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李煜詩詞《虞美人》賞析(新版多篇)

李煜詩詞《虞美人》賞析(新版多篇)

李煜詩詞《虞美人》賞析(新版多篇)

李煜《虞美人》的翻譯及賞析 篇一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註釋

1、虞美人:原為唐教坊曲,後用為詞牌名。此調初詠項羽寵姬虞美人死後地下開出一朵鮮花,因以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峯”等。雙調,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為兩仄韻轉兩平韻。

2、了:了結,完結。

3、故國: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

4、砌:台階。雕欄玉砌:指遠在金陵的南唐故宮。應猶:一作“依然”。

5、朱顏改:指所懷念的人已衰老。朱顏,紅顏,少女的代稱,這裏指南唐舊日的宮女。

6、君:作者自稱。能:或作“都”“那”“還”“卻”。

譯文

這些年的時光什麼時候才能了結,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呢?昨天晚上小樓上又吹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

精雕細刻的欄杆、玉石砌成的台階應該還在,只是所懷念的人已衰老。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

創作背景

此詞與《浪淘沙·簾外雨潺潺》均作於李煜被毒死之前,為北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978年),是時李煜歸宋已近三年。宋太祖開寶八年(975年),宋軍攻破南唐都城金陵,李煜奉表投降,南唐滅亡。三年後,即太平興國三年,徐鉉奉宋太宗之命探視李煜,李煜對徐鉉歎曰:“當初我錯殺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這種心境下,李煜寫下了這首《虞美人》詞。

賞析

作為一個“好聲色,不恤政事”的國君,李煜是失敗的;但正是亡國成就了他千古詞壇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詞話》語)地位。正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語始工”。《虞美人》就是千古傳誦不衰的著名詩篇。

這首詞刻畫了強烈的故國之思,取得了驚天地泣鬼神的藝術效果。“春花秋月”這些最容易勾起人們美好聯想的事物卻使李煜倍添煩惱,他劈頭怨問蒼天:年年春花開,歲歲秋月圓,什麼時候才能了結呢?一語讀來,令人不勝好奇。但只要我們設身處地去想象詞人的處境,就不難理解了:一個處於刀俎之上的亡國之君,這些美好的事物只會讓他觸景傷情,勾起對往昔美好生活的無限追思,今昔對比,徒生傷感。問天天不語,轉而自問,“往事知多少。”“往事”當指往昔為人君時的美好生活,但是一切都已消逝,化為虛幻了。自然界的春天去了又來,為什麼人生的春天卻一去不復返呢?“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東風”帶來春的訊息,卻引起詞人“不堪回首”的嗟歎,“亡國之音哀以思”,大抵只能如此吧。讓我們來想象:夜闌人靜,明月曉風,幽囚在小樓中的不眠之人,不由憑欄遠望,對着故國家園的方向,多少悽楚之情,湧上心頭,又有誰能忍受這其中的況味?一“又”字包含了多少無奈、哀痛的感情!東風又入,可見春花秋月沒有了結,還要繼續;而自己仍須苟延殘喘,歷盡苦痛折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月明中不堪回首故國”的倒裝。“不堪回首”,但畢竟回首了。回首處“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想象中,故國的江山、舊日的宮殿都還在吧,只是物是人非,江山易主;懷想時,多少悲恨在其中。“只是”二字以歎惋的口氣,傳達出無限悵恨之感。

以上六句在結構上是頗具匠心的。幾度運用兩相對比和隔句呼應,反覆強調自然界的輪迴更替和人生的短暫易逝,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一二兩句春花秋月的無休無止和人間事的一去難返對比;三四兩句“又東風”和“故國不堪回首”對比;五六兩句“應猶在”和“改”對比。“又東風”、“應猶在”又呼應“何時了”;“不堪回首”、“朱顏改”又呼應“往事”。如此對比和迴環,形象逼真地傳達出詞人心靈上的波濤起伏和憂思難平。

最後,詞人的滿腔幽憤再難控制,匯成了曠世名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以水喻愁,可謂“前有古人,後有來者”。劉禹錫《竹枝詞》“水流無限似儂愁”,秦觀《江城子·西城楊柳弄春柔》“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這些詩句或失之於輕描淡寫,或失之於直露,都沒有“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來得打動人心,所謂“真傷心人語”也。把愁思比作“一江春水”就使抽象的情感顯得形象可感。愁思如春水漲溢恣肆,奔放傾瀉;又如春水不捨晝夜,無盡東流。形式上,九個字平仄交替,讀來亦如滿江春水起伏連綿,把感情在升騰流動中的深度和力度全表達出來了。以這樣聲情並茂的詞句作結,大大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合上書頁,讀者似也被這無盡的哀思所淹沒了。

全詞抒寫亡國之痛,意境深遠,感情真摯,結構精妙,語言清新;詞雖短小,餘味無窮。難怪王國維有如是評價:“唐五代之詞,有句而無篇。南宋名家之詞,有篇而無句。有篇有句,唯李後主降宋後之作,及永叔、子瞻、少遊、美成、稼軒數人而已。”

作者簡介

李煜為五代十國時南唐國君,於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鍾隱、蓮峯居士。系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於宋建隆二年(961年)繼位,史稱李後主。開寶八年,宋軍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為右千牛衞上將軍、違命侯。後因作感懷故國的名詞《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雖然不通政治,但他的藝術才華卻非凡。精通書法,善於繪畫,通曉音律,詩和文都有一定造詣,尤其是他的詞的成就最高。千古地傑作有《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等詞。儘管在政治上李煜是一個失敗着,但是他在詞壇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稱為“千古詞帝”。

李煜《虞美人》的翻譯及賞析 篇二

虞美人·風回小院庭蕪綠

李煜

風回小院庭蕪綠,柳眼春相續。憑闌半日獨無言,依舊竹聲新月似當年。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燭明香暗畫堂深,滿鬢青霜殘雪思難任。

註釋

⑴虞美人:詞牌名。原為唐教坊曲,初詠項羽寵姬虞美人,因以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峯》等。雙調,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為兩仄韻轉兩平韻。

⑵風:指春風。庭蕪:庭院裏的草。蕪,叢生的雜草。

⑶柳眼:早春時柳樹初生的嫩葉,好像人的睡眼初展,故稱柳眼。李商隱《二月二日》詩中有“花須柳眼多無賴,紫蝶黃蜂俱有情”之句。春相續:一年又一年的春天繼續來到人間。

⑷憑闌:靠着欄杆。

⑸竹聲:竹製管樂器發出的聲音。竹,古樂八晉之一,指竹製管樂器,簫、管、笙、笛之類。一説“竹聲”為風吹竹葉之聲。

⑹笙歌:泛指奏樂唱歌,這裏指樂曲。尊罍(léi)在:意謂酒席未散,還在繼續。尊罍,一作“尊前”。尊,酒杯,罍,一種酒器,小口大肚,有蓋,上部有一對環耳,下部有一鼻可系。

⑺池面冰初解:池水冰面初開,指時已初春。

⑻燭明香暗:是指夜深之時。香,薰香。畫堂:一作“畫歌”,一作“畫樓”;一作“畫闌”。指華麗而精美的君室。深:一作“聲”,指幽深。

⑼清霜殘雪:形容鬢髮蒼白,如同霜雪,謂年已衰老。思難任(rèn):憂思令人難以承受,即指極度憂傷。思,憂思。難任,難以承受。任:一作“禁”。

參考譯文

春風吹回來了,庭院裏的雜草變綠了,柳樹也生出了嫩葉,一年又一年的春天繼續來到人間。獨自依靠着欄杆半天沒有話説,那吹簫之聲和剛剛升起的月亮和往年差不多。

樂曲演奏未完,酒宴未散,仍在繼續,池水冰面初開。夜深之時,華麗而精美的君室也變得幽深。我已年老,憂思難以承受啊。

創作背景

這首詞應作於李煜亡國之後,宋太祖開寶九年(976年)正月,李煜打了敗仗,失去屬國君主的地位,離開江南、宮廷,后妃、臣子由戰勝軍帶到汴京(今河南開封),當了宋王朝的俘虜。宋太祖惱他有過反抗,封他為違命侯,以示懲戒。十月太祖死,太宗即位。十一月,改封李煜為隴西郡公,賜第囚居,兩年之間,李煜與舊臣、后妃難得相見,行動言論沒有自由,笙歌筵宴都歇,有時貧苦難言。這首詞就是在此背景下寫成的。

賞析一

《虞美人·風回小院庭蕪綠》是南唐後主李煜創作的一首詞,一題《虞美人·春怨》。此詞追昔撫今,在對生機盎然、勃勃向上的春景中寄寓了作者的深沉怨痛,在對往昔的依戀懷念中也藴含了作者不堪承受的痛悔之情。

這是一首抒寫傷春懷舊之情的作品。從全詞看,充滿着往事不堪回首的怨愁情思,應是李煜後期的作品,故也有人稱其為是後主絕命詞第二首。

此詞追昔撫今,在對生機盎然、勃勃向上的春景中寄寓了作者的深沉怨痛,在對往昔的依戀懷念中也藴含了作者不堪承受的痛悔之情。周汝昌評之曰:“沉痛而味厚,殊耐咀含。學文者細玩之,可以識多途,體深意,而不徒為叫囂浮化之詞所動。”

詞的上片,寫春景以引抒出對過去歲月的追憶。作者以景入情,用細膩的觀察、清麗的語言極力刻畫出了一幅生機勃勃的春光圖。但“風回”一句也讓讀者隱約感到作者雖面對春色,心中卻滿是舊思的憂憤之情。“憑欄”句一出,詞意漸明,“無言”中彷彿有千言萬語。“依舊”是對往昔的懷戀,對現實的感慨。

如果説上片還是清麗多於灰暗,春光勝於春愁的話,那麼下片則是把上片原有的那一點點由回憶中升起的生機在現實的痛苦中消滅了。承接上片引出的對奢華生活的回憶更加深了對現實的不滿和愁怨,“燭明”一句中孤獨情思,到了“滿鬢”一句無法自禁,哀怨至極。這是全詞的點題之句,也是全詞中最具情感震撼力的'一句。

全詞描寫生動,筆觸細緻,情景融匯,由景見情,由情生景,借傷春以懷舊,借懷舊以發怨,借發怨以顯痛苦,結構精妙,意象生動,在感情上十分摯烈,藝術手法上相當成熟,是一篇難得的佳作。

賞析二

宋朝王銍《默記》稱太宗派徐鉉去看李煜,信有老卒守門。徐鉉説奉旨來見,“老卒往報。徐入,立庭下”。可見李煜住處實況。“又後主在賜第因七夕命故妓作樂,聲聞於外。太宗聞之大怒。”李煜賜第中還有故妓,能作樂。這首詞里正反映了這種生活。

開頭稱春風又回到小院裏來,院子裏的草又綠了。院子裏的柳條上新生柳葉,細長如人睡眼初展,這樣的柳葉在春天到來時,連續着生出來。這裏寫出小院中春天的信息,可以從庭草的綠色裏,從柳葉的舒展和相續生出中看出來。“柳眼春相續”,寫得很細,是詩人的觀察。這裏也透露出他的寂寞之感來。

他在《玉樓春》裏寫在金陵時的春天景象:“晚粧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鳳簫吹斷水雲閒,重按霓裳歌遍徹。”是盛極一時,跟被拘留中的寂寞正好構成對照。想起當日的情況,靠着欄杆半天沒有一句話,透露他對故國之思的痛苦心情。這時想替自己排解,説風吹竹子的聲音和新月的照耀還象當年。想來小院中還有竹子,春風吹來,還有竹聲。不過跟《玉樓春》寫的“醉拍闌干情味切”相比,這時的“半日獨無言”又構成鮮明的對照了。

下半闕寫他在賜第裏還有故妓,還可以奏樂。笙歌未散,酒杯還在,還可以喝酒。春天到來,池面冰開始融化了。就他的處境來説,是否也象東風解凍呢?“燭明香暗畫堂深,滿鬢清霜殘雪思難任。”用“燭明香暗”來陪襯“畫堂深”,用“滿鬢清霜殘雪”的霜雪來反襯東風解凍的“冰初解”。“畫堂深”是深沉,看來故妓的奏樂也是寂寞中的聊以自我安慰,不能跟“鳳簫吹斷水雲閒,重按霓裳歌遍徹”相比,所以無法解除寂寞,因此有畫堂深沉的感覺。

東風解凍透露春天的氣息,但對他説來,春天永遠過去了,這表現在四十歲光景的人已經是滿鬢霜雪了,這裏含有對故國的懷念、亡國的痛苦難以負擔。這首詞,結合被俘後的生活來反映故國之思,寫春天的到來,東風的解凍,都無法減輕他的痛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mw6dd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