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一

教學活動一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玩摸球遊戲。

師:老師帶來一個大盒子(都是白色球),裏面有很多的球,老師想請同學上來摸一摸,看會摸出的球會是什麼顏色的球,可以嗎?

(教師讓多個學生上來摸球,摸的都是白色的。)

生:都是白球。

師:為什麼每次都能摸到白球?

生:因為盒子裏可能全是白球,所以,每次都能摸到白球。

(教師打開盒子,結果發現全部是白色的。)

師:這説明了什麼呢?只可能出現一種情況,不可能出現別的情況,這種現象我們把它叫做:一定性。

教師板書:一定

教學活動二

師:老師這兒有一個袋子,裏面裝的都是紅球,如果讓你任意摸一個,會摸出白球嗎?

生:不可能。

師:老師在袋子裏又放入一些黃球。這時候會摸出白球嗎?可能摸到什麼球?

生:可能是紅球也可能是黃球。

師:小朋友們觀察的很仔細,也猜測得非常正確。像這樣的可能性(板書課題),在日常生活中時常會遇到。

教學活動三

師:現在每個小組都有一個盒子,盒子裏放有9個黃球和一個白球,如果讓你從中摸一個,可能摸到什麼球?先把你的猜想寫下來(師發紙)。想不想驗證你的猜測,每個小組選出1名組長負責。遊戲的規則是:先請第一個小朋友摸出一個球,看準顏色後在記錄單上作記錄,如果是白球,就在記錄單上寫A,如果是黃球,就寫B。然後放回去,再讓別的小朋友摸,摸的次數要達到20次。注意:一個同學摸完要做好記錄,再放回盒子;摸的時候,輪流來,不要爭,更不要把球掉在地上,要團結協作,互相謙讓。

師:當遊戲停止時,各組統計一下黃球、白球分別摸到了幾次,填在記錄單上。看看通過摸球,你們有沒有新的發現。

(一)、小組活動開始,學生輪流摸球,並進行記錄。教師巡迴指導。

(二)、彙報。每組派一名代表彙報摸球結果。

生1:我們組摸出的黃球次數多,白球次數少。

生2:我們組摸出的黃球次數多,白球次數少。

生3:我們組和他們的結果一致。

師:通過剛才的遊戲,我們發現了盒子裏因為黃球與白球的個數不一樣多,摸出來黃球與白球的可能性就不一樣。黃球多,摸出來的次數就多;白球少,摸出來的次數就少。也就是説,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板書------大小)

教學活動四

師:發給每組一個盒子,裏面裝有14個球,8個白球、4個黃球、2個紅球。從中

摸一個,看出現什麼結果?(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迴指導)

生1:摸球到白球多,紅球少。

生2:我們摸到的紅球多,白球少。

生3:我們摸球到白球多,紅球少。

師:今天同學們通過摸球實驗,知道因為盒子裏白球多,紅球少。摸到紅球多的同學太幸運了,這種可能性極小。所以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小。體驗到生活中有"一定性"、"可能性"這些情況的出現,而且能用今天學習的數學推測生活中的問題。非常好,我們在生活中要留心觀察,去發現生活中的這些現象。

反思:

1、一開課,通過學生的"摸球猜球"遊戲,很容易就達到師生互動,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玩中教會學生用"一定""不可能""可能"來表述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為新知做鋪墊,起到"引路導航"的作用。

2、對兒童來説,動手收集數據的過程常常體現為令人愉快的遊戲。學生通過自己的實驗,在親歷、體驗的過程中感悟、體會到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合作學習的形式既能發揮集體的智慧,又能促進學生個人的完善與發展。

3、有了"可能性的大小"的初步知識,通過練習,加深了可能性大小的理解。從學生情感體驗看,他們仍對小組合作的摸球遊戲意猶未盡,再次摸球,極大地滿足了他們的心理需求。

4、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學習要聯繫生活實際。可能性問題在兒童的生活中接觸還是比較多的。從轉盤遊戲到搖獎設計,讓學生初步具有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更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就在自己的身邊。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二

學期的數學教學,我對新課程標準進行了系統的學習,並且依據教學評估細則的要求對本學期地教學工作進行了周密的計劃。根據新大綱的教學要求,我力求使教學結構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徵,注意促進學生的學習遷移,培養創新意識,激發學生興趣,更注重在實踐活動中,使學四年級生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教學的改革主要體現在課堂及課餘時間上,在課堂上我注重加強能力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而課餘時間則注重讓學生“學以致用”,讓學生將數學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了學生細節的教育,加強了雙基的訓練,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加強口算的學習。通過課前的3分鐘的口算練習,採用多種形式,讓學生通過他們自己喜愛的方式來練習,還不定期的舉行“速算手”比賽,激發他們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口算技能,對於筆算也是提高和幫助。本文由一起去編輯整

二、加強乘、除數的三位數的乘、除法筆算。學生在三年級時已經學習了乘、除數是二位數的乘、除法筆算,在原有知識及對法則理解的基礎上,我讓學生多加強鞏固練習,防止學生因粗心大意而計算出錯。但在實施過程中,發現學生的計算能力不好,特別是除法,甚至個別學生的乘法口訣還不會。因此,在教學之外,我讓學生天天練幾道計算題。計算題中還包括簡便計算,學生的漸變計算能力更是差,特別是乘法分配律。

三、應用題一直以來都是學生學習的一大難點,但對於這個班的情況,更是特別,絕大部分學生的應用題的理解能力都差。針對這一情況,我讓學生多練、多想、多問,從量到質,逐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學生再也不像以前那樣懼怕應用題了。

四、增加實踐活動,培養學生體會數學應用數學的意識。設計一些與學生生活聯繫比較緊密又藴涵着數學問題的活動。使學生通過在活動中解決問題,感受、體驗、理解數學,又有利於培養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

五、為了貫徹面向全體學生和因材施教相結合的原則,我還設計了一些帶有一定的難度的練習題,供學有餘力的學生選做,以便更好地發揮他們的特長,培養他們數學能力。

總體來説,四年級的數學教學能夠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各方面都取得了收穫。

國小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三

本節課是北師大第四版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4 課,教材的第一個問題:買包裝只需要多少元?有了前三節課的基礎,學生能夠準確計算出結果。

這個環節的重點是,計算後要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小數乘法和整數乘法之間的關係,兩者之間如何相互轉化,理解算理。第二問題:買綵帶需要多少元?這個問題在第一個問題理解小數乘法的算理後,強調如何用豎式計算。這對學生來説是個難點。在以前的小數加減法計算中,我們採用的是小數點對齊。所以在計算小數乘法時學生還會出現小數點對齊的方法。這種方法我們在教研時認為這也是對的,但並不是最優的方法。所以這個環節應該善於抓住生成點,展示學生的“小數點對齊”和“末位對齊”這兩種計算方法,讓學生自己對比,從而優化算法。第三問題:嘗試算一算。這個環節就脱離了情境,給學生呈現了抽象的算式,讓學生獨立計算,並在交流想法時,歸納出小數乘小數的豎式計算方法。尤其要強調積的小數點位置的缺點。

這三個問題是層層遞進的,學生通過問題串,可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一種是“標準”的末位對齊,另一種就是“錯誤”的小數點對齊。我並不急於告訴學生應該怎樣計算,而是讓學生思考“你認為這兩種方法哪種更合適?”這就引起了學生思維的碰撞,你一言我一語的,就探討出了“末位對齊”的計算。教學效果較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61mkp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