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春天的古詩《春日》賞析(新版多篇)

春天的古詩《春日》賞析(新版多篇)

春天的古詩《春日》賞析(新版多篇)

《春日》翻譯及賞析 篇一

原文:

春日

近現代:蘇曼殊

好花零落雨綿綿,辜負韶光二月天。

知否玉樓春夢醒,有人愁煞柳如煙。

譯文:

好花零落雨綿綿,辜負韶光二月天。

鮮豔的花瓣在綿綿細雨中飄落,它們辜負了這二月春日裏的美好時光。

知否玉樓春夢醒,有人愁煞柳如煙。

知道嗎?在青樓之上醒來,看到這如煙春柳,我便極度憂愁起來。

註釋:

好花零落雨綿綿,辜負韶(sháo)光二月天。

好花零落:暗喻革命情緒正在低落。韶光:即美好時光,暗喻進行革命的良好時機。

知否玉樓春夢醒,有人愁煞(shà)柳如煙。

玉樓:原意為華麗的樓,這裏用來指妓樓。春夢:暗喻對革命勝利的憧憬。有人:此為作者自指。愁煞:即極度憂愁之意。煞,副詞,用在動詞後,表“極度……”之意。

賞析:

詩人在這首詩中感歎時光如梭,看着春雨裏壎落的片片花瓣,心中感悟生命的可貴。前兩句借寫“辜負韶光”以喻錯過革命良機;後兩句以“春夢”來抒發自已的憂慮情緒。此詩情景交融,寓意深刻,形象鮮明,用語得體。

此詩向友人申述對革命錯過良機的憤懣和憂患情緒,情景交融,寓意深刻,形象鮮明,用語得體。

前兩句借寫“辜負韶光”以喻錯過革命良機。在作者看來,仲春二月是百花盛開的時節,人們應該充分利用這個時節去賞花,但是自己的朋友卻沒有這樣做,以至錯過時機。到了如今好花零落,霾雨霏霏,要賞花已經來不及。眼前的革命也是這樣,良機錯過,要發動就困難了。

後兩句以“春夢”來抒發自已的憂慮情緒。本來作者是做着“春夢”的,滿以為趁着百花盛開,羣情激昂的機會去進行革命,誰知現在“醒”來,卻發現百花凋殘,羣情低落,雨綿綿,黑暗勢力在鎮壓了。樓前的柳樹雖然未敗,但在霾雨中也顯得朦朦朧朧了。革命的力量遭到黑暗勢力的摧殘而不斷削弱,使作者悲痛欲絕。

個人恩怨 篇二

説到蘇東坡的政敵,最難措辭的莫過於王安石了,然而事實上又絕對無法迴避王安石,因為兩人不但分屬兩個政治營壘,又是上下級關係,而且彼此之間還有糾纏不清的私人恩怨。王安石去世後,中書舍人蘇軾為其撰《王安石贈太傅》的“制詞”,足見關係的不一般。

東坡一入仕途就陷入了新舊黨爭,他的父親和弟弟、他敬愛的朝中元老、他的親朋好友,幾乎無一不是站在舊黨一邊的。當然,更重要的。是東坡本人的政治觀念與新法南轅北轍,他的學術思想也與新學格格不入,忠鯁讜直的他不可能違心地對方興未艾的新政沉默不言,他勢必要成為新黨的政敵,也勢必要與新黨黨魁王安石發生衝突。

蘇洵與王安石素不相協,嘉祐年間蘇洵以文章名動京師,王安石卻未有一言褒獎。王安石的母親去世,朝中大臣紛紛前去弔唁,蘇洵獨不前往。東坡對其父寫《辨姦論》是不以為然的,認為有些話説得太過分。東坡對王安石的文才也非常讚賞,曾稱道王安石所撰的《英宗實錄》為本朝史書中寫得最好的。

但是東坡對王安石好為大言詭論的行為非常不滿,曾在祭劉敞的祭文中予以譏刺。熙寧二年(1069),東坡上疏論貢舉之法不當輕改,神宗非常重視,當天就予接見,然後又想讓東坡修中書條例,王安石阻攔併力薦呂惠卿。同年,東坡為國子監舉人考官,策題以歷史上君主獨斷或興或亡之事為問,王安石大為不悦。神宗又想讓東坡修起居注,王安石卻説東坡不是“可獎之人”。神宗説東坡文學出眾,為人亦平靜,司馬光、韓維等大臣都稱道之。王安石回答説東坡是“邪險之人”,還説1066年東坡遭父喪時,韓琦等贈送賻金不受,卻利用運喪的官船販賣蘇木入蜀,還説此事是人所共知,所以東坡雖有才智和名望,但只能當個通判,不可大用。

然而王安石卻絕非奸佞小人,他與蘇東坡的矛盾僅僅是政治觀念的不同,為了推行新政,王安石當然要打擊,排斥清洗反對派,但也僅僅是將其降職或外放,從不羅絡罪名陷害對手,也從未企圖將對方置於死地。甚至,當“烏台詩案”發生時,已經辭官的王安石還挺身而出上書皇帝,營救朋友兼政敵蘇東坡,直言“豈有聖世而殺才士乎”。要知道王安石與蘇東坡長期政見不和,而蘇東坡卻正是因為蔟擊新政而罹禍,王安石卻能摒棄私見主持公道。更何況,當時不但蘇軾本人已經屈打成招,就連他自己的許多親朋好友都噤若寒蟬,無人敢為蘇東坡説一句話,而王安石這時卻是一個被皇帝和百官厭棄的人,此時他受盡攻擊遍體鱗傷,又痛失愛子家破人亡,一人孤獨在家獨守貧寒,在這種情況下他還能冒險在蘇東坡的親友都不敢為他説話時上書皇帝為他申冤,正因為個人品德高尚,所以他可以不顧個人好惡寧肯冒着危險在別人都不敢為蘇軾説話,甚至連其親朋好友都不敢為其説話時在自己失勢的情況下仍然挺身而出為蘇軾向皇帝直言鳴冤,真可謂高風亮節!

同樣,蘇軾對王安石的不滿也僅僅限於政治觀念上,蘇東坡不但在王安石落難之後寫詩給他,説“從公已覺十年遲”,而且在代宋哲宗所擬的敕書中,高度評價自己的這位政敵,説正因為天意要託付“非常之大事”,才產生王安石這樣的“希世之異人”,並稱贊他“名高一時,學貫千載,智足以達其道,辯足以行期言;瑰瑋之文,足以藻飾萬物;卓絕之行,足以風動四方。”

此外,王安石的品行不論是他的敵人還是朋友都十分敬佩,無話可説。王安石質樸,節儉,博學多才,在當時士大夫中有極高威望,且是歷史上惟一不坐轎子不納妾,死後無任何遺產的宰相。

春日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 篇三

春日即事

病起多情白日遲,強來庭下探花期。

雪消池館初春後,人倚欄杆欲暮時。

亂蝶狂蜂俱有意,兔葵燕麥自無知。

池邊垂柳腰支活,折盡長條為寄誰?

翻譯

我病體初愈,帶着極大的興趣,勉強漫步庭院,探尋春天的消息;院中陽光明媚,日影緩緩西移。

池邊的亭台樓閣積雪已經消融,透滿了初春的活力;我留連忘返,倚着欄杆,一直到夕陽西下,暮雲低迷。

那上下翻飛的蝴蝶,那嗡嗡盤旋的蜜蜂,似乎都充滿了情意;滿地的兔葵,叢生的燕麥,一個勁地長着,怎知我滿腹的心思?

池塘邊的垂柳在風中搖動着它婀娜的腰肢,我想把它折下送人,可心中的人啊,你此時又在何地?

註釋

病起:病癒。

多情:指情志高。

白日遲:用《詩·豳風·七月》“春日遲遲”句,謂春日過得緩慢。

強:勉強。

池館:池苑館舍。

初春:春季的第一個月。又稱孟春。

兔葵燕麥,兩種植物名。

腰支:同“腰肢”。腰身;身段;體態。

長條:長的枝條。特指柳枝。

賞析

這首詩是呂本中的代表作,無論是抒情還是寫景,都寫得流轉自然,為歷來選家所重。

首句的“病起多情”是全詩的主腦,“病起”是身體狀況,“多情”是因為病,因為春懷,還有門外的春景。一個人纏綿病榻多日,今天身體好些,能夠出外走走,而外面是足以感人、使人留戀的初春美景,詩人自然多情。在這樣的心情指導下,見到的景色也變得多情起來。於是,院中的白日、似乎遲遲不墜,將温暖的陽光灑滿大地,讓詩人盡情領略眼前的春光。首句寫春日,照應節候,也是在室內很久的病人乍一出門的最直截的反應,寫得很自然。次句“強來庭下探花期”是承首句説,“強來”是“病起”的進一步説明;“探花期”又是“多情”的表現。

次聯依“庭下探花期”展開。詩人漫步庭院,欣賞着早春景色,只見病前所見的積雪都已消融,和暖的春風吹滿大地,使人懶洋洋地,他便倚着欄杆,久久不想離去,一直到黃昏,太陽即將下山。前面已有“白日遲”句,此聯又重説賞景到日暮還不走,他站的時間之久,對景色的多情就得到了深刻的描繪。詩在寫景時不僅僅是注目風景,而是把自己嵌入景中,與景物融合成一片。因此宋張九成在《橫浦日新錄》中稱讚説:“此自可入畫。人之情意,物之容態,二句盡之。”詩也成為眾口稱讚的名聯。

下一聯又接上“人倚闌干”寫。詩人倚欄杆這麼久,看得這麼細,他見到是眼前蜂蝶忙忙碌碌地飛來飛去,遍地長着兔葵、燕麥。詩在這裏特地把“有意”與“無知”對舉,蜂蝶是有意,為春色而繁忙,兔葵、燕麥是無知,默默地生長。詩人把自己的感情移入物中,使自然界的動植物都帶有感情,襯托出自己的主觀思想。錢鍾書在《宋詩選注》中指出,這二句都有出處。出句是化用了李商隱《二月二日》:“花須柳眼各無賴,紫蝶黃蜂俱有情”句,也參考了杜甫《風雨看舟前落花戲為新句》中的“蜜蜂蝴蝶生情性”句。呂本中在這裏借用,顯然不單單是描寫小昆蟲的熱鬧,讚賞春天的蓬勃生氣,而是由它們所交織成的氣氛中,感歎自己的孤寂。對句是用劉禹錫《再遊玄都觀》詩序中的話:“重遊玄都觀,蕩然無復一樹,唯兔葵、燕麥動搖於春風耳。”也是藉此含蓄地寄託自己悽然的神思。

上聯通過景色,加以主觀情感,使詩進入一種幽獨傷感的氛圍,詩人傷春的情調已經流露出來,尾聯就以情語作結,將前三聯作一大收煞。詩説小池邊的垂柳在春風中飄蕩多姿,可我即使要去折它,折了又送給誰呢?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慣,如唐王之渙《送別》雲:“楊柳東門樹,青青夾御河。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樂府有《折楊柳》專詠送別。這首詩由眼前的楊柳想到送別,而所送之人早已走了,如今不知流落在何方,於是又產生懷念,應接得很自然。更見功力的是,這樣一結,成為全詩的點睛,原來詩人病起看花,倚欄留戀,感蜂蝶有情,歎葵麥無知,種種“多情”舉動,都是因了懷人。心中所懷,不惟不見,連所懷之人在何處都不知道,讓他不得不迷惘感傷、悽然淚下。

《春日》翻譯及賞析 篇四

其古詩全文如下:

春日遊,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

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

「前言」

《思帝鄉·春日遊》是一首由唐末五代詩人、詞人韋莊創作的正面抒寫女子在婚姻生活上要求自由選擇對象的強烈願望的情歌詞。作者以白描手法,清新明朗的筆觸,勾出了一位天真爛漫、熱烈追求愛情的少女形象。這首詞語言質樸多情韻,無辭藻堆砌現象,卻有濃郁的民歌風味,在“花間”詞中獨具一格。

「註釋」

①足:足夠,十分。

②一生休:這一輩子就算了。

③“縱被”兩句:即使被遺棄,也不在乎。

「翻譯」

春日遊,杏花吹滿頭。田問小路上,誰家少年,如此風流?若能將身嫁與,誓死到白頭,縱被無情棄,也不羞。

「賞析」

這首詞不掩飾地流露了女子青春的熱情,迫切要求戀愛自由。詞意質樸大膽,很近民歌。

此詞開端之“春日遊”三字,表面看來原只是極為簡單直接的一句敍述而已,然而卻已經為後文所寫的感情之穠摯做了很好的準備和渲染。試想“春日”是何等美好的季節,草木之萌發,昆蟲之起蟄,一切都表現了一種生命之覺醒與躍動。而“春日“之後更加一遊”字”,則此“春遊”之人的春心之慾,隨春物以共同萌發及躍動從而可知。而春遊所見之萬紫千紅鶯飛蝶舞之景象也就從而可想了。其後再加以“杏花吹滿頭”一句,則外在之春物遂與遊春之人更加了一層直接的關係,其感染觸發之密切乃竟有及身滿頭之情勢矣。

“吹”字雖有花片被風吹落的意思,然而在此一句中卻並沒有花落春歸的哀感,而卻表現出一種當繁花開到極盛時,也同時伴隨有花片之飛舞的一種更為繽紛盛美的景象。首二句已經為以後的感情之引發,培養和渲染了足夠的氣勢,於是下面才一瀉而出毫無假借地寫了“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一個上六下三的九字長句,讀起來筆力異常飽滿。

韋莊這首小詞雖不必有儒家之修養與楚騷之忠愛的用心,然而其所寫的用情之態度與殉身之精神,卻確實可以引發讀者一種深層的感動與豐美的聯想。

這闋《思帝鄉》小令便是五代時期花間派代表詞人韋莊的作品。

春日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 篇五

春日

一夕輕雷落萬絲,霽光浮瓦碧參差。

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卧曉枝。

翻譯

輕雷響過,春雨淅瀝而下。雨後初晴,陽光投射在剛剛被雨洗過的蒼翠碧瓦上。

經歷春雨的芍藥花上飽含雨露,彷彿含淚的少女情意脈脈。薔薇橫卧,好似無力低垂,惹人憐愛。

註釋

絲:喻雨。

浮瓦:晴光照在瓦上。

霽光:雨天之後明媚的陽光。

霽:雨後放晴。

參差:高低錯落的樣子。

芍藥:一種草本植物,這裏指芍藥花。

春淚:雨點。

賞析

這首詩寫雨後春景。瞧,雨後庭院,晨霧薄籠,碧瓦晶瑩,春光明媚;芍藥帶雨含淚,脈脈含情,薔薇靜卧枝蔓,嬌豔嫵媚。這裏有近景有遠景,有動有靜,有情有姿,隨意點染,參差錯落。全詩運思綿密,描摹傳神,自具一種清新、婉麗的韻味,十分惹人喜愛詩人捕捉到春雨“萬絲”的特徵,把鏡頭的焦點對準了庭院一角,攝下了一幅雷雨後晴春曉日的精巧畫面。

通過對偶形式,擬人手法,襯托庭院的華麗,描繪了芍藥和薔薇百媚千嬌的情態。芍藥亭亭玉立、薔薇攀枝蔓延,故各有“含春淚”之態、“無力卧”之狀。因其體物入微,情致藴藉,通篇自具一種清新婉麗的韻味,展示了詩人對自然界景物、現象敏鋭的觀察力、感受力和攝取力、表現力。在意境上以“春愁”統攝全篇,雖不露一“愁”字,但可從芍藥、薔薇的情態中領悟,又曲折體現了詩人由於宦途艱險而形成的多愁善感的性格。

“一夕輕雷落萬絲,霽光浮瓦碧參差。”雷是“輕”的,雨如“絲”般,春雨的特色詩人只用兩個字就揭示出來了。那碧綠的琉璃瓦,被一夜春雨洗得乾乾淨淨,晶瑩剔透,猶如翡翠,瓦上還沾有水珠,在晨曦的輝映下,浮光閃閃,鮮豔奪目,令人心曠神怡——這是第二句所寫的美

最“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卧曉枝。”這兩句詩人採用以美人喻花的手法,又加上對仗,確實是美不勝收。李白筆下“一枝紅豔露凝香”,白居易筆下剛出浴的“侍兒扶起嬌無力”的楊妃,和第三句有着驚人的相似之處。雨後的牡丹,猶如多情的少女,淚光閃閃,含情脈脈。最後一句令人想起《紅樓夢·史湘雲醉眠芍藥銦》那段描寫:湘雲“業經香夢沈酣,四面芍藥花飛了一身,滿頭臉衣襟上皆是紅香散亂。”這醉卧中渾身灑滿落花的史湘雲,情思綿綿,百媚千嬌,多像“無力薔薇卧曉枝”。

《春日》因其體物入微,情致藴藉,通篇自具一種清新婉麗的韻味,在意境上以“春愁”統攝全篇,雖不露一“愁”字,但可從芍藥、薔薇的情態中領悟,又曲折隱晦的反映了詩人由於對宦途命運艱險的恐懼,而形成的多愁善感的心理。

王安石簡介 篇六

王安石(1021年—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封荊國公。漢族。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區荊公路鄧家巷人),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存世。官至宰相,主張改革變法。詩作《元日》、《梅花》等最為著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5月21日),北宋臨川人(今江西省東鄉縣上池村人),字介甫,晚號半山。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學中具有突出成就。他一生寫了不少深刻反映人民疾苦和社會問題的作品。其詩“學杜得其瘦硬”,擅長於説理與修辭,善於用典故,有的風格遒勁有力,警闢精絕,有的風格雄健峭拔,修辭凝練,也有情韻深婉的作品,對後來宋詩的發展有很大影響。著有《臨川先生文集》。他出生在一個小官吏家庭。父名益,字損之,曾為臨江軍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幾任州縣官。安石少好讀書,記憶力強,受到較好的教育。慶曆二年(1042年)登楊寘榜進士第四名,先後任淮南判官、鄞縣知縣、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點江東刑獄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詔安石知江寧府,旋召為翰林學士。熙寧二年(1069年)提為參知政事,從熙寧三年起,兩度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寧九年罷相後,隱居,病死於江寧(今江蘇南京市)鐘山,諡號“文”,又稱王文公。其政治變法對北宋後期社會經濟具有很深的影響,已具備近代變革的特點,被列寧譽為是“中國十一世紀偉大的改革家”。。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並稱為“唐宋八大家”。

賞析 篇七

首詩寫春,很有特色。詩人撇開常思,抓住春天傍晚時候這一特定時間寫春天,將夕陽、山樹、犬吠、人行組合在一起,構成一幅特有的春的圖畫。春天的 黃昏與冬、夏、秋就是不同,山樹鬱鬱葱葱,夕陽光輝燦爛,犬吠聲更洪亮,行人精神倍增,這些春之景象組合在一起,創造的是春意勃發的意境,給讀者的是一股 春的`暖流,讓人從中感到一種旺盛的精神。

本詩用詞似不十分推敲,卻以自然貼切為求,常中見巧,平中見奇。詩人遠望春天的天空、原野,用一“隨”字,將滿目春意盡情寫出,也將詩人的怡懌心情 和盤托出;寫斜陽照山樹,用一“着”字既映出樹之英姿,又寫出殘陽如血的陽光之烈,使日與樹互相映襯,相得益彰;山中犬吠,本是極常見的現象,詩人用一 “知”字,就充滿了趣味:聽見狗叫,可東張西望,覓不到狗之形,不知吠從何來?但既有犬聲,定有人家,雖然不見柴扉,但家之温馨已漸顯明,一個“知”字, 將山之空寂廣大、山中生活特有的意趣全然寫出。

楊萬里這首《春日》,突出運用了“鋪敍”手法。整首詩緊緊圍繞“遠目”二字,盡情酣暢地狀春,由極目無邊而移視眼前,由睜目四顧而到側耳聞春,由自 然之景而人人間之境,由盎然春意而到温馨親情,作者調動了視覺、聽覺等感覺器官,把讀者帶入了全景式的春的氛圍,那裏,有春之聲的和悦,有春之味的濃烈, 有春之色的絢爛,有春之境的美妙,置身其間,人們會敞開胸襟,盡情歡歌,讓感官盡受春的刺激,讓熱血因春的盪漾而沸騰!

作者簡介: 篇八

晁衝之,宋代江西派詩人。生卒年不詳。字叔用,早年字用道。濟州鉅野(今屬山東)人。晁氏是北宋名門、文學世家。晁衝之的堂兄晁補之、晁説之、晁禎之都是當時有名的文學家。早年師從陳師道。紹聖(1094~1097)初,黨爭劇烈,兄弟輩多人遭謫貶放逐,他便在陽翟(今河南禹縣)具茨山隱居,自號具茨。十多年後回到汴京,當權者欲加任用,拒不接受。終生不戀功名,授承務郎。他同呂本中為知交,來往密切。其子晁公武是《郡齋讀書志》的作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4o4z4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