設計方案,推行公開評議審查建築效果和總平面規劃,邀請優秀規劃師、建築師、藝術師和社會公眾共同參與評審,形成規劃主導、專家領銜、公眾參與的機制,進一步提升城市品質、提高建築設計方案水平,提高行政效能、增加決策透明度。

(七)突出實效

今年初,為推進規劃管理體制改革,更好地服務基層,我局薌城、龍文和台商投資區三個分局正式掛牌,通過強化分局職能,做到規劃管理“主動服務、就近服務、貼近服務”基層,通過分局及時掌握基層發展存在的突出問題,局領導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目標更明確,更有針對性,今年以來已召開現場辦公會5場,現場解決問題10個。10月8日,局領導到薌城區解決具體問題,出台了一系列促薌城發展的舉措:市測繪設計研究院無償為金峯經濟開發區提供現有的道路規劃設計成果、市政工程管網和項目用地紅線等測繪資料,並與金峯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簽訂《戰略合作伙伴協議》。我局薌城分局還將啟動綠色通道,更好的服務金峯開發區發展。

我們工作也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一是“行車難、停車難、活動難”等問題仍較突出,規劃方面需要進一步研究。二是項目前期開發研究有待加強。即如何提升土地價值,加強基礎設施配套,激發城市新亮點等實際問題。三是各縣財政支持重點更多側重於城市和縣城,用於鄉鎮及村莊建設的補助有限,村鎮規劃建設資金缺口較大; 四是規劃人才緊缺無法突破。各級規劃管理部門、設計單位均缺乏專業人才,影響了鄉鎮規劃編制、管理和實施的順利進行。

三、2014年工作初步思路

(一)打造區域特色,推進全面發展

推進圓山開發,構築“一廊一園九湖”。圓山新城作為我市重點開發的城市新區,我局將組織編制《**九龍江閩南文化博覽園概念性詳細規劃》、《**閩南生態文化走廊發展概念規劃》和《圓山新城“九湖”片區前期研究及概念設計》等新區專項規劃及城市設計,通過整合閩南人文資源優勢,從形象與內涵中全面挖掘適合圓山新城的產城一體化發展,豐富和發展城市文化,構建宜居宜業的生態田園生活文化。

整合資源,激發城市新活力。與薌城區政府共同組織編制《**市薌城區總體發展戰略規劃》。深入分析薌城區的現狀與發展趨勢,提出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戰略與優化、整合、發展的空間戰略。通過城市亮點打造,引導城市與區域未來發展。抓住**市中心城區(薌城區、龍文區)“北擴、西進”發展方向,發揮城市設計在城市體型和空間環境塑造的協調指導作用,組織編制《薌城區金峯濱江公園周邊片區城市設計》和《龍文區朝陽公園周邊片區城市設計》,提升原有土地使用功能,增強土地利用價值,塑造中心城繁榮繁華城市形象。為需要尋找新的增長極,打造新的增長點。我局將組織編制《薌城區金峯開發區(康林路口片區)退二進三發展研究》和《藍田開發區(勝利路北至漳華路南)退二進三發展研究》,積極促進中心城區工業用地的轉型升級,加快兩個開發區與中心城區的融合,進一步做活中心區改造“生態經”。

做好“三規融合”,促進協調發展。借鑑相關省市的規劃管理經驗,研究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中涉及到的相同內容有機融合,並落實到一個共同的空間規劃平台上的方法,編制“三規融合”研究,強化規劃的實施和管理,提高城鄉規劃管理效率。

(二)謀劃重點地塊,提升城市價值

抓控規研究。為更好地進行片區開發建設,將計劃開展《**中職園區總體用地佈局》、《**市北廟片區控規及前期研究》、《**市薌城區紅旗路周邊用地控規及前期研究》、《**市薌城區益民路周邊用地控規及前期研究》、《龍溪南路以東、南昌路以北區域開發前期研究》、《**市醬油廠片區控規前期研究》、《**市巷口片區控規及前期研究》、《鍾法路沿線交通改善規劃及東側地塊更新改造前期研究》、《龍江路以東、迎賓路以北區域開發前期研究》等9項開發策略研究,通過深化前期研究,堅持“四先四後”,先規劃後建設,先造景後出讓,先地下後地上,先配套後開發,進一步指導和完善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編制,從區域上統籌考慮,並提出合理的控制指標,提升土地價值,塑好城市形象。

抓城市設計。發揮城市設計在城市體型和空間環境塑造的協調指導作用,從功能佈局、交通組織、文化傳承、景觀塑造、開發強度、高度引導、建築風格、生態空間給予重點謀劃,提升城市景觀品質。進一步完善東部的台商投資區中心區、中部的市級城市中心區、南部的圓山新城龍江南路沿線城市設計,下階段重點推進城市北部孚美滯洪區公園、西部西院滯洪區公園周邊區域城市設計工作,形成東、西、南、北、中各有一個重點片區開發建設。

(三)重視重點問題,促進社會和諧

解決“三難”問題。針對目前存在“出行難”、“停車難”、“活動難”的“三難”問題。我局將加強城市規劃與交通規劃編制體系的整合,開展《**市中心城區綜合交通規劃》編制工作,在此基礎上,開展《**市中心城區支路網規劃》、《**市中心城區豎向規劃》等專項交通規劃編制工作。

配合 “市政提升”。根據2014年行動計劃。道路建設計劃:薌城區計劃建設城市道路共4條(青年路、柑仔市路、北倉路、聖王南路),共5.27公里,改造重要交叉路口1個(漳響路與九龍大道)。龍文區計劃建設城市道路共3條(建元東路、石倉南路、東環城路),共9.21公里。解決“停車難”建設計劃:加大路外公共停車建設力度,逐步改變以路邊停車為主的停車方式,基本解決中心城區停車問題。解決“活動難”建設計劃:結合擬建設的城市片林(薌城區5片,50畝;龍文區4片,48畝),規劃留出適合中老年人活動的場地。

推進公眾參與。完善公開評審制度內容,通過各種方式、方法,提高公眾參與規劃建設的積極性,逐步引導公眾參與到公開評審會中。同時通過實踐逐步對公開評審會的每一個細節進行完善,力求規劃管理工作制度化、規範化,透明化,以制度保障建築設計方案審查工作更加公開、科學、合理。

(四)注重風貌塑造,體現閩南元素

提升藝術品位。在注重城市外延式拓展的同時,注重城市內涵品質的提升,重點通過全面完成中心城區公共環境藝術建設、夜景工程提升、街頭休閒廣場設置等方式,提高居民幸福指數,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質。

提升景觀風貌。編制《城市景觀風貌專項規劃》(三邊三節點規劃),“三邊”包括:雲洞巖入口整治、龍江南路道路景觀提升、國道324九湖-東南花都生態文化旅遊產業走廊建設、南江濱路道路及景觀、西環城路道路及景觀工程(含九湖公園)和省級綠道1號線(市區-東南花都聯通)等6個項目;“三節點”包括:碧湖城市中心節點、火車南站節點、奧林匹克中心節點、勝利西路與北環城路交叉口節點改造等4個項目。

提升文化內涵。組織編制《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體系規劃》,對全市各縣(市)國家級、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進行梳理,提出保護目標,明確保護內容,劃定保護和控制範圍,制定保護與利用的規劃措施。加強對優秀近現代建築保護,將對全市優秀近現代建築進行調查及資料整理建檔。同時組織編制《**南山寺地塊概念規劃》和《南靖縣梅林鎮雲水謠村莊保護規劃》等保護規劃項目。繼續推動延安南路北段西面街修建項目、新華西路段及青年路北段小吃街建設項目、古城北入口廣場東面騎樓及**僑史館改造項目、府埕業態更新項目的修建進度。

提升美麗鄉村。研究出台《**市農村規劃建設管理辦法》,加強美麗鄉村建設的規劃指導,從村莊規劃到農村住宅設計等方面體現**特色和閩南元素,展示**“生活富裕、生態優美、文化先進”的鄉村風貌和文化傳承。依託各村特有的文化底藴、歷史積澱和生態優勢,打造不同類型的村莊規劃;通過研究確定人口和用地規模,統籌安排村莊建設用地和空間佈局;總結提煉閩南傳統民居在院落佈局、建築形式、色彩、材料等方面的特色,全力打造獨具閩南特色的“美麗鄉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jihua/j46o7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