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朱自清《冬天》閲讀答案 (菁選新版多篇

朱自清《冬天》閲讀答案 (菁選新版多篇

朱自清《冬天》閲讀答案 (菁選新版多篇

在學習、工作中,我們經常接觸到閲讀答案,閲讀答案具有開放性,不是唯一的,我們要敢於辨證揚棄,吸取精華,棄其糟粕,使其更完善。你知道什麼樣的閲讀答案才是可以有效幫助到我們的嗎?這次本站為您整理了朱自清《冬天》閲讀答案 (菁選最新9篇,希望可以啟發、幫助到大家。

冬天閲讀答案 篇一

雖然時隔已經很久遠了,但我卻依然念念不忘。在那物質極度貧乏的冬天裏,一塊石頭、一堆柴草、一根雞絨毛很自然就成了我患難的夥伴。

我記憶裏的冬天是那樣的寒冷,我穿着厚厚的棉襖棉褲走在上學的路上,寒風打着呼哨撲過來,刀一樣地扎疼我的臉,割疼我的耳朵,順着袖口、脖子、胸口往棉衣褲裏鑽。教室裏沒有取暖的設備,窗户上常常沒有玻璃,取而代之的是厚厚的白塑料布或紙袼褙片兒,風颳過來嘭嚓作響,順着縫隙往教室裏鑽,坐在教室裏,寫字的手凍得拿不住筆,把兩手抄進棉袖筒裏或湊到嘴上哈幾口氣暖暖手再寫。下雪的日子,冰天雪地,樹木上、老牆上、屋頂上全是雪,整個世界蕭殺而蒼茫。消雪的日子,更是冷得厲害,房檐上垂掛着短則幾寸、長則數尺的小檊杖一樣粗細的冰凌柱,哩哩啦啦的滴着水。我們用一根長長的竹竿,一根根將冰柱搗下來,小手凍得象透明的紅蘿蔔。晚上睡覺的時候是最受罪的時候,脱了衣服往被窩裏鑽,被窩裏冰涼冰涼,凍得人渾身哆嗦,大半夜也暖不熱。那時候我曾想,晚上我要能有一個温暖的被窩該有多幸福呀。

那些個冬天留給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寒冷。在夢一般的記憶裏,我用驅寒的方式,用尋找温暖的方式,度過了一個個自由、率真、充滿野趣的冬天。在學校裏,下課的鈴聲一響,我們就跑着擠到一堵太陽光照得到的背風的牆根前,一字排開從兩邊往中間擠,使勁的擠,一邊擠一邊高聲喊叫:擠擠,擠老幹,擠出老幹我喜歡。擠擠,擠老幹,擠出老幹我喜歡。如果中間的那一位被擠出來了,就迅速的跑到兩端繼續往中間擠,直到渾身發熱,渾身出汗。我們還打皮老尖兒、邁大步、推鐵環、吹雞毛上天。

放學了,幾個同學一合計,直奔老麥場的麥秸垛,在麥垛的一方掏一個洞,再到地裏偷幾個白蘿蔔,用竹批兒剝去厚厚的一層皮兒,躺在麥秸洞裏吃得津津有味,辣甜繞口。有時候,我們也會跑到大河塄的格檔堆上,用自制的槍、棒做武器幹中美、捉迷藏,我們常常忘記了時間,直玩得天昏地黑。麥場的小庵也是我們常去的地方,我們會在小庵的朝陽背風處挖一個坑,坑沿上壘幾塊土坯或磚塊,然後到地裏去拾些樹梢乾柴,點上火取暖,有時還用泥包住用彈弓打來的麻雀,放到火裏燒烤,等到泥燒乾了的時候,剝開泥塊,麻雀的羽毛也會被燒的無影無蹤,燒熟了的麻雀肉熱氣騰騰,再撒上些從家裏偷來的鹽,一邊烤火一邊吃,香甜而温暖。

在關於寒冷的記憶中,尤其使我難忘的是那些圓溜溜、胖乎乎的鵝卵石,不知從啥時候開始,我冬天的冷被窩裏竟有了這些可愛的小夥伴。那是母親去城河裏洗衣服時捎回來的,母親選擇了這些大小適中,形狀可愛的鵝卵石洗淨帶回家。傍晚做飯時,母親將幾塊石頭圍在煤火口邊,到了睡覺前石頭已經被炕得很熱,母親又把每一塊石頭用一塊包袱布裹住,放進我和弟 弟妹妹的被窩。我鑽進暖和的被窩裏,腳蹬一塊石頭,懷抱一塊石頭,冬天的寒冷已躲得無影無蹤。

時光已過去了幾十年,如今我的女兒已將大學畢業,當我和她談起這些往事,她聽得一臉茫然,不知所云。當然我理解女兒,在這個地球逐漸變暖,北方再也找不到大雪,空調、水暖、電暖、暖水袋隨處可見的年代,讓女兒去理解一塊石頭的作用,理解人與人擠在一起用來取暖的方法,的確愚頑可笑。但我這個從貧窮年代走過來的人,怎麼能夠忘記了對一顆蘿蔔的回味,對一塊石頭的懷想,對一縷陽光的感恩呢?

7.下列對文章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不正確的兩項是(4分)

A.文章開頭對於“一塊石頭、一堆柴草、一根雞絨毛”的強調,重在突出在物質生活極度貧乏的年代,曾經帶給自己怎樣的生活體驗,也為下文的寫作埋下伏筆。

B.第二段關於寒冷的描寫生動形象,作者把自己對於寒冷的深切體驗細緻地進行描繪,目的是為與後文寫女兒的生活進行對比,從而表現女兒的茫然無知。

C.一塊石頭,被母親用來作為驅走嚴寒的工具,一方面照應了前文的冬天的記憶,另一方面,也表現了母親對子女博大的母愛以及生存的智慧。

D.本文是一篇回憶性的敍事散文,對於冬天的寒冷記憶,不僅作者的女兒不能體悟,在讀者看來,這也是一篇充滿童趣的生活化氣息濃厚的文章,讓作者忘卻痛苦。

E.文章結尾“但我這個從貧窮年代走過來的人,怎麼能夠忘記了對一顆蘿蔔的回味,對一塊石頭的懷想,對一縷陽光的感恩呢?”這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8.文章中多處運用細節描寫,請找出兩處進行賞析。(4分)

9.作者以“冬天的記憶”為題有着怎樣的情懷,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7:B,D

8:文章中典型的細節描寫有下課之後在背風的牆根前,一字排開從兩邊往中間擠,使勁的擠,直到渾身發熱,渾身出汗。這一處的細節描寫,刻畫出在那樣一個貧窮寒冷的冬季,孩子們想出多種自我取暖的方式,使自己度過了一個個自由、率真、充滿野趣的冬天。其次是母親把石塊炕熱,用包袱裹住放進被窩,度過寒冷。這一處的細節描寫突出了母親對孩子的關愛。

【考查點】本題考查分析鑑賞作品的藝術手法的能力。

【解析】分析作品的細節描寫,需要充分了解細節描寫的作用,再結合語境回答。

9:(1)在寒冷的冬天渴望有一個温暖的被窩;(2)用驅寒的方式,用尋找温暖的方式,度過了一個個自由、率真、充滿野趣的冬天。(3)玩得天昏地黑,拾些樹梢乾柴,點上火取暖,打麻雀,燒火烤,一邊烤火一邊吃,香甜而温暖。(4)得到母親的照顧,鑽進暖和的被窩裏,腳蹬一塊石頭,懷抱一塊石頭,冬天的寒冷已躲得無影無蹤。

【考查點】本題考查分析作品結構,概括作品主題的能力。

【解析】答題時,可根據文章的提示性語句結合作者的創作意圖角度進行分析和概括。文章寫作的層次很分明,主要內容在第二節到第五節,概括每一節的要點即可組織答案,“渴望有一個温暖的被窩”“自由、率真、充滿野趣”“一邊烤火一邊吃,香甜而温暖”“冬天的寒冷已躲得無影無蹤”這些詞語準確地傳達出作者的情懷。

《冬天》閲讀答案 篇二

閲讀。

【甲】

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着,人家屋頂上全籠着一層薄煙。樹葉兒卻綠得發亮,小草兒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在鄉下,小路上,石橋邊,有撐起傘慢慢走着的人,地裏還有工作的農民,披着蓑戴着笠。他們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裏靜默着。(節選自朱自清的《春》)

【乙】

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鬆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着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着;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着看着,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關的山的肌膚。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節選自老舍的《濟南的冬天》)

1、甲段文字為我們描繪了________圖,“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描寫出其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特點。

2、乙段文字為我們描繪的是濟南冬天______圖,從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描述了其妙處。

3、甲文中通過側面描寫,描寫了春雨潤物的意境。請把側面描寫的句子摘抄出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這兩段文字都可以説是按空間順序描寫景物的,甲文是從____到____,乙文是從____到____。

5、下面各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請你選擇其中一句分析運用這種修辭的好處。

(1)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着,人家屋頂上全籠着一層薄煙。( )

(2)山上的矮鬆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着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 )

(3)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

我選擇第____句,我的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1、春雨;密;亮;細

2、雪後初晴;雪光;雪色;雪態

3、樹葉兒卻綠得發亮,小草兒也青得逼你的眼。

4、近遠上下

5、(1)排比;(2)比喻;(3)擬人

(1)句:形象地突出了春雨亮、細、密和輕盈的特點。

(2)句:形象地寫出了雪松的樣子,突出了其美。

(3)句:寫出了作者看到景色的喜愛之情。同時,準確地寫出景色變化的過程。

(意思對即可)

冬天閲讀答案 篇三

冬天

朱自清

説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鍋”(鋁鍋)白煮豆腐,熱騰騰的。水滾着,像好些魚眼睛,一小塊一小塊豆腐養在裏面,嫩而滑,彷彿反穿的白狐大衣。鍋在“洋爐子”(煤油不打氣爐)上,和爐子都薰得烏黑烏黑,越顯出豆腐的白。這是晚上,屋子老了,雖點着“洋燈”,也還是陰暗。圍着桌子坐的是父親跟我們哥兒三個。“洋爐子”太高了,父親得常常站起來,微微地仰着臉,覷着眼睛,從氤氲的熱氣裏伸進筷子,夾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們的醬油碟裏。我們有時也自己動手,但爐子實在太高了,總還是坐享其成的多。這並不是吃飯,只是玩兒。父親説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們都喜歡這種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鍋,等着那熱氣,等着熱氣裏從父親筷子上掉下來的豆腐。

又是冬天,記得是陰曆十一月十六晚上。跟S君P君在西湖裏坐小划子,S君剛到杭州教書,事先來信説:“我們要遊西湖,不管它是冬天。”那晚月色真好;現在想起來還像照在身上。本來前一晚是“月當頭”;也許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別罷。那時九點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們一隻划子。有點風,月光照着軟軟的水波;當間那一溜兒反光,像新砑的銀子。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山下偶爾有一兩星燈火。S君口占兩句詩道:“數星燈火認漁村,淡墨輕描遠黛痕。”我們都不大説話,只有均勻的槳聲。我漸漸地快睡着了。P君“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見他在微笑。船伕問要不要上淨寺去,是阿彌陀佛生日,那邊蠻熱鬧的。到了寺裏,殿上燈燭輝煌,滿是佛婆唸佛的聲音,好像醒了一場夢。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S君還常常通着信,P君聽説轉變了好幾次,前年是在一個特税局裏收特税了,以後便沒有消息。

在台州過了一個冬天,一家四口子。台州是個山城,可以説在一個大谷裏。只有一條二里長的大街。別的路上白天簡直不大見人,晚上一片漆黑。偶爾人家窗户裏透出一點燈光,還有走路的拿着的火把,但那是少極了。我們住在山腳下。有的是山上松林裏的風聲,跟天上一隻兩隻的鳥影。夏末到那裏,春初便走,卻好像老在過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並不冷。我們住在樓上,書房臨着大路,路上有人説話,可以清清楚楚地聽見。但因為走路的人太少了,間或有點説話的聲音,聽起來還只當遠風送來的,想不到就在窗外。我們是外路人,除上學校去之外,常只在家裏坐着。妻也慣了那寂寞,只和我們爺兒們守着。外邊雖老是冬天,家裏卻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來的時候,樓下廚房的大方窗開着,並排地挨着她們母子三人,三張臉都帶着天真微笑的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們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們四人。那時是民國十年,妻剛從家裏出來,滿自在。現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卻還老記着她那微笑的影子。

無論怎麼冷,大風大雪,想到這些,我心上總是温暖的。

1933年2月

【小題1】這篇文章寫了幾個冬天是分別通過什麼事情寫冬天的(6分)

【小題2】通讀全文,可以感受到作者筆下的冬天是怎樣的冬天你是通過哪些語句感受到的(從原文中找出至少三個句子)(6分)

【小題3】為什麼不説豆腐煮在鍋裏,而要説“養”在鍋裏(4分)

【小題4】“我們都喜歡這種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鍋,等着那熱氣,等着熱氣裏從父親筷子上掉下來的豆腐。”

(1)“我們都喜歡這白水豆腐”的原因是。(不超過10個字)(3分)

(2)作者連用兩個“等着”,這在表達上的好處是。(不超過15個字)(3分)

【小題5】作者為了突出表現文章的主旨而在選材上有精心的安排,請就此作一點分析。(6分)

答案

【小題1】第一個冬天,童年時與父親兄弟圍着小洋鍋吃白水豆腐;第二個冬天,與朋友夜遊西湖;第三個冬天,與妻兒在台州。

【小題1】是一些温暖的、洋溢着親情和友情的冬天。(例句略)

【小題1】“煮”在鍋裏的豆腐是“死”的,只是一種食品。“養”在鍋裏的豆腐則是“活”的,是一種有生命的、能給人帶來快樂的生物。

【小題1】(1)這不是吃飯,只是玩兒。(2)能充分表現“我們”急切盼望的心情。

【小題1】作者精心選取與冬天的寒冷形成強烈反差的熱鬧、温馨的幾件事,來描寫他心中如春天般的冬天。

解析【小題1】整體感知文本,主要考查學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學生用簡練的語言來概括事件的內容(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學生學會用記敍的要素來概括文本內容。

【小題1】作者描寫的三個場景的共同特徵是温暖的、洋溢着親情和友情的;學生學會在文章中找出照應的內容,又要學會概括內容的能力。

【小題1】語言賞析主要從詞語運用和修辭兩個角度去鑑賞如:先説出詞語的含義,再答出詞語表達效果。學會結合語段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能準確表述出修辭詞語在這裏的具體表達效果,表述意思合理即可。

【小題1】研讀文本內容,要求學生能用簡明的語言概括內容要點。(1)能理解出這“不是吃飯,只是玩兒”即可;(2)答出急切盼望的心情即可。

【小題1】從作者選擇了三個“温暖”的場景來和寒冷的冬天作對比,更突出所要表達的中心主題,學生理解作時,能夠從“反襯”手法選材角度回答即可。

朱自清《冬天》閲讀答案 篇四

冬 天

朱自清

⑴説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鍋”(鋁鍋)白煮豆腐,熱騰騰的。水滾着,像好些魚眼睛,一小塊一小塊豆腐養在裏面,嫩而滑,彷彿反穿的白狐大衣。鍋在“洋爐子”(煤油不打氣爐)上,和爐子都薰得烏黑烏黑,越顯出豆腐的白。這是晚上,屋子老了,雖點着“洋燈”,也還是陰暗。圍着桌子坐的是父親跟我們哥兒三個。“洋爐子”太高了,父親得常常站起來,微微地仰着臉,覷①着眼睛,從氤氲②的熱氣裏伸進筷子,夾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們的醬油碟裏。我們有時也自己動手,但爐子實在太高了,總還是坐享其成的多。這並不是吃飯,只是玩兒。父親説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們都喜歡這種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鍋,等着那熱氣,等着熱氣裏從父親筷子上掉下來的豆腐。

……

⑵在台州過了一個冬天,一家四口子。台州是個山城,可以説在一個大谷裏。只有一條二里長的大街。別的路上白天簡直不大見人,晚上一片漆黑。偶爾人家窗户裏透出一點燈光,還有走路的拿着的火把;但那是少極了。我們住在山腳下。有的是山上松林裏的風聲,跟天上一隻兩隻的鳥影。夏末到那裏,春初便走,卻好像老在過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並不冷。我們住在樓上,書房臨着大路,路上有人説話,可以清清楚楚地聽見。但因為走路的人太少了,間或有點説話的聲音,聽起來還只當遠風送來的,想不到就在窗外。我們是外路人,除上學校去之外,常只在家裏坐着。妻也慣了那寂寞,只和我們爺兒們守着。外邊雖老是冬天,家裏卻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來的時候,樓下廚房的大方窗開着,並排地挨着她們母子三個,三張臉都帶着天真微笑地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們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們四人。那時是民國十年,妻剛從家裏出來,滿自在。現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卻還老記着她那微笑的影子。

⑶無論怎麼冷,大風大雪,想到這些,我心上總是温暖的。

(摘自《朱自清名作欣賞》,中國和平出版社1993年版)

[註釋]①覷:(qū)把眼睛合成一條細縫(注意地看)。②氤氲:(yīnyūn)形容煙或雲氣濃郁。

1、文中第⑴段中對父親的描寫,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

答:

2、“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鍋,等着那熱氣,等着熱氣裏從父親筷子上掉下來的豆腐”,讀着這一描寫,你能聯想到自然界中怎樣的相似情景?

答:

3、第⑵段文字中“外邊雖老是冬天”照應了此段中哪個語句?作者為什麼覺得“家裏卻老是春天”?

答:

4、品讀第⑵段文字,你認為作者為什麼感覺“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們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們四人”?

答:

1、動作、神態和語言描寫。

2、相似情景的聯想不止一種。例如:聯想到雛鳥巴望着鳥媽媽銜來蟲子餵食的情景。

3、照應了“夏末到那裏,春初便走,卻好像老在過着冬天似的。”覺得“家裏卻老是春天”的原因是家裏有妻兒的守望,有温馨的愛。

4、台州是個冷清空寂的小城,在這裏,我們一家四人卻享有暖融融的親情;天地萬物也似乎全都不存在了,我的心裏只有這個温暖的家。

冬天閲讀答案 篇五

韓靜霆

是綠濛濛的春天了,我還是執拗地想着哈爾濱嚴冬的冰燈。想起來,就彷彿又重新在那兒生活了一回似的,迷失在晶瑩剔透的宮殿裏了。

冬天也能燃燒呀,瞧着巧奪天工的冰燈,心不是熱得像要化掉嗎?在這兒,冰,與那個肅殺的“冷”字絕緣了。冰燈是足以在悽悽歷歷的北風中温存人們心靈的東西。望着活靈活現的冰雕小鹿,怎能懷疑它沒有熱烘烘的心臟?觀賞冰琢的梅花,也分明感受到暖融融的春風的消息。描繪冰燈的美麗,語言顯得多麼乏力。“雪骨冰姿”似乎是可以入詩的,在這裏不過是句大實話。世間又有什麼東西能把冰燈比擬呢?水晶啦,白玉啦,全都在它面前黯然失色。誰見過水晶砌成的九級玲瓏塔?誰聽説過白玉堆出的插雲仙女峯?再説畫它更是不易討好。你只能用背景曲反襯冰燈,它本身是無色的 透明體。可是,當月兒初上,冰燈就是凝固的月光了。白天呢,它又抱住冬天懶洋洋的太陽,閃爍着撲朔迷離的光彩。

趕到天暖了,冰融了,窄瘦的松花江結束了凝固的冬眠,變豐滿了,粼粼的波濤載着桃花瓣兒流向遠方了,冰燈又如何呢?它曾經是從松花江來的,它是江水的精魂,可它融化之後,無聲地滋潤了泥土,再也尋不到它的蹤跡。

遺憾嗎?

花樹有春華秋實,碩果裏藏着開花的回憶;人有青年暮年,白髮時也能回顧曾經有過的黃金年華。冰燈卻似乎只有青春,它來到世界上就美麗非凡。彷彿它鼓足了勁兒,漂漂亮亮裝點一下冬天就情願化為烏有了似的,半點痕跡也不留。

可是冰燈的姿影,卻能在人們的心裏找到。

所以我説,冰燈的生命是永恆的。

生命原來也同寓言一樣呢,不能用長短衡量價值,重要的是內容。長壽的庸人,活着時已經在別人心裏死掉;“生如閃電之耀亮,死如彗星之迅忽”,這樣的人卻在人們的懷念中獲得永生。哦,説到人生,似乎扯遠了。那麼,朋友,你聽過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之後,並不能留住那樂聲呀,但它永久地強化着你的靈魂;你看罷芭蕾舞劇《天鵝湖》,無法阻止帷幕下落,可它依然在陶冶你的情操;你見過月夜悄然迸放的曇花吧?它拼着生命的全部孕蓄,僅作一次短暫的輝煌表演,可你忘得掉嗎?

啊,冰燈,冰燈!它就是一個,一支迴旋在腦海裏的優美樂曲,一個記憶中永恆的通體透明的生命!

是的,是温潤的春天了,可我還是時時想着哈爾濱的冰燈,它給我的昭示是悠遠的,假如能讓我的生命全都換作青春,而壽命不得不縮減,我願意。

(選自《花魂》,有改動)

15.文章第二自然段表現了冰燈的哪三個特點?請簡要概括。(3分)。

.答案:温暖心靈;姿態優美;光彩迷人。

16.為什麼説“冰燈的生命是永恆的”?冰燈又帶給作者怎樣的人生感悟?(3分)

答案:冰燈雖然生命短暫,但它的美麗留在人們心裏。生命不能用長短衡量價值,重要的是內容。

17.文中畫線句子使用了什麼修辭方法?請簡要分析它表現了冰燈怎樣的特點和作者怎樣的感情?(3分)

它就是一個,一支迴旋在腦海裏的優美樂曲,一個記憶中永恆的通體透明的生命!

答案:採用比喻、排比的手法,生動形象地表現了冰燈帶給人們的美感和震撼,表達了強烈的讚美之情。

18.作者為什麼“執拗地”“時時”想着哈爾濱的冰燈?請從內容或結構選一方面進行分析。(2分)

答案:內容:冰燈的美麗令作者難忘,冰燈帶來的啟示引發了作者深深的思考。寫法:首尾呼應。

《冬天》閲讀答案 篇六

濟南的冬天(節選)

①對於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颳風,便覺得是奇蹟;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對於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見日光,便覺得是怪事;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自然,在熱帶的地方,日光是永遠那麼毒,響亮的天氣,反有點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國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氣,濟南真得算個寶地。

②設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着陽光,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着點口兒。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説:“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真的,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覺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們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覺地想起:“明天也許就是春天了吧?這樣的温暖,今天夜裏山草也許就綠起來了吧?”就是這點幻想不能一時實現,他們也並不着急,因為有這樣慈善的冬天,幹啥還希望別的呢!

③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鬆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着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着;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着看着,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④古老的濟南,城裏那麼狹窄,城外又那麼寬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卧着點雪,對,這是張小水墨畫,也許是唐代的名手畫的吧。

1.根據第①段內容,分別寫出“北平”“倫敦”“濟南”三個城市冬天各自的氣候特點。

2.用簡潔的語言歸納第②段的段意。

3.第③段主要運用了_______的修辭手法。請摘抄一個運用了這種修辭手法的句子。

4.你認為節選部分的語言有什麼特點,這樣有什麼好處?

5.水墨畫是指純用水墨不着彩色的國畫。作者把冬天的濟南比作“小水墨畫”是在強調濟南冬天氣候和環境的温和、清新。請結合節選的內容,説説哪些內容表現了濟南冬天的這些 特點。(不超過100個字)

參考答案:

1.北平:冬天老颳風

倫敦:冬天很少見到日光

濟南:冬天天氣響晴(温情)

2.濟南的地理特點以及人們的感受

3.擬人;“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4.親切、生動 表達了作者對濟南的冬天的喜愛之情。

5.濟南的冬天沒有大風和濃霧,天氣温情;濟南的地理環境舒適;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時面上含笑的;濟南的雪下的也不大。

冬天閲讀答案 篇七

兒時的冬天

王清銘

兒時的冬天更像冬天,不似現在,季節是一張塗抹太多脂粉的臉,很模糊的。那時的冬天眉清目秀的,該冷就冷,寒風留着沒有修剪的長指甲一下一下地往人的身上搓、捏、撓,把我們的小臉蛋都捏紅了,手腳都劃出血糊糊的裂口。

兒時的樹也更像樹,單腿直立,不像現在街上的行道樹,老要倚靠着高樓。夜裏伸來幾隻寒風枯瘦的手,輕輕地撕了幾下,第二天就滿地落葉。兒時的樹裸露出跟我們肋骨一樣嶙峋的身軀,樹不加衣裳,反而把所有的衣服脱光,樹不能跟我們一樣去烤火,不知道在漫長的冬天它們用什麼取暖。

兒時的冬天不穿襪子的,光着腳也能跑遍田野,還一邊撒着白花花的霜。早上起來剛走出門,冷就捏紅了我們的鼻子和兩頰。我們和村前的那個老井一起呵氣,一團霧氣就繚繞在我們手指間,暖暖的。我們跑到池潭邊,池水還在沉睡,身子縮緊着,不敢放出一絲漣漪。我們探手往枯黃的水草裏一摸,就提上來一塊碎裂的冰塊,涼涼的,都涼到骨子裏去了。我們看着通紅的手逐漸變得青紫,冰塊也慢慢融化成水,濕濕的,從我們指尖滴落。那是我們現在還引以為自豪的事情之一,兒時的我們用自己的體温讓許多塊冰轉換為水,不似現在,在冷漠的人羣中,我們有意無意地扮演一塊拒絕融化的冰。

兒時的冬天是拖拉的,不只是因為我們買不起鞋子,整天穿拖鞋替寂靜的冬天發出聲音。那時的冬天象攏着袖管蹲坐在斑駁牆角的老人,曬着暖暖的陽光久久不願離去。那時的冬天時間似乎特別漫長,彷彿曲折的村路拐了很多個彎,還走不出鄉村的視野。不似現在的冬天,很舒服地坐在轎車內的軟座上,倏地在寬闊的道路上消失了。

兒時冬天的陽光很暖,曬在身上能透進心底。那時的心是透明的,彷彿是溪水,日光照的時間一長,水面的冰就解凍了,春天提前來到心頭。那時的冬天是最空閒的時刻,莊稼早已收成,我們學農人在陽光下眯縫着眼睛,卻不能象他們一樣看見自己的過去。我們靠在門前,任陽光給我們灌漿,感覺自己象莊稼一樣長出嫩葉、拔節。現在的冬天應該還有陽光,匆忙奔走的我們沒空停下腳步,更不會讓兒時的那輪太陽走進心底,驅散心頭的寒意。

兒時的冬天全家人圍爐而坐,火光照亮了臉龐,那聊天的話語也是暖和的,父親的一杯酒就讓一個冬天醺醺然。有時唱幾句鄉村歌謠,歌聲撲稜着翅膀,在黑色的天空中飛得很遠。

兒時的冬天也很短,一雙破舊的解放鞋洗了幾次,冬天就過去了;一件兄長穿小的棉襖一套,幾個冬天就過去了。現在穿保暖內衣,夜裏還覺得很冷;紮了領帶,涼風還直往脖子裏灌。現在的冬天不很冷,有時卻直打寒戰,捂着嘴巴打噴嚏,再找不到兒時在空蕩的田野瘋跑的痛快感覺。

兒時的冬夜連照明的月亮也很少看到,睡得早、香甜,窗外嘶啞嗓子的北風都無法吵醒。現在好不容易睡着了,卻在夢中突然醒了,裹緊了絲被,寒意總是縈繞不去。取暖的方式多了,我們卻很少感覺温暖。現在的冬天很短,感覺卻很長。

10.根據文章內容,在下面表格的空白處填入合適的詞句。(4分)

兒時的冬天

眉清目秀

特別漫長

現在的冬天

樹倚着高樓

心頭透着寒意

11.作者對兒時的冬季與現在的冬季有着如此不一樣的感覺,那麼究竟是哪些原因讓我們無法真正領略兒時冬天的那種幸福滋味呢?請根據文章有關內容,説説你的理解。(4分)

12.根據上下文內容,按要求回答下面的問題(4分)。

(1)“寒風留着沒有修剪的長指甲一下一下地往人的身上搓、捏、撓,把我們的小臉蛋都捏紅了,手腳都劃出血糊糊的裂口。”簡要分析這句話使用的修辭手法及其表達作用。

(2)“兒時的我們用自己的體温讓許多塊冰轉換為水,不似現在,在冷漠的人羣中,我們有意無意地扮演一塊拒絕融化的冰。”説説這句話的深刻含義以及表達的情感。

答:

13.文章結尾富有生活的哲理,請閲讀下面的兩則材料,結合文章內容,説説你的理解。(2分)

材料一:美國心理專家威廉曾經是一個極能算計的人。他知道華盛頓哪家襪子店的襪子最便宜,甚至知道哪家快餐店比其他店多給顧客一張餐巾紙,但這種算計讓他落下了一身的疾病。儘管他知道哪家醫院的醫生醫術最高,哪家醫院的藥費最便宜,但是仍然病魔纏身,沒有過過一天好日子,更談不到健康和幸福了。

材料一:20xx年7月25日,統一證券的總經理在連續參加三個工作會議之後,心臟病發身亡;大眾電腦的副總經理,因忙於工作,無暇去檢查身體,結果42歲就患肝癌過世;台灣財政部金融局很年輕的官員,因為公文繁重,經常加班熬夜,最後患爆發性肝炎過世。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崔永元為了使《實話實説》欄目做得精彩,獲得更高的收視率,廢寢忘食,投入了全部精力,以至患上抑鬱症。

【參考答案】

10、

兒時的冬天

眉清目秀

樹單腿直立

陽光很暖

特別漫長

現在的冬天

模糊

樹倚着高樓

心頭透着寒意

感覺很長

(4分。每格一分。)

11、主要是環境氣候改變了:兒時主要在農村,田野的冬天特別冷,現在城市有高樓的阻擋冬天也不怎麼冷了;生活方式改變了:過去赤腳走在泥地上,衣服也很單薄,現在出門都是汽車,穿的是保暖內衣;精神面貌改變了:過去單純,對生活很有熱情,對冬天的冷毫不懼怕,現在心裏沒有陽光,對生活很冷漠,沒有熱情。(4分,説出三點即給滿分,説出兩點給3分,説出一點給1分。如有其它答案只要符合文意也可,如:現在的生活壓力大了,對季節的感受也不像兒時那麼敏感了。)

12、(1)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了冬天的寒冷。(2分。修辭和作用各1分。意思對即可。)

(2)過去的我們對人熱情真誠,現在的人們都很自私冷漠,表達了作者對兒時純真生活的懷念和憧憬,對現實生活的無奈和批評。(2分,含義和感情各1分。意思對即可。)

13、現在的人們為了追求名利而精於算計,因而內心焦慮,失去了幸福感,因為工作壓力大而失去了健康甚至生命,因而根本享受不到生活的樂趣。(2分,大意對即可。)

條寄語 篇八

文案廣告詞入團申請我規範我德育筆記競選!讀後感評議徵文!評語廣告詞社會實踐報告應急預案褒義詞我形容詞仿寫概述。

朱自清《冬天》閲讀答案 篇九

閲讀《冬天》,回答15—19題。(共15分)

冬 天

①説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鍋”(鋁鍋)白煮豆腐,熱騰騰的。水滾着,像好些魚眼睛,一小塊一小塊豆腐養在裏面,嫩而滑,彷彿反穿的白狐大衣。鍋在“洋爐子”(煤油不打氣爐)上,和爐子都薰得烏黑烏黑,越顯出豆腐的白。這是晚上,屋子老了,雖點着“洋燈”,也還是陰暗。圍着桌子坐的是父親跟我們哥兒三個。“洋爐子”太高了,父親得常常站起來,微微地仰着臉,覷着眼睛,從氤氲的熱氣裏伸進筷子,夾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們的醬油碟裏。我們有時也自己動手,但爐子實在太高了,總還是坐享其成的多。這並不是吃飯,只是玩兒。父親説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們都喜歡這種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鍋,等着那熱氣,等着熱氣裏從父親筷子上掉下來的豆腐。

②又是冬天,記得是陰曆十一月十六晚上,跟S君P君在西湖裏坐小划子。S君剛到杭州教書,事先來信説:“我們要遊西湖,不管它是冬天。”那晚月色真好,現在想起來還像照在身上。本來前一晚是“月當頭”;也許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別吧。那時九點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們一隻划子。有點風,月光照着軟軟的水波;當間那一溜兒反光,像新砑的銀子。湖上的山只剩下淡淡的影子。山下偶爾有一兩星燈火。S君口占兩句詩道:“數星燈火認漁村,淡墨輕描遠黛痕。”我們都不大説話,只有均勻的槳聲。我漸漸地快睡着了。P君“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見他在微笑。船伕問要不要上淨寺去;是阿彌陀佛生日,那邊蠻熱鬧的。到了寺裏,殿上燈燭輝煌,滿是佛婆唸佛的聲音,好像醒了一場夢。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S君還常常通着信,P君聽説轉變了好幾次,前年是在一個特税局裏收特税了,以後便沒有消息。

③在台州過了一個冬天,一家四口子。台州是個山城,可以説在一個大谷裏。只有一條二里長的大街。別的路上白天簡直不大見人;晚上一片漆黑。偶爾人家窗户裏透出一點燈光,還在走路的拿着的火把;但那是少極了。我們住在山腳下。有的是山上松林裏的風聲,跟天上一隻兩隻的鳥影。夏末到那裏,春初便走,卻好像老在過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並不冷。我們住在樓上,書房臨着大路;路上有人説話,可以清清楚楚地聽見。但因為走路的人太少了,間或有點説話的聲音,聽起來還只當遠風送來的,想不到就在窗外。我們是外路人,除上學校去之外,常只在家裏坐着。妻也慣了那寂寞,只和我們爺兒們守着。外面雖老是冬天,家裏卻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來的時候,樓下廚房的大方窗開着,並排地挨着他們母子三個;三張臉都帶着天真微笑地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們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們四人。那時是民國十年,妻剛從家裏出來,滿自在。現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卻還老記着她那微笑的影子。

④無論怎麼冷,大風大雪,想到這些,我心中總是温暖的。

15.文章寫了哪幾件事?請用自己的語言概述。(3分)

16.有人認為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寫得很好,你認為好在哪裏?請簡要分析。(3分)

“洋爐子”太高了,父親得常常站起來,微微地仰着臉,覷着眼睛,從氤氲的熱氣裏伸進筷子,夾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們的醬油碟裏。

17.文中畫線的句子在結構上有什麼作用?它在文中有什麼深刻含意?(3分)

18.文章題目叫“冬天”,而文中卻無一句描寫冬天的語句,對此你是如何理解的?(3分)

19.全文由三幅畫面構成,請你寫出能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並就其中某一幅畫面的內容,聯繫生活實際,舉例談談閲讀後的感受。(3分)

參考答案:

15.(3分)(1)兒時的冬天,“我”和家人圍着“小洋鍋”吃白煮豆腐。(2)在杭州時的一個冬天,“我”與友人遊西湖。(3)在台州時,“我”與家人過了一個温暖的冬天。

16.(3分)選擇一系列的動詞,運用動作細節描寫,表現出父親濃濃的愛子之情。(從分析父親形象的角度作答亦可)

17.(3分)承上啟下;外邊是冬天,而家裏是春天,表現出家中的温暖、作者對家的牽掛,以及作者對已故妻子的思念之情。(作用記1分,含意記2分)

18.①因為所寫的事情都發生在冬天。②作者心中的温暖與自然界的冬天形成反差,以冬天為背景,更能襯托出親情、友情的温馨。

19.(4分)主旨句:無論怎麼冷,大風大雪,想到這些,我心中總是温暖的。(1分)感受:畫面一示例:每次放學回家,母親都在村口迎接我,問寒問暖。我感受到母親對我的深切關懷。畫面二示例:同學劉兵耐心勸我戒掉了網癮,是我的一位諍友。可是他隨父母去了遙遠的南方,我對他懷有無限的思念。畫面三示例:一對以販小菜為生的小夫妻,早出晚歸,形影不離,他們是幸福的。(3分,能緊扣某一幅畫面的主題,從親情或友情或愛情的角度舉例談感受即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r3lyy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