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高校教育報告多篇

高校教育報告多篇

高校教育報告多篇

【第1篇】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自查報告範文

根據校黨發[20xx]26號文件以及院黨發〔20xx〕19號關於印發《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辦法》的相關文件精神,盡一步加強了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和指導工作,我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指導下開展了各項工作。現就我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自查情況如下:

經濟學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保障措施

制度健全,建立了《經濟學院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方案》,認真學習《新疆大學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方法》、《新疆大學各級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網絡職責》、《新疆大學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機制》,制定了經濟學院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xx-20xx學年工作計劃和經濟學院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xx-20xx學年工作計劃,為工作落實提供了保障。

(二)機構設置

成立經濟學院心理健康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本院健康教育工作。

設立經濟學院心理輔導室,制定了《經濟學院大學生心理輔導室職責》,但因條件有限,設備不齊。

配備心理輔導老師,接受了新疆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培訓,迪老師參加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培訓並取得合格證書。

各班級培養一名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員,成立了經濟學院各班心理健康教育小組(三級)。

(三)培訓工作4分

對輔導員、學生會幹部、班委、團支部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員進行了心理健康培訓,培訓的主要內容及日期:

1、20xx.10.24專題講座《大學生應如何進行人際交往》;

2、20xx.11.22專題講座《怎樣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

3、20xx.12.10專題講座《調整心態,學會適應》;

4、20xx.12.19專題講座《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的自我調適》;

5、20xx.4.17專題講座《勇敢面對,愉快度過我們的青春期》;

6、20xx.6.18專題講座《如何看待大學生心理健康》。

(四)日常工作4分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計劃、有總結

制定了《經濟學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方案》,經濟學院20xx-20xx學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計劃,並撰寫了經濟學院20xx-20xx學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總結。能夠配合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完成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其主要工作任務和內容有:

1、關於做好20xx級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2、20xx-20xx學年第一學期新生心理健康普查信息;

3、關於做好20xx級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4、做好20xx級新生upi普查協調會;

5、做好20xx-20xx學年第一學期新生心理健康普查信息。

協助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工作,並有記錄。建立了經濟學院心理輔導室面談諮詢登記簿,按時完成了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佈置的工作任務。

【第2篇】高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與健康教育調查報告

重視和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勢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培養高素質人才的一項重要舉措。為了解我省高校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和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16號文)的精神、推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情況,分析研究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存在的突出問題,總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績和工作中的薄弱環節,提出今後一個時期進一步加強這方面工作的意見,江蘇省關工委、江蘇省教育系統關工委,在省教育廳有關方面協同配合下,組織開展了高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和心理健康教育情況的調研。全省確定南京大學等25所高校參與調研,這些學校既有部屬高校也有省屬高校,既有綜合性的本科院校,也有專業性的高職專科院校,高校駐地覆蓋全省各地,樣本具有較好的代表性。參與調研的高校關工委在學校黨委和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動員和組織本校離退休老同志,對在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情況進行了比較全面的調查,總結經驗,分析問題,提出對策。在此基礎上,我們召開了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調研工作座談會,聽取調研情況彙報,並進行綜合分析研究。現將這項專題調研的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省高校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分析

調查顯示,我省高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總體上看是好的,絕大部分學生積極進取,熱愛生活,樂觀豁達,不怕困難,善於合作,體現了較好的心理素質。但同時也看到,當代大學生,隨着生源的獨生子女化,隨着國際政治經濟大環境的複雜多元變化,以及學生家庭成長背景、地域貧富的巨大差異和現代媒體的負面效應等因素影響,從中學門邁向大學門的青年學生面臨着比過去時代大學生更多的現實問題,部分學生產生了各種心理上的不良反應和適應障礙,有的因心理疾病導致休學、退學。在對大學生的各個年級段的分析中,幾乎都發現有部分羣體存在值得我們關注與重視的心理異常問題。據各校心理普查和日常心理諮詢記錄提供的資料,心理異常學生檢出的比例,雖然差異很大,但平均達到5-7%,有些學校高達14%以上,且有逐年上升趨勢。

我省高校學生在心理健康狀況異常和主動尋求心理諮詢的同學中呈現的心理健康問題,以發展性心理問題為主,障礙性心理問題次之。發展性問題以學習問題、適應問題、人際關係、貧富差距導致的心理問題及戀愛與性心理、挫折應對、畢業擇業心理等問題為主;障礙性問題則以強迫症、焦慮症、抑鬱症、成癮(含網絡成癮)、物質依賴、性偏好障礙等神經症、心境障礙、習慣與衝動控制障礙、性心理障礙等心理障礙為主。由於各個年級大學生所面臨的客觀環境和發展任務不同,各個年級大學生所顯現的心理問題也各不相同。綜合分析各校所提供的情況,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在下列方面:

(一)、抗挫折能力差,引發壓力難以適應症

現在校園裏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隨着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這一代學生從小家庭嬌慣,生活條件優越,被稱之為“在蜜罐裏”泡大的新生一代,家長花重金租房陪兒女讀書的現象也屢見不鮮,這就從客觀上養成了這一代大學生獨立生活能力差,環境適應能力下降,“鬱悶”一詞成了他們的常用語。與過去艱苦年代成長起來的大學生相比,這一代大學生在抗挫折能力上有較大落差,造成在遇到競選班幹部落選、獎學金沒評上、學習壓力大等問題時,都會使一些學生煩躁易怒、自卑苦悶。此外,剛進入大學的新生,由於大學學習方法與中學有很大不同,自由支配時間比較多,教師的授課方式常常會使許多學生不能認同。大學彙集了各地中學尖子,許多學子會因學業成績不再顯赫而產生自卑、焦慮和不適感覺,若遲遲不能調整,長期壓抑也會造成嚴重的心理疾患。而目前有些學校對學生戰勝挫折的心理教育重視不夠,也使這種狀況的扭轉遲緩。某大學一學生,來自蘇北農村,中學的尖子生、三好生,性格內向,來上學的費用都是父母向鄉親們借來的,來校後學習適應能力差,成績不理想,看到別的同學在外打工,執意想掙錢還債,種種壓力逐漸使剛進校意氣風發的他變得很鬱悶、焦慮、煩躁,這些不良情緒積壓爆發,情緒失常,導致狂躁症,被送進精神病院治療,休學兩年。

(二)、失戀等情緒困擾,誘發衝動控制障礙症

現在大學裏談戀愛現象比較普遍,中年級學生就開始嘗試建立屬於自己的親密關係,然而大學生談戀愛成功率比較低,失戀問題突出。失戀對自己對他人造成的傷害往往很大,不良情緒釀成的事件比較多。失戀造成學生心理失衡,引發各種的心理問題,輕者荒廢學業,重者引發校園極端事件。某高校曾發生一起因“三角戀愛”引發的兇殺事件。一女生因不能容忍另一女生接近其戀愛的男生,在某日中午趁該女生在宿舍熟睡時,用事先準備好的菜刀連砍十幾刀致其重傷。強烈的嫉妒心使這女生喪失理智,成為一名殺人犯。有些院校中,由於相

關心理知識的缺乏,婚前性行為引發的身心傷害也成為較為突出的問題。此外,網絡成癮也是大學生中存在的嚴重問題。不少學生陷入網癮,失去自控能力,輕者通宵熬夜,生活無規律,影響健康;重者導致學業荒廢,精神恍惚,不能自拔。部分男生還開始出現離不開煙酒等物質依賴,成為各種各樣的“癮君子”。

(三)、個性偏執、情緒敏感,易誘發孤獨、失落症

當代大學生由於受獨生子女家庭環境的影響,不少在性格上以自我為中心,自信偏執,易於衝動,隨心所欲。這種特殊環境形成的個性造成人際交往能力差,少數學生因個性、價值觀的差異等因素遲遲不能很好地融入新羣體而產生孤獨感;交朋友特別是交異性朋友中喜怒哀樂的不成熟處理、自我認知和認知他人的偏差導致人際關係敏感,自卑失落,極易誘發心理問題和極端行為。某校二級學院一名女生,個性偏執,心情孤傲,交一男朋友,一年後遭拒絕,情緒受挫,寢食難安,心理封鎖,聽不進任何規勸,終於懸樑自盡。

(四)、經濟條件的差異導致心理落差,引發煩惱、自卑症

現代社會由於市場經濟體制的作用,社會分配存在較大差異,“富二代”、“官二代”等社會熱議的問題也給大學生帶來了影響。來自貧困地區或家庭經濟狀況不如意的學生,與衣食無憂的“富二代”學生彼此的認同度有較大差距,容易導致情緒波動、價值觀的動搖改變,並加劇同學間的矛盾。對於貧困生來説,“富二代”的一擲千金很可能是一個刺激,並由此引發情緒反應或者人際矛盾。而有的“富二代”學生由於對貧困學生缺乏同情心,也可能會在朝夕相處中傷害到貧困生的自尊,引發人際糾紛,導致貧困學生心理障礙的形成和加劇。

(五)、畢業生就業壓力大,引發焦慮、恐懼症

當前在多元化價值觀並存的市場經濟和日趨激烈的競爭大背景下,青年羣體面臨着較重的生存壓力、就業壓力。不少畢業班學生有“就業綜合症”,主要表現在求職過程中的焦慮、急躁、心神不寧,以及達不到期望後的意志消沉和情緒低落。大學生一般就職期望值偏高,嚮往大城市,不甘心回小縣城,同學間也必然會作收入、工作環境等方面的比較;加之,存在一些社會不正之風使學生看到錄用人才的不公正,會使他們產生憤怒、不安、無奈、孤獨等負面情緒。如果臨近畢業而學校對學生這方面的心理關愛忽視,將使這方面問題難以化解。

上述在現階段大學生中較為常見的心理問題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決和改善,將會影響一些學生一生的身心發展。學生在大學階段能否得到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有效的心理輔導,得以排解心理困擾,將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因此,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對我省經濟社會的發展、對培養創新型人才有着重要的意義。

二、我省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做法和經驗

近幾年,我省高校重視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緊密結合經濟社會發展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臨的問題,採取有效措施,抓住關鍵環節,創新途徑方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許多高校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生理心理髮展規律,積極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新機制,做到了思路清晰,要求具體,特色鮮明,成效明顯。主要體現在:

(一)提高認識,建立健全工作機制

我省高校正在思想觀念上實現從局部心理健康教育向整體素質教育的轉變,在工作模式上實現從重視個案心理疾患的治療向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轉變,在教育方式上實現從單純的心理健康教育向綜合的實踐教育的轉變。,省教育廳建立了5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研究基地,輻射與帶動周邊高校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6月,我省啟動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研究示範中心的遴選資助建設工作,遴選出16所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為省級示範中心予以重點建設。 11月,省教育廳成立了“江蘇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對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行研究、指導、評估、諮詢和服務。

一是建立健全三級組織網絡。建立高校、院(系)、學生班級三級心理健康教育網絡組織。各高校都落實了班級心理委員制度,在每個班級或系科中有一名學生作為班級的心理委員(或稱心理保健委員、心理氣象員等),發揮大學生羣體的自我教育功能,實現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覆蓋全校,覆蓋全體本專科學生,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機預防預警中發揮了較好的作用。

二是組織領導機制。絕大多數高校成立了以校黨委副書記、分管學生工作的副校長牽頭,學生處、團委、宣傳部、校醫院、各院系、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等相關部門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關事項,對重大問題召開專題工作會議進行研究部署,並制定相應的工作細則,指導日常心理健康工作的開展。

三是經費保障機制。參與調研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經費均能做到納入預算、單獨列支。全校每年用於心理健康教育經費,各高校之間差距較大,數額從2萬到40萬元不等,生均從1.5元至15元不等,其中三分之一高校能達到省教育廳提出的生均標準。參與調研的高校都配有專門的心理諮詢室、團體輔導室,滿足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需要。許多高校還設有預約室、接待室、測量室、宣泄室、放鬆治療室、生物反饋室、沙盤治療室、觀察室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配套場所和硬件設施,為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促進心理健康工作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四是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各高校均開設了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選修課程,南通大學、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等學校已經率先以必修課的形式推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並收到了較好的教育效果。部分高校還針對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具體需求,開設了具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羣,頗受學生歡迎。

(二)重視發揮專兼職隊伍和“五老”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各高校均有一支專兼職結合、專業互補、相對穩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有的高校除專職教師外,各院系具備資質的輔導員老師全面參與,還吸收校內外相關專業人士的資源,積極發揮關工委“五老”的作用,整合各種心理健康教育的人才資源,提升本校心理健康教育為學生服務的能力。各高校至少配備有1名本科學歷以上的專職教師,專職教師具有心理學、教育學博士、碩士學位或具備較長的執業年限。4月,南通大學關工委建起了“談心屋”,成為離退休老同志與大學生進行思想、學習、生活交流和心理健康教育諮詢服務的窗口。省教育系統關工委、省關工委、中國關工委以及全國和省各大媒體先後推廣,報道了南通大學的經驗,我省各高校關工委紛紛陸續建起了“談心屋”。以“談心屋”為橋樑,將高校離退休老同志的積極作用發揮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去,使心理健康教育多了一支隊伍和力量。老同志們利用自己的專業優勢、經驗優勢和政治優勢為青年大學生提供不拘形式的心理疏導和心靈撫慰,解讀他們學習生活中面臨的難題,通過心理諮詢、訪談、對話或座談等形式,為青年大學生提供人文關懷,幫助他們吸取先進人物的人生經驗,並促進他們健康成長,受到了廣大學生的歡迎和好評。

(三)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和研究

我省高校心理健康專兼職教師積極申報國家社科、教育部以及省社科、省教育廳、省委宣傳部、團省委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科研項目,5個省級基地均建立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項研究課題,吸引了廣大高校專兼職教師申報。我省高校在貧困生心理關注、大學生生涯規劃和職業心理輔導、心理諮詢師個人成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研究、大學生朋輩心理輔導等方面形成了研究特長。

(四)拓展工作時空,積極開闢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新陣地

大多數高校在個別諮詢為學生服務方面,積極拓展時空,充分考慮學生接受諮詢的及時性和便捷性,在時間和空間上充分保障學生能及時方便快捷地尋求個別諮詢。許多高校充分利用網絡,建有心理健康教育專題宣傳網站,並不斷更新,發揮網絡及時溝通的優勢,通過論壇、專業教師博客等方式,讓學生可以通過網絡的形式接受心理諮詢指導,為學生提供最新的心理健康教育資訊和周到的諮詢服務。蘇州大學的4個校區都設有心理諮詢室,每週開放時間達18個半天,並由原先在教學區域的設置轉向進駐學生宿舍,讓學生充分享受心理諮詢服務的便捷。南京師範大學心理中心諮詢室每週的開放時間計40餘小時,包括晚上和週末時段。江蘇大學的心理諮詢室分佈在各個方便學生的區域。揚州大學開通“揚州大學心情驛站”博客、“揚老師qq在線心理諮詢”。中國礦業大學組織建立了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專兼職教師為指導、大學生心理資助中心網絡小組為主體的網絡建設隊伍,及時回覆學生留言,充分發揮網絡信息的豐富性、互動性功能。

三、我省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的勢頭良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水平穩步提高。但是還存在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部分高校對心理健康教育重視不夠,投入不足

目前我省各高校的領導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平衡,部分高校的領導尤其是主要領導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有待進一步深化,對新形勢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點和規律有待進一步探索,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體制和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保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有待進一步增大,支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隊伍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經費投入不足是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臨的共性問題。據本次調研,我省大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專項經費嚴重不足,最少的高校平均年生均經費僅1.5元,而較為充裕的高校年生均經費已達到15元,相差10倍。參與調研的學校有三分之二沒有達到本科院校年生均不低於15元,高職高專院校年生均不低於10元的標準。

心理健康教育不僅要覆蓋本專科生,還要覆蓋研究生,而且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情況並不樂觀。本次調研顯示,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還沒有受到重視,體現在專業人員配備、經費投入等方面嚴重不足,心理健康教育公選課零開設。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亟待加強。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隊伍還不能適應實際工作需要

專業人員配備不足是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臨的又一共性問題。本次調研發現,有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較多,如江蘇大學、蘇州大學、南通大學、中國礦業大學有5-6人,但有不少高校僅有1-2人,師生比僅為1:9000-1。xx年2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設標準(試行)》,規定“每校配備專職教師的人數不得少於2名”。 xx年5月6日,江蘇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江蘇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進一步明確了“定崗、定編的專職心理健康教師和工作人員與全日制在校學生比例不低於1:3000-4000”。我省不少高校還沒有達到此最低標準。一些高校雖然配備了心理健康教育專職老師,但缺乏專業資格。各校從事大學生心理教育和諮詢工作的專業人員在待遇、職稱和培訓方面各有各的情況,如職稱,有的歸口管理,有的歸屬思政,有的掛靠教師,很多並無明確,以致這支隊伍人員思想不夠穩定。

(三)高校心理健康危機預防與干預體系還不夠規範、科學、有效,減少危機事件的負面影響尚未形成各界共識

大學生心理危機事件的發生,往往成為各方關注的熱點和焦點,比例雖然很小,但是影響很大,是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個難點,如何規範、科學、有效完善危機預防與干預體系,是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面臨的共性課題。另一方面,個別大學生因心理疾病而造成非正常死亡的事件發生以後,媒體在予以關注並報道的過程中如何把握尺度和方式,以儘可能的減少危機事件的負面影響也是需要有關方面重視研究的課題。

(四)大學生心理健康主動求助意識普遍薄弱

由於受多種因素包括傳統觀念的影響,在校大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主動求助意識普遍薄弱。雖然全省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過開設講座、選修課、活動體系建設、校內小報、宣傳小冊、廣播網絡等各種載體宣傳普及心理健康和諮詢知識,個別心理諮詢室設置由原來在校園僻靜一角進駐學生生活社區,通過拓展時空,開闢網絡新陣地等手段貼近學生生活,體現“專職、專業、專心”服務學生的做法,基礎工作比較到位,但由於受“怕被別人覺得心理有問題”、“心理問題不是大問題”等想法的影響或由於相關心理學科普知識的缺乏,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和諮詢工作的接受度仍有限,在遇到心理問題後的求助意識普遍薄弱。有的學生飽受心理問題困擾卻無察覺,或者意識不到是心理問題;有的對心理健康的相對性、連續性、可逆性、動態性認識有誤區;有的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不足,甚至抱有一定的偏見。

四、對進一步加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建議

(一)要進一步重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加大投入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勢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也是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培養高素質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徑。建議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衞生廳、團省委等多個職能部門進一步協同配合,切實把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作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作為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培養高素質人才的一項重要任務擺上重要議事日程。xx年2月23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設標準(試行)》;xx年5月6日,江蘇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江蘇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我省所有高校應積極貫徹落實上述文件,使全省高校都能達到相應的要求。

各高校主要領導要定期聽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專題彙報,部署工作任務和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所有高校都要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領導體制建設,成立專門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統籌領導。領導小組由主管校領導負責,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諮詢機構、學生工作部門、教務工作部門、宣傳部門、人事部門、安全保衞部門、後勤保障部門、校醫院等單位,以及學校關工委負責人為成員,研究制定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規劃,健全相關制度,領導全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立校級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諮詢專門機構,納入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並明確各級機構的職責分工,完善協調機制。

各高校要按照本科生不少於15元、專科生不少於10元安排年生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經費,並納入學校預算、專項單列、專款專用,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用房和場地,具有完備的健康、能力、人格、職業等方面測評軟件以及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必需的設備、器材、圖書、期刊、音像等參考資料,並能夠不斷補充更新,確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

(二)要進一步加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建設,以適應實際工作的需要

要按照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規定的最低要求配備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專職教師的專業技術職務評聘應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隊伍序列,設有教育學、心理學、醫學等教學研究機構的學校,也可納入相應專業序列。專兼職教師開展心理輔導和諮詢活動應計算相應工作量。

在專業資格和培訓方面,建議省教育廳出台專業人員的專業准入制度和要求,對專職人員專業化發展以及個人成長方面要有規劃和督導。對兼職教師和班級心理委員等骨幹學生的專業培訓有待加強。目前社會上各種名目的心理諮詢專業培訓很亂且費用昂貴,建議省物價管理等部門聯動予以整頓並在培訓資質上予以規範。

要確立心理健康教育“全過程、全方位、全覆蓋”的工作目標,加強校園心理危機預防預警,形成諮詢師全懂,黨委副書記懂、輔導員基本懂,班主任略懂,學生有心理健康意識,後勤宿舍管理人員知曉,行政管理人員、專業老師瞭解的全員關心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局面。

本次調研發現,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5個省級基地和16個示範中心覆蓋了全省不同地域、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學校,有效地整體推動了我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了以點帶面,發揮示範與輻射效應,有利於全面提升我省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因此要充分發揮5個基地和16個示範中心在提升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隊伍方面的培訓、示範和輻射作用。

(三)加快完善高校心理健康危機預防與干預體系步伐

危機干預工作直接體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系統性與成熟度,各校應確立危機干預的指導思想,以教育為主,重在預防,建立和強化學生的社會支持系統。

在預防方面,要暢通信息渠道、加強信息管理,做好危機預警工作。暢通信息渠道:建立學校、院系、班級、宿舍等心理危機預警系統,形成“早發現、早報告、早預防、早控制”的心理危機與預防工作機制;建立以輔導員、學生幹部為骨幹力量的信息員隊伍,對學生的心理危機信息及時、準確掌握並作出有效干預。加強信息管理:在普查後根據心理健康檔案篩選危機預警的範圍和對象;建立學生心理信息月報制度和突發事件即時報告制度,建立學生心理危機預警數據庫,把臨牀諮詢篩查出來的構成心理疾病診斷的,遭遇重大社會生活事件的,性格長期孤僻的,學業、情感或人際關係等問題受挫的,環境適應不良的,以及出現各種心理、行為異常的學生作為危機干預的高危人羣和主要對象。

出台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實施辦法,並建立完備的危機干預體系,提高危機干預能力。建立學校、學院、學生、家長、社會醫療機構協同的危機干預網絡,明確危機干預工作流程和分級分類處理辦法。強化危機干預培訓工作,定期開展學生工作隊伍、社區物業管理人員、學生骨幹危機干預知識技能的培訓,提高有關人員的危機快速反應能力,挽救個體身心,維護學校聲譽,加強校園和社會穩定。開展危機後干預,處理危機事件發生後涉及人員的心理應激反應和情緒反應,維護身心健康。

(四)要積極研究並採取有效措施增強在校大學生的主動求助意識

省內幾起大學生自殺事件顯現了學生求助意識的薄弱,對此學校領導、老師尤其是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師備感痛心惋惜。心理健康教育是大事、善事、難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道遠,要進一步加強心理健康知識和諮詢工作的普及宣傳,並長抓不懈,推廣富有成效的特色活動和典型經驗,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心理諮詢觀、心理健康和自我調節的意識,瞭解心理健康的標準及異常心理,幫助大學生自主調整心理狀態,維護心理健康,懂得哪些狀態可以通過自我調整或心理諮詢予以緩解和解決,哪些心理疾病需要通過藥物以及住院治療。

【第3篇】高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與健康教育調研報告

重視和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勢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培養高素質人才的一項重要舉措。為了解我省高校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和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16號文)的精神、推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情況,分析研究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存在的突出問題,總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績和工作中的薄弱環節,提出今後一個時期進一步加強這方面工作的意見,江蘇省關工委、江蘇省教育系統關工委,在省教育廳有關方面協同配合下,組織開展了高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和心理健康教育情況的調研。全省確定南京大學等25所高校參與調研,這些學校既有部屬高校也有省屬高校,既有綜合性的本科院校,也有專業性的高職專科院校,高校駐地覆蓋全省各地,樣本具有較好的代表性。參與調研的高校關工委在學校黨委和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動員和組織本校離退休老同志,對在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情況進行了比較全面的調查,總結經驗,分析問題,提出對策。在此基礎上,我們召開了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調研工作座談會,聽取調研情況彙報,並進行綜合分析研究。現將這項專題調研的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省高校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分析

調查顯示,我省高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總體上看是好的,絕大部分學生積極進取,熱愛生活,樂觀豁達,不怕困難,善於合作,體現了較好的心理素質。但同時也看到,當代大學生,隨着生源的獨生子女化,隨着國際政治經濟大環境的複雜多元變化,以及學生家庭成長背景、地域貧富的巨大差異和現代媒體的負面效應等因素影響,從中學門邁向大學門的青年學生面臨着比過去時代大學生更多的現實問題,部分學生產生了各種心理上的不良反應和適應障礙,有的因心理疾病導致休學、退學。在對大學生的各個年級段的分析中,幾乎都發現有部分羣體存在值得我們關注與重視的心理異常問題。據各校心理普查和日常心理諮詢記錄提供的資料,心理異常學生檢出的比例,雖然差異很大,但平均達到5-7%,有些學校高達14%以上,且有逐年上升趨勢。

我省高校學生在心理健康狀況異常和主動尋求心理諮詢的同學中呈現的心理健康問題,以發展性心理問題為主,障礙性心理問題次之。發展性問題以學習問題、適應問題、人際關係、貧富差距導致的心理問題及戀愛與性心理、挫折應對、畢業擇業心理等問題為主;障礙性問題則以強迫症、焦慮症、抑鬱症、成癮(含網絡成癮)、物質依賴、性偏好障礙等神經症、心境障礙、習慣與衝動控制障礙、性心理障礙等心理障礙為主。由於各個年級大學生所面臨的客觀環境和發展任務不同,各個年級大學生所顯現的心理問題也各不相同。綜合分析各校所提供的情況,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在下列方面:

(一)、抗挫折能力差,引發壓力難以適應症

現在校園裏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隨着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這一代學生從小家庭嬌慣,生活條件優越,被稱之為“在蜜罐裏”泡大的新生一代,家長花重金租房陪兒女讀書的現象也屢見不鮮,這就從客觀上養成了這一代大學生獨立生活能力差,環境適應能力下降,“鬱悶”一詞成了他們的常用語。與過去艱苦年代成長起來的大學生相比,這一代大學生在抗挫折能力上有較大落差,造成在遇到競選班幹部落選、獎學金沒評上、學習壓力大等問題時,都會使一些學生煩躁易怒、自卑苦悶。此外,剛進入大學的新生,由於大學學習方法與中學有很大不同,自由支配時間比較多,教師的授課方式常常會使許多學生不能認同。大學彙集了各地中學尖子,許多學子會因學業成績不再顯赫而產生自卑、焦慮和不適感覺,若遲遲不能調整,長期壓抑也會造成嚴重的心理疾患。而目前有些學校對學生戰勝挫折的心理教育重視不夠,也使這種狀況的扭轉遲緩。某大學一學生,來自蘇北農村,中學的尖子生、三好生,性格內向,來上學的費用都是父母向鄉親們借來的,來校後學習適應能力差,成績不理想,看到別的同學在外打工,執意想掙錢還債,種種壓力逐漸使剛進校意氣風發的他變得很鬱悶、焦慮、煩躁,這些不良情緒積壓爆發,情緒失常,導致狂躁症,被送進精神病院治療,休學兩年。

(二)、失戀等情緒困擾,誘發衝動控制障礙症

現在大學裏談戀愛現象比較普遍,中年級學生就開始嘗試建立屬於自己的親密關係,然而大學生談戀愛成功率比較低,失戀問題突出。失戀對自己對他人造成的傷害往往很大,不良情緒釀成的事件比較多。失戀造成學生心理失衡,引發各種的心理問題,輕者荒廢學業,重者引發校園極端事件。某高校曾發生一起因“三角戀愛”引發的兇殺事件。一女生因不能容忍另一女生接近其戀愛的男生,在某日中午趁該女生在宿舍熟睡時,用事先準備好的菜刀連砍十幾刀致其重傷。強烈的嫉妒心使這女生喪失理智,成為一名殺人犯。有些院校中,由於相關心理知識的缺乏,婚前性行為引發的身心傷害也成為較為突出的問題。此外,網絡成癮也是大學生中存在的嚴重問題。不少學生陷入網癮,失去自控能力,輕者通宵熬夜,生活無規律,影響健康;重者導致學業荒廢,精神恍惚,不能自拔。部分男生還開始出現離不開煙酒等物質依賴,成為各種各樣的“癮君子”。(三)、個性偏執、情緒敏感,易誘發孤獨、失落症

當代大學生由於受獨生子女家庭環境的影響,不少在性格上以自我為中心,自信偏執,易於衝動,隨心所欲。這種特殊環境形成的個性造成人際交往能力差,少數學生因個性、價值觀的差異等因素遲遲不能很好地融入新羣體而產生孤獨感;交朋友特別是交異性朋友中喜怒哀樂的不成熟處理、自我認知和認知他人的偏差導致人際關係敏感,自卑失落,極易誘發心理問題和極端行為。某校二級學院一名女生,個性偏執,心情孤傲,交一男朋友,一年後遭拒絕,情緒受挫,寢食難安,心理封鎖,聽不進任何規勸,終於懸樑自盡。

(四)、經濟條件的差異導致心理落差,引發煩惱、自卑症

現代社會由於市場經濟體制的作用,社會分配存在較大差異,“富二代”、“官二代”等社會熱議的問題也給大學生帶來了影響。來自貧困地區或家庭經濟狀況不如意的學生,與衣食無憂的“富二代”學生彼此的認同度有較大差距,容易導致情緒波動、價值觀的動搖改變,並加劇同學間的矛盾。對於貧困生來説,“富二代”的一擲千金很可能是一個刺激,並由此引發情緒反應或者人際矛盾。而有的“富二代”學生由於對貧困學生缺乏同情心,也可能會在朝夕相處中傷害到貧困生的自尊,引發人際糾紛,導致貧困學生心理障礙的形成和加劇。

(五)、畢業生就業壓力大,引發焦慮、恐懼症

當前在多元化價值觀並存的市場經濟和日趨激烈的競爭大背景下,青年羣體面臨着較重的生存壓力、就業壓力。不少畢業班學生有“就業綜合症”,主要表現在求職過程中的焦慮、急躁、心神不寧,以及達不到期望後的意志消沉和情緒低落。大學生一般就職期望值偏高,嚮往大城市,不甘心回小縣城,同學間也必然會作收入、工作環境等方面的比較;加之,存在一些社會不正之風使學生看到錄用人才的不公正,會使他們產生憤怒、不安、無奈、孤獨等負面情緒。如果臨近畢業而學校對學生這方面的心理關愛忽視,將使這方面問題難以化解。

上述在現階段大學生中較為常見的心理問題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決和改善,將會影響一些學生一生的身心發展。學生在大學階段能否得到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有效的心理輔導,得以排解心理困擾,將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因此,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對我省經濟社會的發展、對培養創新型人才有着重要的意義。

二、我省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做法和經驗

近幾年,我省高校重視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緊密結合經濟社會發展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臨的問題,採取有效措施,抓住關鍵環節,創新途徑方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許多高校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生理心理髮展規律,積極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新機制,做到了思路清晰,要求具體,特色鮮明,成效明顯。主要體現在:

(一)提高認識,建立健全工作機制

我省高校正在思想觀念上實現從局部心理健康教育向整體素質教育的轉變,在工作模式上實現從重視個案心理疾患的治療向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轉變,在教育方式上實現從單純的心理健康教育向綜合的實踐教育的轉變。,省教育廳建立了5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研究基地,輻射與帶動周邊高校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6月,我省啟動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研究示範中心的遴選資助建設工作,遴選出16所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為省級示範中心予以重點建設。 11月,省教育廳成立了“江蘇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對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行研究、指導、評估、諮詢和服務。一是建立健全三級組織網絡。建立高校、院(系)、學生班級三級心理健康教育網絡組織。各高校都落實了班級心理委員制度,在每個班級或系科中有一名學生作為班級的心理委員(或稱心理保健委員、心理氣象員等),發揮大學生羣體的自我教育功能,實現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覆蓋全校,覆蓋全體本專科學生,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機預防預警中發揮了較好的作用。

二是組織領導機制。絕大多數高校成立了以校黨委副書記、分管學生工作的副校長牽頭,學生處、團委、宣傳部、校醫院、各院系、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等相關部門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關事項,對重大問題召開專題工作會議進行研究部署,並制定相應的工作細則,指導日常心理健康工作的開展。

三是經費保障機制。參與調研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經費均能做到納入預算、單獨列支。全校每年用於心理健康教育經費,各高校之間差距較大,數額從2萬到40萬元不等,生均從1.5元至15元不等,其中三分之一高校能達到省教育廳提出的生均標準。參與調研的高校都配有專門的心理諮詢室、團體輔導室,滿足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需要。許多高校還設有預約室、接待室、測量室、宣泄室、放鬆治療室、生物反饋室、沙盤治療室、觀察室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配套場所和硬件設施,為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促進心理健康工作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四是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各高校均開設了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選修課程,南通大學、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等學校已經率先以必修課的形式推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並收到了較好的教育效果。部分高校還針對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具體需求,開設了具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羣,頗受學生歡迎。

(二)重視發揮專兼職隊伍和“五老”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各高校均有一支專兼職結合、專業互補、相對穩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有的高校除專職教師外,各院系具備資質的輔導員老師全面參與,還吸收校內外相關專業人士的資源,積極發揮關工委“五老”的作用,整合各種心理健康教育的人才資源,提升本校心理健康教育為學生服務的能力。各高校至少配備有1名本科學歷以上的專職教師,專職教師具有心理學、教育學博士、碩士學位或具備較長的執業年限。4月,南通大學關工委建起了“談心屋”,成為離退休老同志與大學生進行思想、學習、生活交流和心理健康教育諮詢服務的窗口。省教育系統關工委、省關工委、中國關工委以及全國和省各大媒體先後推廣,報道了南通大學的經驗,我省各高校關工委紛紛陸續建起了“談心屋”。以“談心屋”為橋樑,將高校離退休老同志的積極作用發揮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去,使心理健康教育多了一支隊伍和力量。老同志們利用自己的專業優勢、經驗優勢和政治優勢為青年大學生提供不拘形式的心理疏導和心靈撫慰,解讀他們學習生活中面臨的難題,通過心理諮詢、訪談、對話或座談等形式,為青年大學生提供人文關懷,幫助他們吸取先進人物的人生經驗,並促進他們健康成長,受到了廣大學生的歡迎和好評。

(三)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和研究我省高校心理健康專兼職教師積極申報國家社科、教育部以及省社科、省教育廳、省委宣傳部、團省委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科研項目,5個省級基地均建立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項研究課題,吸引了廣大高校專兼職教師申報。我省高校在貧困生心理關注、大學生生涯規劃和職業心理輔導、心理諮詢師個人成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研究、大學生朋輩心理輔導等方面形成了研究特長。

(四)拓展工作時空,積極開闢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新陣地

大多數高校在個別諮詢為學生服務方面,積極拓展時空,充分考慮學生接受諮詢的及時性和便捷性,在時間和空間上充分保障學生能及時方便快捷地尋求個別諮詢。許多高校充分利用網絡,建有心理健康教育專題宣傳網站,並不斷更新,發揮網絡及時溝通的優勢,通過論壇、專業教師博客等方式,讓學生可以通過網絡的形式接受心理諮詢指導,為學生提供最新的心理健康教育資訊和周到的諮詢服務。蘇州大學的4個校區都設有心理諮詢室,每週開放時間達18個半天,並由原先在教學區域的設置轉向進駐學生宿舍,讓學生充分享受心理諮詢服務的便捷。南京師範大學心理中心諮詢室每週的開放時間計40餘小時,包括晚上和週末時段。江蘇大學的心理諮詢室分佈在各個方便學生的區域。揚州大學開通“揚州大學心情驛站”博客、“揚老師qq在線心理諮詢”。中國礦業大學組織建立了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專兼職教師為指導、大學生心理資助中心網絡小組為主體的網絡建設隊伍,及時回覆學生留言,充分發揮網絡信息的豐富性、互動性功能。

三、我省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的勢頭良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水平穩步提高。但是還存在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部分高校對心理健康教育重視不夠,投入不足

目前我省各高校的領導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平衡,部分高校的領導尤其是主要領導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有待進一步深化,對新形勢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點和規律有待進一步探索,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體制和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保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有待進一步增大,支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隊伍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經費投入不足是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臨的共性問題。據本次調研,我省大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專項經費嚴重不足,最少的高校平均年生均經費僅1.5元,而較為充裕的高校年生均經費已達到15元,相差10倍。參與調研的學校有三分之二沒有達到本科院校年生均不低於15元,高職高專院校年生均不低於10元的標準。

心理健康教育不僅要覆蓋本專科生,還要覆蓋研究生,而且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情況並不樂觀。本次調研顯示,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還沒有受到重視,體現在專業人員配備、經費投入等方面嚴重不足,心理健康教育公選課零開設。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亟待加強。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隊伍還不能適應實際工作需要

專業人員配備不足是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臨的又一共性問題。本次調研發現,有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較多,如江蘇大學、蘇州大學、南通大學、中國礦業大學有5-6人,但有不少高校僅有1-2人,師生比僅為1:9000-1。xx年2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設標準(試行)》,規定“每校配備專職教師的人數不得少於2名”。 xx年5月6日,江蘇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江蘇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進一步明確了“定崗、定編的專職心理健康教師和工作人員與全日制在校學生比例不低於1:3000-4000”。我省不少高校還沒有達到此最低標準。一些高校雖然配備了心理健康教育專職老師,但缺乏專業資格。各校從事大學生心理教育和諮詢工作的專業人員在待遇、職稱和培訓方面各有各的情況,如職稱,有的歸口管理,有的歸屬思政,有的掛靠教師,很多並無明確,以致這支隊伍人員思想不夠穩定。(三)高校心理健康危機預防與干預體系還不夠規範、科學、有效,減少危機事件的負面影響尚未形成各界共識

大學生心理危機事件的發生,往往成為各方關注的熱點和焦點,比例雖然很小,但是影響很大,是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個難點,如何規範、科學、有效完善危機預防與干預體系,是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面臨的共性課題。另一方面,個別大學生因心理疾病而造成非正常死亡的事件發生以後,媒體在予以關注並報道的過程中如何把握尺度和方式,以儘可能的減少危機事件的負面影響也是需要有關方面重視研究的課題。

(四)大學生心理健康主動求助意識普遍薄弱

由於受多種因素包括傳統觀念的影響,在校大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主動求助意識普遍薄弱。雖然全省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過開設講座、選修課、活動體系建設、校內小報、宣傳小冊、廣播網絡等各種載體宣傳普及心理健康和諮詢知識,個別心理諮詢室設置由原來在校園僻靜一角進駐學生生活社區,通過拓展時空,開闢網絡新陣地等手段貼近學生生活,體現“專職、專業、專心”服務學生的做法,基礎工作比較到位,但由於受“怕被別人覺得心理有問題”、“心理問題不是大問題”等想法的影響或由於相關心理學科普知識的缺乏,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和諮詢工作的接受度仍有限,在遇到心理問題後的求助意識普遍薄弱。有的學生飽受心理問題困擾卻無察覺,或者意識不到是心理問題;有的對心理健康的相對性、連續性、可逆性、動態性認識有誤區;有的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不足,甚至抱有一定的偏見。

四、對進一步加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建議

(一)要進一步重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加大投入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勢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也是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培養高素質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徑。建議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衞生廳、團省委等多個職能部門進一步協同配合,切實把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作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作為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培養高素質人才的一項重要任務擺上重要議事日程。xx年2月23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設標準(試行)》;xx年5月6日,江蘇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江蘇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我省所有高校應積極貫徹落實上述文件,使全省高校都能達到相應的要求。

各高校主要領導要定期聽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專題彙報,部署工作任務和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所有高校都要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領導體制建設,成立專門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統籌領導。領導小組由主管校領導負責,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諮詢機構、學生工作部門、教務工作部門、宣傳部門、人事部門、安全保衞部門、後勤保障部門、校醫院等單位,以及學校關工委負責人為成員,研究制定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規劃,健全相關制度,領導全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立校級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諮詢專門機構,納入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並明確各級機構的職責分工,完善協調機制。各高校要按照本科生不少於15元、專科生不少於10元安排年生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經費,並納入學校預算、專項單列、專款專用,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用房和場地,具有完備的健康、能力、人格、職業等方面測評軟件以及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必需的設備、器材、圖書、期刊、音像等參考資料,並能夠不斷補充更新,確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

(二)要進一步加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建設,以適應實際工作的需要

要按照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規定的最低要求配備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專職教師的專業技術職務評聘應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隊伍序列,設有教育學、心理學、醫學等教學研究機構的學校,也可納入相應專業序列。專兼職教師開展心理輔導和諮詢活動應計算相應工作量。

在專業資格和培訓方面,建議省教育廳出台專業人員的專業准入制度和要求,對專職人員專業化發展以及個人成長方面要有規劃和督導。對兼職教師和班級心理委員等骨幹學生的專業培訓有待加強。目前社會上各種名目的心理諮詢專業培訓很亂且費用昂貴,建議省物價管理等部門聯動予以整頓並在培訓資質上予以規範。

要確立心理健康教育“全過程、全方位、全覆蓋”的工作目標,加強校園心理危機預防預警,形成諮詢師全懂,黨委副書記懂、輔導員基本懂,班主任略懂,學生有心理健康意識,後勤宿舍管理人員知曉,行政管理人員、專業老師瞭解的全員關心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局面。

本次調研發現,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5個省級基地和16個示範中心覆蓋了全省不同地域、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學校,有效地整體推動了我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了以點帶面,發揮示範與輻射效應,有利於全面提升我省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因此要充分發揮5個基地和16個示範中心在提升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隊伍方面的培訓、示範和輻射作用。

(三)加快完善高校心理健康危機預防與干預體系步伐

危機干預工作直接體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系統性與成熟度,各校應確立危機干預的指導思想,以教育為主,重在預防,建立和強化學生的社會支持系統。

在預防方面,要暢通信息渠道、加強信息管理,做好危機預警工作。暢通信息渠道:建立學校、院系、班級、宿舍等心理危機預警系統,形成“早發現、早報告、早預防、早控制”的心理危機與預防工作機制;建立以輔導員、學生幹部為骨幹力量的信息員隊伍,對學生的心理危機信息及時、準確掌握並作出有效干預。加強信息管理:在普查後根據心理健康檔案篩選危機預警的範圍和對象;建立學生心理信息月報制度和突發事件即時報告制度,建立學生心理危機預警數據庫,把臨牀諮詢篩查出來的構成心理疾病診斷的,遭遇重大社會生活事件的,性格長期孤僻的,學業、情感或人際關係等問題受挫的,環境適應不良的,以及出現各種心理、行為異常的學生作為危機干預的高危人羣和主要對象。

出台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實施辦法,並建立完備的危機干預體系,提高危機干預能力。建立學校、學院、學生、家長、社會醫療機構協同的危機干預網絡,明確危機干預工作流程和分級分類處理辦法。強化危機干預培訓工作,定期開展學生工作隊伍、社區物業管理人員、學生骨幹危機干預知識技能的培訓,提高有關人員的危機快速反應能力,挽救個體身心,維護學校聲譽,加強校園和社會穩定。開展危機後干預,處理危機事件發生後涉及人員的心理應激反應和情緒反應,維護身心健康。(四)要積極研究並採取有效措施增強在校大學生的主動求助意識

省內幾起大學生自殺事件顯現了學生求助意識的薄弱,對此學校領導、老師尤其是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師備感痛心惋惜。心理健康教育是大事、善事、難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道遠,要進一步加強心理健康知識和諮詢工作的普及宣傳,並長抓不懈,推廣富有成效的特色活動和典型經驗,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心理諮詢觀、心理健康和自我調節的意識,瞭解心理健康的標準及異常心理,幫助大學生自主調整心理狀態,維護心理健康,懂得哪些狀態可以通過自我調整或心理諮詢予以緩解和解決,哪些心理疾病需要通過藥物以及住院治療。

【第4篇】研究新的變化建立新的平衡——美國部分著名高校教育考察報告

研究新的變化建立新的平衡——美國部分著名高校教育考察報告

餘壽文/張玫/袁德寧/張再興

1994年4月6日至26日,清華大學考察團赴美國進行了以學分制為主要內容的教育考察。先後訪問 了麻省理工學院(MIT)、哈佛大學、密西根大學、伯克萊加州大學、斯坦福大學5校,其中重點在MIT 深入考察訪問1周。這次考察受到各校的熱情接待。特別是MIT,對考察訪問作了十分周到、緊湊的安排, 正副校長、教務長均安排了會見與交談。這次考察除與各校有關領導(如 MIT 正副校長、理學院院長,哈 佛大學常務副校長及文理學院院長,密西根大學常務副校長、文理學院及工學院副院長,斯坦福大學工學院副 院長等)會見外,活動重點放在基層實地考察:聽本科生大課,參加各種討論課,和學生一起用餐,參觀實驗 室、註冊及選課現場、圖書館,訪問各方面教授、學生及教務管理工作人員。這段時間正值清華校慶,大Bost on地區校友會為代表團舉行了盛大的83週年校慶聚會及歡迎會,我們還會見了波士頓地區、安阿伯(Ann Ar bor)、舊金山等地各個時期的校友(包括新竹清華)100餘人,與他們的接觸中獲得了很多信息和教益。此 外,我們還應硅谷地區Tandem電腦公司、Lattice半導體公司的邀請,參觀訪問了Tandem公司教育培訓中心和L attice公司設計部,初步考察了公司的科技產業與教育結合的問題。

一、主要印象

各校本科教育印象較深的幾點:①每所大學都有明確的作為大學生素質培養的基本要求,包括自然科學、數學、人文、技術、寫作等,約佔本科學分的一半。②教學上的靈活性、多樣性,鼓勵學生創新精神與個性特 長的發展(系科選擇放開,專業隨社會經濟發展變化而興衰起伏;各校有自己的辦學特色和教育思想)。③教 學科研結合比較緊密,師資水平高,教授都要既搞研究又必須上課,沒有不上課的教授;相當比例的本科生參 加各種研究工作。④教學、科研設施充裕先進,經費投入比較充足,保證了學分制與自由選課和各種教學研究 與實驗的實施。具體分述如下。

1.學分制實施與導師指導。

各校都實行學分制。其靈活性主要表現在:理工、人文、醫、法等各個大類都有其共同的基礎,在此基礎 上,學生可以自由選擇主修專業並比較容易地轉換主修系科,當然,要在上述各大類之間轉換是允許的,但不 容易。選科和選課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學生按照自己選定的系科,選修每學期的課程,又通過各個學期的選 課最終實現選系科的目標。

例如,MIT本科4年總學分380,其中院、系必修課佔75%,限定性與非限定性選修課佔25%。 第一年不分系,主要完成學院要求的必修課程,包括:物理、微積分、化學、生物、人文社會科學限選課(共 8組每學期選1門);自然科學限選課;實驗室工作要求;寫作要求。第一年末選系科,基本學制4年。每個 學生完成規定學分的時間不限。中途可以改選其他系科課程,除互相承認的共同課程外,需重新開始累計學分 ,因此轉系意味着學生拿到學位將花費更多時間,交納更多學費。根據歷年統計,約有1/3學生換過一次系 科,也有少數更換兩次。這些名校的絕大多數學生還是在4年內畢業的。

各學院各系學生選課人數不固定,完全由學生根據自己對就業的需要和個人志趣選擇,學校對熱門專業人 數既無上限,也無下限。MIT的EE&CS(電機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現在最熱,每屆300人左右(約佔 每屆學生的1/3),該繫系主任説,大課沒問題,實驗可以上、下午及晚上全天安排,還沒有遇到人數過多 應付不了的局面;核工系每屆只有10人左右主修;海洋工程選課學生只2人,而正副教授有20人,但研究 生有100人。

導師的設置:每屆1000餘名新生中的85%按1:7的比例設置導師,他們同時指導新生Seminar,開 展各種小組活動,有請來的報告,有實驗室小題目,有實地考查,通過這些活動幫助學生選系選課。15%要 求有更多照顧的住校新生,導師學生比例為1:2~3。導師總數207人,其中117人是教師,80人是 科研人員和行政管理人員,10人是研究生。同時還有300名高班學生擔任副導師。

最早實行學分制的哈佛大學,與早期的學分制相比,現在已經有許多改變。學生可以自己選擇“專業領域 ”(Concentration)。但各個“專業領域”要求的課程、學習期限及每學期應修的課程門數均有較嚴格的規定 。新生第一年學習共同要求的課程,第二年開始按“專業領域”選課,如文理學院目前設有41個“專業領域 ”,每一個“專業領域”都有規定的課程。約有25%的學生改變他們的Concentration選擇,或在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內部轉換,或在完全不同的領域間轉換。每年約有25%的學生暫時離校,或到其他地方求得學分, 或工作、旅行一個學期、一個學年,或註冊一些無學分的課程。規定正常修課速度每學期4門,不能少於3門 ,超過5門者必須經過批准。不滿8個學期提前畢業的學生,或者是屬於認定的優秀生,或者屬於具有轉學學 分的轉學生,或者是經特許每學期修課超過4門的學生等。註冊的8個學期內未獲得學位者,可以經有關部門 批准增加一個“第九學期”,但第九學期內不提供住房和獎學金。關於學分制的利弊,校方認為這種制度本身 是有弊病的,如有的學生選容易的課、“混學分”,好在哈佛大學多數是來搞學問的,而且學費昂貴,混的只 是很少數,可不予計較,另外,學分不能區分課程的難易,也不盡合理。

選課方法上,各校目前都還沒有建立學生直接使用的計算機選課系統,而是由學生事前填好選課單,教務 人員利用計算機,指導協助學生選定課表。如密西根大學選課中心設有26個終端,配26名教務人員,每位 學生每次選課15分鐘左右,共11天時間,在人工干預下,完成下一學期課表的選定。為提高效率、方便學 生,該校下學期開始可以用電話選課,學生無需排隊選課了。有的學校計劃未來幾年內建立學生直接使用的計 算機選課系統。

2.激勵首創精神、培養動手能力的各種專門計劃。

學校為本科生廣泛提供參加研究工作的機會,設立各種教育研究項目,這些項目體現了許多新穎的、有特 色的教育思想,如跨學科的教學,自學、研究、討論,各種教學手段的綜合運用,學生各自按一定的步驟主動 發展等。例如,MIT這類專門計劃包括:

(1)UROP(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ies Program)即為本科生提供參加研究工作的機會, 這是MIT在本科教育中一項有大面積意義的計劃,每屆學生的3/4在4年中參加過UROP,它已有24 年曆史。每個系和每個跨系實驗室都向學生開放,科研工作的每個階段都允許學生介入,包括立項建議書的書 寫、總體方案設計、研究試驗工作、數據分析、成果總結匯報等。參加UROP有三種方式:取得學分,獲得 報酬,自願無償參加。大量的是二、三年級的學生,春秋季10~12小時/周,夏季10周,一年級有少數 學生參加,四年級還留少數做論文。1982年有40%的參加者為求學分,50%的為取得報酬,10%為 志願者;1992年,為求學分者變為20%,求報酬者變成80%。1993年全校UROP經費開支共4 00餘萬元,其餘大部分出自科研經費,UROP辦公室掌握一部分學校的經費支持經費困難的項目。

(2)Concourse program屬工學院,每屆收一個班60人,學生自願報名。教師來自各系及哈佛大學,大 多數是資深教授。如Program的帶頭人是化學學科的資深教授,他把普化、固體化學結合起來教授。物理、微積 分、化學、人文各門課程都採取和大面上完全不同的教學方式,教學過程中,在較小的範圍裏,教師與學生面 對面地交流、研討,也有講課,有的課配合參觀博物館,寫論文。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參與非常廣非常強,如1 992年1月份的獨立活動中,一組學生新改寫了化學課的講義。

(3)ISP(Integrated Studies Program)屬文史學院,一個班學生40人。其宗旨是科學加人文,思考 加動手,文化加技術,理論加實踐。主持者認為“只有學生理解了科學與人文的關係,他們才能成長為有責任 感的工程師”。ISP人文課單獨上課,由歷史、物理和電子技術有專長的三位教師組織學生對美國汽車史、通訊史、紡織史的自學和討論,而物理、化學、數學等參加普通大班的教學,但由於ISP教師組織討論,有 專用教室,學生要參加技術學習(包括烹調、編織、打鐵、做鐘錶、裝配內燃機、通訊設備等)。ISP特別 歡迎愛動手的學生參加。

(4)ESG(Experimental Study Group)屬理學院。Group帶頭人是生物學方面的資深教授,這個組的生 物課從普化跨到分子生物學,很有特色。收1個班,學生40~45人。班裏各門課程強調自學。學生可以在 小組裏學習和討論,也可和教師單獨討論。班裏開設高檔次的選修課,如狹義相對論、常微分方程、複變函數 、有機化學等。學生自己如果有新的想法,ESG幫助找導師,找資料,找經費,師生關係極為密切,甚至學 生對Professor直呼名字,每週一次共進午餐。組裏還有許多研究生和高班生做TA。

其中,(2)(3)(4)是專門針對新生的三個教學研究項目。

3.加強與工業界的聯繫與合作。

近年來各校的工科教育及研究,開始強調面向工業界,重視工程實際。這與目前美國的科技政策強調技術 為經濟發展服務有很大關係。這方面密西根大學的動向引人注目。該校與工業界關係日益密切,主要的結合形 式是校廠聯合申請並承擔工程研究項目。研究的主要內容是目前工業企業中非常實用的技術。由與研究項目有 關的若干企業與校方共同向政府申請立項,經費由政府部門與參加企業各出資50%,企業部門也派人和學校 一起參加研究工作,研究成果廠校共享,項目完成1~2年內,該項技術為參加企業享有的專利。學校按收益 的一定比例提成。1~2年後可以向社會公開或轉讓。研究過程可以在校廠雙方交叉進行,充分利用校、廠雙 方的儀器設備條件。例如,機械系與克萊斯勒等汽車公司及Detroit地區共10個企業,按上述方式正在開展一 個“2mm工程”項目的研究。要求通過此項技術,汽車車體各部分裝配縫隙不得超過2mm。這是一項涉及 無接觸測量、計算機控制、機械加工等多個領域的綜合技術。參加這項工作的教授、研究生等人員中,有一半 在工廠開展研究工作。承擔這項任務的機械系實驗室,因此也獲得了充足的研究經費,整個工學院此類研究項 目的經費為700萬美元,該實驗室佔350萬。這種研究項目的形式,在目前美國大學中是比較特殊的,但 它反映了一種新的動向。

上述面向工程實際的趨勢雖然還沒有直接對面上的本科教育發生重大影響,但已經有所反映。例如,在廠 校合作的工程研究項目中,已經有少量高年級本科生參加工作;密西根大學教學計劃中不要求工廠實習,但本 科生中途可以去工廠工作半年,再回校繼續學習,一方面通過實習接觸實際,一方面也可以做到學生、工廠互 相瞭解、雙向選擇,為畢業後就業打下基礎。學校設了一個專門的辦公室,為學生聯繫去工廠實習半年的各種 事宜。此外,工學院各系都設有URE計劃(Undergraduate Research Experience),即“本科生研究實踐” 計劃,利用每年暑假工作10周時間,研究一些工廠企業提出的實際課題,經費由各系的課題組及州政府有關 部門提供,除本校理工科各系的本科生參加以外,也吸收其他系學生及本州其他院校學生參加。參加的學生每 人都要做出總結並報告成果,做得特別好的學生,下次可以優先參加此項計劃,每年學校編印一本“成果報告 集”,選出優秀的成果參加全國交流,有的學生工作10周可以掙2500~3000美元。有這種經歷的學 生,就業時聘用單位很樂於接受。

4.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教師隊伍。

MIT及哈佛大學有一支精幹的高水平教師隊伍。兩校教師與學生比例均為1:10左右。MIT5個學 院(工、理、人文、建築、管理)1993-1994學年度學生總數9798(其中研究生5278),本 科生:研究生≈1:1.2;教師966人,其中教授616人,副教授182人,助理教授168人,助教 全部由流動的TA擔任,所有教授在擔任研究工作的同時都要教課,一般每週上課6小時。教授薪水一半來自 科研,一半由學校根據承擔的教學工作支付。低年級基礎課大課一般要求由資深的高水平教授擔任(大課規模 可達300~400人)。不少學校教授沒有退休年齡的規定,除非自願退休。有一些資深教授,在年老停止 研究與論文工作以後,致力於各種教育研究項目(如前述的Concourse、ISP、ESG等)。選聘教授的主要標準是 現在的成就,重視“最近一篇好論文的水平”,重視研究活動,並放手讓年輕人成長。

哈佛大學10個學院(文理、商學、設計、神學、教育、政府管理、法學、醫學、牙醫學、公共健康、應 用科學分部)學生總數18694,正副教授1990人。選聘教授的原則是:廣泛徵集、高薪聘請各個領域 的名人。

5.比較充足的經費投入。

儘管各校都聲稱面臨經費緊張,抱怨經費有逐年減少的趨勢,但畢竟目前的經費投入還是比較充足的,保 證了相當優越的教學和研究條件。

MIT1993年總經費11.3億美元,如按10000學生平均,人均約為10萬美元。哈佛大學1 993年總經費13億美元(其中薪金支出佔39%,設備供應12%,獎學金8%),按19000學生平均,人均約為7萬美元。密西根大學全年總經費25億美元,按35000學生平均,人均約為7萬美元。斯 坦福大學全年經費24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公立或私立院校,學生學費收入均在總經費中佔有相當大的份額。如哈佛大學(私立 )1993年總投入中,學費收入佔31%,科研收入佔25%,捐贈基金佔20%。該校歷屆校長髮動了多 次集資運動,至今學校已集資固定基金50~60億美元。現哈佛為全美學費最高的院校之一,每生每年收學 費在2萬美元以上,法學、醫學收費更高。密西根大學(州立)全年總經費25億美元中,醫學院(附屬醫院 及醫學研究)收入7億,佔28%;學費3.5億,佔14%;科研4億,佔16%;政府撥款3億,佔12 %;其餘為校友捐贈、社會捐助及其他。學費每生每年4800美元,外州學生每年17000美元,醫學院 學費20000美元以上。

6.現代化教學手段的結合是當前出現的一個重要趨勢。

隨着信息化的發展,超越學校各個系科、部門,超越學校和企業之間的壁壘,甚至超越國境的全球共享信 息的關係正在形成。美國一些先進的高校和公司教育中心,已經或正在採用綜合的現代化教學手段,集計算機 、控制、聲像、圖書、多媒體通訊、電視教學等多種技術於一體。例如密西根大學正在建立信息集成研究中心 ,採用計算機、聲像、圖書、多媒體通訊等多種技術,將全校各個學院的圖書館、計算機中心及其他信息部門 聯網。MIT建有一些容量400人的大教室,包括各種計算機控制的電教設備、活動黑板和彩色無塵粉筆, 並能實時錄像,某些重要課程的錄像帶,學生可以到圖書館借用。硅谷Tandem電腦公司教育中心設有先進的多 媒體教育信息網絡,可以通過計算機網絡和衞星教育電視頻道調用斯坦福大學等高校有關的課程及教材內容, 以及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有關的技術資料和信息。各國經濟向全球化和信息化方向發展的趨勢,必將進一步深 刻地影響教育的結構和教育方式。

二、幾點看法

綜合考察的印象,結合我國的國情,我們提出以下幾點看法:

1.適應新的變化,建立新的平衡。MIT校長認為,“美國高等教育處於變化的時代:冷戰結束,經濟 競爭的挑戰更加突出;少數民族及女生比例增加(MIT前者佔44%,後者佔1/3);科技發展速度加快 ,知識經常出現‘突然的變化’。適應變化,需要尋求知識結構和組織結構(分析與綜合)新的平衡,要更加 強調綜合的重要性。”上述變化很多是全球性的、共同的。MIT研究和教育都強調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 哈佛研究工作更強調長遠,不強調依賴眼前科學技術與社會的變化。美國未來學家Alvin Toffler在《第三次浪 潮》一書中寫道:“我們今天是站在一個新綜合時代的邊緣”。我國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軌,本 科學生培養必然要適應社會發展與經濟體制變化的需要。學校的學科建設、人才培養模式、系科的組織結構, 要更加註意多種學科交叉、多方面知識綜合,組織多學科的綜合研究,發展跨學科的教學,拓寬專業面。教學 上要更多地強調聯合,有條件的可以調整組織結構(如建立學院),有的也可以先在現有體制下進行,共同性 課程打通,按大類開設通用性課程,擴大課程互選。逐步地向按專業大類培養學生過渡,專業方向要進一步淡 化,並應由學生選擇。

2.大力加強創新精神和動手能力的培養。清華大學教學嚴謹,學生基礎知識紮實雄厚,這是我們的長處 和優勢,也是幾十年來教學改革成果的積累。但同時我們的弱點也恰恰隱含在這個長處之中。總體而言,我們 的學生創造性不足。美國的社會(包括高校)鼓勵發明創造,重視青年首創精神的培養,很值得我們借鑑。我 們應該揚長補短,在加強基礎、嚴格教學的同時,為學生創新精神和能力的培養提供機會和條件。因材施教的 重點也要放在創新精神與能力培養上,不能單純地靠上課、做題、讀書、考試。要完善培養本科生創造意識和 動手能力的各種實踐計劃,並形成制度。如學生參加研究工作、課外科技活動、創造性設計課、幾個設計大獎 賽等,也可以組織一些討論式、研究式教學方式的試驗性小組,這些環節要加以總結整理,使之成為一種“機 制”。這項工作可以聘請一些有志於培養學生的資深退休教授來主持。在教學指導思想上,要有新的變化,相 應的教學改革也要有新的導向。另一方面,我們也注意到,強調個性發展的美國高校,現在也提出要加強學生 社會責任感和羣體意識的培養,以適應時代的需要。我們對學生集體主義的培養教育是有特點有優勢的,在實 行學分制的條件下,應當繼續保持和發揚,要在“推行學分制,保留班級制”這一新情況下,進一步加強和改 進德育,實現全面發展與因材施教的統一。

3.穩定本科,協調發展。美國幾所研究型大學中,科研和研究生比例較大,研究生培養要求及水平較高 ,本科教育相對薄弱一些,“重科研輕教學”的問題,不同程度地有所反映。校方採取各種措施(如規定大課 必須由高水平資深教授主講、教授必須上課、教學經費投入比較有保證、教學設備充足等)保證本科教學。我 校本科教育的規模和地位更重要一些,只有把本科教學這個根本穩定住,才能更好地提高研究生水平、發展科 學研究,使學校各項事業協調發展。穩定本科,是辦好世界一流大學的基礎。

4.改進人才培養模式。美國高校在校期間不強調專業訓練,其重要背景是:經濟結構中私有企業封閉性 很強,公司有很強的專業培訓機構。我國國情不同,企業的主體是全民和集體所有制,並且大都不具備專業培 訓條件。在校期間需要進行一定的專業才能訓練。但是,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較窄的對口專業教育,使學生 知識面窄、適應性較差,不能適應社會發展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對人才素質的要求。人才培養模式要受 到今後“下游”(人才需求)狀況的制約。在我國目前條件下,既不能固守原來意義下的對口專業人才的培養 模式,也不能盲目地接受轉為“通才”的建議,而應該在保留寬廣基礎上加強能力與創新意識的培養,加強工 程實踐與科學實驗訓練。教學上應堅持拓寬知識面。今後清華各系是否原則上應不再劃分專業,可設若干專業 方向,同類(如電子、水土、機械)專業的基礎性課程進一步打通,專業方向課組要淡化。加強教學上的聯合 ,利用學分制造成的靈活的環境,實現學校的資源共享(包括教師、設備等),提高辦學效益。

5.完善學分制,增強靈活性。美國高校學分制的重要特點是選系(選課)放開,為每個學生提供機會和 手段,滿足他們的需要和志向。這一點我們目前還不能做到。當前只能在系和拓寬後的專業已定的前提下選課 ,用很大的力量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抓好課程體系、內容與方法的改革。同時,進一步開通第二學位、輔修學 位、輔修課組、跨系選修課,作為學生專業選擇上的一種補充措施。學校要採取措施,切實增加一些經費投入 ,保證熱門課程(如計算機、信息、經濟管理等)能擴大容量、滿足學生要求。一年級公共基礎課程,在多大 程度上引入選修機制,還有待通過實踐進一步總結改進。

6.按新的思路搞好師資隊伍建設。學分制的實施,要求教師隊伍有相應的結構和工作機制。美國高校選 系選課之所以能放開,充分滿足學生需要,一個重要條件是教學上所需教師是有保證的,其基本結構是精幹的 、教學與科研結合的固定隊伍(正副教授),加上相當數量流動的助教。我校要滿足科研和研究生髮展及本科 開通學分制的需要,總體上教師隊伍的建設不能採取按現有結構模式“延長與自相似放大”的辦法,而應有新 的思路。教研要結合,教授要上課,要聘請名師和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授上講台,並儘快讓年輕人上來,逐步 改革教研組體制,分別形成固定和流動兩支教學隊伍等,這些都需要在新的思路下認真研究。

餘壽文 清華大學副校長、教授

張玫 清華大學物理系副系主任、教授

袁德寧 清華大學教務處副處長、副教授

張再興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副系主任、副教授

【第5篇】教育資訊:高校就業質量年度報告出爐

是教育部要求各高校編制及發佈畢業生就業年報的第三年。日前,21世紀教育研究院發佈的《“高校就業質量年度報告”評價》排名顯示,75所教育部直屬高校“就業質量年度報告”的整體水平較前兩年有所提高。這份排名是對教育部直屬高校度“就業質量年度報告”合規性的評價。

從指標合規得分率看,整體合規率較提升,在“就業質量”“用人單位評價”兩項有關就業情況相關分析的薄弱環節上突破明顯。但在整體合規率提升的趨勢下,涉及教育教學反饋的3項指標合規率仍較低:招生的影響(37.2%)、對專業設置的影響(35.3%)、對人才培養的影響(50.7%),反映出各校年報普遍缺失對教育教學的反饋。

自起,各高校逐步重視就業年報的編制及發佈,但報告指出離真正合規仍有距離,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缺少對就業質量、就業趨勢的分析,對教育教學的反饋。其中,對教育教學的反饋這一部分,很多學校只是一筆帶過,既沒有數據支撐,也缺乏具體闡述,敍述過於模板化。21世紀教育研究院建議,高校應該秉承嚴謹的態度,使用科學、系統的指標反映真實、全面的就業情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59vg4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