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大學生安全教育文章通用多篇

大學生安全教育文章通用多篇

大學生安全教育文章通用多篇

大學生安全教育文章 篇一

一、大學生法制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一)我國大學生法制安全教育現狀堪憂

24年2月殺害四名同學的馬加爵案件;28年7月3日成都體育學院26屆畢業生朱煒將因口角引起爭執的出租車司機趙洪林當眾毆打致死案件;29年4月8日22時許,北京市昌平區華北電力大學校園西區工地西側樹林內,一對大學生情侶被殺案件;21年1月2日西安音樂學院大三學生藥家鑫交通肇事後故意殺人案件。這些一個個觸目驚心的大學生傷害與被傷害案件凸顯了大學生法制安全教育缺位的嚴重性。上述案件涉及的是自然犯罪類型的幾起典型案件,其實,我國高校學生違法犯罪現象已經很嚴重,違法犯罪人員比例已經“佔高校總人數的1.26%,而且犯罪類型向多樣化、智能化方向發展。”[1]而大學生被騙、被盜竊、被傷害等案件更是比例驚人。我國當前大學生法制安全教育的現狀不容樂觀,而且問題很嚴重。那麼,對於擔負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使命的專門人才和重要力量,在高校不斷擴招的背景下,必須進行教育改革,完善大學生法制安全教育制度。

(二)黨和國家一貫重視大學生的法制教育

黨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之後,國家一直致力於普法宣傳教育工作。2011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轉發《中央宣傳部、司法部關於在公民中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第六個五年規劃(211-2015年)》的通知時強調“法制宣傳教育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質,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要有針對性地開展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引導青少年增強法治意識,養成遵紀守法的行為習慣。”同年3月28日,胡錦濤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在全社會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要加強對全體人民的普法宣傳教育,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因此,大學生作為知識分子的重要來源和組成部分,需要將法制教育落到實處。

二、大學生易受傷害及容易違法犯罪的原因分析

(一)大學生法律安全意識淡薄、觀念不強

導致大學生法律安全意識淡薄、法制觀念不強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原因還在於應試教育觀念導致的教育體制缺位問題。不可否認的現實是,中國小教育屬於應試教育,從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到學校領導再到教師都以學生考上重點院校及升學率作為評價優劣的唯一標準。平時疏於思想道德和法律安全知識教育,導致校園各類違法犯罪案件現象嚴重,學生整體素質下滑,進而導致大學生生源的整體素質水平低下。雖然大學生已經步入成年期,達到了我國民法和刑法所規定的完全民事、刑事責任年齡,但是,其自然年齡和心理年齡不是同步的,從心裏年齡來看,他們還不成熟。當前,我國的高校法制教育應該是大學生步入社會前彌補應試教育缺陷的最後機會,遺憾的是其重心仍然在於學歷教育,從近些年發生的多起博士、碩士研究生自殺、傷害案件可見一斑。而大學生活的多元化和自我管理的主導性,使大學生又極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害或者交往不良人員,發生心裏扭曲或養成不良行為習慣,甚至違法犯罪抑或被傷害。

(二)家庭環境、社會環境對大學生的負面影響

“官二代”“富二代”是對新一代人中部分人的定位評價,實際反應的不僅是官員家庭、富裕家庭教育出了問題,而且是大多數家庭對於下一代人價值認識出現了問題,進而影響着每一個家庭對於子女的教育。當前,我國的家庭教育不足,甚至對子女有不正當思想和行為的影響或灌輸,抑或者過度的溺愛,使下一代對事情缺乏理性的識別,對行為缺乏理性的控制。到了大學生階段,本來是其人生價值觀重塑的關鍵時期。但是,面對各種社會思潮、各種社會矛盾、各種不公現象和個別不良媒介的惡意傳播,使這些“自我意識強、容易被誘惑、心理承受力、自控能力差、接受新事物快”[2]的大學生更加無所適從。

(三)現行高校的法制安全教育不足

1、高校的法制安全教育虛位,制度設計存缺陷。法制教育一門獨立的學科,要實現依法行政、依法司法、全民守法,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明法科、重視法制教育。但是,很可惜,我國現行教育體制將法制教育依附於德育教育。原來非法律專業學生均開設《法律基礎》課進行法制教育,實行教學改革後,現在連獨立的法律課也被取消,而是與思想道德修養合併為一門課程,進一步壓縮法制教育課程。在課時如此少的情況下,根本無法保障大學生法制安全教育的需求。

2、師資隊伍不能滿足法制安全教育的要求。法律課是理論性、應用性、實踐性很強的綜合性教育課程,需要有專業教師進行授課。但是,我國高校的師資現狀是非法律專業學生的法律基礎課由馬列教學部的非法律專業的教師講授。結果是教師專業理論功底差、實踐經驗少,加上授課課時少,往往羅列簡單的知識點。而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興趣不高,期末為了應付考試,死記硬背,根本達不到法制教育的目的。

3、普法宣傳的誤區。雖然我國一直在進行普法宣傳教育,如2011年到2015年是法制宣傳教育第六個五年規劃。並且,把青少年作為普法的重點。但是,忽略了青少年的普法是教育,應當作為一門專門課程列入教學計劃,而不是蜻蜓點水式的宣傳教育。

三、加強大學生法制教育的幾點建議

(一)提高對加強大學生法制教育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良好的生活習慣需要日常積累,而且,要從觀念上有清醒的認識和理解,並能夠自我約束和控制。法律意識、法制觀念的養成也不例外,需要從小培養遵守秩序規則的習慣。但不可否認,我國現行教育觀念,無論是家庭還是學校都過於功利化。作為高等學府,高校的法制教育應該起到補缺的作用。因為大學生過去雖然沒有養成良好的法律思維和行為習慣,但是,法律的懲罰性和強制力具有警示作用,對於已近成年的他們來講,高校的法制教育更容易被理解、認同。因此,需要提高認識,如建立專門的法制教育課程,至少應當安排大學一年級學生一年的學習任務,每學年還要參與法制教育實踐課一次。

(二)條件允許的院校可以探索雙專業教學如首都師範大學推行的主輔修制,鼓勵大部分學生除了主修一個本科專業外,再根據自己的態度和愛好修一個輔修專業,以學得一技之長。其輔修制分為三個層次:一本一輔(四年本科+輔修專業);一本一專(四年本科+專科專業);雙學位(四年本科+雙學位專業)[3]。這種教育模式對加強大學生法制教育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由於大學生是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專門人才和重要力量,他的法律素養能夠影響到身邊的其他人,起到以一帶十的效果,對整個依法治國的建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長此以往,必將實現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治國方略。

(三)創新法制教育內容和形式,尤其是突出實踐性教學環節法制教育課有其自身教學特點和教學規律,是一門應用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而理論教學對於法律專業的學生來講也是很枯燥的,何況非法律專業的學生。因此,必須利用有限的教學時間和資源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這就需要創新該課程教學內容和形式開展靈活多樣的法制、安全教育活動,比如實踐性教學。課堂講授多少交通事故的危害性,不如一起交通事故案例帶來的震撼力強,而説教的案例不如一段交通事故視頻帶來的視覺效果好,再加上送法進校園,對於罪犯經過國家審判機關現場開庭並依法宣判,其教育效果不言而喻。因為,血的教訓往往是終生難忘的。當一個人發自內心認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後,才會真正體會到法律、安全知識的重要性,才會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四)加強法制教育教師的培養“名師出高徒”,因此,提高高校法制教育教師的水平是加強大學生法制教育的關鍵。高校的法律教師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懂得大學生階段的成長規律;同時,要擁有比較系統的法律專業理論功底和實踐經驗;再就是本身具有較高的法律素養和負責任的教學精神。另外,根據學校自身的條件,多方聯繫溝通與校外公檢法司和社區建立共建單位,定期開展法制宣傳交流活動。如聘請有實踐經驗的政法幹警作為校外輔導員或者客座教授,並定期來校講座及組織送法進行校園等活動。同時,加強高校教師的引進和培養,也鼓勵其從事兼職司法實踐業務。如兼職律師或者送到相關政法部門從事掛職鍛鍊。實踐是最好的老師,而經過實踐鍛煉出來的教師才是更符合法制教育要求的教師。綜上所述,大學生法制教育的現狀讓我們清醒的認識到我國高校法制教育存在問題的嚴重性,完善該制度形勢的緊迫性,希望本文能夠拋磚引玉,為我國高校法制教育有所裨益。

大學生安全教育解讀 篇二

摘要:

大學生安全教育直接關係到社會和諧、校園平安,關係到大學生的生命財產安全。本文着重分析了目前我國大學生安全教育的意義及現狀問題,並提出了大學生安全教育的“四重視”措施。

關鍵詞:

大學生安全教育 概念 教育管理

近年來社會上公共安全事故頻發,與高校相關的民事案件、刑事案件、事故等也出現了增加的趨勢,影響了在校大學生的正常學習和生活。為了應對安全新形勢,2004年4月,教育部下發通知:加大安全教育力度,強化師生安全意識。基於當前形勢的需要與國家相關部門的號召,部分教育行政部門與高校開始意識到大學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2004年,北京林業大學在全國首開先河,把安全逃生課列為必修課並納入學分制。2006年,北京市教委召開“北京高校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會議”,要求大學生安全教育“進課堂、進教材、落實學分”。2008年,上海市頒佈了全國首個《大學生安全教育大綱》。然而,對於全國大多數高校而言,大學生安全教育依然僅僅處於宣傳階段,遠未達到有計劃、有目標、規範化教育的層次。

一、大學生安全教育概念

安全,通常是指平安、穩定,與危險相對,是不受威脅、不出事故、沒有危險的一種狀態。安全教育,是針對遇突發性事件、災害性事故的應急、應變能力,避免生命財產受到侵害的安全防範能力,遇到人身傷害時的自我保護、防衞能力,以及法制觀念、健康心理狀態和抵禦違法犯罪能力的教育。安全教育最初主要應用於工業生產領域,尤其是高危行業。隨着校園不安全因素的激增,教育領域也開始重視安全教育與管理工作。

大學生安全教育,是指高等教育部門以國家法律、法規策等為依據,以促進大學生的人身安全與心理健康、全面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為教育目標,以安全責任、安全知識和安全技能為主要教育內容,通過新生入學教育、課程教育等為教育途徑,使大學生全面掌握安全知識與技能、提高安全防範意識,更好地適應大學生活和社會需要而進行的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活動。

二、大學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開展大學生安全教育是實施依法治校依法治國的需要

從以往高校發生各類安全事件來看,大學生一方面容易成為傷害案件中的被侵主體——受害者,但另一方面也可能成為傷害案件中的施害主體——施害者。在實施大學生安全教育中,不僅僅要培養學生的安全知識和技能、提高安全防範意識,同時,更需要培養大學生安全責任觀,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不當行為會對家庭、對學校、對社會產生的負面影響。大學生是高校的主體,是國家的未來建設者,要實現依法治校、依法治國,必須從大學生安全教育入手。

(二)開展大學生安全教育是維護高校安全穩定的需要

創建平安和諧校園離不開校園主體,校園主體會對平安校園的建設起着決定性作用。大學生是高校主體構成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大學生安全防範意識的強弱、逃生自救技能的高低以及安全責任素質的優劣,直接影響着校園治安秩序的好壞,關係着校園和諧穩定與否。因此,加強大學生安全教育是維護高校安全穩定的必然要求。

(三)開展大學生安全教育是高校開放辦學模式的需要

隨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辦學理念的不斷轉變,大學校園從封閉式逐步轉化為開放式,校園與社會融合進一步得到加深。尤其是後勤服務社會化使得高校中人員結構變的更為複雜,潛藏着許多不安全因素,被盜、被傷害等案件有隨時發生的可能,給在校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帶來了很多不利的影響。因此,要提高大學生安全防範意識,就必須加強大學生安全教育。

(四)開展大學生安全教育是現代素質教育的需要

在如今校園安全事件頻發的大環境,缺乏安全責任,缺少安全知識,無安全防範意識,不具備逃生自救技能,已不符合“全面發展” 教育理念。

大學生安全教育強調增強學生的法制觀念,提高安全防範意識,其實就是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的教育,與現代素質教育的核心是一致的。而且,當前大學生從小受到家庭的寵愛,普遍形成了較強的唯我獨尊意識與較弱的社會協調能力,較強的參與意識與較弱的承受挫折能力,較強的自我意識與較弱的自我保護能力的反差。加強對大學生的安全教育,提高他們適應環境、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已成為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

三、大學生安全教育“重與輕”現狀

(一)重管理,輕教育

隨着校園安全事故的頻發,“安全重於泰山”管理理念已深入人心,高校黨政領導和學校有關部門,認識到大學生安全工作的重要意義。在思想上給予了高度重視,制定了安全工作制度,成立了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在管理上也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不斷地加強人防、物防、技防方面的投入,使學校安全管理工作得到了進一步加強。然而,安全教育是高校教育的薄弱環節,往往被人們忽視。目前在高校中並沒有把安全教育納入教學計劃,也沒有規範的安全教育課程,學生不瞭解安全的重要性,缺乏相關的安全知識。

(二)重形式,輕內容

當前校園安全事件頻發,安全教育與管理工作必須引起重視並得到強化,然而實際情況不容樂觀,仍舊存在“重形式,輕內容”的現象。有研究表明,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上級安排了,就組織抓一抓,上級不強調,就擱置一邊;二是上級進行檢查時,就集中力量應付,檢查過後,就萬事大吉;三是發生重大案件和災害事故時就急抓,事情過後就放鬆不管。這現象在很多校園普遍存在,使得大學生安全教育留駐於表面、留駐於形式。

(三)重事後,輕預防

在高校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必須未雨綢繆,切實做好預防工作。只有做好校園安全預案管理,加強大學生安全教育,才能做到“防患於未然”。但是,當前高校安全教育卻並非如此。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保衞處處長王有洪曾指出,完整的應急管理體制應包括“事前預防、事中處理、事後總結”三個階段,但傳統的觀念,使我們更注重“懲治”而忽視“防範”,注重“事後處理”、忽視“預案管理”是我國高校的。應急管理機制的普遍現象。

(四)重行為,輕心理

在大學生安全教育與管理過程中,教育者往往關注的是大學生的行為是否遵紀守法,對大學生的心理異常狀態常常忽視。有研究指出,我國高校大多數都沒有專門的心理諮詢機構,對學生心理方面的教育往往不夠重視,並且常把學生的一些心理問題當作思想問題來解決,結果曲解了學生。這樣不僅不能解決學生實際問題,反而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甚至會導致他們逆反心理的產生。

四、大學生安全教育需要“四重視”

(一)要重視大學生安全教育制度健全

大學生安全教育作為一項系統化的工程,要確保其效果,就必須做到健全制度,落實責任。首先,要完善安全領導組織機制。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的成與敗,關鍵在於黨政領導重視與否。高校黨政一把手作為校園安全構建的第一責任人,必須親自抓。其次,要建立健全安全工作機制。

成立高校安全工作領導機構,形成黨委領導、部門具體負責的齊抓共管工作機制,落實責任人的相關責任,把安全責任落實到部門及個人。再次,要建立安全教育監督機制。實行規範化管理,使安全教育工作制度化、規範化、經常化,讓每個部門、每個人都來關心安全問題。

(二)要重視大學生安全教育課程建設

在《高等教育法》、《高等學校學生行為準則(試行)》、《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暫行規定》等法規中,明確了高校在大學生安全教育中的權利和必須履行的義務。然而,在現行大學生安全教育與管理中,高校普遍側重的是安全管理工作,對安全教育工作做的很少,如有也僅僅是停留在説教層面,如利用廣播、櫥窗、展板、講座等形式進行安全教育,沒有達到“進課堂、進教材、進學分”的層次。

如今,新的形勢要求高校必須開設安全教育課程,將安全教育課程納入學校整體教學計劃,安排教學課時,通過規範化、系統化地開展大學生安全教 育,構建“安全知識教育+逃生技能演練+安全文化營造”三位一體的安全教育模式,使學生掌握安全知識和防範技能,提高安全素質。

(三)重視高校安全應急預案管理工作

應急預案,是針對可能的重大事故(件)或災害,為保證迅速、有序、有效地開展應急與救援行動、降低事故損失而預先制定的有關計劃或方案。《左傳》有言:“居安思危,思則有備,備則無患。”編制安全應急預案,完善應急機制、體制和制度,對於提高高校預防和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全面履行教育管理職能,構建平安校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制定應急預案能為突發校園安全事件的預防和處置提供依據;加強應急預案管理有利於做出及時的應急響應,降低事故後果;應急預案能使高校日常安全培訓和演習工作更具針對性。應急預案的編制、評審強調各部門的共同參與,應急預案的發佈和宣傳有利於全體師生員工瞭解可能面臨的重大風險及其相應的應急措施。加強應急預案的管理工作,是大學生安全教育課程建設的重要補充。

(四)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學生安全問題的核心在於心理安全,培養大學生安全意識、提高其心理安全適應能力及安全素質是高校重要的責任之一。高校要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起一套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與管理體系,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課與心理健康諮詢輔導相結合起來。設立心理健康諮詢室,配備專業的心理諮詢師,通過心理諮詢的技術與方法,為那些心理上有問題的大學生解決心理上的困惑、排憂解難,達到心理健康。對那些存在心理危機傾向與處於心理危機狀態的大學生進行心理危機干預,降低危機事件對學生的傷害。

大學生安全教育文章 篇三

8月9日,20歲的女大學生高渝在重慶“搭錯車”不幸遇害;8月21日,22歲的女大學生小金在濟南被黑車司機綁架、囚禁4天,並慘遭毆打、性虐;8月28日凌晨,江蘇吳江19歲女大學生高秋曦失聯半個月後確認遭搶劫被殺害;8月29日上午,21歲的浙江女大學生王金芳從家中出門辦事,隨後失聯,當晚,被發現陳屍井裏。這都是今年黑色八月發生的慘劇,受害者均是女大學生。為何女大學生如此容易被害?甚至有媒體做了一個實驗:開豪車搭訕女大學生,結果5名學生中有4人上了陌生人的豪車。報道一出,引起了譁然,又引起了新一輪的關於大學生,尤其是女大學生安全意識、安全教育問題的探討。

一、大學生安全教育的現實意義

(一)開展大學生安全教育是實施依法治國、依法治校的需要,是維護高校安全穩定的需要

大學生是高校的主體,是國家的未來建設者,要實現依法治校、依法治國,必須從大學生安全教育入手。創建平安和諧校園離不開校園主體,校園主體會對平安校園的建設起着決定性作用。大學生是高校主體構成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大學生安全防範意識的強弱、逃生自救技能的高低以及安全責任素質的優劣,直接影響着校園治安秩序的好壞,關係着校園和諧穩定與否。

(二) 貫徹“以人為本”教育理念,增強學生適應能力的需要

大學時期是人生髮展的高峯期、關鍵期,也是提高安全教育水平的最佳時期。多數大學生是從中學校門直接邁進大學校門,初次獨自面對社會,生活經驗比較欠缺,人生閲歷尚淺,思想相對單純,對安全認識不足,對社會複雜程度缺乏瞭解。同時,隨着高校招生規模擴大和後勤社會化的深入,在校大學生人數大幅度增加,校園社會化現象日趨明顯,越來越多的社會人員進校服務,校內及校園周邊環境日趨複雜。大量事實説明,安全問題不僅是學生在校學習、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也是今後畢業走向社會要遇到的問題。所以,對大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十分必要,是大學生在校正常生活學習、順利完成學業、實現自身發展的根本保障,也是增強社會適應能力的需要。

(三)開展大學生安全教育是現代素質教育的需要

在如今校園安全事件頻發的大環境,缺乏安全責任,缺少安全知識,無安全防範意識,不具備逃生自救技能,已不符合“全面發展”教育理念。大學生安全教育強調增強學生的法制觀念,提高安全防範意識,其實就是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的教育,與現代素質教育的核心是一致的。在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要求教育體制必須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安全知識和防範技能是大學生知識結構的組成部分,安全意識和安全責任是大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內容,安全觀也是大學生綜合素質必不可缺的重要內容之一。

二、我國大學生安全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重管理、輕教育,高等學校對於安全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

現在有許多高校對於大學生安全教育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工作重心放在了對大學生的日常事務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在安全教育方面的力度不夠,許多學校都只是輔導員在開學入學大會、節假日前的班會、年級大會上面宣講一下,沒有把安全教育納入教學計劃,也沒有規範的安全教育課程,學生不瞭解安全的重要性,缺乏相關的安全知識。

(二)安全教育中存在實用主義傾向,形式大於內容。

這種實用主義傾向,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上級安排了,就組織抓一抓,上級不強調,就擱置一邊;二是上級進行檢查時,就集中力量應付,檢查過後就萬事大吉;三是發生重大案件和災害事故時就急於抓,事情過後就放鬆不管。這些做法最終致使大學生安全教育流於形式,往往等到發生了事故才來總結、反思,使大學生安全教育成為一陣風。

(三)高校安全教育的系統性不強,實效性不高,與實際相脱節,形式化嚴重。

高校安全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另一個問題就是教育內容不繫統、效果不佳、不注重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形式化較嚴重。在安全教育中,安全教育內容不繫統,一般只注重某些安全教育的內容,像消防安全、交通安全、人身財產安全等方面,其他方面的內容被忽視;並且教育的形式是通過幾個講座、圖片展覽、報告會或者消防演習的形式來開展,更加註重知識的傳授,不注重能力和技能的提高,使得教育沒有實效性,沒有和實踐結合起來,使得教育停留在理論和形式上,因此大學生安全教育的效果不佳。

(四)忽視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來,時有大學生因為心理健康問題引發一些人身安全等重大問題,比如當年轟動一時的“馬加爵案件”,因此心理健康問題也應該是高校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進一步加強。

三、改進大學生安全教育的主要措施

針對高校安全教育存在的問題,要使大學生安全教育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須對大學生安全教育的現狀進行教學改革。從安全教育存在的問題入手,採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大學生安全教育的質量,才能從根本上消除安全隱患。

(一)改革高校管理制度,構建安全教育網絡

學生是高校的“主體”,大學的“育人”功能是大學存在的最重要的方面。學校各部門之間應互相配合,齊抓共管,形成合力,以確保學生管理工作順利開展;高校在制定決策時,要充分考慮到其可行性,以及學生和教師的反應,避免在實施過程中,使教師和學生處於對立狀態,學生工作難以順利進行;最後,教師要解放思想,改傳統狹隘的管理觀念為開放多元的管理理念,努力縮小與學生之間的心理差距,以便能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理解他們所處的環境與背景,做到真正的“以人為本”和“教書育人”。

(二)大學生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工作,應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任何一個安全事故的發生,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安全設施存在隱患,二是大學生自身在安全意識、自救能力、安全防範技能、安全知識等方面欠缺,再加上其他方面的一些不可預測的因素,從而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要防止安全事故的發生,就應該從這兩個方面入手。加強大學生的安全教育,一方面使大學生掌握安全知識,瞭解安全法規、提高安全意識、掌握安全防範的技能和能力;另一方面高校要大力加強安全管理工作,落實領導負責制,簽訂安全防範責任狀,完善安全實施,定期檢查、及時消除安全隱患,定期召開學習安全會議,使廣大師生注意安全教育問題,儘量把安全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只有高校的安全工作做到了這兩個方面,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保障高校的安全和穩定。

(三)安全教育講全講細,做到真正的落到實處。

以往許多高校的安全教育,無論是大會上領導講話、小會上輔導員和班主任的宣講或者説請的專家做的報告講座,許多安全知識都有點“泛泛而談”,説的都比較空泛,大多都是一些概念性的模塊,很少有把安全知識怎麼做、如何做的詳細點子説清楚的,導致許多學生認真聽講後是有了安全意識,可是遇到具體問題的時候往往不知道該怎麼避免和解決。因此,在今後的安全教育工作中,要把工作做得更加細緻,把教育內容更加詳細化、小模塊化,把“我該怎麼做”教授給學生們。比如,教育學生忌“遊而無方”,為了保護自己,遠遊、出行前最好把已經決定好了的行程詳細告訴家人或朋友(其中包括經過的每個地方,可能會遇見到的人),並時刻與家人或朋友保持聯繫,一上交通工具就把車牌號、駕駛人特徵和所需時間報備父母,等等。

安全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安全意識、安全素質也是大學生本身必須具備的一項重要素質。高校重視安全教育,防範安全事故的發生,是創建穩定、和諧校園的必要手段,同時也是為大學生的成才、成長提供一種安全、穩定的環境。

大學生安全教育論文 篇四

【摘要】

文章從高校保衞工作實踐的角度,分析了對大學生開展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並就大學生安全教育的體系、形式和內容提出了對策。

【關鍵詞】

高校大學生;安全教育;安全意識

近年來,高校校園安全和大學生安全問題得到了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對大學生的安全教育已納入社會主義法制軌道。1996年頒佈的《普通高等學校安全教育管理若干規定》中明確指出:“高等學校應將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作為一項經常性工作,納入學校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此外,在《高等教育法》、《高等學校學生行動準則(試行)》、《高等學校校園秩序管理若干規定》、《普通高校學生安全教育管理暫行規定》等法規中,也都明確了高校在大學生安全教育管理中的權利和義務。這從法律層面將開展大學生安全教育、依法治校確定為高校的法定義務,推動了高校各級組織對大學生安全教育的管理工作。

然而,在工作實踐中,我們發現,高等院校對大學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尚存缺失,大學生的安全狀況、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能等現狀不容樂觀。

安全狀況方面,近年來,隨着高等教育改革和高校建設步伐的加快,高校對外交流機會增多,辦校規模和招生人數擴大,高校及其周邊治安狀況日趨複雜,各類刑事、治安案件時有發生,不安全因素增多。據統計,2001年全國58所高校共發生刑事、治安案件11725起,平均每校202起,發案率佔管轄人數的3.45‰,佔師生員工總人數的4.87‰;立案5736起,立案率49%(2002年10月在浙江召開的全國特大規模高校保衞工作會議)。以我校為例,2000年至2005年,校園區共發生刑事案件共45起,其中有13起涉及學生生命財產安全,佔全部發案總數的約30%。

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能方面,有調查顯示:52%的大學生曾在寢室違章使用電器、71%的大學生不知道如何使用滅火器、43%的大學生對安全防範懷有僥倖心理;80%的受調查人員的消防觀念僅僅侷限於火警電話119或發生火災後等待消防隊員的撲救,對於消防監督、火災隱患整改、火場逃生和疏散以及如何加強消防工作感到茫然;63%的受調查人員對消防防範工作認識不清或持無所謂的態度。

上述局面的形成因素較多,客觀方面:第一,高校與國際接軌,校園實行開放式管理,校外人員進出校園流量猛增;第二,高校後勤社會化,校內外聘人員、臨時工增多,進校經商的校外人員增多;第三,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學生的娛樂和消遣方式呈多樣化,校園及其周邊的娛樂場所迅速增多,但配套的規範管理還不到位,各類娛樂場所成為治安事件和事故的多發場所;第四,大學聯考制度改革後,大學生的年齡差距增大,其生理與心理差異很大,在應試教育和獨生子女兩大背景下,大多數當代大學生,進入大學後普遍缺乏安全意識和安全防範基本常識,部分學生心理素質較差,遇到挫折或失敗時,易走極端,導致事故發生。

主觀方面表現為高校在大學生安全教育中缺位,具體表現為:部分高校管理層對大學生安全教育的認識不足,安全教育在高校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程度得不到體現;安全教育在高校各部門中權責劃分不明晰,二級學院認為安全教育是保衞部門的工作,而保衞部門或是認為安全教育是學院和教育部門的責任,或是因“無權管轄”而興歎;現有安全教育無體系可言,沒有規範的教材,沒有固定的課時和相應的學分,沒有專職教師從事安全教育,因此,多數的大學生安全教育流於形式,“任務來了一陣風,任務走了都輕鬆”;安全教育經費不足,安全教育與其他課程相同,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而現實中,鮮有高校能夠將安全教育作為一個常規項目給予足夠的經費支持,導致不少好的安全教育活動無法開展,或不能滿足年輕受眾的需求。

那麼,究竟什麼是大學生安全教育,這項工作應當包含哪些內容,又該如何開展?

作者認為,“安全教育”就是教育管理者通過一定的教育實踐活動,使受教育者在突發狀態下,具備應急、應變能力、安全防範、防衞能力以及法制觀念、健康心理狀態和抵禦違法犯罪能力的教育。對大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是應對社會發展形勢,確保校園乃至社會穩定的需要;是完善高等教育體系,提升大學生自身綜合素質的需要;也是各高校進一步加強管理,降低安全管理成本的需要。理想的大學生安全教育,應當具備如下特點:

第一,安全教育主體權責明確。高校保衞部門,有特有的人力資源和對本校及周邊安全環境熟悉的優勢,應當成為高校中開展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的責任單位。同時,高校內部各相關部門,如學生管理、教育、後勤保障等部門,應當根據各自的職能和特點,共同做好配合工作,最終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第二,安全教育系統化、常規化。大學生的安全素質,包括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能,與政治素質、法律意識等一樣,是大學生自我修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被列入大學生基礎課程中,並配給適當的學分。同時,教育管理部門,應當儘量為安全教育課程安排固定的課時和教師。通過上述措施,建立起安全教育的長效機制,避免形式主義。

第三,安全教育應手段豐富,能夠吸引年輕學生。由於安全本身的內涵與外延極廣,安全教育所涵蓋的內容也應相對全面,以使受教育者掌握儘可能多的安全知識,從而實現教育目的。同時,由於大學生這一羣體的特殊性,安全教育手段應當豐富多彩,利用前沿的教學手段和技術,以保證受教育者參與的積極性。在我校的保衞工作實踐中,我們嘗試開展了貼近學生的主題徵文、知識競賽和座談活動,均收到了良好效果。

如前所述,大學生安全教育所涵蓋的內容相當廣泛,涉及國家安全、治安安全、交通安全、網絡安全、心理安全等諸多方面,歸納起來,筆者認為,對大學生的安全教育應包含以下方面內容:

第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保護大學生遠離危險的思想保障。當代青年學生成長於新舊體制轉換的偉大變革中,在社會秩序多樣、價值觀念多元化因素影響下,其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的確立較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艱難。尤其是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還未成型,尚未適應社會生活,這導致他們的思想存在着許多矛盾和問題,一旦遇到誘惑,就可能出現違法違紀行為。所以,對大學生人生觀、世界觀的教育應着力解決其思想上對“理論”、“理想”、“政治”的輕蔑和錯位,幫助大學生把握好人生的“航船”,學會用科學理論武裝自己,學會與他人正確相處。

第二,法制教育。良好的法律意識,為大學生形成安全意識、正確地選擇自我保護手段和防範法律風險提供有力支持。隨着我國經濟社會的深刻變革,社會主義法制進程也在加快進行。浩繁的法律條文,正在無聲卻有力的調整着我們的生產生活。通過選擇與大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開展教育活動,有利於幫助學生形成法律意識,從而為大學生正確地保護和約束自我創造條件。從實踐看,除已被列入高等教育基礎課程的《法學概論》及其中包含的民、刑相關法律知識外,大學生安全教育還應包括《國家安全法》、《治安處罰法》、《交通安全法》、《消防法》等相關法律知識。

第三,安全防範技能教育。過硬的安全防範技能,是大學生抵禦各種危險的最終屏障。對於大學生防範各種危險來説,僅具有安全意識仍顯不足。安全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在突發狀態下,具備應急、應變能力、安全防範、防衞能力以及法制觀念、健康心理狀態和抵禦違法犯罪能力。”上述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過程。教育者可採用案例教學等方式,讓學生親身體驗在不同“危險狀況”下,如何進行正確操作,採取及時措施,防範危險。此外應着力通過訓練,使大學生具備一定的自衞技能,以防範可能發生的暴力危險,最大可能地降低危害。

總之,對大學生進行有效的安全教育,是擺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共同課題,只有在實踐中不斷總結與思考,才能探索出一條與我國高等教育實際相適應的道路,才能真正地使廣大學生成為保衞工作的受益者,才能真正將高校的中心精力解放並投入到日常的教學和科研中去。

【參考文獻】

[1]劉勇。如何做好高校安全教育[J]。科技資訊,2008,(6)。

[2]黃進。關於高校安全教育的幾個問題[J]。國土資源高等職業教育研究,2007.

[3]馬鳳寶。淺析高校安全教育的現狀和對策[J]。高校後勤研究,2007,(6).

大學生安全教育文章 篇五

一、安全教育進公寓

目前大多數高校的學生公寓已經發展成了集物業服務、學校管理、思想教育於一體的三方交融的重要陣地,也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課堂”,更是學生生活、學習、活動當中出現問題、矛盾最集中的地方,直接關係着學校管理水平。目前在學生管理工作當中,把思想政治工作推進到公寓及學生宿舍這一環節還是比較薄弱的。針對這一問題,應加強全院師生的思想認識,上下合力,齊抓共管。努力做到“安全第一”,週週講,月月講,遇到隱患隨時講。具體對策如下:

(一)完善並嚴格落實宿舍管理規章制度,做到勤檢查、周通報,遇到情況及時處理;對宿舍安全、衞生檢查工作,做到週週檢查,月月評比,杜絕使用違章電器、吸煙、飲酒、打麻將等不良現象的出現。

(二)建立健全大學生心理健康機構,在宿舍普及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設立學生宿舍心理信箱,建立特殊羣體的學生心理檔案,依託大學生心理健康社團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活動。

(三)特殊時期(如學生節假日期間、畢業班實習期間、新生入學期間等)是普及安全教育的最佳時機,可利用班會、主題團課開展安全教育,防患於未然。

(四)依託學生社團開展宿舍文化活動,引導學生自主管理、自主創新,營造和諧的宿舍氛圍,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二、安全教育進課堂

目前高校也將安全教育引入課堂,但課堂教學仍重於安全教育,不可避免地使安全教育容易流入形式。為了強化教育效果,滿足大學生安全教育的需要,安全教育課程更應該在課程體系上規範並建立完善,才能更好地使學生全面掌握安全知識。具體對策如下:

(一)將安全教育課納入高校課程體系。安全教育課需由專任教師擔任。任課教師可以從課程計劃、課程講授、考勤、課程實踐、考核等環節入手,完善大學生安全教育課的各個環節,使之成為常設性的、確實對學生實用的課程。授課內容可以涉及各種緊急避險的方法和技巧,如:如何應對突發火災、緊急救援技巧、交通遇險救援、傳染病預防等方面。

(二)加強安全教育實踐課程。除了課堂教學以外,將課程的實踐環節也納入到教學內容中。例如在課堂講授完有關逃生疏散內容後,以課堂為疏散地點,課後進行逃生疏散的演練,或者結合學生公寓樓的特點,開展宿舍消防逃生演習。

(三)更多地引入案例分析。抓住當代大學生學習、求知的特點,多方收集資料,將近年來發生的與大學生有關的安全案例現身説法,引發學生的思考,並增加互動環節,增強教學效果。

(四)開設增強防身技能的培訓班。任課教師可以增加課外實訓的課程,運用示範教學法、分解教學法、模擬教學法,講授防範暴力行為的策略及動作技巧,增強學生自我保護及防禦能力。

三、安全教育進網絡

目前,互聯網高速發展,互聯網的“雙刃劍”效應衝擊着大學生的思想領域。如不能及時做好大學生的網絡安全教育,就會被社會的非主流思想或非法分子所利用。高校要搶佔網絡教育新陣地,唱響網上思想政治工作主旋律。具體對策如下:

(一)加強校園網文化建設,構築大學生網上精神家園。學院可以開闢“紅色陣地”,宣傳黨及國家的方針政策、時事熱點,可給學生提供自由發言的一個平台;也可開闢諸如“師德標兵”、“感動校園人物”等欄目,將校園中湧現的好人好事、先鋒模範事蹟在網上大力宣傳,以榜樣的力量薰陶他人,向學生傳遞正能量;還可開闢安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專題頁面,普及安全知識,避免網絡安全事件的發生。

(二)搭建網絡思想政治工作平台,努力提高工作質量和水平。學院及系部可利用微博、QQ羣、郵箱及飛信等網絡工具建立師生溝通的平台,及時解答學生在生活、學習等方面出現的各類困惑的問題,有利於將隱患扼殺在萌芽當中。

大學生安全教育文章:大學生安全教育論文 篇六

一、生命視野下的大學生安全教育的意義

(一)創建安全文明校園的基礎工作

現如今大學校園充滿着一些負面能量,面對嚴峻的社會形勢,高校要針對自身的發展,採取一些積極而有效的治理方法,防止安全問題的發生。對大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是創建安全文明校園的基礎工作,要以學生和廣大教職工為中心,培養他們的安全意識,能夠具體落實到人、事。以此創建安全、文明的校園,才是和諧校園的重要舉措。有了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校園安全問題才能夠減少,大學生受到危害的概率也會隨之下降。作為基礎性的工作,對大學生進行安全教育要持久的開展下去,這樣才能創造出更加和諧的校園。

(二)確保高校安全和穩定的必要措施

在生命視野下,對大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是確保高校安全和穩定的必要措施,高校之所以開展一些工作都是為了學生,安全教育也不例外。根據相關調查發現,在高校發生的安全事件幾乎都與學生的安全有很大的關聯,這不僅僅對學生和所在家庭有影響,也給學生的安全工作帶來很大挑戰。而且高效的安全直接關係到社會能夠穩定,所以要在合適的時間對大學生進行安全教育,這樣才能避免一些同性質安全事件的發生,對社會以及高效的穩定起到關鍵作用。

(三)對大學生關心和愛護的具體體現

在生命視野下,能夠對當代大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是對他們的極大愛護和關心。保證大學生的安全是高校和國家的責任,這也是祖國未來發展的源動力,必須從各個層面予以高度的重視。國家也頒發了許多規定保證學生的基本安全,例如《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暫行規定》,就指出高校要定期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輔導,這也是高校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針對屢次發生的安全問題,政府也多次強調,要予以高度重視,防止類似事件的再發生,這些都是對學生的高度重視,要讓大學生熱愛生命,珍惜生命。

二、生命視野下的大學生安全教育需要解決的幾個問題

生命對於一個人至關重要,因此針對大學校園,要做好安全教育工作,需要解決從以下幾個問題着手,才能保證大學生的基本安全。

(一)認識到位與措施落實相結合

高校應該從生命視野的角度出發,對大學生進行安全教育,這是社會發展和變革對於時代的需求。高校的有關部門,要以“安全重於泰山”的態度,對校園安全予以充分的重視,只有認識到位才能將措施落實到位。例如在校園發展資金上將安全防範放在首要位置,在教學安排上實行制度化的措施,這樣才能讓安全教育充分發展,切實保證大學生的安全。

大學生安全教育文章:淺析大學生安全教育問題 篇七

隨着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高等教育正逐步由精英教育轉向大眾教育。在校學生人數的急劇增加、學校校區的快速擴大、學校與社會的逐步一體化,這些都對大學校園和大學生的安全帶來了更大挑戰,導致近年來學生被騙、被搶的案例,學生的傷害、傷亡事故,學校的“安全事件”逐年增加,嚴重影響了學生的正常學習生活和高校的穩定發展,我們迫切需要重新審視和高度重視大學生安全教育問題。

一、大學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加強大學生安全教育是保障高校安全穩定的重要方面

創建平安和諧校園是和諧社會建設對高校的要求之一,也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作為高校最重要的主體,是高校教育培養的對象,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未來建設者與接班人。他們在校期間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廣受國家、社會、家庭的廣泛關注。如果發生涉及大學生的“安全事件”,就必然會牽動社會、家庭、宣傳媒體和大學生羣體的神經,影響高校安全穩定甚至在全社會產生強烈的負面影響。因此,重視和加強大學生安全教育,防範於未然,是確保高校安全穩定的重要舉措。

(二)大學生安全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安全教育涉及大學生的規章制度、法律法規的學習教育,有利於大學生樹立法制觀念、強化法律意識、提高自控自律能力;安全知識和防範技能是大學生知識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安全意識和安全責任是大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內容;安全教育中針對大學生進行的心理輔導和心理問題矯正本身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可見大學生安全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構成和重要組成部分。

(三)加強大學生安全教育有助於大學生成長成才

從大學生成長的歷程來看,大學是大學生成長成熟的關鍵時期。多數大學生是從中學校門直接邁進大學校門,社會生活經驗比較欠缺,人生閲歷尚淺,思想相對單純,對社會複雜程度和安全防範的認識不足。[1]加強安全教育,提高大學生的安全知識和安全防範意識,不僅有利於保障大學生在校正常生活學習,順利完成學業,而且有助於增強他們認識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促進他們成長成才。

二、影響大學生安全教育的新形勢

市場經濟發展對社會環境和人們思想觀念的劇烈衝擊,高校擴招帶來大學校區的急劇擴大,大學生人數迅速增加,以及獨生子女大學生時代的到來,都是大學生安全教育必須面對的新形勢、新情況。

(一)市場經濟背景下社會環境的日趨複雜性

1、市場經濟負面影響對社會傳統道德觀念形成衝擊。市場經濟活動存在的弱點及其帶來的消極影響,反映到人們的思想意識和人與人的關係上來,容易誘發自由主義、分散主義和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利己主義,這必然會反映到高校青年學生的頭腦中來,在一些大學生中出現道德觀念弱化和扭曲現象。一些學生出現好逸惡勞、貪圖享受、愛貪便宜、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等不良傾向,因此而出現陷入傳銷騙局、傍“大款”而引發衝突、校內盜竊、考試作弊等安全問題。

2、校園開放性帶來的安全隱患更加突出。擴招帶來校區急劇擴大,校園成為一個開放的教育園區,社會上各種人員進校服務。這種複雜的新形勢,造成學校與社會接觸頻繁,外來人口增加,素質參差不齊,魚龍混雜,從而使高校的人員結構更加複雜化。[2]高校校園也不再是過去單純的“一方淨土”,而更像是一個具有多元化、多層次的比較複雜的小社會。圍繞高校校園的學校經濟圈的形成,少數學生在校園周邊自主租房居住,學院安全保衞力量的相對不足等,都使高校面臨日益嚴峻的安全形勢。

3、網絡虛擬社會帶來的安全隱患不容忽視。網絡化趨勢給大學生安全教育也帶來了挑戰。對於思想活躍的當代大學生來説,網絡是他們瞭解社會、接受知識、進行人際交往的重要工具。國內外一些反動勢力利用網絡進行文化滲透,一些道德敗壞的人傳播不健康和低級趣味的網絡遊戲、黃色網站,一些別有用心的人以網上交友為藉口進行犯罪活動,等等。大學生正處於青年中期,心理尚不定型,認識能力有待發展,容易沉迷於“網絡社會”,受到不健康信息的誘惑、侵害,各類安全隱患隨時可能發生。

(二)獨生子女大學生自身特點的特殊性

從上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成批量的獨生子女進入大學,中國進入了獨生子女大學生時代。在特殊社會背景、家庭環境和成長經歷中長大的獨生子女大學生表現出獨特的個性特點,對大學生安全教育產生着重要影響。

1、以自我為中心。獨生子女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兄弟姐妹的相處經歷,加之家長的過於關注,使他們長期處於家庭的中心地位。進入大學按照慣性思維,在交往與處理人際關係上缺乏“平等意識”,有控制和支配欲,導致人際關係不協調,常因一些生活小事而發生爭吵、鬥毆和傷害事件。

2、社會經驗缺乏。獨生子女大學生由於長期處於父輩和祖輩的雙重呵護之下,一直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家長們“過度的關愛”使獨生子女幾乎沒有自理生活的機會和經歷,導致社會經驗缺乏。在離開家長進行獨立生活之後,常常由於缺乏社會生活經驗和必要的防範意識而陷入一些騙局或遭受經濟財產損失。[3]

3、心理素質脆弱。獨生子女長期在順境中成長,缺乏挫折教育的磨鍊,容易出現情感脆弱、心理承受力差、意志薄弱等。又因為不善於人際交流溝通,容易形成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嚴重阻礙大學生健康成長。 三、大學生安全教育的內容體系和措施

(一)大學生安全教育的內容體系

加強大學生安全教育是一個系統的、長期的過程,將貫穿大學生活的始終。其涉及的內容很多,但概括起來不外乎以下三個方面。

1、不要傷害別人。大學生是未來社會發展的棟樑,他們不僅要學習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而且要具備完善的人格,各方面都應成為社會的主流和典範,包括成為遵紀守法的公民。加強大學生安全教育,首先要教育大學生珍愛生命,善待他人,用理智思考和對待社會、對待他人。要成為遵紀守法的好學生,這是對大學生安全教育的最基本要求和首要之義。

2、不要傷害自己。大學生應當是人格高尚、情趣高雅、心理健康的人。安全教育要引導和教育大學生既要善待別人,與人友善;又要善待自己,珍愛生命,有對社會、對家庭、對別人的責任感。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導,正確面對生活中的成敗得失,不做出傷害自己的傻事。

3、不要被人傷害。要針對大學生社會經驗不足,容易上當受騙,有針對性地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傳授安全防範知識,增強安全意識,提高大學生安全防範和自衞能力,儘量減少被傷害。

(二)大學生安全教育的具體措施

1、加強紀律和法制教育。要在大學生中加強法制教育,通過普法學法課程,培養大學生的法制觀念,形成法律意識,並善於運用法律手段來保護自己的權益不受侵害。對於校園內的各種因為違紀違法而發生的安全事件,可以作為案例在法律課程教學、安全知識講座、主題班團活動中開展討論,以案學法,增長知識,吸取教訓,促使大學生增強法紀觀念,避免做出傷害他人的愚蠢舉動。

2、加強挫折教育、感恩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要針對獨生子女大學生的具體特點,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特別是要加強挫折教育,增強大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要通過多種形式開展感恩教育,使大學生正確認識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懂得感恩,明白自身承擔的社會責任和家庭責任;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特別要加強對存在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學生的關注、關心、關愛和心理疏導,盡力避免因心理問題而自殺或傷人事件發生。

3、加強社會知識和安全防範教育。要廣泛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大學生深入社會,學習瞭解社會知識;要在大學生中開設安全文化課,向他們講解防火、防盜、防騙相關知識,以及應對流氓滋擾、羣體糾紛的處理和預防等相關知識,防範和減少大學生上當受騙、被人傷害的事件發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61yqw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