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赤壁賦原文及翻譯【精品多篇】

赤壁賦原文及翻譯【精品多篇】

赤壁賦原文及翻譯【精品多篇】

賞析 篇一

《後赤壁賦》是《前赤壁賦》的續篇,也可以説是姐妹篇。前賦主要是談玄説理,後賦卻是以敍事寫景為主;前賦描寫的是初秋的江上夜景,後賦則主要寫江岸上的活動,時間也移至孟冬;兩篇文章均以“賦”這種文體寫記遊散文,一樣的赤壁景色,境界卻不相同,然而又都具詩情畫意。前賦是“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白露橫江,水光接天”,後賦則是“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不同季節的山水特徵,在蘇軾筆下都得到了生動、逼真的反映,都給人以壯闊而自然的美的享受。 全文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次寫泛遊之前的活動,包括交待泛遊時間、行程、同行者以及為泛遊所作的準備。寫初冬月夜之景與踏月之樂,既隱伏着遊興,又很自然地引出了主客對話。面對着“月白風清”的“如此良夜”,又有良朋、佳餚與美酒,再遊赤壁已勢在必行,不多的幾行文字,又寫了景,又敍了事,又抒了情,三者融為一體,至此已可轉入正文,可東坡卻“節外生枝”地又插進“歸而謀諸婦”幾句,不僅給文章增添生活氣息,而且使整段“鋪墊”文字更呈異采。 第二層次乃是全文重心,純粹寫景的文字只有“江流有聲”四句,卻寫出赤壁的崖峭山高而空清月小、水濺流緩而石出有聲的初冬獨特夜景,從而誘發了主客棄舟登岸攀崖遊山的雅興,這裏,作者不吝筆墨地寫出了赤壁夜遊的意境,安謐清幽、山川寒寂、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虯龍;攀西鵲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奇異驚險的景物更令人心胸開闊、境界高遠。可是,當蘇軾獨自一人臨絕頂時,那“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湧”的場景又不能不使他產生悽清之情、憂懼之心,不得不返回舟中。文章寫到這裏,又突起神來之筆,寫了一隻孤鶴的“橫江東來”、“戛然長鳴”後擦舟西去,於是,已經孤寂的作者更添悲憫,文章再起跌宕生姿的波瀾,還為下文寫夢埋下了伏筆。 最後,在結束全文的第三層,寫了遊後入睡的蘇子在夢鄉中見到了曾經化作孤鶴的`道士,在“揖予”、“不答”、“顧笑”的神祕幻覺中,表露了作者本人出世入世思想矛盾所帶來的內心苦悶。政治上屢屢失意的蘇軾很想從山水之樂中尋求超脱,結果非但無濟於事,反而給他心靈深處的創傷又添上新的哀痛。南柯一夢後又回到了令人壓抑的現實。結尾八個字“開户視之,不見其處”相當迷茫,但還有雙關的含義,表面上像是夢中的道士倏然不見了,更深的內涵卻是蘇子的前途、理想、追求、抱負又在哪裏呢? 文中寫蘇子獨自登山的情景,真是“句句如畫、字字似詩”,通過誇張與渲染,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文中描寫江山勝景,色澤鮮明,帶有作者個人真摯的感情。巧用排比與對仗,又增添了文字的音樂感。讀起來更增一分情趣。但總的來説,後賦無論在思想上和藝術上都不及前賦。神祕色彩,消沉情緒與“賦”味較淡、“文”氣稍濃恐怕是遜色於前篇的主要原因。

《後赤壁賦》在蘇子和“客”遊赤壁時,“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且蘇子睡後“夢一道士,羽衣蹁躚”,蘇子以為道士即先前所見之鶴。本段描寫為文章平添了一份神祕色彩。

蘇軾的詩文中,很多地方都寫到了鶴,如《放鶴亭記》、《鶴歎》等都有對鶴的生動描寫與讚美。我們知道,鶴在古代是放達隱逸的象徵,是超脱不羣的象徵,是超然塵世的象徵。所以,遊赤壁後入睡的蘇子在夢鄉中見到了曾經化作孤鶴的道士,在“揖予”、“不答”、“顧笑”的神祕幻覺中,表露了作者本人出世入世思想的矛盾所帶來的內心苦悶。政治上屢屢失意的蘇軾很想從山水之樂中尋求超脱,結果非但無濟於事,反而給他心靈深處的創傷又添上新的哀痛。南柯一夢後又回到了令人壓抑的現實。結尾八個字“開户視之,不見其處”相當迷茫,但還有雙關的含義,表面上像是夢中的道士倏然不見了,更深的內涵卻是“蘇子的前途、理想、追求、抱負又在哪裏呢?”

註釋 篇二

[1]選自《經進東坡文集事略》卷一,這篇散文是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蘇軾貶謫黃州(今湖北黃岡)時所作。因後來還寫過一篇同題的賦,故稱此篇為《前赤壁賦》,十月十五日寫的那篇為《後赤壁賦》。赤壁:實為黃州赤鼻磯,並不是三國時期赤壁之戰的舊址,當地人因音近亦稱之為赤壁,蘇軾知道這一點,將錯就錯,借景以抒發自己的懷抱。

[2]壬戌:宋神宗元豐五年,歲在壬戌。

[3]既望:既,過了;望,農曆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

[4]徐:舒緩地。

[5]興:起,作。

[6]屬:通“囑(zhǔ ),勸酒。

[7]明月之詩:《詩經·陳風·月出》有“舒窈糾兮”之句,故稱“明月之詩”、“窈窕之章 ”,與下注釋相同。

[8]窈窕之章:《月出》詩首章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窈糾”同“窈窕”。

[9]少焉:不一會兒。

[10]鬥牛:鬥、牛,星宿名,即鬥宿(南鬥)、牛宿。

[11]白露橫江:白茫茫的水氣。橫江:籠罩江面。

[12]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任憑小船在寬廣的江面上飄蕩。縱:任憑。一葦:像一片葦葉那麼小的船,比喻極小的船。《詩經·衞風·河廣》:“誰謂河廣,一葦杭(航)之。”如:往,去。凌:越過。萬頃:形容江面極為寬闊。茫然,曠遠的樣子。

[13]馮虛御風:(像長出羽翼一樣)駕風凌空飛行。馮:通“憑”,乘。虛:太空。御:駕御。

[14]遺世獨立:超越塵世,獨自存在。

[15]羽化而登仙:道教把成仙叫作“羽化”,想長了翅膀一樣,認為成仙后能夠飛昇。登仙:登上仙境。

[16]扣舷:敲打着船邊,指打節拍,舷,船的兩邊。

[17]桂棹(zhào)兮蘭槳:用桂樹木做的棹、用木蘭做的船槳,棹,一種划船工具,形似槳。

[18]擊空明兮溯流光:船槳拍打着月光浮動的清澈的水,溯流而上。溯:逆流而上。空明、流光:指月光浮動清澈的江水。

[19]渺渺兮予懷:我的心思飄得很遠很遠。渺渺,悠遠的樣子。

[20]美人:代指有才德的人。古詩文多以指自己所懷念嚮往的人。

[21]倚歌而和(hè)之:合着節拍應和。倚:依,按 和:同聲相應。

[22]如怨如慕,如泣如訴:像是哀怨,像是思慕,像是啜泣,像是傾訴。怨:哀怨。慕:眷戀。

[23]餘音:尾聲。裊裊:形容聲音婉轉悠長。

[24]縷:細絲。

[25]舞幽壑之潛蛟:幽壑:這裏指深淵。此句意謂:使深谷的蛟龍感動得起舞。

[26]泣孤舟之嫠(lí 離)婦:使孤舟上的寡婦傷心哭泣。孤居的婦女,在這裏指寡婦。白居易《琵琶行》寫孤居的商人妻雲:“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艙明月江水寒。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粧淚紅闌干。”這裏化用其詩。

[27]愀(qiǎo 巧)然:憂鬱的樣子

[28]正襟危坐:整理衣襟,嚴肅地端坐着 危坐:端坐。

[29]何為其然也:曲調為什麼會這麼悲涼呢?

[30]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所引是曹操《短歌行》中的詩句。

[31]夏口:地名,故城在今湖北武昌的西面。

[32]武昌:今湖北鄂城縣。

[33]繆:通“繚”盤繞。

[34]鬱:茂盛的樣子。

[35]孟德之困於周郎:指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吳將周瑜在赤壁之戰中擊潰曹操號稱八十萬大軍。周郎:周瑜二十四歲為中郎將,吳中皆呼為周郎。

[36]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以上三句指建安十三年劉琮率眾向曹操投降,曹軍不戰而佔領荊州、江陵。方:當。荊州:轄南陽、江夏、長沙等八郡,今湖南、湖北一帶。江陵:當時的荊州首府,今湖北縣名。

[37]舳艫(zhú lú 逐盧):戰船前後相接。這裏指戰船。

[38]釃(shāi 篩)酒:斟酒。

[39]橫槊(shuò 碩):橫執長矛。

[40]侶魚蝦而友麋鹿:把魚蝦、麋鹿當做好友。:伴侶,這裏用作動詞。麋(mí):鹿的一種。

[41]扁(piān 篇)舟:小舟。

[42]匏(páo 咆)尊:用葫蘆做成的酒器。匏,葫蘆。尊,通‘樽’。

[43]寄:寓託。

[44]蜉蝣:一種昆蟲,夏秋之交生於水邊,生命短暫,僅數小時。此句比喻人生之短暫。

[45]渺滄海之一粟:渺:小。滄海:大海。此句比喻人類在天地之間極為渺小。

[46]須臾:片刻,時間極短。

[47]長終:至於永遠。

[48]驟:屢次。

[49]託遺響於悲風:餘音,指簫聲。悲風:秋風。

[50]逝者如斯:語出《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逝:往。斯:此,指水。

[51]盈虛者如彼:指月亮的圓缺。

[52]卒:最終。消長:增減。長:增長

[53]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語氣副詞。一瞬:一眨眼的工夫。

[54]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這。造物者:天地自然。無盡藏(zàng ):佛家語。指無窮無盡的寶藏。

[55]適:享有。

[56]更酌:再次飲酒。

[57]餚核既盡:葷菜和果品。既:已經。

[58]狼籍:通“藉”,凌亂。

[59]枕藉:相互枕着墊着。

[60]既白:已經顯出白色(指天明瞭)。

通假字:

舉酒屬客(“屬”通“囑” 勸酒)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馮”通“憑” 乘)

山川相繆(“繆”通“繚” 環繞)

尊(“尊”通“樽”)

狼籍(“籍”通“藉”,凌亂)

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以”通“已”停止)

詞類活用

1、歌:歌窈窕之章(名作動,歌詠)

2、羽:羽化而登仙(名作狀,像長了翅膀似的)

3、空明:擊空明兮溯流光(形作名,月光下的清波)

4、舞:舞幽壑之潛蛟(使動,使……起舞)

5、泣:泣孤舟之嫠(lí)婦(使動,使……哭泣)

6、正:正襟危坐(使動,整理,端正)

7、南、西:烏鵲南飛……西望夏口(名作狀,朝南、往南;朝西,往西)

8、下:下江陵(名作動,攻下)

9、樵: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①名作動,砍柴 ②可以認為無活用,漁、樵本身就為動詞)

10、侶、友:侶魚蝦而友麋鹿(意動,以……為伴侶,以……為朋友)

11、舳艫(連接)千里:(省略謂語)

《赤壁賦》創作背景 篇三

《赤壁賦》寫於蘇軾一生最為困難的時期之一——被貶謫黃州期間。元豐二年(1079年),因被誣作詩“謗訕朝廷”,蘇軾因寫下《湖州謝上表》,遭御史彈劾並扣上誹謗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獄,史稱“烏台詩案”。“幾經重闢”,慘遭折磨。後經多方營救,於當年十二月釋放,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但“不得簽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這無疑是一種“半犯人”式的管制生活。元豐五年,蘇軾於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兩次泛遊赤壁,寫下了兩篇以赤壁為題的賦,後人因稱第一篇為《赤壁賦》,第二篇為《後赤壁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pm711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