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九年級歷史知識點歸納整理精品多篇

九年級歷史知識點歸納整理精品多篇

九年級歷史知識點歸納整理精品多篇

九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歸納 篇一

1、文藝復興

時間:14世紀前後

地點:意大利

原因:最早出現資產階級生產關係

思想:人文主義思想

實質:資產階級文化運動

人物、成就:但丁[意大利]詩人(《神曲》)

達芬奇[意大利]藝術大師(《最後的晚餐》、《蒙娜利莎》)

莎士比亞[英國]文學巨匠(《哈姆雷特》、《羅密歐與朱利葉》)

意義:文藝復興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2、新航路開闢

根本原因:商品經濟的發展,資本經濟的出現

過程:

(1)1487年,葡萄牙的迪亞士從葡萄牙往東航行,到達好望角。

(2)1492年,哥倫布(意大利人)受西班牙王室的資助,到達美洲。

(3)1497—1498年,葡萄牙人達?伽馬(葡萄牙支持)到達印度等地

(4)1519—1522年,麥哲倫奉西班牙國王之命,完成了環球航行。

影響:

(1)新航路開闢以後,從歐洲到亞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對世界影響)……

(2)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對資本主義發展影響)

(3)資本主義市場開始形成

(4)證明了地圓學説(同學補充,非重點)

3、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背景: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產生了新興的階級——資產階級和新貴族

根本原因:封建專制統治阻礙了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時間:1640—1688

導火線:蘇格蘭人民起義

開始標誌:1640年議會的召開

:資產階級和新貴族

文獻:《權利法案》(革命後頒佈)

結果:建立了君主立憲制資本主義國家

意義:英國資產階級通過革命。了封建君主專制,確立了自己的統治地位,為發展資產階級掃清了障礙,推動了世界的歷史進程。

革命特點:時間長、過程曲折、妥協(不徹底)

九年級上冊歷史期末考試複習資料 篇二

一、世古史部分

1、亞非文明古國

①古埃及:非洲尼羅河流域,金字塔、獅身人面像。

②古巴比倫:西亞兩河流域,《漢謨拉比法典》,世界上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

③古印度:南亞恆河、印度河流域,種姓制度(佛教,阿拉伯數字)

2、日本大化改新:646年,效仿中國隋唐時期的封建制度進行大化改新,日本由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改變了社會性質)。

3、古代歐洲文明

①歐洲文明起源於古希臘,古希臘文明開始於愛琴文明(又叫克里特——邁錫尼文明)。奴隸制城邦中最繁榮的的是雅典,被稱為“全希臘的學校”。

②雅典民主政治:梭倫創立,伯里克利推到頂峯,公民大會是決策機關。

③羅馬共和國:民主政治,權力機構是元老院。後期發生斯巴達克起義,共和國由盛轉衰。

④中古歐洲封建制度的特點:一是封建等級制度;二是教會地位至高無上,阻礙西歐社會發展,稱為黑暗時代。

4、東西方文化的交流

九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歸納總結部編版 篇三

第一單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與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張

第1課殖民地人民的反抗鬥爭

一、拉美獨立運動

1、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念:美國以南的美洲地區。

主要殖民者:西班牙、葡萄牙(巴西)

2、背景:

①長期處於西班牙和葡萄牙殘酷的殖民統治之下。

②受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的影響。

3、時間:19世紀初。

4、領導人:玻利瓦爾和聖馬丁,被譽為南美的“解放者”。

5、概況:

①玻利瓦爾解放了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和厄瓜多爾等地,成立了“大哥倫比亞共和國”。為紀念玻利瓦爾,一個新成立的國家被命名為“玻利維亞”。

②聖馬丁領導了阿根廷、智利、祕魯的獨立運動。

二、印度民族反英起義(1857—1859)

1、背景:

英國完成工業革命後,加緊對印度的經濟剝削和政治壓迫,激起了印度人的反抗。向印度傾銷紡織成品,導致手工業者破產;兼併王公領地;取消對印度土兵的優厚待遇,不尊重宗教信仰。

2、導火線(直接原因):塗油子彈事件

3、領導力量:封建王公。

主力:印度土兵

4、傑出代表: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女英雄)

5、意義:沉重打擊了英國殖民統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識的覺醒。是19世紀亞洲民族解放運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第2課俄國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1、俄國統一:15世紀晚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稱“沙皇”。

2、彼得一世改革:18世紀初

(1)背景(原因):盛行農奴制,封閉落後,工商業發展極其緩慢。

(2)目的:向西方學習,實現富國強兵

(3)內容:

①政治:加強中央集權,設參政院。

②經濟:興辦手工工場,重商主義,允許工場主購買整個村莊的農奴。引進西方先進技術。

③軍事:義務兵役制,建立新式常備軍。貴族必須到軍隊或行政機構任職,按功勞提拔。

④文化:派留學生,開辦學校、創辦科學院,辦報紙,改革習俗(提倡西方禮節和生活方式)。

(4)作用:

積極:俄國的經濟、軍事實力増強,成為歐洲軍事強國,為對外擴張準備了條件。開啟了俄國近代化的進程。

侷限:農奴制進一步加強,成為日後俄國社會發展的障礙。

北師大九年級歷史上冊全冊複習提綱(上 篇四

第11課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1、時間:1640—1688年

2、根本原因:封建專制統治嚴重阻礙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3、過程:

(1)導火線:1638年,蘇格蘭人民起義

(2)開始:1640年,查理一世重新召開議會

(3)1649年,國王查理一世被送上斷頭台,此後英國經歷了短暫的共和時期

(4)1660年,斯圖亞特王朝復辟

(5)結束:1688年,“光榮革命”

4、領導人:克倫威爾

5、性質:資產階級革命

6、影響: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創立了議會權力至上的原則,確立了符合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利益的君主立憲制,走上了迅速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推動了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的發展。

二、《權利法案》的頒佈

1、時間:1689年

2、目的:限制國王權力

3、內容:

①對國王在政治、經濟、宗教等事務中的權力進行了嚴格限制;

②確定了國會擁有最高權力的基本原則。

4、意義:為限制王權提供了法律保障,標誌着君主立憲制在英國的確立。

第12課美國獨立戰爭

一、美國獨立戰爭

1、根本原因:英國的殖民統治阻礙了北美資本主義的發展。

2、時間:1775年——1783年

3、經過:

(1)導火線:1773年,“波士頓傾茶事件”

(2)開始:1775年,來剋星頓的槍聲

(3)建國:1776年7月4日,《獨立宣言》的發表(7月4日美國的獨立日)

①機構:第二屆大陸會議

②起草者:托馬斯·傑斐遜

③主要內容:宣言痛斥英國國王對殖民地的暴政,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獨立

④意義:標誌着美國的誕生

⑤評價:《獨立宣言》體現的自由平等的民主原則,成為當時歐洲各國反對封建專制,進行資產階級革命的旗幟,被馬克思稱為“第一個人權宣言”。

(4)建軍:第二屆大陸會議決定組織大陸軍,並任命喬治·華盛頓為大陸軍總司令

(5)轉折:1777年,薩拉託加大捷

(6)勝利:1781年,約克鎮戰役

(7)結束:1783年,美英簽署《巴黎和約》,英國承認美國獨立

4、性質:既是民族解放戰爭,也是資產階級革命(雙重性質)

5、影響:推翻了英國殖民統治,實現了民族獨立,有利於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二、“1787年憲法”

1、制定:1787年美國13個州的代表在費城召開制憲會議,制定並通過《美利堅合眾國憲法》

2、內容:實行聯邦制;確立了立法、司法、行政的三權分立原則;肯定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政體

3、影響:

(1)積極性:使聯邦政府的權力大大加強,鞏固了北美獨立戰爭的成果,也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這是世界近代第一部成文的資產階級憲法,它所創立的共和政體,三權分立,相互制衡原則,對歐洲國家的資產階級革命及政治體制的設計和建立都有着重大影響。

(2)侷限性:1787年憲法也有階級侷限性,如允許奴隸制存在,保留了種族歧視條款,不承認黑人、印第安人和婦女享有與白人男子同等的權利等。

三、華盛頓的評價

領導美國人民取得民族獨立,開創了美國民主政治的先河

第13課法國大革命

一、法國大革命

1、根本原因:封建專制統治嚴重阻礙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2、時間:1789——1794年

3、經過:

(1)導火線:1789年,三級會議的召開

(2)開始: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7月14日法國國慶節)

(3)革命的發展進程:

①1792年,法國廢除君主制度,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②1793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台,巴黎人民再次齊以羅伯斯庇爾為首的雅各賓派掌握政權,把法國大革命推向高潮;

③1794年熱月政變,推翻了雅各賓派的統治,法國大革命高潮結束。

4、頒佈的法律文件:《人權宣言》

5、性質:資產階級革命

6、影響:徹底摧毀了法國封建專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廣為傳播,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這場革命也還有很大的歷史侷限性。

二、拿破崙帝國

1、興起:

(1)1799年,拿破崙發動“霧月政變”奪取政權

(2)1804年,拿破崙稱帝,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

2、鞏固:

(1)對內:頒佈《刑法典》、《商法典》和《民法典》等一系列法典,其中的《民法典》(又稱《拿破崙法典》)是資產階級國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其立法精神和原則為後世所借鑑。

(2)對外:發動拿破崙戰爭

①重要戰役:1805年,奧斯特里茨戰役

②性質:前期:反抗反法同盟對法國的侵略。(正義戰爭)後期:侵略歐洲其他國家。(非正義戰爭)

③評價:

a.積極影響:鞏固法國大革命成果,動搖了歐洲大陸的封建統治。

b.消極影響:威脅了歐洲其他國家的主權,也損害了被侵略國家人民的利益,給歐洲各國人民帶來了災難。

3、滅亡:1815年,滑鐵盧戰役的失敗

三、評價拿破崙

頒佈了《拿破崙法典》,是資產階級國家的立法典範。對外戰爭中,早期戰爭捍衞了法國大革命成果,並將大革命精神傳播到了所征服國家,沉重打擊了歐洲的封建勢力。後期戰爭則是侵略性戰爭,侵犯了別國人民權益,並造成法國國內經濟困難。

表1:17~18世紀的近代早期資產階級革命之比較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美國獨立戰爭

法國大革命

根本原因

封建專制統治嚴重阻礙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英國的殖民統治阻礙了北美資本主義的發展。

封建專制統治嚴重阻礙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時間

1640—1688年

1775—1783年

1789年—1794年

領導者

資產階級和新貴族

資產階級

資產階級

領導人

克倫威爾

(護國公)

華盛頓

(大陸軍總司令)

羅伯斯庇爾(雅各賓派領導人)

導火線

1638年蘇格蘭人民起義

1773年波士頓傾茶事件

1789年三級會議的召開

開始標誌

1640年

查理一世重新召集議會

1775年

來剋星頓的槍聲

1789年

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

結束標誌

1688年光榮革命

1783年美英簽署《巴黎和約》

1794年“熱月政變”

處死國王

查理一世

路易十六

重要文獻

1689年《權利法案》

1776年《獨立宣言》

1789年《人權宣言》

歷史意義(影響)

①使英國確立了代表新貴族和資產階級利益的政治制度,走上了迅速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並率先開始了工業革命。

②英國革命不僅對英國的歷史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也迅速波及其它歐洲國家,推動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的發展。

①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治,贏得了民族獨立;有利於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②對以後歐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動作用。

①法國大革命是資產階級革命時代最大最徹底的一次革命,徹底摧毀了法國封建專制制度。

②使民主共和思想廣為傳播,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政治制度

君主立憲制

聯邦制/總統共和制

民主共和制

性質

資產階級革命

既是民族解放戰爭,又是資產階級革命

資產階級革命

表2:英美法三國資產階級革命中的三個重要文獻

《權利法案》

《獨立宣言》

《人權宣言》

國家

英國

美國

法國

時間

1689年

1776年7月4日

1789年

頒佈機構

英國國會

大陸會議

制憲議會

主要

內容

限制王權和確保國會和公民的權利

天賦人權,人人生而自由平等。

①生來自由平等。

②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

重要

意義

確立了英國的君主立憲制

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脱離英國殖民統治;標誌着美國誕生。

在反封建專制統治的鬥爭中起了巨大的號召作用,成為資產階級革命的旗幟

第14課第一次工業革命

一、含義

以大機器生產代替手工勞動的重大變革。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中期,首先爆發於英國。開始於紡織業。工業革命後,人類社會進入到“蒸汽時代”。

二、英國率先開展的條件

1、政治前提:英國通過資產階級革命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

2、經濟:殖民擴張和海外貿易的發展,使英國積累了大量的生產資本,國內外市場不斷擴大。

三、重大發明

1、1765年,哈格里夫斯(英國人)發明珍妮機。(工業革命開始的標誌)

2、瓦特(英國人)改良蒸汽機:把人類帶入“蒸汽時代”。(工業革命的核心標誌)

3、1807年,富爾頓(美國人)發明汽船。

4、1814年,史蒂芬孫(英國人)發明蒸汽機車(火車),人類邁入“火車時代”。

四、影響

1、社會生產力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人類進入蒸汽時代。(最重要的影響)

2、產生現代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兩大對立階級。

3、現代大工廠制度建立起來,完成了從手工工場向現代大工廠的過渡。

4、最終確立了資產階級對世界的統治,造成東方落後於西方。

5、加快了城市化的進程,產生了環境污染等社會問題。

第15課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一、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

1、背景: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矛盾日益突出,歐洲三大工人運動的爆發

(1)法國的里昂工人起義

(2)英國的憲章運動

(3)德意志的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

2、標誌:1848年,馬克思和恩格斯聯合發表《共產黨宣言》

3、意義:馬克思主義成為指導國際工人運動的革命理論,開闢了國際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的新局面。

二、第一國際(“國際工人協會”)的成立

1、時間:1864年

2、地點:倫敦

第16課殖民地獨立運動

一、拉丁美洲獨立戰爭

1、時間:19世紀初

2、爆發的原因:西班牙殖民者在拉丁美洲瘋狂侵略,引起當地人民的強烈不滿和反抗。

3、領導人:

(1)玻利瓦爾,被授予“解放者”的稱號(1825年,上祕魯獨立,為紀念玻利瓦爾,該國改名為玻利維亞)

(2)聖馬丁,被授予“拉丁美洲解放者”的稱號

4、性質:反抗殖民統治的民族解放運動

5、結果:基本摧毀了西班牙、葡萄牙在拉美地區的殖民統治

二、印度民族大起義

1、英國對印度的殖民侵略:1600年,英國建立東印度公司,以私營公司的名義對印度進行殖民侵略

2、印度民族大起義

(1)時間:1857——1859年

(2)爆發的原因:英國殖民者在印度掠奪財富,欺壓民眾,引發印度各界的不滿和反抗

(3)導火線:“塗油子彈事件”

(4)爆發:1857年,印度“土兵”起義

(5)英雄人物:章西女王

(6)結果:起義失敗,印度成為英國王室的直屬殖民地

(7)性質:反抗殖民統治的民族解放運動。

(8)歷史意義:沉重打擊了英國的殖民統治,表現了印度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反抗外來侵略的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

表:殖民地人民的抗爭

事件

印度民族大起義

(1857----1859年)

拉丁美洲獨立運動

(19世紀初期)

原因

英國殖民者對印度的殘酷剝削和掠奪

西班牙殖民者在拉丁美洲的殘暴統治和掠奪

人物

章西女王——印度民族英雄

玻利瓦爾——“解放者”

聖馬丁——“拉丁美洲解放者”

影響

沉重打擊了英國殖民統治,體現了印度人民勇於反抗外來侵略的頑強鬥爭精神。

擺脱了殖民統治,產生了新興獨立的國家。

性質

反殖民統治的民族解放運動

第17課俄國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1、時間:17世紀末

2、目的:為了改變俄國社會落後的面貌

3、內容:

(1)政治上:設參政院,掌握國家行政事務。

(2)經濟上:鼓勵興辦手工工場,引進西方技術和人才,實行重商主義政策,鼓勵出口。

(3)軍事上:實行義務兵役制,建立常備軍和海軍,開辦炮兵學校,海軍學校,培養專門軍事人才。

(4)社會文化方面:發展文化教育,改革社會習俗

3、意義:

彼得一世改革為俄國後來的資本主義發展準備了有利條件,增強了國家的經濟和軍事實力,把俄國推進到一個新的歷史時代。

二、俄國的農奴制改革(亞歷山大二世改革或1861年改革)

1、原因:

(1)根本原因:俄國的封建農奴制阻礙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2)直接原因:1853-1856年,俄國在克里米亞戰爭中的慘敗,激化了國內的社會矛盾

2、目的:鞏固統治、緩和階級矛盾、避免人民革命

3、時間:1861年

4、主要內容:

(1)農奴獲得人身自由,地主不得買賣農奴

(2)農民可通過贖買的方式得到一塊份地。

(3)農奴可擁有自己的財產,可以自由選擇職業。

5、實質:沙皇政府和地主對農民進行的雙重敲詐和掠奪。

6、性質:資產階級改革

7、影響:

(1)進步性:農奴制的廢除,緩解了國內矛盾,使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

(2)侷限性:

①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餘,沙皇專制制度仍然存在,農民缺乏基本的民主權利。

②農民為了獲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使用權,付出了高昂的代價,背上沉重的經濟包袱。

第18課美國內戰(“南北戰爭”)

一、原因

1、根本原因:美國南北方經濟制度之間的矛盾

2、矛盾焦點:黑人奴隸制的存廢問題

3、直接原因(導火線):1860年,林肯當選美國總統。

二、根本目的:維護美國的統一(林肯政府要解決的根本問題)

三、過程

1、爆發:1861年,南方挑起內戰

2、戰局的扭轉:1862年,林肯政府頒佈《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3、結束:1865年,南方軍隊向北方軍隊投降,最終以北方勝利而告終

四、性質

資產階級革命。

五、意義

它是決定美利堅命運的一場戰爭。經過這場戰爭,美國廢除了黑人奴隸制度,為資本主義發展掃清了一大障礙,是南方和北方在政治上統一起來,在經濟上成為一個整體,為美國資本主義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六、評價林肯

廢除了黑人奴隸制度,維護了國家統一

第19課從倒幕運動到明治維新

一、德川幕府的統治危機

1、內憂:幕府的封建專制統治,激化了社會階級矛盾,阻礙了日本資本主義的發展。

2、外患:美、俄、英、法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日本的侵略擴張。

1853年,美國強迫日本簽訂不平等條約《日美親善條約》,此後又被迫開與一些歐洲國家簽訂不平等條約,日本的大門被侵略者打開。

二、倒幕運動

中下級武士、商人、資本家和新興地主聯合形成改革力量(倒幕派),打着恢復天皇權力的旗號,進行倒幕運動。

三、明治維新

1、時間:1868年

2、人物:明治天皇

3、目的(口號):富國強兵

4、措施:

(1)政治上: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廢除封建身份制度

(2)經濟上:殖產興業,引進西方先進技術,發展近代工業,允許土地私有和買賣。

(3)軍事上:實行徵兵制,廢除武士制度。

(4)社會生活與文化教育:提倡文明開化,實行強制性義務教育。

5、性質:資產階級改革

6、影響:

(1)積極:使日本擺脱了民族危機,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成為亞洲強國。

(2)消極:這次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餘,使日本走上了一條對外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

表1:美國曆史上的兩次資產階級革命之比較

第一次資產階級革命

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

名稱

美國獨立戰爭

南北戰爭(美國內戰)

原因

(背景)

英國的殖民統治阻礙了北美資本主義的發展。

黑人奴隸制度嚴重阻礙了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時間

1775——1783年

1861——1865年

導火線

1773年波士頓傾茶事件

1860年林肯當選為美國總統

首要解決問題

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治,

實現民族和國家的獨立。

維護國家的統一,避免分裂。

發表的

主要文獻

《獨立宣言》(1776年7月4日)

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脱離英國殖民統治;標誌着美國的誕生。

1862年,林肯政府通過《宅地法》,《解決黑人奴隸的宣言》。

這兩個文件提高了人民羣眾和黑人奴隸的革命熱情,扭轉了戰爭的形勢。

重要人物

華盛頓

林肯

歷史

意義

①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民族獨立,有利於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②對以後歐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動作用。

(掃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外部障礙)

①美國廢除了黑人奴隸制度,維護了國家的統一,促進了資本主義快速發展。②為以後成為世界上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強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掃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內部障礙)

表2:19世紀60年代的兩次重要的資產階級改革之比較

國家

俄國

日本

名稱

1861年改革(農奴制改革)

明治維新

背景

封建農奴制阻礙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幕府統治的腐朽阻礙資本主義發展;日本面臨淪為殖民地的民族危機。

目的

維護地主階級的利益,挽救統治危機

富國強兵

人物

亞歷山大二世

明治天皇

①農奴獲得人身自由。

②可以“贖買”一塊份地。

③可以擁有自己的財產並自由選擇職業。

①在政治上,大力加強中央集權,廢藩置縣;天皇擁有無限的權力。

②在經濟上,引進西方技術,發展近代工業;允許土地私有和買賣。

③在軍事上,實行徵兵制,建立常備軍和警察制度。

④在社會生活和文化教育上,提倡“文明開化”,實行強制性義務教育。

①廢除了農奴制,緩解了社會矛盾,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這對俄國擺脱落後狀況,實現近代化具有積極作用。

②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餘。

①使日本擺脱落後,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使日本擺脱了民族危機,成為亞洲民族獨立的國家。

②消極作用: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餘,日本很快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

方式

自上而下

性質

資產階級改革

表3:近代歐洲的兩次思想解放運動之比較

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

第二次思想解放運動。

名稱

文藝復興運動

啟蒙運動

時間

14—17世紀

17-18世紀

代表

人物

①但丁----文藝復興運動的先驅。(中世

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

最七年級位詩人。)《神曲》被認為歐洲開

始從中世紀向近代社會過渡的標誌。

②達芬奇---《最後的晚餐》《蒙娜麗莎》

③莎士比亞----《哈姆雷特》等四大悲劇

①伏爾泰----法國啟蒙運動的開拓者。批判封建專制制度,特別是它的精神支柱天主教教會。

②孟德斯鳩---三權分立學説

③盧梭----人民主權説、社會契約論

主要

思想

人文主義(個性的自由和解放,主張以人為中心,反對以神為中心)

理性主義(獨立思考與自主的精神)

文藝復興打破了封建統治和教會神學對人們思想的束縛,強調和發揮人在這個世界上的作用;為以後資本主義迅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啟蒙運動是一場弘揚理性、全面清算封建意識形態,把人們的思想從封建專制和宗教神學的禁錮中解放出來的思想解放運動。它不僅為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提供了鋭利的思想武器,而且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提供了理論前提。

性質

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

第20課第二次工業革命

一、時間

19世紀六七十年代——20世紀初

二、特點

電力的廣泛應用(核心標誌)

三、重大發明

1、1879年,美國的愛迪生髮明瞭電燈

2、1883年,德國的戴姆勒製成了汽油內燃機

3、1885年,德國的卡爾·本茨發明了汽車

4、1892年,德國的狄賽爾製成了柴油內燃機

5、1903年,美國的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

6、1913年,美國的亨利·福特首先在汽車的生產中發明了流水線裝配工藝

四、結果:電氣時代和“鋼鐵時代”的到來,標誌着現代工業的崛起。

五、影響

1、積極:電成為不可或缺的能源,使人類進入到“電氣時代”,併產生了電力、石油、汽車工業等新興部門;

資本主義各國的城市化進程加快。

2、消極:工業污染加劇,自然資源遭到毀滅性破壞,城市貧富分化嚴重,犯罪活動猖獗。

表: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之比較

第一次工業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

時間

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中期

19世紀六七十年代----20世紀初

國家

英國

美國、德國

核心標誌

改良蒸汽機的發明和應用

-----人類進入蒸汽時代

電力的發明和廣泛應用

-----人類進入電氣時代

1、1765年,珍妮機的發明----哈格里夫斯(英)

2、新交通工具的發明

1807年,汽船------(美國的富爾頓)

1814年,火車------(英國的史蒂芬孫)

1、“發明大王”——愛迪生(美)---電燈

2、汽車的發明與生產:

1885年,發明----卡爾·本茨(德)

1913年,流水線裝配生產工藝——亨利·福特(美)

3、1903年,飛機----萊特兄弟(美)

①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社會面貌發生重大變化。

②產生了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兩個對立的階級。

③產生了環境污染等社會問題。

①人類進入電氣時代,社會生產力極大提高,社會財富增加,生產領域出現壟斷和壟斷組織。

②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帝國主義階段。

③西方國家走上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道路。

④工業污染加重,自然資源遭到毀滅性破壞,城市中出現了嚴重的貧富分化,犯罪活動猖獗。

啟示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要重視發展科學技術;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第21課近代自然科學

一、近代科學創始人

(波蘭)哥白尼——在《天體運行論》中提出“日心説”,沉重打擊宗教神學宇宙觀,解放了天文學。

二、現代科學之父

(英)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建立牛頓力學。

三、物種起源的探索者

(英)達爾文——1859年,在《物種起源》中提出“生物進化論”學説,第一次把生物學放在了科學的基礎之上,為生物學和其他科學的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

四、電磁理論的創始人

(英)麥克斯韋——在《電磁學理論》中闡述了電磁場理論,將電學、磁學、光學統一起來,被譽為繼牛頓之後“物理學的第二次大綜合”。

第22課近代文學藝術

一、文學

1、法國的巴爾扎克:創作的《人間喜劇》被譽為法國社會的百科全書

2、俄國的列夫·托爾斯泰:代表作品有《安娜·卡列尼娜》、《戰爭與和平》和《復活》等,他被譽為“心理描寫大師”,列寧稱他為“俄國革命的鏡子”。

3、法國的司湯達:代表作是《紅與黑》

4、英國的狄更斯:代表作是《霧都孤兒》、《艱難時世》等

二、音樂

1、德國的貝多芬:開創了浪漫主義音樂的先河,最具代表性的是《第五交響曲》(又稱作《命運交響曲》),他被譽為“樂聖”。

2、奧地利的約翰·施特勞斯:代表性作品是《藍色多瑙河》,他被世人譽為“圓舞曲之王”。

三、繪畫

荷蘭的凡·高:是後期印象畫派的代表性人物和表現主義繪畫藝術的奠基者。代表性作品是《向日葵》,他被稱為“用生命作畫的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mj18o1.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