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賞析【精品多篇】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賞析【精品多篇】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賞析【精品多篇】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並會默寫。

3、感悟詩歌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依依惜別。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走進詩句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學生:蒐集相關的人物、地點的資料,讀熟詩句。

教學過程:

一、【導入】背誦古詩大比拼

1、師説上句,學生接下句。

2、師説詩題,學生背詩。

3、師説詩句,學生説詩題和作者。

4、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古詩。它堪稱是送別詩中的經典之作——《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學生初讀詩題。

二、【新授】

1、讀懂詩題。

A、出示生詞卡片“孟浩然”“廣陵”,誰來讀一讀,要求讀準字音。

B、題目共有10個字,讀的時候,不要平均用力,你覺得哪個字眼重要就重讀哪個詞,讀出自己的感受。

C、介紹寫作背景,帶着自己各自的的感受再讀詩題。(教師板書:讀懂詩題)

唐玄宗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乘船從四川沿長江東下,一路遊覽了不少地方。在襄陽,他聽説前輩詩人孟浩然隱居在城東南的鹿門山中,特地去拜訪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詩,大加讚賞,兩人很快成了摯友。孟浩然熱情款待了李白,並留他住了10多天。

公元730年,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便託人帶信,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相會。這天,他們在江夏的黃鶴樓愉快地重逢,各訴思念之情。幾天之後,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送到江邊。船開走了,李白佇立江岸,望着那孤帆漸漸遠去,惆悵之情油然而生,便揮就了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請再讀讀課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讀明詩句。

A、讀通詩句。

出示朗讀的階梯等次表,請學生自己對照要求自由朗讀古詩,認為自己讀到第三階梯的水平了,就可停下。

指名朗讀,請學生相互評價。

古人讀詩講究節奏感,現在我們一起合作來讀讀古詩,好嗎?老師讀前四個字,你們接讀後三個字,聽明白了嗎?——讀

好,現在換過來,你們讀前四個字,老師接讀後三個字,聽明白了嗎?——讀

真好,現在我們一起來讀整首的詩,老師只讀詩題和作者,同學們按照剛才的四三節奏讀整首詩,聽明白了嗎?——讀

B、理解詩意。

詩讀得這麼好,詩句的意思能讀懂嗎?讀懂古詩有個好助手,就是書上的註釋,藉助註釋,我們就可以讀懂古詩。請同學們四人一小組,結合書上的註釋,把自己讀懂的句子説給其他同學聽;不懂的句子互相討論。

C、指名回答,教師相機指導。(教師板書:讀明詩意)

3、品悟詩情。

A、出示課文插圖,請結合圖畫用自己的語言説説這個故事。相機用ppt出示課件:(説話練習)

B、引讀:

那離別的惆悵啊,全都凝結在那了李白那目駐神馳中,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那無盡的不捨啊,全都凝聚在了那漸行漸遠的孤帆中,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那深厚的情誼,那樣真摯的情感啊,全都託付給了那滾滾東流的長江水中,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板書:品悟詩情)

三、拓展延伸,課堂小結。(教師板書:品悟詩情)

同學們,離情別愁是每個人固有的情感,我們每個人都有過離別。所以,古今中外,寫離別的詩歌成千上萬、數不勝數。老師從中選出了幾篇,我們一起來看看——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高適《別董大》

是的,孩子們,一樣是送別,卻因送別的時間、送別的人等各種各樣的因素,表現出不一樣的情懷。這節課,我們通過“讀懂詩題——讀明詩句——品悟詩情”這樣的方法讀懂了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你們也可以嘗試着用本節課學到的方法去品讀王勃的、高適的或者是其他詩人的離情別愁。

四、佈置作業。

1、背誦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嘗試用今天學到的方法——“讀詩題——讀詩句——悟詩情”,預習《送元二使安西》。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理解三首古詩,結合註釋或查字典、詞典,瞭解詩句意思,古詩三首(贈汪倫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回鄉偶書)。

2.多誦讀,並能展開想象,體會詩人的感情。

3.瞭解詩人怎樣在寫景、敍事中抒發情感。

教學過程:

第一課

一、導入

同學們,還記得李白嗎?哪位同學能夠起來為大家背一首他的詩呢?(第六冊《獨坐敬亭山》,第七冊《早發白帝城》、《望廬山瀑布》)

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李白的“贈汪倫”(板書題目)。要求我們能借助課文註釋或查字典,自己理解古詩的內容,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和大家交流。

二、學習《贈汪倫》

1.講述詩歌寫作背景。

汪倫是有名的歌手,且很有才學,但不願做官,隱居在安徽涇縣西南的桃花潭畔。他對李白所作的詩佩服得“五體投地”,日夜吟誦。他知道李白喜歡喝酒,於是使用最好的糯米和高粱釀成酒,並長年窖在地下。有一回他聽説李白到了安徽,想邀請李白前來作客,但又怕李白不肯來,於是想出一個妙計。他修書一封,送給李白。李白拆信一看,上面寫道:“先生好遊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李白已早聽説汪倫是一方豪士,便欣然答應往訪。見面後,李白説:“我是來觀十里桃花,訪萬家酒店的。”汪倫笑道:“‘桃花’者,一潭之名也,並無桃花十里;‘萬家’者,店主人姓萬也,並無酒店萬家。”此時李白方知“受騙上當”,但卻哈哈大笑説:“臨桃花潭,飲萬家酒,會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此後汪倫每日以美酒佳餚相待,兩人甚是相投,成了好朋友。臨別時李白即興寫下《贈汪倫》這首別具一格的七言絕句,

2.教師範讀。

3.指名學生試讀,教師指導。

4.指導學生理解詩句,體會感情。

(1)根據課文註釋、查字典自讀古詩,理解詩句的意思。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記下來。

(2)小組討論、交流,議一議是如何理解這首詩的。

(3)學生彙報交流自學情況。

①指名試講:你是怎樣理解詩的前兩句的?

(先結合詩句理解詞語,然後再説説這兩句詩的意思。)

②重點理解後兩句詩的意思並體會感情。

師:誰來談談你是怎樣理解這兩句詩的?

生:“不及”是“比不上”的意思,“情”指“情誼”,這兩句詩的意思是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送我的情誼深。

師:汪倫對李白的情誼僅僅表現在“送別”上嗎?前面聽了老師對這首詩寫作背景的介紹,你們知道汪倫對李白的情誼還表現在哪裏?

生:表現在汪倫寫信熱情地邀請李白來桃花潭作客。

生:表現在汪倫天天用美酒盛情款待李白。

師:桃花潭水真的有千尺深嗎?沒有,這是作者的假設,那麼,跟下句連起來,可用上什麼關聯詞來翻譯呢?

生:哪怕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

生: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

(還可用“就算…也…”“縱使…也…”)

師:同學們,汪倫先是寫信熱情邀請李白來家作客,接着又用美酒盛情款待李白,李白要走了,汪倫又帶領村民踏歌相送。所有這一切,怎麼不使李白深受感動呢?大家請再想想,如果採用不同的語氣來翻譯這兩句,比如可用感歎句或反問句的形式,能不能更好地表達李白此時的激動心情呢?

生: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哪!

生: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怎麼能比得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呢?

生:桃花潭水有千尺深,比得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嗎?不,遠遠比不上。

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運用了比喻和誇張的手法,誰來説一説,這裏用什麼來比喻什麼?

生:用“桃花潭水的深”來比喻“汪倫對我的情誼深”。

師:這裏運用比喻、誇張的手法,為的是表現什麼?

---------------------------

生:表現汪倫和李白之間的情誼深。

生:表現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師:誰能把這種感情談出來?

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③把這首詩的意思用自己的話説一説

(4)指導朗讀、背誦。

①指導停頓,讀中表達情感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②配樂朗讀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會寫課後的字,做到書寫規範、端正、整潔。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體會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描寫的意境,感受朋友依依惜別的情誼。

4激發閲讀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學習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生:課前熟讀古詩;收集李白的詩歌、生平資料;不理解的詞查,試着理解詩歌。

師:生字、詞卡片;聲像資料。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交流,質疑導入

1你聽説過李白嗎?他是個什麼人?你學過他的什麼詩?

2你願意再學一首李白的詩嗎?

出示課文題目《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齊讀課文題目。

3解釋課文題目,生試着説一説題目的意思,師相機點撥。

4看了課文題目,你想了解些什麼呢?

黃鶴樓在哪兒?孟浩然是誰?怎麼送的呢?誰送誰呢?

二、初讀課文,略知大意

1師配着悠揚的古箏音樂,聲情並茂地朗讀詩歌。

2你也希望像老師一樣讀讀這首詩嗎?注意把字音讀準確。

3出示生字卡片,學生搶讀。

師:你覺得哪個字最難讀?給大家提個醒。重點指導:孟、陵的讀音。

4抽讀,全體同學當小老師評價,適時鼓勵。

5把生字娃娃放回文中,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把詩句讀通順。

6小組比賽讀。要整齊、聲音洪亮,讀出感情。生互評。

7反覆朗讀古詩,結合課文插圖,大膽形成自己的理解。

8小組邊讀邊議古詩,試着解決開始提出的問題,並提出新的問題。

三、深入探究,精讀感悟

1小組交流剛才的學習情況,準備在全班交流。(老師此時巡迴指導、收集整理學生在小組中提出來的問題,擬定接下來的導學重點。)

2全班交流,瞭解詩意。

(1)結合課文題目理解故人指誰。簡介孟浩然其人,並闡明他和李白是忘年交,黃鶴樓點明瞭送行的地點,煙花三月點明瞭時間。

(2)反覆朗讀前兩句。結合書上的插圖,理解詩句的意思:

在黃鶴樓(李白)送別老朋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錦,春光爛漫的三月裏,朋友坐船順流而下到揚州去。

(3)把後兩句作為想象意境、體會感情的重點,引導學生抓住孤帆、唯見展開合理的想象。

(好朋友的船越走越遠,漸漸消失在藍天的盡頭,只有那滔滔的長江水,滾滾地向天邊流去。)

3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意境。

(1)指導朗讀,讀出節奏。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2)生練習朗讀,並加上動作。

(3)表演讀。(一人扮演李白,一人扮孟浩然,表演黃鶴樓送別的情景,另一名學生配音。)

(4)閉上眼睛,低吟古詩,邊讀邊想象詩中的景象。

四、指導背誦,加深感悟

1聽錄音範讀,體會古詩的情緒節奏。

2分小組讀,分別選出一名同學在全班賽讀,在朗讀中表達自己的感受。

3練習背誦。

4拓展練習,學習課後古詩《黃鶴樓》。

黃鶴樓風景優美,自古就被許多文人墨客所喜歡。他們常在這裏觀賞勝景,寫詩交友,所以留下了不少詩文。下面我們一起再來讀讀另外一首很美的詩。

展示崔顥的《黃鶴樓》。

5生讀,簡略理解詩意。試背。

五、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1教師小結:今天我們不但學會了一首古詩,還結交了幾個生字朋友,願意把它們記住嗎?

2分析形體,分類識記。本課生字左右結構的最多,找出來比一比。浩、唯、陵是左窄右寬的字;帆、故、鶴左右相當;影是左寬右窄的字。

3把這些字美美地寫在田字格里。

4展示評價寫得美的字。

六、教師總結

附:板書設計

23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辭〖

黃鶴樓

孤帆盡〖

長江流

朋友情誼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 篇四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古詩《遊園不值》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理解詩句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理解應憐小扣煙花盡唯等詞語在詩句中的意思。

(三)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二、教學重點

(一)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體會作者讚美春天及與友惜別的情感。

(二)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三、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過程

(一)學習《遊園不值》,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體會詩句的意思。

(1)學生學習《江畔獨步尋花》的標示方法,輕聲讀古詩,用鉛筆劃出符號標示。教師將《遊園不值》一詩抄在黑板上。

(2)請2~3名學生按自己的理解朗讀古詩,師生一起進行評議。教師將正確的標示畫在黑板上。

(3)對照黑板上的標示,學生朗讀古詩,同桌間相互評議。

(4)請2~3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學生評議。

(5)有感情地齊讀古詩,體會詩句意思。

2.逐句討論學習,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1)《遊園不值》也是一首描寫春天景物的詩,但描寫的角度和內容與《江畔獨步尋花》一詩不盡相同,我們來看看詩人葉紹翁是怎樣描寫春天的。

(2)學生四人一小組討論學習,逐字逐句理解詩句意思。討論後推薦五名學生上前講解字、詞、句的意思,其他學生邊聽邊表自己的見解,教師作適當點撥。

a.解釋題目遊園不值

(園:指私人花園。不值:沒有遇到要訪的人。題目的意思是:作者去遊園,而主人不在,沒有能進到園裏去)

學生對遊字的解釋一般會解釋為遊玩遊覽等,教師指導學生通過確定遊的意思是到各處從容地行走;閒逛。

b.理解應憐屐齒印蒼苔的意思。

這句詩學生解釋起來比較困難,教師在幫助學生確定字、詞意思的基礎上,讓學生想一想怎樣解釋這句詩比較恰當。學生很容易按字面解釋成大概愛惜木底鞋下的橫樑印上青苔,這樣的解釋學生也會覺得不通,進而錯解成大概愛惜木底鞋下的橫樑,怕鞋染上印上青苔。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指導學生聯繫下句詩來學習。小扣柴扉久不開較易理解,學生對照課文註釋能順利地解釋成輕輕地敲柴門,過了好久也沒人開門。教師這時引導學生思考:詩人敲門,好久沒有人來開門,詩人想大概是園子的主人根據第一句詩你來把詩人的猜測補充完整。學生討論找出恰當的解釋。根據詩句意思明確憐的對象是蒼苔而不是屐齒,這樣就容易理解這句詩的意思了。

通過以上的學習,使學生懂得解釋古詩有時不能按字面意思簡單地連詞成句,而是要聯繫上下詩句的意思合理地進行解釋。

請1~2名學生將兩句詩的解釋説一説。

(大概是園子的主人愛惜青苔,怕我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腳印吧,輕輕地敲那柴門,好久了也沒有人來開。)

c.理解春色滿園關不住的意思。

(滿園的春色是關不住的)

春色是什麼意思?(春天的景色)

d.理解一枝紅杏出牆來的意思。(一枝紅杏伸出了牆外)

這兩句詩詩人用了兩處對比的手法,你能找出來並體會這樣寫的妙處嗎?

(一枝滿園,關出。詩人雖然沒能進入花園,但看到伸出牆外的一枝紅杏,好像看到了滿園的春色,讓人產生無限的聯想。)

e.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説一説整首詩的意思。

(3)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詩人本想去遊園賞春,但主人不在,他看到伸出牆外的一枝杏花便想到了春色滿園。體會體會詩人的心情有哪些變化,要表達怎樣的情感)

(詩人沒有遇到主人心情有些失望、掃興,但看到紅杏想到滿園的春色不禁高興起來。表達了詩人讚美春天的情感)

(板書:(看)一枝紅杏(想)滿園春色)

同樣是描寫春天景色,《江畔獨步尋花》中盛開的鮮花、起舞的戲蝶、歌唱的嬌鶯使我們看到了一幅生機勃勃的春色圖;而《遊園不值》中那枝怒放的紅杏使我們想到了滿園盎然的春色。詩人描寫春天的內容和角度不同,卻同樣能讓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生趣。

(4)背誦《遊園不值》。

(二)學習《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1.出示黃鶴樓的投影片,這是湖北武昌蛇山黃鵠磯上的一座古樓,因傳説有神仙在此乘黃鶴而去,故而得名黃鶴樓。黃鶴樓坐落在長江邊,因其神奇的傳説和獨特的地理位置而著名。大詩人李白曾在此送別他的好朋友詩人孟浩然,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篇《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板書: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初步體會詩句意思和作者表達的情感。

(1)運用在《江畔獨步尋花》和《遊園不值》兩首詩中學到的朗讀方法,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自讀,同桌互讀。教師在黑板上抄寫詩句。

(2)請2~3名學生朗讀,師生評議。

(3)有感情地齊讀,體會詩句意思和詩人情感。

3.對照課文註釋進行自學,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1)學生對照課文註釋逐句理解詩句意思,沒有註釋的字、詞。

要求學生會解釋盡唯天際的意思。

(2)同桌之間互相解釋詩句意思,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3)請學生上前邊指黑板上的詩句邊逐字逐詞逐句地解釋。其他學生聽後發表自己的見解。教師作適當點撥。

a.解釋詩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黃鶴樓:地名。送:送別。之:去,往。廣陵:揚州。在黃鶴樓送別孟浩然去揚州)

b.理解故人西辭黃鶴樓的意思。

(故人:老朋友,這裏指孟浩然。西辭:辭別。因為黃鶴樓在揚州的西邊,所以説西辭。老朋友在黃鶴樓上和我辭別了。)

西在詩中只是表明兩地方位。

c.理解煙花三月下揚州的意思。

(煙花:豔麗的春景。下:順流直下。在春光爛漫的三月,老朋友坐船順流而下去揚州)結合書中插圖讓學生體會煙花的景色。

(百花盛開,草木葱蘢,草長鶯飛,春光明媚,碧空萬里,鳥語花香)下字學生能理解為去到,但對順流直下的意思可能理解不到。教師可指導學生由西辭而知揚州在黃鶴樓之東,長江水也是向東流,所以孟浩然坐船是順流而下。如此美景,詩人多希望與老朋友攜手賞春呀,但是面對的卻是分別,你能體會到詩人此刻的心情嗎?

(依依不捨,惋惜)

詩人是如何將他複雜的心情表達出來的呢?我們來體會一下後兩句詩。

d.理解孤帆遠影碧空盡的意思。

(孤帆:單獨的一條船。遠影:遠遠的影子。碧空:晴朗的天空。盡:消失了,沒有了。船越走越遠,遠遠望去好像消失在晴朗的天空裏。)(板書:消失了,沒有了)

e.理解唯見長江天際流的意思。

(唯:只。見:看見。天際:天邊。只看見浩蕩的長江水,滾滾向天邊流去。)(板書:只天邊)

(4)詩人送別老朋友,友人乘舟而去,詩人登高遠眺。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結合插圖,想象一下這幅畫面,體會詩人當時的思想感情。

(載着老朋友的船漸漸遠去,消失在水天一線處,滔滔的長江水奔流不息,流向天邊。詩人久久不肯離去,表達了詩人依依惜別之情,也能體會到詩人對友人的深厚情誼。)

(板書:依依惜別)

(5)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三)教師總結:我們學習了三首描寫春天的古詩,既感受到了繁花似錦、生機盎然的豔麗春色,又感受到了孤帆遠影、水流天際的壯闊畫面,也體會到了詩人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珍重友情的情感。詩人寄情於景,情景交融,給人以美的享受。

(四)作業 。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三首》並背誦。

2.默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 篇五

文本解讀: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所寫。孟浩然也是唐代著名詩人,和李白是好朋友,彼此之間情誼深厚。這首詩表達了詩人送別好友時無限依戀的感情,也寫出了祖國河山的壯麗美好。詩的前兩行敍事,後兩行寫景。“煙花三月下揚州”,在“三月”上加“煙花”二字,把送別環境中那種詩的氣氛塗抹得尤為濃郁。煙花者,煙霧迷濛,繁花似錦也。給人的感覺絕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盡、看不透的大片陽春煙景。李白與孟浩然這次離別正是開元盛世,太平而又繁榮,季節是煙花三月、春意最濃的時候,從黃鶴樓到揚州,這一路都是繁花似錦。而揚州呢更是當時整個東南地區最繁華的都會。因此“煙花三月”,不僅再現了那暮春時節、繁華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時代氣氛。此句意境優美,文字綺麗,清人孫洙譽為“千古麗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詩的後兩句看起來似乎是寫景,但在寫景中包含着一個充滿詩意的細節。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經揚帆而去,而他還在江邊目送遠去的風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漸模糊,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可見目送時間之長。帆影已經消逝了,然而李白還在翹首凝望,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蕩蕩地流向遠遠的水天交接之處。“唯見長江天際流”,是眼前景象,可是誰又能説是單純寫景呢李白對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嚮往,不正體現在這富有詩意的神馳目注之中嗎詩人的心潮起伏,不正象浩浩東去的一江春水嗎

教學目標

1、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送別朋友依依惜別的情感

2、咀嚼和體悟重點詩句的情味,通過想象和移情體驗,感受詩的情緒和意象

3、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過程:

一。揭題、理解題意。

1、揭題。師:自古人生重離別,自古人生又傷離別,在我們祖國的文化瑰寶—詩詞當中,歷朝歷代的贈別送行的詩文不可勝計,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一首堪稱“送別詩”之經典的古詩。

2、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3、簡介時代背景。

二、初讀感知,瞭解詩的大意。

1、自由地朗讀詩,把它讀正確、讀通順。

2、反饋,指導讀出詩的節奏、韻味。

3、利用下面的註釋,交流詩的大意

三、再讀詩文,讀出畫面,讀出意境。

1、你讀出了哪些畫面

預設:(1)黃鶴樓樓下訴別

(2)煙花三月一幅美景

(3)孤帆遠影

(4)滾滾長江東逝水

2、理解“煙花三月”(詩人與好友在春意盎然、繁華似錦的陽春三月,在這天下名勝黃鶴樓分別,

3、品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品“孤”

(1)“孤帆遠影碧空盡”的“孤帆”什麼意思

師:當時正值大唐“開元盛世”,從湖北武漢東去江蘇揚州,沿江皆是繁華之地。

(2)李白佇立長江邊,難道真的只看到了一艘小船嗎那為什麼他説是“孤帆”呢透國一個“孤”字,還讓你看到、聯想到什麼,

預設:(李白只看到孟浩然的船,他的目光只注視着孟浩然的船。

只看着那隻船,説明他們的感情非常深厚。)

(3)指導朗“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師:是啊!這個孤字,充分表達了李白對孟浩然的敬佩和感情的深厚。這真是過盡千帆皆不見,一心只送孟浩然啊!

師: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漸模糊,消失在碧空的盡頭。

悟“盡”

(4)同學們,你們認為真的“盡”了嗎“不盡”又是什麼

出示背景資料:(李白與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剛出四川不久,正當年輕快意的時候,比李白大十多歲的孟浩然,這時已經詩名滿天下。他給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間,自由而愉快,李白也是那樣一個浪漫、愛好遊覽的人,倆人志同道合,趣味相投,在寫詩上,孟浩然也算是李白的良師益友,李白從孟浩然那裏獲益良多。因此李白對孟浩然極為推崇。有詩為證: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卧鬆雲。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流”情

師:人們常説落花有意,流水無情,而李白目送“孤帆遠影碧空盡”有青山為據,流水為證。茫茫的長江水已為李白的真情所動容,在李白的眼裏這滔滔江水就是與孟浩然傳輸真情的暢渠。

(5)孤帆遠去,江水滔滔,李白會在心裏默默地對遠去的孟浩然説些什麼呢

孤帆遠去,李白佇立江邊,歎道:“滾滾的長江水啊,請()”

四、課外延伸:尋找“送別詩”

設計意圖:

語文學習是據“言”得“意”(吸納)、由“言”表“意”(傾吐)的轉換、融合過程。由於古詩內容的時空跨度太大,加之學生的閲歷背景又太淺,他們很難與詩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因此在古詩教學中必須尋求言意融合,找準言意融合的切入點,也就是最易形成課程的生長點,在本詩中,我覺得“孤、盡、流”這三個字恰恰就是“亮點”。首先“孤帆”初讀並沒感覺出什麼情味,而細細品味之後才發現作為古時交通要道的長江怎麼可能是“孤帆”呢這實在是有悖常理。究其原因,這與李白當時的心境有關。因此我設計引導學生通過誦讀和品評,從中悟出李白對孟浩然的深厚情感,實現了語言和意韻的融合。這樣的教學,我想不架空,不做作,不淺薄,具有濃厚的語文韻味。與之相對的是“盡”字,通過質疑,對比,激起學生思維的碰撞,通過課外背景資料的補充,引發學生的深度思考,更好地“悟”得語言內在的真意,喚醒學生的生活體驗,形成一個由表及裏、由淺入深的持續動態發展的言意融合過程,如果説“孤帆、盡”這兩個詞讓我們感悟到李白與孟浩然的依依惜別情的話,那麼這個“情”又如何釋放、延續下去呢古人喜好託物抒情,寓“意”於“象”。如月代表懷人和思鄉,雁代表思鄉和漂泊,柳絮代表愁緒、飄零,落花表現生命的短暫等等。

“流水”在這裏既是寫實的,又是象徵的。象徵着思念,象徵着惆倀,象徵着別情離恨。李白的這種心情,用“水”字表達,最微妙,最含蓄。因此我設計了一個寫話的練習,通過滾滾東逝的長江水帶去李白的一份思念,一份祝福,一份對繁華似錦的揚州的嚮往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 篇六

設計理念:

1、《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課程豐富的人文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古詩文教學更應該重視對學生人文情懷的薰陶和感染。基於以上認識,我確立以“情”為切入點,通過“觸景情更深、事世難料情難捨”層層推進的誦讀來幫助學生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意,實現對文本的多元解讀,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引導學生誦讀是經典詩詞教學之根本,誦讀是不可替代的融通語言和精神的言語感知活動,“讀”是主線,要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讀準、讀通、讀出節奏、讀出詩韻、讀出詩情,層層遞進,顯象得意。

教學目標:

1、讀準字音,正確書寫“陵”字。瞭解兩首古詩的大意。背誦古詩。

2、感受朋友之間的深情厚意,體悟重點詩句的情味,受到古詩文化的薰陶。

3、引導學生掌握學習古詩文的基本方法。

教學重點:

1、通過反覆誦讀,多元體驗,引導學生感悟詩情。

2、在學習古詩的過程中,傳授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播放《送別》樂曲)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你們想聽嗎?播放。這是李叔同的《送別》。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墨客因為送別而憂傷落淚,並揮筆寫下了許多動人的詩篇。

2、隨着樂曲,你能想起自己讀過或學過的哪句詩、哪首詩來

3、師:同學們隨着樂曲想起的詩都與一個詞有關,那就是送別。為什麼古代那麼多送別詩呢?有知道的麼?(環視,等待)好,老師告訴你:古代呀交通不便,離別容易相見難,朋友一旦分別就很難再見面,於是呀,朋友分別時往往作詩詞相贈,以表達彼此的送行表達深情厚誼就成了當時一種習俗!這種詩就被稱為送別詩。當時的送別詩就喝現在的流行歌曲一樣多。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送別詩裏的 傳世之作,它就是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板書課題。齊讀詩題。

二、解題

師:自己再輕聲讀讀課題,看看題目中告訴我們哪些送別的內容?

生:送別的地方是黃鶴樓,要去的目的地是廣陵,送的友人是孟浩然。

師:你真能幹!一下子找到了三處!黃鶴樓瞭解嗎?(生介紹)

師:滕王閣,岳陽樓是另外兩個。

生:崔顥還為黃鶴樓題過一首詩呢!

師:嗯!李白還誇過這首詩呢: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這一來更讓黃鶴樓名聲大振。廣陵瞭解嗎?

師:黃鶴樓也好,揚州也罷,都在我國第一大河長江流域(師隨機板畫長江略圖,明確地理位置)誰知道些李白和孟浩然之間的情況?

師:聽了這些資料介紹,誰能連起來把題目的意思説説。

師:李白和孟浩然在黃鶴樓的這一送別卻引起了轟動,在文學被稱為“三名一別”。在名樓——黃鶴樓,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廣陵。下面,我們就一起走進古詩見證這場送別。

三、初讀古詩,節奏朗讀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古詩,要求認清字形,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師:誰來讀給大家聽一聽?(2生)

師:古人讀詩講究節奏感:“故人/西辭/黃鶴樓”—這是二二三節奏。誰能接着往下讀?指名讀。齊讀。

師:還可以把“故人西辭”四個字連起來讀,變成四三節奏(範讀),誰來讀?師生4字和3字輪讀。

師:用你喜歡的方式再大聲朗讀這首詩,用一個詞概括你讀完這首詩之後的感覺。

四、感悟詩境,品讀古詩

師:詩讀通了,詩句的意思你能讀懂嗎?怎樣讀懂古詩,你有什麼好方法嗎?

師:好,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古詩,理解每句詩的意思。

學生自學古詩。

學生彙報:故人西辭黃鶴樓

師:聽明白了麼?西辭就是辭西,辭別西方,向西邊告辭。這句詩交待了(送別地點)如果老師去南方城市廣州,我就要-----生:北辭。

師:誰能用一句詩來説明老師要去廣州?(老(恩、吾)師北辭洮南府、)

師:好,就這樣先解詞再連在一起理解整句詩。接着彙報。

師:煙花三月告訴了我們什麼?(送別的時間)

師:煙花三月”就是公曆的四月份,正是江南鮮花盛開的時節,揚花柳絮再江面隨風飛舞,遠遠望去,如煙似霧,唐代詩人杜牧以一首《江南春》、白居易以一首《憶江南》向我們展示了江南春天秀麗的風光。(出示2個紙板,指名讀)

師:你還想起了哪些優美的詞語可以描繪這美麗的景色?

生:、、、

師:閉上眼睛想象一下,煙花三月是一個什麼樣的季節?

師:誰能説説你剛才彷彿看到的煙花美景,可以是一個詞,也可以是一句詩,當然,也可以是自己的話。

師:如此煙花美景只有武漢有嗎?(指板書)

生:揚州也是。路上也有。

師描述:整個長江中下游一帶,一路的繁花似錦,沿途的春意濃濃,在唐朝,三月的揚州是江南最繁華最迷人的城市,瘦西湖畔,楊柳依依,從寧靜的樓閣向外望去,一片煙雨迷濛,等到百花盛開之時,整個揚州城都沉浸在幽幽的花香之中。唐朝的詩人都向往到揚州一遊。想到孟浩然要去的是這樣一個地方,李白的心裏會怎樣想?那我們來讀一讀前兩行詩。(指導學生讀出孟浩然此行的美好,讀出李白的嚮往,羨慕。讀出詩句的美麗。)

師:孟浩然煙花三月下揚州遊玩,李白的心裏很羨慕,很嚮往。但是,當他看着孟浩然漸漸遠去的時候,他的心裏又是什麼滋味?誰來理解3、4兩句詩的意思?生理解略。

師:孟浩然的船走了,可李白還在黃鶴樓上久久的望啊望啊,他在看什麼啊?(船)師:幾隻?(一隻)

師:對!孤帆就是孤孤單單的一隻船。可那是唐朝盛世啊!長江是主要的交通渠道。江上應該有許許多多來往的船,為什麼李白只看見孟浩然的孤帆呢?

生:因為李白所有的注意力和感情都在孟浩然身上。

師:李白眼中只有——(孟浩然),是因為李白的心裏只有——(孟浩然。)看到的自然就只有孟浩然的——孤帆。真是過盡千帆皆不見,一心只送孟浩然。這是多麼深厚的友誼啊!

師:大家看插圖,此時李白就站在黃鶴樓上,望着帆影遠去,船開了好一會了,他在望啊!望啊!心中不禁湧起兩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師:那船已成一點小影兒了,李白捨不得啊,不想走啊!還有哪裏望啊!望啊!心中再次默唸——生深沉地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師:那船已消失在了藍天碧水的盡頭,想起昨日種。種,他踮起腳來,又在望啊!望啊!他心潮澎湃,高聲誦到——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師:此時,盡了的帆船,未盡的是友情。此刻李白一定有千言萬語想對孟浩然説,拿起你手中的筆用幾句話寫出李白的心情。出示:故人的船已漸漸遠去,李白的心中不禁想:——————

生彙報:讀所寫。

師:這深深的情濃濃的意化作了這首千古名詩。

生齊聲頌讀全詩

師:黃鶴樓的這一別,別出了李白與孟浩然的深情,別出了孟浩然與李白的厚誼。時隔一年李白仍久久不能忘懷,又為這次送別寫下了一首五言詩。

出示:

《江下行》

李白

去年下揚州,江送黃鶴樓。

眼望帆去遠,心逐江水流。

師:讓我們一起讀一讀。輕一些再來一遍。

師:帆去遠,心相隨啊!多麼的情深意長啊!“故人已乘孤帆去,此地空餘黃鶴樓”。滾滾長江東逝水,千年已是人去樓空。不思量,自難忘。名樓,名城,名士,成就了這首千古名詩。

如果你有機會登上黃鶴樓,憑欄遠眺,浮想聯扁,面對滔滔江水,你一定會情不自禁想起兩個人——生:李白和孟浩然;

你一定會想起一首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你一定會再次深情地吟誦到——生齊讀古詩。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賞析 篇七

gù  rén  xī  cí  huáng  hè  lóu

故  人  西  辭  黃  鶴  樓  ,

yān  huā  sān  yuè  xià  yáng  zhōu

煙  花  三  月  下  揚  州  。

gū  fān  yuǎn  yǐng  bì  kōng  jìn

孤  帆  遠  影  碧  空  盡  ,

wéi  jiàn  cháng  jiāng  tiān  jì  liú

惟  見  長  江  天  際  流  。

作者背景

見《靜夜思》的作者背景。

注詞釋義

黃鶴樓:舊址在今湖北武昌黃鵠磯,背靠蛇山,俯臨長江。

之:往,去。

廣陵:揚州的舊名。

西辭:黃鶴樓在廣陵的西面,在黃鶴樓辭別去廣陵,所以説“西辭”。

煙花:指柳如煙、花似錦的明媚春光。

下:沿江順流而下。

惟:只。

天際:天邊。。

古詩今譯

老朋友離開西邊黃鶴樓,在明媚的春天裏去往揚州。孤帆遠去在水天盡頭,只見長江向天邊奔流。

名句賞析——“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這首詩前兩句敍述友人順江東下揚州的情形,“煙花”兩字點染出柳如煙、花似錦的一派春光,詩人送別朋友時的惆悵情緒淡淡寺流露了出來。後兩句着意描寫友人“西辭”,一片孤帆,伴着詩人的朋友漂向水天相連的遠方,直至帆影消失在碧空盡頭,詩人卻仍佇立樓頭,凝眸遠望,不願離去。詩中沒一個説到離愁別思,但字裏行間卻分明流露出朋友遠去的惆悵與留戀。在詩人筆下,深厚的感情寓於動人的景物描繪之中,情與景達到了高度完美的融合。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這首送別詩有它自己特殊的情味。它不同於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種少年剛腸的離別,也不同於王維《渭城曲》那種深情體貼的離別。這首詩,可以説是表現一種充滿詩意的離別。其所以如此,是因為這是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還因為這次離別跟一個繁華的時代、繁華的季節、繁華的地區相聯繫,在愉快的分手中還帶着詩人李白的嚮往,這就使得這次離別有着無比的詩意。

李白與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剛出四川不久,正當年輕快意的時候,他眼裏的世界,還幾乎象黃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歲的孟浩然,這時已經詩名滿天下。他給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間,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贈孟浩然》詩中説:“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卧鬆雲。”再説這次離別正是開元盛世,太平而又繁榮,季節是煙花三月、春意最濃的時候,從黃鶴樓到揚州,這一路都是繁花似錦。而揚州呢?更是當時整個東南地區最繁華的都會。李白是那樣一個浪漫、愛好遊覽的人,所以這次離別完全是在很濃郁的暢想曲和抒情詩的氣氛裏進行的。李白心裏沒有什麼憂傷和不愉快,相反地認為孟浩然這趟旅行快樂得很,他嚮往揚州,又嚮往孟浩然,所以一邊送別,一邊心也就跟着飛翔,胸中有無窮的詩意隨着江水盪漾。

“故人西辭黃鶴樓”,這一句不光是為了點題,更因為黃鶴樓乃天下名勝,可能是兩位詩人經常流連聚會之所。因此一提到黃鶴樓,就帶出種種與此處有關的富於詩意的生活內容。而黃鶴樓本身呢?又是傳説仙人飛上天空去的地方,這和李白心目中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揚州,又構成一種聯想,增加了那種愉快的、暢想曲的氣氛。

“煙花三月下揚州”,在“三月”上加“煙花”二字,把送別環境中那種詩的氣氛塗抹得尤為濃郁。煙花者,煙霧迷濛,繁花似錦也。給人的感覺決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盡、看不透的大片陽春煙景。三月,固然是煙花之時,而開元時代繁華的長江下游,又何嘗不是煙花之地呢?“煙花三月”,不僅再現了那暮春時節、繁華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時代氣氛。此句意境優美,文字綺麗,清人孫洙譽為“千古麗句”。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詩的後兩句看起來似乎是寫景,但在寫景中包含着一個充滿詩意的細節。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經揚帆而去,而他還在江邊目送遠去的風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漸模糊,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可見目送時間之長。帆影已經消逝了,然而李白還在翹首凝望,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蕩蕩地流向遠遠的水天交接之處。“唯見長江天際流”,是眼前景象,可是誰又能説是單純寫景呢?李白對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嚮往,不正體現在這富有詩意的神馳目注之中嗎?詩人的心潮起伏,不正象浩浩東去的一江春水嗎?

總之,這一場極富詩意的、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對李白來説,又是帶着一片嚮往之情的離別,被詩人用絢爛的陽春三月的景色,用放舟長江的寬闊畫面,用目送孤帆遠影的細節,極為傳神地表現出來了。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 篇八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李白在送別好友孟浩然時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短短的28個字濃縮了詩人對友人無限的依依之情,帶有一絲依戀,幾許惆悵。,但同時又有一種開闊大氣的意境。詩的前兩行敍事,後兩行寫景,李白巧妙地將對好友的一片深情託付江水,陪伴行舟,將情與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而不露,餘味無窮。

在教學這首詩前,我既想教給學生一種學習古詩的方法,又希望他們能發散思維,大膽想象,充分理解詩人的情感。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先讓學生藉助工具書及文中的有關注釋,自己嘗試着逐步理解詩歌中的字詞以及句子的意思,再整體把握詩歌的內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進行感情朗讀。最後把詩歌描繪的靜態畫面具體化,活躍課堂,激發想象。

如在體會詩歌情感、意境時,以“帶着朋友的句句叮嚀,孟浩然毅然乘船東去,只留下李白一人獨自站在江邊遠望……他望到了些什麼?”這個問題為發散點,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詩文的理解,從各個方面去思考、感悟,從而激活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閲讀興趣和能力。有學生回答:“李白站在江邊,望到了一望無際的天空以及滔滔的江水。”也有學生提到了詩歌中的“孤帆”一詞,為此,我馬上提問:“這時長江裏是不是隻有孟浩然的一隻船?為什麼只見“孤帆”?站在岸邊看好友孟浩然的船隻由近而遠心裏會想些什麼?”用這樣三個帶有層次性的問題,引發學生思考,開啟學生思維,實現讓學生與文本對話,與詩人對話。讓學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理解,去領悟,用自己的語言去溝通,去表達,並且通過朗讀把李白的戀戀不捨傳遞給遠方的孟浩然,引領學生感同身受,與詩歌達到共鳴.

課後我想,古詩教學只有以讀為本,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體會詩的意境,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才能促進他們對古詩優美語言的感受、積累和內化。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同樣,學習古詩也應讓孩子們用自己的方法來進行自主學習,交流探討,這樣不僅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性、主動性和積極性,更能將詩中所藴涵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深深紮根於他們的心靈深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9oo5p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