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小兒垂釣古詩賞析(精品多篇)

小兒垂釣古詩賞析(精品多篇)

小兒垂釣古詩賞析(精品多篇)

小兒垂釣古詩 篇一

原文:

xiǎo ér chuí diào

《小 兒 垂 釣》

táng dài hú lìng néng

唐 代 胡 令 能

péng tóu zhì zǐ xué chuí lún

蓬 頭 稚 子 學 垂 綸,

cè zuò méi tái cǎo yìng shēn

側 坐 莓 苔 草 映 身。

lù rén jiè wèn yáo zhāo shǒu

路 人 借 問 遙 招 手,

pà dé yú jīng bù yìng rén

怕 得 魚 驚 不 應 人。

譯文:

一個頭發蓬亂的小孩子正在學垂釣,

側身坐在青苔上綠草映襯着他的身影。

遇到有人問路他老遠就招着小手,

唯恐怕魚兒被嚇跑他不敢大聲應答。

註釋:

蓬頭:頭髮亂蓬蓬的。

稚子:年齡小的孩子。

垂綸:釣魚。綸:釣魚用的絲線。

莓:一種小草。

苔:苔蘚植物。

借問:向人打聽。

魚驚:魚兒受到驚嚇。

應:迴應,答應。

映:遮映

小兒垂釣古詩:賞析 篇二

這是一首以兒童生活為題材的詩作。在唐詩中,寫兒童的題材比較少,因而顯得可貴。這首七絕寫小兒垂釣別有情趣。前兩句敍述、描寫,從外形着筆,是實寫。後兩句詩側重神態來寫。此詩沒有絢麗的色彩,沒有刻意的雕飾,就似一枝清麗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淺易的敍述中透露出幾分純真、無限童趣和一些專注。

一二句重在寫形,三四句重在傳神。稚子,小孩也。“蓬頭”寫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頑皮,天真可愛。“ ua 綸”是釣絲,“垂綸”即題目中的“垂釣”,也就是釣魚。詩人對這垂釣小兒的形貌不加粉飾,直寫出山野孩子頭髮蓬亂的本來面目,使人覺得自然可愛與真實可信。在垂釣時,“側坐”姿態,草映其身,行為情景,如在目前。“側坐”帶有隨意坐下的意思。這也可以想見小兒不拘形跡地專心致志於釣魚的情景。“莓苔”,泛指貼着地面生長在陰濕地方的低等植物,從“莓苔”不僅可以知道小兒選擇釣魚的地方是在陽光罕見人跡罕到的所在,更是一個魚不受驚、人不暴曬的頗為理想的釣魚去處,為後文所説“怕得魚驚不應人”做了鋪墊。“草映身”,也不只是在為小兒畫像,它在結構上,對於下句的“路人借問”還有着直接的承接關係──路人之向他打問,就因為看得見他。

後兩句中“遙招手”的主語還是小兒。當路人問道,稚子害怕應答驚魚,從老遠招手而不回答。這是從心理方面來刻劃小孩,有心計,有韜略,機警聰明。他之所以要以動作來代替答話,是害怕把魚驚散。他的動作是“遙招手”,説明他對路人的問話並非漠不關心。他在“招手”以後,又怎樣向“路人”低聲耳語,那是讀者想象中的事,詩人再沒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説明了“遙招手”的原因以後,詩作也就戛然而止。

通過以上的簡略分析可以看出,前兩句雖然着重寫小兒的體態,但“側坐”與“莓苔”又不是單純的描狀寫景之筆;後兩句雖然着重寫小兒的神情,但在第三句中仍然有描繪動作的生動的筆墨。不失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備的描寫兒童的佳作呀!

作者簡介

胡令能(785-826年),唐詩人,隱居圃田(河南中牟縣)。唐貞元、元和時期人。家貧,年輕時以修補鍋碗盆缸為生,人稱“胡釘鉸”。胡令能的詩語言淺顯而構思精巧,生活情趣很濃,現僅存七絕4首。唐貞元、元和時期人。莆田隱者,唐詩人少為負局鎪釘之業。夢人剖其腹,以一卷書內之,遂能吟詠,遠近號為胡釘鉸。詩四首,皆寫得十分生動傳神、精妙超凡,不愧是仙家所贈之詩作。

3、描寫童真童趣的古詩

《所見》

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清平樂·村居》

【宋】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裏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媪。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

《村居》

【清】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田家

【宋】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織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四時田園雜興》

【宋】 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

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

也傍桑陰學種瓜。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採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詠鵝》

唐·駱賓王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幼女詞》

唐·施肩吾

幼女才六歲,未知巧與拙。

向夜在堂前,學人拜新月。

《舟過安仁》

宋·楊萬里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稚子弄冰》

宋·楊萬里

稚子金盆脱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鉦。

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黎碎地聲。

《牧童》

唐·呂巖

草鋪橫野六七裏,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脱蓑衣卧月明。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

《桑茶坑道中》

宋·楊萬里

晴明風日雨干時,草滿花堤水滿溪。

童子柳陰眠正着,一牛吃過柳陰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q7drm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