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閲讀文段完成閲讀理解題附答案【多篇】

閲讀文段完成閲讀理解題附答案【多篇】

閲讀文段完成閲讀理解題附答案【多篇】

閲讀文段完成閲讀理解題附答案 篇一

水調歌頭

趙秉文①

四明有狂客,呼我謫仙人。俗緣千劫不盡,回首落紅塵。我欲騎鯨歸去,只恐神仙官府②,嫌我醉時真。笑拍羣仙手,幾度夢中身。

倚長鬆,聊拂石,坐看雲。忽然黑霓落手,醉舞紫毫春。寄語滄浪流水,曾識閒閒居士,好為濯冠巾③。卻返天台去,華髮散麒麟④。

【註釋】①趙秉文,自號“閒閒居土”,處世頗有太白遺風,其友人常以神仙或前代才人喻之並有詩文相贈,故趙秉文寫詞予以作答。②“神仙官府”緣自唐顧況集《王源訣》:“下界功滿方超上界,上界多官府,不如地仙快活。”即神仙也不自在,照樣要受管束。③“寄語”三句,化用古謠“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之意。④緣自韓愈《雜詩》“被髮騎麒麟”。

8.詞的上片多處用典,請簡要賞析。(5分)

9.簡要分析這首詞的下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6分)

8.①詞人從古人到神仙,使用了“四明狂客”“謫仙人”“騎鯨人”“神仙官府”的典故。(2分)②詞人以“謫仙”自比,借神仙境界、前代才人的文壇佳話,表達了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和對淡泊自由人生的追求。(3分)

9.①下片的前五句,描繪了一種優美閒適的生活情狀以及詞人醉酒當書的狂放恣意之態,表達了詞人對閒適高雅生活的嚮往。(2分)②第六到九句,詞人用滄浪之水的典故,表現了自己潔身自好的品性,以及追求淡泊境界的理想。(2分)③最後兩句,詞人借典故,返回天台作地仙,表達了意欲遠離塵囂俗世的歸隱之情。(2分)

閲讀文段完成閲讀理解題附答案 篇二

①阿勒泰①連綿起伏的羣山背陰面有成片浩蕩的森林,那裏安靜、絕美、攜着祕密。木耳一排排半透明地立在伏倒的樹木上,它們是森林裏最神祕最敏感的耳朵,總是會比你先聽到什麼,更多地知道些什麼,卻不為你所瞭解。

②那時候,知道這山裏有木耳的,還只是很少的幾個人,採回家也只是自己嚐嚐鮮而已。而我媽卻想靠它發財。

③我媽一心想找到那野生的木耳。她爬山峯,下深谷,出去得一天比一天早,回來得一天比一天晚。每天回來,頭髮亂糟糟的,疲憊與失望折磨着她。終於,有一天,她從森林裏回來,拿着一根小樹枝。樹枝的梢頭結着指頭大的一小團褐色的,嫩嫩軟軟的小東西。像一個混混沌沌、靈智未開的小精靈。那就是木耳。

④從我媽找回第一朵木耳開始,生活中開始有了飛翔與暢遊的內容,也有了無數次的墜落和窒息。

⑤當晾乾的木耳攢夠了六公斤時(平均九公斤濕的才能出一公斤乾貨),我們把它們仔細地包裝好。我媽提着裝着木耳的箱子,搭上一輛運木頭的卡車去了山下。那天半夜時分,我媽才回來,她興奮地告訴我們,在山下小鎮,一個幹部模樣的人,想買木耳作為禮品,他把六公斤木耳全買了,八十塊錢一公斤!這遠遠比我們靠小店做生意賺得多,我媽高興得直想飛回來。那個夏天真是漫長,我不知道究竟弄了多少木耳。每次我媽下山,想要的人便聞訊而至,簡直跟搶一樣。我們就順勢把木耳漲到了一百塊錢一公斤。

⑥漸漸地,有一些人也開始採木耳賣木耳了。採木耳的隊伍悄然擴大。採過木耳的痕跡,滿山遍野都是。木耳生長的速度極快,尤其在下過雨後。但採木耳的人一多,它就趕不上採摘的速度了。木耳明顯地少了,於是除了採木耳以外,人們又挖黨蔘,挖蟲草。只要是能賣到錢的都挖,山腳下,森林邊狼藉一片。秋天下山時,木耳已賣到一百八十塊錢。剛入冬,又漲到兩百塊錢整。

⑦這時,木耳的用處已不是用來吃了,而是作為禮品和一種時髦的,用來消遣的東西,被用來進行着祕密地交流,最終流傳到一個本來與木耳沒有任何關係的地方。

⑧又一年春天來臨,木耳的世界瘋狂到了極限。遠在寧夏甘肅的人也湧來了,山下的人爆滿,像蝗蟲一樣,到處都是,他們靠着破舊的行李露宿在河邊那片廢墟里;還來了鐵匠,專門給大家打製挖野貨時要用的工具,爐火熊熊,貪婪地吞噬着早春的空氣。進山的那兩天,所有人揹着鋪蓋行李,提着麪粉糧油,扛着鐵鍬木鏟,成羣結隊,浩浩蕩蕩向北走,進山,進山,對木耳狂熱的渴望照亮了他們暗黑疲憊的`臉……而來訂購木耳的人把價出到了五百塊錢。

⑨我們真有點怕了,我對我媽説:“今年我們還去弄嗎?”

⑩她也怕了,但她想了又想,説:“不弄的話怎麼辦呢,你看我一天天老了,我們怎麼生活……”

?那麼我們過去又是怎麼生活的呢?那些沒有木耳的日子,沒有希望又勝似有無窮希望的日子,那些簡單的、平和喜悦的日子,不是生活嗎?我們幾乎都要忘了,忘了森林裏除木耳之外的那些更多更廣闊更令人驚喜的一切……

?就在那一年,像是幾年前突然出現一樣,木耳突然消失了,像是從來就沒有過一樣地沒有了……森林裏曾有過木耳的地方都夢一樣空着??真的什麼也找不到了……大風吹過山谷,森林發出巨大的轟鳴。天空的藍是空空的藍,大地的綠是空空的綠。木耳沒有了,森林裏的每一棵伏倒的樹木再也不必承受什麼了,它們倒在森林裏,又像是漂浮在森林裏。

?我覺得那一年的每一個人都在哭。木耳再也沒有了……其實,我們對木耳的瞭解是多麼不夠啊!

?那一天我一個人進山,走了很遠,看到前面有人,那是我媽,她還在找。遠遠地就看到她的附近有一朵木耳,整個世界最後的一朵,靜靜地生長着,但是她沒有發現。我站在那裏,看着她很久很久,直到看着她失望地離去。

【注】①[阿勒泰]位於新疆阿爾泰山南麓,森林、礦產資源十分豐富,素有“金山”之稱。

小題1:本文圍繞着木耳,敍述了木耳從被發現到被採集一空的過程。請將下列橫線處的內容補充完整。(3分)

(1)媽媽林中找到木耳

(2)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

(5)深山難再找到木耳

小題2:第①、?兩段中的“瞭解”,分別有什麼含義?(4分)

小題3:作者運用多種手法,表達了對過度採集木耳的擔憂與思考,請從修辭的角度舉例分析。(3分)

參考答案:

小題1:答案示例:(2)媽媽高價賣出木耳(3)人們滿山採集木耳 (4)人們瘋狂採集木耳

小題2:第①段中“瞭解”的含義:木耳在森林中生長,是森林的耳朵,預示着自然的許多信息,人們可以通過它得到自然的啟示。

第?段中“瞭解”的含義:木耳的生長是迅速的,但趕不上人們瘋狂採集的速度。竭盡全力地採集而不加以保護,就會使木耳滅絕。

小題3:答案示例:文中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如人們 “像蝗蟲一樣”的比喻, “揹着鋪蓋行李,提着麪粉糧油,扛着鐵鍬木鏟,……進山,進山”的排比、反覆,形象地描寫了採集木耳的人數之多,生動地刻畫了人們進山採木耳的瘋狂景象,給人以恐懼、窒息之感,預示了木耳悲劇性命運,表達了作者的憂思。

小題1: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了對全文情節的概括,同時還要注意題目中給出的兩個例子的結構,由示例可以推斷出全文分為五部分,都要圍繞“木耳”來概括。做此題時要注意語言的簡練與準確。

小題2:

試題分析:相同的詞語在不同的語境中有着不同的含義,所以理解詞語時要結合語境。

小題3:

試題分析:此題要注意“手法”“修辭”“舉例分析”等關鍵詞,很容易可以從文章中找出運用修辭手法的句子,然後結合具體語句進行分析即可,但一定要分析出“作者的擔憂和思考”。

閲讀文段完成閲讀理解題附答案 篇三

汝窯

汝窯在我國宋代已位居汝、鈞、官、哥、定五大名窯之首,位於河南臨汝,隋煬帝大業初年(即公元605年),置臨汝為汝州,“汝瓷”因此而得名。

汝瓷始燒於唐朝中期,盛名於北宋,在我國陶瓷史上佔有顯著的地位,北宋後期宋金戰亂不息,興盛前後不過二十餘年,所以彌足珍貴。宋、元、明、清以來,宮廷汝瓷用器,內庫所藏,視若珍寶,與商彝周鼎比貴,臨汝一帶有“縱有家財萬貫,不如汝瓷一片”之説。汝瓷傳世品稀少,全世界現僅存65件。

汝窯產品土質細膩,胎骨堅硬,釉色潤澤。汝窯在制瓷工藝上開創了香灰色胎,超過了以前南方所有的青瓷;在燒成工藝上,採用滿釉支燒的方法燒成的支釘痕,其細小而規整的程度絕無僅有,汝瓷主要依靠釉中所含少量鐵的成份,在還原氣氛中燒成純正的天青色,使汝瓷釉面開裂紋片成為一種裝飾,使在燒成過程中無意識的缺陷(由於胎、釉膨脹係數不一致而產生的缺陷)變成了有意識的裝飾。

汝窯有兩部分,其一是於北宋後期被官府選出為宮廷燒造御用瓷器的窯口。宋人評青瓷以汝窯為首位,明清兩代品評宋代五大名窯時,也列汝窯為第一。此窯燒瓷時間較短,南宋時已有“近尤難得”記載,明代前期景德鎮德御廠曾一度仿燒,清代雍正、乾隆時更有年希堯、唐英等督窯大量仿燒,但鮮有亂真者。臨汝嚴和店、軋花溝、下任村三處遺址燒製民間用青釉瓷器,現稱“臨汝窯”,系汝窯中一部分。燒瓷時間長,主要燒青釉,有印花、刻花裝飾,以印花為主;造型紋飾與耀州窯有不少共同點,質量比耀州遜色,燒瓷歷史比耀州晚,明顯受到該窯影響,屬耀州窯系。

由於文獻記載不詳,遺址出土甚少,汝官窯口在何處?汝窯之謎一直困擾着中國古陶瓷研究人員。從1987年開始,由河南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寶丰清涼寺汝窯遺址進行試掘,首次發現了為北宋宮廷燒製御用汝瓷的窯口,從而使這一重大歷史懸案有了答案。到目前為止,對汝窯址已進行了五次發掘,發掘品中除了與原世品中相同的完整器和碎片外,還出土一些傳世品中見不到的新器形,如鏤空香爐、乳釘器及天藍釉刻花鵝頸瓶等,獲得了一批重要的實物資料,為傳世汝窯器鑑定與鑑賞提拱了可行的實物依據及新資料。隨着考古工作的不斷深入,相信汝窯將會有更多的發現。

《汝窯》閲讀練習題

1、下列對“汝瓷”或“汝窯”的表述,最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汝瓷”得名於公元605年,隋煬帝在大業初年置臨汝為汝州之時。

B、“汝瓷”土質細膩,胎骨堅硬,釉色潤澤,超過了南方所有的青瓷,其器型規整的程度也是絕無僅有的。

C、“汝瓷”釉面開裂紋片本是在燒成過程中由於胎、釉膨脹係數不一致而產生的無意識的缺陷,後來卻變成了一種有意識的裝飾。

D、“汝窯”有官窯和民窯之分,民窯的造型紋飾與耀州窯有不少共同點,質量比耀州遜色,燒瓷歷史比耀州晚,明顯受到耀州窯影響,屬耀州窯系,不屬於汝窯系。

2、下列屬於“縱有家財萬貫,不如汝瓷一片”最主要原因的一項是

A、北宋官窯燒瓷時間較短,南宋時已有“近尤難得”記載,現今汝瓷傳世品更是稀少,全世界僅存65件。

B、明代前期景德鎮德御廠曾一度仿燒,清代雍正、乾隆時更有年希堯、唐英等督窯大量仿燒,但鮮有亂真者。

C、宋人評青瓷以汝窯為首位,明清兩代品評宋代五大名窯時,也列汝窯為第一。

D、由於文獻記載不詳,遺址出土甚少,“汝官窯口在何處”之謎一直困擾着中國古陶瓷研究人員和世人。

3、根據原文的內容,下列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A、商彝周鼎是商周的青銅禮器,十分珍貴,能與商彝周鼎比貴的只有汝瓷。

B、通過發掘品中大量存在與現存的65件原世品中相同的完整器和碎片以及一些可行的實物依據,古陶瓷研究人員得出寶丰清涼寺汝窯遺址就是宋汝官窯口的判斷。

C、判斷一件瓷器是否宋官窯汝瓷,“香灰色胎”、“細小而規整支釘痕”、“釉面開裂紋片”“天青色”等都是不可或缺的的重要依據。

D、隨着研究人員對汝窯址進行的一次次發掘,一些傳世品中見不到的新器形相繼出土,“縱有家財萬貫,不如汝瓷一片”的説法將成為歷史。

《汝窯》閲讀答案

1、C

2、A

3、B

答案解析:

1、本題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意”考點。能力層次為B,考查考生最基礎的“理解”能力。A、錯“汝瓷始燒於唐朝中期”;B、“超過了南方所有的青瓷”應為“以前”,“其器型規整的程度也是絕無僅有的”應為“支釘痕”D、“不屬於汝窯系”無中生有。

2、本題考查“篩選並整合文中信息”考點。能力層次為C,考查考生最基礎的“分析綜合”能力。只有A項是主要原因,屬於“答非所問”。

3、本題考查“篩選並整合文中信息”考點。能力層次為C,考查考生最基礎的“分析綜合”能力。A、無中生有;C、“天藍釉刻花鵝頸瓶”説明“天青色”並不是不可或缺的的重要依據; D、“説法將成為歷史”沒有依據

閲讀文段完成閲讀理解題附答案 篇四

閲讀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題。

我們還可以根據雲上的光彩現象,推測天氣的情況。(在太陽和月亮的周圍,有時會出現一種美麗的七彩光圈,裏層是紅色的,外層是紫色的。)這種光圈叫做暈。日暈和月暈常常產生在卷層雲上,卷層雲後面的大片高層雲和雨層雲,是大風雨的徵兆。所以有“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的説法。説明出現卷層雲,並且伴有暈,天氣就會變壞。另有一種比暈小的彩色光環,叫做“華”。顏色的排列是裏紫外紅,跟暈剛好相反。日華和月華大多產生在高積雲的邊緣部分。華環由小變大,天氣趨向晴好。華環由大變小,天氣可能轉為陰雨。夏天,雨過天晴,太陽對面的雲幕上,常會掛上一條彩色的圓弧,這就是虹。人們常説:“東虹轟隆西虹雨。”意思是説,虹在東方,就有雷無雨;虹在西方,將有大雨。還有一種雲彩常出現在清晨或傍晚。太陽照到天空,使雲層變成紅色,這種雲彩叫做霞。朝霞在西,表明陰雨天氣在向我們進襲;晚霞在東,表示最近幾天裏天氣晴朗。所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諺語。

1、這個語段闡釋了什麼事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文在説明每種光彩及與天氣的關係時都採用了什麼説明順序?___________

3、這個語段突出的特點是用了引用諺語的説明方法,説説採用這種方法的好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句中的橫線上填上一句諺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闡明瞭雲的光彩現象和天氣變化的關係。

2、都是先説雲的光彩現象,然後説與天氣變化的關係,是由現象到本質的邏輯順序。

3、諺語是羣眾通過觀察和實踐總結經驗的結晶,它讀起來朗朗上口,用諺語來説明知識既有科學性,又有趣味性,通俗、生動、淺顯易懂。(意對即可)

4、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閲讀文段完成閲讀理解題附答案 篇五

梅村

吳偉業

枳籬茅舍掩蒼苔,乞竹分花手自栽。

不好詣人貪客過,慣遲作答愛書來。

閒窗聽雨攤書卷,獨樹看雲上嘯台。

桑落酒香盧橘美,釣船斜系草堂開。

【注】

【注】①吳偉業(1609~1672),明末清初詩人。字駿公,號梅村,江南太倉(今屬江蘇)人。吳偉業生活在明清易代之際,仇視李自成農民起義軍,對清統治者也無好感。②江湖:偏義複詞,義在湖,這裏指太湖。③魚龍氣:指太湖水汽。

(1)頷聯反映出詩人怎樣的矛盾心理,試簡要分析。

(2)全詩營造了怎樣的氛圍,流露出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

1.不好詣人慣遲作答體現出詩人不屈己、懶於應酬的清高孤傲的一面,貪客過愛書來則體現出詩人不甘寂寞、渴望交往的另一面,頷聯生動形象地寫出詩人這一微妙的矛盾心態。

2、全詩營造出一種閒適恬淡、清幽自在的氛圍,流露出詩人風雅脱俗的情懷和對鄉村寧靜質樸生活的喜愛之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k3v77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