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家鄉的味道(精彩多篇)

家鄉的味道(精彩多篇)

家鄉的味道(精彩多篇)

家鄉的味道作文 篇一

在外的遊子,最忘不了的是曾經生活過的家鄉。每次回家,家鄉的親人,門前的狗,甚至是一草一木,都給人們一種親切而又温馨的感覺。在我的記憶中,最難忘的是家鄉的味道。

我從小沒有別的愛好,就是特別愛吃東西。可在那時,去哪裏買薯片、奧利奧?況且小時候我一直住在奶奶家,哪兒來的零食?為了堵住我的嘴,奶奶變着法子給我做東西吃。當然,材料都是從地裏新鮮挖的。我也毫不客氣,今天嘗一塊糕;明天來塊南瓜餅;哪天運氣好,可以吃到一個豆沙粽。

我最喜歡吃的,這些都不是,是烤地瓜。它的做法非常簡單,只需要在農家人家中特有的灶頭快燒煮完東西時,把地瓜丟入灶內,再用柴灰把他們蓋上,使其自然地被烤熟。剛出爐的地瓜十分燙手,但誘人的香味不斷湧入人們的鼻內。稍等幾分鐘,剝開焦黑的地瓜皮,裏面是呈淡黃色的肉。輕咬一口,又甜又糯的口味帶着香味在齒間遊蕩並擴散,給人以一種温暖的感覺,並且讓人不禁吃了還想吃,更想一口把它吃完。直到現在,我還一直記得那個味道。

想起第一次奶奶讓我嚐嚐她剛剛烤好的地瓜,我死活不肯吃。看着它那焦黑的外皮,我一看就覺得這不像是能吃的東西,奶奶就親自把它剝開,我看見裏面橙黃橙黃的肉,甚至覺得十分的驚奇。於是我嘗試着咬了一口。一口下去,便是十頭牛也拉不回來了。我清楚地記得那天我一口氣吃了三個,直到第二天上午我還打着嗝兒呢!

但時間永遠在走,我上了國中後,繁重的學習任務讓我只能偶爾在假期去探望奶奶和爺爺。奶奶家的灶頭也因為天燃氣的使用漸漸蒙上了灰塵。奶奶也很少種地瓜了,種了更多經濟作物,我也只能在全家人團圓時奶奶才用灶頭燒菜偶爾吃上一回地瓜了。

我也曾經吃過街上賣的烤地瓜,味道或許和家鄉的差不多,但我總覺得少了什麼。但每次在家鄉的灶頭前,奶奶幫我剝好地瓜,我都感到一種莫名的幸福。

家鄉的味道作文 篇二

我的家鄉在渭南,這裏沒有什麼山珍海味,只是一些粗茶淡飯,但卻令人回味!

我小時候在陝化出生,因此最愛的是陝化“旋面”。旋面在下鍋之前,像一把幹了的煎餅條;下鍋之後,它的水分就頓時充滿整個麪條。煮上大約十分鐘,那面變軟了,如果是小孩吃,就還要多煮一會。出鍋後,先舀一勺辣子,為這份面送上點睛之筆,而那一勺大油更是重中之重,它會讓整份面油而不膩,讓人回味無窮。最後,那一把韭菜是這份面的極品搭配。上桌後,先不急,來一碗熱騰騰的麪湯,這下你就可以細細品味地道的陝化“旋面”。

雜糧煎餅,更是我喜愛的美食之一。做煎餅的人動作嫻熟,那就像是一門藝。師傅從桶裏舀出一勺和好的面,放到煎盤上用刮板一刮,薄薄的一層就形成了,多餘的面直接再刮回桶裏。在麪餅未成熟前撒上一把香菜、一包蘿蔔鹹菜,用刮板刮均勻,順手一個雞蛋再打上去,然後翻面,讓煎餅兩面均勻受熱,把生菜也在一旁煎一下,軟軟的,綠綠的,一看都食慾大增。再把煎好的生菜鋪到煎餅上,最後刷上一把祕製醬料,加一大勺辣子,咬一口,那味道難以表達!

家鄉的柿子餅,也是曾經讓我為之着迷的美食。在柿子成熟後,剝開皮,那金黃色的柿肉便流露出來,大廚們就使出十八般武藝:搓、打、壓、捏、炸、拋、揉、煎、翻,讓人看得眼花繚亂,津津有味。最後裹上一層糖霜,放進油鍋煎至兩面金黃,那香甜的味道便在空氣中瀰漫開來,觸動着你的味蕾。師傅用牛皮紙包裹好遞給你,吃起來外焦裏嫩,甜甜糯糯的,值得回味!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家鄉的味道是獨特的,值得我一輩子品嚐!

家鄉的味道作文 篇三

走進小鎮,一陣清香便撲鼻而來。細聞,這清香夾雜着些許甜蜜。循着香味走到盡頭,這是一家破舊的老店,店牌已經微微斑駁。

走進小店,一股熱氣撲面而來。香味更是越發濃郁,我看向老爺爺正忙活着製作甜點—梅花糕。我點了一個梅花糕,坐在店裏靜靜地等候。沒過多久,一塊熱騰騰的梅花糕便做好了。老爺爺手裏端着我的梅花糕,快步向我走來。這時,我才注意到老爺爺滿頭閃閃的銀絲與滿臉細細的皺紋。可偏偏是這樣一張飽經風霜的臉上露出了一個純真、和藹的笑容,那笑容,是我見過最真實、最熱情的。“小朋友,你的梅花糕!”老爺爺用不太清楚的普通話一字一頓地説。我接過糕點,回給爺爺一個燦爛的笑容。爺爺嘴角一咧,回去工作了。我看向手中的梅花糕,軟軟的麪糰上撒着彩色的糖絲,底部是脆脆的蛋筒。我使勁地咬了一口,熱熱的梅花糕頓時把我燙得熱淚直流,我一口把梅花糕嚥了下去,伸出舌頭為自己降温。

我小口地咬着手中的梅花糕,軟軟的麪糰伴着糯糯的豆沙,久久回味在我嘴裏。那甜蜜,絲絲的,潤進了我的心裏。我舔了舔嘴脣,正準備狠狠地再咬一口,斜眼卻見媽媽站在門外,向我揮着手。我抬起手,手錶上的時針赫然指向了5,該回家了!我匆忙地把梅花糕塞入嘴裏,迅速地衝向門外。十幾年來,我總是一手牽着爸爸,一手牽着媽媽,嘴裏還塞着一口香香的梅花糕,用自己不成熟的呢喃軟語,做着一個不成熟的新蘇州人。

夕陽斜斜地掛在天邊,餘暉撒向大地。三個緊緊地身影,慢慢地走在小鎮上,走過了春天,走過了四季,一走就是十幾年!

蘇州的味道就像這梅花糕一樣甜蜜,像老爺爺那樣親切,像父母那樣温暖。不知不覺,當身邊傳來陣陣吳儂軟語時,我已把它當作了鄉音。

家鄉的味道600字作文 篇四

王婧怡

比起城市中的車水馬龍,燈火輝煌,我更喜歡家鄉那獨有的味道。

我的家鄉在山東省濰坊市昌邑區,説起這裏,你想到了什麼?我猜你想到的是不是孔子、孟子、墨子等名人,沒錯,山東歷史上可是有三十六位狀元。

昌邑是著名的絲綢古鎮,是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鄉,昌邑絲綢有着“輕薄如紙,柔輕如棉,不褶不皺,活顫拂揚,離皮離汗,堅固耐穿”的美譽。昌邑絲綢花色品種繁多,品質優良,有良好的懸垂性、高雅華貴的觀感等特點,方便攜帶。

每年回老家,我最期待的就是和大人們一起趕集,那年夏天,我和奶奶一起去趕集。還沒走進去,我就被外面的冰沙吸引過來了,五花八門我都不知道要哪個了,只見阿姨打開泡沫箱,拿起勺子挖兩下冰沙,又打開大桶舀了兩下椰果,冰沙就完成了。別看它製作過程簡單,與城市中的冰淇淋相比,它雖然不是什麼山珍海味,但它的口感絲毫不輸冰激凌!這是我最喜歡的家鄉味道。

我的家鄉不僅有這一種味道,還有……你看那!那兒就是我們家鄉的特色,更是那個集市上的特色。那個集市周邊有一個最大的洗姜廠,不用我説你也知道這個家鄉特產是什麼味道的吧?是的沒錯!是大姜味的!既然是特產,那麼這次的大姜跟你們印象裏有什麼區別呢?你們印象中的大姜肯定是辣辣的,而這次的大姜是甜辣甜辣的。如果你很好奇這個薑辣糖的話,可以來我的家鄉嘗一嘗,看一看。我會帶你一起遊覽我的家鄉。

這就是我土生土長的家鄉,一個充滿歡聲笑語的家鄉,一個熱鬧非凡的家鄉,一個擁有獨特味道的家鄉……

家鄉的味道作文 篇五

過年了,過年了,終於又過年啦!

家家户户貼着紅色的對聯,掛起了紅色的燈籠。最開心的人莫過於我們這羣放寒假的孩子們。我有吃不完的零食,看不完的動畫片,收不完的大紅包!大家都有自己的過年方式:有的出去旅遊;有的回老家探親;還有的在家吃喝娛樂。

説到過年吃吃喝喝,那就一定要説説“年夜飯”。年夜飯就是在除夕夜吃的豐盛晚餐,也有的地方叫做“團年飯”、“守歲酒”。許多詩人都有吟詠守歲的詩句,孟浩然曾寫道:“續明催畫燭,守歲接長筵。”把當時守歲的場景和樂趣寫得活靈活現。

按照民間的傳統習慣,中國各地年夜飯上的菜餚也各有所不同,各有講究。我是杭州人,在我們這裏的年夜飯中一定要有一條紅燒魚,寓意着年年有魚(餘)而且還要紅紅火火的。還有一個菜也是杭州人獨有的,名為“如意八寶菜”。乍一聽這個菜名以為有多高端,其實這道菜用的食材卻是平常老百姓家家户户都有的——黃豆芽、冬醃菜、萵筍、胡蘿蔔、冬筍、黑木耳、油豆腐、鮮黃花菜,把這“八大家”一鍋炒了就稱之為“如意八寶菜”。聽爸爸説,這道菜不但爽口好吃,而且在年夜飯這一大桌雞鴨魚肉下肚後,還能緩解油膩,不至於讓肚子在這特別有意義的節日裏和我“作對”!爸爸還告訴我,這八寶菜雖然用了八種食材,但卻只有紅白黃綠黑五種顏色,這五種顏色又寓意着五福臨門。原來這小小的一盤菜,還有着那麼多的講究和寓意啊!

一頓年夜飯讓我吃出了家鄉的民俗,吃出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文化,更吃出了中國人一代代的傳承和親情!

家鄉的味道作文 篇六

燒餅,顧名思義就是一種在爐子裏燒成的餅。但是,我家鄉的餅在寧波市很少見的。

每當我在放寒假回老家的時候,奶奶總要準備一桌的好菜,其中,數量最多的,就是縉雲燒餅了。

燒餅的做法十分簡單。首先,端出麪粉,加水,使勁搓,使麪粉變成固體狀態,然後,用面棒或手揉成條狀,做燒餅的步驟就已經完成一半了,再用刀把麪粉切成一塊塊條狀,再壓成圓形餅狀,燒餅的外形就完成了。最後,把自己喜歡的餡塞進餅裏,並把餅貼在爐子的璧上,靜待十多分鐘,就可以吃了。剛做好的燒餅,還是熱氣騰騰的,吃進嘴裏,那味道,是不可描述的。

燒餅的吃法很多,可以用千姿百態來形容了,比如説,有些人一定要把燒餅切成好多塊,坐在沙發上,慢慢品味;有些人則是狼吐虎咽,見到燒餅就往嘴裏塞,還沒有嚐出味兒,就把一個燒餅吃完了。

記得有一次,我和妹妹為了爭奪一個燒餅,還大打出手,她邊打我,邊把燒餅往她那邊扯,我也不甘示弱,使勁的把燒餅往我這邊攥,突然,我一不小心沒有站穩,一屁股摔倒在地,手不由自主的鬆開了,妹妹哪知道我會突然鬆手,因慣性,也摔了一跤,“啪”燒餅掉到了一個臭水溝裏,媽媽見狀,把我們都罵了一頓,上樓去,又給我們拿來兩個剛燒好的燒餅。我和妹妹各自跑到椅子上,津津有味的吃起來了。

燒餅啊燒餅,每當我想起你,只能在不盡的還念中追尋了……

餡的味道也有許多種,有梅乾菜餡,肉餡,葱香餡……我最喜歡葱香餡,一咬,滿嘴留香,味道也很好。

家鄉的味道作文 篇七

那天小女兒突然打電話來,很驚奇地告訴我:“媽媽,我今天在學校的`餐廳裏發現了有賣燴餅的,只是比家裏的厚且長一些,以後就可以常常的買它吃了”,聽那語氣象是發現了新大陸似的,呵呵,看這小丫頭饞得!也是的,在幾千裏之外飲食習慣和家鄉迥然不同的大東北,能找到一種家鄉味道的食品,着實是件高興的事。我又想起來去年大女兒一次打電話説,在她學校的後面的一個街道邊,看到了一個賣衞輝燒餅的,呵呵,那興奮的語氣我現在還記憶猶新。

想想置身千里之外的孩子,説不想家是不可能的。於是,隨便是任何一樣具有家鄉味道的食品,都能給孩子一個觸及家鄉的感覺。別説是孩子,記得那年我和大姑姐到上海去看小姑,在小姑的婆婆家裏一日三餐都是米,吃得我沒有一點胃口,小姑的婆婆看出來了問我:在你們那都吃啥呀?我不好意思的説:早晚饅頭稀飯,中午麪條大米。那天,小姑的公公真的到外面買來了一袋白麪。讓我們自己做。大姑姐做了雞蛋湯,呵呵。你看把我們好吃的,小姑更是一個勁地説好久沒有吃這麼香甜了,那一刻,在小姑的眼裏,我分明看到了一絲絲對家鄉渴望,也難怪,小姑16歲離開家,舉目無親地一個人在外奔波:求學,工作,想吃一頓地道的家鄉飯菜是很不容易的事。

一方水土一方人,這話一點不假,無論你離開家鄉身居何處,無論你離開家鄉多久,家鄉的味道永遠是你最敏感也是最渴望遇到的! 我知道,那個在電話裏從不説想家的小丫頭並不是真的不想家!

家鄉的味道 篇八

我的家鄉在山東濰坊,位於中國的北部,是一座美麗的風箏城。這裏四季分明、風景宜人,非常適合人類居住。在這樣美好的環境中生活,再品嚐着最美的家鄉味道是不是一種人生的享受呢!

説到“家鄉美味”,我就要流口水了,現在聽我和你慢慢道來……這裏有香噴噴的城隍廟肉火燒、美味的北宮和樂,還有讓人垂涎欲滴的“韓邦朝天鍋”。現在的肉火燒都是用電烤箱烤制的,最傳統的濰坊火燒是用火爐烤的,但隨着時代的發展,“傳統的”被現代的所取代,據説還有一個被替代的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電烤箱烤得乾淨。當然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對於這些裝備的進一步完善,淳樸善良的家鄉人們完全能夠接納!

濰坊肉火燒的味道名揚千滿分作文網裏,它的傳承故事更是悽美無比:相傳,清朝年間,在濰坊城隍廟轄區發生了一次洪水災害,農田絕產,又逢連年戰事,百姓苦不堪言,病死、餓死的不計其數。在城內有户大户人家姓王,心地善良、樂善好施,傾盡所有家產救濟百姓。王老太太還親自動手,用豬肉、葱、姜等食材精心配製成餡兒,用麪皮將餡兒包裹其中,放在土爐中用烤熟後發放給難民們食用。王家的善舉既救活了一羣人,又弘揚了我的家鄉偉大的文化傳承,那就是“災難無情人有情”的大愛情懷!

我的家鄉不僅有讓人流連忘返的美味佳餚,還有勤勞善良的人們,繼承和發揚家鄉的傳統美德,讓更多的人能瞭解到家鄉的“味道”,傳頌家鄉的“味道”,永遠是我前行的方向!

家鄉的味道作文 篇九

俗話説,民以“食”為天。從一開始,吃食物是為了填飽肚子,到現在各種各樣的美食表達的卻是心情,這當中的變化難以用言語表達,可唯有那家鄉的味道一直沒變。

記得在我小時候,每逢過節的時候,奶奶都會做我家鄉的傳統美食蒸米粑。

有一次,我和爸爸媽媽過年回老家。就在當天晚上,奶奶就忙着準備做蒸米粑的材料了。做蒸米粑的主要材料有:油、麪粉、水、豆角、粉絲。

準備好材料後,她把麪粉和水揉成麪糰,再分成一個個小麪糰。把小麪糰壓平,再在上面上一點兒油。把豆角和粉絲炒好,包在被壓平的麪糰裏,成餃子的形狀。這樣,一個蒸米粑就做好了。每當奶奶做蒸米粑都認認真真的,每一個細節都不會忽略,只有這樣認真做才能做好每一個蒸米粑。

現在,奶奶的手已經十分粗糙了,每次做蒸米粑已經越來越吃力了。不過,就算是這樣,奶奶還是在我們回老家的時候就給我們做蒸米粑。所以,我認為蒸米粑不但是一個美食,更是一種感情。

我想着的時候,奶奶就夾了一塊粑給我,説:“剛做好的粑趕快湊熱吃。”我笑着接過蒸米粑,咬了一口,這裏面不但有家鄉的味道,更有奶奶的愛。正是有奶奶的愛,原本鹹鹹的粑,吃下去後變成甜甜的了。我一連吃了三四個,吃得比平時更香。過完年後,奶奶還會寄過來一些蒸米粑。

每次快過年的時候,奶奶都會説:“俊斐,你們什麼時候回來?到時候奶奶再給你做蒸米粑!”

我每聽到奶奶這樣説的時候,就會想立刻回老家過年。

回去看望奶奶,回去品嚐蒸米粑,品嚐家鄉的味道。

標籤: 多篇 精彩 家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gzmw3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