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新版多篇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新版多篇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新版多篇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一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很早就闡明瞭“愉快教育”的優越性。現代教學論也公認:課堂教學除知識對流的主線外,還有一條情感對流的主線。教學活動是在知識、情感這兩條主線互相作用、互相制約下完成的。情感這條主線在國小教學中尤其重要,因為兒童在愉快的氣氛中進行學習,可以消除緊張的情緒,抑制學習中的疲勞,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高度的興趣,使內心世界變得活潑、開朗,從而有效地改善他們的感知、記憶、想象、思維和實踐能力。下面,就自己幾年來在國小數學教學中開展愉快教育談一點看法。

一、把微笑帶進課堂

“微笑是教師職業的需要”。教師推門走向講台,就象演員走向舞台一樣,應立即進入角色。無論在生活中遇到什麼不愉快的事情,決不能將其情緒帶入教室,若將不愉快的情緒傳染給學生,註定這節課失敗無疑。教師微笑的面容、親切的目光,可以消除師生間的鴻溝,縮短師生間情感的距離,可以給課堂定下一個愉快而安詳的基調,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心理環境。

二、精心設計好導入課

教師要設法將一些枯燥、無味的教學內容,設計成若干有趣、誘人的問題,使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中去品嚐學習數學的樂趣,使課堂產生愉快的氣氛。如在進行珠算加法訓練時,學生就感到枯燥,若用趣味的故事來進行,將有神奇的效果:“一張紙按0.1毫米算,摺疊多少次後,厚度可超過珠穆朗瑪峯呢?”有的學生懷疑能否辦到,有的説至少也得三天,這時你告訴學生,3分鐘內就可辦到,但要藉助珠算。此刻學生譁然,紛紛動手,在連加27次後就遠遠超出了世界最高峯。在數學百花園中,趣題比比皆是,如我國的“百雞問題”、“韓信點兵”、“三人分錢”等,都是進行“愉快教育”的好素材。

三、充分利用風趣和幽默

恰當的風趣幽默,能活躍課堂氣氛,起到組織教學的作用,許多有經驗的教師上課時常出現師生開懷大笑而又秩序井然的氣氛,這都得益

於教學中的風趣與幽默。如在講“雞兔同籠”問題:“有頭45個,足116只,問雞兔各幾隻?”時學生心算、筆算後仍面露難色。這時教師下令:“全體兔子起立!提起前面兩足!”學生開懷大笑。之後,教師説:“現在兔子和雞的足數一樣了,上面45個頭,下面多少足呢?”學生答:“45×2=90只。”“少了多少足?”“26只”這時學生歡快地叫起來“有26÷2=13只兔子,32只雞”。

四、要建立平等、民主、親密的師生關係

平等、民主、親密的師生關係是創設和諧愉快課堂氣氛的基礎。這種關係應用於課堂,但建立在平時。所以,我們教師在日常生活、學習中,必須首先愛其生,才能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這就要求教師平素就應不斷培養自己良好的心理修養,不斷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提高自己的政治業務素質。

教師的愉快教育做好了,孩子們就能愉快學習了。要讓每一位學生品嚐到成功的喜悦。學習是一種勞動,學習是需要付出一定代價的。讓學生主動、愉快地學習,並不能滿足於課堂教學形式的活潑多樣,應該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通過認真、努力的學習,變“苦”為“樂”,體驗到成功的歡樂。尤其對學習較吃力的學生,教師要充分肯定他們的每一點進步,使他們感到,經過自己的努力是會獲得成功的。

這樣教師的愉快教育和學生的愉快學習相結合,就能使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開心。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二

《平均數》是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平均數與條形統計圖”第一課時的內容,平均數是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理解了平均分以及除法運算含義的基礎上教學的。但平均數與平均分的意義是不完全一樣的。平均數是一個“虛擬”的數,是藉助平均分的意義通過計算得到的。我們既可以用它來反映一組數據的總體水平,用平均數表示一組數據的情況,有直接、簡明的特點,所以生活中應用較廣泛。學好這部分內容,可為今後學習更為複雜的統計知識奠定良好的基礎。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四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本節課我確定以下的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經歷探索、思考、交流等教學過程理解平均數的實際意義,掌握平均數的特徵。

2、經歷平均數的產生過程,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

3、讓學生在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和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平均數的意義。

為了較好的凸顯平均數的統計學意義,在這節課中,着重在以下三個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與嘗試。

一、遊戲和生活情境導入,初步感知平均數。

“教學中應當努力創設源於學生生活的現實情境。好的‘現實情境’應當是學生熟悉的、簡明的、有利於引向數學實質的、真實或合理的。”開課伊始,我利用抓糖遊戲小視頻,“你有沒有辦法使我們3個人抓的糖果數一樣多?”,一石激起千乘浪,孩子的注意力馬上被吸引到對數學問題和數量關係的研究上來。從遊戲到數學,從操場到課堂,從活動到思維,學生的心被老師牽住了。學生到白板上把多的糖果移給少的,從直觀到抽象的方式,使學生初步建立起了平均數的概念。

二、利用電子白板實現“幾何直觀”和“數形結合”的思想,使學生感悟平均數的意義。

本節課的重點是幫助學生從統計的角度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和統計的意義,幾何直觀指利用圖形描述和分析問題。在建立“平均數”的概念和意義時,我利用電子白板的自由拖動的功能使原來不相等的幾個數通過移多補少變得同樣多,以前的ppt課件是讓學生想象完後,老師用ppt課件演示,而我是用電子白板讓學生親自移多補少,把學生的思維過程直觀的展現在全體學生的面前,不僅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有助於學生理解平均數的意義。除了移多補少得到平均數,還有先合併再平均分的方法,我利用電子白板幾個隊員的實際投籃個數合起來,然後再平均分成相應的份數,就得到了平均數,不僅使學生理解了平均數的算法,還滲透了數形結合的思想,使枯燥的計算變成生動字符,便於學生理解平均數的計算方法。“數”和“形”是教學中最基本的兩個概念,數學家華羅庚先生説“數無形時少直觀,形無數時難入微,數形結合百般好,數形分家萬事休。”

三、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發展數據分析觀念,滲透情感和德育教育。

在教學中,我還結合教材內容,遵循學生認知規律,把學生對生活的體驗融進課堂,引導學生領悟數學與生活的聯繫,發掘現實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利用身邊有效的數學資源學習數學知識。在我所選取的四個練習,由淺入深,層層深入,所選的內容都與學生生活貼近的題材,如:第一題是對平均數意義的理解;第二三題是對平均數的應用,第四題是對平均數的深化認識。這四道鞏固練習都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繫,使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活之中有數學,生活之中處處用數學,從而對數學產生極大的興趣,主動地去學數學,用數學。此外,在平均水深110釐米深的河水中,小馬身高130釐米下河游泳有沒有危險?這個討論中,即讓學生運用平均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又讓學生受到了安全教育。這樣的教學實現了數學教育的多重價值,使各學科起到了有效的整合作用。在讀書、節約用水、愛心捐款的習題中滲透了德育教育。

總之,較好的體現了平均數在統計學上意義,既尊重了學生原有的認知基礎和生活經驗,給他們以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時間與空間,又較好的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幫助學生很好的理解了平均數的意義以及在統計學當中的重要的作用,使學生的數據分析觀念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當然這節課也有不足之處:比如説我的評價語不夠豐富,對學困生的指導還是不夠等。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三

本課程充分體現了對學生的素質教育,教學設計獨具匠心,注重面向全體學生,把講變成學。在教學中,教師不僅可以安全撤離,還可以及時站起來,引導問題,指出困難,教學生學習,讓學生認真體驗學習的全過程。老師完成了教學任務。在整個課堂上,有以下的成功。

首先,教學方法得當,優化課堂教學。

在本課中,我們以“教學目標”為主線,按照目標引導的教學過程來展示目標,運用目標引導,使教師教學清晰,學生學習容易。清晰且良好地完成了我們預定的教學目標。貫穿整個課堂教學,其成功之處如下:

一、運用目標引導,注重學習方法的引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本課以“學習目標”為主線,按照目標導向學習的教學過程進行教學。教師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本課程的重點、難點,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將教學目標轉化為三個學習目標。教師制定了相應的學習指導。例如,在教學中“初步瞭解平行線特徵”教師指導學生使用觀察、猜測和測量的學習方法,使學生按照“的探索步驟學習一些特徵;提出猜想、理論和實例,並得出結論,為學生學習打下基礎。

二、本課程的重點是設計數學活動,促進學生的理性思維,併為學生提供參與數學活動的機會。例如,在“理解平行線”環節中,教師通過移動、擺動、説話等活動為正確掌握平行線概念提供形象條件。促進學生對平行線的理解從模糊到清晰。在這些活動中,學生學會系統地思考。

三、在本課程中,教師為學生提供充分的體驗機會,讓他們參與知識探索、發現和寫作的全過程。通過體驗和感受,建構屬於自我的認知系統。例如,在教學過程中“畫平行線”,教師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引導孩子嘗試畫平行線,讓學生第一次體驗畫平行線的方法,然後比較各種畫方法的優缺點,引導學生第二次體驗,並找出畫平行線的尺量法。學生通過親身經歷一次又一次地掌握了這種方法,提高了他們的創作能力。

當然,在這門課上也有可以反思的地方。例如,在翻譯小魚之前和之後,教師沒有給學生足夠的空間來探索圖形中哪些線段彼此平行。我認為如果老師讓學生用不同顏色的筆畫平行線段,不僅會加強學生的動手操作技能,還會使不同學生的思維出現差異。

以上是我個人的評論。現在我們來談談範老師xx和李老師xx。我們真誠地希望所有評委和同行留下寶貴的意見,促進我們團隊的更好發展。非常感謝。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四

這個數的0怎樣讀——多位數讀法教學中的一點困惑;

多位數讀法的規律關於0的讀法有這樣的。話,“數的中間有一個或者連續有幾個0,都只讀一個0;每級末尾的0都不讀。”這似乎解決了讀0的問題。但是,我在參考相關教學資料的時候,碰到這樣的題目:讀出這個數:400004000。按照我們的讀0的規律,個級的三個0肯定是不讀的,這沒有疑問。現在的問題是,萬級的四個0,到底讀不讀呢?

如果把這四個0的位置放在個級,比如:40000,這不需要讀出來,因為它是級的末尾。那麼,現在400004000萬級的四個0同樣是在級的末尾,當然不是個級是萬級,應該不讀的吧,又覺得不對,我這樣推測,所以我認為400004000是不讀:四億四千。但是看了書後面的答案,讀作:四億零四千。

於是就出現了異議,請教了些朋友,下面就是朋友的觀點:

“是讀四億零四千”“讀:四億零四千”因為萬級的零一定要讀出來。”“四位一級,級的末尾的0不讀,連續幾個0的時候只讀一個0,這好象是我們多位數讀0的要求,如果説萬級的零一定要讀出來。為什麼??怎樣向學生解釋?”“告訴學生這是規則。”“可是,這樣的解釋很牽強”。“數學上有很多是認為規定的規則,這些是不需要學生猜測的,是必須要記住而且遵從的”“四億零四千,法則就這相關規定的,我們誰也無法改它。從高到底逐級讀。”

從我的朋友觀點上看,好象認為要讀的比較多,但是理由似乎很不充分,有的説是法則規定的,可是依據的哪一條?有人説這是規則,不需要學生猜測的,是必須要記住而且遵從的,這樣解釋似乎很生硬。、

我原來是偏向不讀的,但是現在我無法判斷,因為我認為其實在規律中的表述好象有問題:“數的中間有一個或者連續有幾個0,都只讀一個0;每級末尾的0都不讀。”那麼,400004000萬的四個0是應該作為數中間的0呢?還是作為級末尾的0?現在似乎兩個都符合,那麼它適用哪一句?

一直困惑着!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五

(設計意圖:把問題交給學生,放手讓學生探究尋覓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但學生的語言不一定很規範,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

2、(3分鐘)教師板書:13。6÷812。5÷2

師:誰願意來試一試用豎式計算出結果?

請兩生到前面板演,其餘學生自己練習。然後集體交流訂正,並讓學生説一説算法。

(設 計意圖:及時進行相似題目的練習,對於接受快的學生有提高熟練程度的作用,對於接受慢的學生有逐步熟練的作用。)

三、試一試(10分鐘)

看來同學們已經掌握了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了,願意用你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下,下面這幾道題嗎?

1、先估一估,再算一算。(商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數,估算可以讓我們檢驗自己的計算結果是否準確)

7。42÷71。2÷513。8÷15

題目分析:第一題是商的中間有0的小數除法;第二題和第三題是整數部分為0,除的時候還需要補0再除的小數除法,可以先放手給學生,在交流的時候再讓學生講明計算方法。

(設計意圖:充分相信學生在整數除法的基礎上,能遷移出類似的小數除法。如果學生對於練習不能全部接受,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估計每題的商,然後再進行計算。)

2、根據5145÷15=343,口算下面各題

514。5÷15=51。45÷15=5。145÷15=

3、開放題:(根據時間靈活練習)

小明在獻愛心活動中,準備把72。72元零花錢捐給災區的小朋友,你認為小明會捐給()位小朋友,每個災區小朋友()元錢。

師:在今後的學習中,希望我們的學生也能伸出友愛之手,將自己的零花錢節省下來,捐給哪些需要幫助的學生。

(設計意圖:聯繫生活實際,在鞏固知識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愛心教育。)

四、總結反饋(3分鐘)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今天你有什麼收穫呢?請大家評價一下自己的表現,説説自己的體會、感受或想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對本節課進行多方面的反思與回顧,培養學生自我評價的能力。)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六

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而最終服務於生活。在教學中要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的事物,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並能學以致用。

新課程標準的出現,正是配合當前落實素質教育的關鍵環節,是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深化和飛躍。新課程標準旨在建立一種促進學生髮展、反映未來社會需要、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數學課程體系。要使該教材真正實施到位,必須建立一種符合學生自主發展、融入社會生活、面向學生生活實踐、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精神的教學方法,而這樣的教學方法的實施應體現開放式教學。

一、把社會作為學生學習數學的大課堂

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繫,數學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教學中,應探索與構建生活數學的教學體系。引導學生把課堂所學的知識和方法,運用到生活實踐中;讓學生在社會生活中學習數學,讓學生在解訣問題中鞏固學到的數學知識;鼓勵學生把生活中碰到的實際問題帶進課堂,嘗試着用數學方法來解決。這既是數學學習的價值體現,又有利於培養學生初步的創新能力。

二、給學生創設自由開放的課堂空間,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1、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主關係,使學主放膽交流,敢於創新。新課程標準認為:數學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是課堂氣氛的調節者,在課堂教學中,為了營造學生自主發展的課堂氛圍,教師應以平等的態度去熱愛、信任、尊重每位學生,滿足學生的發表慾、表現欲,鼓勵學生大膽創新。

2、創設民主開放的課堂,關注每一位學主的發展。

新標準的理念是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因此教師應根據這一理念,精心設計教案、內容及練習,確實落實充分地尊重、關心每一位學生,使他們在課堂上都能生動活潑、健康發展。教材通過發現、探究及認知活動,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問題,積極學習數學知識,探求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並在親身實踐中體驗數學。自由開放的課堂空間使學生保持愉快而興奮的心境,自主明確學習目標,大膽設想,積極地通過書本認證或相互認證自己的見解,尋求達到學習目標的方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

3、組織有趣操作,注重培養學主的語言表述和組織概括能力。

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的操作與思維聯繫起來,使新知識在操作中產生,創新意識在操作中萌發。通過動手,學生們發現自己也是一個創造者。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經常借用直觀演示、操作、組織遊戲。故事導入等形式,營造富有情趣的教學氛圍,儘量給學生動手、動腦、動口以及合作的機會。顯而易見,這樣的教學活動,“不用揚鞭自奮蹄”,讓學生成為問題的探索者和解決者,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在探索知識過程中,學生同桌合作學習或小組合作學習。在合作學習中學生自由地發表自己的見解,聽取別人的見解,合理地補充、調整自己的觀點,達到較完美的認知狀態。在教學中教師不僅注重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訓練,同時還關注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組織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這樣才能真正體現素質教育的現代教育觀。

4、建立多種評價方式,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學習中獲取成功的體驗。

開放式的教學允許學生保留自己的不同觀點,對同一個問題,學生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每一個學生的觀點都是受尊重的。

開放式的課堂不再以教師為唯一的評價主體,學生也成為了評價的主體,學生在評價別人的成功和被別人評價為成功的過程中滿足了好奇心,獲得了探求新知識的激勵。教師應發揮表揚的激勵功能,使學生樂於創新。在課堂中應巧妙運用激勵性言語,撩撥學生創新的慾望。

總之,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教學工作苦樂相伴。我們將本着“勤學、善思、實幹”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工作搞得更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dpkv5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