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學習高中思想政治的一般方法

學習高中思想政治的一般方法

學習高中思想政治的一般方法

高二是高中學習的關鍵時期,不僅課程任務重,而且很大程度上決定着學生今後的發展方向,以及能否考入理想的大學。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學習高中思想政治的一般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習高中思想政治的一般方法

(一)關於預習

預習是無師自通的橋樑,是思維習慣形成的助推器。它能夠增加上課的目的性,提高時效性;還能培養自學能力,形成自主學習自主發展的能力。可分為課前預習和階段性預習,粗預習和精預習。搞好預習首先“要做好筆記”。預習時應該在書上做出眉批,在筆記本上列出提綱和寫出聽課要注意的問題,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其次要其次要“規定一些常用符號”(如△、☆、、、、等)來提示自己,以達到在學習和複習中提醒自己注意,便於向老師提問或者避免遺漏知識和犯同樣的錯誤;再次,要“勤思善想”,也就是發現問題。預習的關鍵要善於“想”,即發現和提出問題,如“新舊課之間有什麼關係”、“和過去的什麼知識類似”“能闡釋哪些熱點問題”等等,這一過程中有利於培養了同學們的思維品質;最後,要“持之以恆”。搞好預習還必須有決心、恆心、自信心。要把“課前預習”這個起始階段搞得深入、紮實,使之在整個學習過程的良性循環中起到基礎性的作用。當然,學習不是一蹙而就的,還需要堅持一定時期才能見到效果。

(二)關於上課

上好課是學習的重要階段,是提高成績和培養能力的瓶頸。上課的關鍵是“專心”。“心”專在哪裏?一般來説專在看(書,黑板,屏幕),聽(老師講解和同學們發言),積極參與(積極動腦與老師形成零距離互動、將你預習時確定的聽課重點與老師的講解結合起來)

“看、聽、參與”等形式有所不同,但共同的東西就是都必須動腦,這是貫穿整個上課全過程中的一條主線,也是衡量專心不專心的唯一標誌。主動思考要求①注意知識的積累②增加感性材料的儲備③學會一些思維方法(如分析、綜合、比較、抽象、具體化等)④將自己置身於教學情景之中。

(三)關於複習

學習具有實踐性、個體性、反覆性的特點,反覆性以及愛賓浩斯遺忘曲線要求學習過程應該及時複習。及時複習可以使知識的漏洞得到及時彌補,使對知識的理解得到昇華,實現對知識的再認識,再提高,特別是使思維的深刻性得以發展。

高二政治解材料式主觀題有哪些步驟

一、讀:(解題的前提)

注意:可先讀設問(定位材料限制的知識範圍並明確答題方向),然後讀材料。如果先讀材料再看提問,可能造成閲讀材料時所思考的問題與設問的要求不一致,出現答非所問的情況。

讀設問時首先明確材料限制的知識範圍。明確知識範圍一般有三種情況:一是提問直接明確加以限制。如"運用哲學知識"、"體現經濟常識道理"、"反映什麼政治現象"等。這些限制只要稍加留心,就能準確把握;

二、找:--找準題眼(解題的關鍵)

帶着知識和問題讀材料,抓關鍵詞(有效信息)或中心問題,然後將有效信息迴歸教材。也就是把審題分析設問和材料得到的有效信息與教材上的知識點聯繫起來,與當前政治熱點和黨的重大方針政策等相關知識聯繫起來。

三、答:(解題的歸宿)。按照材料和知識的邏輯順序,精心組織答案。

注意:(1)戴帽子,點題切題;觀點明確(觀點、論點亮在本題或本角度的最前面,不要讓閲卷老師去為你一點點地尋找答案)。

(2)扣料子,每個角度應扣緊材料分析,不要觀點和材料兩張皮,相互脱節。

(3)分段子,能分段就分段,能分點就分點,(強調思維的邏輯性、層次性、辨證性)。

(4)採點子,要努力挖掘出材料中每一個"有效信息",並且術語要到位,切莫用家常話來答題。

(5)挖坑子,多角度思考,詳略得當

高中政治圖表分析説明題的解題技巧

一、分析説明題的特點

1、要求考生分析出整個材料的中心思想。

2、分析能力,作為一種考試目標,可以被分成要素分析、關係分析和組織原理分析等三種類型或三級水平。

(注:第一級水平,要求學生把材料分解為各個組成部分,鑑別交流內容的各個要求,或對它們進行分類。第二級水平,要求學生弄清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係,確定它們的相互聯結和相互作用;第三級水平,則要求學生識別把交流內容組合成一個整體的那些組織原理、排列和結構。如,根據作品所展示的內容,排論作者的意圖、觀點或思想感情特性的能力等。)今年分析説明題偏重於考查第二、三組,因為要素分析是關係分析、組織原理分析的基礎,如果考生不能清楚地分析出材料中各個要素的話,就無法正確描述要素之間的關係,或者推出材料的中心思想。

3、在試題設問方面,考生必須在讀懂材料(圖表和文字)的基礎上分析回答。

二、大學聯考的分析説明題事實上大體分為兩種題型,一種是圖表數據式材料分析題,一種是材料説明題(包括引文式,例如來自黨和政府的文件,還有敍述材料論述題)分析題。

三、圖表數據式材料分析題的解題思路

(一)“看”。看設問,瀏覽資料

1、首先主要看設問。

審設問,不同設問決定了不同的答題方向。學生在答題時一定把問題看三篇,把問題當作一道作文題來審,把握是從哪個方向來答題

2、其次瀏覽資料。

(1)審標題(表格名稱)標題是圖表的“眼睛”,它會告訴你圖表反映的問題是什麼。

(2)審圖表(表格內的項目和數據)關鍵是找到數據變化的規律。

(3)審附註(解釋性的和補充性的)這是考生最容易忽視的。它往往提醒圖表內容的關鍵。

(4)注意特定年份的意義(如78年(改革開放)、97年(香港迴歸)、05年(免除農業税)

(二)“比”。比數據,找結論。

1、縱向比較,前後數據之間比較

2、橫向比較,左右數據的比較

3、同類比較,即同類數據之間比較,可把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看成一類公有制經濟,把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和其他經濟看成另一類即非公有制經濟。

4、整體比,即表與表之間的比較。

第二步比數據,學生一定要運語言來概括數據,不能用數據説明題目,也就是把數字用文字表達出來,別外除了描述數據的變化規律之後,一定要得出結論。

(三)“析”。分析原因,找措施。

數據呈現的是現象,或反映出來的問題,到了第二、三問一般都要進一步深層次的分析。大家在進一步分析時,一定要找到課本知識點與材料的結合點,還可引用社會熱點、聯繫實際問題加以發揮創造。

標籤: 高中 學習 政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697le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