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南北方小年的不同習俗介紹(通用多篇)

南北方小年的不同習俗介紹(通用多篇)

南北方小年的不同習俗介紹(通用多篇)

小年如何養生 篇一

飲食:吃點甜食

小年吃灶糖既是飲食習俗,也是時令養生之道。唐代名醫孫思邈説:“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意思是當春天來臨之時,人們要少吃點酸味的食品,多吃些甜味的飲食,這樣做的好處是能補益身體脾胃之氣。

明日小年已過立春,吃點灶糖、麻糖等甜食,能很好地補充脾陽、調和脾胃氣血。不過糖尿病人還是要管住嘴不能吃哦~

生活:清洗物品

按照中醫理論,人的體表有一層衞氣。這層衞氣對預防疾病非常關鍵。小年前後,人體陽氣減弱,體表衞氣虧缺,且在室內温度條件下腠理舒張。此時體表衞生不好,病邪容易進入人體。

因此,小年前後除塵、清洗被褥、枕巾、內衣,能減少病邪的存在,給體表衞氣減輕負擔,值得大力提倡。

心理:恬淡安靜

小年,是一家人團聚的熱鬧時刻,自然要高高興興的。此時已算進入春季,肝陽、肝火處在了上升的勢頭,需求適當地釋放。肝喜疏泄厭抑鬱,生氣發怒易使肝臟氣血淤滯不暢而導致各種肝病。

遇到不順心的事情,要學會調控不良情緒,對於抑鬱心中的不良情緒,可通過適當方式發泄出來,以保持心態平和。同時,要多曬太陽。

小年的來歷 篇二

農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民間傳統的祭灶日,又稱“小年”。傳説灶王爺原為平民張生,娶妻之後終日花天酒地,敗盡家業淪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討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難當,一頭鑽到灶鍋底下燒死了。

玉帝知道後,認為張生能回心轉意,還沒壞到底,既然死在了鍋底,就把他封為灶王,每年臘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彙報,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覺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為他要上天彙報。於是,民間就有了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來年平安和財運。

宋代的范成大在他的《祭灶詩》中説:“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豬頭爛熱雙魚鮮,豆沙甘鬆粉餌團。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婢子鬥爭君莫聞,貓犬角穢君莫嗔;送君醉飽登天門,杓長杓短勿復雲,乞取利市歸來分。”可以説,這首詩非常形象地説明了古人有關祭灶的風俗習慣。當然,這只是民間的傳説而已,是不足為信的。

南北方小年的不同習俗介紹 篇三

不同一:吃糖瓜、飴糖、麻糖

北方小年習俗。糖瓜、飴糖、麻糖等吃食本為給灶王爺嘴上抹得吃食,逐漸演變成了小孩小年必吃的零食。晉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頭”的俗話。

南方小年沒有吃糖瓜、飴糖、麻糖的習俗。

不同二:吃火燒

北方小年習俗。祭灶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燒也是很有特色的節令食品。每到臘月二十三祭灶這天,城市中的燒餅攤點生意非常興隆。

那看完上面的文字後,是不是覺得咋們北方人過小年也是很熱鬧的,但是現在南北方過小年的差別並不是很大,除了時間不一樣以外,很多東西都普通化了,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沒有這麼多要求,就是想吃就吃,但卻一家人一起團聚吃飯的時光。

南方小年沒有吃火燒的習俗。

不同三:撣塵

南方與北方共有的習俗。

南北方小年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掃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鍋瓢,實施乾淨徹底的衞生大掃除。小年的前幾天,家家打掃房屋,意為不讓灶王爺把土帶走。據《拾遺記》記載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當時它漢先民驅疫鬼,祈安康的宗教儀式。後“塵”與“陳”諧音,故掃塵也就是把陳舊的東西一掃而光,這既指庭院內的陳年積垢,也指舊歲中遇到的不快。

不同四:貼窗花

北方小年習俗。剪貼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動。內容有各種動、植物等掌故,如喜鵲登梅,孔雀戲牡丹,獅子滾繡球,三羊(陽)開泰,二龍戲珠,鴛鴦戲水等等。貼上窗花寓意着新的一年越來越好。剪好窗花後貼在打掃一新的屋子裏,自然為家中增添不少喜氣。

南方小年沒有貼窗花的習俗。

不同五:沐浴理髮

北方小年習俗。民間有“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的説法。而沐浴理髮的活動,多集中在小年前後進行。

南方小年沒有沐浴理髮的習俗,南方是除夕前沐浴理髮。

不同六:趕亂婚

北方小年習俗。過了二十三,民間認為諸神上了天,百無禁忌。娶媳婦、聘閨女不用擇日子,稱為趕亂婚。民謠有“歲晏鄉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燈前姊妹私相語,守歲今年是洞房”的説法。

南方小年沒有趕亂婚的習俗。

不同七:祭灶王

南方與北方共有的習俗。小年這天,也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民間傳説,每到小年,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昇天的坐騎備料。

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裏講壞話了。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還要與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得有“接灶”、“接神”的儀式。等到家家户户燒轎馬,灑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後,便輪到祭拜祖宗。

不同八:吃餃子

北方小年習俗。北方的每個節日幾乎都會有餃子的身影,小年夜吃餃子,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山區多吃糕和蕎麪。晉東南地區,流行吃炒玉米的習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鍋倒”的説法。人們喜歡將炒玉米用麥芽糖粘結起來,冰凍成大塊,吃起來酥脆香甜。

南方小年沒有吃餃子的習俗。

小年為什麼還分“南方”和“北方” 篇四

南北小年不同日,跟我國古時“官三民四船五”的傳統有關。古時過小年曾有“官三民四船五”之説,即官家臘月二十三過小年,百姓臘月二十四過小年,而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過小年。這一説法的形成有何典故已不得而知,但在中國古代社會,人們的等級觀念比較強,因此過小年也分不同的身份地位及職業。

由於中國北方在更長時間裏是國家政治中心,受官氣影響較重,因此小年多為臘月二十三;相反,南方遠離政治中心,小年便為臘月二十四。而南方地區水系發達,沿湖居民和水上船家較多,他們的小年定在臘月二十五,當然北方的船家並不遵循“船五”的習俗。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臘月二十三過小年的主要是中國的東北和華北地區,而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地區則要多一些。

另外,海南的小年則在農曆十五元宵節。山東有些地方又是在六月七年級過的小年,安徽北部和南京地區把過小年和過元宵合在一塊,特別熱鬧;雲南部分地區是正月十六。

北方小年習俗 篇五

1、掃塵

“塵”與“陳”諧音,故而掃塵旨在除舊迎新,拔除不祥。掃帚將牆壁上下掃乾淨、擦洗桌椅、沖洗地面……各家各户都要不留死角地徹底清掃,做到窗明几淨。同時小年的這一天,也有“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的説法。在北京,通常把臘月二十四日定為“掃塵日”。

2、沐浴理髮

民間有“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的説法。而沐浴理髮的活動,多集中在小年前後進行。

3、趕亂婚

過了二十三,民間認為諸神上了天,百無禁忌。娶媳婦、聘閨女不用擇日子,稱為趕亂婚。民謠有“歲晏鄉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燈前姊妹私相語,守歲今年是洞房”的説法。

4、祭灶

小年這天,也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民間傳説,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昇天的坐騎備料。

5、吃餃子

北方的每個節日幾乎都會有餃子的身影,小年夜吃餃子,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山區多吃糕和蕎麪。晉東南地區,流行吃炒玉米的習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鍋倒”的説法。人們喜歡將炒玉米用麥芽糖粘結起來,冰凍成大塊,吃起來酥脆香甜。

6、吃糖瓜、飴糖、麻糖

糖瓜、飴糖、麻糖等吃食本為給灶王爺嘴上抹得吃食,逐漸演變成了小孩小年必吃的零食。晉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頭”的俗話。

湖南各地小年風俗 篇六

長沙:臘月二十四辭灶掃塵

長沙人過年須過大半個月,即從第一年臘月二十四過小年起到第二年正月十五鬧元宵為止。臘月二十四,俗稱“過小年”,舉家休息聚餐,稱“小孩子過年”。

相傳是日作為“天上耳目臣,人間煙火主”的灶王爺要回天庭述職,叫辭灶。為了使他“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鬧言碎語不必講,好言善語奏玉皇”,人們要搞大掃除,叫“掃揚塵”。廿三或廿四晚由家庭主婦在鍋灶周圍點燭祭灶,為其“送行”。

常德:二十三送灶神、二十四祭祖先

常德人過小年,在臘月二十四,閤家小宴,祭奠祖先,民間各種遊樂活動多從此日開始,俗曰“鬧春”。又,相傳此日高客子(老鼠)過年(亦有説過喜會),不宜吵鬧,應早睡,保持安靜。否則,“你吵它一天,它吵你一年。”

不過,常德人的過年,其實是從臘月二十三開始的,是日相傳為司命菩薩(灶神)上天向玉皇大帝彙報一家善惡之日,各家各户點鍋燈,焚香拜,祈求灶神奏善事、驅火災,同時送平時家中奉祀諸神。送神之後,諸神不在家,百無禁忌,開始忙年。

懷化: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送灶灶

在懷化,小年跟北方大部分地區一樣,定在了農曆臘月二十三。小年傳統的“祭灶”活動,懷化人俗稱“送灶灶”。

傳説灶君是玉皇大帝專門來監督百姓行動的,每年農曆臘月二十三日那天,灶君要向玉皇大帝彙報民間善惡。因此,這天人們要用餈粑、糖果,上檀香、焚拜灶君,送他上天,希望灶君在玉帝面前懲惡揚善。灶君走後,人們就在灶前貼上灶君的神像,從此便不許小孩在灶前隨便搗亂,以示對灶神的尊敬,春節就由此開始了。

南方小年習俗 篇七

1、撣塵

小年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掃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鍋瓢,實施乾淨徹底的衞生大掃除。小年的前幾天,家家打掃房屋,意為不讓灶王爺把土帶走。據《拾遺記》記載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當時它漢先民驅疫鬼,祈安康的宗教儀式。後“塵”與“陳”諧音,故掃塵也就是把陳舊的東西一掃而光,這既指庭院內的陳年積垢,也指舊歲中遇到的不快。

2、祭灶

即祭送灶神昇天,因此小年也叫祭灶節。人們在臘月二十四都要祭灶,灶君神像,貼在鍋灶旁邊正對風匣的牆上。兩邊配聯多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聯也有寫成“回宮降吉祥”,橫批是“一家之主”。中間是灶君夫婦神像,神像旁邊往往畫兩匹馬作為坐騎。

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昇天的坐騎備料,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粘住灶王爺的嘴,讓它不在玉帝那裏講壞話,也有意為讓灶王的嘴甜,光説好話。

3、吃年糕

在南方,小年這一天做年糕是很多地方的傳統。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意寓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e1j5n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