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詩人陶淵明的小故事精品多篇

詩人陶淵明的小故事精品多篇

詩人陶淵明的小故事精品多篇

.陶淵明的家世 篇一

陶淵明的曾祖陶侃在東晉初年,以卓越的軍事才能,忠心為國,曾在平定杜韜和蘇峻的叛亂中,立下了蓋世功勛,被朝廷任為太尉之職,封為長沙郡公。淵明的祖父陶茂字梅九,是陶侃的第七子,由於不滿兄弟相爭,早年就憤而辭去了武昌太守之職,回到尋陽柴桑舊宅隱居,陶淵明之父陶敏是陶茂的第二個兒子,從小聰明伶俐,好學上進,為陶茂所鍾愛,陶淵明的母親孟氏是當時的大名士孟嘉之女,婚後一年,即在晉哀帝興寧三年(公元365年)六月,產下一子,取名淵明,字元亮。淵明從小聰明過人,讀書過目不忘,而且性格沉穩,遇事不慌,雙親視為掌上明珠,親自對他加以指導,在八、九歲時,就已能誦讀詩書,通曉《論語》。晉廢帝太和五年(公元370年),淵明6歲時,父親陶敏被徵西大將軍桓温闢為掾屬,他和妹妹就跟隨父母來到桓温徵西府駐地姑孰(今安徽省當塗),後來又遷往父親所任的安成(今江西安福)太守任上,讀書習武,過了一段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然而好景不長,孝武帝太元六年(公元367年),淵明十二歲時,父親因操勞過度,一病不起。父親過世後,母親孟氏即帶着淵明兄妹二人,扶喪回到了尋陽柴桑,靠僅有的一二百畝田租維持家庭生計。陶淵明在少年時代就“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他常以曾祖陶侃自強不息,終於建立功勛,成為國家棟梁的事例來勉勵自己,暗自發奮,努力學習。每日清晨,雞鳴即起,習武練劍,晚上則常常秉燭夜讀,直到夜半之時。到了十七八歲,已是文韜武略,多所通曉。

陶淵明的故事趣聞 篇二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小時候,就承襲了父業,在家耕種,但是他非常好學,他每天除了種好菜園之外,就是專心讀書,所以寫出的詩詞歌賦很有名氣。不多久,當地的一個姓王的知縣走馬上任,他也是一個詩詞愛好者,他知道陶淵明雖然年紀輕輕的,但是很有名望,不知是真還是假,於是就想試試他的學識如何。一天,陶淵明正在自己的菜園裏淋菜,王知縣走了進來,陶淵明出於禮貌,連忙起來招呼,王知縣眯起雙眼,打量着陶淵明,説:“你就是名叫陶潛的嗎?”陶淵明忙説:“小人正是!”

王知縣坐下,右手摸着嘴邊的八字鬍,欣賞了一下陶淵明桌上所寫的字,忽然對陶淵明説:“我聽人説你能寫詩作對,我來見識一下,現在我出個對子,請你對對,好嗎?”陶淵明笑着説:“請大人出上聯吧!”

王知縣環視四周,看到菜園裏種有一畦向日葵,這些葵花剛剛開放,於是靈機一動,有了,他隨口道出上聯;雛葵俯枝,小臉盤可識地理?陶淵明一聽,知道這官員話中含有不信任的蔑視,表面説的是雛葵,實際上是暗中問自己,你這麼年輕,能熟識田園裏耕作之事嗎?於是他略為思考,看見庭前的荷塘裏,茁出鮮紅的荷苞,於是就想出了巧妙的下聯;新苞出土,大硃筆熟點天文!

陶淵明的下聯也是話中有話,他的意思表面是説荷苞,實際是説自己,意思是我雖然被埋在污泥裏,但是一旦出土,就能點天文地理。王知縣看了,暗中驚歎陶淵明的才思敏捷,但是還是不甘視弱,又出上聯,聯曰:小孩子出言吞天口。這一聯除了説陶淵明剛才的口氣太大之外,用字上還有非常巧妙之處,因為“吞”是由“天口”兩字組成,這樣是非常難對的。陶淵明想了想,隨即對出下聯;聯曰:老大人苦究志士心。

這下聯,陶淵明除了表明自己不是口氣大,而是靠苦學而成才。他用字巧妙,因“志”字是由“士心”兩字組成。正巧工整對上比的“吞天口”的吞字是由“天”字和“口”字組成,知縣才知道陶淵明果然很有學問,又立志苦學,不禁肅然起敬。便站起來和他緊緊握着他的手,連連讚歎道:“小兄弟!果然聰明過人,又有志氣,佩服!佩服!”

陶淵明見他態度改變,也是謙遜誠懇地説:“還請大人日後多多指點!”説罷又拿過自己的習作,請知縣指教。王知縣接過來一看,原來是一首自嘲詩,詩曰:小築慚高枕,憂時舊有盟,呼雛來揖客,揮毫坐談禪,雲護牙籤滿,星含寶劍橫,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王知縣看後,對陶淵明更加讚賞,從此兩人成了忘年這交。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篇三

對這樣一個木板木箱,陶淵明卻珍愛有加,視為寶琴,琴不離身,身不離琴,凡飲酒,必“撫弄以寄其意”,彈着彈着,就完全沉醉在酒香琴韻中了。

一人在家中如此這般自彈自飲也還罷了,偏偏陶淵明又重友情,己有所好,定要與朋友共享。每當朋友相聚,他就攜琴赴會,別人彈琴,他也撫弄着那張怪異的無絃琴相和。問他無弦無聲,彈的是啥?他就真誠地回答:“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音?”只要在琴中表達出自己的意趣就行了,一定要彈着弦弄出些響聲幹什麼。

陶淵明飲酒好醉。與友人相酌,如果他先醉了,就直率地告訴友人:我醉了,想睡了,您走罷。話沒説完,就抱着他所謂的琴,枕着書,挨着酒杯,呼呼入夢了。真誠率意,瀟灑曠達。陶淵明飲酒,彈琴,待友,都展現出極高的境界,令後世歎羨不已。李白寫《山中與幽人對酌》,就活用了這個典故,為該詩增色多多。“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李白人稱詩仙,詩中頗多“仙意”。這首詩裏的“仙意”全在後兩句,特別是最後一句。陶淵明醉眼朦朧又無比留戀地叮囑友人,如果您覺得今天這酒喝得還算盡興,我這琴彈得也還有點意思,那麼明天就請您也把琴帶上,咱倆一起邊彈邊飲吧。真個是率意自得,風流倜儻,意藴無盡啊。此情此景,怕是仙人也難模擬。

陶淵明好以琴寄意,友人們理解他,欣賞他,也常常用琴曲與他交流對理想和操守的感悟。聽説東方有一位高士,愛好、追求各方面都和自己相似,是否可以引為知音呢?陶淵明一天起個大早,渡河過關,趕到山中去拜見這位同道。高士一見陶淵明,就知道了他的來意,話沒顧得説,就取琴為他演奏,先彈一曲《別鶴操》,再彈一曲《孤鸞操》。還需要説什麼呢?琴聲已傳達了一切:久別的鶴期盼再聚首和鳴九皋,離散的鸞渴望重相逢共棲仙山。我們是知音,對您仰慕久。陶淵明感動不已,當即直吐心曲:“願留就君住,從今至歲寒。”誠願和您並肩攜手,相勉以道,孤高芳潔,共歷歲寒而不凋。琴聲,讓兩位初次謀面的志士,一下子就結為知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59mv5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