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教師教育教學質量評價方案(精品多篇)

教師教育教學質量評價方案(精品多篇)

教師教育教學質量評價方案(精品多篇)

教師教育教學質量評價方案 篇一

一、評價的目的和意義

貫徹落實教育部《關於積極推進中國小評價與考試製度改革的通知》精神,改變單純以學生考試成績為標準評價的舊模式,建立有利於實施素質教育、發揮教師創造性的多元的、新型的評價體系,充分發揮評價的導向、診斷、激勵、反思、改進、調控等促進發展的功能,促進教師職業道德和專業水平不斷提升和發展。通過過程性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有效途徑,實現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二、評價原則

1、發展性原則:評價改革要着眼於教師專業化發展,更好地提高教師綜合素質與教學水平,充分發揮評價促進發展的功能,使評價過程成為促進教師發展與提高的過程。

2、多元性原則:評價既重視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也重視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既注意對教師的統一要求,也關注教師個體差異與發展的不同需求,為教師有個性、有特色發展提供一定的空間。

3、多樣性原則:利用教師自評、教師互評、學校領導、學生、家長評價以及教師檔案袋等評價形式,促使教師自我反省、自我調控,激發內在動機,促進專業發展。同時,通過教師互評,加深同事間的瞭解與交往,促進教師間的互相學習。

4、過程性原則:評價不僅要注重結果,更要注重發展與變化的過程。學校要關注教師的工作過程,及時積累資料,把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使發展變化的過程成為評價的組成部分。

三、評價內容

1、職業道德:

志存高遠,愛國敬業;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嚴謹篤學,與時俱進;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積極上進,樂於奉獻;公正、誠懇,具有健康心態和團結合作的團隊精神。

2、教育教學能力和業務素質:

瞭解和尊重學生。能全面瞭解、研究、評價學生,關注個體差異,鼓勵全體學生充分參與學習;形成相互激勵、教學相長的師生關係,贏得學生信任和尊敬。

教學方案的設計與實施。能依據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確定教學目標,積極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選擇利用校內外課程資源,設計教學方案,使之適合於學生的經驗、興趣、知識水平、理解能力和其他能力;善於與學生共同創造學習環境,為學生提供討論、質疑、探究、合作、交流的機會;引導學生創新與實踐。

交流與反思。積極、主動與學生、家長、同事、學校領導進行交流和溝通,能對自己的教育觀念、教學行為進行反思,並制定改進計劃。求真務實,敢於創新,嚴謹自律,熱愛學習。

四、評價方法

1、自我評價:教師要經常不斷地反思自己的工作情況,做出正確的評價,評價內容包括學科知識、教學設計、教學能力、管理學生、學生評價以及職業道德和文化素質等。分析優勢與不足,揚長補短,不斷提升自我。

2、教師評價

建立以校為本、以教研組為基礎的教師教學個案分析、研討、評價制度,引導教師對同事的教學行為進行分析、評價,相互學習,相互促進,提高全體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同時,還應對教師的出勤情況、工作態度、責任心、積極參加教研活動及發言情況等方面進行評價,促使教師相互幫助,共同進步。

3、學生評價

通過學生座談、問卷調查、個別交流、設立學生信箱等渠道,對教師的工作作風、工作態度、教學水平、對待學生、作業批改、學生輔導等方面進行評價。

4、家長評價

利用家長會、個別訪談、問卷調查、設立家長開放日和家長意見箱等形式,讓家長了解教師的教學工作情況,調查家長對教師工作的滿意程度,徵求家長意見,參與學校管理。

5、學校評價

學校對教師的評價內容為:職業道德、學識水平、業務能力等方面。在職業道德中特別強調“面向全體學生,着眼於學生的個體健全發展”;學識水平包括“文化基礎、專業知識和教育理論”,在專業知識中要求“掌握課程標準,熟練掌握專業學科知識體系”;業務能力包括“備課、課堂教學、作業佈置與批改、課外輔導、教育科研能力、聽課與業務學習”等。

6、檔案袋評價

建立教師成長記錄袋,將教師教育教學的過程資料,包括學習培訓筆記、備課教案、優秀的教案設計、精彩的教學實錄、教學案例與論文、聽課筆記、教學反思、與學生的心靈對話、經驗總結與自我反思、公開課教案及評議、個人參加集體活動的資料、教師獲獎情況及學生評價簿、教師指導的學生作品等反映成長過程的資料都存入檔案袋。通過對這些資料的收集體現教師的發展過程,通過教師之間的互閲等方式使教師之間也有一些相互瞭解的具體途徑。定期展評檔案袋資料,讓教師既與自己縱向比較,又與別人橫向比較,促進自身的持續發展。

五、評價要求

1、在新的評價體系中,要強化教師參與評價的主體意識,突出教師在評價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2、要注重領導、同事、學生、家長的反饋信息,使教師從多種渠道獲得改進教學行為的信息,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3、要注意充分發揚民主,做到公平、公開、公正,增加評價過程的透明度。鼓勵教師積極參與評價方案的制定,在共同商討中建立共識,使評價的目的、標準、方法、程序、要求等人人明確。

4、注意評價過程的全員參與,調動全體教師參與評價的積極性、主動性。

5、要注意單項評價和綜合評價相結合、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相結合、縱向評價和橫向評價相結合,提高評價結果的有效性,降低主觀性和隨意性。

6、對教師工作的評價,要參考教師所任學科學生掌握知識情況以及學生考試成績,但不應以學生考試成績作為評價教師工作的唯一標準。

教師教育教學質量評價方案 篇二

為促進學校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掌握學校健康教育活動的進程;調整和確定學校健康教育的目標;不斷改進和完善學校健康教育;逐步使學校健康教育工作納入科學化和規範化的軌道,本着科學、全面、可比、可行性原則,制定本評價方案。

一、評價對象

學校健康教育評價對象分為學校和教育行政兩個層次。

1、學校:指九年義務教育階段普通中國小校。其中農村中心國小以下學校及其它各類學校可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參照執行。

2、教育行政:指縣級以上(含縣級)各級教育行政部門。

二、評價方法

以學校及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自評為主,學校、各地教育行政部門之間互評及上級部門抽評為輔。

各地間互評或上級抽評時,採用推薦和隨機抽樣各半的方法,被評學校分值指數≥0.5為通過,否則以互、抽評的得分和等級評定代替自評結果存檔(分值指數=互、抽評分值提高數/自評分值提高數)。所評地區有一半以上的學校未獲通過,則該地區教育行政部門自評結果按減10分處理。

三、評價時間

各地中國小校和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根據各地實際確定評價時間。每學年至少自評一次。原則上每學年由上級主管部門組織一次互評或抽評。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行政部門每年十月底以前將上一學年度的自評結果(表4)報國家教委體育衞生與藝術教育司,每年底前國家教委通報各地健康教育評價結果。

四、獎勵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可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制定獎勵辦法對學校健康教育開展好的單位和個人進行必要的獎勵。國家教委將在適當的時候對學校健康教育工作開展好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

一、指標體系

學校健康教育評價分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兩個層次,指標體系的建立則以學校為主,對教育行政部門的評價不設具體評價指標。學校的健康教育評價指標體系分為三級。

Ⅰ級指標 Ⅱ級指標 Ⅲ級指標 、課時

教學條件、教材與教具

①教學基礎(0.10)、採光照明與黑板 (0.30)教學衞生、課桌椅(0.20 )、飲水與洗漱設備、廁所設備、教學計劃教學管理、教案(0.15)、師資培訓

②教學過程教學活動、授課質量

(0.30)(0.10)、傳播活動

開課情況 12、開課率

(0.05)、書面考核

知識掌握、實際操作

(0.10)、頭髮與指甲

習慣培養、面部與衣着

(0.15)、體育鍛煉

公共衞生、教學用房與宿舍

(0.10)、校園與廁所

缺課情況、缺課率

(0.05)

二、Ⅲ級指標評價標準的説明

(1)課時:根據教基[1994]14號文件要求,各中國小校(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各年級)每週要在活動類課程“科技文體活動中”安排0.5課時開健康教育課(以列入正式課程表為準)。未列入課表的其它時間和其它形式進行健康教育不作為此項指標的評價內容。

(2)教材與教具:教材必須做到①體現“中國小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的八項內容,②教育內容(文字、插圖)無概念錯誤,③課文深度和文字量符合教學規律。(三項);教具包括掛圖、模型、幻燈片及其它類型的健康教育用具。內容相同類型不同的教具只按一種計算。允許自制教具,但自制的教具必須科學、準確。本指標對教具的評價只要求內容,不要求類型,以“必備教具配備率”為評價指標。必備教具目錄見附錄1。

必備教具目錄

(3)採光照明與黑板:採光照明的測量方法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室內照明測量方法(GB5700-85)》,所查各教室平均照度的總平均值為本指標的評價值,總平均照度應不低於150LX;黑板應無裂縫、無反光、無眩光(3項完全達到為合格),以受檢“黑板合格率”為指標。

(4)課桌椅:評價標準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課桌椅衞生標準(GB7792-87)》,課桌、椅號(或高度)均與就坐學生身高相符合時才計入符合人數。以受檢“課桌椅符合率” 為指標。

(5)飲水與洗漱設施:①學校應為學生提供符合衞生標準的飲用水;②應提供相同於教學班數的完好的水龍頭,對無自來水的農村學校酌情評價。

(6、廁所設施:學校修建的廁所,其學生數與蹲位比應達到:男生40:1,女生20-25:1,男廁所小便池要相應配套。

(7)教學計劃:應有完整的健康教育教學計劃,做到教學進度、教學內容與計劃一致(確定執行情況時可參考教案)。

(8)教案:教案應包括課時、課題、教學目的、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具、教學內容及過程、教學小結等8項主要內容;教案書寫應做到無概念錯誤、整潔、簡練等3項主要內容。共11項內容。 已配備的教具內容數×100% 必備教具內容總數

(9)師資培訓:授課教師平均每人每學年應接受120小時以上的培訓。培訓形式為:培訓班、集體備課、教研活動、教學交流、觀摩課等。

(10)授課質量:教師授課應做到概念清楚、啟發式教學、語言生動、理論聯繫實際、板書公整等五項主要內容。

(11)傳播活動:學校每學年應利用宣傳欄、家長會、班隊會、廣播、衞生小報等多種形式向學生或家長宣傳不同形式的衞生保健知識達20次。

(12)開課率;開設健康教育課的教學班數佔應開設健康教育課的教學班總數的百分比。

(13)書面考核:核實個人成績和總平均成績。以全部學生總平均成績為指標。

(14)實際操作:從附錄2中按各年級教學要求隨即抽3項,受檢學生做到3項完全符合標準為合格。評價時對受檢學生採用逐項淘汰的辦法(每查完1項,將不符合標準的學生淘汰)。以受檢學生“合格率”為指標。

(15)頭髮與指甲:學生應做到頭髮整潔(勤洗頭、無異味、無頭蝨),指甲整潔(勤剪指甲、保持乾淨),2項均做到為合格。以受檢學生“合格率”為指標。

(16)面部與衣着學生應做到面、耳、頸乾淨,衣服、鞋帽整潔、無異味,2項均做到為合格。以受檢學生“合格率”為指標。

(17)體育鍛煉:學生應做到堅持做好課間操(態度認真、動作準確為合格);積極參加課外體育鍛煉。以做操合格“百分率”或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百分率”為指標。

(18)教學用房與宿舍(寄宿制學校的學生宿舍):應做到地面和牆壁無煙頭、無污跡、無紙屑、窗明、桌椅淨、物品擺放整齊。6條均做到為合格。有學生宿舍的'學校,受檢宿舍數不應少於受檢教學用房與宿舍總數的三分之一。以受檢教學用房與宿舍“合格率”為指標。

(19)、校園與廁所:校園應做到無雜草、無亂丟廢棄物、無痰跡、無污水窪(池)、無亂寫亂畫(5條);廁所應做到無臭、無蚊蠅蛆滋生、無亂拉亂尿、糞池加蓋(5條)。公10條

(20)、缺課率:指除事假以外的各種原因造成的缺課。

缺課率(‰)= ?本學年全校學生缺課總時數 ×1000‰ 學年課時總數?全校學生數

學年課時總數=每週平均課時數×全學年教學週數

全校學生數=(學年初學生數+學年末學生數)÷2

注:對有關指標進行評價時,可檢查全部對象,或隨機抽取部分有代表性的對象進行評價。

三、評價表

表1:學校健康教育評價選項表

表2:學校健康教育評價記錄表

表3:學校健康教育評價表

表4:教育行政部門健康教育評價表

四、統計與等級評定

統計

學校:總得分=∑各Ⅲ級指標得分

行政:總得分=(得優學校數×1.0+得良學校數×0.8+得中學校數×0.6得差學校數×0.4)÷學校總數×100

教師教育教學質量評價方案 篇三

為了進一步推動課堂教學全優工程的實施,加大“先學後教,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當堂達標”課堂教學基本模式推進力度,交流和探索解

決問題的方法,引領全優課堂健康有效地發展,上亳國小特擬定教師評價方案:

一、教學狀態

1、教學理念 5分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全優課堂理念,有全新的教學觀、質量觀、學生觀。善於與學生共同創造學習環境,教學過程師生關係平等,積極互動,突出學生主體。開展全優課堂模式培訓活動,利用專題講座、隨堂聽課評課、合作交流等形式,幫助教師實施課堂的全優。

每月舉行一次全優課堂理論知識考試,一學期彙總評出:一等獎5分,二等獎4分,三等獎3分,參與獎2分,未參加不給分。

2、教學設計 10分

教學設計重視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全面培養,特別關注學生的“學情”,更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

實行提前備課制度,要求教師精心設計教案。先由各學科教師備課,再由教師二次審核,發現問題及時改正。

每週舉行一次導學案專項評比活動,一學期彙總評出:一等獎5分,二等獎4分,三等獎3分,參與獎2分,未參加不給分。

3、教學方式 10分

教學目標明確,重點突出,難點處理得當,導學案設計合理,使學生自然而然的隨着導學案進入學習狀態,課堂上顯得較活躍。讓後進生也能感到“我學我會”,激發學生學習慾望。

實現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根本性轉變。運用“先學後教、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當堂達標”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自主探究、獨立思考、小組合作與交流展示。逐步形成自己的“全優課堂”教學風格。課堂上學生獲得自主學習的機會,獨立思考的機會,表達自己觀點的機會,討論的機會較多,自主、合作、交流、探究,學會一些解決疑難問題的方法。教師注重自學方法的指導的同時,要關注學生的反饋,及時進行科學優化的評價,確保後面環節的當堂達標。

課堂上老師語言點撥要精煉、明確、有針對性,並有效地控制教學時間。每月每人上一節公開課、品牌課、展示課,分教研組評比打分。一學期彙總評出:一等獎5分,二等獎4分,三等獎3分,參與獎2分,未參加不給分。

校領導、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隨機聽課和評課,依靠四個方面(第一,是學生的參與,包括學生參與的數量,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第二,教師對文本的挖掘,有沒有形成自己的觀點、方法;第三,學生在表達時的精彩度,比如,語言、表情、動作,對知識的深化、拓展,包括自己個人的才藝展示;第四,生成。生成是每節課最精彩、最寶貴的地方,課堂上學生能不能舉一反三,學以致用。)經常性地對教師教學方式進行評價和指導。

4、教學手段5分

課堂教學中能合理、有效運用多種課程資源。教學手段先進,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器材和自制教具,實現現代教學手段與課程內容的有機整合。積極參加全國教師教育技術的培訓,逐步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和先進教學手段,提高獲取學習資源的能力。

每學期進行一次教具製作、課件製作或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等評比活動。一等獎5分,二等獎4分,三等獎3分,參與獎2分,未參加不給分。

二、學習狀態

1、自學研修 10分

教師每學期都有自我研修和發展的行動計劃,積極參與建立學習型校園的行動。讓讀書成為習慣,不斷提高學習意識、提高意識或超越意識。

學期初要求教師制定出自我研修和發展的行動計劃,交教研組備案。定期進行教師讀書筆記檢查,督促教師按計劃完成讀書任務。

每學期進行一次教師讀書筆記評比活動。一等獎5分,二等獎4分,三等獎3分,參與獎2分,未參加不給分。

2、學習心得 10分

教師積極參與以讀書為載體的學習研討活動,在職業道德、打造全優課堂、專業成長等方面有深刻的心得體會。要求教師經常撰寫讀書心得或讀後感,定期開展教師讀書沙龍活動,組織教師集體研討共同關心的問題,互助合作,共同提高。

每學期進行一次學習心得或讀書心得評比活動。一等獎5分,二等獎4分,三等獎3分,參與獎2分,未參加不給分。

3、集中培訓 10分

教師要積極參加全優課堂模式的培訓,參與校本培訓,參加繼續教育培訓,學習杜郎口和新知學校的先進做法,提高自身專業水平和綜合素養。

參加各類校本培訓活動。出滿勤得10分,每缺一次扣1分,扣完10分為止。

三、研究狀態

1、反思行為 10分

教師對自己或同事的教育觀念和教學行為進行分析、反思與評價,有相應的改進措施。善於開展教學反思或案例分析。要求教師經常撰寫案例分析或課例分析,堅持在每節課後在備課教案上寫出簡要的課堂教學反思。教學反思由教研組長在檢查備課時督促完成。

每學

期進行一次案例分析或課例分析徵文活動。一等獎5分,二等獎4分,三等獎3分,參與獎2分,未參加不給分。

2、研究行為 10分

教師根據自身專業發展需要,進行教學實踐性研究和課題專題研究,積極參與以課例為載體的教研行動。教科研同教學實踐緊密結合,對教學效果產生重要影響。要求教研組長、學科帶頭人以及小高職稱以上的教師要開展小課題研究,要求其他教師全員參與課題研究活動。

每學期進行一次小課題研究工作評比活動,看課題材料評獎。一等獎3分,二等獎2分,三等獎1分,無材料不給分。

3、研究成果 10分

在課題研究和踐行全優課堂模式過程中,不斷積累問題,探索方法,總結經驗,把研究成果上升為理論,並積極推廣研究成果。

要求教師認真撰寫教學論文及教學案例,積極向各類報刊雜誌、校園網站投稿,積極參與各類論文評比活動。

論文獲獎或發表,國家級給5分,省級4分,市級3分,縣級2分,被校刊或校園網站錄用1分,不同篇目可累加。

四、創新狀態

1、教研創新實踐 5分

教師自身要有良好的創新意識,要積極主動地、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並有計劃地組織和引導學生開展創新實踐活動,以及各種有益的研究性學習活動。

每學期舉行一次有關創新活動的評比,一等獎5分,二等獎4分,三等獎3分,參與獎2分,未參加不給分。

2、評價觀念 5分

教師能建立發展性的學生評價觀。評價方式多樣、內容多元開放,貫穿學習全程,富有創造性,為學生喜聞樂見。

每學期舉行一次評語評比活動。一等獎5分,二等獎4分,三等獎3分,參與獎2分,未參加不給分。

注: 本方案為教師綜合評估方案,每學期評價一次,由教師自評,教導處複核。評價積分作為教師考核依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6kn3r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