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長江之歌教學隨筆(精選10篇)

長江之歌教學隨筆(精選10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10篇《長江之歌教學隨筆》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長江之歌教學隨筆》相關的範文。

長江之歌教學隨筆(精選10篇)

篇1:《長江之歌》教學隨筆

《長江之歌》是電視紀錄片《話説長江》的主題歌,現在被選編在了北師大版第十一冊課本中。這首詩歌中,其中有兩句話:

你從遠古走來,巨浪蕩滌着塵埃; 你向未來奔去,濤聲迴盪在天外。

教學中,有一學生問我:“同樣是寫長江流水,為什麼一個用‘走來’,一個用‘奔去’?” 我認為這是一個培養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契機,於是,我讓學生再讀課文,聯繫課文回答。很快,李若玉回答:“長江是從山上流下來,所以是‘走來’,又向東海流去,所以是‘奔去’。觀察角度不同,方向也不同。用詞當然不同了”。

一言既出,着實讓我對他刮目相看,我決定把這個問題引向深入我問:“你們還有不同的看法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竊竊私語,我笑着説:“你們討論討論,然後再講”。話音未落,文詩奇站起來説:“老師,長江上游還是涓涓細流,用‘走來’表現出長江寧靜的特點,在中下游,長江彙集了大量河流,水量增大,用‘奔去’能體現長江波濤翻滾的豪邁氣勢。”

未等我評價,雷鳴般的掌聲響了起來,孩子們紛紛發表自己了看法。

我趁勢引導學生在習作中如何準確地用詞,讓文章增彩,也給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 這樣的課堂,讓我們歡樂,讓我們收穫,讓我們個性飛揚。

篇2:《長江之歌》教學隨筆

《長江之歌》是電視系列片《話説長江》主題歌詞,作者以雄渾的氣勢,讚美了長江的宏偉,壯觀,以真切的情感表達了對長江的熱愛,依戀之情。教學中,以讓學生朗讀課文為主要方法使學生理解詩歌,在讀中感悟。

教學中,我在介紹了長江之後,就開始讓學生讀詩歌。在學生能較流利地朗讀後,讓學生個別朗讀。一邊讀一邊指導學生,解決正音問題。的確有些詞語會讀錯了,像“挽”讀成了“mian”, “滌”讀成了“die”。最後要求大家再流暢地讀一遍。接下來就問孩子:“通過朗讀,你對長江有了什麼理解呢?”“宏偉,壯觀。”“氣勢磅礴。”“我眼前彷彿看見滾滾的長江水。”通過談話,使學生對長江之歌有了更深切的感受,“好!那麼我們就用磅礴的氣勢來讀一讀宏偉壯觀的《長江之歌》。”下面我又組織了孩子們小組賽讀,體會長江的壯美。

繼續和孩子讀《長江之歌》,首先還是堅持讓學生去讀詩歌,在讀中説出你的感受,進而讓學生進行討論,談談自己對“塵埃”等的理解。孩子的討論終於有了收穫,特別是關於“歷史的長河”的出現,學生的想象力還是令人驚喜的。當有學生説出:“歷史的長河裏有很多灰塵。”之後,激活了同學們的思維, “中國的慈禧太后就是中國這條歷史長河裏的渣滓。”“還有秦檜。是他害死了精忠報國的岳飛。他也是歷史中的塵埃。”還有許多舊思想、舊觀念。從中感受到了學生思維的活躍,也使我有一次明確了課堂要以學生,老師 文本的對話為主線,如果忽視了孩子與文本的對話,那麼課堂就會迷失方向。

篇3:《長江之歌》教學隨筆

《長江之歌》作者以深情的筆調讚頌了長江的宏偉和壯麗,表達了作者的熱愛和依戀之請,這是指導學生誦讀的良好素材,所以在教學時,我把訓練感情朗讀作為教學的重點。首先我播放了《長江之歌》的歌曲,在歌唱家殷秀梅深情的歌聲中,學生對全詩的情感基調有了初

激發學生的情感,還需讓學生透過文字,理解文字之中藴藏的,與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使學生能夠動心動情地朗讀,於是我抓住全詩中“我們讚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這句直抒胸臆的詩句,讓學生在默讀的過程中思考:“為什麼説長江是‘無窮的源泉’,同時又具有‘母親的情懷’呢?”使學生體會到長江的源遠流長、磅礴壯觀,以及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的偉大精神,通過想象詩句所展現的畫面,而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表達對語言文字進行積極主動的感受體悟。

比較滿意的地方:在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聯繫詩歌的具體內容展開討論,從長江源遠流長、歷史悠久、多姿多彩、貢獻巨大等方面體會作者對長江的眷戀、熱愛之情;引導學生比較“走”與“奔”,體會前者表達了長江的古老悠久、氣勢磅礴,後者反映了長江的源遠流長、宏偉博大。學生理解到位,對背誦很有幫助。

午自習時,我安排學生收看電視系列片《話説長江》,還讓學生一起學唱《長江之歌》,學生興致勃勃,對長江認識更深,激起了熱愛之情。

篇4:《長江之歌》教學反思

説真話,我不喜歡教授詩歌。怎麼説呢,首先由自己的原因,自己不太喜歡詩歌;其次學生學習這樣的文章感覺沒有思考和討論,説不理解還理解,説了解卻又不明瞭。經過這麼多年,對於詩歌的看法也在改變,現在在教學時,我主要從結構和內容來入手,感覺這樣下來,脈絡很清晰,尤其是現在“學講計劃”,提出這樣的學習思路後,學生學起來感覺很輕鬆了。

這一課,我抓住全詩中“我們讚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直抒胸臆的中心詩句,讓學生在自由朗讀的過程中提出質疑問題:“為什麼説長江是‘無窮的源泉’?為什麼長江有‘母親的情懷’?”然後再讓學生結合這兩個問題的答案——分別表示“長江是無窮的源泉”以及“長江有母親的情懷”的詩句進行品讀。

在品讀詩歌的同時,讓學生體會到長江的源遠流長、歷史悠久,以及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的偉大精神。這一教學環節,學生主動質疑,主動解決問題,把握住了詩歌的結構特點,同時詩歌內容學生自己基本能理解,能體會長江的精神。引導學生描繪長江奔騰前進的情景,讓學生把對詩句的理解轉化為自己的語言。

教學展開的第二部分是進行句子練習。結合課文內容,讓學生主動查閲自己不知的想要知道的內容,這時需要把自己查閲的資料結合具體內容簡短的完整的説出來,這時不但檢查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更鍛鍊了他們的刪選資料,整合資料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還是和以前一樣,主動查閲資料的同學還是那些,看來還要對其他的同學再加強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篇5:《長江之歌》教學反思

這首詩表達了對長江的讚美和依戀之情,讀起來充滿激情和力量,讓孩子因長江而自豪,因祖國而驕傲!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品讀”是重要的教學手段。

一、教學過程要抓住孩子的心。

教學過程中,起初我以全詩中“我們讚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這句直抒胸臆的詩句,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質疑:“為什麼説長江是‘無窮的源泉’?為什麼長江有‘母親的情懷’?”仔細想來,這首詩是將長江的“無窮的源泉”和“母親的情懷”有機結合、相互交融來寫的,沒有必要將哪些句子是寫“無窮的源泉”,哪些句子是寫“母親的情懷”這樣分開來理解。只要學生能從詩句的品讀中領悟到長江具有“無窮的源泉”和“母親的情懷”這兩點即可,哪怕從同一個詩句中既領悟到長江無窮的源泉,又感悟到長江母親的情懷,只要學生説得有道理都可。這樣孩子就不會為理解而理解,而是將心中的長江形象與祖國山河的壯麗有機地融合在了一起,從而讚美和依戀。

二、指導朗讀要抓住孩子的情。

意境是詩歌的核心,是詩人精神境界的藝術表現。所以我第二個方面我必須在引導學生進入意境上下功夫,讀出情感,讀出味道。讓孩子在多媒體教學紀錄片的配合下,展開合理豐富的想象,誘導學生進入詩歌所描繪的意境,與作者心靈相通產生情感共鳴。最後使孩子們的情感在歌聲中得到昇華。

這堂課我認為沒有過多的贅述,學生便能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的進行閲讀與思考了。我想詩是感性的,是用心去感悟的。語文教學就應該在語言文字中充分挖掘孩子的情感,讓孩子實實在在地去感受中華文字的美。

篇6:《長江之歌》教學反思

《長江之歌》,這首詩表達了對長江的讚美和依戀之情,讀起來充滿激情和力量。詩分兩大段,前段表達對長江養育之情的感激和讚美;後段表達對歷史和時代發展的謳歌和讚美。在這首詩裏,我們彷彿看到一位充滿温情的母親正向我們走來,她温柔而有力量,博大而又無私,宏偉而又壯觀,健康而又美麗。讓人不由對她產生敬仰和依戀。在這首詩歌裏,長江不再僅僅是長江本身了,她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是中華民族歷史的見證,是中華民族的象徵。

在教學本課時我首先以談話導入,通過談話讓學生產生對長江的興趣,產生探究的問題,產生了解長江的強烈願望。課前佈置學生蒐集有關長江的資料,課堂上讓學生對資料進行整合,用簡要的語言介紹,並加上自己的感受和體會,有的學生介紹了長江的發源和流量,有的朗讀了長江的詩歌和散文,在諸多交流中,學生對長江有了深入的瞭解,學生知道了長江是我們的母親河。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我告訴學生長江給了多少詩人詩的靈感,不同的人看長江會有不同的感悟,這讓學生對長江有了更多的感慨,為感悟文本打下了紮實的基礎。接着我給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起了學生的情感。

再讓學生自由地高聲朗讀,談談自己的體會,有的説:我覺得長江是位偉大的母親,她無私地哺育着我們。有的説:我覺得長江既温柔而又充滿力量還有的發現了課文第一段和第二段有相似之處而又有不少不同;發現了走和奔給人的感覺不同;發現詩中第一段和第二段中有兩句話是一樣的,這些帶給我不小的驚喜,原來他們的心是智慧而敏感的。當有學生提出為什麼説長江能推動新的時代?時,我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並適時地給學生介紹三峽工程對建設祖國的重要意義,再要求學生認真讀課文,在討論的過程中,輔助以感情朗讀,很明顯看得出學生的情感在不斷深入,不斷昇華,對課文的感悟也就到位了。最後,我要求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背誦課文。

篇7:《長江之歌》教學反思

通過這一課的教學,我進一步體會到了讓學生自主地、積極地、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來,效果才會讓人滿意。以長江為話題,激發學生對長江探究的慾望和要求。通過談話讓學生產生對長江的興趣,產生探究的問題,產生了解長江的強烈願望。因此,課前我佈置了學生蒐集有關長江的資料。課前、課中讓學生對資料進行整合,用簡

要的語言介紹,並加上自己的感受和體會。這充分的體現了資料為學習服務,交流為提高語文能力的功能。這樣,一堂課沒有過多的贅述,學生便能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的進行閲讀與思考了。

意境是詩歌的核心,是詩人精神境界的藝術表現。葉聖陶先生曾經指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學生在學習詩歌的過程中,如果能夠進入詩歌所描繪的特定意境之中,受到形象的感染、意境的薰陶,那麼,他們所獲得的感受、理解、體會等,必將實在、親切、自然。所以,教學詩歌,必須在引導學生進入意境上下功夫。本堂課中,運用飽含激情的詩意語言描繪意境,展示關於長江氣勢磅礴的圖片,播放《長江之歌》的音樂,通過組織全體學生朗讀課文,引導學生憑藉語言材料展開豐富合理的想象等,誘導學生進入詩歌所描繪的意境,與作者心靈相通,產生情感的共鳴。

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學習詩歌就要反覆吟誦,本堂課上我設計了不同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直接感受詩歌的情感和韻味。當課堂上真正響起學生們對詩的用心吟唱時,不禁感歎這才是詩歌應有的魅力!這才是真正的詩歌教學!

篇8:《長江之歌》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詩歌,詩歌是詩人情感的迸發,而要讓學生和詩人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最佳途徑就是讓學生去讀,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因此,我在介紹了長江之後,學生説完自己對長江的瞭解之後,就開始讓學生讀詩歌。先讓車永輝讀了,他説他已經會背誦了,我要他讀給大家聽聽。一邊讀一邊指導他,解決正音問題。大家對他的朗讀發出了噓聲,的確有些詞語讀錯了,像“挽”讀成了“mian”,“戀”讀成了“lian”,“滌”讀成了“die”,但是他沒有灰心,對同學們的意見虛心地接受,我對此表示了讚揚,要求大家再流暢地聽他讀一遍。這遍他讀得很認真,大家聽得也很認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接下來的時間,我問大家聽過這首歌嗎?一下子調動起了孩子們的積極性。孩子是聰明的,説:“老師你唱給我們聽聽。”之前我們已經準備好了磁帶,看孩子呼聲這麼高,我也只好高歌一曲,我也想唱一唱了,雖然我唱得不好。孩子們看到我的示意,安靜了下來。我唱了第一段,我知道孩子們是不喜歡美聲唱法的,再説我那也不能算是什麼美聲了,孩子們雖然也不喜歡聽,但聽得很認真,有的孩子笑得前仰後合。我知道效果已經達到一半。

於是我問孩子:“通過這首歌,你對長江又有什麼理解呢?”

“宏偉,壯觀。”王穎説。

“氣勢磅礴。”吳正川説。

“我眼前彷彿看見滾滾的長江水。”徐號説。

……

“好!那麼我們就用磅礴的氣勢來讀一讀宏偉壯觀的《長江之歌》。”

下面我又組織了孩子們小組賽讀,體會長江的壯美。

《長江之歌》第二課時

繼續和孩子讀《長江之歌》,也許是看了大家的帖子,特別是衞軍和紫雨的帖子之後,我在課堂上好像有了一點的束縛,太過侷限於“盪滌塵埃”和“純潔的清流”的生成(其實這已經是我的預設)。我在引導學生對這兩句話理解的時候,首先還是堅持讓學生去讀詩歌,在讀中説出你的感受,學生對此沒有太大的反應。但是我並沒有着急,而是讓學生進行討論,談談自己對“塵埃”的理解。孩子的討論終於有了收穫,特別是關於“歷史的長河”的出現,學生的想象力還是令人驚喜的。當薛瞳説出:“歷史的長河裏有很多灰塵。”之後,激起了同學們的思維,頓時課堂像炸開了花。徐鵬:“中國的慈禧太后就是中國這條歷史長河裏的渣滓。”“還有秦檜。是他害死了精忠報國的岳飛。他也是歷史中的塵埃。”我知道大家把塵埃看得還是很小,侷限於個人身上,於是我激發孩子:你想一想中國本身有沒有塵埃。但是結果不是很理想。

自覺今天的課不理想。回頭和同事一起説起的時候,大家都説沒有什麼感受,好像説還沒有找到感覺。今天的課的失敗我總結下來有幾個原因:

其一:是太多預設。衞軍和紫雨的精彩來源於生成。而我今天一位地想讓孩子去享受他們的精彩,然而我想錯,他們有他們的精彩,而我們的孩子應該我們的精彩,當我們的孩子的讀《長江之歌》的時候,我想他們會有自己的精彩理解,自己精彩的問題和回答。我把衞軍兄和紫雨姐的“哈姆雷特”拿來給我們的孩子去讀,當然孩子覺得生疏,甚至有點莫名其妙。這是我的失敗,高估了自己的設計的精彩,而忽視了孩子與文本的對話。

其二:導得不到位。就開始的問題,我完全可以換一個角度去思考,或者去激發,但是我沒有。雖然通過孩子的討論之後解決了這個問題,但是我們還要認識到這一點,教師的導對發揮的孩子主體作用還是非常重要的。

其三:是孩子的儲備不夠。我發現我們的孩子知識儲備很有限,這不能責怪孩子,只能是我們沒有好好的引導。記得下里巴人就曾對農村孩子的讀書問題發過一個帖子,我也曾想過這個問題,關於農村孩子的讀書問題,知識儲備問題。這不僅僅是引導的問題,我現在在班級裏搞了“讀詩會”――讓孩子汲取中華文化之精華詩歌、“採蜜本”――採集當今最新新聞,這也是應本學期的學習習慣之一而開展的一個活動,我知道文化知識的儲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他需要長時間的積澱,多元的彙總,從而形成孩子獨特的知識框架。因此雖説是孩子的問題,但是終究的癥結還在教師身上。(我並不是把責任朝身上攬。)

篇9:《長江之歌》教學反思

新學期開始了,這是這批學生在國小階段的最後一個學期了。開學的第一課是《長江之歌》,為了能盡力上好這一課,給學生一個良好的開始,在上課之前作了充分的準備,認真閲讀了教材,上網查找了各種資料。根據教材的實際,希望透過詩歌高度濃縮的語言來拓寬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能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並將詩歌的語言與豐富的信息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學習中不感覺到乏味。為此,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思路:讀題,談話交流長江的相關信息,初讀文章整體感知詩歌外在的結構,交流初讀後的感受,精讀時扣住“無窮的源泉”“母親的情懷”研讀教材,突破重點難點,最後適當補充其它詩歌,以求昇華對文本的認識。課上完了,但總覺得有一些遺憾:在出示中國地圖,讓學生辨認長江時,幾乎沒有學生準確能説出,對於我們的母親河,學生知識的匱乏超出了我的預料,在國情教育方面作為老師可以適時的補充、填補。課堂上,不少學生很“沉默”,本來班級上課就不算活躍,這樣一來課堂的整體氣氛顯得比較悶,與我熱情洋溢的情緒恰好形成的對比,沒有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是不成功的。課堂教學反饋時,全班居然有4個學生對文中體現“無窮的源泉”“有母親的情懷”的詩句毫無知曉,可見其聽課的情況。

篇10:《長江之歌》教學反思

《長江之歌》是電視劇《話説長江》的主題歌。這首詩表達了對長江的讚美和依戀之情,讀起來充滿激情和力量。課前佈置學生蒐集有關長江的資料,課堂上讓學生對資料進行整合,用簡要的語言介紹,並加上自己的感受和體會。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本堂課中,運用飽含激情的詩意語言描繪意境,展示關於長江氣勢磅礴的圖片,播放《長江之歌》的音樂,學生沉浸在一片陶醉和激動之中。

教學過程中,我抓住全詩中“我們讚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這句直抒胸臆的詩句,讓學生在默讀的過程中思考:“為什麼説長江是‘無窮的源泉’,同時又具有‘母親的情懷’呢?”使學生體會到長江的源遠流長、磅礴壯觀,以及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的偉大精神。最後,我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朗誦這首詩歌。學生興致盎然,讀得深情並茂。特別是最後直抒胸臆的兩句,全班齊聲朗誦,把情感推向高潮。

但是,在課堂上,讓同桌討論交流時,我發現有幾個學生在忙着自己交流,不願和同桌交流。課後通過了解,他們卻是這樣説:“老師,剛才你講的,我都懂了,你又不叫我,我只好在下面講,你才能聽得到。” 學生的話引起我的深思,我們的教學到底是為誰服務呢?“為了每一個孩子的發展”是課改的核心,作為教師,教學中不是為教學設計負責,而要時時處處為每一個學生着想,把學習的權利真正還給每個孩子,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既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真正使每一個孩子得到了發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mwj36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