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統計分析報告【通用多篇】

統計分析報告【通用多篇】

統計分析報告【通用多篇】

統計分析報告 篇一

一、單位基本情況

我單位是1個獨立編制的副處級行政機關單位,實行財務獨立核算,歸口市X局管理。截至12月31日,我單位共有行政編制74人,工勤編制6人;實有在職人員80人,退休人員9人。

二、資產基本情況

截至12月31日,我單位資產總額為937.45萬元,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構成:

1、流動資產4.53萬元,佔資產總額的0.48%,主要為現金及銀行存款;

2、固定資產724.32萬元,佔資產總額的77.27%,主要包括辦公設備和傢俱、取證器材、汽車和摩托車、服務熱線系統等;

3、其他資產208.6萬元,佔資產總額的22.25%,主要為財政零餘額賬户用款額度。

經認真統計、對比,我單位填報的資產情況報表數據與部門決算報表數據相符,資產狀況良好。

三、資產管理情況

為加強對國有資產管理,我單位做了大量工作。

一是摸清家底。對本單位的資產定期進行清查,做到“不打埋伏、不留死角”,帳帳相符,帳實相符。

二是加強管理。我單位嚴格遵守國家財經方面的法律法規和國有資產管理制度,並結合單位實際情況,制訂了一系列資產管理內部規章制度並嚴格執行。在日常工作中,不斷完善在資產購置、使用、處置等方面的管理措施,有效維護了國有資產的安全和完整;合理配置國有資產,提高資產的使用效益,從而為有效開展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四、努力方向

在今後,我單位將一如既往地嚴格執行財經方面的法律法規和國有資產相關規定、制度,同時規範和加強國有資產管理工作。一是進一步建章整制,從制度上保證國有資產規範化、高效化管理;二是進一步加強對本單位國有資產的監督、檢查,從源頭上杜絕違規行為;三是進一步優化資產配置,按照“合理、節約、有效”的原則,對資產進行合理調劑,做到物盡其用,實現國有資產效益最大化。

公共機構能源消耗統計分析報告 篇二

為全面掌握公共機構能源消耗狀況,根據縣委縣政府有關要求,現將我局20xx年度能源消耗情況彙總分析,彙報如下。

一、能源消耗總體情況

20xx年,我局辦公樓總建築面積750平方米;用能人數80人,其中編制人數20人;公車總數1輛,為汽油車。能源資源消耗主要是辦公及日常用電、用水,公車耗油等。

20xx年全年用電消耗37265、79千瓦時;用水消耗1195、85立方米;汽油消耗4878、89升。單位建築面積用電量為49、69度/平方米?年,人均用電量為1863、29千瓦時/年,人均用水為59、79升/年,人均單車耗汽油量243、94升/年。

二、能源資源消耗變動情況

經統計,20xx年能源資源消耗呈現“有升有降,總體下降”的態勢。其中,人均用電量同比下降13、58%,人均用水量同比下降16、7%,人均車耗汽油量同比下降7、22%。

20xx年度能源消耗總量同比下降10、32%,實現局級用電、用水、用油能耗指標節約5%以上。

三、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20xx年我局公共機構節能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從總體上看,與縣委縣政府的要求仍有差距。下一步我局將重點採取以下措施,進一步提高公共機構節能的成效。

(一)加大節能改造力度。加強對大能耗設備的監控,儘量減少使用並加大改造力度。嚴格執行車輛淘汰制度。加快淘汰高耗能的辦公設備,完成節能燈管的更換,積極推進辦公室資源循環利用。

(二)加強節能宣傳教育。進一步增強工作人員公共機構節能的意識,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和自覺性。適時舉辦節能專題講座,提高節能管理能力,營造公共機構節能的良好氛圍。

(三)深化機關節能管理。嚴格執行我局已有的各項節能制度規定,強化公務車節油、車輛維修、辦公節電、日常節水、辦公耗材、通訊和郵資、公務接待費用、差旅費用、會議費用、印刷費用及其它節能事務管理措施。

(四)完善節能考核評價。不斷完善節能降耗工作目標責任制和問責制,切實加強對節能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監督檢查,對成績突出的予以表彰和獎勵,對考核不達標的科室通報批評和問責。

統計分析報告 篇三

近年來,巴州區委在上級黨委和組織部門的正確領導下,切實加強制度建設和作風建設,堅持用好的作風和好的制度保障《幹部任用工作條例》和各項幹部政策、制度的貫徹落實。並在幹部制度和幹部教育管理工作上作了一些新的嘗試,全區幹部選任、教育、管理工作步入了制度化、規範化的軌道。根據2006年幹部統計年報,現將我區幹部統計分析報告如下:

一、領導班子建設進一步加強

巴州區於2006年8月和11月分別就鄉鎮領導班子和區級四大家領導班子進行了換屆。換屆後,區、鄉(鎮)兩級領導班子呈現出三個特點。

(一)領導職數減少。區級四大班子領導職數換屆前共46名,換屆後為44名,減少職數2名。鄉鎮領導班子的職數換屆前共460名,換屆後職數共218名,減少242名。

(二)班子結構優化。一是年齡整體降低。換屆後的區級四大班子領導平均年齡總體降低,區委常委班子換屆前平均年齡44歲,換屆後平均年齡40.50歲;區人大領導班子換屆平均年齡53.86歲,換屆後平均年齡51.71歲;區政府領導班子換屆前平均年齡41.29歲,換屆後平均年齡39.88歲;區政協領導班子換屆前平均年齡50.80歲,換屆後平均年齡49.50歲。二是班子成員學歷普遍提升。換屆前,四大班子領導成員中,有研究生學歷2人,大學本科15人,專科27人,中專及以下2人;換屆後有研究生學歷8人,大學本科16人,專科19人,中專及以下1人。換屆前,鄉鎮領導班子中,大學本科學歷佔10%,專科佔60%,中專及以下佔30%;換屆後,大學本科學歷佔16%,專科佔64%,中專及以下佔20%。三是班子成員搭配更加合理。在換屆後,區級四大班子及鄉鎮班子基本實現了老中青的合理搭配,形成了適度年齡梯次。

(三)協調配合加強。換屆後的各級領導班子平均年齡整體下降,學歷普遍提高,更加具有朝氣,理論素養、執政能力較換屆前得到有效提升。由於領導職數減少,各級班子成員的分工更加明確、責任更加明晰,工作積極性和創造力得到進一步激發。

從統計數據看,巴州區的各級領導班子在換屆後得到了進一步加強,但鄉鎮領導班子均由公推公選產生,在公推公選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一是本位主義在一定程度存在。由於基層幹部和羣眾在行使民主權利中存在一定的本位主義、家族思想,對外地人在公選中造成不利的傾向。二是個別班子在團結上存在隱患。鄉鎮領導班子公推公選,雖然充分體現了民主,但同時也使原有的班子成員在競爭中產生了一些矛盾和摩擦。因此,鄉鎮的一些班子成員中存在不團結隱患,領導班子成員之間,當選領導和落選人員之間有相互拆台的現象。三是領導班子工作執行力有待加強。一些鄉鎮領導由於在競選過程中得到了一些幹部和部門的大力支持,當選後有“報恩”思想,對一些工作在執行上有不願逗硬的現象。有一些領導害怕工作過於逗硬而得罪人,在今後的競選中失去支持,因而在工作中有得過且過、不敢逗硬的現象。

針對這些班子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一方面,上級組織要進一步加大對工作的目標考核力度,建立不勝任領導幹部調整制度;另一方面,建議縣區委應進一步加大對換屆鄉鎮領導班子的組合搭配力度,可根據公推公選的實際情況,對鄉鎮領導班子成員在鄉鎮之間進行適度交流,既減少了幹部之間的矛盾,又為一些領導幹部大膽逗硬開展工作提供必要環境。

二、常委分工負責製取得明顯成效

巴州區在市委制定的總體原則和框架內,對常委分工負責制進行了一些探索和實踐,制定了《區委常委分工負責制試行辦法》、《區委常委分工負責制動行規則》等規範性文件,促進了新一屆常委會班子正常運轉。

(一)新一屆常委會的基本特徵

我區於2006年11月對區級四大班子進行了集中換屆。換屆後的區委常委會具有四個方面的特徵:一是常委職數減少。新當選的區委常委共11名,比換屆前減少2名其崗位為:區委書記、區委副書記(區長),其他9名常委分別兼任區委辦公室主任、常務副區長、紀委書記、組織部長、宣傳部長、政法委書記、副區長、工會主席(統戰部長)、人武部政委。二是副書記職數減少。換屆前區委共設5名副書記,換屆後僅設一名副書記兼任區長,未設專職副書記。三是黨政交叉任職增多。有3名區委常委在政府任正、副區長。四是年齡、學歷結構更加優化。新一屆區委常委男同志10人,女同志1人,平均年齡為40歲,年齡最大的44歲,年齡最小的37歲,較上屆平均年齡44歲相比下降了4歲,研究生文化5人,大學文化6人。文化程度較之上屆有普遍提高。

(二)常委負責制試行的方式方法

我區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關於領導班子配備改革的有關要求,科學設置黨政工作機構,適當增加全委會委員名額,進一步完善了區委常委會的組織結構,有效地避免了體制外循環,避免了非正常因素對決策事項的干擾和影響,減少了決策的`中間環節。

我區實行區委常委分工負責制,一是堅持了六大原則:集體領導、常委負責的原則,合理分工、權責統一的原則,民主平等、規範議事的原則,依法辦事、科學決策的原則,總攬全局、協調高效的原則,授權充分、各負其責的原則。二是在功能定位上,堅持“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原則,在強化統攬作用的同時,重視探索各司其職、相互配合、形成合力的協調運行機制。三是在工作機制上,構建和完善統分適度、運行協調的工作機制,黨委決策、政府落實、人大監督、政協參與的領導機制,擴大民主、科學集中的決策機制,責任細化、工作量化的目標管理機制,重大情況通報、重大事項報告的監督機制以及自身能力建設機制。四是在制度建設上,力求管用、實用,出台了《常委分工負責制試行辦法》、《常委分工負責制運行規則》、《重要會議開放暫行辦法》等規範性文件,為新一屆常委會提供了制度保障。

區委規定,一是地方常委會向全委會負責並接受監督,定期向全委會報告工作,集體對全委會負責。在分工上,既考慮決策參數齊全的問題,又解決決策主體模糊的問題,按照“不交叉、不重疊、不缺失”的原則,合理調整常委分工,實行集體領導下的常委分工負責制度。二是在決策改革方面,實行會議決定、嚴格票決。建立決策調研、諮詢、徵詢意見、協商、風險防範和信息反饋、評估機制。凡涉及區委常委會職責範圍內決定的重大事項,必須在認真調查研究、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經書記與分管、聯繫常委充分醖釀或與其他常委通氣、協商並提出成熟意見後,方能召開常委會議集體討論票決。對專業性、技術性較強的重大事項,進行必要的專家論證、技術諮詢和決策評估;對幹部任免或其他一些重大事項,實行預案優選,增強決策的科學性。三是從制度層面規範區委常委分工負責制運行機制,制定了試行的運行規則和辦法,提出了決策運行“八項制度”,即集體領導制度、分工負責制度、民主平等制度、科學決策制度、協調配合制度、工作報告制度、日常工作制度、監督激勵制度。同時,按照省委相關規定的要求,對區委常委會議的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進行了全面規範。

(三)試行常委分工責任制的初步成效

對巴州區來講,常委分責任制是一個新鮮事物,建立運行以來情況良好。

第一,書記直接面對常委,減少了領導層級。換屆前的區委班子設有五名副書記(含區長),其他常委和副區長分管的工作都有一名副書記分管,從書記到常委,無論是決策,還是執行,都經過了兩個層面,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工作效率。換屆後,區委未設專職副書記,書記直接面對常委,減少了“中間層”和“緩衝帶”,更有利於發揮每一位常委的工作自主性,有利於促進常委會高效運轉。

第二,常委會集體決策,提升了班子權威。實行常委分工負責制後,取消了原來的書記辦公會制度,重大事項按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醖釀,會議決定”的原則進行決策,真正體現了黨委常委會作為法定決策機構的地位和作用,有利於提高常委會領導班子的權威。

第三,常委各負其責,激發了工作活力。常委分工責任制明確了常委的權力和責任,常委的職責一般都比過去增加許多,如宣傳部長除分管宣傳文化等傳統領域外,還聯繫教育、衞生等工作,組織部長、工會主席等上面不再有分管副書記,常委獨立開展工作的空間大了許多,有利於充分調動常委的工作積極性。

第四,黨政領導分工不交叉,理順了黨政關係。過去一項工作黨委政府都有一名領導分管,很多事情要黨委的分管領導拍板,政府分管領導成了“配角”,但其中一些事情屬於政府行為,變成了黨委“大包大攬”。實行常委分工負責制後,凡屬於政府職責範圍的工作由政府領導分管,不是常委的副區長分管的工作,區委確定一名常委進行聯繫,由分管領導負主要責任。這樣,即確保了黨委對各項工作的全覆蓋,又避免了分工上的交叉和重疊,使黨委、政府的工作各有側重,理順了關係,減少了磨擦和扯皮。

第五,重要會議對外開放,加快了民主進程。為實現常委會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透明化,區委制定了《重要會議開放暫行辦法》,規定區委常委會議、全委會議,包括政府常務會議和人大常委會議等會議研究決定重大事項時,都要對羣眾開放。區委換屆後的第一次常委會議,就邀請了區委委員、黨代表、普通黨員列席,使常委會的決策更加合乎民意、順應民心,為建立陽光黨務邁出了重要一步。

(四)需要探討和完善的幾個問題

一是常委之間如何協調的問題。換屆之後,除書記和區長(副書記)之外,其他常委都處在同一層級,協調常委之間的關係這一任務就落到書記、副書記兩人身上,沒有專職副書記分擔,實際上增加了書記“集中”常委決策意志的難度。

二是常委如何分工的問題。對於這一問題普遍存在兩種理解,一種是應該“全覆蓋”,即常委的分工要覆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個方面,但這樣容易交叉重疊;另一種則是不應該重疊,即政府已有領導分管的工作,不再確定常委分管,但這可能導致常委會對某些領域的領導和指導出現“空檔”,不利於常委會的領導和決策。我區在這個問題上走了個“中間路線”,即政府已有領導分管的工作,區委確定常委聯繫,但這樣也形成了實際上的重疊,在執行決策和責任追究時不好認定責任主體。

三是如何減輕書記工作負擔的問題。實行常委分工負責制後,常委直接對書記的負責,同時也有更多的具體工作需要書記拍板,可能會影響書記謀全局、抓大事的精力。另一方面羣眾來信來訪也更多地直接面對書記,增加了書記的工作負擔。

四是區委辦主任職權如何定位的問題。區委常委、區委辦主任在常委班子中排名第三,但究竟應該履行哪些職責尚不明確,雖然分工明確其協助書記處理日常事務、搞好協調,但每項工作都有其他常委分管或聯繫,一般不好主動介入。在未設專職副書記的情況下,黨委辦主任的職責和權力有待進一步明確。

五是黨委辦公室如何服務的問題。區委常委都兼任其他職務,也都有對應的工作單位,一些服務工作自然由這些單位承擔,區委辦公室沒有安排專門人員聯繫其工作,因此,辦公室對其他常委分管聯繫的工作情況不能及時知曉,容易造成信息、督查、服務方面的脱節。

三、“女、少、非”幹部培養和使用力度進一步加大

換屆前,區級四大班子領導成員中有女幹部3人,佔7%;配備有女幹部的區級部門班子29個,佔班子總數51%;配備有女幹部的鄉鎮領導班子36個,佔班子總數72%;全區共有女幹部498人,佔幹部總數17%。換屆後,區級四大班子領導成員中有女幹部4人,佔10%;配備有女幹部的區級部門班子30個,佔班子總數55%;配備有女幹部的鄉鎮領導班子47個,佔班子總數94%,全區有女幹部506人,佔幹部總數的18%。

換屆前,全區各級班子中有少數民族領導幹部1人,全區共有少數民族幹部3人;換屆後,全區各級班子中有少數民族領導幹部1人,全區共有少數民族幹部3人。

換屆前,全區各級班子中有非中共黨員領導幹部19人,全區共有非中共黨員幹部403人,佔幹部總數的13%;換屆後,全區各級領導班子中有非中共黨員領導幹部22人,全區共有非中共黨員幹部412人,佔幹部總數的14%。

從上述統計數據來看,全區“女、少、非”幹部的培養和使用力度不斷加強,但“女、少、非”幹部的數量和所佔比例比較低,還有進一步強化的空間。在今後幹部工作中,可建立“女、少、非”幹部後備庫,對這些幹部進行跟蹤培養。

四、幹部考錄、晉升、交流、培訓步入制度化、規範化軌道

區委切實加強對幹部隊伍的日常管理、監督,形成了幹部選、用、育、管的綜合機制。針對當前幹部工作中的熱點問題,全區在幹部人事工作中剛性執行了“五必考”制度,即“凡進(新進入公務員隊伍)必考、凡晉(職)必考、凡入(城)必考、凡轉(非財撥或差額財撥轉財撥、非財撥轉差額財撥)必考、凡聘(事業單位新聘人員)必考”,使幹部考錄、晉升、交流、培訓步入了制度化、規範化的軌道,在羣眾中反響良好。2006年,全區各級機關幹部中晉升職務的48人,交流55人,參加培訓人員合計645人,培訓總人數909人次(其中黨校培訓809人次)。

從統計數據可以看出,全區幹部交流的渠道比較單一,幹部培訓的形式還有待多樣化。建議在幹部交流中進一步加強區級部門中層幹部的競爭輪崗,既能加大幹部交流、鍛鍊幹部能力、增強幹部活力,又能使關鍵崗位的幹部得到有效監管。在幹部培訓中,應進一步加大培訓渠道和方式的拓展,構建幹部內輪外派、上掛下派、政企交流的幹部教育培訓大格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9yrek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