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中秋節的來歷傳説(多篇)

中秋節的來歷傳説(多篇)

中秋節的來歷傳説(多篇)

中秋節的來歷傳説 篇一

傳 説 一

相傳,遠古時候有一年,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直烤得大地冒煙,海水枯乾,老百姓眼看無法再生活去。這件事驚動了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崑崙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餘的太陽。 后羿立下蓋世神功,受到百姓 的尊敬和愛戴,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奸詐刁鑽、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不久,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 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一天,后羿到崑崙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説,服下此藥,能即刻昇天成仙。 然而,后羿捨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粧枱的百寶匣裏,不料被蓬蒙看了。 三天後,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 待后羿率眾人走後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衝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着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逃走了。氣得后羿捶胸頓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絕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裏,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裏眷戀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襬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傳 説 二

中秋節原是豐收的節日。在中國農業社會,農民在豐收的季節裏,總是大事慶祝一番。這個節日之所以成為佳節也和“嫦娥奔月”這個美麗的神話有關。

傳説,古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它們輪流出現,照亮大地和給大地帶來温暖,但有一天,十個太陽卻一起出現,大地上的農作物都被烤焦了。 這時,有一個叫后羿的神射手,把其中九個太陽射了下來,替萬民消除了災難。人們於是把他擁立為王。后羿當上皇帝后,沉迷酒色,隨意殺人,成了暴君。他希望長生不老,跑到崑崙山盜取王母娘娘的不死藥, 他的妻子嫦娥怕他長生不老,百姓受苦,把不死之藥偷來吃了,於是她自己就輕飄飄地飛上了月宮。

後來,一般婦女每逢中秋拜月,就是向月宮裏的嫦娥遙祭。

中秋節的傳統食品是月餅,月餅是圓形的,象徵團圓,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願望。中秋節吃月餅據説始於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約定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月餅中傳遞消息。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傳開來。後來,朱元璋終於把元朝推翻,成為明朝的第一個皇帝,雖然其後滿清人入主中國,但是人們仍舊慶祝這個象徵推翻異族統治的節日。

中秋節的起源,有多種説法,民間流傳極廣的是嫦娥妒恨丈夫后羿薄情,偷吃了他從王母娘娘那裏要來的不死之藥,於農歷八月十五之夜飛上天去,在月築室為宮,遂為月宮之神;后羿後悔不已,年年的八月十五夜,望月設供,祈望妻子返回人間與自己和兒女團聚,由此而衍生出後世民間祭月祈團圓的文化習俗。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節日,八月十五日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古時,我國將每一季度三個月依次分為孟、仲、季,八月屬於仲秋月。仲、中通假,故“中秋節”亦稱“仲秋節”。

年輕人怎麼過中秋 篇二

如果是二十年前,中秋節還僅僅是團圓節。家人們在中秋節團聚在一起,吃吃月餅,賞賞月亮。但是現在人們的娛樂方式多了很多,就連中秋節也有了不一樣的過法。

1、和閨蜜一起約會。中秋節不用刻意吃月餅,邀上閨蜜,去咖啡廳喝點咖啡,去商場裏買時下最新款的衣服,去電影院看看浪漫的愛情電影,去書店裏找幾本喜歡的書籍……這些輕鬆愉悦的方式是當下很多女孩兒喜歡的過中秋方式。

2、一個人旅行。一個人也能過好中秋節。既然中秋有三天假期,完全可以找一個喜歡的小城,住一家文藝的民宿,在旅行裏放鬆自己。

3、向戀人求婚。什麼時候是求婚的最佳時機?戀愛成熟,想要和另一半終生廝守的時候就是最佳時機。不過,求婚總要選擇特定某一天,如果恰好中秋節前有求婚的打算,很多人就會直接在中秋節向戀人求婚。

中秋節吃什麼菜之滷味 篇三

1、滷雞翅:

主料:雞翅10個,老薑小塊,蒜3瓣,香葱2棵

輔料:鹽少許,麻油1大匙,辣椒油3大匙,滷水500克

教您滷雞翅怎麼做,如何做滷雞翅

1、雞翅洗淨,翅頭、翅中剁開。姜、蒜、葱切末。

2、雞翅入燒沸的水中焯水,去浮沫,撈起瀝乾。入滷水中小火煨30-50分鐘。

3、鍋裏放辣椒油,加姜、蒜末、鹽小火煨香,加雞翅上下拌至姜、蒜末沾於雞翅表面。

4、關火,加葱末、麻油拌勻。

滷水的製作:

材料:

1 八角3-5個、桂皮、小茴香、甘草、三奈、甘菘、花椒、砂仁、草豆蔻、草果2個、丁香、淮山、羅漢果、幹辣椒10-15個

2 生薑、大葱、紹酒、冰糖2-5大匙、精鹽5大匙、鮮湯、油

3 紗布袋2個

做法:

1 將材料1分成兩份裝入寬鬆的紗布袋中並紮緊袋口

2 姜洗淨拍破;葱連根鬚洗淨挽結

3 將冰糖敲碎,與油一同入鍋,用小火炒至呈深紅色時,摻入500克沸水攪勻,成糖色。

4 鍋置火上,摻入鮮湯5000克,放入姜葱、鹽、少許醬油、糖色,再放入香料包,燒沸後改用小火慢慢地熬至香味四溢時,即成新鮮滷水。

2、滷雞腿

原料:雞腿兩隻重500克。

調料:精鹽5克,醬油20克,白糖5克,葱段10克,薑片8克,小茴香、桂皮各2克,料酒10克,紅曲粉10克,香油少許,色拉油1000克(實耗30克)。

滷雞腿的做法:

1、將雞腿刮洗乾淨,用刀將肉面劃開,剔去骨頭,用刀在肉面上剞上交叉刀紋,用醬油,料酒醃漬50分鐘。

2、鍋內放入色拉油燒至八成熱,將雞腿放裏炸呈金黃色,撈出瀝油。

3、鍋內放八底油燒熱,放入葱段,薑片炸香,添湯,加入各種調味料和紅曲粉,燒開後打淨浮沫,放入雞腿用慢火滷熟,取出晾涼,刷上香油,改刀裝盤即可。

中秋節的真正來歷是什麼 篇四

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后羿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一天,后羿到崑崙山訪友求道,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説服下此藥,能即刻昇天成仙。然而,后羿捨不得撇下妻子,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粧枱的百寶匣。三天後,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沒有外出。待后羿率眾人走後不久,蓬蒙持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衝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着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已逃走,后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着夜空呼喚嫦娥,這時他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裏,擺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時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裏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襬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

中秋節的來歷簡介 篇五

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節日,為每年農曆八月十五。八月是秋季的第二個月,古時稱為仲秋,民間則稱其為“中秋”,因為這一天為滿月,象徵團圓,故中秋節又被稱為團圓節。

中秋節有着悠久的歷史。我國自古就有祭祀月亮的禮制,據《周禮》記載,周代已有“秋分夕月”、“中秋夜迎寒”的活動。中秋時節正逢秋糧收穫,古人答謝神靈護佑慶祝活動,稱為“秋報”。中秋月朗中天,秋高氣爽,正是賞月的絕佳時令。

後來祭月便逐漸為賞月所代替,節慶延續下來,並被賦予新的含義。

在中秋節的演變過程中,不乏諸多美麗的神話,嫦娥奔月、吳剛伐桂、唐明皇遊月宮等一系列傳説使中秋節充滿浪漫色彩。

唐朝初年,中秋節已成為固定節日,宴飲賞月頗為盛行。當時的中秋節僅停留在貴族賞月與玩月階段,沒在民間流行。宋代以後,中秋節始盛行民間。

明清時期,中秋成為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並形成了許多地方特色的節慶活動,如“賣兔兒爺”、“樹中秋”、“舞火龍”、“燒斗香”等,使中秋節具有了更多文化內涵。

2015年5月,中秋節被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從2015年起,被國務院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中秋節習俗特點 篇六

一賞月(玩月):文人月下吟詩對詩,賞月,喝酒,聊天。民間月下踏歌,月下歌舞、月下

二盪鞦韆,喝酒,月下男男或女女結伴出走,又叫“踏月(採月,濱江採月)”在月下踏歌吳地有走月亮、走三橋之俗,就是在月光下出遊,走過至少三座橋(見顧祿《清嘉錄卷八》)。上海也有此俗(見玉魷生《海陬冶遊錄》)。“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貴家結飾台榭,民家爭佔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戲連坐至曉”(《東京夢華錄》)。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營業,玩月遊人,達旦不絕。喝酒在月下吟詩

三賞桂:桂樹下賞月,吟詩,喝酒

四拜月:婦女拜月。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拜月亭》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拜月全家拜還是隻有婦女拜。《新編醉翁談錄》記述拜月之俗:“傾城人家子女不以貧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眼眼飾之,登樓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則願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願貌似嫦娥,圓如皓月。”陸啟泓《北京歲華記》載:“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宮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陳瓜果於庭,餅面繪月宮蟾免;男女肅拜燒香,旦而焚之。

五拜月老:求愛情,求偶,愛情如月滿

六吉祥物兔爺(兔君):在老北京,每逢八月十五中秋節都有拜兔爺的習慣。兔形玩具,穿人的衣服。或用泥,或用面做。《花王閣剩稿》:“京中秋節多以泥摶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狀,兒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兒爺的功能已由祭月轉變為兒童的中秋節玩具。製作也日趨精緻,有扮成武將頭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紙旗或紙傘、或坐或立的。坐則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販,或是剃頭師父、或是縫鞋、賣餛飩、茶湯的,不一而足。“每屆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黃土摶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謂之兔兒爺。”

中秋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篇七

1、吃月餅

據現有記載,吃月餅的習俗最早源於唐代,唐僖宗在中秋節吃月餅,感覺味道極美,便命御膳房用紅綾包裹月餅賞賜給新科進士們。到了宋代,月餅有“荷葉”、“金花”、“芙蓉”等雅稱,其製作方法也更加精緻。詩人蘇東坡有詩稱讚説:“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其美味可想而知。

2、吃芋頭

在中秋節很多地方有吃芋頭的食俗,清乾隆癸未年的《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剝芋頭食之,謂之剝鬼皮”寓意辟邪消災,並有表示不信邪之意。其實,中秋節期間並不是最佳的收穫時節,但由於芋頭有“餘頭”的諧音,人們為了討個彩頭,希望好日子有富餘,所以都是要在中秋佳節的時候刨點芋頭嚐嚐鮮的。但各地人們在中秋節吃芋頭的含義卻各有不同,例如在潮汕地區,農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

3、吃田螺

田螺是廣東人家中秋節的壓軸食品,據資料記載,中秋吃田螺的習俗源於古代一個窮秀才,因沒錢買肉過中秋,便摸些田螺、石螺回來煮,邊賞月邊吃,田螺俗稱攀桂,後來秀才中舉,於是每逢中秋吮石螺便成為風俗。在清咸豐年間的《順德縣誌》有記:“八月望日,尚芋食螺。”意思是説小孩子中秋吃田螺,會明目。

4、吃鴨子

中秋節除了吃月餅外,鴨子也是中秋節不可缺的食物之一。在川西地區,煙燻鴨子是中秋節必備佳品。南通地區最喜歡吃紅燒鴨子或者是白煨的“八寶鴨子”。從時令來説,每年中秋前後,正是鴨子最肥壯的季節。俗語説“秋高鴨肥”,秋正迎初秋,吃鴨子還有滋陰養胃、清肺補血、利水消腫的功效,非常適用於體內有熱、上火的人食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k3qpn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