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精品多篇)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精品多篇)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精品多篇)

人才培養方案 篇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以創新為驅動,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專業的發展決策關係到學校的資金投入、設備場地的建設和人才引進等方面,所以學院充分調研了社會對生物科學專業人才的需求及就業情況,在制訂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的環節中,學院形成了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根本,以基礎學科建設與教師教育專業發展相結合的辦學特色,構建了以“多元化的教育觀為基礎,知識傳授與技能培訓並重”的人才培養模式,努力培養服務於地方基礎教育的高素質教學與研究的高級專門人才。

一、生物科學專業研究領域及專業發展前景

生物是一門跨領域寬、覆蓋面廣、基礎性強的,由多學科知識交叉形成的綜合性學科。生物科學是一門極具生命力的前沿學科,其在醫療、保健、農業、食品、環保等領域發揮着重要作用。北華大學的生物科學專業隸屬於北華大學師範分院(以下簡稱“學院”),其建立與發展依託於學院教育專業領域的優勢。經過多年的建設與發展,在製造業生物科學技術上的應用、生物化學產品以及生物能源方面形成了一定特色。學院將自身的優勢和特色貫穿於生物科學專業的培養中,以適應當今社會對生物科學技術的專業人才需求。

二、人才培養目標及能力要求

人才培養的考核標準是該專業的學生在畢業時是否能夠很好地滿足企業的需求。借鑑其他院校的經驗,結合自身的優勢與特色,學院生物科學專業定位在偏理的工科上,旨在培養學生成為有見識、有能力、有責任感的自主學習者,培養其成為有理想、有抱負、德智體全面發展、基礎紮實且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能在中等以上學校進行生物教學和生物學教學研究能力的教師及其他複合型人才。生物科學專業學生除學習生物科學方面的基礎理論知識,還需具有應用基礎研究和技術研究等方面的實踐能力。即掌握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基礎知識,具有一定的知識面和科學素養,同時具有將知識、技術與實踐相結合的素質;掌握生物科學基礎理論知識的同時,瞭解學科先進知識及發展方向;瞭解國家相關生物科學產業的政策法規、產權專利等條款。

三、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的構建

(一)理論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

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的核心環節,教學內容是教學質量的必要保證。可以通過整合傳統的生物教育專業課程資源來構建生物科學專業的學科體系,這樣不僅可以避免原有的資源浪費與閒置,而且也為新專業建設提供了較高的平台。在充分利用化學學科優勢的基礎上,緊密聯合生物與化學,對生物科學專業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進行整體優化。在必要的主幹課程以外,加入一些最基本的、具有前沿價值的知識以及能夠反映生物學科和化學學科交叉的應用知識,譬如生物化學、食品化學等課程。在跨學科基礎必修課體系中,加入了無機及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等課程和相關實驗;在專業學科必修課、選修課中,有意識的側重了與化學學科相連的課程。生物科學專業隸屬師範類專業,因此在學科教育專業課中,安排了中學生物講授的相關課程,如生物教學論、中學生物教材分析與課程設計等。

生物科學專業教學內容,不僅要改進教學方法,更加要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譬如,植物學、動物學等課程在傳統的生物科學專業中強調知識的基礎性和系統性,但在生物科學專業中更強調應用性。所以在這兩門課程的建設時,把資源植物和動物的開發利用作為重點來實施。不僅突出了重點、難點,形成了分層次的立體結構,還使學生在掌握必需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術的同時,瞭解了生物科學專業學科的發展前沿及未來趨勢,熟悉生物化學技術的工程應用情況。

在教學方法上,大部分課程實現了多媒體教學,參與啟發式、案例討論式大量應用於課堂教學,論文式的考題及綜合實驗技能考核作為重點的考試方法。

(二)實踐課程體系的建立

1、實驗課程。經過多年的建設與改革,學院生物科學專業具備了一定的實踐教學良好條件。適當地減少理論授課學時,加大實驗課教學的比重。結合學院教師的科研實際項目或大學生創新項目來開設實驗課程,使學生能夠真正地接觸實際的科技前沿。教學內容以技能訓練為主,着重實驗技術的原理與程序的訓練,減少驗證性和模仿性實驗,加大探究性、開放性和綜合性的實驗比重,建立多層次、開放性的實驗教學體系。組織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實驗或者科研項目,以達到提高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獨立分析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目的。

學校重點建設實驗室化學與生物實驗中心已經建成。實驗中心是大學生接受系統實驗方法和實驗技能訓練的重要場所,是培養學生科學實驗能力,提高學生科學素質的基礎實驗教學基地。實驗室長期堅持實驗教學改革的創新與實踐,在實驗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進行了全面的探索與嘗試,構建了“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與綜合設計”一體化的“層次綜合”實驗教學模式。該實驗中心強化以學生為本的觀念,不斷探索和建設具有生物科學專業特色的實驗課課程體系,探索更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完善實驗室管理機制和信息化水平,提升科研實力和服務地方的能力。

2、實習課程。實踐中加強對學生畢業實習的指導,鼓勵學生從社會實踐、科研項目中尋找研究課題,獨立設計、自擬實驗方法進行探索研究,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品質。

加強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可有效地緩解學校實踐教學資源的不足,對於提升大學生的實踐能力有着重要的意義。通過外派大四畢業生到校外企業實習兼完成畢業論文的形式,既可滿足企業的需求,鍛鍊學生,又可以擴大實習基地。學院師生動員各種力量,整合辦學資源,開拓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同時扶持實踐教學方面的教研項目,使學校與基地互惠互利、合作共贏,促進合作關係向產學研一體化發展。

四、教師隊伍的建設

生物科學專業課程數量較多,知識內容更新速度快,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要求授課教師具有良好的知識結構和專業素質。教授、副教授幫助年輕的教師參與項目,同時聘請企業中有實際經驗的技術人員舉辦生物科學知識的講座,參與畢業設計的指導。不僅積極引進人才,還要鼓勵青年教師走出去,到國內外高校進行深造讀博、訪問交流。實行淘汰制度,為有能力的高學歷的人才讓路。

多年以來,學院形成學術梯隊合理、年齡和知識結構合理、教學科研力量雄厚的師資隊伍。教師能夠自覺地吸取前沿知識,利用現代化計算機信息技術,完善教育思想、培養模式,組織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及教學方法。

五、管理機制的完善

為適應生物科學專業建設的水平要求,不斷完善生物科學信息平台建設,並以此為基礎,建立完善教學管理機制。建設複合型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考核、考試、評估體系。對已畢業的學生保持密切關注,這樣不僅有助於開發校企合作項目,還能為在校學生將來的就業提供幫助。

專業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學校諸多的部門,需院校上下統一思想,達成共識,各司其職,在學科規劃、師資隊伍建設、課程體系構建、實踐實驗教學環節和硬件設施等方面加快建設步伐,進一步夯實基礎,培養高素質的複合型創新型人才,為祖國的建設多做貢獻。

人才培養方案 篇二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發展需要,掌握專業基礎理論、相關學科領域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並具有創新能力和設計實踐能力,從事環境設計工作,在環境設計機構從事公共建築室內設計、居住空間設計、城市環境景觀與社區環境景觀設計、園林設計,並具備項目策劃與經營管理工作能力的高素質環境設計應用型人才。

二、規格要求

本專業在能力結構方面要求學生應具有一定的設計創新思維意識,初步具備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分析和解決室內外環境設計工程中遇到的科研、教學、設計等方面問題的能力,能清晰地表達設計思想,熟悉室內外環境設計的程序與方法,能在綜合把握環境的功能、空間、材料、結構、外觀、尺度、施工工藝和市場需求諸要素的基礎上對環境進行合理的改進型設計和創新性設計。本專業還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空間表現能力,能用草圖、圖紙、模型、效果圖和計算機圖形技術生動、準確地表達設計意圖,熟練掌握多種設計軟件,熟悉材料及加工工藝,具備綜合運用計算機輔助手段進行室內外環境設計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構成藝術和表現技法,電腦及各種設計軟件的操作與應用;

2、必要的繪畫和裝飾表現技能,具備專業方向的設計語言技能;

3、具有較強的語言與文字表達能力,能掌握美學規律、藝術設計學,基本瞭解市場營銷學、傳播學,具有洞察市場和消費羣體的能力;

4、熟悉我國設計行業的方針、政策與法規,掌握國際設計市場動態、發展潮流,能夠把握時代最新的設計理念並應用於實際的工作中去;

5、掌握一門外語,具備閲讀理解中、英文設計資料的能力;

6、具有健康的體魄,文明的行為習慣,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全的人格;

7、具有專業外的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以及文化藝術等方面的相關基礎知識和基本修養。

三、相近專業

產品設計、園林設計

四、主幹學科

建築設計及環境設計方法學、人機工程學、材料學。

五、專業核心課程

空間構成、室內陳設設計、空間設計(住宅空間設計、辦公空間設計、商業空間設計)、公共設施設計、水景設計

六、實踐教學

包括課程實習(傢俱設計、住宅空間設計、辦公空間設計、商業空間設計、公共設施設計、庭院設計、廣場設計、水景設計),課程實驗(專業認知實習、畢業實習、專業技能認證),專業實習(藝術採風、專業考察)、課程設計(傢俱設計、住宅空間設計、辦公空間設計、商業空間設計、公共設施設計、庭院設計、廣場設計、水景設計),和畢業設計(論文)等。

七、所含專業方向及特色

包括室內環境設計和公共環境設計兩個專業方向。

環境設計專業強調藝術意識的提升及設計應用能力的拓展,以較全面的設計課程教學來奠定堅實的專業基本功,以多元的專業課程設置來構建學生應對藝術設計市場發展變化的操作能力。加大計算機課程比例,計算機應用融入各門專業課教學之中,培養學生能夠熟練使用電腦進行現代藝術設計。加強實踐環節的教學,安排較為充足的實習時間,緊密結合市場需求,強調學生在接觸專業設計課程之後,有效地利用各種機會進行藝術設計的實踐活動。

1、室內環境設計方向:

室內環境設計主要培養能綜合把握環境的功能、空間、材料、結構、外觀、尺度、施工工藝的基礎上,對建築空間、居住空間、傢俱、室內裝飾進行合理的改造新設計和創新性設計的專門人才。

2、公共環境設計方向:

公共環境設計主要是針對公共開放空間中的藝術創作與相應的環境設計。培養有創意能力,在公共空間中進行藝術創作與視覺設計以滿足相應的城市環境美化與人文關懷需求的專門藝術設計人才。

人才培養方案 篇三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為認真貫徹企業人才發展戰略規劃,加快人才的培養、使用,使人才培養工作規範化、制度化,滿足企業發展規劃對人才的需求,經研究,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人才培養堅持“甄才、選才、育才、用才、留才”的用人方針,實行目標管理策略,有目標、有措施、有責任、有落實,留住人才,培養人才、用好人才,造就一批年富力強、紮實肯幹的企業人才隊伍。

第三條:為充分調動各子公司培養人才的工作積極性,經研究,設立人才培養基金,主要用於鼓勵、支持企業及各子公司在人才培養、管理、使用過程中經費的需要。

第二章 管理機構

第四條:企業人才培養實行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辦法。黨支部負責企業人才需求計劃的制定及引進,並負責對各子公司人才培養計劃、措施的指導、監督及考評工作。

第五條:各子公司人事主管部門在黨支部的統一指揮協調下,負責對本單位人才的培養、使用和管理工作,企業本部人才的管理由企業人力資源部負責。

具體工作職責:

1、審定列入企業人才培養計劃的人員名單;

2、負責人才培養目標和措施的制定及落實;

3、做好人才培養基金的分配、使用和管理工作;

4、研究人才培養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第三章 管理實施

第六條:人才培養規劃的制定。對每年引進的大中專以上畢業生,都要列為人才培養對象,並根據所學專業和特長制定培養目標及措施,做好人才培養規劃。

第七條:人才的跟蹤考評。對納入人才培養規劃的各類人員要實行動態管理,人事部門應跟蹤考評,要建立人才培養跟蹤考評記錄,納入人才培養檔案;每季度要對培養對象進行一次考評,並根據培養人員的工作表現及思想情況在培養方式上進行適當的調整,激勵人才增強自我完善意識,珍惜機遇,自我加壓,早日成才。

第八條:人才的培養方式:

1、以老帶新。對新引進的各類畢業生和專業人才,在培養期內,要安排有豐富工作經驗的同志擔任指導教師,負責對其思想政治、業務技術上的指導幫助,使他們能快速的成長,儘快地成長為企業的有用之才。

2、加強培訓,提高整體素質。要積極組織人才培養對象參加各類培訓學習,增強其綜合知識水平,使其整體素質不斷提高。

3、加強鍛鍊,促其成長。對人才培養對象要敢於壓擔子,提要求。在用人機制上,應提供更多的競爭上崗機會,可先壓擔子,後幫帶,先試用,後定職,通過掛職、定崗等多種形式,促進各類人才的健康成長。

4、提供學習深造機會。企業將根據企業的發展需要,組織、選送部分對企業做出突出貢獻、具有一定培養前途的優秀畢業生和專業技術人員到高等院校、科研單位繼續深造,使他們真正成為企業的支柱人才。

5、加強交流、取長補短。要通過多種渠道,為各類人才提供技術交流的機會,有計劃地選送青年人才到其它省市單位進行學術交流、科技合作、參觀訪問或進修學習,開闊他們的視野。

6、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業餘文化生活,滿足青年人才物質和文化生活需要。關心他們的工作生活,積極組織各種健康文明的文娛體育活動,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人才培養方案 篇四

摘要: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學生管理一直是高校教育管理者研究的熱點問題,由於軟件服務外包人才的特殊性,對該專業的學生管理模式也應有所不同。本文以南京林業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服務外包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分析與其他專業在教學方法和管理模式上的差別,提出了一些培養管理該專業學生的方法和建議。

關鍵詞:軟件服務外包;人才培養;管理模式

基金項目:南京林業大學20xx年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課題“軟件服務外包人才培養學生管理模式研究”(20xxZX06)

作者簡介:韓自存(1974-),女(漢族),安徽六安人,南京林業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一、引言

教育部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xx—20xx年)》中明確提出,高等教育應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要加強實驗室、校內外實習基地、課程教材等教學基本建設,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深化教學改革。20xx年9月,南京被國家工信部授予全國唯一的“中國軟件名城”稱號,南京以“一谷兩園”(中國軟件谷、江蘇軟件園和南京軟件園)為核心,打造以“軟件產業集聚區”為特色的世界軟件名城。南京憑藉着地域優勢,擁有眾多軟件領軍企業如中興通訊、華為、亞信聯創等知名軟件公司,集中了數10所高校與研究機構,科教優勢明顯。

20xx年,教育部、商務部聯合發文(《關於加強服務外包人才培養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若干意見》,教高5號),號召全國高校加強服務外包人才培養。20xx年,開始在江蘇省、浙江省開展服務外包人才試點工作(《教育部辦公廳、商務部辦公廳關於在江蘇、浙江兩省開展地方高校計算機學院培養服務外包人才試點工作的通知》,教高廳函34號)。為推進江蘇省地方高校計算機學院轉型,深化地方高校計算機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加快培養服務外包人才,促進大學生創業就業。江蘇省在部分地方高校開展計算機學院培養服務外包人才試點。20xx年,南京林業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正式作為江蘇省首批服務外包人才培養試點高校之一,並於20xx年9月正式開始首屆招生。

20xx年6月,由南京市人民政府、江蘇省商務廳、江蘇省教育廳共同主辦的中國國際服務外包合作大會現代服務外包人才戰略研討會上,江蘇省教育廳就江蘇省高校進一步做好服務外包人才培養工作是江蘇省南京市深入實施經濟國際化戰略,全面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高起點、高標準謀劃與推進現代服務外包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舉措。它旨在通過政府組織,高校、企業和培訓機構共同參與,構建“四位一體”的服務外包人才培訓機制,拓展服務外包人才培養思路及模式,努力實現服務外包人才的無縫對接,促進服務外包產業的新一輪發展。對各服務外包試點高校提出的三點要求:(1)進一步重視服務外包人才培養工作,提高高等學校服務國際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能力;(2)進一步密切校企合作,積極推進服務外包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創新;(3)專兼結合,進一步加強高水平的服務外包師資隊伍建設。

二、高校服務外包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由於服務外包在我國屬於新興的產業,在培養模式和課程設置上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供參考,高等教育在服務外包人才培養方面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高等教育與企業需求之間的矛盾積壓許久。高等院校是為國家培養和教育人才的主要陣地,但由於多種原因,比如市場發展速度遠遠高於高校知識結構調整速度。與企業運營相比,高校在專業結構調整、知識結構更新等方面要滯後於市場節奏,高校更多關注的是基礎理論鋪排和專業知識架構,加之高校對老師的考核機制傾向於科學研究,而科研管理者所謂的科研均習慣於論文數量、質量,科研項目等容易管理的量化指標,使得高校老師沒有更多的時間精力關心教學,不可避免地就出現了“重論文輕工程”,“重科研輕教學”的現象。如此,高校和企業之間在人才培養和人才需要方面無疑就產生了縫隙。()伴隨着上世紀90年代的高校擴招,也使高校的師資力量和有限的教學資源之間的矛盾更加尖鋭,經過近20年的累積,出現了今天的高校教育與市場需求“脱節”的現象,具體表現如下:(1)校企脱節問題。高校與服務外包企業、服務外包培訓機構的接觸較少,不瞭解產業和行業的發展狀況,無法和外包企業零距離對接。(2)專業知識跨度大,難以駕馭。由於服務外包業務的知識涵蓋計算機、管理、金融、物流、外語等多個專業領域,專業跨度大、內容龐雜。(3)校企缺乏長久合作機制。服務外包人才的培養需要“校培合作”“校企合作”,但大多數培訓機構和學校的合作缺乏共同的利益點和長久的合作機制,導致合作關係很脆弱。而企業和學校的合作只是停留在提供實習基地、安排學生實習等方面,合作不夠深入。(4)服務外包師資缺乏。許多學校的教師、學習工作經歷都是從學校到學校,沒有在外包企業中工作的經歷,只能講授空洞的理論,缺乏實際操作能力。(5)外語障礙,跨文化交際能力差。除了學生自身業務素質較弱外,語言和交流障礙也不容忽視。作為服務外包業務的發包方的國家一般是歐美等西方發達國家以及日本等國,由於語言與思維方式的不同使得我國企業很難與發包方溝通,獲得大訂單的機會很少。

以上問題雖然沒法在短時間內解決,但企業需要的人才不僅僅要掌握紮實的專業知識,更需要具有良好的工作經驗、較高的學習能力和具有團隊合作的精神,而後面幾點都可以通過對學生的教育管理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本文主要從學生管理工作方面,介紹我們的幾點管理經驗。

三、我校服務外包人才培養管理模式的研究

傳統的本科生管理模式中,負責學生工作的主要由學院分管學生工作的副書記、學院團委書記、輔導員、班主任和副主任(可以由研究生或高年級的品學兼優學生擔任)組成,負責學生的日常管理、評獎評優、違紀處理、勤工助學、社團管理、社會實踐、發展入黨、推薦就業等。而專業教師負責專業授課、專業指導、學科競賽、學術報告、本科生創新(創業)項目申請與指導等。由於工作性質和工作內容不同,工作過程中,雖然偶爾也有需要協調,但多是各行其道,缺乏溝通。在某些具體工作過程中,很容易出現短接,甚至“兩不管”的問題。本課題中倡導學工與教學密切配合,以教學副院長、黨委副書記為首,以輔導員、班主任、專業教師、學生幹部為輔,實現針對服務外包人才培養目標的新的管理模式。

1、實現教學工作和學生工作聯合管理。在信息學院院黨委及分團委領導下,在學院職業發展協會中成立一個活動部,專門配合服務外包專業進行教學管理工作。形成由輔導員、班主任、專業教師的管理團隊,不定期地向學院分管學生工作的副書記或分管教學工作的副院長彙報工作。如此,可達到學生工作部門與教學部門互相聯合,互通消息,取長補短、密切聯繫。

2、加強學院與校企合作單位的聯繫。為了提升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近年來注重加強和企業的合作,信息學院已先後與深圳怡化電腦有限公司、江蘇省高信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江蘇加成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等18家單位簽訂了就業實訓、社會實踐基地協議。

專門針對服務外包專業學生,在加強與合作企業的聯繫的同時,有目的有計劃地邀請一些知名企業家、項目經理、資深工程師、項目培訓師等走進大學校園,把一些高年級的學生安排到企業實訓,感知企業文化和企業運行流程,分年級分層次開展工作:

針對大學一年級的新生,主要通過入學專業介紹、導師指導及副班主任交流,增加對專業的認知,提高專業興趣;通過安排暑期社會實踐專業實踐類團隊,讓大一新生提前感知企業文化和了解企業運作流程,為後期的自我專業定位打下良好的基礎;從20xx年起,我院正式建立軟件工程(嵌入式培養)本科專業,該專業與印度國家信息技術學院(NIIT)合作培養,採用NIIT的課程體系,培養軟件服務外包類人才。安排印度籍外教Rupali來我校授課,開設編程邏輯與技術(PLT)、SQL數據庫、JAVA、C#等四門課程及相應的實訓項目。

針對二、三年級的同學,通過舉辦計算機專業技術類講座,如“IT沙龍”系列講座等,加深學生對專業前沿的認知和了解,培養學習能力;通過與專業教師的聯動,通過“以賽促學”的競爭機制,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全國、省內的各類專業競賽,激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及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及團隊協作精神。同時我院已和NIIT(上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與我校簽訂本科軟件人才培養合作協議,每年寒暑假安排二、三年級的學生去NIIT進行實訓,學生反映效果很好。

針對四年級同學,通過政治學習、主題班會加強對學生的就業指導,加強對應聘技巧、就業安全的教育,同時配合系組安排學生到企業實習,為幫助學生順利畢業打下良好基礎。

3、通過“傳、幫、帶”進行專業引導。通過專業競賽團隊的組建,將研究生、專業競賽獲獎選手、專業技能過硬的學長介紹給低年級同學,通過“朋輩”的示範作用,讓他們切身感受到自身的不足,激發學習的。動力。同時,院裏還通過“青春演播室”、優秀校友報告會、座談會、課程設計輔導及專業實習實訓輔導等形式,為他們溝通搭建平台,實現“傳、幫、帶”。

4、引進競爭激勵機制,實現“獎”、“懲”一起抓。為了鞏固優良院風、學風,院裏在進行評獎評優、推薦入黨、推薦社團主要幹部、推免研究生時,除了考慮學生的學分績點排名外,還優先考慮那些在全國、省內專業競賽中獲獎的學生,並在院裏進行大力表彰。同時對那些成績差、經常曠課的同學,在推薦入黨及社團職務調整過程中,實行“一票否決制”,在院裏積極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參考文獻:

方宇,牟聃。多層次IT人才實踐能力培養模式研究與實施。成都師範學院學報,20xx,29(4):17-21.

應毅,楊麗萍,葉傳標。面向軟件服務外包的工程實踐教學探索。計算機教育,20xx,(9 ):13-16.

李恬靜,要建輝。地方高校服務外包人才培養問題與對策。中國成人教育,20xx,(2 ):70-72.

人才培養方案 篇五

[論文摘要]文章以職業素質培養為核心,職業能力培養為本位,以對完成工作任務過程進行系統分析所得的結果為依據,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全面系統地闡述了連鎖經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構思。

[論文關鍵詞]高職教育連鎖經營管理人才培養方案

教高[20xx]16號文件明確指出:“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發展中的一種類型,肩負着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高職人才培養既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壓縮,也不是中等職業教育的拔高,而是培養掌握必備知識結構、實現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擁有較強技術應用能力和可持續發展潛力的高素質的複合應用型人才。因此,在確立連鎖經營管理人才培養方案時,必須緊緊圍繞高等性與職業性共融的主線,以素質培養全程化、能力培養對應化、崗位選擇多元化的思想為指導,加以正確定位、認真設計、穩健落實。

一、連鎖經營管理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

(一)高等性是高職連鎖經營管理人才培養定位的基準

商科高職連鎖經營管理專業屬於高等教育的範疇,其人才的培養定位應以高等性為基準,但它絕不等同於商科普通高等教育連鎖經營管理的高等性。1997年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修訂通過的《國際教育標準分類法》,把高等教育劃分為5A、5B兩個類型,5A類是理論型的教育,目的是使學生進入高級研究項目或從事高技術要求的專業;5B類是實用技術型的教育,“主要目的讓學生獲得從事某個職業或行業,或某類職業或行業所需的實際技能和知識”。按此歸類,我國現階段以文化知識延伸、學術研究為主的學術、教育型大學本科及研究生的培養當屬5A教育;以技能操作、技術應用為主的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的職業技術人才培養當屬5B教育。因此,商科高等職業教育的連鎖經營管理人才培養不是商科普通高等教育連鎖經營管理人才培養的“壓縮”,而是相對獨立、互相補充的兩套人才培養模式,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商科高等職業院校更強調學生職業素質與職業能力的培養,更強調知識、技術的應用性而非創造性。

(二)職業性是高職連鎖經營管理人才培養定位的根本

由於職業教育鮮明的職業屬性,就決定了高等職業教育能力要求的特徵,主要體現在:與工程技術類高職院校相比,商科類高職院校的技能更具有柔性而非剛性的特徵,更強調工作實踐的層級積累和人際交往、團隊合作等社會能力的培養。此外,同一職業屬性的內部還具有層次性的特點,主要表現為:工作崗位對從業人員的能力要求、活動範疇的限制呈現出層次性的特點,集中表現為工作過程的複雜程度的高低和所需知識深廣度的多寡。所以,即使同屬商科類的職業教育,商科高等職業教育中的連鎖經營管理人才的培養也不是商科中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拔高型”。兩者的區別在於後者是純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注重某一特定崗位操作能力的培養,只需把握經驗層面的工作過程即可;高等職業教育是技術性人才的教育,除具備特定崗位的操作技能外,還需掌握相當的理論知識,注重可持續發展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要求有能力駕馭策略層面的工作過程。

由此可見,高等性與職業性是高等職業教育不可缺失的兩特性,因此高等職業教育的連鎖經營管理人才培養既不同於中專純技能型人才培養,也不同於本科或研究生創造性的高級管理型人才的培養,它的人才培養目標應是零售企業服務管理一線中具備較高的專業理論知識水平,掌握一門以上操作技能,能夠在零售服務工作中從事多崗位的複雜性和關鍵性的勞動,能夠有效帶動和組織協調其他人員完成目標任務,能夠將最新的理論、設計、技能要求成功變成高品質、高效益的服務管理的高素質複合型技能人才。所以,高等職業院校連鎖經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定位基準就是:連鎖經營企業服務第一線門店店長、大型綜超各部門經理、總部各部主管等。

二、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思路

人才培養方案就是在明確了“培養什麼人”以後,圍繞“怎麼培養人”這一中心而展開關於人才培養全過程的策劃分析,包括培養目標、人才規格、課程架構體系、具體課程設置等要素。只有建立科學、系統、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才能確保人才培養模式的正確實施、培養目標的最終實現。筆者認為,連鎖經營管理人才培養方案應按以下思路進行設計:

(一)以職業素質培養為核心,促學生全面發展

將職業素質的培養貫穿於人才培養過程的始終,重點突出對學生定向性能力(解決學生的就業)與可遷移性能力(解決學生的發展)的培養。職業素質又分三個層次,是指從事職業活動所應具備的三個基本素質:“為人的基本素質”(做人)、“為職業人的基本素質”(做職業人)、“為專業技術人才的基本素質”(做有專業特長的職業人),三者之間呈現出層層遞進、不斷深入的趨勢。

(二)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本位,構建、完善課程體系

職業能力是指從事職業活動所必須具備的“關鍵能力”,是一種普遍的、可遷移的、對勞動者的未來發展起關鍵作用的能力,是勞動者在工作情境中綜合應用知識和技能的能力,所以又被稱作“可遷移能力”、“專業技術能力”或“專業可持續發展能力”。連鎖經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課程架構應以學生通識能力的培養為導向,專業能力的培養為核心,這裏的專業能力是指完成工作任務所採取的動作、行為和所需的知識,突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應用型特徵。 (三)按照實際工作的相關性而非知識的相關性來設置課程,將實踐課程貫穿教學過程的始終

在課程的設置中,實踐課程解決“怎麼做”,理論課程解決“為什麼這麼做”,實踐課程與理論知識課程相輔相成。因此,能力型課程體系下的課程設置不是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簡單相加,也不是對原有理論課程的深淺、實踐課程的多少進行調整,而是在新的課程體系中要突出實踐教學的主體地位,使理論知識從屬於實踐,形成以項目課程為主體,工作任務引領理論教學的新的課程設置。

(四)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工學結合包括以下三個階段:課程實訓—綜合實訓—頂崗實習,即通過校內綜合模擬實訓、校外基地實訓以及到相關企業工作實習,讓學習者在真實或仿真的工作環境去體驗不同工作崗位的職責及技能要求,瞭解企業各部門的協調運作流程,逐步完成從學生到合格職員的轉變,增強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三、人才培養方案的具體設計

基於高等性與職業性相融合的人才培養定位,確定了其職業素質貫穿人才培養過程始終的、以培養學生普適性能力與可遷移能力為導向、專業技術能力為核心的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能力型課程架構體系。

(一)確定專業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

通過對連鎖經營管理所屬行業(主要針對零售業)人才需求的調研,確定專業就業服務面向和崗位(羣)要求,對崗位(羣)進行職責任務分析,在這裏的崗位分析對象不是相對孤立的一個個單項能力,而應是一個完整的工作過程,以此對專業的人才培養進行準確定位,並確定連鎖經營管理專業人才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在此基礎上確定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和規格。根據商科行業背景,最終確定連鎖經營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面向為現代零售業的超市、大型綜合超市、專賣店、百貨店、購物中心業態的服務、管理領域,從事的工作崗位有門店的理貨員、收銀員、超市及專賣店店長、大型綜合超市部門負責人及總部商品部採購、配送中心庫管等。

(二)設置逐漸遞進的能力培養體系,按照職業能力發展階段來確定相應的典型工作任務,確立專業技術能力結構與要素

在此基礎上,構建以通識能力培養為導向,專業技術能力培養為核心,提升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相融合的能力型課程體系。在課程設置中充分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體現高等職業教育所具有的理論適度、專業技能強、知識面較寬、綜合素質較高的人才培養特色。實驗、實訓、實習是體現高職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職業性的三個關鍵環節。因此,在實踐課程體系的構建中,應將實踐教學的全部內容融於三個環節,並貫穿教學過程的始終,體現理論教學課程與實踐教學課程相輔相成,既相互融合又相對獨立的功能。

(三)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個性發展

在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中,既要考慮學生的初次就業,也要考慮學生的長遠利益,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的終身就業能力,拓寬學生的知識層面,儘可能多地開設有利於學生自主發展的選修課程。在遵循教育部關於高等職業教育規範課程基本要求的同時,採取靈活多樣的課程形式和教學形式,力圖更好地實現人才培養的目標,如理論課的教學中,除課堂教學外,還可採取專題討論、社會實踐等多樣話的教學方式;實踐課教學採取技能訓練、模擬實驗、工學交替、綜合實訓等多種形式,在課堂、實驗室(實訓室)、實訓基地交替進行、良性互動。

(四)產學合作,多方介入,共同培育“教育產品”

在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實施過程中,應主動爭取相關協會、企事業單位專家的參與,並與企業建立互惠合作的長效機制,在項目合作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中,貫徹“教、學、做”一體化的辦學思想,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互滲透、相互依存不斷推動連鎖經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朝着更為深廣的方向發展。

人才培養方案 篇六

一、背景

根據新一年的工作需要,公司共招收了12名08級新員工,組成了一個充滿活力的新團體。但是,由於剛進入公司不久,及員工的性格和潛力等方面的差異,大家的優勢並沒有到達化發揮,工作潛力沒有充分展現出來,用心性也有所欠缺。

因此,計劃開展公司企業人才培養方案,透過一系列的機制,充分調動員工的用心性和展現員工的才能,實現公司人力資源的優勢互補和有效利用,進一步增強公司的凝聚力,提高整個公司的工作效率和質量。

二、目的

1、透過鼓勵機制,調動員工的用心性,使其全身心投入公司的工作;

2、透過合理的工作安排,充分發揮員工的才能,到達人力資源利用的化;

3、透過合作機制,讓員工在與本部門員工或其他部門員工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取長補短,進一步提升自我。

三、實施方案

1、引入競爭機制。每月評出“公司標兵“及”優秀小組長“一名,並頒發紀念品。

2、在全面發展員工各方面潛力的基礎上,根據員工本身的優勢,重點培養某一方面的才能,如物資管理方面,組織潛力方面,及創新方面的人才。

3、加強團隊精神。不定期的部門餐會,户外活動(體育運動),部門小聯誼及與其他部門的聯誼等,進一步增強員工的團隊精神。

4、員工參與制。多讓員工參與到一些條例或者重要事項的商討過程中,充分思考員工的意見,讓其更好地關心本部門及整個協會的發展。

人才培養方案 篇七

一、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8所我國部分地方院校西安體育學院、延安大學、廣州體育學院、四川師範大學、牡丹江師範學院、凱里學院、韓山師範學院、湖南文理學院的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作為研究對象,對培養目標、課時比例、課程設置、專業方向、實踐環節等進行統計對比分析。

二、研究方法

(一)文獻資料法。查閲最近十年來各級教育相關文件及相關學術性論文,收集並且整合參考了八所高校(包括體育類專業院校、師範類院校、綜合類院校)的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教學計劃及建設方面的有關資料。

(二)數據統計法。根據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對各院校的課時比列、學分、實踐等環節進行數據整理並分析。(三)邏輯分析法。通過對當前該8所院校社會體育專業培養方案的對比,結合當代社會市場對體育專業的需求等情況進行推理與分析。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我國部分地區高校社會體育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分析。通過分析可看出,這些高校將培養目標定位於體育教學、社會科研、社會體育諮詢指導、經營開發管理等技能指導型人才,同時強調羣眾體育活動,對體育俱樂部的經營、管理、開發等原發性創業能力的培養也作了強調,但是卻缺乏對大型賽事的組織管理人才的培養,在社會體育專業培養目標中過多強調體育教育專業。

(二)我國部分地方高校社會體育專業課時情況分析。可以看出:8所高校社會體育專業培養方案總學時平均為2691.9學時,總學分平均為173.1學分;對比可發現,在學時上除西安體育學院和凱里學院低於或高於《專業規範》的要求外,其他6所高校均在規範內上下起伏;在學分上凱里學院和湖南文理學院均高於規範中的要求,其餘的則在規範值內。

(三)我國部分地方高校社會體育專業課程設置情況分析。經調查:發現,各地方性院校開辦的主幹課程相對類似,而專業性極強的主幹課程缺相差很大,特別是學科課程,種類繁多,八所院校完全不同,這當中既有像體育社會學和社會體育學這種及其容易混淆的課程,也有像體育經濟學與體育產業經濟學、體育管理學、社會體育管理學這種上下位的課程,又有傳統課程又有體育休閒娛樂導論、健康保健等新興課程。

(四)我國部分地方高校社會體育專業專業方向設置分析。八所院校中只有四所院校將體育教學方向歸入其專業方向當中。社會體育專業的辦學方向要以市場做為主導,將體育、健身等產業對專業人才的需要性和未來職業中的發展作為重要的依據,加快專業性建設,加強社會體育專業中現有的專業基礎,更好的為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而服務,作為培養人才的目標,社會化、大眾化、專業化。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我國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相似。社會體育本科專業培養方案應該體現出各個學校的優勢和特色,然而,通過對我國部分地方高校社會體育本科專業培養方案的比較發現其培養方案雷同現象相當普遍,近60%的相似。2.必修課與選修課課時分配比例差距懸殊。研究表明該8所高校課程設置都是圍繞“三大主幹學科”和“五大主要課程”為主線,各學科相應課程設置及其比例、必修課與專修課或基礎課與專業課之間比例等大多是從體育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中拼接或移植過來的,課程課時分配不夠合理。3.實踐教學環節薄弱。實踐教學環節是加強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將在校所學的理論知識更好地融合到實踐中去,為學生的社會生存能力打下堅固的基礎。

(二)建議

1、結合市場的需求類型培養專業類型的人才,打造優勢社會體育專業品牌。各高校要做到“精”或“專”,在突破“專”長的基礎上追求多能,並強調例如是培養“技能型”,還是“應用型”或“服務型”?與此同時加強各高校的交流,結合各校所處的地理優勢,共同制定有利於發展、更具體的更合理的人才培養規格與目標。2.優化課程體系,制定合理、高效的人才培養目標。以擴大專業口徑,體現個性培養,提高課程體系的靈活性。在課程內容上,加強知識與技能的整合,注重橫向交叉與融合,促成知識、技能的系統性與整體性,辦出1~2個有競爭力的特色方向。3.加大、加強實踐教學環節課時,拓寬、穩定實習基地。提高其互動性、實踐效果的有效性,各高校應重視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力求爭取地方政府參與到社會體育專業教學中來,提高校政、校企體育行業之間的合作,建立一批相對穩定、市場寬的校外實習基地,打造地方社會體育品牌。

人才培養方案 篇八

從發展歷程來看,新建本科院校在發展壯大的同時,也出現了人才培養缺乏特色、辦學模式同質化等現象。以下是“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希望能夠幫助的到您!

探討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養定位、人才的知識能力素質特徵及其結構等理論問題,對於應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課程體系構建、教學內容方法選擇等辦學實踐,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新建本科院校要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己任

社會需要的人才類型是由社會發展的不同需要決定的。社會既需要發現和研究客觀規律的研究型人才,也需要運用客觀規律和科學原理改造世界為人類社會創造直接利益的應用型人才。這兩類人才在培養規格上應各有側重。研究型人才重在培養其發現和探索客觀規律、創新知識的能力;應用型人才重在培養其應用專業知識到實際生產,特別是將高新科技知識轉化為生產力(包括管理能力和服務能力),為社會創造直接利益的能力。因此,不同高校人才培養的模式和定位也是不同的。新建本科院校主要培養應用型人才。

近十餘年來,隨着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快速發展,許多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特別是新建本科院校抱着做大做強的良好願望,在人才培養定位、學科專業設置、課程體系構建等方面,甚至在教學內容和方法上都存在模仿研究型大學或“跟大流”的現象,造成畢業生既沒有研究型大學畢業生的學術理論功底,也沒有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實踐能力,從而在人才招聘的競爭中,常常陷入尷尬的兩難境地。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新建本科院校在辦學過程中,逐漸認識到了這種做法是一條很難行得通的路子,於是,轉變思路,將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於面向地方服務,辦應用型本科教育,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發展道路上來。這種轉變其實是這類院校對升本以後所走過的彎路痛定思痛的結果,是新建本科院校適應社會需要,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理性迴歸。

二、應用型人才的基本內涵及其知識能力素質特徵

由於應用型人才是相對於認識世界的研究型人才而言的,屬於改造世界的人才類型,承擔着將學術研究成果轉化為社會生產實踐,為人類社會創造具有使用價值的物質或非物質形態的重任。因此,根據學術研究成果的轉化過程,將應用型人才按職業類型劃分為工程應用型人才、技能應用型人才和技術應用型人才三大類。工程應用型人才是指將科學原理轉化成可以直接運用於社會實踐的工程設計、工作規劃、運行決策等人才。技能應用型人才是指在生產第一線或工作現場通過實際操作將圖紙、計劃、方案等轉變成具體產品的人才。技術應用型人才是介於工程應用型人才和技能應用型人才之間的一種應用型人才類型,他們不是具體的操作者,而是從事組織生產、建設、服務等實踐活動,諸如工藝水平的設計,工藝流程的監控,生產工具、機器、設備的運行與維護以及產品、服務的改進和更新等工作的技術服務者與管理服務者。

由此可見,上述三類應用型人才在學術研究成果轉化為社會生產實踐及社會產品的鏈條中缺一不可,都發揮着各自重要的作用,這三類人才在應具備的知識能力素質方面既有共性,也有特性。從知識層面看,應用型人才都強調具備紮實的專業基礎知識,但是不同類型應用型人才在專業發展知識層面側重點不一樣:工程應用型人才強調學科專業知識掌握的深度和系統性,特別是對工程類專業學科知識的掌握程度要求較高;技術應用型人才特別突出專業學科知識掌握的廣度和實用性,其專業知識掌握的深度雖然比工程應用型人才要求較淺,但比技能應用型人才需要掌握更加全面的專業基礎知識,特別是對管理學、計算機科學和外語等工具性學科基本知識的掌握程度要求較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則更加強調專業實踐的經驗性知識和技能、技巧性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從能力層面看,三類應用型人才都非常強調運用專業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和實踐能力,但各有側重:工程應用型人才側重於工程系統專業分析能力、開發能力和設計能力;技術應用型人才側重於社會生產和產品開發過程中的專業技術維護、諮詢、管理、服務等能力;技能應用型人才則側重於專業生產、建設實踐過程中一線崗位工作的操作性技能。從素質層面看,三類應用型人才都要求具有信念執著、品德優良、本領過硬的品質,但對素質的要求也各有側重:工程應用型人才在工程技術和產品開發、設計、規劃等方面,具有較強的創新精神;技術應用型人才在專業技術維護、諮詢、管理和服務等方面,具有較強的協調溝通管理能力;一線工作崗位的技能應用型人才對操作性技能的嫻熟程度、敬業精神和意志品質等要求較高。

總之,應用型人才具有知識的專業性與通識性、能力的專業性與發展性、素質的通用性與鑑別性共融的特徵。潘懋元先生指出,應用型本科教育主要培養將工程原理應用於社會實踐、側重工程管理和應用的工程應用型人才,或將技術原理應用於生產實踐、側重技術開發與現場管理的技術應用型人才,人才培養的特點主要是指向職業帶中技術員與工程師的交叉區域,旨在適應高科技應用和智能化控制與管理一線工作要求,培養兼具專業性和通識性的本科層次的技術工程師、技術師、經濟師、醫師等專業應用型高級複合人才。顯然,新建本科院校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當以技術應用型人才為主。

三、應用型人才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要素

人才培養模式是學校為學生構建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以及實現這種結構的方式,它從根本上規定了人才特徵,並集中地體現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科學劃分應用型人才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要素是實施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前提條件,結合上述認識,我們對應用型人才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要素作如下劃分。

1、知識結構要素

根據應用型人才應具有知識的專業性與通識性共融特徵,我們將新建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知識結構要素劃分為專業基礎知識、專業發展知識、綜合性知識和工具性知識四大類:

(1)專業基礎知識。專業基礎知識體現在大學生學科基礎課程的知識體系中,是培養人才從事專業活動必備的基礎知識,對於培養應用型人才專業能力和專業素質起着非常重要的奠基性作用。

(2)專業發展知識。專業發展知識體現在大學生學科專業方向課程和專業選修課程的知識體系中,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發展能力和專業鑑別素質需要掌握的專業理論性知識或操作性知識,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發展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必要前提。

(3)綜合性知識。綜合性知識體現在跨專業、跨學科、跨院系,甚至是跨學校選修課程的知識體系中,是培養應用型人才公共能力、通用素質必備的理論或操作性知識。

(4)工具性知識。工具性知識是指幫助大學生學習和掌握專業基礎知識、專業發展知識以及綜合性知識的方法性知識,主要包括文獻檢索知識,外語、計算機網絡等技術性知識,以及學習方法、思維方法等知識。因此,工具性知識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知識體系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它對於大學生公共能力、專業能力、發展能力、專業素質和綜合素質的發展與提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

2、能力結構要素

能力是指順利完成某一活動所必需的主觀條件,是直接影響活動效率並使活動順利完成的個性心理特徵。根據斯皮爾曼修正後的二因素説(一般因素——羣因素理論),以及應用型人才能力的專業性與發展性共融的特徵要求,我們將新建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能力結構要素劃分為公共能力、專業能力、發展能力三大類:

(1)公共能力。公共能力屬於一般能力,它是人們完成任何活動都不可缺少的能力,是人們從事任何職業都應具備的基本能力,包括學習思考能力、價值判斷能力、交流溝通能力、身心調適能力、信息處理能力等。

(2)專業能力。專業能力是指專門人才在從事專門領域工作的基本實踐能力,這些能力在本專業領域的職業崗位通用,它是專業基礎知識、專業基本技能和專業基本素質在行業領域實踐活動中的外顯結果,它是專業教育體系下學生職業發展的基礎。

(3)發展能力。發展能力是指在專業能力基礎上通過強化學習與實踐而形成的一種能夠勝任職業崗位需求並能幫助進行職業轉換、遷移的能力。具體來説,發展能力是專業能力在“精”、“深”、“廣”、“博”等維度上的延伸和擴展,是伴隨專業興趣、情感、態度、認同感、承諾感、使命感、責任感等專業精神日趨發展逐步形成的,是大學生未來“個性化”發展的需要。

3、素質結構要素

“素質”的內涵,相對於知識與能力來説,更為豐富。目前學術界較為認可素質是一種心理品質,是以人的先天稟賦為基質的,同時又是在後天環境影響下形成並發展起來的內在的、相對穩定的心理結構及其質量水平。根據應用型人才的素質應該具備通用性與鑑別性共融的特徵要求,我們將新建本科院校所培養人才的素質結構要素劃分為:基礎通用素質、專業智能素質、專業情意素質、綜合素質四大類:

(1)基礎通用素質。指學生以後從事任何職業都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包括基本技能(閲讀能力、書寫能力、傾聽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數學運算能力),思維能力(能有新想法;考慮各項因素以做出最佳決定;發現並解決問題;根據符號、圖像進行思維分析;學習並掌握新技術;分析事物規律並運用規律解決問題),個人品質(有責任感、敬業精神,自重,自信,自律,能正確評價自己,正直,誠實,遵守社會道德行為準則)。

(2)專業智能素質。它是指學生運用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在從事專門職業的活動過程中將知識與能力逐漸內化而成的一種帶有專業特徵的素質。專業智能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專門職業的活動效率。不同應用型職業由於其專業性質不一樣,專業活動所要求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也是不同的,因此,在專業活動中內化而成的專業智能素質也存在較大的區別。

(3)專業情意素質。它是指人們從事專門職業活動的一種心理傾向性特徵,主要包括專業興趣、專業動機、專業情感、專業信念、專業承諾、專業使命感、專業責任感等。

(4)綜合素質。它是基礎通用素質、專業智能素質和專業情意素質在專業實踐活動中融合、優化、提升而成的一種全面性素質,是政治素質、思想素質、道德素質、身心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審美素質、專業素質等有機融合的結晶。

四、懷化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實踐探索

從20xx年開始,確立了“以育人為中心,以需求為引導,以學科為支撐,在社會需要、個人發展、文化傳承創新上協調統一”的專業教育指導思想,明確了“培養有紮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適應能力,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和創新精神,願意為基層服務的應用型人才”的人才培養目標,全面實施“融‘知識、能力、素質’為一體,融‘公共能力、專業能力、發展能力’為一體,融‘課堂教學、實驗實訓、校園文化活動’為一體”的“三位一體”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具體的改革進程與措施包括:

首先,通過各種渠道的研究、探討與宣傳,全校上下達成了以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共識:

(1)知識是能力形成的基礎,但知識並不等於能力,大學生只有把知識與實踐活動有效地並結合起來,只有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化成為大學生改造自然、改造社會與改造自我的能力之時,知識才會真正產生力量。

(2)專業能力素質的獲得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核心,在專業能力形成的同時,通過不斷內化、昇華後形成的專業素質將會極大提升所培養人才在其專業領域的職業適應性與職業選擇的自由度。

(3)知識、能力、素質要素的優化組合是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主要內容。就知識層面來説,要以“有用、夠用、適用”為原則,作為專業學科課程選擇與教學內容知識篩選的基本標準;就能力層面來説,堅持“公共能力是基礎,專業能力是核心,發展能力是拓展”的培養次序,並以此作為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的基本線索;就素質層面來説,在基礎通用素質、專業智能素質培養的基礎上,要特別注重對大學生的學科專業人文教育,促進大學生專業情意性素質的發展。

(4)堅持應用為導向的學科專業觀、課程觀和教學觀。應用為導向的學科專業觀,即辦應用型本科教育就是要培養應用型人才、建應用型學科、做應用科學研究、出應用型成果、作應用型技術轉化;應用為導向的課程觀就是要吸取知識本位課程觀和技能本位課程觀的長處,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程設置應遵循“以素質教育為取向、以社會需求為引導、以能力培養為核心、以事實性知識與概念性知識為基礎、以程序性知識和策略性知識為重點、以實踐教育為主要途徑”的基本原則;以應用為導向的教學觀,就是要改革課堂教學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變傳統的注入式教學為啟發式、參與式、研究式教學,培養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五、校園文化活動應具有明確的能力素質培養目的,同時應該使校園文化活動項目化、課程化,以補充與豐富專業教育對大學生能力素質的培養。

其次,制定了“以專業能力素質培養為核心”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新方案,並付諸實踐:

(1)堅持以工作要求為引導,以能力素質培養為核心,以學科知識為基礎,以工作過程性知識技能為重點,以素質教育為取向的課程設置的基本原則,根據行業和崗位羣所需要的技術邏輯體系設置課程。

(2)明確應用型人才知識、能力、素質的基本要求及其與課程設置的關係,每個專業建構一個知識、能力、素質與課堂教學、實驗實訓、校園文化活動結構關係表,並在此基礎上制訂以專業能力素質培養為核心的人才培養方案。

(3)構建校系兩級校園文化活動課程,校級校園文化活動課程主要為公共能力培養服務,系級校園文化活動課程主要為專業能力和發展能力培養服務,使校園文化活動通過“項目化、課程化”融入專業教育之中。

(4)確立新的課程標準和能力素質認證體系,修訂應用型人才知識能力素質培養的教學質量監控和保障體系。

(5)逐步形成與業界合作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實現學歷教育與職業教育的統一。關於懷化學院的“三位一體”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以下我們僅以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的課程設置為例,説明應用型人才能力培養與課程之間的關係。

應用型本科教育的理論研究與實踐,在我國高等教育領域中方興未艾。懷化學院作為一所新建本科院校,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中的理論探索與實踐嘗試,其意圖主要在於擺脱模仿綜合性大學研究型人才培養在學科專業設置、課程體系構建、教學內容方法選擇等方面的做法,試圖走出一條屬於自身的應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特色之路,以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克服同質化現象,增強學校的競爭力。我們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理解與做法,目前仍然處於初期階段,其中肯定存在不成熟的地方,但我們願意通過改革和嘗試,不斷走向成熟。

人才培養方案 篇九

根據財政部和重慶市財政局印發的會計行業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為加大重慶高端會計人才培養力度,破解高端會計人才緊缺難題,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大力實施人才強市戰略,以培養重慶會計領軍人才和青年英才為引領,以培養高級會計師、總會計師為重點,以培養註冊會計師和會計師為基礎,建設數量充足、結構合理、梯次遞進銜接的會計人才隊伍,全面提升我市會計人才隊伍業務能力和整體素質,為推動科學發展、富民興渝提供人才保障。

二、目標任務

按照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要求,到20xx年分類培養:精通會計業務、精於財務管理、有較高政策理論水平和操作能力很強的重慶會計領軍人才350人(其中:力爭入選全國會計領軍人才50人,具有國際資格的註冊會計師50人);會計業務嫻熟,善於財務管理,職業判斷能力強,操作能力強的重慶青年英才600人;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高級會計人才及總會計師20xx人;加大高級會計師、註冊會計師和會計師培養,屆時佔會計人員的比例西部領先。

三、遴選條件和程序

(一)會計領軍人才。取得高級會計師專業技術資格(含通過高級會計師資格考試),或者取得註冊會計師資格執業5年以上,或者副教授以上職稱(含會計學博士畢業工作2年);年齡原則上不超過45歲;具有本科學歷,能夠運用英語進行聽説讀寫;財務部(科)負責人或後備骨幹。本人申報、單位審查推薦;由市財政局組織對財會、英語和綜合知識進行考試;再面試、綜合審查評選;商市委組織部、市人力社保局確定培養人選。

(二)會計青年英才。取得會計師、註冊會計師、講師等專業技術資格2年;年齡原則上不超過40歲;具有本科學歷,能夠運用英語進行聽説讀寫。具有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或獲得全國會計師考試金銀榜的考生,條件可適當放寬。人選確定方法同會計領軍人才。

(三)國內領先高級會計人才。選擇企事業財務部(科)長以上、高級會計師,年齡55歲以內,由本人報名、單位推薦,根據每年培養計劃,綜合平衡確定培養人選。

(四)總會計師。按照國務院《總會計師條例》,設置和任命的總會計師,年齡55歲以內,具有會計師以上專業技術資格,由本人申報、單位推薦,綜合平衡確定培養人選。

(五)註冊會計師和會計師。符合財政部規定報考條件的會計人員。

四、培養措施

(一)報考全國會計領軍人才和國際資格註冊會計師,原則上在重慶會計領軍人才中篩選,並適當開展考前培訓。對獲得全國會計領軍人才的,除享受重慶會計領軍人才政策支持外,由市委組織部、市財政局、市人力社保局頒發榮譽證書,並給予表彰。

(二)會計領軍人才培養3年,會計青年英才培養2年。實施集中學習與自學相結合等多種形式培養,並與會計專業碩士項目(MPAcc)有效對接。培養期間實行量化考試和淘汰機制。培養期滿經考試合格後,由市委組織部、市財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和培養院校頒發證書。取得重慶會計領軍人才和青年英才的,優先向國有大中型企事業單位推薦使用;入選人員納入市委組織部、市人力社保局人才庫管理;優先向有關部門推薦作專家;優先安排會計財務科研課題並適當給予資金支持;可提前兩年參加高(正高)級會計師考評。

(三)完善正高級會計師考試評審方法、內容,適時增加正高級會計師評審數量,提升正高級會計師質量。

(四)加大高級會計人才培養,按照國內領先水平設置培訓內容,強化管理、理論、綜合能力培養。對優秀學員頒發榮譽證書;優秀人才納入市委組織、市人力社保局人才庫管理;向有關部門推薦使用。

(五)按照國務院《總會計師條例》,逐步實行總會計師資格認證,完善全市大中型企事業總會計師設置,開展總會計師職能、專業、綜合知識強化培養。

(六)結合會計師年齡、學歷、職務和從事財會工作年限等,修訂完善報考評審高級會計師資格條件;鼓勵我市高等院校開展高級會計師專業知識考前學習培訓,積極參加全國高級會計師專業考試;總結完善高級會計師評審辦法,強化專業技能、綜合知識和實際工作能力等全面考察,增加高級會計師數量,提高質量;強化高級會計師綜合能力再提升,結合高級會計師年度繼續教育,完善培訓方式和內容,明確學習任務目標,增強學習自覺性。

(七)實行自主培養和引進相結合,市財政局指導市註冊會計師協會制定考前學習培訓、考試合格激勵、選送註冊會計師到市內外培養提高和引進註冊會計師的激勵政策規定。

(八)鼓勵我市符合條件的廣大會計人員參加高校、網校專業學習培訓,積極參加全國會計師專業技術資格考試;選擇優秀院校、網校供會計人員選擇學習;對參加全國會計師考試獲得金銀榜的會計人員給予表彰。

(九)由會計主管部門(市財政局)、用人單位、培養對象個人共同承擔培養經費。培養經費主要用於會計領軍人才和青年英才、高級會計人才、總會計師

的選拔、集中培訓、講座、科研、管理等項開支。單位承擔的經費在職工教育經費中列支。

(十)各區縣(自治縣)、行業主管部門和人才使用單位,要主動如實推薦優秀會計人才,積極支持其參加學習、培訓、講座和調研活動,從學習時間、經費方面給予支持和保障。行業主管部門和用人單位,可據此規定原則精神,具體制定鼓勵本行業和單位會計人才培養、激勵和使用政策措施。

五、組織實施

(一)由市委組織部、市財政局、市人力社保局組成重慶市高端會計人才培養領導小組,負責研究決定全市高端會計人才重大培養政策,指導重慶市高端會計人才的培養。

(二)高端會計人才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財政局,負責制定重慶市高端會計人才培養具體實施辦法,組織開展重慶市高端會計人才選拔,在市內外高等院校中選擇培養機構,指導監督培養院校設計培養方案、實施培養和管理,向領導小組彙報全市會計人才培養工作。

(三)培養院校協助市財政局做好學員選拔、面試工作;具體負責培養內容設計、培養教學、調研指導、考核管理,全面落實重慶市高端會計人才綜合能力素質提升,培養情況報告等工作。

(四)各區縣組織、財政、人力社保部門,市級主管部門、企事業單位,要高度重視會計人才的培養,加大宣傳力度,認真做好優秀會計人才推薦上報工作,營造支持人才創新創業的社會氛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oqmdm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