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芒種節氣的寓意和象徵(精品多篇)

芒種節氣的寓意和象徵(精品多篇)

芒種節氣的寓意和象徵(精品多篇)

為什麼煮梅 篇一

芒種也是梅子成熟的時節,在南方每到5月、6月份梅子就會成熟。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節,三國時有“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種天然優質有機酸和豐富的礦物質,具有淨血、整腸、降血脂、消除疲勞、美容、調節酸鹼平衡、增強人體免疫力等獨特營養保健功能。但是,新鮮梅子大多味道酸澀,難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後方可食用,這種加工過程便是煮梅。

三國有“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到了芒種時節人們也會煮青梅,那麼什麼是煮梅呢?在我國,青梅主要生長在廣東、福建、海南等南方省份,青梅性味甘平、果大、皮薄、有光澤、肉厚、核小、質脆細、汁多、酸度高、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氨基酸、果酸以及維生素C。

具有淨血、整腸、降血脂、消除疲勞、美容、調節酸鹼平衡、增強人體免疫力等獨特營養保健功能。但是,新鮮梅子大多味道酸澀,難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後方可食用,這種加工過程便是煮梅。如今,加工青梅的方式有很多,如鹽漬、製作蜜餞、取汁、熏製、釀酒、製藥等。

芒種時節有煮梅的習俗,這一習俗歷史悠久,早在夏朝便已經有了。

由於梅子味道酸澀,很難直接食用,必須要加工後方可食用,便有了煮梅。煮梅的方法很多,有用糖與梅子一同煮或用糖與曬乾的'青梅混拌均勻,使梅汁浸出,也有用鹽與梅子一同煮或用鹽與曬千的青梅混拌均勻,使梅汁浸出,比較考究的還要在裏面加人紫蘇。北方產的烏梅在我國很有名氣,將其與甘草、山植、冰糖一同煮,便製成了消夏佳品—酸梅湯。

如果在裏面加人桂花滷,然後冰鎮後再飲,則其味更絕。現在有很多加工的梅乾蜜餞,如話梅、奶梅及甘草梅等,都大受人們的喜歡。

芒種農事有哪些 篇二

芒種,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是小麥等有芒夏熟作物成熟和耕種的最忙季節。此時我國絕大部分地區的農業生產處於“夏收、夏種、夏管”的“三夏”大忙季節。

忙夏收,是因為麥已成熟,若遇連雨天氣,甚至冰雹災害,會使小麥無法及時收割、脱粒而導致倒伏、落粒、穗上發芽、爛麥場。必須抓緊一切有利時機,搶割、搶運、搶脱粒。

忙夏種,是因為夏大豆、夏玉米等夏種作物的生長期有限,為保證到秋霜前收穫,必須提早播種栽插,才能取得較高產量。

忙夏管,是因為“芒種”節氣後雨水漸多,氣温漸高,棉花、春玉米等春種的莊稼已進人需水需肥與生長高峯,不僅要追肥補水,還需除草和防病治蟲。否則,病蟲草害、乾旱、漬澇、冰雹等災害同時發生或交替出現,春種莊稼輕則減產,重則絕收。

芒種節氣,我國大江南北的農事活動如果用一首歌謠來概括特點,那就是:“芒種夏至麥類黃,快打快收快入倉。夏播作物抓緊種,田間管理要跟上。江南梅雨季節到。暴雨冰雹要預防。”

在這個時候,農田裏往往是一片繁忙景象。一方面這個時候最適合播種有芒的穀類作物;另一方面芒種也是農作物種植時機的分界點,過了這一節氣,農作物的成活率就越來越低。

在北方大部分地區、這個時候冬小麥產區正處在緊張的收穫季節,而晚谷、黍、被等農作物則是繁忙的播種時候。因為夏種作物如夏大豆、夏玉…本站 …米等生長期有限,為了保證到秋霜發生前收穫,須盡最提前播種或栽插、才能取得較高產最,所以,麥收以後應抓緊搶種搶栽。

正所謂時間就是產量,芒種時節即使遇上乾旱,也要積極抗早播種,不可消極等雨,錯過時機。春種的莊稼如棉花、春玉米等已進入需水需肥與生長高峯,不僅要追肥補水,還需除草和防病治蟲。華北的棉花進入五葉期,有的可見花。華南、兩廣的早稻開始灌漿成熟。

長江中下游地區在芒種時節雨水增多,氣温增高,進入陰雨綿綿的梅雨季節,天氣異常潮濕、悶熱,各種器具和衣物容易發黴,又稱為“黴雨天”。這時,麥收場要預防“爛麥場”發生。充沛的雨水對水稻和夏季作物的生長非常有利,但是連綿的陰雨天氣又可使江淮流域形成洪澇。這時,颱風也開始侵襲沿海地區。

24節氣芒種的含義 篇三

芒種,是農作物成熟的意思。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每年的6月5日左右,太陽到達黃經75°時為芒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節,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意指大麥、小麥等有芒作物種子已經成熟,搶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種最忙的季節,故又稱“芒種”。春爭日,夏爭時,“爭時”即指這個時節的收種農忙。人們常説“三夏”大忙季節,即指忙於夏收、夏種和春播作物的夏管。所以,“芒種”也稱為“忙種”“忙着種”,是農民朋友的播種。“芒種”到來預示着農民開始了忙碌的田間生活。

關於芒種的諺語: 篇四

端陽好插秧(晚稻),家家谷滿倉。

芒種插秧谷滿尖,夏至插的結半邊。

芒種打火(掌燈)夜插秧,搶好火色多打糧。

栽秧割麥兩頭忙,芒種打火夜插秧。

老鄉種西瓜,頭刀不結瓜,二刀結小瓜,三刀結大瓜。

芒種有雨豌豆收,夏至有雨豌豆丟。

芒種芒種,連收帶種。

機、畜、人,齊上陣,割運打軋快入囤。

推車不用教,全靠屁股搖。

兩腿拉得寬,屁股擺得歡。

平路怕後沉,上坡怕前沉,下坡載重難駕穩。

春谷宜晚,夏谷宜早。

芒種谷,賽過虎。

芒種不種高山谷,過了芒種谷不熟。

播夏谷,搶時間,不用耕,不用翻。

耕耕不如耪耪,耪耪不如快耩上。

能種當時,不種二犁。

耩地深又暄,就怕大雨灌。

麥前沒串,麥後緊趕(玉米)。

水源能保險,可以提前串。

玉米地裏帶豆,十年九不漏,丟了玉米還有豆。

芒種節氣的含義 篇五

芒種是二十四節氣的第九個節氣,每年公曆6月5-7日左右,太陽到大黃經75時為芒種。2014年芒種時間是在2014年6月6日,農曆五月初九,星期五。

芒種的“芒”字,是指麥類等有芒植物的收穫,芒種的“種”字,是指谷黍類作物播種的節令。“芒種”二字諧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種”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五月節,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

意指大麥、小麥等有芒作物種子已經成熟,搶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種最忙的季節,故又稱“芒種”。春爭日,夏爭時,“爭時”即指這個時節的收種農忙。人們常説“三夏”大忙季節,即指忙於夏收、夏種和春播作物的夏管。此時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將進入多雨的黃梅時節。

在鄉間流傳着許多與芒種有關的諺語,如:“芒種前後麥上場,男女老少晝夜忙。”“芒種刮北風,旱斷青苗根。”“芒種不種,再種無用。”“五月栽紅薯盤大墩,六月栽薯一把根。”這些諺語充分彰顯了農作物種植“春爭日,夏爭時”的繁忙和緊迫感。

芒種習俗 篇六

芒種主要習俗有安苗、送花神、打泥巴仗、煮梅等。

芒種前後百花開始凋殘、零落,民間多在芒種日舉行祭祀花神儀式,餞送花神歸位,同時表達對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來年再次相會。

每到芒種時節,種完水稻,皖南各地都要舉行安苗祭祀活動,祈求五穀豐登、村民平安

貴州東南部一帶的侗族青年男女有“打泥巴仗”節,新婚夫婦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邊插秧邊打鬧,互扔泥巴,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歡迎的人。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節,此時也是煮梅、食梅的時節。

芒種安苗是什麼 篇七

行於安徽績溪、歙縣一帶,是以祭祀神靈汪公為中心開展一系列傳統民俗及民間宗教文化活動,祈求豐收,保護家人安全。作為一種傳統民俗文化,花朝會即安苗節,由東八社決定接神村莊,八社可以優先,一般用三天時間。第一天是村民抬着老爺龍椅,挑着鑼鼓,卷着龍鳳彩旗背上炮竹,出動三四十人即可。到大廟敬香後將穿着龍袍,戴着帝帽,可以移動的汪公大帝抬上龍椅,一陣雙響炮後鑼鼓喧天,彩旗招展,將大帝接走。途中有斷斷續續鑼鼓聲,一般情況下有一件樂器敲響即可。次日上午是祭旗,下午是遊田街。上午八時左右,村人把事先準備好的三角小紙旗鋪在老爺面前的地面上,各色紙旗上寫着“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五穀豐登”等等,一旗寫四字。十餘人把大肥豬和羊沿彎曲山路趕上老屋對面的橋頭山頂,時間一到,炮竹鑼鼓聲響,四人扯着豬、羊耳朵從山頂筆直倒拖下山,雙響鞭炮聲、鑼鼓聲、豬羊的嚎叫聲及人們的呼喊聲混成一片,稱“呼龍”,其意是將龍神呼醒。第三天上午是送老爺。每户在前一兩天接來外村的親朋戚友,有的花錢請工。接汪公老爺時一般就近走小路,送行就不同了,必須從大村沿街而下,一到村頭和出村尾作為開路先鋒的幾十門朝天炮兩陣轟響,地動山搖,幾十裏外能聽到。街兩旁看熱鬧者成千上萬,當汪公大帝經過時,不少老人點香跪拜,更有大娘抱着小孩拜老爺保平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l53wr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