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人物形象分析與小説讀解(精品多篇)

人物形象分析與小説讀解(精品多篇)

人物形象分析與小説讀解(精品多篇)

孫少安 篇一

1、家人心中的守護神。

(1)、不可或缺的勞力。

孫少安從十三歲起就開始擔負了家庭生活的重任,已有二十三歲的他毫無疑問成了家裏的頂樑柱,是家人能維持生命的唯一指望,“沒有他,他們這家人不知道還會破落到什麼樣的境地呢!”他肩負着撫養年近八十、常年卧牀不起的老祖母,掙不了多少公分、年老體弱的父母,供養上高中的少平和上國中的蘭香,還得接濟姐姐一家,家中的光景已瀕臨崩潰邊緣,甚至“年年空缺,一年更比一年窮,而且看來再沒有任何好轉的指望了”。

(2)、解決問題的法寶。

姐夫王滿銀因販賣老鼠藥被指認走資本主義道路,被公社抓去“勞教”後,絕大多數人認為那是他活該的,可是對蘭花及兩個稚氣未脱的外甥來説是多麼的殘忍呀,全家人只能想方設法“營救”他了,可都沒了主意,手足無措,能寄予厚望以解燃眉之急的唯有外出的少安,一家老少都在門口淚流滿面而又喜出望外的守候着“救世主”的出現,“是呀,這些至親至愛的人們,都把它看作是全家人的靠山。家裏出了任何不幸事,他們都把希望寄託在他的身上了。”義不容辭的充當着姐夫乃至全家人的大救星。

《祝福》人物形象分析 篇二

作為革命民主主義的啟蒙思想家和偉大的反封建戰士,魯迅始終以極大的熱情關注着中國農民的命運。在短篇小説《祝福》中,他又挑開了很少為世人所知曉的生活一角──農村婦女創傷累累而又麻木愚鈍的心靈世界,向讀者提供了祥林嫂這個深受封建主義壓迫與殘害的悲劇典型。可是,究竟怎樣認識祥林嫂的悲劇?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祥林嫂是一個善良、樸實的貧苦農村婦女,她平生最大的願望,就是用自己誠實、勤懇的勞動,換取一種最起碼的“人”的生活。然而,誠如魯迅在雜文《燈下漫筆》中指出的那樣,中國人民在歷史上從來只有兩種命運:一是“想做奴隸而不得”,二是“暫時做穩了奴隸”。祥林嫂的一生,便始終在這兩者之間浮沉。祥林嫂本是衞家山一家以打柴為生的農户的兒媳,當比她小十歲的丈夫死去後,為了逃避婆家的轉賣,她逃到魯鎮,做了魯四老爺家的女工。她食物不論,幹活不停,“實在比勤快的男人還勤快。到年底,掃塵,洗地,殺雞,宰鵝,徹夜的煮福禮,全是一人擔當”,“然而她反滿足,口角邊漸漸的有了笑影,臉上也白胖了”。這在她,似乎是“暫時做穩了奴隸”。但“好”景不常。不久,她就被跟蹤而來的婆家人搶走,捆綁着塞進花轎,以八十千大錢的價格賣給深山裏的農民賀老六做老婆。綁架式的買賣婚姻,以暴力強逼再嫁的遭遇,再次表明了祥林嫂的奴隸地位。幸而新丈夫“有的是力氣,會做活;房子是自家的”。加上有了孩子,她就又感到滿足了。旁人也認為她“交了好運了”。可這種“滿足”和“好運”,其本身就帶有悲劇的性質。因為她所感到滿足的,並非是不受壓迫的“人”的地位,而是“安分耐勞”的奴隸式生活。但即便是這種奴隸式的生活也不得長久。第二個丈夫不久死於貧病,兒子阿毛又被狼活活地吃掉了,族中的大伯收去了房屋。祥林嫂走投無路,只好再次到魯家幫工。她雖然蒙受瞭如此巨大的不幸,封建宗法勢力卻不能諒宥她的再醮兼再寡。最後竟將她當牛做馬的資格也剝奪了,使她落到了“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更加可悲的境地。可見,這種自覺的奴隸性格,正是造成祥林嫂悲劇的內在原因。

祥林嫂的悲劇,還表現在她不僅受到封建主義政治上、經濟上的壓迫,更遭致封建禮教與神權迷信的殘酷精神虐殺。封建禮教要求婦女“從一而終”,但封建族權又允許出賣守寡的媳婦。祥林嫂要遵奉禮教守寡,可宗法勢力又強迫她再嫁,她無論如何行事都是錯的。由此可見封建禮教的極端虛偽。小説中的魯四老爺──一位“講理學的老監生”,便儼然是封建禮教的化身。祥林嫂第一次到魯家幫工,魯四老爺就皺起了眉頭,分明“討厭她是個寡婦”。祥林嫂被婆家搶走,魯四老爺只説了句:“可惡!然而……”傭人被綁架,他不免感到有損自己的尊嚴和役使的利益,但一想到祥林嫂的婆家有權處置守寡的媳婦,他也就不好再説什麼了。他的一言一行,完全是從維護封建禮教出發的。因此,當第二次失去丈夫、死了孩子的祥林嫂再來幫工時,魯四老爺便視之為“敗壞風俗”的“謬種”,吩咐祭祀、祝福之類的事情決不許祥林嫂沾手。祥林嫂周圍的世界,也被封建倫理道德所支配。“鎮上的人們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調和先前很不同;也還和她講話,但笑容卻冷冷的了。”祥林嫂全不理會這些事,她心中懷着一位仁慈母親的巨大悲哀,只是直着眼睛,和大家講述兒子阿毛被狼吃掉的慘事。開始,鎮上的人們頗有些同情,但不久,“便是最慈悲的唸佛的老太太們,眼裏也再不見有一點淚的痕跡”。祥林嫂哪裏知道,在那個冷漠的世界裏,她的悲哀“經大家咀嚼賞鑑了許多天,早已成為渣滓”。正當她被心靈的創痛苦苦地折磨時,迷信的柳媽又對她講述陰間的懲罰,這更使她感到極大的恐怖。為了“贖罪”,祥林嫂不惜將積年的工錢到土地廟去捐了一條門檻,自以為能夠恢復“人”的地位。不料,在冬至祭祖時,她又一次遭到主人的斷喝:“你放着罷,祥林嫂!”這一打擊使她的精神趨於崩潰。從此,她的記憶與體力大不如前,終被魯家趕走,淪為街頭的乞丐。到了這等地步,鬼魂和地獄的夢魘仍然咬噬着她的心。她不僅生前哀苦無告,還須懷着更大的恐懼走向死亡。從肉體到精神都被封建禮教與神權迷信摧殘虐殺,正是祥林嫂悲劇的根本所在。

祥林嫂的悲劇還在於,她一生順從封建禮教,到頭來卻被封建禮教活活吞噬;她受盡封建禮教與迷信的迫害,卻又被摧殘麻木得自覺和不自覺地去維護封建禮教與迷信。比如,她反抗再嫁,固然表明不願被婆家當做牲口一樣地出賣,要維護自己作為“人”的起碼的尊嚴,但支配她採取“出格”的反抗的內在原因,還是那種“從一而終”的封建觀念。祥林嫂花了極大的代價去捐門檻,也表明她信服了神權迷信,要以門檻作為替身,“給千人踏,萬人跨”,好贖了自己一世的“罪名”,免得死後到陰間再受酷刑。封建勢力的高壓與愚弄,就是這樣殘害、扭曲了祥林嫂的靈魂。通過這一完整的悲劇性格,《祝福》異常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禮教道德極端虛偽、殘酷的本質,向整個封建宗法制度提出了強烈的控訴。

孫少平篇三

路遙以其獨特的視角,敏鋭的洞察,深邃的主題,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創造出《平凡的世界》這一具有鄉土氣息的現實主義力作。他在小説裏成功的塑造了孫少平這一堅忍的奮鬥者、精神家園守衞者典型人物形象。

心存鴻鵠志,不安於現狀。 篇四

少安以假的“冒尖”户參加縣裏“誇富”會回來,備受刺激,振奮精神,雄心勃勃地籌辦磚瓦廠,貸了七千塊錢的款以及高薪聘請了一位河南“專業”師傅,他將放開手腳大幹一番,把雙水村從沉睡中震醒過來。

生產了一段時間後,少安為了更遠的發展以及提供窮得揭不開鍋的村民們一種變性的施捨,於是破釜沉舟般地投入進去大型的生產中,誰又懂彈指間又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7、百折不撓的鬥士。

駱駝祥子人物分析 篇五

讀完《駱駝祥子》後,書中的老馬祖孫帶給我很大的感觸。今天,我就想談談老馬祖孫。

在書中,老馬祖孫只出現過兩次,第一次是在茶館裏,當時祥子也在茶館裏,那正是虎妞找他的三天後,老馬是先進茶館的,把小馬兒留在外面看車。“一進來,摸住條板凳便坐下了,掙扎着説了句:‘沏一壺。’”。説句話還要“掙扎”,説明車伕老馬的疲乏、憔悴,這兩個詞用得生動傳神。

因為老馬的病態,大家都很擔憂,老馬也很温柔親切、翩翩有禮,並沒有被生活所打倒。這個場景,同時也寫出勞動人民之間的友愛、温情。在接着吃包子的時候,小馬兒進來了,祖孫倆很謙讓,互相體諒,表現出家人之間的温馨。小馬兒不願老馬談起他的父母,這也説明他很要強。同時,小馬兒説要拉爺爺回家,一個得意,突顯出老馬的欣慰。在最後老馬祖孫走的時候,那一番關於生計的對話,也表現出小馬兒的精打細算和擔當。

祥子在老馬身上看到自己被虎妞威懾的將來,在小馬兒身上,看到自己的過去。悲哀的是,那是祥子正被虎妞控制,他只看到自己灰暗的將來,並沒有從老馬祖孫身上看到好的品質和堅韌的性格,而只看到無盡的黑暗,這也導致他之後步入黑暗,可以説,老馬祖孫的兩次出現,牽動着祥子的命運,為祥子最後的墮落做鋪墊。

老馬第二次出現,是在街上和喪膽遊魂的祥子偶遇。那時小馬兒已經死了半年多了,這是老馬心底的痛,但他很堅強,沒有喪失對生活的希望。同時,經過這麼多,他對世間看得更通透了,也勸祥子不要一個人幹,他讓祥子明白:並非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同時,我覺得老舍也借老馬之口道出這篇小説“不給好人留活路”的中心。雖然老馬這一番話很悲觀,卻很深刻。

同時,老馬也跟祥子説了小福子可能在白房子裏,這讓祥子有了希望,但希望越大,失望越大。這也為下文祥子得知一切之後的心如死灰,徹底喪失希望埋下伏筆。

通觀全文,雖然老馬祖孫出場次數很少,但他們一直都以堅強、不屈不撓的正能量的形象出現在書中。我想:如果祥子不是心中無望,受生活所迫,他在看到老馬祖孫後,應該會重燃鬥志,也許那樣,結局就會不一樣了吧!

紅樓夢人物形象分析 篇六

一、賈寶玉

主人公賈寶玉是一個又奇又俗的人物。構成他性格的主要特徵是叛逆。他行為“偏僻而乖張”,是封建社會的叛逆者。他鄙視功名利祿,不願走“學而優則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辱罵讀書做官的人是“國賊祿蠹”,懶於與他們接觸拜會。

他不喜歡所謂的“正經書”,卻偏愛於“雜書”,鍾情於《牡丹亭》、《西廂記》。他還對程朱理學提出了大膽的質疑,認為“除《四書》外,杜撰的太多了。”這充分顯示出了他是封建君主制度的“逆子貳臣”。

他認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鍾於女兒,鬚眉男子不過是些渣滓濁沫而已”。在這種駭世驚俗的思想指導下,寶玉終日“在內幃廝混”,並鍾愛和憐憫女孩子,鍾愛她們的美麗、純潔、洋溢的生氣、過人的才智,憐憫她們的不幸遭遇,憐憫其將嫁與濁臭的男子,失去了她們的聖潔之美。賈寶玉道:女子出嫁前為珍珠,嫁人後便失去光芒成了死珠,再老便與污濁男子同流,成為死魚眼了。他甚至為自己生有一個男子之身而感到無可挽救的遺憾。

在他的生命歷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無疑就是與林黛玉的相愛。這場戀愛,一方面開始於叛逆性格,另一方面又促使了他的叛逆性格的最終形成。這是他生命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叛逆行為。寶、黛不但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戀愛中背離了封建社會的人生之道。他們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最後導致了兩人的悲劇結局。

二、林黛玉

嫻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

在《紅樓夢》中,林黛玉可能是個神仙,可望不可及,似乎也是一種姻緣,不想命運如此多作弄,其特點可概括為“悽美”二字。“悽”則主要表現在林黛玉的“身世淒涼、纖弱多病”,“美”則表現在“外在、內涵、藝術”這幾個方面。兩者相加就構成了林黛玉“悽美”的悲劇形象。

外在之悽美

初見黛玉,作者並未直接着墨來描繪她的美,而是巧借鳳姐的嘴及寶玉的眼來突出林黛玉的絕世美麗。心直口快的鳳姐一見黛玉即驚歎:“天下竟有這樣標緻的人兒!我今日才算看見了!”而在寶玉的眼中:“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嫻靜時如嬌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好一個“裊裊婷婷的女兒”、“神仙似的妹妹”!筆至此處,一個活生生的“絕美”黛玉已躍然紙上,這便是林黛玉的“外在之悽美”。

內在之悽美

林黛玉是敏感而善良的。

一方面,她寄人籬下的處境讓她總是小心翼翼地為人處事,形成了“生怕被人看輕了去”的心態;另一方面,一個蘭心慧質的女孩兒的小心眼兒更可以為她增添些“靈慧與可愛”之處,從而使林黛玉這個角色的塑造變得更加生動、有血有肉、感人至深。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處,在較大部分的一些的文學作品中,作者們往往對正面的角色作太多的褒揚而使主人公幾達神化的程度,這就導致人物的塑造脱離了現實生活變得空泛無趣、了無動人之情了。

在黛玉的善良方面,我們又可以從她與寶釵相處的文字裏邊看得出來,儘管兩人在平日裏為情所累而有些磨擦,而至後來待寶釵“竟更比他人好十倍”,還把寶釵讓她“每日吃上等燕窩一兩以滋陰補氣”當作是寶釵對她的體貼。再者我們還可以從她教香菱作詩“誨人不倦”以及她的葬花之舉等事可以看出她內心的善良。事實證明,越到後來“大得下人之心”的不是常“施下人以小恩”的寶釵,而“以誠相待,啥也不瞞人”的黛玉,其出自本性的善良與坦誠也由此可見一斑。

本是天外飛仙,何故淒涼如是?曹翁筆墨之神,亦在於此,一方面讓黛玉“美麗”到極至,一方面又讓她“淒涼”而至身死!於是是乎,一個跨越無數時空的、恆久的悲劇性人物——“悽美的林黛玉”至此“雕塑”而成,“活生生”站在你的面前,讓人為她盡情的感痛傷心,耿耿而不能忘懷。

三、賈母

賈代善之妻,出嫁前為金陵世家史侯的小姐。她在賈家從重孫媳婦做起,一直到有了重孫媳婦。她憑着自己的精明能幹,才坐穩了賈家最高統治者的位置。她喜歡眾孫女,溺愛孫子寶玉,從前80回的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出,賈母是支持寶黛愛情的,但高鶚續本中卻説賈母並不支持寶玉與黛玉的愛情。她的思想也受到了寶玉和黛玉的影響,有了一些前衞的思想。總之賈母能受到大家的尊敬,説明她的地位也是不可忽視的,她的能耐也是有的,要不能在封建社會保持長久的地位麼?

四、王熙鳳

榮府內,還有一個與眾不同的人物,她便是王熙鳳。王熙鳳的陰毒可謂人人皆知,作為榮府“總管”,她弄權作勢,兩面三刀。她用毒計害死賈瑞,又陰謀逼死尤二姐。她生性尖酸刻薄,到最後害了全家。她的個性是潑辣的,文中處處都不忘點明這一點,像她過生日那天,與那鮑二家的媳婦拼命,向老太太求救,足以見得。但畢竟她很能幹聰明,榮府上下大小事務都得她説了算,又善於迎合賈母,深得老太太的寵愛。她的根本目的使聚攏錢財,趙姨娘曾説過“這一半家產不叫他搬到他孃家去,我也不是個人。”

五、薛寶釵薛寶釵

金陵十二釵之一,薛姨媽的女兒。她容貌美麗,肌骨瑩潤,舉止嫻雅,表面上看似乎是當時正統淑女的典範,但實際上她骨子裏卻頗有憤世嫉俗的性格因子和頗深的城府。她恪守婦道,但也對當時的社會抱有一種強烈的批判精神。比如,《紅樓夢》第38回,她就作《螃蟹詠》,對當時那些橫行無道的官場人物如賈雨村之流,進行了尖鋭的諷刺。而她自己最喜愛的詞曲,居然也是一首富於孤憤、反叛色彩的《山門?寄生草》!

由於受程高本的誤導,紅學界對薛寶釵思想性格的認識長期偏離實際情況。比如,傳統觀點認為薛寶釵“城府頗深,能籠絡人心,得到賈府上下的誇讚”。第40回,在賈母攜劉姥姥參觀大觀園的時候,寶釵蘅蕪苑那“雪洞”一般樸素的室內佈置,又引起了賈母的大為不滿,認為是在親戚面前很掃了她的面子。賈母對寶釵,一則曰“使不得”,二則曰“不像”,三則曰“忌諱”,四則曰“不要很離了格兒”,五則曰“我們這老婆子,越發該住馬圈去了”。——全是清一色的負面評價。到後來,“榮國府元宵開夜宴”的時刻,賈母命自己所心愛的寶琴、湘雲、黛玉、寶玉四人,與自己同坐主桌,卻惟

獨將寶釵排擠到了主桌之外,同李紋、李綺輩坐在一起。毫無疑問,這些都是寶釵在賈母面前由“受寵”轉為“失寵”的重要標誌。脂硯齋對於釵、黛寫應制詩一事的評語也是:“在寶卿有生不屑為此,在黛卿實不足一為”。對弱者真切的同情,卻對權勢者“不屑”,這才是寶釵行事的基調。正如她在《螃蟹詠》裏所説的“酒未敵腥還用菊,性防積冷定須姜”,後來寶玉讀到寶釵所作的《螃蟹詠》,也禁不住要為寶釵憤世嫉俗的思想叫好,高呼“寫的痛快”!雖説如此,但寶釵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她的城府。例如王夫人的丫鬟金釧死了,寶釵説“姨娘也不必過於念念於茲,多賞她幾兩銀子便完了。”

還有,她在偷聽了墜兒和紅玉在滴翠亭的話後嫁禍給黛玉,雖説沒明説,但看過書都知道,寶釵的城府不淺! 對於書中的這種情況,曹雪芹生前的知己——脂硯齋倒是洞若觀火。他(她)很早就已經指出,在這些人生觀、價值觀的選擇上,“釵、玉二人形景較諸人皆近,……二人之遠,實相近之至也。至顰兒於寶玉似近之至矣,卻遠之 至也”,“釵與玉遠中近,顰與玉近中遠,是要緊兩大股,不可粗心看過”!所以,寶玉與黛玉看似有共同的理想與志趣,實際二人的思想立場卻南轅北轍;寶玉與寶釵看似沒有共同的理想與志趣,實際二人的選擇卻是殊途同歸!——都是基於對當時那個社會的極度憤懣!

六、探春

賈探春賈探春,賈政與妾趙姨娘之女——她沒有黛玉的纖細憐人,沒有寶釵的乖巧伶俐,沒有湘雲的活潑開朗,卻有卓超的才幹,過人的智慧,深僻的見解,遠大的眼光,這些在第五十六回“敏探春興利除宿弊,賢寶釵小惠全大體”中精彩地表現出來了。

王熙鳳因病卧牀不起,便由探春、寶釵,李紈等人主持家務,此期間,探春查看家中大小賬目,發現發放給各個房的月錢和發放給買辦的重疊了,便想出了兩全的辦法,與寶釵等人商議年裏往賴大家去,從賴大家中得到啟發,和自家的情況對比,最後提出好的辦法,豈不是足以見她的辦事能力和精幹了,用現在的話説,就是分析綜合解決問題的素質。誰怪寶釵説“真真膏粱 之談!你們雖是個千金,原不知道這些事”,而後寶釵又玩笑似的説:“你才辦了兩天事就利慾薰心,把朱子都看虛了。你再出去,見了那麼利弊大事,越發連孔子也都看虛了呢。”探春聞此言,卻一本正經地回答:“你這樣一個通人,竟沒看見姬子書,當日姬子云:‘登利祿之場,處運籌之界者,窮堯舜之詞,背孔孟之道……’”如此一番精闢的言辭,豈是一位普通女兒説得出的,非有政

治眼光能矣!她雖為妾生,但處處要求自己的主子身份,為了得到平等的地位,她不得不與自己的生母趙姨娘割斷“天然臍帶”,與正室夫人王夫人接上一條“人工臍帶”。她不認自己的親舅舅,卻滿口叫王夫人的哥哥王子騰為舅舅。其實探春很無奈,在這個“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的賈府,她不得不這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9dzwo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