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竹林七賢的故事(精品多篇)

竹林七賢的故事(精品多篇)

竹林七賢的故事(精品多篇)

竹林七賢排名考究 篇一

竹林七賢排名考究

摘要:竹林七賢指三國魏時的七位名人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阮咸、王戎的合稱。他們常集於山陽(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稱竹林七賢。七賢或文名大盛,或品行特異,或官階顯赫,因此他們的高蹈避世就成了人們論談不休的話題。本文通過拜讀《世説新語》對他們有了粗淺的瞭解,便大膽對他們排名。 關鍵字:竹林七賢

品性

才氣

七賢之稱始見於東晉孫盛《魏氏春秋》。其雲:“康寓居河內之山陽縣,與之遊者,未見其喜愠之色。與陳留阮籍、河內山濤、河南向秀、籍兄子鹹、琅琊王戎、沛人劉伶想與友善,遊於竹林,號位七賢。”七賢所學大都以老莊之學為主,志趣相投。但在政治上,阮籍、劉伶、嵇康對司馬氏集團均持不合作態度,嵇康更因此被殺。相反王戎、山濤等則先後投靠司馬氏,歷任高官,併成為其政權的心腹。在文章創作上,以嵇康、阮籍為代表。如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他以老莊崇尚自然為論點,説明自己不堪出仕,公開表明了不與司馬氏合作的政治態度,文章頗負盛名;又如阮籍的《詠懷》詩82首,透過比興、寄託等手法,隱晦地揭露最高統治集團的惡行,諷刺虛偽的禮法之士。由是通過七賢的文章創作,可窺略到他們各自的志向意趣。

世人常為誰為竹林七賢之首而爭執不下,其中以嵇康、阮籍的擁護者最多。我也曾為他們倆誰更勝一籌而煩惱。隨着對他們的深入瞭解,我逐漸將心中的天平偏向阮籍。阮籍與嵇康是七賢中文學成就最高的。他們都出身於官吏之家,都與曹魏統治集團有一定的聯繫。作為封建社會的知識分子,他們都層有過建功立業、報效王室的渴望,都以放達不拘的個性、飄逸飛揚的神采、超然塵外的精神解釋了一種人生的審美境界,成為魏晉時期文化精神的代表,對當時的文化風尚、審美情趣、創作風格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正如《文心雕龍•明詩》篇説:“乃正始明道,詩雜仙心,何晏之徒,率多浮淺。唯嵇志清峻,阮旨遙深,故能標焉。”這裏面指的就是阮籍和嵇康。

我之所以會把阮籍排在嵇康之前,只要是因為兩人性格以及處事方式的不同。嵇康性格剛烈,處事過於決絕;而阮籍能屈能伸,較為靈通。這在兩人的文學作品中便可知一二。最能表現嵇康的政治態度和剛烈個性的,是他的名作《與山巨源絕交書》。山巨源即為山濤,竹林七賢之一,與嵇康交誼深厚。他原本退隱山林,但中道改節,投靠司馬氏,在離職之際舉薦嵇康代替自己。嵇康以為是奇恥大辱,毅然作書與山濤絕交。在書信中,她一方面痛責山濤變節從仕,一方面盡然描述自己傲視避俗的態度,極力推崇老莊,強調任真,毫不掩飾自己對自由放縱生活的喜好,他以犀利的文筆無情嘲笑官場上的虛文縟禮,宣稱自己不能出仕的原因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而”,諸如:喜歡誰懶覺,但做官以後,守門的差役就要催人起牀,令人無法忍受;不喜歡俗人,做官後卻要與他們共事,真讓人難以忍受······阮籍對司馬氏提倡的名教禮法採取一種傲慢的嘲弄態度,甚至在信中寫自己性情舒懶,頭面常十天半月不洗,“不大悶癢,不能沐也”,“每常小便而忍不起,領胞中略轉乃起耳”,更是令那些不苟言笑的禮法之士氣得火冒三丈。嵇康自己也表示自己的志向和個性絕不易改,好比野性難馴的麋鹿。全文嘻怒笑罵,隨意揮灑,痛快淋漓,“非湯、武而薄周孔”,自始至終貫穿着對司馬氏的決絕態度。其結果可想而知,嵇康不幸成為司馬氏的眼中釘。就如魯迅所説:“湯武是以武定天下的,周公是輔成王的,孔子是祖述堯舜,而堯舜是禪讓天下的。嵇康都説不好,那麼,教司馬懿篡位的時候,怎麼辦才好呢?沒有辦法,在這一點上,嵇康於司馬氏的辦事上有了直接的影響,因此就非死不可了。”事實正是如此,嵇康遭鍾會誣陷,為司馬昭所殺,年僅39歲,一代奇才也就此隕落。除此之外,嵇康擅長音樂書法,最善鼓琴,著有傳世名作《廣陵散》,他還工於草書,其磨嘰“精光照人,氣格凌雲”,被稱作草書妙品。 1 嵇康更是個重情重義的人,在他臨死之前,沒有把自己的一雙兒女託付給哥哥嵇喜,沒有託付給自己敬重的阮籍,沒有交給向秀等其他人,而是交給了山濤,並且對自己的兒子説:“山公尚在,汝不孤矣。”儘管有這個絕交書,但在嵇康心中,他依舊視山濤為自己的知己。嵇康如此,後人也毫不吝嗇地表達對他的憧憬之情。例如,魯迅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中誇讚嵇康其文“思想新穎,往往與古時舊説反對”。可見嵇康在後人中形象非一般。

相反,阮籍雖也反對名教,卻沒有嵇康那樣徹底。阮籍既對曹魏政權的腐敗深感失望,又痛恨司馬氏集團的奪權篡位,對時局的惡化表示深切的憂慮。他不僅有“一身不自保,何況戀妻子”的疑懼,而且面臨這窮途失路的精神危機,他感歎“人生若塵露,天道竟悠悠”,似乎“獨有延年術,可以慰吾心”,但又清醒的意識到“採藥無旋返,神仙志不符”。他希望能像雲中玄鶴“一飛沖天”,又苦於“天網彌四野”。他苦悶,他彷徨,他壓抑,於是他把現實中無法發泄的憤懣和苦惱用詩歌的形式表達出來。於是也成就了《詠懷詩》八十二首。相比嵇康的有言必進,阮籍卻是曲折隱晦。他既要避禍全身,又要發泄內心的憂患,以冷淡的語言來表達熾熱的感情,以荒誕的口吻表達嚴肅的主題。這種含蓄也增加了詩的深厚讀,給讀者以聯想與回味。相比嵇康的離羣索居,阮籍則是採取更為明智的“大隱隱於市”,他雖傾向與曹魏政權,但同時又感到世事已不可為,於是他採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態度,或閉門讀書,或登山臨水,或酣醉不醒,或緘口不言。不過有時候迫於司馬氏的淫威,他也不得不應酬敷衍。他接受司了馬氏授予的官職,因此司馬氏對他採取容忍態度,對他放浪佯狂,違背禮法的各種行為不加追究,阮籍最後得以終其天年,享年五十四歲。阮籍對後世的影響非常大,在魏晉玄學和五言詩上,阮籍都作出了巨大貢獻。文學大師曹雪芹更是對阮籍青睞有加。周汝昌先生曾指出:“夢阮”別號的背後可能暗示着曹雪芹對阮籍的崇敬並非泛泛的。曹雪芹名作《紅樓夢》的男主人公賈寶玉身上也可與看到阮籍的影子。可見阮籍對曹雪芹的影響非常之大。明人靳於中更毫不吝嗇地稱讚阮籍人品之高尚,稱他為“命世大賢”。

總結來看,空有一身傲骨是不夠的,只有如阮籍一般進退有度,才能令後人銘記。 以我之見,排在阮籍和嵇康之後的應為山濤。山濤是竹林七賢中最年長的一位。他之加入竹林名士,是以其風神氣度。同為竹林七賢的王戎對他的評論是:“如璞玉渾金,人皆欽其寶,莫知名其器。”也就是説,他給人一種質素深廣的印象。而大器度,正是其時名士之一種風度。雖然山濤與嵇康、阮籍情意甚篤,但是志趣其實並不相同,這從他舉嵇康自代以至引出嵇康與之絕交一事,即可説明。他走的是另一條入仕的道路。山濤是一個很有見識的人,他謹慎小心地接近權力。在曹氏與司馬氏權力爭奪的關鍵時刻,山濤看出事變在即,“遂隱身不交世務”。這之前他做的是曹爽的官,而曹爽將敗,故隱退避嫌。但當大局已定,司馬氏掌權的局面已經形成時,他便出來。山濤與司馬氏是很近的姻親,靠着這層關係,他去見司馬師。司馬師知道他的用意與抱負,命司隸舉秀才,除郎中,轉驃騎將軍王昶從事郎中。久之,拜趙相,遷尚書吏部郎。開始做的當然都是小官,到了任尚書吏部郎的時候,山濤的仕途便一帆風順了。嵇康曾有《與山巨源絕交書》一文,後人因此對山濤頗多鄙夷。雖然山濤並不像嵇康那樣是非分明,剛直峻急,但也只是行不違俗而已。譬如他也飲酒,但有一定限度,至八斗而止,與其他人的狂飲至於大醉不同。山濤生活儉約,為時論所崇仰。他在嵇康被殺後二十年,薦舉嵇康的兒子嵇紹為祕書丞,他告訴嵇紹説:“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時,猶有消息,而況人乎!”可見他二十年未忘舊友。 至於他投靠司馬氏,似也無可非議。因為士人求知的目的是“經世致用”,他們想必也有所謂的“實現自身價值”的問題。但他們擁有的純知識的地盤卻是如此之少,除了天文、曆法以外,其他的科學技術幾乎都是“醫卜星相”、“百工”的賤業。法律、經濟和管理也大多是吏胥的專利,琴棋書畫之類對絕大多數人來説只是業餘愛好,他們所能做的也就只有讀書與做官了。在皇權壟斷一切的社會,僅有一技之長以至雞鳴狗盜者自不必言,就是有經緯天下之術的蓋世英才,舍“貨與帝王家” 2 之外也少有一展身手的。況且,山濤的政治才能十分出色,他任用賢才,多次直言勸諫,,他所舉薦的人物,還被列名成冊,當時稱為《山公啟事》。且他為官期間,兩袖清風,最後也是清貧而終。在我看來,山濤的品格是無話可説,與阮籍嵇康相差的主要是在文學的造詣上。

山濤之後,應為向秀。他專攻老莊之學。當時《莊子》一書雖頗流傳,但舊注“莫能究其旨統”,向秀作《莊子隱解》,解釋玄理,當時影響甚大,對玄學的盛行起了推動作用。然而向秀未注完《秋水》《至樂》便去世了,當時向秀的兒子還小,沒有將父親的註釋光揚天下,被郭象將文稿竊取。後世之人每每談到《莊子》的註釋,就將郭象奉為大家,而忽視了向秀的顯著功績,不免令人惋惜。在政治上,嵇康被司馬昭殺害後,為避禍計,他不得已順應朝廷出仕,但“在朝不任職,容跡而已”,選擇了只做官不做事,消極無為。由此也體現了他壓抑心中的傲然之氣。

我認為,阮咸應名列七賢第五。阮咸,阮籍之侄,兩人並稱“大小阮”。他與阮籍一樣放達任誕,狂浪不羈。但無論在才氣還是品性上,他都不如他的叔叔來的出色。他歷官散騎侍郎,補始平太守。山濤認為他“貞索寡慾,深識清濁,萬物不能移。若在官人之職,必絕於時。”但晉武帝認為他耽酒浮虛而不為所用。阮咸雖多處不及叔叔,但在音律上他可是當仁不讓的大家。他善彈琵琶,有一種琵琶甚至以“阮咸”為名。他還有著作《律議》傳世。在我看來,阮籍既幸也不幸。幸的是他有阮籍這樣的叔叔,使其得以耳濡目染,並列為七賢、不幸也是因為阮籍,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並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由於叔叔過於出色,阮咸必然會有自卑的感受,且從小想伴,這種精神的折磨是難以言喻的。但論其音律上的造詣,我相信後人是不會吝於稱讚的。

接下來應是劉伶。對於劉伶,我對他的感情很複雜,有惋惜有稱讚。惋惜他的才能與報復不能得以施展,也稱讚他的避世態度與方法。他同嵇康阮籍一樣,反對司馬氏的黑暗統治和虛偽禮教,為避免被迫害,遂嗜酒佯狂,任性放浪。最經典的一則故事便是:一次有客來訪,見他不穿衣服在屋裏喝酒,便責問他。他卻説:“我以天地為宅舍,以屋室為衣褲,你們為何入我褲中?”在我看來,他這種放蕩不羈的表現不僅表現的他對名教禮法的否定,更是他才能的一種體現,只可惜了這一身才幹啊。

王戎列於最後無可厚非。他是七賢中年紀最小的以為,也是最庸俗的以為。他出生與富貴大家,晉武帝時歷任吏部黃門郎,散騎常侍等官職,進爵安豐縣侯。惠帝是更是官至司徒。他從事官職不想阮籍向秀一般迫於無奈,也不想山濤一般為了施展心中抱負,他苟媚取寵,熱衷名利,立朝無所匡薦。性極貪吝,田園遍及諸州,聚斂無度,晝夜算計,恆若不足。提及這些,王戎往往被後人詬病,更有人認為他與七賢的狂放寡慾格格不入。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他卻是十足的孝子,當時王戎與和嶠兩人同時喪母,王戎哀痛的骨瘦如柴,而和嶠哀痛哭泣利益周備。當晉武帝向劉仲雄詢問兩人情況時,劉仲雄將和嶠的孝道稱為生孝,王戎的稱為死孝。這在“先親後君,先孝後忠”思想盛行的魏晉時代可是個非常好的品質,也使王戎立馬獲得的武帝的好感。為他以後的仕途鋪平了道路。

綜上所述,以我之見,竹林七賢的排名應以阮籍為上,嵇康次之,山濤、向秀、阮咸、劉伶,王戎最後。但這也只代表個人見解。況且七賢之所以為七賢,不是沒有原因的。在研讀《世説新語》的同時,我們更應該深入領會到古代聖賢的過人之處,並向他們學習,完善自身。

參考文獻:《晉書》 、《魏氏春秋》 、《曹雪芹小傳》 、《文心雕龍•明詩》

竹林七賢之——嵇康 篇二

竹林七賢之——嵇康

文/百里冰,號琬雪宜人

鐵匠健美藝術

魏晉都城洛陽的城外大道上走來了一個人,只見他風塵僕僕,卻無絲毫疲倦之態,看來人中等身材,儀表非凡,只見他目若朗星,面如冠玉,他一頭飄逸的長髮被微風吹拂着,一雙烏黑明亮的眼睛炯炯有神,薄薄的嘴脣露出一絲堅毅的微笑,只看他英姿颯爽超凡脱俗的身姿,讓人恍然覺得眼前的之人是仙人下凡。他邁着輕快的步伐,灑脱地來到了都城洛陽,他抬頭望一望高大的城門,嘴角不經意間露出一絲微笑。來的不是別人,他正是“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

嵇康(224—263年),字叔夜,譙郡輊(今安徽宿州)人,官至中散大夫。如今的都城洛陽是個是非之地,處處暗藏殺機,洛陽正處於“剪不斷,理還亂”的時代。當時魏明帝曹叡臨終託孤,把曹芳託付給了曹爽與司馬懿,然而他們並沒有齊心協力為曹魏集團盡忠效力,而是暗中較勁互相拆台,各自培養自己的親信勢力,但是曹爽的智慧和司馬懿相比差的不是一星半點,那是天地之差,曹爽還總是自以為是地覺得自己的智慧超人一等,他絲毫沒把司馬懿放到眼裏,而司馬懿以退為進,他把曹爽放縱的不知天高地厚。而嵇康已看出了此中端倪,他看到曹魏政權已如斷了線的風箏搖搖欲墜,為躲禍端,他就辭官而去。今天,嵇康去而復返,他雖不為入仕做官而來,但是在這充滿腥風血雨的漩渦裏,他那一身不屈不撓的傲骨,能否保全得了自己還是個未知。

嵇康來到都城,天子腳下,但他並不是為了做官,而是弄來一把大錘,叮叮噹噹地打起鐵來。當時,嵇康已經名滿天下,寫就一流的文章,有着高貴的節操。而且他身材偉岸,相貌俊美,人們説嵇康是“龍章鳳姿,天質自然”。好朋友山濤這樣形容:“叔夜之為人也,巖巖若孤鬆之獨立;其醉也,巍峨若玉山之將崩。”

嵇康打鐵,那可是洛陽一景:嵇康打鐵時,為他打下手的,是“竹林七賢”之一的向秀,向秀安靜地坐在一旁拉着風箱。爐中的火苗盡情地燃燒着,嵇康赤膊着上身,肌肉一塊一塊兒地緊繃着,怕是比當今的影星施瓦辛格還酷。嵇康與向秀兩人珠聯璧合的配合,引來了眾多的追星者,古代的追星族絲毫不亞於當今時代,嵇康在洛陽打鐵後,洛陽的鐵匠爐就像雨後春筍般迅速發芽蔓延,一時間,大街小巷的健美藝術男人蓬勃而生,他們一個個赤膊了上身,露出他們那堅實的肌肉,追星族們並不管打的農具是否能好用、是否能好賣,他們只是追星一族,他們的目的就是隻管掄起大錘跟着感覺走,能和嵇康一樣打鐵那就是他們的驕傲、他們的榮幸。嵇康打鐵時,周圍圍滿了人,除了年輕的小夥還有大姑娘小媳婦,他(她)們一雙雙崇拜的目光隨着嵇康錘打的樂符而興奮不已,只是那時的他(她)們還不懂的簽名拍照,如果他們懂得了這,那嵇康的鐵匠爐就更熱鬧了。

閒話少敍,言歸正傳。説話間就到了景元一年(公元261年),曹魏政權又一次遭到重創,妄圖篡權的司馬昭,竟然殺了曹髦。為避

弒君罪名,取得輿論支持,司馬昭欲拉攏嵇康來為他裝點門面,於是指派山濤動員嵇康入仕。司馬昭這是癩蛤蟆穿西服——人模假樣,他明知道嵇康和曹家是親眷關係,他也清楚地知道嵇康是不會給他捧場,但司馬昭偏偏就喜歡背道而馳走偏鋒的刺激,所以他依然讓山濤來勸説嵇康出仕來為他捧場。

“竹林七賢”中,嵇康和山濤都很有“社會背景”。嵇康娶的是曹操的嫡孫女,沛王曹林的千金——曹慧。曹慧出落得亭亭玉立,行動處如弱柳扶風,嫻靜時似姣花照月。因此他與曹魏集團是姻親,山濤與司馬氏集團是姑表親,雖然司馬氏集團與曹魏集團你死我活的為權力爭鬥不休,但兩個好朋友的關係,並沒有因為各自的“社會背景”而蒙上陰影。兩個人的志向與愛好是相同的,兩個人的友情也是鋼鐵一般的堅固。

山濤心知肚明知道嵇康不會為司馬昭裝點門面,但是司馬昭不知好歹地説了出來,山濤又不能駁他的面子,於是勉為其難地來到了嵇康的家裏,山濤對嵇康説自己要擔任散騎侍郎,讓嵇康出山接替自己的吏部侍郎。嵇康見山濤突然登門上讓自己出仕,默契的朋友不用明言就已知道一切原委。嵇康很明白、很理解、也很懂得山濤的困境,為了保護山濤,為了讓山濤能順利地給司馬昭交差,於是,嵇康就和山濤一唱一和地給司馬昭演了一出雙簧。且説嵇康聽山濤説完讓他出仕後勃然大怒,他一言不發地來到桌案前,提起筆來刷刷點點筆不停點,一篇絕交書就橫空出世了,一篇言辭激昂的《與山巨源絕交書》出現在世人面前,嵇康鄭重宣佈與山濤斷絕友情關係。也理所當然地

拒絕了這個官職。

嵇康在絕交書中説:“如果我做官,就等於手拿屠刀,會沾上羶腥的血跡,實在齷齪的很。”嵇康的話山濤明白也理解,但卻深深地刺痛了司馬昭。

嵇康又説:“非湯、武而薄周禮”,司馬昭看到這句話勃然大怒,因為他“做賊心虛”,司馬氏父子擅立皇帝,並以周公攝政自居,還想通過“湯武革命”改朝換代,所以他認為嵇康的話隱含攻擊,從此對他恨之入骨。

惹禍上身

嵇康對司馬氏反感,對他的爪牙也十分反感。有一次,鍾會帶着一對人馬躍武揚威地來拜訪嵇康。要説鍾會這個人是聰明有餘,但心胸不足,當時嵇康正和向秀在打鐵,見鍾會不知好歹地來了,依然是旁若無人,只管叮叮噹噹地打鐵,這下可把鍾會推向了尷尬的境地。俗話説:“對人忽略是最大的侮辱,最高的輕蔑是無言。”雙方就這樣僵持了好長時間,鍾會終於堅持不下去了,他面帶怒容,策馬便走。嵇康見鍾會要走了,才開口説:“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鍾會本已很狼狽,但也不甘示弱地説:“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二人的一問一答都簡潔而巧妙。鍾會是趾高氣揚的來,灰頭土臉的走。嵇康的無言是對鍾會趾高氣揚的鄙視,從此鍾會對嵇康是恨之入骨,他和嵇康這冤仇算是結下了。

鍾會是一個心胸狹窄的人,他在嵇康以後的生命歷程中,扮演了

一個重要的不光彩的角色,他這個人真是又卑鄙又猥瑣又狠毒。

且説嵇康之為人是襟懷坦蕩,眼裏容不得半點沙子,從來不搞小動作,但正是這種光明磊落的舉動,使嵇康遭到別人的暗算,結果斷送了性命。

時光來到了景元三年(公元263年),一件案子把嵇康牽扯了進來,他的好友呂安的哥哥呂巽[xun]是個人面獸心的傢伙,他見弟媳貌美,就生了邪念,他找來幾個婆娘把弟媳灌醉後姦污了。事後呂安之妻羞憤難當,自縊而亡。呂安得知真相,雖恨其兄混賬,但礙於手足情面,只好隱忍不發,只將此事哭訴與嵇康。

呂巽做賊心虛,就一不做二不休,惡人先告狀,向司馬昭誣告呂安,説呂安對母親不孝。

司馬昭一貫標榜“以孝治天下”,而呂巽又是他跟前的紅人,於是他下令將呂安抓起來。

嵇康是一個俠骨柔腸,為朋友兩面插刀的人,為了維護正義,嵇康站出來為呂安作證。但是他的證言不但沒有為呂安擺脱困境,反而連他自己也身陷牢獄。

嵇康被下了大獄,本來已夠倒黴的了,可是他真正的災難還在後面。這時出來一個落井下石的的人,他就是鍾會,他對嵇康前番在街上對他的侮辱一直耿耿於懷,恨之入骨。如今見嵇康出事了,他就想推波助瀾借刀殺人,趁機向司馬昭煽風點火提建議,他勸司馬昭儘快判嵇康死刑,理由是嵇康乃是一條卧龍,不能讓他騰飛。且説司馬昭雖然把嵇康下了大獄,但是他也為難,嵇康是一代名士,為他定罪總的拿出一個有説服力的理由吧!他正在為難,鍾會就送來了計謀,司馬昭聽鍾會説完,於是司馬昭就決定殺嵇康以絕後患。

在魏晉之際要治一個人的罪,並不需要什麼法律程序,大將軍司馬昭就是法律。最終嵇康在他四十歲時,他的生命終於走到了盡頭,司馬昭終於把他送上了斷頭台。

廣陵散曲

都城洛陽今年的秋天格外的不一樣,秋風瑟瑟,天空經常處於灰暗之中。景元三年秋天的一天,極少出太陽的京城今天破天荒地陽光明媚,紅彤彤的陽光鋪滿了大地。上午,從京城裏出來一輛囚車,囚車裏坐的是京城的名士嵇康,此時,京城百姓已經轟動,都知道名士嵇康將被處斬,於是得到消息的百姓把京城至刑場的道路圍了個水泄不通,司馬昭緊急調動了京城護衞官兵前來維持秩序。

人們的心揪得緊緊的,人們的心情和天空的陽光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意境,而刑場上嵇康神情卻很從容,嵇康抬頭看看天空,離午時三刻還有一段時間。這時,嵇康幾乎是幽默地説:“既然離行刑還有一段時間,和不利用一下?哥哥,取我的琴來!”

刑場上蕭瑟冰冷,儘管是秋天,那冰冷還是從屠刀下隱隱散開,刑場上裏三層外三層站滿了民眾,他們的眼中盡是愛憐,可是對於眼前的境況,他們又無能為力,

在這緊要關頭,從京城裏又走來了三千餘人,他們邊走邊喊:“嵇康無罪,刀下留人!”維持法場秩序的兵丁急忙攔下來人,不讓他們

靠近刑場。這龐大的三千餘人來自哪裏?原來他們是洛陽太學的三千太學生,他們是來為嵇康請願的,是來為嵇康喊冤的,三千太學生圍住刑場,他們勇敢地迎着刀槍,向劊子手振臂高呼:嵇康無罪,刀下留人!

人們正在騷動、正在喧鬧不止時,只聽得一陣優雅的琴聲從刑場中間傳出,刑場上頓時鴉雀無聲,所有的嘈雜聲都無聲無息。

嵇康神色自若,接過哥哥送來的琴,輕輕調試了一下,開始奏起他最拿手的,也是最心愛的《廣陵散》。霎時間,刑場上一片安靜,壯士赴死,義無反顧、豪俠之氣藴含在《廣陵散》的每個音符裏。也許此曲符合嵇康的性格,所以曲子雖非嵇康譜寫,但嵇康彈奏起來卻是得心應手。他經歷坎坷,早年喪父,家境貧寒,但勵志勤學。文學、玄學、音樂無所不通。

悠揚的琴聲,在刑場上緩緩響起,真正的千古絕響誕生了。嵇康輕緩地撥動着琴絃,完全是用靈魂搏擊靈魂,用尊嚴撥動尊嚴。死亡,便被這沉靜悽婉的琴音擊碎,散落於無盡的深淵,變成了人們驚愕的欽佩和凝視。這種受壓迫者反抗暴君的鬥爭精神,經過嵇康的昇華,鏗鏘有聲,成為永不散去的《廣陵散》了。

東市刑場,人頭攢動。民眾包括三千請願的太學生都安靜下來,只聽刑場上空琴曲昂揚激越,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隨着嵇康的手指輕輕地一彈一撥,每個音符都跳入了刑場上所有人的血液,一曲奏完。只見刑場上空一道霹靂劃過,隨之一片烏雲飄來,頓時狂風大作,不見陽光,刑場上空落葉飛舞,似乎在向宇宙訴説人間的悽苦。

三千請願的太學生不管用,民眾的眼淚更是不管用。執行死刑的命令仍如期下達。

這時候,“刀斧手”舉起了殺人的屠刀,“刀斧手”並不是第一次在這裏行刑了,然而這一次他們持刀的手顫抖了,他們知道,這一刀下去,一個歷史冤案就要誕生了,刀斧手們也非是冷血動物,他們一樣有血有肉有情感,刀斧手含着眼淚舉起了罪惡的屠刀……嵇康走了,一腔熱血點成綻梅,飄香九天。正所謂“廣陵散絕聞,居士冤海沉。”

一個英才就這樣無情地被統治者葬送了生命,嵇康時年四十歲。走完了他悲壯的一生。

嵇康,一個“振衣千仞岡”的曠世美男,一個“伏清白以死直”的俊逸才子,像一株挺立青崖間的孤鬆,永遠傲立於史冊中,為歷代文人所敬仰。

下棋精彩看點——王戎,算盤上的“精靈”

竹林七賢的故事 篇三

竹林七賢的故事(一)

竹林七賢的故事,大都已被説的濫了。其實無非就是那麼幾個閒人,吃飽了沒事在竹林那兒聚眾喝喝悶酒,發發牢騷,罵罵當朝,可能也會侃侃女人,聊聊風月,大抵就是這麼一個流氓團體,説是黑社會組織可能還談不上,除了嵇康會打打鐵,説不定有幾下武功,稱得上文武全才,其餘幾位大多是文痞。而其中真有才的也就一兩位,剩下的就是裝瘋賣傻、附和吹捧。所謂七賢,濫竽充數而已,説到竹林七賢對魏晉社會的貢獻,無非是促進酒的消費,外加推動了第三產業,竹林七賢不是神,當然也要生活,除了嵇康靠打鐵還能掙兩個小錢,其餘幾位都是坐吃山空的主,特別是那個劉伶的狂徒,除了喝酒就是去怡紅院找頭牌,到最後把衣服褲子當了光着身子躲在家裏,人家來找他,他還要面子説以天地為家,以屋子為衣褲,責怪別人闖進他衣褲裏來。

竹林七賢當時的老大叫山濤,山老大人比較瘦小,名氣雖然沒有嵇康那麼響叮噹,但他頭腦靈活,眼看竹林的經濟越來越拮据,從原來每天山珍海味、逐漸減少到四菜一湯,到還能吃飽,就要揭不開鍋了;酒也是從茅台老窖下降到二鍋頭、最後兑水,現在快到白開水地步了。那天他偷偷召集七賢開了個開放型經濟大會,發表了要充分利用資源,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傳媒業的講話。當時還沒有官方報紙,但竹林七賢的名氣已經不脛而走,山老大決定以竹林七賢的招牌搞個小報。

鑑於當時娛樂業還不是很發達,八卦讀者很少,而且當時三國鼎立,時有戰亂,當然還是時評最吃香,傳説中的前輩諸葛孔明、魯子敬等都是靠時評起家。開個時評專欄自然是第一選擇,於是每天七賢就在竹林絞盡腦汁高談時評,縱論天下,暢言國事,倡議朝政。七賢中有個叫王戎的胖子是慣於作會議紀要的速記員,他專門負責執筆記錄,也算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記者兼編輯了。由於魏晉當時造紙業已經很發達,每天竹林的言論,馬上就有人進行傳抄,遍佈天下,當然抄一份收一份工本費。山濤是主編,留了個心眼,和王戎偷偷一合謀,所有這些時評,把專欄作家的署名分了工。公開罵司馬師和他的幕僚的文章都寫了嵇康的名字,隔靴撓癢外加情色的文字署的是劉伶,不痛不癢的是向秀等人,有建設性意見的可行評論都注了山濤和王戎。

竹林小報開始賣的很紅火,不光魏國市場佔有率高達百分之九十,還遠銷吳蜀各地,甚至深入羌、山越、烏丸等蠻夷不毛之地,一下子錢也賺了不少,但是有了錢,就有了經濟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七賢為了分紅、控股開始鬧矛盾了。

竹林七賢的故事(二)狂徒*****,色心不已

竹林小報最初賣的好,其實一大半功勞要屬於劉伶,因為魏晉當時風氣壓抑,士大夫習氣和連年不斷的戰事、加上司馬一黨的專權使得眾多百姓敢怒而不敢言,需要一點色情庸俗文章來調節減壓。

劉伶是燕人,加上為人狂妄不羈,徒有虛名,七賢中都稱他為燕狂徒,劉伶的言論往往帶點情色,標題比較煽情,極富挑逗力,是標題黨的代表人物。比如,《天下兮好寂寞》其實是寫他自己喝酒沒人陪很寂寞想女人了,和天下沒啥關係;《房市兮房事》其實是炫耀自己在樑溪一帶買了三間茅房,還是獨門獨院,和諸葛亮的隆中有一拼;還有《傻冒兮借詩兮*****論》罵楚詩人屈原的《離騷》反而是惹了一身騷,因為劉伶不會寫詩,只會寫頌。

據晉史統計劉伶用的最廣的詞彙還是*****二字,開始這個詞彙還很新鮮,屬於時尚流行的代表,由此也吸引了不少眼球,滿足了一些色情狂的窺伺慾望,特別成為中老年婦女的偶像,所以竹林小報的銷量像竹子一樣節節提高。但後來,發現劉伶只會那麼兩句,別人就漸漸煩了,不管別人説啥,劉伶張口就是*****啊,在魏晉當時傳為笑談,士大夫之間每天第一句話就是問你今天看到那個*****的劉伶沒有。

劉伶是竹林七賢中最喜女色的一位。幾已達無酒不歡,無美不眠的境界。酒色穿腸毒藥,劉伶其實早已自知,但苦於中毒已深,因每天在竹林中以時評為名,時刻發表他的所謂*****言論,其實內心也很厭惡,但為了能出人頭地,特別是為了優厚的稿費,他還是每天重複着他的*****陳詞濫調。從事這種厭惡性的工作,當然需要減壓,酒色就成為劉伶的必需品,但從劉伶的《酒色兮那端兮哀愁》一文可以看出其實劉伶非常空虛,越沉迷酒色越空虛,越空虛越*****,越*****越需要酒色,一個無休止的惡性循環。

劉伶看到夫人是黃臉婆,自然更沒興趣了,於是在外尋花問柳,踏遍魏晉最有名的青樓妓院,後來雖然小報銷量不行了,錢也不多了。但還好,在妓女中也有特喜歡劉伶這樣*****論調的,乾柴烈火,一拍即合,那女的芳齡十八,也不嫌劉伶老牛吃嫩草,甘願倒貼,養着劉伶,成為魏晉時期一段風月佳話,又在士大夫之間流傳開來,不知怎麼回事,就傳到劉夫人耳中,這下劉夫人一哭二鬧三上吊,總算劉伶老實安穩一點,但沒過多久,他又開始*****,又開始酒色,狗改不了吃屎就是這道理。

劉伶不光*****,還經常逼着別人*****。最經典的就是一次逛妓院花光了錢,把衣服褲子全當了還不夠,內褲也被人扒了,裸奔回家,才發現家裏的衣服也早當了,這時正好山濤來找他,劉伶就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充門面,一上來就説自己以天地為屋,以屋為衣褲,教訓山濤是斷袖癖,居然跑到他的衣褲來幹什麼?還不把衣褲也脱了?氣得山濤直樂,其實人家山濤是聽説他的衣褲被妓院扒了,為了竹林七賢的名聲不被砸了,去贖了衣褲來送還劉伶,被他這麼一數落,山濤當時也沒説什麼,心裏卻對劉伶起了不滿,以後就想逮機會整他。

【歌吟天下】竹林七賢的故事(三)“爛的兒”王戎

竹林小報最後終於破了產,原因看似劉伶的情色小文沒人看了,後來乾脆就醉生夢死去了,少了一個大賣點。但歸根結底還是嵇康寫的幾篇鍼砭時弊的政論文直接觸怒了司馬氏的神經,那時正是三馬同槽,司馬氏權傾朝野之時,嵇康直接抨擊魏國奸佞當道,腐敗無能,特別是其一篇打鐵亮劍的縱論三國風雲形勢的,令司馬昭篡逆之心路人皆知。自然司馬師直接下令封殺嵇康的言論,據説司馬氏還想動用當時禁衞軍部隊去暗殺嵇康,竹林小報自然就賣不動了。竹林老大山濤和小報書記員王戎一合計,就決定向司馬氏當局出賣嵇康來求個一官半職。山濤開始還於心不忍,跑前跑後最起勁的就是王戎這個胖子,巴不得嵇康死。

説起王戎,在竹林七賢中算是名氣最小但是活的最長的一位,《晉書•王戎列傳》記載他兩眼可以直視太陽而不眨眼,不流淚,這般神奇使得中書令裴楷稱讚他: “戎眼爛爛,如巖下電。”什麼叫“爛爛”?想來有點像武俠小説中所説的“精光四射”了,那就是雙目可以放電,我懷疑他晚上看書都不用點燈,如果哪個姑娘見了他,怕也走不了三步。他母親知道他眼爛的出奇,必成大器,就取小名為“爛的兒”,後世卻尊稱其為“爛公公”,也有戲稱他為“爛胖子”。他小時候算是個神童,最牛的兩件事一是“識李”,二是“識虎”,識李這事其實是這樣的,一天,王戎母親口渴了,想吃點水果,恰好看到路旁有棵李樹,想吃點李子,就拄着龍骨頭枴杖顫巍巍對王戎説“爛的兒啊,去給為娘我摘幾個李子來。”王戎很懶,不想去,但又不敢違抗母命,靈機一動,就説“這個李子肯定是苦的“他母親一聽火了,把枴杖敲的震地響:“爛的兒啊,懶得爾也,要是李子甜不打死你”。就叫了一幫其他小孩去採,王戎當時嚇的臉就白了,結果也不知是瞎貓碰上死耗子還是王戎天生狗屎運,這李子居然真是苦的,王戎這下可就來勁了,大言不慚:“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彷彿天生預言家一樣。這下神童的美譽就傳開了,魏國皇帝聽了,就來試他,用一隻沒牙的老虎,讓百姓圍觀,結果老虎一聲大吼,嚇得眾人屁滾尿流,四散奔逃,唯獨戎湛然不動,了無恐色。於是他就更牛氣了,不過回家卻被他母親狠狠打了一頓,理由是都七歲了還拉屎在褲襠裏,原來一看老虎,王戎早嚇得傻了,腿軟的拉了屎也不自知。

對他知根知底的阮籍就很看不起王戎,經常對着這爛的兒翻白眼,有一次嵇康、阮籍等人在竹林下暢飲,王戎後來到了。阮籍就毫不客氣的説:"俗人又來敗壞我們的興致了!“(俗物已復來敗人意”)可以説王戎是七賢最庸俗的一位,但也是最會賺錢的一位,位居高官、獲得大量田產的王戎永不滿足,每天晚上還和老婆一起用自制的牙籌(一種古老算盤)在燈下算來算去,挖空心思地盤算着如何才能掙到更多的錢。“性極貪吝,田園遍及諸州,聚斂無已,每自執牙籌,晝夜算計,恆若不足。”他家有一棵李子樹,結出的李子,又大又香又甜,他就讓家人摘下來拿去賣錢。令人髮指的是,王戎為了不讓別人家以後長出這種李子,出售前總是將李子的核鑽破,使其喪失發芽能力。“戎家有好李,常賣之,但恐別人得種,故常鑽其核而後出售,因此被世人譏諷。”對自己的女兒也不放過,女兒出嫁借了他的錢,他就甩臉子看,女兒還了錢,馬上眉開眼笑(“王戎女適裴頠,貸錢數萬。女歸,戎色不説,女遽還錢,乃釋然”)世説新語裏吝嗇鬼的故事,爛胖子他一人就佔了大半。

王戎也是一位典型的實用主義者,從不吃眼前虧,但極富有阿Q精神,一次為摻了水的酒被嵇康點破後還死不承認,惡語相向,被狠揍了一頓,打不過又理虧,只好狠狠扔下句“只是有人願意打泥巴仗,我則沒興趣陪他玩。我的衣服可是新買的,不想弄得一身髒。”當然這是場面話,保命的時候他才顧不上衣服呢,後來一次他穿着新衣服去參加齊王的軍事會議,會上胡説八道,引起眾怒要殺他,他見勢不妙,結果當時就假裝上廁所,一頭栽到茅坑裏,渾身臭烘烘被人撈回家,借屎遁逃過一劫,別人問他為什麼會掉進茅坑,他來一句“藥發”,也成後世經典。所謂藥發就是藥力發作,後人都説是服用五石散,只有我知道那是“爛的兒”王戎獨門配置的藍色小藥丸,也就是春藥偉哥,可惜失傳了,否則他可是古代偉大發明家、醫術家,比華佗還要來的有名。閒話不提,王戎恨嵇康恨得牙癢癢的,變着法想着陰嵇康,這不機會來了,司馬氏要殺嵇康,“爛的兒”王戎就決定暗中來個一石三鳥之計。

【歌吟天下】竹林七賢的故事

(四)“爛的兒”一石三鳥

竹林七賢自從內部分裂後,劉伶沉溺於酒色、嵇康遠遁去泉灣、向秀遊樂在人間,阮籍除了對山濤和王戎翻白眼,基本不出現了。沒有劉伶情色文章和嵇康阮籍時評的支撐,就靠山濤和王戎兩個人的阿諛奉承之作,三國人人嗤之以鼻,自然竹林小報也賣得不行了,瀕臨關門大吉。

那個“爛的兒”王戎胖子又想出一個餿主意,那就是搞低俗,反正竹林七賢的名聲已不脛而走,不利用這個機會賺點錢對不起自己這張臉。作為竹林的造假高手,反正以前喝酒就經常兑水造假,這生意做得很熟,王戎找來一個富户,然後再收買一羣人每天進行吹捧,打造成竹林姐夫傳奇,在竹林之中每日炫富,宣講致富之道,當時魏國可以説是最早的屯田制國家,掌握了牛耕技術,而相反吳蜀鹽鐵業是相當的發達,然而牛耕技術卻是相當的落後。竹林姐夫自稱有了官府的“專營狀”,相當註冊了於現在的一家貿易公司拿到進出口許可證,一直吹噓能把牛耕技術出口到吳蜀換取鹽鐵,由於該富户很肥胖,而當時紡織業相當落後,所以在竹林裏舉手投足間往往露出大半個屁股。“爛的兒”王戎將美其名曰“股評”,於是以前憂國憂民的竹林清談,變成了“股”評忽悠的舞台,但實際上魏吳蜀貨幣是不通用的,鹽鐵牛耕等戰略資源技術也不允許隨意跨國買賣,竹林姐夫無非是想通過炫富樹立大家信任度,然後繼續圈錢,這點“爛的兒”王戎很清楚,但為了自己通過竹林賺錢,他也恬不知恥的加入了姐夫的粉絲羣裏。

王戎還有一個撈錢絕招就是收保護費,當時琴棋書畫已經盛極一時,但最流行的還是琴,蔡邕的焦尾琴加上嵇康彈的廣陵散,竹林是知音滿天下,開了個琴會,本來是風雅之事,與世俗無關,但可惜王戎接手後,掛羊頭賣狗肉,暗中王戎和琴會中的敗類合計着收錢賺會費,昧着良心附庸風雅,被阮籍等人看穿後,爛的兒又開始嫁禍他人,挑起琴會和竹林諸賢的鬥爭來掩飾自己貪婪。另外王戎藉着竹林的名聲大搞建材生意,欺騙很多包工頭説竹林很多潛在客户,騙他們交了保護費,甚至還免費幫王戎裝修了他的豪宅,為了矇蔽還許諾去當時魏國最豪華的開餅死雞飯店大吃一頓。

當然這一切小動作瞞不過眾人的眼睛,嵇康第一個站出來怒斥王戎無恥,阮籍不時對王戎翻白眼,即使七賢中名義上的老大山濤也看不過去了,不時警告王戎不要太“爛的爾”。王戎其實對山濤早就不滿意了,一直認為他不過是個小蘿蔔頭,自己才應是竹林七賢的老大,而對名氣比自己響的嵇康則更是恨得牙關直癢,認為他們都擋了他的財路,尋思着要把他們全乾掉。

“爛的兒”不愧是滿肚子壞水,想出來一條一石三鳥之計,他先開始挑撥嵇康和山濤之間的關係,在嵇康面前把所有的壞事都算在山濤頭上,而在山濤面前,又把竹林聲譽受損的責任全推給了嵇康,認為是嵇康揭露了竹林的黑幕,讓竹林經營虧損,更造謠説嵇康隱居的灣泉是攻擊竹林的幕後黑手。山濤信以為真,果然大罵嵇康和灣泉,甚至還罵到了灣泉背後的魏國朝廷。而卑鄙的“爛的兒”王戎偷偷記下了山濤的罵句,故意斷章取義泄露給嵇康,嵇康雖然早就歸隱,卻心繫竹林的清譽,不忍毀於山濤、王戎二人之手,在不明真相的情況下憤而寫下當時名噪一時的《與山巨源絕交書》,而王戎又找到了當時魏國主管宣傳文化的尚書郎鍾會,開始不斷説山濤和嵇康的壞話,想借鍾會之手幹掉嵇康和山濤。

竹林七賢 篇四

竹林七賢

中國三國魏七位名士的合稱,成名年代較“建安七子”晚一些。包括: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 七人常集在當時的山陽縣(今河南輝縣西北一帶)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謂竹林七賢。

七人是當時玄學的代表人物,雖然他們的思想傾向略有不同。嵇康﹑阮籍﹑劉伶﹑阮咸始終主張老莊之學﹐“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濤﹑王戎則好老莊而雜以儒術﹐向秀則主張名教與自然合一。他們在生活上不拘禮法,清靜無為,聚眾在竹林喝酒,縱歌。作品揭露和諷刺司馬朝廷的虛偽。

在政治態度上的分歧比較明顯。嵇康﹑阮籍﹑劉伶等仕魏而對執掌大權﹑已成取代之勢的司馬氏集團持不合作態度。向秀在嵇康被害後被迫出仕。阮咸入晉曾為散騎侍郎﹐但不為司馬炎所重。山濤起先“隱身自晦”﹐但40歲後出仕﹐投靠司馬師﹐歷任尚書吏部郎﹑侍中﹑司徒等﹐成為司馬氏政權的高官。王戎為人鄙吝﹐功名心最盛﹐入晉後長期為侍中﹑吏部尚書﹑司徒等﹐歷仕晉武帝﹑ 晉惠帝兩朝﹐至八王亂起﹐仍優遊暇豫﹐不失其位。

竹林七賢的不合作態度為司馬朝廷所不容,最後分崩離析:阮籍、劉伶、嵇康對司馬朝廷不合作,嵇康被殺害。王戎、山濤則投靠司馬朝廷,竹林七賢最後各散西東。

一、嵇康(224—263)

三國時譙國銍縣(今安徽宿州西南)人,字叔夜。雖家世儒學,但學不師授,唯好老、莊之説。與魏宗室婚,官至中散大夫,故又稱嵇中散。崇尚自然、養生之道,著有《養生論》,倡「越名教而任自然」。與王戎、劉伶、向秀、山濤、阮咸、阮籍等人交遊甚密,被稱為「竹林七賢」。後因與山濤志趣不同,山濤將去官,舉以自代,遂作書與濤絕交;又因與鍾會有隙,被譖於大將軍司馬昭,年四十遭殺害。嵇康善鼓琴,以彈《廣陵散》著名。有《嵇中散集》,以魯迅輯校《嵇康集》為精善。 《廣陵散》和嵇康的故事

《廣陵散》,又名《廣陵止息》。是古代一首大型琴曲,它至少在漢代已經出現。其內容向來説法不一,但一般的看法是將它與《聶政刺韓王》琴曲聯繫起來。《聶政刺韓王》主要是描寫戰國時代鑄劍工匠之子聶政為報殺父之仇,刺死韓王,然後自殺的悲壯故事。關於此,蔡邕《琴操》記述得較為詳細。

《廣陵散》樂譜全曲共有四十五個樂段,分開指、小序、大序、正聲、亂聲、後序六個部分。正聲以前主要是表現對聶政不幸命運的同情;正聲之後則表現對聶政壯烈事蹟的歌頌與讚揚。正聲是樂曲的主體部分,着重表現了聶政從怨恨到憤慨的感情發展過程,深刻地刻劃了他不畏強暴、寧死不屈的復仇意志。全曲始終貫穿着兩個主題音調的交織、起伏和發展、變化。一個是見於“正聲”第二段的正聲主調, 另一個是先出現在大序尾聲的亂聲主調。 正聲主調多在樂段開始處,突出了它的主導體用。亂聲主調則多用於樂段的結束,它使各種變化了的曲調歸結到一個共同的音調之中,具有標誌段落,統一全曲的作用。

《廣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它是我國現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殺伐戰鬥氣氛的樂曲,直接表達了被壓迫者反抗暴君的鬥爭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藝術性。或許嵇康也正是看到了《廣陵散》的這種反抗精神與戰鬥意志,才如此酷愛《廣陵散》並對之產生如此深厚的感情。

《廣陵散》在歷史上曾絕響一時,建國後我國著名古琴家管平湖先生根據《神奇祕譜》所載曲調進行了整理、打譜,使這首奇妙絕倫的古琴曲音樂又回到了人間。

“廣陵”是揚州的古稱,“散”是操、引樂曲的意思,《廣陵散》的標題説明這是一首流行於古代廣陵地區的琴曲。這是我國古代的一首大型器樂作品,它萌芽於秦、漢時期,其名稱記載最早見於魏應璩《與劉孔才書》:“聽廣陵之清散”。到魏、晉時期它已逐漸成形定稿。隨後曾一度流失,後人在明代宮廷的《神奇祕譜》中發現它,再重新整理,才有了我們現在聽到的《廣陵散》。琴曲的內容據説是講述戰國時期聶政為父報仇,刺殺韓王的故事。 嵇康是一位偉大的藝術大師,他寫的《聲無哀樂論》、《難自然好學論》、《太師箴》、《明膽論》、《釋私論》、《養生論》千秋相傳,並且他彈得一手好琴,尤其善於演奏《廣陵散》,倍受人們關注。當時與他齊名的還有比他大十三歲的阮籍,音樂史上常有“嵇琴阮嘯”的説法,但在思想和人格上,嵇康要比阮籍更高出一籌。

嵇康對那些傳世久遠、名目堂皇的教條禮法不以為然,更深惡痛絕那些烏煙瘴氣、爾諛我詐的官場仕途。他寧願在洛陽城外做一個默默無聞而自由自在的打鐵匠,也不願與豎子們同流合污。他如痴如醉地追求着他心中崇高的人生境界:擺脱約束,釋放人性,迴歸自然,享受悠閒。熊旺的爐火和剛勁的錘擊,正是這種境界絕妙的闡釋。所以,當他的朋友山濤向朝廷推薦他做官時,他毅然決然地與山濤絕交,並寫了文化史上著名的《與山巨源絕交書》,以明心志。

不幸的是,嵇康那卓越的才華和逍遙的處世風格,最終為他招來了禍端。他提出的“非湯武而薄周禮”、“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人生主張,深深刺痛了統治階級的要害:嵇康如此藐視聖人經典、痛恨官場仕途,長久下去,豈不危害我太平江山的統治,此人非殺無以正民風、清王道,這裏不是現成有個呂安的案子嗎?將他牽連進去,既可殺之,又不會施人以柄,豈不妙哉。於是,在一些仇視嵇康的小人的誹謗和唆使下,公元262年,統治者司馬昭下令將嵇康處以死刑。

在刑場上,有三千太學生向朝廷請願,請求赦免嵇康,並要拜嵇康為師,這正是向社會昭示了嵇康的學術地位和人格魅力,但這種“無理要求”當然不會被當權者接納。而此刻嵇康所想的,不是他那神采飛揚的生命即將終止,卻是一首美妙絕倫的音樂後繼無人。他要過一架琴,在高高的刑台上,面對成千上萬前來為他送行的人們,彈奏了最後的《廣陵散》,錚錚的琴聲,神祕的曲調,鋪天蓋地,飄進了每個人的心裏。彈畢之後,嵇康從容地引首就戳,時年僅三十九歲。

據《世説新語·雅量》載:

嵇中散臨刑東市,神氣不變。索琴彈之。奏《廣陵》。 曲終曰:“袁孝尼嘗請學此散,吾靳固不與,《廣陵散》於今絕矣!” 正因為嵇康臨刑索彈《廣陵散》,才使這首古典琴曲名聲大振,一定程度上,《廣陵散》是因嵇康而“名”起來的。但所謂“於今絕矣”則非指曲子本身而言,它主要反映了嵇康臨刑時的憤激之語。事實上,琴曲《廣陵散》經《神奇祕譜》保存,一直流傳到今天。

嵇康可謂魏晉奇才,精於笛,妙於琴,還善於音律。尤其是他對琴及琴曲的嗜好,為後人留下了種種迷人的傳説。據《太平廣記》三百十七引《靈鬼志》説:

嵇康燈下彈琴,忽有一人長丈餘,著黑衣革帶,熟視之。乃吹火滅之,曰:“恥與魑魅爭光。”嘗行,去路數十里,有亭名月華。投此亭,由來殺人。中散(嵇康字)心中蕭散,了無懼意。至一更,操琴先作諸弄,雅聲逸奏,空中稱善。中散撫琴而呼之:"君是何人?”答雲;“身是故人,幽沒於此,聞君彈琴,音曲清和,昔所好,故來聽耳。身不幸非理就終,形體殘毀,不宜接見君子。然愛君之琴, 要當相見,君勿怪惡之。君可更作數曲。”中散復為撫琴擊節日:“夜已久,何不來也?形骸之間,復何足計?”乃手擊其頭曰:“聞之奏琴,不覺心開神悟,況若暫生。”邀與共論音聲之趣,辭甚清辨,謂中散曰:“君試以琴見與。” 乃彈《廣陵散》,便從受之,果悉得。中散先所受引,殊不及。與中散誓:不得教人。天明語中散:“相遇雖一遇於今夕,可以遠同千載。於此長絕,不能悵然。”

嵇康有一張非常名貴的琴,為了這張琴,他賣去了東陽舊業,還向尚書令討了一塊河輪珮玉,截成薄片鑲嵌在琴面上作琴徽。琴囊則是用玉簾巾單、縮絲製成,此琴可謂價值連城。有一次,其友山濤乘醉想剖琴,嵇康以生命相威脅,才使此琴兔遭大禍。

二、阮籍(210-263)

2 三國時期曹魏末年詩人。字嗣宗,竹林七賢之一。陳留尉氏(河南開封)人,曾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崇奉老莊之學,政治上則採謹慎避禍的態度。與嵇康、劉伶等七人為友,常集於竹林之下肆意酣暢,世稱竹林七賢。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其中以《詠懷》八十二首最為著名。阮籍透過不同的寫作技巧如比興、象徵、寄託,藉古諷今,寄寓情懷,形成了一種「悲憤哀怨,隱晦曲折」的詩風。除詩歌之外,阮籍還長於散文和辭賦。今存散文九篇,其中最長及最有代表性的是〈大人先生傳〉。另又存賦六篇,其中述志類有〈清思賦〉、〈首陽山賦〉;詠物類有〈鳩賦〉、〈獮猴賦〉。考《隋書.經籍志》著錄阮籍集十三卷,惜已佚。明代張溥輯《阮步兵集》,收《漢魏六朝百三家集》。至近人黃節有《阮步兵詠懷詩注》。

阮籍非常鄙視禮法之士,所謂禮法之士主要是投靠司馬氏父子的一些人物,這些人多是文人,他們為虎作倀,仰承思馬氏父子的意旨,鼓吹「唯法是修,唯禮是克」,以禮法、名教為工具,來鞏固篡奪來的權利,同時束縛政治反對派的手腳。這種禮法是司馬氏集團用以配合其血腥屠殺政策的一種政治打擊異己的手段。阮籍在對付這些禮法之士,最有名的就是他的青白眼。

據説,他的母親去世之後,稽康的哥哥稽喜來致哀,但因為稽喜是在朝為官的人,也就是阮籍眼中的禮法之士,於是他也不管守喪期間應有的禮節,就給稽喜一個大白眼;後來稽康帶著酒、夾著琴來,他便大喜,馬上由白眼轉為青眼。從這一段故事中,我們除了可以發現阮籍對於禮法之士的鄙視外,也可以明顯看到他不為禮俗所限制,稽康也是一樣。他不會因為守喪就將自己的情緒隱藏起來,覺得不喜歡的就清楚的讓人家知道,我想這也是那個時代的特殊現象。阮籍對禮法之士的憎惡,除了表現在青白眼外,還表現在他的賦中。

這裏有幾個有關阮籍喝酒的小故事。 阮籍當葬母,蒸一肥肫,飲酒二斗,然後臨訣,直言:「窮矣!」都得一號,因吐血,廢頓良久。

從這段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阮籍他違背禮法的行為。母親過世,他不但堅持下完棋,而且還吃肉喝酒,雖然他是故意這麼做,不過我卻覺得他也蠻痛苦的,要壓抑心中喪母之痛,以表現出他不為禮法所約束的一面,就我來看,他大可以放聲大哭,哭完以後便應感到高興,因為阮籍很崇尚老莊,莊子在妻子死後,不但不悲傷,反而還替他妻子解脱人世間的痛苦感到高興。所以我覺得他可以效法莊子並加以改良,這樣一來,不但達到他想的境界,也不用壓抑心中的痛苦。

阮公鄰家少婦有美色,當壚酤酒。阮與王安豐常從婦飲酒,阮醉,便眠其婦側,夫始殊疑之,伺察終無他意。

我想這在當時的社會也是很少見的。醉了就倒卧在少婦身旁,在以前的社會,男女授受不親觀念的束縛下,這樣的情形也是不能為世人接受的。

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識其父兄,徑往哭之,盡哀而還。這樣的事情要是發生在現代,恐怕還是很難令人接受的吧!一個不認識死者的人來吊哀,還哭的很傷心,我們一定會覺得他是瘋子,不然就是來搗亂的。像阮籍這樣完全不顧別人眼光,自己覺得值得的就去做,實屬難得;不過這不禁讓我懷疑,為什麼自己的母親去世了要裝的如此堅強,但卻對一個不認識的女孩子去世感到非常難過,我覺得這除了違背禮法外,也違背了人性。

阮有一女,容貌秀麗,司馬昭想納為兒媳,幾次託媒人登門求婚。阮對此進退維谷,左右為難。若答應,有損自己的聲譽,還落得個攀附權貴的壞名聲;若不答應,得罪了司馬昭,會有生命之憂。於是天天沉醉於酒中,等提親的人來,已見他爛醉如泥,不省人事了。這樣一連六十多天,他都宿酒未醒。司馬昭奈何不得,聯姻之事,只得作罷。

三、山濤(205—283)

字巨源,「竹林七賢」之一。西晉河內懷縣(今河南武陟西)人。早孤,家貧。好老莊學 3 説,與嵇康、阮籍等交遊。山濤將離選職,欲召嵇康代之,嵇康致書與之絕交。年四十,始為郡主簿。山濤見司馬懿與曹爽爭權,乃隱身不問事務。司馬師執政後,欲傾心依附,被舉秀才,除郎中,累遷尚書吏部郎。司馬昭以鍾會作亂於蜀,將西征,任濤為行軍司馬,鎮鄴。昭進爵晉公,濤主張以司馬炎為太子。炎代魏稱帝時,任山濤為大鴻臚,加奉車都尉,進爵新沓伯。出為冀州刺史,甄拔隱屈,搜訪賢才三十餘人。入為侍中,遷吏部尚書、太子少傅、左僕射等。每選用官吏,皆先秉承晉武帝之意旨,且親作評論,時稱《山公啟事》。曾多次以老病辭官,皆不準。後拜司徒,復固辭,乃歸家。有集十卷,亡佚,今有輯本。

四、向秀(約227-272)

字子期,河內懷(今河南武徙西南)人。魏晉竹林七賢之一。官至黃門侍郎、散騎常侍。曾注『莊子』,“ 發明奇趣,振起玄風”,《秋水》、《至樂》二篇,註釋未完而卒。後郭象“ 述而廣之”,別為一書。向注早佚,現存《莊子注》,可視為向、郭二人之共同著作。他主張“ 名教”與“自然” 統一,合儒、道為一。認為萬物自生自化,各任其性,即是“ 逍遙”,但“君臣上下” 亦皆出於“天理自然” ,故不能因要求“逍遙” 而違反“名教”。擅詩賦。其哀悼嵇康、呂安的《思舊賦》,情辭沉痛,有名世。

五、劉伶

字伯倫,沛國(今安徽宿縣)人。「竹林七賢」之一。魏末,曾為建威參軍。晉武帝泰始初,召對策問,強調無為而治,遂被黜免。他反對司馬氏的黑暗統治和虛偽禮教。為避免政治迫害,遂嗜酒佯狂,任性放浪。一次有客來訪,他不穿衣服。客責問他,他説:“我以天地為宅舍,以屋室為衣褲,你們為何入我褲中?”他這種放蕩不羈的行為表現出對名教禮法的否定。唯著〈酒德頌〉一篇。

劉伶身長六尺,貌甚醉悴;他身高僅一公尺四十,不僅人矮小,而且容貌極其醜陋。但是他的性情豪邁,胸襟開闊,不拘小節。平常不濫與人交往,沉默寡言,對人情世事一點都不關心,只有和阮籍、嵇康很投機,遇上了便有説有笑,因此也加入了七賢的行列。

以酒為名,他的家庭是很窮困的,但他並不以為意,反而嗜酒如命。《晉書》本傳記載説,他經常乘鹿車,手裏抱著一壺酒,命僕人提著鋤頭跟在車子的後面跑,並説道:「如果我醉死了,便就地把我埋葬了。」他嗜酒如命,放浪形骸由此可見。

有一次,他喝醉了酒跟鎮上的人吵架,對方生氣地捲起袖子,揮拳就要打他,劉伶卻很鎮定從容地説:「我這像雞肋般細瘦的身體,那有地方可以安放老兄的拳頭。」對方聽了,笑了起來,終於把拳頭放了下來。

劉伶病酒渴甚,從婦求酒。婦捐酒毀器,涕泣諫曰:『君飲太過,非攝生之道,必宜斷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當祝鬼神自誓斷之耳。便可具酒肉。』婦曰:『敬聞命。』供酒肉於神前,請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婦人之言,慎不可聽。』便引酒進肉,醀然已醉矣。」

劉伶非常愛喝酒,勝過他自己的生命。他的大老婆和小老婆勸了他好多回,可他就是不聽,還騙她們。大老婆和小老婆們很生氣,有一天,就一起拿來了一大缸酒,到了劉伶想喝酒的時候就請他到缸邊來喝酒。劉伶很高興,低下頭就去喝,沒想到大老婆和小老婆們一起用力把劉伶推進了酒缸裏面,用東西封住缸口,還壓上了大木頭。哈哈,過了三天,她們打開缸看到酒已經被劉伶喝光,他正坐在酒糟的上面呼呼大睡。等他醒過來的時候問他的大老婆和小老婆們:“你們説過要請我喝個痛快,可是現在讓我在這裏閒坐着幹什麼?” 有一次,他的酒病又發作得很厲害,要求妻子拿酒,他的妻子哭著把剩餘的酒灑在地上,又摔破了酒瓶子,涕泗縱橫地勸他説:“你酒喝得太多了,這不是養生之道,請你一定要戒了吧!”劉伶回答説:“好呀!可是靠我自己的力量是沒法戒酒的,必須在神明前發誓,才能戒得掉。就煩你準備酒肉祭神吧。”他的妻子信以為真,聽從了他的吩咐。於是劉伶把酒肉供在神桌前,跪下來祝告説:“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婦人之言,慎 4 不可聽。”説完,取過酒肉,結果又喝得大醉了。

從這騙取酒肉的事件,我們可以看到他滑稽多智、放蕩不羈的一面。不但是人,就連鬼神也不放在眼中。

天地為房屋,屋宇為衣褲

劉伶是個醉鬼,他的思想接近莊子。劉伶經常沈湎於酒中,無視禮儀,任性胡為。從嵇康、阮籍那裏學到一些皮毛,放蕩荒唐、玩世不恭者有之,學識膽量皆無,終日醉醺醺。他好赤裸身體,時常在家裏脱光了衣服飲酒。 「劉伶恆縱酒放達,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見,譏之。伶曰:『我以天地為棟宇,屋室為褌衣,諸君何為入我褌中?』」【任誕篇.6】 (客人進屋找他,假如有人來譏諷他,劉伶大言不慚,他就傲然地説道:「天地是我的房屋,室內是我的衣褲,你們為什麼要鑽進我的褲襠裏來?」)此外他更將這種境地,表現在他那篇著名的文章――《酒德頌》中。

六、阮咸

西晉陳留尉氏(今屬河南)人,字仲容。“竹林七賢” 之一。阮籍之侄, 與籍並稱為“大小阮” 。歷官散騎侍郎,補始平太守。為人曠放,不拘禮法。善彈琵琶。 阮咸還有一意即長頸琵琶,與從龜茲傳來的曲項琵琶不同。西晉竹林七賢之一阮咸善彈琵琶,唐代開元年間從阮咸墓中出土銅製琵琶一件,命名為“阮咸”,簡稱“阮”。結構是直柄木製圓形共鳴箱,四弦十二柱,豎抱用手彈奏。唐時琵琶是軍中傳令之器,故有醉卧琵琶馬上催的説法。近代中國的發展的中樂團中,阮咸類樂器有中阮、大阮。作為彈撥樂器中的中音聲部。

七、王戎(234—305)

字衝,琅邪臨沂(今屬山東)人。西晉大臣,「竹林七賢」之一。幼穎悟,神采秀徹。善清談,與阮籍、嵇康等為竹林之遊,戎嘗後至,籍曰:「俗物已復來敗人意。」他是「七賢」中最庸俗的一位。晉武帝時,歷任吏部黃門郎、散騎常侍、河東太守、荊州刺史,進爵安豐縣侯。後遷光祿勛、吏部尚書等職。惠帝時,官至司徒。戎苟媚取寵,熱衷名利,立朝無所匡諫。性極貪吝,田園遍及諸州,聚斂無已,每自執牙籌,晝夜算計,恆若不足。戎家有好李,常賣之,但恐別人得種,故常鑽其核而後出售,因此被世人譏諷。

神童——王戎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遊,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雅量篇.4】 王戎在晉代以孝而聞名。武帝朝時為母守孝,雖逾越禮制,飲酒食肉,但面容憔悴,身體虛弱,連起身都要扶枴杖。而中書令和嶠在同時遭父喪,雖然寢苫食粥,但哀毀不過禮,氣色不衰。時人稱“和嶠生孝,王戎死孝。”

王戎為人貪婪,多購置園田水碓,大事聚斂。早年在荊州刺史任上就曾私派部下修建園宅,因此被免官,但出錢贖回。王戎經常手執牙籌計算自己的財產,日夜不輟。但又十分儉嗇。自己坐擁萬貫家財卻不願花錢養護身體。家中有棵很好的李子樹,王戎常拿李子去賣。又怕別人得到種子,就把李子的核鑽掉。王戎把女兒嫁給裴頠時,裴頠夫婦借了數萬錢,很久都沒有歸還。女兒回來省親時,王戎就會臉色不悦。直到女兒把錢還清才高興起來。王戎的侄子要成婚,王戎只送了他一件單衣,完婚後卻又要了回來。

王戎之妻常以“卿”稱呼王戎(按禮,婦人應以“君”稱其夫,“卿”乃是夫對妻的稱呼)。王戎説:“婦人卿婿,於禮為不敬,後勿復爾。”其妻曰:“親卿愛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誰當卿卿?”王戎只好聽之任之( 當時有種稱謂叫“卿”,是長輩對晚輩的暱稱,就像現在父親稱兒子“小子”一樣。王戎的夫人就常稱王戎為“卿”,弄得王戎很是不滿。有一天,王夫人又稱他“卿”,王戎就對夫人説:“女的稱自己的丈夫為‘卿’,不合乎禮節,是對我的不尊重。以後別這樣了,啊?”不料王戎話音剛落,王夫人就噼裏啪啦地數落開了:“我親卿愛卿,所以才稱卿為卿。我不對卿稱卿,誰該對卿稱卿?王戎無可奈何,從此就聽任妻子稱自己為“卿”了。如今,這“卿卿我我”便成了男女恩愛的象徵。)(據《世説新語·惑溺》第三十五)。成語“卿卿我我”即出於此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dp473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