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生物會考知識點歸納【精品多篇】

生物會考知識點歸納【精品多篇】

生物會考知識點歸納【精品多篇】

國中生物會考知識 篇一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21、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包括藻類、苔蘚、蕨類和種子植物四大類羣,藻類、苔蘚、蕨類植物都不結種子,而是產生孢子,合稱為孢子植物。種子植物能形成種子,更適應陸地環境。

22、區分常見的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

藻類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能進行光合作用,無根、莖、葉的分化。(大氣中90%的氧氣來源於藻類植物的光合作用)

常見的藻類植物:水綿、衣藻、海帶、紫菜。

苔蘚植物:大都生活在潮濕的陸地環境中,有莖、葉,根為假根,葉只有一層細胞,沒有輸導組織的分化,可作為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常見的苔蘚植物:葫蘆蘚、牆蘚。

蕨類植物:大都生活中潮濕環境中,具根、莖、葉。

常見蕨類植物:腎蕨、卷柏、貫眾、胎生狗脊、滿江紅

23、區分常見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種子是裸露的,外面沒有果皮包被。

常見的裸子植物:鬆、杉、柏、銀杏、蘇鐵等等。

被子植物:種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常見的被子植物:桃、大豆、水稻、玫瑰等等。

24、種子的主要結構(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異同點)

25、種子萌發的條件

自身條件:種子必須是完整的,而且胚必須是活的,不再休眠期。

外界條件: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和適宜的温度。

26、一朵花中主要結構是花蕊(雄蕊和雌蕊),雌蕊下部的子房裏有胚珠。當植物經過開花、傳粉、受精後,只有子房繼續發育,成為果實。其中子房自壁發育成果皮,胚珠發育成種子,胚珠裏的受精卵發育成種子裏的胚

27、種子萌發的過程:種子先要吸收水分,胚根最先突破種皮,形成根,胚軸伸長,胚芽發育成莖和葉。

28、植株的生長:

1)幼根的生長:分生區細胞的分裂增加數量和伸長區細胞的長大增大體積

2)枝條是由芽發育成的。

3)植株發育所需營養:水、無機鹽和有機物。

含氮無機鹽:促進枝葉的生長。

含磷無機鹽:促進果實的生成

含鉀無機鹽:促進莖的生長

根適於吸水的特點: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區。成熟區生有大量的根毛。

導管的功能:向上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篩管:向下運輸有機物。

29、桃花的結構:花柄、萼片、花瓣、雌蕊(柱頭、花柱、子房)、雄蕊(花葯、花絲)。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結構:與果實和種子的形成有直接關係。

30、果實和種子的形成

傳粉:花粉從花葯落到雌蕊柱頭上的過程,叫做傳粉。

雙受精:花粉落到柱頭上後,在柱頭上黏液的刺激下開始萌發,長出花粉管。花粉管穿過花柱,進入子房,一直到達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隨着花粉管的伸長而向下移動,最終進入胚珠內部。胚珠內有卵細胞,與精子結合,形成受精卵,極核與精子結合形成受精極核

果實和種子的形成:必須的兩個過程:傳粉和受精

花瓣、雄蕊、柱頭和花柱→凋落

子房→果實 子房壁→果皮 胚珠→種子 珠被→種皮 受精卵→胚 受精極核→胚乳

31、玉米的果穗常有缺粒的,向日葵的子粒常有空癟的,主要是由於傳粉不足引起的,因此人們常常給植物進行人工輔助授粉。

32、植物蒸騰失水及氣體交換的“門户”是葉片的氣孔,由一對半月形的保衞細胞控制開閉。蒸騰作用能夠促進植物體對水分和無機鹽的吸收和向上運輸,;降低葉片温度。對環境而言,能提高大氣濕度、增加降雨量,還能降低環境温度。

33、光合作用: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如澱粉),並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在葉綠體中進行)

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

產物:有機物和氧氣

條件:光能;

場所:葉綠體

實質:合成有機物,貯存能量

光合作用原理在生產上的應用:合理密植、增加光照、提高二氧化碳濃度等

“綠葉在光下製造有機物”的實驗步驟是:暗處理(耗盡葉中有機物);部分遮光(設置對照實驗);光照數小時後隔水加熱(用酒精脱去葉綠素);清水漂洗,滴加碘液,結果:遮光部分不變藍,見光部分變藍 證明:綠葉在光下製造澱粉,光合作用需要光。

34、呼吸作用:動、植物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並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生命活動的需要,稱為呼吸作用(在線粒體中進行)。

實質: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

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徵。二氧化碳有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的特性。

35、韌皮部的篩管由上往下運輸有機物。

木質部的導管由下往上運輸水和無機鹽。

形成層的細胞不斷的分裂,形成新的木質部細胞的韌皮部細胞。

生物會考知識點 篇二

國中生物會考知識重點

1、生物圈(定義):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與其環境的總和。

生活環境:生物的生存空間和它周圍的各種影響因素。

2、生態因素:環境中影響生物的生活和分佈的因素。

分類:①非生物因素—陽光、空氣、温度、水、土壤性質等②生物因素————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3、探究問題的一般過程:①提出問題②作出假設③制定計劃④實施計劃⑤得出結論⑥討論和交流。

4、光對鼠婦生活影響設計對照試驗幾點注意事項:①實驗結束後把鼠婦放回適合它們生存的自然環境中②對照實驗: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對照實驗中只能有一個變量③只用1只鼠婦做實驗,結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用10只鼠婦做實驗,可以減少偶然因素。

5、生物與生物之間關係

捕食關係(兔以某些植物為食,狼以兔為食)

競爭關係(水稻和田中雜草爭奪陽光、養料、水分等)

合作關係(螞蟻、蜜蜂等羣體生活的昆蟲)

寄生關係(蛔蟲、豬肉絛蟲等寄生在人和其他動物的體內)

6、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係;生物能適應環境,也能影響和改變着環境。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生物對環境的適應P19的例子

生物對環境的影響:植物的蒸騰作用調節空氣濕度、植物的枯葉枯枝腐爛後可調節土壤肥力、動物糞便改良土壤、蚯蚓鬆土。

7、生態系統:在一定的空間範圍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一片森林,一塊農田,一片草原,一個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個生態系統。

8、生態系統組成:⑴非生物部分:陽光、空氣、水、温度、土壤等。

如果將生態系統中的每一個環節中的所有生物分別稱重,在一般情況下數量做大的應該是生產者。

9、食物鏈:在生態系統中,不同生物之間由於吃與被吃的關係而形成的鏈狀結構。食物網:一個生態系統中往往有許多條食物鏈,彼此交錯連接。食物鏈以生產者為起點,終點為消費者,且是不被其他動物捕食的“最高級”動物。

營養級越高,生物數量越少;營養級越高,有毒物質沿食物鏈積累(富集)。

10、物質和能量沿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能量流動:單向流動、逐級遞減。物質循環:全球性、反覆出現、循環運動

11、食物鏈中營養級別越高的生物,體內的有毒物質積累得越多。

12、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的各種生物數量和所佔比例是相對穩定的,這説明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但這種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生態平衡: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

從總體看,一個生態系統中,植物多於草食動物,草食動物多於肉食動物。

13、生態系統中,生物的種類和數量越多,食物鏈和食物網越複雜,自動調節能力就越強。(如:森林生態系統比草原生態系統自動調節能力強)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種草,為了防止鳥吃草籽,用網把試驗區罩上,結果發現,網罩內的草的葉子幾乎被蟲吃光,而未加網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長良好。原因是:食物鏈被破壞而造成生態系統平衡失調。

14、生物圈範圍:以海平面來劃分,向上10千米,向下10千米,共20千米。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大氣圈的底部:可飛翔的鳥類、昆蟲、細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內的'水層,巖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

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適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16、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生物的生存依賴於環境,以各種方式適應環境,影響環境。

七年級生物基礎知識點

1、生物學時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

2、生物具有區別於非生物的特徵。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綠色植物從外界吸收水、無機鹽、和二氧化碳,通過光合作用自造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澱粉等有機物(2)生物能進行呼吸鯨魚噴水(3)生物能排除體內產生的廢物人可以通過出汗、呼出氣體和排尿將廢物排出體外;植物落葉(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葵花朵朵向太陽(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機器人、鐘乳石、珊瑚都是非生物;珊瑚蟲是生物。

3、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調查是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調查要有明確的調查目的和調查對象,制定合理的調查方案。選取一部分調查作為樣本,調查常用的方法是抽樣調查;收集和分析資料是科學探究的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去圖書館查閲書刊報紙、拜訪有關人士、上網搜索;資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圖片、圖標、音像資料。

4、按照形態結構特點將生物歸為植物、動物和其他生物;按生活環境將生物分為陸生生物和水生生物;按用途可分為作物、家禽、家畜、寵物。

5、生物都生存在生物圈中。生物圈範圍: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以海平面為準向上10千米向下10千米,約20千米左右的圈層。水圈幾乎到處都有生物,但大多數生物生活在水面下150米以內的水層中。巖石圈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但人類的活動可以達到生物圈的各個圈層。

6、生物圈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營養物質、陽光、空氣、水、適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7、宇航員乘坐宇宙飛船必需攜帶的維持生命活動的物質有淡水、營養物質(食物)、空氣(氧氣)。

8、生物的生存依賴於一定的環境(魚離不開水)。影響生物生存的環境因素分為生物因素【捕食關係(生物和生物之間最常見的關係)、競爭關係、合作關係等】和非生物因素:陽光、温度、水、空氣等。

9、探究的一般過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交流

10、對照試驗: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試驗中光是變量,其它條件是定量)

11、“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中描述的是氣温對植物的影響。

12、生物在生存發展中不斷適應環境,同時也影響和改變着環境。(適應:駱駝適應炎熱缺水的環境;駱駝刺適應乾旱環境;海豹適應寒冷的環境;旗形樹是對大風環境的適應)(改變:植物的防風固沙,蚯蚓提高土壤肥力)

13、在一定的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構成的統一整體就是生態系統。

植物—生產者

生物部分動物—消費者

生態系細菌、真菌—分解者

統組成

非生物部分——陽光、空氣和水等

14、在生態系統中,物質和能量沿着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

15、食物鏈:在生態系統中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關係,主要是吃與被吃的關係。

食物鏈以生產者為起點,終點為消費者,且是不被其他動物捕食的“最高級”動物。

營養級越高,生物數量越少,有毒物質沿食物鏈積累越多(富集)。

16、食物網:在一個生態系統中,往往有很多條食物鏈,它們彼此交錯連接,形成了食物網。

17、在草原上人工種草,為了防止鳥吃草籽,用網把試驗區罩上,結果發現,網罩內的草的葉子幾乎被蟲吃光,而未加網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長良好。原因是:食物鏈被破壞而造成生態系統平衡失調。

18、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在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

19、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在生物圈中有着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其中森林生態系統有綠色水庫、地球之肺之稱,濕地生態系統具有淨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被稱為地球之腎。農田生態系統是人工的生態系統。

八年級生物考點知識

動物的主要類羣

一、腔腸動物和扁形動物

1、水螅是典型的腔腸動物,這類動物的主要特徵是:生活在水流緩慢的淡水中;身體呈輻射對稱;體壁由2個胚層構成;體表有刺細胞;有口無肛門。

2、渦蟲是典型的扁形動物,這類動物的主要特徵是:身體呈兩側對稱;背腹扁平;有口無肛門。

3、血吸蟲和豬肉絛蟲是比較常見的人體寄生蟲。

二、線形動物和環節動物

1、蛔蟲寄生在人的小腸裏,靠吸食小腸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它的身體呈圓柱形,前端有口,後端有肛門;體表包裹着一層密不透水的角質層,起保護作用;消化管的結構簡單,腸僅由一層細胞組成,可消化小腸中的食糜,生殖器官特別發達,生殖能力強;沒有專門的運動器官,只能靠身體的彎曲和伸展緩慢地蠕動。

2、蚯蚓的身體呈長圓筒形,由許多相似的環形體節構成;蚯蚓身體的前部有幾個體節界限不明顯;蚯蚓的體壁有發達的肌肉,肌肉與剛毛配合可以完成運動,腸壁也有發達的肌肉,腸可以蠕動,以土壤中的有機物為食;體壁可以分泌黏液,使體表保持濕潤,體壁內密佈毛細血管,氧氣可溶於體表的黏液裏,然後進入體壁的血管中,體內的二氧化碳也經體壁的毛細血管由體表排出。

3、線形動物的主要特徵是:身體細長,呈圓柱形,有角質層;有口有肛門。鈎蟲、蛔蟲、饒蟲都是常見的線形動物。

4、環節動物的主要特徵是:身體呈圓筒形,由許多彼此相似的體節組成;靠剛毛或疣足輔助運動。常見的環節動物有蚯蚓、沙蠶、蛭。

三、環節動物和節肢動物

1、目前已命名的軟體動物有10萬種以上,是動物界的第二大類羣。軟體動物殼內柔軟的身體表麪包裹着猶如外套一般的肉質膜,稱為外套膜,貝殼就是由外套膜分泌物質形成的物質形成的。雙殼類動物可以用足緩慢地運動,利用鰓與水流進行氣體交換。

2、節肢動物是最大的動物類羣,目前已命名的種類有120萬種以上,佔所有已知動物種類的80%以上。昆蟲是節肢動物中種類最多的一類動物。

3、蝗蟲身體分為頭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頭部負責感覺和攝食,感覺器官有一對觸角,三個單眼和一對複眼,口器用於攝食。胸部是運動中心,有三對足,善於跳躍;有兩對翅,適於飛行。觸角和足等是昆蟲的附肢,分節。腹部集中容納內臟器官。此外,體表有氣門,用於呼吸;身體表麪包着堅韌的外骨骼。

生物會考知識點 篇三

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

礦質元素指除了C、H、O以外,主要由根系從土壤中吸收的元素。共13種。

根對礦質元素的吸收、運輸和利用

1、礦質元素吸收:交換吸附,主動運輸(需能量),與呼吸作用參與。

2、利用:

①多次利用:K離子,N、P、Mg形成不穩定的化合物(缺少多次利用元素時老組織受損)

②只利用一次:Ca、Fe、Mn形成穩定的化合物。(缺少時新組織受損)

人和動物體內三大營養物質的代謝

1、食物的消化:一般都是結構複雜、不溶於水的大分子有機物,經過消化,變成為結構簡單、溶於水的小分子有機物。

2、營養物質的吸收:是指包括水分、無機鹽等在內的各種營養物質通過消化道的上皮細胞進入血液和淋巴的過程。

3、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

4、氨基轉換作用:氨基酸的氨基轉給其他化合物(如:丙酸),形成的新的氨基酸(是非必需氨基酸)。

5、脱氨基作用:氨基酸通過脱氨基作用被分解成為含氮部分(即氨基)和不含氮部分:氨基可以轉變成為尿素而排出體外;不含氮部分可以氧化分解成為二氧化碳和水,也可以合成為糖類、脂肪。

6、非必需氨基酸:在人和動物體內能夠合成的氨基酸。

7、必需氨基酸:不能在人和動物體內能夠合成的氨基酸,通過食物獲得的氨基酸。它們是甲硫氨酸、纈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賴氨酸、蘇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等8種。

8、糖尿病:當血糖含量高於160mg/dL會得糖尿病,胰島素分泌不足造成的疾病由於糖的利用發生障礙,病人消瘦、虛弱無力,有多尿、多飲、多食的“三多一少”(體重減輕)症狀。

9、低血糖病:長期飢餓血糖含量降低到50~80mg/dL,會出現頭昏、心慌、出冷汗、面色蒼白、四肢無力等低血糖早期症狀,喝一杯濃糖水;低於45mg/dL時出現驚厥、昏迷等晚期症狀,因為腦組織供能不足必須靜脈輸入葡萄糖溶液。

生物會考知識點 篇四

一。生物的共同特徵: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2、生物能進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

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二。生物的分類:

(1)動物,植物,其他生物

(2)陸生生物,水生生物

(3)作物,家禽,家畜,寵物

三。生物圈:

1、生物圈: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和它們賴以生存的無機自然環境。

包括兩個要素:所有的生物和無機自然環境。

2、生物圈的範圍:厚度為20千米左右的圈層,包括大氣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

3、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條件:動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條件是一樣的,它們都需要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還有適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四。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1、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生物的生活都會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響。當環境中一個或幾個因素髮生急劇變化時,就會影響生物的生活,甚至導致生物死亡。

包括:陽光、水分、温度、空氣、土壤

2、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是指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包括:捕食關係,競爭關係,合作關係

五。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1)、適應:生物的生存能夠適應一定的環境。生物都有適應環境的形態特徵和生活方式。

比如:

①、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葉退化成刺可以減少水的散失;

②、蚯蚓的剛毛有助於它在洞穴中運動,身體表面的黏液有助於它在土壤中鑽穴和呼吸。

2)、影響:生物的生存也會影響環境。

比如:蚯蚓的鑽穴和取食等活動可使土壤變得更加疏鬆和肥沃。

六。生態系統

1、生態系統:在一定地獄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叫做生態系統。

其中有生產者(植物),消費者(動物),分解者(微生物)

2、食物鏈和食物網:

食物鏈: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關係,主要是吃與被吃的關係,這樣就形成了食物鏈。

食物網:一個生態系統中,往往有很多條食物鏈,他們彼此交錯連接,形成了食物網。

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

3、生物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

(1):生態系統的調節方式:

生態系統的各成分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始終處於動態的平衡之中。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能夠保持相對穩定狀態,是因為它自身具有一定的調節能力。

(2):生態系統的調節能力;:生態系統中生物種類越多,營養結構越複雜,自我調節能力越大。反之,生態系統中生物種類越少,結構越簡單,自我調節能力越小。

(3)。任何生態系統的調節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外來干擾超出了這個限度,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就會遭到破壞。

七。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

1、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

2、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每一個生態系統都與周圍的其他生態系統相關聯:

從非生物因素來説,從地獄關係來説,從生態系統中的生物來説。

八。植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細胞核中有儲存遺傳信息的物質---DNA

DNA和蛋白質組成染色體

1、如果把一個植物細胞看成一個完整的現代化的“工廠”,則這個工廠的“圍牆”和“門衞”相當於植物細胞的細胞壁;工廠的“管理和調控部門”相當於植物細胞的細胞核;工廠的“動力車間”相當於植物細胞的線粒體;工廠的“生產產品的車間”相當於植物細胞的葉綠體。

九。人和動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1、人和動物細胞的結構與植物細胞的結構基本相似,也有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

2、與植物細胞相比:人和動物細胞都沒有細胞壁,其細胞質中也沒有葉綠體和中央大液泡。

3、人和動物細胞的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在功能上與植物細胞的基本相同;細胞質中的線粒體也與呼吸作用有關。

2、遺傳物質主要存在於細胞核中。

3、染色體的主要成分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和蛋白質。

4、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它能儲存和傳遞遺傳信息,控制生物體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特性。

十。細胞的分裂與分化

1、細胞分裂是指一個細胞分成兩個細胞的過程。

2、細胞數目的增多是細胞分裂的結果。

3、細胞分化是指分裂後的細胞在形態、結構和功能上向着不同方向變化的過程。

4、那些形態相似、結構相同、具有一定功能的細胞羣叫做組織。

5、組織有植物體的主要組織和人體的基本組織。

8、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平均分配,對生物的遺傳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5、生物體通過細胞的不斷分裂和體積增大而由小長大。

10、細胞分裂過程;

①染色體的變化:細胞分裂前已複製加倍,分裂時平均分配,分裂後兩新細胞染色體形態數目相同。

11、細胞分化的結果是形成組織。

12、分生組織的細胞通過分裂,一部分分化形成保護組織、疏導組織和基本組織,另一部分繼續保持分裂能力。

十一。第三節單細胞生物

1、草履蟲是一種常見的單細胞生物,

2、草履蟲的:

① 、結構:只有一個細胞構成。

②、生活環境:生活在有機質豐富、水流平緩的池塘和污水中。

③、形狀:像倒轉的草鞋底,全身佈滿纖毛。

④、形態結構:從外到內依次是、

⑤、運動方式:纖毛的擺動。

⑥、食物:細菌和單細胞藻類。

⑦、生殖:通過細胞分裂進行生殖。

⑧、作用:對污水有一定的淨化能力。

⑨、應激性: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

3、常見的單細胞動物有:草履蟲、變形蟲、小瓜蟲、喇叭蟲、帶藻、甲藻等。

十二。多細胞生物體的組成

1、多細胞植物體大多是由多種器官組成的。

2、器官;不同的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組合起來,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結構,叫做器官。

3、綠色開花植物是常見的多細胞植物。

4、綠色開花植物由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六大器官組成。根、莖、葉與植物的營養有關,都是營養器官;花、果實、種子與植物的生殖有關,屬於生殖器官。

5、人體的結構層次:

6、人體的不同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組合起來,形成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結構叫做系統。

7、人體的消化、呼吸、循環、泌尿、生殖等系統在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調節下,密切配合、協調統一,完成各種生命活動。

十三。沒有細胞結構的微小生物病毒

1、常見的病毒: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狂犬病病毒、SARS病毒、煙草花葉病毒、大腸肝菌病毒等

2、按寄生生物來分:動物病毒、植物病毒、細菌病毒(噬菌體)

3、病毒的結構和生活

(1)結構:結構簡單,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沒有細胞結構;

(2)生活:不能獨立生活,必須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細胞裏,離開了活細胞變成結晶體失去生命活動;

(3)繁殖:靠自己的遺傳物質中的遺傳信息,利用其他生物細胞內的物質,製造出新的病毒。

生物會考知識點 篇五

細胞分化的概念和意義

細胞分化:個體發育中,相同細胞的後代,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穩定性差異的過程。

分化的意義:普遍存在的。經分化,在多細胞生物體內形成各種不同的細胞和組織。細胞全能性: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仍然有發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

癌細胞的特徵、致癌因子

1、癌細胞特徵:無限增殖、形態結構變化、癌細胞表面發生變化(易擴散、轉移)

2、致癌因子:物理致癌因子(輻射)、化學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

癌變內因:原癌基因激活。

衰老細胞的主要特徵

細胞內水分減少;酶活性降低;色素積累;呼吸減慢,細胞核體積增大;膜通透功能改變。

本章實驗

1、觀察細胞質的流動,可用細胞質基質中的葉綠體的運動作為標誌。

2、有絲裝片製作:解離(15%鹽酸和95%酒精)→漂洗→染色(鹼性龍膽紫)→製片

生物的新陳代謝

考試佔比18~20%

★會考重要內容

酶的發現

“酶的發現”幾個實驗

酶的概念

活細胞產生的一類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機物(大多數酶是蛋白質,少數是RNA)

酶的特性

高效性、專一性(實驗討論題)酶催化作用需要適宜温度和pH值。

ATP

ATP:三磷酸腺苷

作用:新陳代謝所需能量的直接來源

結構式:A—P~P~P中間是兩個高能磷酸鍵,水解時遠離A的磷酸鍵線斷裂

ATP與ADP的相互轉化

ATP=ADP+Pi+能量(1molATP水解釋放30.54KJ能量)

方程從左到右時能量代表釋放的能量,用於一切生命活動。

方程從右到左時能量代表轉移的能量,動物中為呼吸作用轉移的能量。植物中來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生物會考知識點 篇六

糖類:

①單糖: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

②二糖:麥芽糖、蔗糖、乳糖

③多糖:澱粉和纖維素(植物細胞)、糖原(動物細胞)

④脂肪:儲能;保温;緩衝;減壓

脂質:磷脂(生物膜重要成分)

膽固醇、固醇(性激素:促進人和動物生殖器官的發育及生殖細胞形成)

維生素D(促進人和動物腸道對Ca和P的吸收)

多糖,蛋白質,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組成單位依次為:單糖、氨基酸、核苷酸。

生物大分子以碳鏈為基本骨架,所以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細胞內水的存在形式為結合水和自由水

自由水(95.5%):良好溶劑;參與生物化學反應;提供液體環境;運送營養物質及代謝廢物;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結合水(4.5%):組成細胞的成分之一

生物會考知識點 篇七

1、解旋酶:作用於氫鍵,是一類解開氫鍵的酶,由水解ATP來供給能量它們常常依賴於單鏈的存在,並能識別複製叉的單鏈結構。在細菌中類似的解旋酶很多,都具有ATP酶的活性。大部分的移動方向是5′→3′,但也有3′→5′移到的情況,如n′蛋白在φχ174以正鏈為模板合成複製形的過程中,就是按3′→5′移動。在DNA複製中起作用。

聚合酶:在DNA複製中起作用,是以一條單鏈DNA為模板,將單個脱氧核苷酸通過磷酸二酯鍵形成一條與模板鏈互補的DNA鏈,形成鏈與母鏈構成一個DNA分子。

連接酶:其功能是在兩個DNA之間形成磷酸二酯鍵。如果將經過同一種內切酶剪切而成的兩段DNA比喻為斷成兩截的梯子,那麼,DNA連接酶可以把梯子的“扶手”的斷口處(注意:不是連接鹼基對,鹼基對可以依靠氫鍵連接),即兩條DNA黏性末端之間的縫隙“縫合”起來。據此,可在基因工程中用以連接目的基因和運載體。與DNA聚合酶的不同在於:不在單個脱氧核苷酸與DNA之間形成磷酸二酯鍵,而是將DNA雙鏈上的兩個缺口同時連接起來,因此DNA連接酶不需要模板

聚合酶:又稱RNA複製酶、RNA合成酶,作用是以完整的雙鏈DNA為模板,邊解放邊轉錄形成mRNA,轉錄後DNA仍然保持雙鏈結構。對真核生物而言,RNA聚合酶包括三種:RNA聚合酶I轉錄rRNA,RNA聚合酶Ⅱ轉錄mRNA,RNA聚合酶Ⅲ轉錄tRNA和其她小分子RNA。在RNA複製和轉錄中起作用。

5、反轉錄酶:為RNA指導的DNA聚合酶,催化以RNA為模板、以脱氧核糖核苷酸為原料合成DNA的過程。具有三種酶活性,即RNA指導的DNA聚合酶,RNA酶,DNA指導的DNA聚合酶。在分子生物學技術中,作為重要的工具酶被廣泛用於建立基因文庫、獲得目的基因等工作。在基因工程中起作用。

6、限制性核酸內切酶(簡稱限制酶):限制酶主要存在於微生物(細菌、黴菌等)中。一種限制酶只能識別一種特定的核苷酸序列,並且能在特定的切點上切割DNA分子。是特異性地切斷DNA鏈中磷酸二酯鍵的核酸酶(“分子手術刀”)。發現於原核生物體內,現已分離出100多種,幾乎所有的原核生物都含有這種酶。是重組DNA技術和基因診斷中重要的一類工具酶。例如,從大腸桿菌中發現的一種限制酶只能識別GAATTC序列,並在G和A之間將這段序列切開。目前已經發現了200多種限制酶,它們的切點各不相同。蘇雲金芽孢桿菌中的抗蟲基因,就能被某種限制酶切割下來。在基因工程中起作用。

7、纖維素酶和果膠酶:植物細胞工程中植物體細胞雜交時,需事先用纖維素酶和果膠酶分解植物細胞的細胞壁,從而獲得有活力的原生質體,然後誘導不同植物的原生質體融合。

8、胰蛋白酶:在動物細胞工程的動物細胞培養中,需要用胰蛋白酶將取自動物胚胎或幼齡動物的器官和組織分散成單個的細胞,然後配製成細胞懸浮液進行培養。或用於細胞傳代培養時將細胞從瓶壁上消化下來。

9、澱粉酶:主要有唾液腺分泌的唾液澱粉酶、胰腺分泌的胰澱粉酶和腸腺分泌的腸澱粉酶,可催化澱粉水解成麥芽糖。

10、麥芽糖酶:主要有胰腺分泌的胰麥芽糖酶和腸腺分泌的腸麥芽糖酶,可催化麥芽糖水解成葡萄糖。

11、脂肪酶:主要有胰腺分泌的胰脂肪酶和腸腺分泌的腸脂肪酶,可催化脂肪分解為脂肪酸和甘油。肝臟分泌的膽汁乳化脂肪形成脂肪微粒後,有利於脂肪分解。

12、蛋白酶:主要有胃腺分泌的胃蛋白酶和胰腺分泌的胰蛋白酶,可催化蛋白質水解成多肽鏈。作用結果是破壞肽鍵和蛋白質的空間結構。

13、肽酶:由腸腺分泌,可催化多肽鏈水解成氨基酸。

14、轉氨酶:催化蛋白質代謝過程中氨基轉換過程。如人體的谷丙轉氨酶(GPT),能夠把穀氨酸上的氨基轉移給丙酮酸,從而形成丙氨酸和a—酮戊二酸。由於谷丙轉氨酶在肝臟中的含量最多,當肝臟病變時谷丙轉氨酶就大量釋放到血液,因此臨牀上常把化驗人體血液中這種酶的含量作為診斷是否患肝炎等疾病的一項重要指標。

15、光合作用酶:是指與光合作用有關的一系列酶,主要存在於葉綠體中。

16、呼吸氧化酶:與細胞呼吸有關的一系列酶,主要存在於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中。

合成酶:指催化ADP和磷酸,利用能量形成ATP的酶。

水解酶:指催化ATP水解形成ADP和磷酸,釋放能量的酶。

19、組成酶:指微生物細胞中一直存在的酶。它們的合成只受遺傳物質的控制,如大腸桿菌細胞中分解葡萄糖的酶。

20、誘導酶:指環境中存在某種物質的情況下才合成的酶,如大腸桿菌細胞中分解乳糖的酶。

生物會考知識點 篇八

一、種羣的概念和數量特徵

1、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區域內,同種生物的全部個體。

2、種羣各個特徵的關係:

(1)在種羣的四個特徵中,種羣密度是基本特徵,與種羣數量呈正相關。(2)出生率、死亡率以及遷移率是決定種羣大小和種羣密度的直接因素。

(3)年齡組成和性別比例則是通過影響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間接影響種羣密度和種羣數量的,是預測種羣密度(數量)未來變化趨勢的重要依據。

二、種羣密度的調查方法

1、估算植物種羣密度常用方法

(1)樣方形狀:一般以正方形為宜。

(2)取樣方法:五點取樣法和等距取樣法。

2、動物種羣密度的調查方法——標誌重捕法

測量方法:在被調查種羣的活動範圍內,捕獲一部分個體,做上標記後再放回原來的環境中,經過一段時間後進行重捕,根據重捕到的動物中標記個體數佔總個體數的比例,估計種羣密度。

3、調查種羣密度的意義

農業害蟲的監測和預防,漁業上捕撈強度的確定,都需要對種羣密度進行調查研究。

一、種羣概念和種羣數量特徵的理解

1、種羣概念的理解

(1)兩個要素:“同種”和“全部”

(2)兩個條件:“時間”和“空間”

(3)兩個基本單位

①種羣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單位。

②種羣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

2、種羣數量特徵的分析

(1)種羣密度:是種羣最基本的特徵。種羣密度越高,一定範圍內種羣個體數量越多。

(2)出生率、死亡率以及遷入率、遷出率是決定種羣大小和種羣密度的直接因素。

(3)年齡組成和性別比例則是通過影響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間接影響種羣密度和種羣數量的。

二、種羣密度的取樣調查

1、植物種羣密度取樣調查的常用方法——樣方法

(1)步驟:確定調查對象→選擇調查地段→確定樣方→設計計數記錄表→實地計數記錄→計算種羣密度

(2)原則:隨機取樣,不能摻入主觀因素。

2、動物種羣密度調查的常用方法——標誌重捕捉法

(1)主要方法:捕獲一部分個體做上標記,放回原來環境中,經過一段時間再進行重捕。

(2)計算公式:標記總數/N=重捕個體中被標記的個體數/重捕總數(N代表種羣內個體總數)

(3)操作注意事項:

①標記個體與未標記個體在重捕時被捕的概率相同。

②調查期間沒有大規模遷入和遷出,沒有外界的強烈干擾。

③標記物和標記方法必須對動物的身體不會產生對於壽命和行為等的影響。

④標記不能過分醒目,以防改變與捕食者之間的關係。

⑤標記符號必須能夠維持一定的時間,在調查研究期間不會消失。

生物會考知識點 篇九

構成細胞的化合物

無機物:

①水(約60-95%,一切活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②無機鹽(約1-1.5%)

有機物:

③糖類

④核酸(共約1-1.5%)

⑤脂類(1-2%)

⑥蛋白質(約7-10%是一切活細胞有機物含量最多的,幹細胞中含量最多的)

水在細胞中存在的形式及水對生物的意義

結合水:與細胞內其它物質結合是細胞結構的組成成分

自由水:(佔大多數)以遊離形式存在,可以自由動。(幼嫩植物、代謝旺盛細胞含量高)

生理功能:①良好的溶劑②運送營養物質和代謝的廢物③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無機鹽離子及其對生物的重要性

1、細胞中某些複雜化合物的重要組成成分。如Fe2+是血紅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葉綠素的必要成分。

2、維持細胞的生命活動(細胞形態、滲透壓、酸鹼平衡)如血液鈣含量低會抽搐。

動植物體內重要糖類、脂質及其作用

1、糖類C、H、O組成構成生物重要成分、主要能源物質種類:

①單糖: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核糖&脱氧核糖(構成核酸)、半乳糖

②二糖:蔗糖、麥芽糖(植物);乳糖(動物)

③多糖:澱粉、纖維素(植物);糖元(動物)

四大能源:

①重要能源:葡萄糖

②主要能源:糖類

③直接能源:ATP

④根本能源:陽光

2、脂類由C、H、O構成,有些含有N、P

分類:

①脂肪:儲能、維持體温

②類脂:構成膜(細胞膜、液泡膜、線粒體膜等)結構的重要成分

③固醇:維持新陳代謝和生殖起重要調節作用膽固醇、性激素、維生素D;

蛋白質的化學結構、基本單位及其作用

蛋白質由C、H、O、N元素構成,有些含有P、S

基本單位:氨基酸約20種

結構特點:每種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並且他都連結在同一個碳原子上。

結構通式:肽鍵:氨基酸脱水縮合形成,

分子式有關計算:

脱水的個數=肽鍵個數=氨基酸個數n–鏈數m

蛋白質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氨基酸個數-水的個數╳18

功能:

①有些蛋白是構成細胞和生物體的重要物質

②催化作用,即酶

③運輸作用,如血紅蛋白運輸氧氣

④調節作用,如胰島素,生長激素

⑤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

核酸的化學組成及基本單位

核酸由C、H、O、N、P元素構成

基本單位:核苷酸(8種)

結構: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脱氧核糖或核糖)、一分子含氮鹼基(有5種)A、T、C、G、U

構成DNA的核苷酸:(4種)

構成RNA的核苷酸:(4種)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86rv9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