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敕勒歌教學反思

敕勒歌教學反思

敕勒歌教學反思

敕勒歌教學反思1

(一)看圖畫導入課題。

1?出示插圖投影片、掛圖或光盤。使學生面對反映北方草原風光的圖景,説一説看到的情景,抒發自己的感受。

2?今天我們學習一首描寫北方草原美麗風光的北朝民歌——敕勒歌。這首詩寫作時間離現在已有1500多年了。寫得怎麼樣呢?

請同學們聽錄音——放課文朗讀錄音。

3?解題。

(二)讀通詩句,認識生字。

1?自己藉助拼音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順。

2?在課文中畫出生字,藉助拼音讀正確。

3?檢查識字情況。

4?檢查指導讀課文,把詩句讀流暢。

(三)讀懂詩句,瞭解字詞。

1?自讀課文,提出自己不懂的詞句。學生嘗試互相解疑,教師點撥講解難懂的詞語句子。

2?教師針對學生質疑講一講詩句的大意,學生仿照口述。

(四)反覆朗讀,體會詩的意境。

1?放課文朗讀錄音,或教師範讀。將學生帶入情境。

2?學生自己讀體會詩歌表達的感情。指名讀,評議指導,反覆練習。

3?多種形式開展朗讀比賽。

(五)看圖有感情地朗誦。

1?再次出示圖畫,學生看圖練習背誦。

2?小組選代表到台前看圖吟誦,評議後齊背。

(六)指導寫字。

(七)完成課後練習第3題。

1、會認5個字,注意多音字“見”。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結合圖畫了解古詩的大致意思,感受詩中描寫草原的無比壯闊及遊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蒼茫的景象。

[教學重難點]朗讀古詩,熟讀成誦,在朗讀中感受詩所描寫的景色和牧民的生活。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看圖激趣,揭示課題

1.師:今天,老師想帶大家到草原去看看。

(課件出示:大草原圖片並配樂)

2.師:你看到了什麼?你想到了什麼,

指名學生回答

3.師:天藍藍,山高高,牛羊成羣,多美的畫卷呀!我們有説不完的話語來形容它、讚美它。北朝有人用簡單的27字概括了我們説不完的話語,讓我們來讀讀古詩《敕勒歌》吧!

齊讀課題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自由讀古詩,讀準字音,結合註釋,讀通古詩。

2.檢查生字

出示:敕勒穹廬籠罩見

3.多種形式認讀生字

4.學生自讀整首詩邊讀邊想,你看到了些什麼?

5.指名朗讀,師生評議。(評議從讀正確方面進行)

三、品讀詩文,熟讀成誦

1.課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許多的蒙古包

師:你看到了什麼?

由學生説出大意即可。

師:詩中哪句是描寫圖中的內容?

指名朗誦

在圖片旁出示: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罩四野。

自由讀這4句,你有什麼不懂的地方?

學生質疑

老師針對課件講述;敕勒是一種族名,敕勒川是這種族人居住的地方,它位於高聳雲霄的陰山腳下。好I大家看圖,這就是陰山,多麼雄偉壯闊呀!看天空就像圓頂大帳篷,蓋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誰願意來讀讀這4句詩呢?趕快試試吧!

學生自由讀,指名讀。

師評:我聽出來了,陰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陰山下”。

示範讀第1、1句。

師評:草原可真大呀!“天似穹廬,籠罩四野。”

示範讀第3、4句。

分小組賽讀第1至4句。

2.詩人還看到了什麼呢,自由讀讀最後3句。

課件出示:風吹來了,草叢裏露出許多的羊羣。

從圖中,你體會到了什麼?小組交流。

指名回答:誰願意來讀一讀?

教師評價放在學生對詩的感受上。如:老師看得出你真的喜歡大草原!你把牧草吹彎了腰,訃我們看到這麼多的牛羊!大草原可真大、真美啊!

3.請大家把整首詩連起來讀讀,小組互相聽一聽,看誰讀得棒,把掌聲送給他。

全班交流朗誦。

4、評比“背誦高手”,看誰能用最短的時間背下古詩。

四、小結

五、拓展

1.今天我們學習《敕勒歌》這首詩,你一定有很多的收穫吧!把你的瞭解、想法和你的好朋友説一説。

2.大草原就是—幅美麗畫卷,趕快拿出你的紙和筆把它畫下來吧!

敕勒歌教學反思2

一、歌曲導入:

播放騰格爾《天堂》,課件展示草原圖片。

師:一曲《天堂》唱盡了遊牧民族對家鄉的熱愛,令人心潮澎湃,一首《敕勒歌》寫盡了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讓人為之陶醉。今天我們共同來學習《敕勒歌》。

(課件中出示標題)

二、作家作品常識:

《敕勒歌》是南北朝時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車、回鶻,是今天維吾爾族的主要族源。

《樂府詩集》將《敕勒歌》收入《雜歌謠辭》。《樂府詩集》是宋代郭茂倩編著的樂府詩總集,主要集錄了兩漢到唐五代的樂府詩,兼集先秦歌謠,共一百卷。傳世名篇佳作眾多,如《木蘭辭》、《陌上桑》、《十五從軍徵》、《孔雀東南飛》等。

三、朗讀指導:

1、播放示範朗讀動畫(聽一遍)

2、指導朗讀:朗讀時應注意什麼?(課件出示問題,生答,然後歸納,利用課件出示答案)音調的高低、音量的大小、聲音的強弱、速度的快慢 師生共同朗讀一遍。

3、自由朗讀:可以大聲朗讀,也可低聲吟唱,注意朗讀要求模仿示範朗讀把詩歌讀通、讀懂。(兩分鐘)

4、跟讀:放示範朗讀學生小聲跟讀兩遍,體會詩歌的韻律。

5、彙報朗讀:找3人單獨朗讀,及時指導評價。

四、重點分析:

1、請快速把詩朗讀一遍,然後討論一下你在詩中都看到了什麼?在哪裏看到的?

從詩中看到了什麼?

(草地、天空、蒙古包、牛羊等)

師:我們看見了天空,是什麼樣子的呢?(生:蒼蒼

及時板書) 師:還能看到草地,又是什麼樣子的啊?(生:茫茫

及時板書) 師:這蒼蒼的天空、茫茫的草地,看上去顯得怎麼樣? 生:很大、望不到邊等

順勢總結板書:遼闊無邊

還能看到什麼?

牛羊

風吹過來草低下頭看見了許多牛羊 草怎麼樣?

茂盛

牛羊怎麼樣?

肥壯

板書:茂盛肥壯 回頭再看一看,天空、草地是什麼狀態的景物描寫?

靜態描寫 草低、見牛羊呢?

動態描寫

動靜結合的寫法

詩中有靜有動,形成了一種動靜結合的美,使詩顯得有生氣,今後同學們在寫作的過程中也要多運用這種寫作方法,這樣我們的作文會寫得更好。

板書設計:

敕勒歌

蒼蒼

茫茫

(遼闊無邊)

草低

見牛羊

(茂盛肥壯)

2、“敕勒川,陰山下”一句有何作用?

交代敕勒川位於高聳雲霄的陰山腳下,將草原的背景襯托得十分雄偉。

3、“天似穹廬,籠蓋四野”表現了大草原的什麼特點?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麼情感?

天高地闊

遼闊無邊

熱愛家鄉的情感

詩中將天空大地,用與牧民們日日相伴最為親近的生活居所來比喻,表現出草原牧民們對自己家園的熱愛,對草原的讚美,他們謳歌草原、謳歌牛羊,就是讚美家鄉、讚美生活。

4、詩中為什麼不寫人?是否無人? 並非無人,“見牛羊”句暗示了人的存在

不寫人,是為了突出表現草原的浩瀚蒼茫的自然特徵。

5、在浩瀚蒼茫的自然背景下,“風吹草低見牛羊”帶給你怎樣的感覺? 生機感、喜悦感、怡然自在感

五、當堂背誦

詩歌我們已經學完了,現在給大家三分鐘時間背誦詩歌,同時請用心去感受詩中優美的景色。學生自行背誦三分鐘,然後分男、女生檢查兩遍

六、作業:

將《敕勒歌》改寫為一段寫景抒情的文字

敕勒歌教學反思3

【教材説明】

《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時期的“樂府民歌”。這首民歌描繪了我國內蒙古陰山腳下土地遼闊、牧草豐茂、牛羊肥壯的草原風光。反映北方少數民族的生活,表現了他們對生活、對家鄉的熱愛。

“敕勒川,陰山下”,這句詩交待了牧民居住的大草原就在陰山腳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這句寫天空像圓圓的蒙古包大屋頂,籠罩着大地。“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句主要寫草地。在藍藍的天底下,草原一眼望不到邊,風時時吹來,茂盛的牧草低伏下去,一羣羣肥壯的牛羊從草裏顯露出來。整首詩場面宏大,意境高遠,層次清楚,語言通俗,充分表達了牧民對草原風光的熱愛之情。

【教學理念】

古詩是國小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釋題目,知詩人;解難字,譯全篇;悟情感,齊背誦。”似乎已成為古詩教學的萬能鑰匙。但很多教師反映很難把握古詩教學的尺度,不是教的淺顯,就是教的深奧。雖然古詩教學沒有明確的目標定位,但從學生年齡特點和知識的儲備考慮,應該在不同階段有不同側重。

我認為國小低段的古詩教學目標應定位側重“感受”,就是感知古詩的含義和意境,不追求深度理解,採取模糊教學法,學生能體會到啥程度就啥程度。注重要求學生識字學詞,朗讀成誦,背誦積累。對於個別深度的詞語,可利用畫面、多媒體課件達到心領神會,多利用想像、猜測體會古詩的意境。教學時,不要逐句逐詞的分析,可以“以點帶面”,適度點撥,追求神領,不必過於透徹解析,拓展要適度,把重點放在朗讀的指導和背誦積累上。基於這種理念,本課的教學設計如下:

一、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8個生字,會寫其中3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通過朗讀,領略遼闊壯美的草原風光,增強熱愛大自然和家鄉的感情。

二、教材説明

重點:目標

1、2。

難點:理解詩句,通過朗讀,領略遼闊壯美的草原風光,增強熱愛大自然、熱愛家鄉的感情。

三、教法學法

(一)課前準備

反映草原風光的圖畫,自制的課件,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天堂》和《美麗巴音郭楞》。

(二)識字、寫字教學

1、識字教學

本課生字不多,要讓學生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聯繫學生已有的記字方法記住字形,教學中要專設環節檢查指導。

2、寫字教學

利用課件、教師示範演示生字的筆順及部首,學生邊觀察邊練習。

(三)詞句教學

本課的詞語,大多數是憑已有知識理解不了的,教師在學生通讀詩句的基礎上講解,再結合圖片、課件演示加以體會,通過反覆朗讀,加深理解。

(四)朗讀、背誦指導

在指導讀的過程中,結合看插圖、聽音樂、課件演示,讓學生感受詩的意境。 指導朗讀這首民歌時,教要適時示範,領讀難句,採取各種形式的讀和評價,促進學生熟讀成誦。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聽歌看圖説話)導入:

1、播放歌曲《美麗的巴音郭楞》。

2、揭示課題,認識課題中“詩”和“首”字,練寫。

3、請學生説説見到的大草原美景 。

4、板書:敕勒歌,解詩題(演示草原畫面,教師配樂簡介敕勒歌的背景)

5、認識生字“川”,並練寫。

二、學習詩歌

(一)初讀,整體感知

1、自讀全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難讀的字、句要反覆多讀幾遍。思考全詩有幾行幾句 ?

2、大組開火車分行讀詩,指名評價(相機點撥“見”字的理解,藉助動畫演示)。

3、活動:學生手勢並配以音符回答幾行幾句。

4、過渡:下面老師想請同學們把這首詩歌再讀讀,一會讓大家一聽你的讀書就能覺得敕勒川很大很美,好嗎?

(二)再讀,體會詩情畫意

1、指名學生讀第一句。

2、學生點評,指導朗讀。

3、課件演示“天似穹廬,籠蓋四野”,理解句意,識記 “似”、“籠”、“蓋” 三個生字。

4、教師指導寫“似”。

5、出示兩幅草原的畫面,指名學生用自己的話説一説看到的景色(課件演示)。

6、活動:男生、女生比賽背誦第一句詩。

(三)品讀,感悟詩歌韻律美

1、教師範讀第二句,學生標出讀重音的字及停頓地方。

2、指導朗讀:朗讀時應注意什麼?

3、自由朗讀此句:可以大聲朗讀,也可低聲吟唱,注意朗讀要求模仿示範朗讀把此句讀通、讀懂。

4、感悟詩歌的韻律。(課件出示第二句,識記“蒼、茫”兩個生字,通過學生朗讀、觀察發現“蒼”、“茫”、“羊”這三個字的韻母是相同的,以此知道詩歌“壓韻”的特點。)

5、彙報朗讀:找3人單獨朗讀,及時指導評價。

三、拓展總結

1、多種形式背誦全詩。

2、開火車認讀詞語。

3、活動:同桌討論一下你在詩中都看到了什麼?是什麼樣子的呢?(放歌《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4、總結板書:

敕勒歌教學反思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敕勒歌》,並試着去吟唱詩歌。

2、展開想象,理解詩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通過學習詩歌吟唱來了體會詩的意境,感受詩歌的魅力。 教學準備:

PPT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瞭解文本,學習詩歌

1、歌曲導入新課

由歌曲《美麗的草原是我家》導入新課。

一首優美的歌曲彷彿把我們帶入北方美麗的大草原,彷彿讓我們看到藍藍的天,青青的草,潔白的雲,還有成羣的牛羊。那麼在古代同樣有一首歌,它寫盡了北方草原的富饒壯麗,寫盡了草原人對家鄉的熱愛,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敕勒歌》。

2、學生自讀課文,感受詩之韻味

請同學們自己先讀一遍詩,根據註釋把字音讀準,還有拿不準的字互相交流一下。

⑴讀準字音。

特別糾正“野”和“見”的讀音。

集體讀,檢查字音是否讀準。 讀出節奏和韻味。

⑴天似/穹廬,籠蓋/四野。風吹草低/見牛羊。

⑵“下”“野”

“蒼”“茫”“羊”

3、交流體會,品味詩意

二、吟唱詩歌,昇華情感

1、馬背上的歌謠 (1)簡介背景

首領斛律金,能征善戰,一位常勝將軍,但這次打了敗仗,戰士們士氣低落,斛律金便高歌一曲,為戰士們鼓舞氣勢,重振威風!

(2)身臨其境,放聲吟唱

如果你是一位遠征的大將軍,在無邊無際的大草原騎着雄壯的戰馬,身後是十萬鐵騎,北風吹過,戰旗獵獵,你不由得高歌一曲:“敕勒川,陰山下……”

(3)昇華情感,用心吟唱

請同學們策馬揚鞭,馳騁草原,唱出《敕勒歌》。

2、談談你心中的感受!

三、走出文本,延伸拓展

1、試着吟唱另一首詩歌《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

2、通過學習課文《敕勒歌》,延伸到了一系列馬背上的歌謠,還有白居易的《錢塘江春行》,三首詩都與騎馬有關,三個騎馬是不一樣的。草原上騎馬,戰場上騎馬,西湖邊騎馬,背景和節奏各不相同,讓學生在快樂中體會詩歌的韻味,何樂而不為呢?

3、把你學到的詩歌吟唱給家人聽,分享你的快樂! 板書設計:

馬背上的歌謠

吟唱詩歌

敕勒歌 破陣子 錢塘江春行

教學反思:

這首《敕勒歌》是模仿戴建榮老師的吟唱詩歌,當時聽完課後,我內心非常震撼,競不知詩歌有如此之魅力,吟唱起來也這麼朗朗上口,所以在我的教學過程中,我也是嘗試着來,沒想到孩子們興趣濃厚,整節課大家都沉醉在詩歌魅力中……

敕勒歌教學反思5

一、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2個生字,認識2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通過朗讀,領略遼闊壯美的草原風光,增強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材説明

《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時期的“樂府民歌”。這首民歌描繪了我國內蒙古陰山腳下土地遼闊、牧草豐茂、牛羊肥壯的草原風光。反映北方少數民族的生活,表現了他們對生活、對家鄉的熱愛。

“敕勒川,陰山下”,這句詩交待了牧民居住的大草原就在陰山腳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這句寫天空像圓圓的蒙古包大屋頂,籠罩着大地。“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句主要寫草地。在藍藍的天底下,草原一眼望不到邊,風時時吹來,茂盛的牧草低伏下去,一羣羣肥壯的牛羊從草裏顯露出來。 整首詩場面宏大,意境高遠,層次清楚,語言通俗,充分表達了牧民對草原風光的熱愛之情。

三、教學建議

(一)課前準備

生字卡片,課文插圖投影片,或反映草原風光的圖畫。

課文朗讀錄音帶,《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歌曲VCD光盤(或錄音帶)。

(二)識字、寫字教學

1?識字教學。

本課生字不多,要讓學生藉助拼音讀準字音。採用部件分析方法記住字形,教學中要專設環節檢查指導。 2?寫字教學。

廬:半包圍結構,字體偏斜,書寫時應特別把握好字的重心。“廣”字旁的橫,不要寫得過長,第三筆撇,應寫作豎撇。裏面“户”字的“”寫得開闊些,末筆要寫成豎撇。

蓋:上下結構,上邊是美字頭,下邊是皿字底。

(三)詞句教學

敕勒歌:敕勒是我國古代北方的一個少數民族。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歌。

敕勒川:川,平原。文中指敕勒族居住的草原。

陰山:陰山山脈,大部分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境內。

穹廬:蒙古人住的圓形帳篷,也稱蒙古包。

籠蓋:籠罩、遮住、蓋住。

蒼蒼:深青色,本課可理解為藍藍的。

茫茫:遼遠,沒有邊際。

本課的詞語,大多數是憑已有知識理解不了的,教師應在學生通讀詩句的基礎上講解。詩句的理解,要在教師指導下,結合插圖加以體會,然後通過反覆朗讀,加深理解。這首詩的大意是:

敕勒族人居住的草原,就在陰山腳下。

天像圓圓的大屋頂,籠罩在原野上。

藍藍的天底下,草地一眼望不到邊,

風吹過來,草低下了頭,

露出了一羣羣肥壯的牛羊。

(四)朗讀、背誦指導

在指導讀的過程中,結合看插圖投影、看錄像、聽音樂等,儘量讓學生感受到詩的意境。朗讀指導可參考示例如下: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指導朗讀這首民歌時,教師要多示範,必要時可領讀難句。只要在教學中採取各種形式多讀,就會熟讀成誦。

(五)練習提示

課後1、2題,應在教學過程中完成。課後第3題的設計,旨在讓學生通過讀詞語,體會“蒼蒼、茫茫”形容不同事物時,有不同的含義。應聯繫事物特點去體會。

天蒼蒼:形容天空藍藍的。

松柏蒼蒼:形容松柏翠綠翠綠的。

白髮蒼蒼:形容頭髮白白的。

野茫茫:形容原野沒有邊際。

大海茫茫:形容大海沒有邊際。

雲霧茫茫:形容雲霧濃厚,看不清楚。

(六)課時安排

教學本課用1課時。

四、參考資料

《敕勒歌》見於《樂府詩集》的《雜歌謠辭》類,是北朝樂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敕勒,當時北方少數民族之一,居朔州(今山西北部)一帶。這首民歌雖僅27字,卻形象地展示出一幅雄渾壯麗、蒼茫遼闊的北方大草原的畫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61o1v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