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諸葛亮的簡短故事(精品多篇)

諸葛亮的簡短故事(精品多篇)

諸葛亮的簡短故事(精品多篇)

諸葛亮的故事 篇一

一時瑜亮

周瑜一向要置劉備與諸葛亮於死地,但是他的計謀卻一個一個地被諸葛亮破壞,《三國演義)第五十一回至五十六回描述了「孔明三氣周公瑾」的故事,周瑜心胸狹窄,身上本來帶有箭瘡還末痊癒,氣怒之下,終於死去,他臨終時仰天長歎:「既生瑜,何生亮!」意思是「既然出了個周瑜,為甚麼又還要再有個諸葛亮呢!」由這個故事引出「一時瑜亮」這個成語,指同時存在的才幹潛力相當而又相抗衡對峙的兩個人。

諸葛亮的故事有哪些 篇二

在南陽,諸葛亮被尊為智聖,而《三國演義》及歷代詩人的渲染和吟詠,使諸葛亮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愈發崇高起來。

對於諸葛亮為何沒跟隨曹操,促成“強強聯合”以統一中國大業?在大一統觀念中生活的中國人一定會有這樣的想法,帶着這個疑問,筆者對諸葛亮的一生做了一次檢索和總結。

雖然諸葛亮輕揮羽扇的形象頗瀟灑,但細觀其一生,筆者認為有幾處大敗筆。

其一、擇人有誤。“良禽擇木而棲”,三國有個著名的謀士郭嘉,他之前是跟從強大的袁紹的,但他卻能慧眼識英雄,改弦易轍跟隨弱小的曹操,並屢建功勛。難道諸葛亮受匡扶漢室思想的限制不齒與曹操為伍?!或者他認為曹操手下謀士如雲,跟隨曹操難有在劉氏集團中的地位?可惜歷史沒有假設,劉備已捷足草廬而三顧,讓諸葛亮別無選擇。諸葛亮雖有管仲樂毅之志,卻未能及早把握出山時機,追隨真正的英雄,俗話説“扶強不扶弱”,與曹操失之交臂而跟隨劉備,不能不説是一次冒險。

其二、決策有誤。《隆中對》讀來雖鏗鏘有力,為歷代政治家和文人所稱讚,但卻指其策略有誤,且為致命性的,蜀國佔西蜀和荊州之地,相隔千里而兩分兵力,難成掎角之勢,關公失荊州在所難免。劉備雖為英雄,但在關鍵時刻不冷靜,或者説是對諸葛亮的不信任,夷陵之戰的'失敗,大損蜀國根基,反而更見孔明選擇之失誤。蜀國從此再無恢復漢室的機會。

其三、時機有誤。以弱小之國,五出祁山進攻強大的曹魏,幾乎皆徒勞而返,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雖為報三顧之恩及貫徹“以攻為守”的策略,卻大量耗費了蜀國税收,也損耗了蜀國人力資源,致蜀國國力日漸衰弱。

其四、用人有誤。錯用馬謖,致有街亭之失。忘先主白帝城託孤“馬謖言過其實,未可委以重任。”之言。其五、理念有誤。作為蜀國最高行政長官,事無鉅細,必親自躬親,未能注意提攜和培養蜀國後續人才,也導致其積勞成疾過早辭世。其六、協調不力,未能協調好魏延與楊儀之間的矛盾,在其死後,二人火併,大將魏延九族被誅,致人才匱乏的蜀國更加匱乏。

“得相能開國(《先主廟》)”。可惜諸葛亮的作為只開了一個蜀國,再無大的建樹,而且其長子長孫在曹魏的進攻中都為國捐軀,這個結果使諸葛家族的悲劇色彩更加凝重。

歷來都把諸葛亮當作神一樣的供奉,“尊劉貶曹”的思想都有拔高諸葛亮的傾向!不用説三國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但我們更要拔開歷史的迷霧來看其本來面目。縱觀諸葛亮,雖有名相之風,卻無韓信、樂毅之輩扶持,也不佔天時地利。作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完美精神的體現,貫穿其蜀國政治生涯之始終,無不增添諸葛亮的悲壯,乃至“出師未捷身先死”之時,必有“長使英雄淚滿襟!”之歎!

諸葛亮的故事有哪些 篇三

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

周瑜看到諸葛亮挺有才幹,心裏很妒忌。有一天,周瑜請諸葛亮商議軍事,説:“我們就要跟曹軍交戰。水上交戰,用什麼兵器最好?”諸葛亮説:“用弓箭最好。”周瑜説:“對,先生跟我想的一樣。現在軍中缺箭,想請先生負責趕造十萬支。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卻。”諸葛亮説:“都督委託,當然照辦。不知道這十萬支箭什麼時候用?”周瑜問:“十天造得好嗎?”諸葛亮説:“既然就要交戰,十天造好,必然誤了大事。”周瑜問:“先生預計幾天可以造好?”諸葛亮説:“只要三天。”周瑜説:“軍情緊急,可不能開玩笑。”諸葛亮説:“怎麼敢跟都督開玩笑。我願意立下軍令狀,三天造不好,甘受懲罰。”周瑜很高興,叫諸葛亮當面立下軍令狀,又擺了酒席招待他。諸葛亮説:“今天來不及了。從明天起,到第三天,請派五百個軍士到江邊來般箭。”諸葛亮喝了幾杯酒就走了。

魯肅對周瑜説:“十萬支箭,三天怎麼造得成呢?諸葛亮説的是假話吧?”周瑜説:“是他自己説的,我可沒逼他。我得吩咐軍匠們,叫他們故意遲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給他準備齊全。到時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沒話可説了。你去探聽探聽,看他怎麼打算,回來報告我。”

魯肅見了諸葛亮。諸葛亮説:“三天之內要造十萬支箭,得請你幫幫我的忙。”魯肅説:“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麼幫得了你的忙?”諸葛亮説:“你借給我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三十名軍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的兩邊。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萬支箭。不過不能讓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計劃就完了。”

魯肅答應了。他不知道諸葛亮借了船有什麼用,回來報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説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膠漆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來,説:“到了第三天,看他怎麼辦!”

魯肅私自撥了二十條快船,每條船上配三十名軍士,照諸葛亮説的,佈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諸葛亮調度。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祕密地把魯肅請到船裏。魯肅問他:“你叫我來做什麼?”諸葛亮説:“請你一起去取箭。”魯肅問:“哪裏去取?”諸葛亮説:“不用問,去了就知道。”諸葛亮吩咐把二十條船用繩索連接起來,朝北岸開去。

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天還沒亮,船已經靠近曹軍的水寨。諸葛亮下令把船尾朝東,一字兒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魯肅吃驚地説:“如果曹兵出來,怎麼辦?”諸葛亮笑着説:“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就下令説:“江上霧很大,敵人忽然來攻,我們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只叫弓手朝他們射箭,不讓他們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調來六千名弓手,到江邊支援水軍。一萬多名弓手一齊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樣。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去受箭。

天漸漸亮了,霧還沒有散。這時候,船兩邊的草把子上都插滿了箭。諸葛亮吩咐軍士們齊聲高喊:“謝謝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條船駛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當,可是這邊的船順風順水,已經飛一樣地駛出二十多裏,要追也來不及了。

二十條船靠岸的時候,周瑜派來的五百個軍士正好來到江邊搬箭。每條船大約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條船總共有十萬多支。魯肅見了周瑜,告訴他借箭的經過。周瑜長歎一聲,説:“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諸葛亮的故事 篇四

諸葛亮小的時候,跟着隱居在襄陽城南的水鏡先生學習兵法。水鏡先生養了一隻公雞,公雞一到晌午啼叫三聲,水鏡先生就下課了。諸葛亮聽課聽得很不過癮。

後來,他想了一個辦法,在褲子上縫了一個口袋,每天上學的時候就抓幾把小米放在口袋裏。當晌午快到時,他悄悄地朝窗外撒一把小米。公雞見有黃燦燦的小米,顧不上啼叫,就啄食起來。剛剛啄完,諸葛亮又撒一把,直到把口袋裏面的小米撒完。

等公雞吃完口袋裏的小米再叫時,水鏡先生多講了一個時辰的課,可把師孃餓壞了,時間長了不免抱怨幾句:“怎麼搞到這麼晚,晌午過了,也不知道餓!”

“你沒聽見雞才叫嗎?”水鏡先生説。

師孃是個聰明人,知道其中必有奧妙。

第二天快到晌午的時候,她悄悄地來到了院子裏,只見那隻花頸公雞剛要伸長脖子叫喚,就有人從書房窗口撒出一把小米。她走上前,把事情看了個仔細,又悄悄地回家了。

這天水鏡先生回來,師孃笑着説:“你這個當先生的,還不如小諸葛。”於是她把剛才看到的情況,一五一十地告訴了水鏡先生。

水鏡先生聽後一愣,又哈哈大笑起來,心想諸葛亮餵雞求學,真是聰明過人,將來必定是蓋世奇才。

諸葛亮經過刻苦學習,終於成為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幫助劉備建立了蜀漢政權。

心得·啟迪

諸葛亮刻苦學習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我們的學習條件好了,更應該發奮學習,拼搏進取,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潛力,成為有用之才。

諸葛亮的故事 篇五

初出茅廬

新官上任三把火諸葛亮隨劉備到新野後不久,曹操就派了夏侯敦領兵十萬,到達博望城,逼近新野。劉備叫來關張二人商議迎敵,張飛原本對劉備説的「得了孔明如魚得水」很不服氣,便賭氣地説:「哥哥何不就派『水』去迎敵」劉備説:「智謀靠孔明,勇武須二弟,怎麼能夠推諉呢」劉備叫孔明指揮作戰,孔明怕關張等人不聽從號令,便要了劉備的寶劍和印章,顯示他正掌握兵權,違令者斬。孔明派兵遣將,在博望坡火攻曹兵,大敗夏侯敦。這場漂亮的勝仗,使關張開始佩服諸葛亮,從此誠心誠意地聽從他的調遣。《三國演義)第三十九回有首評議詩讚揚諸葛亮:「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成語「初出茅廬」原説諸葛亮出山後初掌兵權就打勝仗,之後則用以比喻剛剛進人社會工作,缺乏實際經驗。例如:別看他「初出茅廬」,卻有一股衝勁,又肯虛心學習,很快就熟悉了業務,作出了成績。

饅頭 篇六

話説諸葛亮平定孟獲班師回朝,過瀘水而不得,按習俗需要拿49個人頭祭祀,次日諸葛亮用麪粉和麪裹以肉做成人頭狀頂替人頭用以祭祀。

自此以後也就有了很多祭祀時除了豬,牛,羊外多了饅頭;另表:饅頭原來是指頂替用來祭祀的俘虜蠻夷的頭,所以是稱為蠻頭,後改用曼頭用以避諱,再後加了食旁成為現在的饅頭。

國曆史人物諸葛亮的故事 篇七

關羽不曾參與赤壁之戰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十二月,曹操自江陵順江東下,與逆江而上的孫劉聯軍大戰於赤壁。赤壁之戰,無情地擊碎了曹操一統山河的夢想,奠定了天下分裂的格局,甚至對日後南北朝並立局面的出現也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對中國歷史的進程影響深遠。

然而這一仗,有着太多的謎團。這些謎團,已經無休止地爭論了千年,很有可能還會一直爭論下去。鑑於留下來的第一手可靠資料實在太少,我也無法給出確切答案,只能擇其善者而從之或者説出個人觀點。

宏觀上説,赤壁之戰的參戰雙方自然是劉備、孫權聯軍,對抗曹操一方。但具體到關鍵性的烏林戰役,雙方究竟有哪些部隊參戰,卻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爭論的焦點是劉備的主力——關羽水軍究竟有沒有參戰,劉備一方在戰役中發揮了什麼作用,等等。

史料記載過於簡略,是這些疑問出現的根源。但正因為關羽、張飛、趙雲等劉備大將的傳記中沒有記載他們在烏林戰役中有什麼表現,恰恰從側面説明他們沒有參戰或者沒有值得一提的戰績。與此相反,東吳大將周瑜、魯肅、呂蒙、黃蓋、程普等人的傳中,無不對烏林之戰大書特書。

既然史料記載無法正面説明關羽水軍是否參戰,我們不妨從字縫裏尋找答案:“烏林之役,左將軍(劉備)身在行間,寢不脱介,戮力破魏,豈得徒勞,無一塊壤,而足下(魯肅)來欲收地邪?”(《三國志》注引《吳書》)

這句話的發言人是關羽,用意是爭取荊州土地。

這樣的語境,就如我們學生時代評選三好學生或者爭取獎學金,候選人都是儘量找出自己的優點和成績,為自己增加砝碼,不弄虛作假、吹牛謊報都算不錯了,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成績絕對不會隱瞞不報。但關羽口中己方的功勞僅僅是劉備身臨前線,卻沒有説具體有什麼戰績,更沒有説自己率領水軍如何如何。

所以結論是關羽水軍沒有參加烏林戰役,很可能是在封鎖漢水,防止曹操從漢水進入長江,以掩護周瑜水軍後路。

劉備在戰役中發揮的作用,從上面的引文中也可以看出——親臨前線,卻沒有直接戰果。

這不奇怪,如果關羽水軍沒有參戰,那麼劉備率領參戰的就只是一部分陸軍,在水戰主導的烏林戰役中發揮的作用必然十分有限。實際上,周瑜火燒赤壁打敗曹操後,劉備陸軍倒是配合周瑜水軍共同追擊,一直追擊到江陵城下,不過沒有什麼可喜的戰果。

《三國志》注引樂資《山陽公載記》有劉備追擊曹操的記載。曹操烏林戰敗後,走陸路抄近道過華容道回江陵。華容縣南部有著名的雲夢澤,曹操的軍隊就紮紮實實地走了一回雲夢澤的泥濘草地,不過他們走得很有創意,不但在草地上填草,而且填人——許多老弱傷殘的士兵被踩死在泥中,極其悲慘!(遇泥濘,道不通,天又大風,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

丟下N多將士的屍體後,曹操歷盡艱難走出了華容道。

這樣的語境,就如我們學生時代評選三好學生或者爭取獎學金,候選人都是儘量找出自己的優點和成績,為自己增加砝碼,不弄虛作假、吹牛謊報都算不錯了,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成績絕對不會隱瞞不報。但關羽口中己方的功勞僅僅是劉備身臨前線,卻沒有説具體有什麼戰績,更沒有説自己率領水軍如何如何。

所以結論是關羽水軍沒有參加烏林戰役,很可能是在封鎖漢水,防止曹操從漢水進入長江,以掩護周瑜水軍後路。

劉備在戰役中發揮的作用,從上面的引文中也可以看出——親臨前線,卻沒有直接戰果。

這不奇怪,如果關羽水軍沒有參戰,那麼劉備率領參戰的就只是一部分陸軍,在水戰主導的烏林戰役中發揮的作用必然十分有限。實際上,周瑜火燒赤壁打敗曹操後,劉備陸軍倒是配合周瑜水軍共同追擊,一直追擊到江陵城下,不過沒有什麼可喜的戰果。

《三國志》注引樂資《山陽公載記》有劉備追擊曹操的記載。曹操烏林戰敗後,走陸路抄近道過華容道回江陵。華容縣南部有著名的雲夢澤,曹操的軍隊就紮紮實實地走了一回雲夢澤的泥濘草地,不過他們走得很有創意,不但在草地上填草,而且填人——許多老弱傷殘的士兵被踩死在泥中,極其悲慘!(遇泥濘,道不通,天又大風,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

丟下N多將士的屍體後,曹操歷盡艱難走出了華容道。

國曆史人物諸葛亮的故事 篇八

今天,我讀了智謀單元中的三篇文章,其中我最喜歡看《諸葛亮少年時代的故事》。

這篇文章裏面講了:諸葛亮小時聰明好學,那時候沒有表,靠公雞打鳴上下課,他在上學時為了讓自己多學一些知識,給自己口袋裏裝一些米,每當看到公雞快打鳴時,就往外面撒一些米,這樣公雞就去吃米,忘了打鳴,直到有一天,先生髮現了,一怒之下把諸葛亮攆出了學堂,後來知道諸葛亮回家後吃不下飯,睡不着覺,想諸葛亮很好學,就派人把他叫了回來,從此,諸葛亮學習更加用功了。

從這篇文章中,我知道了:諸葛亮那時要學費,為了多學一些知識,諸葛亮只好耍小聰明。而現在,我們的條件好了,上學不用學費,不用耍小聰明,只要抓緊自己的時間,認真學習。

是書告訴了我們很多道理,我們都應該愛讀書。

國曆史人物諸葛亮的故事 篇九

今年暑假裏,老師讓我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其中《諸葛亮火燒新野》這個故事使我受益匪淺。

這個故事講了:當諸葛亮被封為軍師,掌管着全軍兵馬,調度文武百官。他拿着劉備刺的劍印,命令將士們:“關羽領兵埋伏在豫山,張飛只要一看見南面失火,就從山谷中殺出來,放火燒曹軍的糧食,關平和劉封領兵準備好火藥埋伏在博望坡,趙雲領兵引誘曹軍入包圍圈,接着假敗逃走。”夏侯淳緊追不捨,進入了包圍圈,關羽從中殺出來,燒了曹軍的糧食,張飛見南面失火也殺出來,曹軍大敗而逃。可是曹操不甘心又領五十萬個兵,向新野城殺來諸葛亮撤走城內百姓,用空城計迷惑了曹軍,夜裏在曹軍毫無防備之時用了火攻把曹軍打得大敗,這一次,諸葛亮立了一次大功。

這一個故事告訴了我們,做任何事前都要仔細思考,不要輕易上別人的當,做事要謹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q7gnw1.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