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少年王冕》説課【精品多篇】

《少年王冕》説課【精品多篇】

《少年王冕》説課【精品多篇】

《少年王冕》説課 篇一

一、複習談話,導入新課

1、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王冕是元末明初的一位畫家、書法家、文學家,這麼偉大的人物,他的少年時代一定與眾不同。今天,就讓我們再一次走進——少年王冕。(生齊讀課題)

2、這篇課文從王冕的7歲一直描寫到十七八歲,那麼課文主要通過哪兩件事來寫王冕的?指名回答。(板書:輟學放牛 學畫荷花)

二、品讀細節,深化感悟

1、品讀“輟學放牛”(2—4自然段)

過渡:中國有句古話,説人生有三大痛,王冕小小年紀,就經歷了其中一大痛——早年喪父,只剩下孤兒寡母相依為命。10歲那年,母親讓王冕去放牛。

師: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自由朗讀課文2—4小節,想想從這一部分文字中你讀到了一個怎樣的王冕?劃下關鍵語句,並在旁邊用詞語、短句作批註。(生自由朗讀、圈劃)

師:我想,通過剛才的朗讀、圈劃,你對王冕一定有了更深的瞭解,哪些語句讓你感受最深,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把你的想法表達出來。沒寫完的不要緊,同學發言的過程中認真聽,就是你學習的過程。

預設:

a.王冕説:“娘,我在學堂裏也悶得慌,不如幫人家放牛,心裏倒快活些。這樣可以貼補些家用,還能帶幾本書去讀呢。”

(1)生:從這段話中我讀出了王冕的孝順懂事。

師:你找得真準,談的體會也很到位。(板書:孝順母親)

(2)師:王冕説這段話,是事出有因的,請看(課件出示):

一天,母親把他叫到面前,説:“孩子呀,不是我要耽誤你。這幾年年成不好,只靠我做些針線活兒掙得這點錢,實在供不起你讀書。如今只好讓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

(指名朗讀)

(3)師:這是母子之間的一段對話,是值得我們細細品味的一段話。有個詞語説得好:言為心聲,一個人的語言是心靈的詮釋。我們先來看看母親説的話,讀一讀,思考:你覺得母親説話的時候心裏的感受是怎樣的?能用詞語形容一下嗎?(無奈、傷心、愧疚、自責……)

師:母親的傷心無奈,透過哪些詞語表現出來的?(引導學生抓住“不是”、“實在”、“只好”,指名試讀)

(4)師:是啊,作為母親,誰不希望自己的子女讀書成才,但凡王冕的母親有一點辦法的話,她也不會讓自己的孩子輟學的。那到底是什麼原因母親不讓王冕繼續上學呢?(引導抓住“年成不好”“這點錢”)

“年成不好”,什麼叫“年成不好”?古時候的收入全靠田裏的莊稼,而如果莊稼欠收,那生活自然不好,更何況是一連“幾年”的時間。

(5)師引導學生朗讀:

傷心難過的母親,只好對王冕説——

生活所迫的無奈,母親不得不對王冕説——

滿心的愧疚,但又別無他法,母親不得不對王冕説——

師:面對母親的一番話,王冕又是怎麼説的呢?

(1)出示:王冕説:“娘,我在學堂裏也悶得慌,不如幫人家放牛,心裏倒快活些。這樣可以貼補些家用,還能帶幾本書去讀呢。”(指名讀)

(2)師:王冕是真的悶得慌,不想在學堂裏讀書了嗎?從哪裏看出來?

(3)師:既然王冕這麼喜歡讀書?為什麼要這樣説呢?你能體會他當時的心情嗎?

(4)師:假如你是王冕,你會用什麼樣的語氣跟母親説呢?請你讀出來。(反覆指名朗讀)

(5)男女生分角色朗讀。

b.出示:母親謝了秦家,替王冕理理衣服,説道:“你在這裏處處都要小心,每天早出晚歸,免得讓我牽掛。”王冕一一答應,母親含着眼淚回去了。

(1)理解“一一答應”,答應什麼?(答應處處小心,答應早出晚歸,答應……)認識王冕孝敬母親的品質。

(2)師:雖然秦家待王冕不薄(每天供應兩頓飯,早上還給兩個點心錢),雖然王冕一一答應了母親提出的各種要求,但母親依然非常捨不得王冕,這在母親的一言一行中透露出來了。你找到了嗎?(“理理衣服”“含着眼淚”及母親的話語)

(3)師:生活所迫,不得不輟學,這讓母親覺得愧對孩子,可王冕卻表現得異常懂事,這對母親來説,是多大的安慰啊!誰來讀好這段話?

c.出示:從此,王冕白天在秦家放牛,晚上回家陪伴母親。遇上秦家……他總捨不得吃……每天給的點心錢,他也捨不得花……

(1)指名讀。同學們,讀了這段話,你們一定感慨萬千。這段話又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王冕?哪些詞語深深地打動了你,談談你的體會。

(2)預設:“陪伴”——白天放牛可能很累,晚上需要早點休息,可他卻去陪伴母親。你知道王冕是怎樣陪伴母親的嗎?(晚上回到家,王冕就和母親説説一天的見聞;母親做飯,王冕就幫助做做家務;母親在燈下縫補衣服,王冕就讀書給母親聽。)

兩個“捨不得”——捨不得吃醃魚臘肉,都留給母親(孝敬母親);捨不得花一分點心錢,都是為買書學習(勤奮好學)。師總結:一個“捨不得吃”讓我們看到了孝敬母親的王冕,一個“捨不得花”又讓我們看到了勤奮好學的王冕。兩個“捨不得”帶給我們多少啟發和思考啊,讓我們一起在朗讀中細細品味。

生齊讀。

(3)師引導感悟:王冕在這三四年裏做的事情,其實不僅是“放牛”,更是“讀書”。“放牛”僅僅是謀生,而“讀書”卻是為自己的人生做準備了。

2、品讀“學畫荷花”(5、6自然段)

過渡:王冕最終成為元代有名的畫家和詩人。可你們知道嗎,王冕能學畫也是源於一次偶然的發現,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第5、6自然段,看看是什麼原因促使王冕去刻苦學畫?

(1)原因:雨後的美景

(2)師:這到底是怎樣的美景呢?指名朗讀。

出示:轉眼間,陰雲密佈……湖裏有十來枝荷花,花苞上雨水點點,荷葉上水珠晶瑩透亮。

(3)讀了這段文字,你能用一個詞來概括一下你的感受嗎?(美不勝收、心曠神怡、生機勃勃……)

(4)雨後的美景不僅讓王冕看得入了迷,也深深吸引了我們同學,讓我們一起在朗讀中感受這大自然的美。

(5)文章惜字如金,為什麼要用大量篇幅寫這一場雨和雨後的荷花?

(因為這一池夏雨後的荷花,是王冕學畫的契機,是王冕人生的轉折處。)

(6)沉醉於美景中的王冕產生了怎樣的想法?引讀:(王冕)心裏想道——隨後轉念又想——

出示:“天下哪有學不會的事?我何不自己動手畫幾筆?”

這句話什麼意思?

這句話也就是説——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有志者事竟成;一切皆有可能。

從這句話中你又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王冕?(勤奮、自信)

師小結:雨後的美景年年有,為什麼這次卻能深深吸引王冕,使他產生學畫的念頭呢?這與他多年讀書,明白許多道理有關,他學到了更多知識,提高了欣賞能力、審美能力。

他決定自己學着畫,“三個月之後,便大有長進,那荷花的精神、形態、顏色,沒有一處不像真的。”從此,王冕的人生也就有了根本的轉變。

三、總結提升,拓展延伸

1、出示:到了十七八歲……母親心裏十分歡喜。

師:你認為母親因何“心裏十分歡喜”?(孝敬;長大;自立……)這歡喜是一種大歡喜。

2、這篇課文根據吳敬梓的《儒林外史》改編,《儒林外史》諷刺了讀書人喪失儒家的精神本質。古代讀書人也可稱儒生,儒生的標準是君子。那麼,怎樣才稱得上儒家的君子呢?

請看這三段文字:

出示:君子務本,……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論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易傳》

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花之君子者也。——《愛蓮説》

3、這三段話告訴我們符合儒家“君子”的標準:一是孝,二是自強不息,三是潔身自好,像蓮一樣,出淤泥而不染。而這三者,王冕都具備了。整本《儒林外史》只有一個人是用君子的標準來寫的,他就是王冕。

4、回過頭再看作者大篇幅的景色描寫,此時你在這景中又看到了什麼?(王冕人格的寫照,荷花就象徵着王冕,生機勃勃,自強不息,純潔高尚。)

齊讀景色描寫,感受王冕高尚的人格魅力。

5、王冕不僅荷花畫得好,他一生喜歡梅花。《墨梅》這首詩就是王冕人生的寫照。出示王冕荷花、梅花圖,配樂朗誦。

《少年王冕》説課 篇二

一、複習舊知,導入新授。

同學們,昨天的語文課我們已經初步學習了課文——(讀)少年王冕。回憶一下,課文主要寫了王冕的哪幾件事?(隨機板書:2—4節放牛  5—6節學畫)

二、重點學習“放牛”語段(2—4節),體會人物語言的言下之意,感受少年王冕的孝順懂事。

1、指名讀課文2—4小節。

a、一生讀第2節。

⑴這裏的“耽誤”指的是什麼?

⑵不是母親要耽誤王冕,那為什麼母親還要讓王冕不上學而去放牛呢?聽了母親的話,王冕説了些什麼?請你繼續讀。

b、一生讀第3節。

⑴(生讀完秦家説的話後)再請一位同學讀一讀秦家人説的話,你從話中能知道些什麼?

王冕要去放牛的地方,有清澈的七泖湖,有粗壯的垂楊柳,從後面的課文我們還可以知道,這裏還有山,有荷花。這是個有山有水,有樹有花的地方,這樣一個地方與王冕後來成為畫家有沒有關係?這個問題暫時不用回答。

⑵(生接着讀完了第3節)這裏有個細節,母親“替王冕理理衣服”,你從中看出什麼?這不禁讓我們想趣了一首詩——(師引背)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處處都要小心”,小心什麼?

“每天早出晚歸,免得讓我牽掛。”這麼愛兒子的母親,卻要兒子早出晚歸,按照常理,應該是遲出早歸才好,太陽曬屁股了再出去,太陽要落山了趕快回來。這個母親豈不是很奇怪?

c、一生讀第4節。

2、重點揣摩人物語言。

a、2、3、4節,寫母親讓王冕離開學堂去給秦家人放牛。這一年王冕多大?10歲,我們今天正好讀三四年級,王冕卻不能讀書要去放牛了。他的母親為什麼要這麼做?誰再來讀母親的這段話,找找理由。

⑴出示:眼看三個年頭過去,王冕已經十歲了。一天,母親把他叫到面前,説:“孩子呀,不是我要耽誤你。這幾年年成不好,只靠我做些針線活兒掙的這點錢,實在供不起你讀書。如今只好讓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

指導學生讀好“只靠、實在、只好”等詞語。

⑵交流理由。

如果不是你父親死得早,如果不是這幾年年成不好,如果母親可以多掙一些錢,母親也絕不會讓10歲的小王冕去給人家放牛的。母親這麼做,也是——(迫不得已、無可奈何)。

⑶把“無可奈何”帶進去,一起再讀母親的話。

b、少年王冕理解母親的心嗎?他聽懂母親的話了嗎?誰來讀王冕説的話?王冕的話很有味道,它就像一杯茶,茶要細細品才能品出茶的芳香,王冕的話也要細細品味,才能嚼出話中之意。讓我們來一起聽,好好品。

⑴出示:王冕説:“娘,我在學堂裏也悶得慌,不如幫人家放牛,心裏倒快活些。這樣可以貼補些家用,還能帶幾本書去讀呢。”

指名讀。

⑵交流“悶得慌”之假話。

①“還能帶幾本書去讀呢”説明愛讀書。

再聯繫以下句子感受王冕的愛讀書:

②每天給的點心錢,他也捨不得花,積攢一兩個月,便偷空來到村學堂,從書販子那裏買幾本舊書。白天牛吃飽了,王冕就坐在柳樹陰下看書。

“捨不得花”就沒有點心,沒有點心就會捱餓。為了買幾本舊書,小王冕要餓多少天肚子?這需要多大的意志和毅力啊,換作我們,也能做到嗎?

寧可捱餓幾十天,也要去買書,哪怕只能買幾本舊書。這麼愛讀書的王冕,卻對母親説——引讀王冕的話。

看來,王冕説“在學堂裏也悶得慌”是假話,你從中看出王冕是個怎樣的人?(板書:懂事孝順)

⑶交流“悶得慌”之真話。

①我和同學們一樣,一開始也覺得王冕説的是假話,但我讀着讀着,想着想着,又覺得王冕説的也可能就是真話。請同學們再看看王冕説的話,想一想王冕是不是確實可能説的真話?

我提醒大家一下,王冕説去給人家放牛心裏倒快活些,他快活的原因是什麼?

②交流可能説的是真話的原因。

重要原因:“貼補些家用”,他不忍心母親獨自承受生活的艱辛。

聯繫下文句子理解王冕對母親的孝敬:從此,王冕白天在秦家放牛,晚上回家陪伴母親。遇上秦家煮些醃魚臘肉,他總捨不得吃,用荷葉包了回家孝敬母親。

對於家裏幾乎窮得揭不開鍋的王冕家,醃魚臘肉對王冕來説簡直就是山珍海味,是多麼誘人的美味佳餚啊,但王冕卻——總捨不得吃。什麼叫總捨不得?

這麼孝順的王冕,他能忍心讓母親一個人掙錢養家,而自己卻安心地在學堂裏讀書嗎?

次要原因:“還能帶幾本書去讀”,學堂裏不能滿足他讀書學習的慾望,他想自由地多讀一些書。

3、小結:從母親的話中,我們感受到了母親的無可奈何和對兒子深深的關愛;從王冕的話中,不管他説的是真話還是假話,我們都看到了一個懂事孝順的少年。看來,文中人物的語言真的好比一壺茶,需要我們用心品味。

三、重點學習“學畫”語段(5、6小節),感受王冕的勤奮刻苦、天資聰慧。

1、少年王冕在秦家放牛,不知不覺三四年過去了,王冕讀了不少書,也明白了許多道理。王冕明白了哪些道理?(要善於觀察、留心生活;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夠成功;人窮志不短;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即使生活再艱苦,美也永遠陪伴在你的身邊……)這與他學畫有關係嗎?

2、學習寫景的語句。

⑴出示:轉眼間,陰雲密佈。一陣大雨過後,天空中黑雲邊上鑲着白雲。陽光透出來了,照得湖水通紅。山上青一塊,紫一塊;山下樹木葱蘢,青翠欲滴。樹枝像水洗過一般,綠得尤其可愛。湖裏有十來枝荷花,花苞上雨水點點,荷葉上水珠晶瑩透亮。

指名讀,讀出美麗。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⑵作者為什麼能夠把景色寫得這麼美?不僅因為顏色美麗,還因為作者是按照一定的順序來寫的?你能看出是什麼順序嗎?

(順序:從高到低,由遠而近,時間先後,先次後主)

⑶正因為按一定的順序來寫,抓住景物的特點,把景物寫得如此美麗。一起讀!

3、雨後的美景深深地吸引了王冕,沒有畫工畫畫,他決定自己學畫。他畫得怎麼樣?

⑴出示:起初畫得不好,三個月之後,便大有長進,那荷花的精神、形態、顏色,沒有一處不像真的。

指名讀。

⑵你從這句話中看出了什麼?(聰慧、堅持不懈、艱苦努力、刻苦勤奮等)

師板書:刻苦勤奮

⑶填空:王冕學畫達到了忘我的境界。白天放牛時,(   ),晚上回到家,(   );天空剛露出黎明的曙光,(   ),萬家燈火已熄滅的深夜,(   )……

4、你覺得這段話裏,有沒有王冕後來成為著名畫家的奧祕?(師法自然,不畏困難,勇於嘗試,對美的感受及表達的願望等)

四、欣賞詩畫,拓展延伸。

1、賞墨梅圖,背《墨梅》詩,觀王冕印。

2、背誦第5自然段。

3、課後閲讀《儒林外史》第一回,瞭解小説中的王冕其人。

《少年王冕》説課 篇三

一、教材分析

《少年王冕》是國標本國小語文第九冊第七單元中的一篇人物故事。本單元的主題是“走進名著”,讓我們享受了一次“文化大餐”。本文改編自吳敬梓所著的《儒林外史》第一回,改編為課文後儘管着眼點與原文有所改變,但對於少年王冕勤奮好學、孝順懂事的形象刻畫是一致的。本篇課文文字較多,內容豐富,卻層次清晰。作者精心設計了一條線索:七歲(父親去世,靠母讀書)——十歲(遵從母命,秦家放牛)——十三四歲(一邊放牛,一邊學畫)——十七八歲(離開秦家,繪畫讀書)。課文雖寫了王冕前後相距10年的生活經歷,但作者能巧作安排,詳略得當,集中筆墨突出了“輟學放牛”與“立志學畫”這兩部分,使人物更加豐滿,個性更加鮮明。

本文節選自小説, 學生對於此類文章大都比較重情節,關注故事內容,人物經歷,而對於如何刻畫人物形象,文章語言比較容易忽視。文章有三個“特寫鏡頭”:1、在自家,母親跟王冕談心;2、在秦家,秦家人與王冕説話;3、在綠草地,王冕看着、想着。第一個“特寫鏡頭”話似平淡,但母慈子孝之情洋溢在字裏行間,在人物的細微的語言中充分彰顯出來。第三個“特寫鏡頭”描寫得最細膩,留心會發現在秦家人的話中也有一句對七泖湖環境的描寫,作者為什麼煞有介事地安排兩次描寫呢?那就是突出:景還是那樣的景,只是看景的人出發點不同,心境不同,看到的景色自然會有差異。再來看看王冕和美景的“邂逅”,小王冕是在一陣大雨後,渾身被雨水淋濕的情況下看到的景象。這個命運坎坷的少年王冕為什麼能品味出大自然的天工巧奪呢?細細品味,我們不難發現:小王冕是一個對生活熱愛的人,只有對生活充滿熱愛、樂觀的人才能真正欣賞到大自然的美,而這樣的人無疑就是生活的強者。而且這湖光山色與王冕的磊落也構成了一個和諧的整體。

二、説教學目標

縱觀本單元,編者的意圖顯而易見,要引導學生閲讀優秀的文學作品,學生的閲讀既要“博覽”,又要學會篩選,要“去粗留精”。進入第三學段後,隨着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逐步發展和閲讀能力的提高,學生的閲讀和思維較多具有個性化,因此教師除了繼續加強“雙基”教學外,要引導學生鑽研文本,與文本展開深層次的對話,培養學生思維的廣度與深度,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與體驗,享受閲讀的愉悦,就像蜜蜂那樣採得“百花”,方能釀出“甜蜜”來!在對教材仔細分析解讀的基礎上,根據本單元的特點、課文的特點、學生的實際,特定以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詳寫與略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在對語言文字的揣摩過程中,提高學生分析、理解語言文字能力;在課堂交流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2、扣住重點片斷及語句,個性化地理解課文內容,深切感受王冕的孝敬母親、勤奮刻苦、自強不息的美好人格。

3、在無形中激發起學生走進名人,閲讀名人的好奇心,開闊閲讀的視野,積澱厚重的人文素養。

教學重點是:捕捉文中的重點句子及片斷,把“母子對話”、“欣賞美景”當作重中之重,從中感悟少年王冕孝敬母親、勤奮刻苦、自強不息的美好人格。

教學難點:課文比較長,如何刪繁就簡?怎麼把握好“孝敬”與“好學”之間的平衡?怎麼激發學生透過文字品出情意?這是我在課前所遇到的難題,權且作為教學難點。

三、説教法、學法。

文章集中筆墨突出了“輟學放牛”與“立志學畫”這兩部分,課的伊始,迅速呈現課的主旨,開門見山,提綱挈領,將全文分成兩個板塊進行教學,將學生引向課文的深入。由語言文字材料構建成的文章都是富有感情的,人物是有血有肉的。從古到今,“讀”一直是最基礎的學習方法,因為課文的感情需要朗讀去領悟,課文的感情需要朗讀去表達。在本課教學中我採用”讀中悟情法”,突出“讀”的訓練,把“讀”貫穿全文,堅持讓學生在“自讀自悟,讀中理解,理解中讀”,做到與作者心心相撞,情情相融。

“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教師要樹立大語文觀。《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應初步具備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在課前與課堂中組織學生蒐集、閲讀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閤中的內容,以及王冕的相關信息,把課外與課內進行有機整合,使我們的課變得“充實”“厚實”起來,更使王冕的人物形象凸現。

四、説教學過程。

(一)出示圖片,激趣導入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説過“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而別具匠心、引人入勝的導入,也正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環節。課一開始,我用王冕筆下的梅花圖、荷花圖讓學生飽一下眼福,順藤摸瓜引出王冕並簡介王冕,今天我們學習吳敬梓所著的《儒林外史》中第一回合改編成的《少年王冕》。

(二)自主閲讀,整體感知

“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強化初讀,拿成塊的時間讓學生沉下心來讀書,讓學生對文章有整體的感悟。因此我通過:

1、輕聲自由讀,通過自由放聲讀,同桌相互聽讀等環節,讓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分段聯繫讀:讓學生逐段默讀,邊讀邊找出“七歲時”、“眼看三個年頭過去”、“不知不覺三四年過去了”、“到了十七八歲”等詞語這些詞句,瞭解本文的寫作順序,領會詳寫與略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同時讓學生對課文進行分段。“詳寫與略寫相結合”是這篇小説的顯著特點之一,對於五年級學生來講,將理解“詳寫與略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作為教學目標是合適的。課文寫了王冕前後相距10年的生活經歷,詳寫了王冕幾歲,略寫了幾歲,哪幾歲沒寫?為什麼要詳寫10歲和14歲?我想學生略討論,應認為詳寫10歲是因為王冕在10歲上因家境貧困而輟學,詳寫14歲,是因為王冕在這一年學會了畫畫,人生有了改變。

(三)走入文本,讀中悟情

王尚文先生指出:“語文課應該着力於養成和強化學生的語文意識。”①簡言之:就是要培養學生如何運用語文的一種自覺,課堂中要引導學生“自覺關注”文本的言語表達。這也是語文課堂的“教眼”。在第二課時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幾個地方着手抓“教眼”,走入文本,讀中悟情。

第一個“特寫鏡頭”:

王冕説:“娘,我在學堂裏也悶得慌,不如幫人家放牛,心裏到快活些。這樣可以貼補些家用,還能帶本書去讀呢。”

在王冕回答母親的話中,前後是有矛盾的。前面講“我在學堂裏也悶得慌”,後面卻還提到“還能帶幾本書去讀呢”,可見,王冕的悶得慌實在只是一個安慰母親的理由,他並不是真的在學堂裏悶得慌。正好相反,從“還能帶幾本書去讀呢”就足以看出王冕其實是個好學的孩子。再聯繫下文,從後面的一些描寫,如:“每天給的點心錢,他也捨不得花,積攢(zǎn)一兩個月,便偷空來到村學堂,從書販(fàn)子那裏買幾本舊書。白天牛吃飽了,王冕就坐在柳樹陰下看書。”“不知不覺三四個年頭過去了,王冕讀了不少書,也明白了許多道理。”“他每天畫些畫,讀讀古人的詩文。”這些語句,無一不是在向讀者説明:王冕是個多麼勤奮好學的孩子,這樣一個抓住任何機會,一有空閒就讀書的好孩子,怎麼會在學堂裏悶得慌呢?唯一的解釋就是:王冕是個非常懂事的孩子,他理解母親的苦衷,所以在痛苦地答應母親輟學去放牛的時候,還想着用這樣一個理由去安慰自己的母親,減輕母親的心理壓力,這是一個多麼懂事、乖巧的好孩子!

雖説“言為心聲”,但有些話心裏想的,嘴上卻不能説出來。王冕對母親説的這番話看上去很簡單,但心裏遠比嘴上覆雜得多。把第一、二自然段連起來讀一讀,想象一下,王冕當時心裏怎麼想的?填空:聽了母親的話,王冕心想:____________。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填寫提示語,並指導朗讀(臉含笑意,故作輕鬆……)

[設計意圖:作者的創作情感融於文本的字裏行間,在這一過程中,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拓展補白,走進了文本,觸摸了王冕的內心,仔細體察生活,調動他們進行個性化的表達,學生真正理解文本背後的意思,深刻地感受到了王冕一顆難能可貴的孝心。]

“羔羊猶跪足,慈鴉尚反哺,人不孝其親,不如禽與獸。”當然文中還有許多句子飽含王冕的一番孝心,王冕濃濃的孝心天地可鑑。

第三個“特寫鏡頭”:

轉眼間,陰雲密佈。一陣大雨過後,天空中黑雲邊上鑲着白雲。陽光透出來了,照得湖水通紅。山上青一塊,紫一塊;山下樹木葱蘢,青翠欲滴。樹枝像水洗過一般,綠得尤其可愛。湖裏有十來枝荷花,花苞上雨水點點,荷葉上水珠晶瑩透亮。

這是使王冕陶醉其中美妙絕倫的雨後景色,是激發王冕學畫慾望的精彩景物描寫。前文中對七泖湖的景點也作了描寫,是出自秦家人説的話,意思就是那裏十分陰涼,水量充沛,非常適合放牛。而這段景物描寫,有序,有“色”,有情,把雨後天空、湖水、青山、綠樹、荷花等景物寫得如詩似畫,清新美麗,讀來令人如在畫中,陶醉不已。“生活中不是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睛。”難怪王冕當時也被這景色所迷醉,並激發了他開始創作的慾望,由此一發而不可收,終成畫荷高手。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與於學生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試着一點一滴地試着對學生滲透語文素養感念。

預設1:播放雨後景色。看到如此美妙的景色,你有一種什麼感覺?想到哪些好詞好句來形容?(江山似錦,風景如畫、美不勝收、身臨其境、此景只應天上有,人間能有幾回見……)文章中並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睛。誰能從文字中發現美,並用朗讀來表現美。(板書並作簡筆畫)指導發現寫景順序,並指導背誦。

預設2:自信是成功的前提,有了自信,王冕又是靠什麼成功的?(讀課文第六自然段)

交流:起初畫得不好,三個月之後,便大有長進,那荷花的精神、神態、顏色,沒有一處不像真的。

①(出示插圖)填空:王冕是個畫荷花的高手,他畫的荷花

②看着這位惟妙惟肖的荷花,我彷彿看見三個月來王冕。(創設情境:清晨、深夜、烈日炎炎時、狂風暴雨中……)

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能力,對語言文字敏鋭的感覺,語言的積累與發展,對王冕刻苦學畫、自強不息的優秀品質,在這一課堂實踐中都得以落實。

(四)、課外拓展,豐滿人物

有時因為改編後篇幅長短的控制,有些比較精彩的細節描寫被改編者或刪除或簡略了,或改寫成比較通俗易懂的意思,但這樣一改,有時就遜色許多,因此在這樣的地方就可以引導學生去原文中學習,品味精妙的語言描寫:

如:到了十七八歲,王冕離開了秦家。他每天畫些畫,讀讀古人的詩文。春光明媚的時候,王冕就用一輛牛車載着母親,到村上湖邊走走。母親心裏十分歡喜。

原著:到了十七八歲,不在秦家了。每日畫幾筆畫,讀古人的詩文,漸漸不愁衣食,母親心裏歡喜。這王冕天性聰明,年紀不滿二十歲,就把那天文地理,經史上的大學問,無一不貫通。但他性情不同:既不求官爵,又不交朋友,終日閉户讀書。又在楚辭圖上看見畫的屈原衣冠,他便自造一頂極高的帽子,一件極闊的衣服,遇著花明柳媚的時節,乘一輛牛車載了母親,戴了高帽,穿了闊衣,執著鞭子,口裏唱著歌曲,在鄉村鎮上,以及湖邊,到處玩耍。惹的鄉下孩子們三五成羣跟著他笑,他也不放在意下。

《中國歷史名人傳》中説“王冕堪稱儒林楷模,學者榜樣。”這段描寫,實在是原著精神的精妙體現,王冕的為人傾向已隱隱約約地露出,只可惜被刪改。從王冕的戴高帽,穿闊衣,架牛車,唱歌謠,被人笑而不在意,形象地刻畫出王冕那種遠離塵世、清高脱俗、嵌崎磊落的品行。這才是儒家代表的典型風範。

在立足文本的基礎上,適當選取上述部分內容,予以補充和延伸,使教學內容更加豐滿,內涵更加豐富,也激發起學生閲讀名著的慾望。總之,從文本之內,走向文本之外,這兩個階段對於研讀文本將起着莫大的功用,值得我們在實踐中深入鑽研和探索。

五、作業:

1.推薦閲讀《儒林外史》。

2.小練筆:春光明媚的時候,王冕就用一輛牛車載着母親,到村上湖邊走走。想象一下,他們會看到一幅什麼樣的景色?母子倆會説些什麼?

〔設計意圖:這一練筆是對文本體驗的深化過程。〕

六、板書設計

輟學放牛

24、少年王冕 孝敬母親 勤奮刻苦 自強不息

立志學畫

《少年王冕》説課 篇四

課前談話:

同學們你們都穿上了羽絨服,這説明現在已經進入隆冬季節了,那麼在這麼一個寒冷的季節裏,你知道哪一種花又將迎風吐蕊了?(梅花)那你積累過寫梅花的詩詞嗎?誰來背一背?(王安石的〈梅花〉  王冕的〈墨梅〉 這是一首題畫詩。墨梅就是水墨畫的梅花。詩人讚美墨梅不求人誇,只願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實際上是借梅自喻,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態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  毛、陸游的〈卜算子  詠梅〉)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羣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風雨送春歸, 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 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 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 她在叢中笑。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王冕勤奮刻苦的好學精神,以及孝敬母親的美好品德。

3、通過品讀自悟重點詞句,學習王冕身上的優良品質。

教學準備:

教學重點:感受少年王冕孝敬母親、勤奮好學。

教學過程:(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元代著名的畫家、詩人王冕小時候是個孝敬母親、勤奮好學的好少年。(板書:孝敬母親  勤奮好學)這節課,讓我們再一次走進課文,走進少年王冕的世界,深入地去體會語言文字向我們傳遞的情感,去感受人物的獨特魅力。

二、學習課文2——4自然段。

(一)請同學們默讀課文2—4自然段,找一找,課文中哪些詞句可以讓我們感受到王冕孝敬母親、勤奮好學?在重點句子和詞語上做記號,也可以在旁邊簡單地寫寫體會。

先交流孝敬母親的句子

1、王冕説:“娘,我在學堂裏也悶得慌,不如幫人家放牛,心裏倒快活些。這樣可以貼補些家用,還能帶幾本書去讀呢。”

通過“悶得慌、不如放牛、心裏倒快活些、貼補家用”等重點語句體會王冕的孝敬母親。

貼補家用:感受到王冕很小就知道體諒母親的難處。

(板書:棄學放牛)

請同學們再認真讀讀這兩句話,能否讀出前後兩句話中的矛盾來?

(明明説在學堂悶得慌,為何放牛的時候還要帶幾本書去讀讀呢?)

2、結合上面母親説的話“孩子呀,不是我要耽誤你…………實在供不起你讀書。如今只好讓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

(從“不是我耽誤你”“實在供不起”“只好”體會母親不捨得孩子去放牛,內心充滿愧疚)此時母親的心裏是一種怎樣的滋味??(傷心,難過,酸楚,愧疚)

體會朗讀。(指名兩人,集體朗讀)

3、母親實在沒辦法,只能讓小王冕到秦家放牛,內心很難受,母親的這種難受心情我們還能在課文2—4自然段其他的句子中體會到嗎?

(王冕一一答應,母親含着眼淚回去了。從母親含着眼淚可以體會到母親心中的不忍和酸楚)

那老師想到此時母親內心是無比酸楚的,別人家的孩子每天開開心心去學堂讀書,而自己的孩子卻要給人家放牛,想到這,淚水應該是奪眶而出才對呀,怎麼是“含着眼淚呢”好像少恰當啊?

(因為母親知道,王冕是個懂事的孩子,當着他的面流淚會讓孩子十分難受的,所以“含着眼淚”這一神態描寫是非常恰當的。)

師過渡:我們從母親“含着眼淚回去了”這一細節描寫彷彿聽到母親在説:“孩子,如果不是你父親去世得太早,如果不是我這個做母親的實在沒辦法,我怎能讓你小小年紀不去學堂讀書,就去給別人家放牛啊。孩子,你能原諒我嗎??”

4、那現在你覺得王冕和母親説自己在學堂裏悶得慌,要去放牛,而放牛卻要帶着幾本書讀讀還矛盾嗎?

不矛盾,王冕説自己在學堂裏悶得慌為了寬慰母親,以此減輕母親內心的愧疚。那王冕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善解人意,非常懂事)而帶幾本書讀讀讓我們感受到了王冕的勤奮好學。

那麼王冕的話該怎麼讀好呢??(指名朗讀)

5、課文中還有能夠突出王冕孝敬母親、勤奮好學的句子嗎?

“從此,王冕白天在秦家放牛,晚上回家陪母親…………用荷葉包了回家孝敬母親”

(捨不得,同學們,當時王冕幾歲?十歲,你們現在多大?如果你放學回家看到桌子上有好吃的會怎樣?而王冕有了好吃的想到的是什麼?)通過對比,感受王冕的孝敬值得我們學習。

“每天給的點心錢,他也捨不得花,積攢一兩個月,…………樹陰下看書。”

師總結提升:捨不得吃好的,都留給母親;捨不得花一點兒錢,要學習。這兩個捨不得,份量是何等重啊!來,讓我們齊聲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讚美王冕的孝順、勤學。

那麼現在來看這個黑板上的“棄學放牛”,我們是否感覺到這個“棄”字上面是否缺了點什麼?對了,應該加個省略號。

三、學習課文5—6自然段。

過渡:十歲的王冕漸漸長成了十三、四歲的少年,他讀了不少書,也懂得了許多道理。課文5—6自然段是通過哪件事的描寫來寫出王冕勤奮好學呢?(板書:學畫荷花)

1、邊放牛邊勤奮苦讀的王冕怎麼會想到學畫畫的呢?

因為王冕看到了雨後的美麗景色,想到要是能把它畫下來該多好。

2、那王冕看到的是怎樣的美麗景緻呢?請同學們用“     ”找出相關的句子。然後認真讀讀,體會美在哪裏?

(1)美在顏色。 (黑雲鑲着白邊,湖水是通紅的,山上是青一塊紫一塊的,樹木是青翠欲滴的,樹枝綠得可愛……)

(2)美在順序。(從遠到近,從上到下,從大到小)

這樣一幅美麗的畫面,使老師彷彿聽到了微風吹過樹梢的沙沙聲,你又看見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呢?

3、教師評價引導:有靜有動的畫面,最好美的自然之景。有人説,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們眼前的這美景是誰帶給我們的?

王冕為什麼能夠發現如此美麗的景色?

是啊,處處留心皆學問,王冕就是這樣一個善於觀察,熱愛學習的孩子。誰再來讀大自然這本書,美美地讀一讀王冕細心觀察到的美景?

(自由練讀)指名朗讀,讓我們一起美美地來讀一讀?

4、有沒有同學已經能夠把這一美景記憶下來了?(表揚)請你展示一下你超凡的記憶力。

5、假如你也看到這幅美景,你會怎麼做呢?

6、當時,王冕看到這樣的美景,產生了什麼想法,請你把王冕當時想到的用 “      ”畫出來。仔細讀讀,從你畫出的句子中,你似乎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王冕? 哪句話讓你感受到的?

(一個自強不息的王冕,一個充滿自信的王冕…………)

(天下哪有學不會的事?你能把它改成不帶問好的句子,意思不變嗎?)

朗讀這個句子。

7、王冕説“人在畫圖中”,那王冕放牛都三四年了,他怎麼到現在才想到要學畫畫呀?

你能用課文第5節中的一句話來解決老師的這個疑問嗎?

(不知不覺三四年過去了,王冕讀了不少書,也明白了許多道理。)什麼道理呢??(要孝敬母親,要學會自強自立,要博覽羣書,要學會從自然中發現美,學知識……)

是啊,王冕通過自己勤奮讀書,明白了許多道理,也懂得了學會仔細觀察大自然,欣賞自然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過渡:的確,大自然的美景深深地感動了王冕,熱愛學習的他立志學畫荷花。齊讀自信而又好學的王冕的話:“天下哪有學不會的事?我何不自己畫幾筆?”

8、下定了決心,王冕開始學畫。這王冕學畫的過程,我們有能體會到些什麼呢?

(1)引讀:起初畫得不好,……那荷花的精神……沒有一出不像真的。

(引導學生想像三個月中王冕不斷努力的畫面)看着這惟妙惟肖的荷花,我彷彿看見王冕………………

(2)引讀:王冕的荷花越畫越好,這消息一傳十,十傳百,諸暨一帶都曉得他是個畫荷花的高手,都爭先恐後來買他的畫。理解“高手”(技能特別高明的人)這裏指(王冕畫荷花的技藝已經很出色了)。從這句話的什麼地方也可以感受到王冕已經成長為畫荷高手了?(爭先恐後)

四、感悟寫話

老師這裏有一個填空,試試看,誰的想像力最豐富,誰是描寫的高手?

王冕是畫荷花的高手,他畫的荷花( )。

提示:我們可以説荷花的精神、形態、顏色,還可以動靜結合。

你們出神入化的想像,你們精彩的描繪,使我又一次感受到了王冕畫荷花的勤奮,感受到了他畫的荷花神奇的風姿。

四、學習課文第7自然段。

引讀:到了十七八歲,王冕…………。他每天…………。

母親十分歡喜?此時母親的心裏會想些什麼呢?(看到兒子成了讀書人,有出息了,而且知恩圖報)

五、談話總結

少年時候的王冕就是這樣有滋有味地生活着,他這樣地孝敬母親,又是這樣地勤奮好學,作為同是少年的你們,想對他説些什麼?(學生自由暢談)。

少年的王冕以他獨有的人格魅力使我們傾心,那麼成年後的王冕呢?老師推薦你們課後閲讀《儒林外史》,相信你們一定會大有收穫。

孝順母親   “棄”學放牛

板書:少年王冕

勤奮好學       學畫荷花

《少年王冕》説課 篇五

教學目標:

1、通過理解王冕退學放牛的事,感受王冕對母親的孝順。

2、想象王冕買書、讀書和刻苦學畫的過程,感受他的勤奮、執着。

3、欣賞文中的一段美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聽寫詞語:耽誤、晶瑩、貼補、高手、孝敬、明媚、牽掛、隔壁。

2、課文主要寫了王冕少年時的哪些故事?(板書:退學讀書、刻苦學畫)

二、感受王冕的孝順。

1、少年王冕是個怎麼樣的人呢?讀課文,哪些句子給你留下了哪些印象,就把它劃下來,在旁邊寫一點你的感受。

2、先來交流王冕退學放牛的這件事。引出句子:“王冕説:……還能帶幾本書去讀呢。”

3、王冕是不是真的討厭學校,不想去讀書了嗎?從何看出?

4、關注王冕母親的話。王冕母親説的這句話時,告訴小王冕什麼了?

(1)“耽誤”是什麼意思?母親為什麼説不是我要耽誤你?

(2)“年成不好”意味着什麼?“這幾年的年成不好”又意味着什麼?(引:一個沒有丈夫的女人,她的日子有多麼苦,沒有人能想象得出。更何況連老天爺都不幫助她!)這句話只有七個字,卻卻包含了多少的辛酸和無奈啊!誰來讀讀這七個字?

(3)“這點錢”和“這些錢”有什麼區別?(母親白天在田裏辛勤勞動,晚上還要做針線活。可是能掙到的錢實在太少了!不要説供小王冕讀書,甚至連飯也快吃不飽了!)讀這句話。

(4)去掉“實在”這個詞行不行?(一個女人只能用她柔弱的肩膀承擔起整個家庭的重擔,她真的是無能為力了!)讀。

(5)王冕母親的話不長,但卻字字含淚,句句辛酸。

5、再讀小王冕的這句話,你有什麼新的感受?引讀:

(1)小王冕聽着母親的話,彷彿看到了家庭中遭受天災,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艱難!所以他説——

(2)小王冕想到了母親的無可奈何,他決心為母親分憂,所以面對母親的愧疚,他只能露出快活的笑容説——

6、王冕的母親也並不是狠心要兒子回家來掙錢,她也實在是無可奈何。課文第二小節為我們畫出了一幅撕心裂肺的畫面,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母子倆的對話。(分角色讀)

7、讀了這段話,小王冕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8、課文中還有什麼地方也寫出了王冕的孝順懂事?

(1)捨不得。(要知道放牛娃的王冕這年才十歲,正是長身體的年齡,他需要營養,可是他卻把這僅有的一點醃魚臘肉給了母親!)誰來讀一讀這句話?

(2)買些好東西孝敬母親。(一開始,王冕掙的錢也並不多,可他想到的卻是母親,母親!他從來沒有忘記年輕守寡的母親為他付出的一切!他要用自己的一切來回報母親。)讀。

三、交流:王冕勤學刻苦。

1、“捨不得”

(第1個是捨不得,是孝順,第2個捨不得是對讀書的渴望,十一二歲的小孩,是多麼渴望讀書啊!)齊讀這句話。

2、引出第5節的最後一句“天下哪有學不會的事,我何不自己畫幾筆?”這句話是什麼意思?誰來讀出王冕的決心?

3、王冕為什麼會下如此大的決心呢?

4、看圖。這幅圖中最美的是什麼?

(1)書上是怎麼描寫荷花的?你能把這份美通過你的朗讀告訴大家嗎?

(2)把荷花放到青山綠水中,會顯得更加美麗。你能把這份美告訴大家嗎?讀。

(3)小結:原來不是生活中沒有美,只要你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許多平常的事物都會呈現出美來。

2、我們都被這美景感動了,王冕也不禁看得入了迷。他説(引讀。)隨後轉念又想:(引讀。)

3、交流:“起初畫得不好……買他的畫。”談談感受。

4、王冕最後成為畫荷花的高手。你知道什麼叫高手嗎?你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是個高手?

(1)爭先恐後地買他的畫。

(2)竟拿錢來買。

5、這些年裏,王冕就這樣勤奮刻苦地學畫荷花,想象一下,他是怎麼取得成功的呢?

(1)早上,王冕牽着牛出門了,來到七泖湖邊……

(2)有一天,放牛的小夥伴來到正在畫畫的王冕身邊……

(3)畫着畫着,紙用完了,毛筆用禿了,顏料用沒有,可攢的錢還不夠買這些東西……

(4)想象説話。

(5)交流。

6、齊讀第六自然段。

四、總結

長大後的王冕又會發生什麼事呢?清代吳敬梓的《儒林外史》會告訴我們這一切,而且,在這本書裏還有許多有趣的故事,如范進中舉。相信你讀了後會對古代的人和事有更多的瞭解。

《少年王冕》説課 篇六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五自然段。

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王冕刻苦勤奮的好學精神,以及孝敬母親的美好品德。

教學過程:

一、複習鞏固,導入課文

1、教師導語: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少年王冕》,讓我們一起飽深情地齊讀課題。教師評價:讀得真是投入。

2、過渡:王冕是元末明初人,家鄉在浙江諸暨。王冕的家境貧寒,父親很早就去世了,靠母親做些針線活供他讀書。王冕通過自己的努力,成了著名的詩人、畫家。上一節課,我們通過初讀課文,你認識了一個怎樣的王冕呢?

教師板書:孝敬體貼    勤奮好學

3、教師談話:認識一個人,往往是通過他的語言、行動和心理活動等有關細節來加深體會的。今天,我們再一次走進課文,沿着王冕成長的足跡,進一步去體會課文向我們傳遞的情感。

二、自主感悟,學習2-4自然段

1、教師過渡:同學們,王冕的孝敬、勤奮滲透在文章的字裏行間,請你們默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把描寫王冕孝敬母親、勤奮好學的語句劃出來,反覆讀這些句子,抓住關鍵詞,在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旁做批註。

學生開始圈畫。

過渡:我想通過剛才的默讀,圈化,你對孝順、勤奮的王冕又進一步加深了印象,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把你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

版塊一

出示:一天,母親把他叫到面前,説:……還能帶幾本書去讀呢。”

1.指名學生朗讀這讀話。教師隨機評價:你找的真準,談的體會真是到位。你的想法和老師是英雄所見略同。有誰也和我們找的一樣的嗎?

2.這段話是母子之間的一段對話,是值得我們細細品味的一段話。有個詞語説的好:言為心聲,一個人的語言是心靈的詮釋。我們先來看看母親説的話,你覺得母親説話的時候是心裏的感受是怎樣的?能用詞語形容一下嗎?

指名學生回答:無奈     難過     流着……

3.引導學生説一説,母親這麼傷心無奈,你是從哪些詞語感受到呢?(引導學生抓住“不是”“實在”“只好”)

評價語:作為母親,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讀書成才,如果她的母親有一點辦法的話,一定會盡百分的努力的。

4.那王冕的母親為什麼不讓王冕繼續上學了呢?引導抓住“年成不好”“這點錢”體會。

“年成不好”。意味着什麼?這幾年的年成不好又意味着什麼?

一個沒有丈夫的女人,她的日子有多麼苦,沒有人能想象得出。更何況連老天爺都不幫助她!這句話只有七個字,卻包含了多少的辛酸和無奈啊!再讓學生讀讀這句話?(指名讀)體會到母親的艱辛、無奈,通過多種形式地讀,以評促讀。

“這點錢”能不能換出“這些錢”呢?為什麼呢?王冕的父親早逝,全靠母親一個人拉扯,收入肯定是微薄的,生活肯定是艱苦的。

5.教師引導讀:無奈的母親,傷心的話語,處處打動人的心。

指名讀——齊讀

教師過渡:面對這樣的母親,王冕又是怎麼説的呢?

6.指名學生讀一讀王冕的話。讀了這段話,你覺得王冕喜歡到學校裏去讀書嗎?(喜歡)你從什麼地方看出來,他是非常喜歡讀書的?

指名學生交流。

8.既然王冕這麼的喜歡讀書,那王冕為什麼還要這樣説呢?你能體會一下他的心情嗎?

(在平時,母親的勤勞王冕看在眼裏,母親的操勞王冕疼在心裏……所以,他才這樣説的。)

9.引讀:王冕的內心其實非常喜歡讀書,但是面對無奈的母親,為了不讓她傷心,他只能説不喜歡讀書,但説的時候,還是應該怎樣呢?

(王冕是一個懂事的孩子,是一個孝順的孩子,是一個體貼的孩子)

板書:棄學放牛

指名學生朗讀:我聽到了一個懂事的王冕;一個堅強的王冕;一個善解人意的王冕;一個孝敬母親的王冕,這是去指板書)

10.教師引導讀:這段對話真是寫的生動感人,把人物的心理寫的入木三分。指名分角色朗讀。男女聲對讀。感受到他們面對艱難的生活處境,母子兩個相依為命,互相依靠,苦苦撐起了這個家。生活雖苦卻母子情深。

版塊二

從此,王冕白天在秦家放牛……就坐在柳樹陰下看書。

1.指名學生朗讀句子。同學們,讀了這段文字,你們一定有萬千的感慨,想想哪個詞語深深地打動了你,讓你看到了一個孝敬母親,勤奮好學的王冕。

2.學生交流。

a、“捨不得吃”。同學們,醃魚臘肉對於我們現在的孩子來説是家常便飯了,可對於王冕來説呢?(難得的美味、美味佳餚……)但他要把這難得的美味留給母親吃。

同學們,當時王冕幾歲?十歲,你們現在多大?如果你放學回家看到桌子上有好吃的會怎樣?而小小年紀的王冕有了好吃的想到的是誰?你有什麼話要對他説嗎?

板書:省吃敬母

b、“捨不得花”同學們,這些零花錢是用來幹什麼的?(是呀,小小年級的王冕肚子餓了,用東家給的零花錢買點心填填肚子,這應該嗎?這過分嗎?)

可是他卻怎麼做?為什麼要“偷空”出來買書?他也是一個懂事的孩子。

板書:省吃買書

還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他十分勤奮呢?引導學生體會最後一句話。

4.師總結提升:捨不得吃好的,都留給母親;捨不得花一點兒錢,要學習。這兩個捨不得,份量是何等重啊!來,讓我們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讚美王冕的孝順、勤學。

指名讀——齊讀

四、立志學畫,學有所成

雨中景色

教師過渡:不知不覺,三四年時間過去了,王冕也讀了不少書,長了不少見識。一天,正植黃梅時節,天氣悶熱,王冕放牛累了,便在綠草地上坐着,雨後的景色深深地引起了王冕的注意,於是,他立志開始學畫,請自由朗讀五、六小節,找出文中最能體現王冕成才決心的一句話。

出示“天下哪有學不會的事?我何不自己畫幾筆?”

師:這句話中,你們知道王冕勵志學畫,學好了嗎?

讓學生找到相關語句,感受到王冕學得好

引導學生抓住“沒有一處不像真的”“爭先恐後”體會。

“沒有一處不像真的”,我想,如果王冕的畫展示在我們的面前,那肯定會有身臨其境的感受。畫的真是太像了。

“爭先恐後”,後來,王冕的畫越來越好,買的人越來越多,如果不早點約定,恐怕要買不到了。人們搶着去購買。

出示場景:

早上,王冕________;晚上,王冕________;晴天,王冕________;下雨天,王冕________;當他怎麼也畫不好荷花的顏色時,他________;當他________;他________……進一步突出王冕的刻苦好學

師:激發他這樣奮發努力學好畫的動力是什麼?(荷花的美)

師:書上是怎麼描寫荷花的?出示讓學生感受抓住關鍵詞語寫顏色青、紫  “晶瑩透亮”“樹木葱蘢”“青翠欲滴”等。體會到此時的美景,通過朗讀表達出來,指名讀,女生讀,男生讀等。

4.教師小結:雨後的景色實在美麗!夏季,植物正值旺盛的生長期,色彩斑斕,生機無限,加上陽光的映照和雨水的沖洗,越發多彩多姿!尤其是那湖中的荷花,姿態嬌美,加上露珠的點染,更顯動人。

再指黑板:“天下哪有學不會的事?我何不自己畫幾筆?”

那現在來看這個黑板上的“棄學放牛”,我們是否感覺到這個“棄”字是否不太恰當?他放棄讀書了嗎?所以應該在上面加一個什麼標點符號?對了,應該加個省略號。

這裏讓學生結合課文的學習和自己的實際談學習收穫。

指名學生朗讀、齊讀、指導背誦

五、欣賞圖畫,體會個性

1.王冕是一個畫家,他不僅荷花畫的非常的入神,其實,他一生最喜歡的就是梅花,也尤其擅長畫梅,以“墨畫”最為擅長。

出示,導言:你們看,他的墨梅圖,可説是“神韻秀逸”,構圖以密取勝,但密而不亂,繁而有韻。把梅花那種孤芳自賞、不同流合污的秉性畫了出來,難怪人家稱他為“墨王”。

2.王冕還是一個寫詩歌的高手,我們再來看看他寫的詩歌,作品展示,讀詩歌。注意詩歌的最後一句,從中你還能感受到王冕怎樣的性格嗎?

引導學生結合課文的最後一個自然段,引導學生體會王冕“淡薄名利”的性格。

3.教師小結:

王冕是一個孝子,他關心自己的母親,他也是一個勤奮的人,靠自學成為了一名畫家,從這首詩歌裏,我們似乎能讀出他的一種與梅花一樣的清高、不同流合污的節氣。的確令人佩服呀!

六、佈置作業,發展能力

1.少年的王冕以他獨有的人格魅力使我們傾心,那麼成年後的王冕呢?老師推薦你們課後閲讀《儒林外史》,相信你們一定會大有收穫。

“棄”學放牛

孝敬體貼   省吃敬母

板書:  少年王冕

勤奮好學   省吃買書

立志學畫

評:本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熱情高漲,課堂氣氛活躍,通過具體的語言環境能體會到人物的性格,但學生概括性較差,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少年王冕》説課 篇七

情境研討

研究問題:教學目標規約下教學內容的適切性

情境研討目標:

1、掌握生字新詞,會寫並且知道它們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五自然段,揣摩第五自然段的寫法和作用。

3、能正確理解王冕説的那段話,讀出言外之意。

4、知道作者是通過時間順序、有詳有略地剪裁人物的經歷進行敍寫。

5、感悟少年王冕的孝敬母親、勤奮好學和自強不息的風範,給自己以人生啟示。

情境研討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板書“王冕”,對他有什麼瞭解?

簡介:元末明初的畫家、詩人。課文第一自然段就要言不煩地向我們介紹了王冕的大致情況,(補充家境貧寒)。我們還背誦過他的《墨梅》。出示齊讀。

2、補充完整課題:少年(十歲到十五六歲的階段)

通過這兩個字,你知道什麼?(課文寫的是王冕少年時代的故事,是從幾歲寫到幾歲呢?七歲——十七八歲)

3、過渡:正如你們這般大小,那麼,文中的這個少年究竟能給同是少年的你什麼樣的啟示呢?

二、初讀

1、自由讀課文,準備交流預習成果:

(1)多音字:供他讀書、供不起、供你兩頓飯、

悶得慌、悶熱、載着

(2)根據拼音填寫文中詞語:

王冕小時候,父親去世,靠母讀書。

母親不想(耽誤)王冕讀書,無奈靠針線活已經無法供他上學,只得讓他到(秦家)放牛。

一天雨後,青山碧水,湖裏荷花上水珠(晶瑩),王冕被美景吸引,立志學畫,勤學苦練,終成高手。

後來,王冕離開秦家,繪畫讀詩,(春光明媚)時,常(載着)母親到湖邊散步賞景。

校對交流。——再讀這段話,瞭解這是課文的主要內容。

(3)能不能根據這四句話給課文分一分段?並説説是按照什麼順序劃分的?

學生交流。(時間順序)

出示:

七歲——父親去世,靠母讀書。

十歲——一邊放牛,一邊讀書。

十三四歲——立志學畫,終成高手。

十七八歲——離開秦家,繪畫讀詩。

小結:課文按照時間順序來寫的,層次非常清晰。

三、精讀第二段:

1、自由讀2-4自然段,想一想:王冕是一個怎樣的人?

2、交流:板書(孝敬母親)

3、默讀圈劃:哪些詞句特別能看出來他是一個孝敬母親的人?

4、交流:

重點語段:

(一)王冕説:“娘,我在學堂裏也悶得慌……去讀呢。”

他説的是真話還是假話?

預設:

(1)假的。因為他其實很喜歡讀書的,但是為了安慰母親,才説在學堂裏悶得慌的。

(2)真的。因為他雖然很喜歡讀書,但是看到母親整日勞累,為了供他上學,還得幫人家做針線活,他很不忍心。所以在學堂裏的確悶得慌。——追問:從哪裏可以看出母親很勞累,為了供他上學非常操心?(扣前文理解年成等詞)

(3)既是真的,又是假的。因為既喜歡讀書,但又心疼母親,所以“悶得慌”既是真的又是假的。

引導:在這個場景中,王冕的母親很愛兒子,不想耽誤兒子讀書,但卻無可奈何;而王冕小小年紀卻體貼懂事,善解人意——讀這一段,體會人物內心。

小結:從這句話中,我們讀懂了王冕是一個愛讀書的人,又是一個非常懂得體貼母親的人。讀書要讀到人物的內心裏,讀出文字的表面意思,也要讀懂文字的言外之意,這樣,才能讀懂人物,讀懂人物的內心。

(二)遇上秦家煮些……孝敬母親。(學生説説理解即可)

第二課時

複習導入(略)

一、精讀第三段:

1、這一段中,這一段話不知道你注意到了沒有。出示寫景語段。

自己讀,可以用哪些詞語來表達你的感受?

2、你是從哪裏感受到的呢?(扣住:樹木葱蘢、青翠欲滴、尤其可愛、晶瑩透亮。再扣住寫顏色的詞)

3、大自然的美景,可以給這幅畫起個名字呢。用你的朗讀來豐富畫面,來再現畫面的美。

4、這一語段不僅“美”,還很“妙”呢!不同顏色標示方位詞。你發現了什麼?(由上而下、由遠及近)作者寫景的層次非常清晰,你來試着填一填。出示這一語段的填空,引導練習背誦。

5、作者用非常生動形象且層次分明的筆調寫出了雨後美麗的景色。為什麼作者在這裏用大量的筆墨來寫這雨後的景色呢?它與課題有關係嗎?(這是少年王冕人生的轉折點,也是他學畫的一個契機。)

出示王冕想的話,在這幾句話裏,你最有感觸的是哪一句話?為什麼?

“採訪”王冕:你從來沒有學過畫畫,你能行嗎?

你沒有師傅來教你,靠你一個人,你怎麼學呢?

你沒有畫畫的顏料,沒有畫畫的紙張,你怎麼辦呢?(體會人物內心思想,有自信,有主張,遇到困難不退縮,自強不息)讀好這幾句話。

6、引讀課文第6-7自然段。

7、母親心裏十分歡喜。(課文學到這裏,你知道王冕的母親為什麼而心裏十分歡喜嗎?)(王冕孝敬母親、勤奮好學、自強不息)

二、質疑:

1、作者寫少年王冕一共寫了哪幾個年齡段?為什麼要詳寫十歲、十三四歲,而略寫七歲、十七八歲?(能夠反映人物的品質精神的要詳寫,其他的就略寫。)小結:原來作者是寫王冕的十一年經歷,是經過了精心的選擇的,這樣有詳有略,就更能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質了。

三、拓展昇華:

1、本文是根據吳敬梓的《儒林外史》有關篇目改寫的。王冕的故事是書中的第一回。這本書寫的都是一些古代的讀書人的醜陋行徑,而王冕是本書中唯一一個正面的人物。

2、再次出示王冕的《墨梅》,朗讀:你從中感受到了什麼?——教師簡介王冕的生平

3、存疑結課:不知道少年時代的王冕,能不能給你們——同是少年時代的你們以什麼樣的觸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q7kov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