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遊子吟古詩原文翻譯(多篇)

遊子吟古詩原文翻譯(多篇)

遊子吟古詩原文翻譯(多篇)

教學目標: 篇一

知識與能力:

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藉助註釋和插圖理解詩歌大意。

過程與方法:

通過反覆吟誦,想象品讀,結合相關資料理解等方式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母愛的偉大及作者對母親的讚美之情,從而讓學生用行動感激母親,熱愛母親。

《遊子吟》古詩全文 篇二

【原文】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譯文】

慈祥的母親手裏把着針線。

為將遠遊的孩子趕製新衣。

臨行她忙着縫得嚴嚴實實,

是耽心孩子此去難得迴歸。

誰能説象小草的那點孝心,

可報答春暉般的慈母恩惠?

【賞析】

深摯的母愛,無時無刻不在沐浴着兒女們。然而對於孟郊這位常年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遊子來説,最值得回憶的,莫過於母子分離的痛苦時刻了。此詩描寫的就是這種時候,慈母縫衣的普通場景,而表現的,卻是詩人深沉的內心情感。

開頭兩句“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用“線”與“衣”兩件極常見的東西將“慈母”與“遊子”緊緊聯繫在一起,寫出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通過慈母為遊子趕製出門衣服的動作和心理的刻畫,深化這種骨肉之情。母親千針萬線“密密縫”是因為怕兒子“遲遲”難歸。偉大的母愛正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細節自然地流露出來。前面四句採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飾,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後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作者直抒胸臆,對母愛作盡情的謳歌。這兩句採用傳統的比興手法:兒女像區區小草,母愛如春天陽光。兒女怎能報答母愛於萬一呢?懸絕的對比,形象的比喻,寄託着赤子對慈母發自肺腑的愛。

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在宦途失意的境況下,詩人飽嘗世態炎涼,窮愁終身,故愈覺親情之可貴。“詩從肺腑出,出輒愁肺腑”(蘇軾《讀孟郊詩》)。這首詩,雖無藻繪與雕飾,然而清新流暢,淳樸素淡中正見其詩味的濃郁醇美。

這首詩藝術地再現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偉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來贏得了無數讀者強烈的共鳴。直到清朝,溧陽有兩位詩人又吟出了這樣的詩句:“父書空滿筐,母線縈我襦”(史騏生《寫懷》),“向來多少淚,都染手縫衣”(彭桂《建初弟來都省親喜極有感》),足見此詩給後人的深刻印象。

遊子吟原文 篇三

【詩句】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出處】唐·孟郊《遊子吟》。

【意思】(兒子)臨走時(母親)還一針緊挨一針地 縫着棉衣,心裏總擔心兒子遲遲不能回家。後用來表達母親對兒女 的深愛和盼望兒女早日平安歸來的心情。

【賞析】慈祥的母親 不顧年老眼花,仍然手拿針線,為兒縫衣。密密地縫呀縫,生怕兒子遲 遲不回,故而要把衣衫縫製得結結實實。反覆縫衣這一日常生活的細 節,把母親對子女的撫愛之情,感人至深地抒寫出來。語言樸實、自然, 親切感人。慈母的一片篤厚深情催人淚下。

【全詩】

《遊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全詩鑑賞】

孟郊詩多抒寫窮愁,用字造句力避平庸淺率,而就生新瘦硬,故蘇軾謂之“郊寒島瘦”。所謂寒、瘦,在內容上指言貧叫苦,在藝術上則指苦吟和一種清峭的意境美。方牧素描孟郊:“冷露滴破殘夢,峭風梳篦寒骨;暮年登第,一生才説幾句痛快話”,可謂得之。

《遊子吟》是孟郊享譽千古之作。在香港的民意測驗中,此詩高居最知名十佳唐詩的榜首。關鍵在於詩人抓住了母愛與孝道,在中華民族文化心理結構中佔有特別重要地位的題材,而表現得深入淺出。詩作於貞元十六年(800)溧水縣尉任上,自注雲:“迎母溧上作”。

前四句攝取生活中一個常見的情景,慈母為遊子準備行裝,在臨行前夕、在燈下縫縫補補。這幅圖畫表現的是貧寒之家,兒子出門不能盛其服玩車馬之飾,然而母愛是“論心不論跡”的。從“臨行密密縫”這個場面所流露的質樸無華的人性美,足以使任何“金縷衣”失去光輝。

在母親眼中,孩子永遠是孩子,因此對他的出門遠遊,不免有一千個不放心,因此是希望他能夠早些回來的,這是“意恐遲遲歸”的一層含義;而另一方面,母親又本能地深知,孩子大了,必須經風雨、見世界,所以決不會把他拴牢在自己身邊,所以這才縫下密密的針腳,怕不經穿的,這是“意恐遲遲歸”的又一層含義(即“密密縫”的理由)。

最後兩句是針對迎母溧上這件事而言的,謀到一官半職,就象李逵那樣忘不了老母,這片孝心當然感人。而 uawen.c n 詩人進一步認識到,孝心與母愛還是有區別的,它是出於一種自覺的報恩意識,而母愛卻是自發的無條件的,與春風和陽光一樣不求回報的。儘管《小草》歌詞説“春風呀春風把我吹綠,陽光呀陽光把我照耀”,古人仍有“草不謝榮於春風”(李白)之説。所以詩經《小雅·蓼莪》雲:“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欲報之德,昊天罔極”,此詩結尾也是一樣的意思,但安排在一個形象感人的典型場面之後,又出以比興,當然也就更易引起共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7yrqp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