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古詩兩首(示兒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多篇】

古詩兩首(示兒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多篇】

古詩兩首(示兒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多篇】

古詩兩首(示兒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篇一

教材分析

《示兒》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絕筆,詩中作者以遺囑的口吻,表達了對南宋統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無比憤慨;對收復失地、洗雪國恥、重新統一祖國的無比渴望。

詩歌開頭第一句,表明自己即將離開人世,但他並不感到恐懼和痛苦。“元知”,即本來就知道,“萬事空”的意思是:當人死去後,世上的萬事萬物對他來説都變得毫不相干,因而用不着牽掛了。這話看來平常,但在全詩中非常重要,他不但表現了詩人豁達的生死觀,同時為下面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襯作用。也就是説,陸游能置個人生死於度外,唯獨對國家民族命運的關懷之心至死不渝。“但悲不見九州同”的意思是:我只有一種無法排遣的悲痛,就是沒能親眼看到支離破碎的祖國重新統一。這一句是向兒子們交代他畢生的心事,下一句寫對兒子們的囑託和深切盼望。“王師”指宋朝的軍隊。“北定”指渡江北伐,平定金兵的進攻。“中原”泛指被金人佔領的失地。寥寥數字,既包含詩人熱切的盼望,堅定的信念,也寄託着把他呼號一生“北定中原”的心願和末了的事業要下一代來繼承,希望孩兒們努力奮鬥,實現遺志,不要忘記你們父親還在九泉之下等候着北定中原的勝利消息。全詩字句發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訴,悲憤交集,真摯感人。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被前人稱為杜甫“生平第一快詩”。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正月,史朝義兵做自殺,部將田承嗣、李懷仙相繼投降,河南河北先後被官軍收復,延續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亂”才徹底平息。當時詩人杜甫正攜着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聽到這一勝利喜訊不禁大喜若狂,在極度興奮中,一改過去沉鬱頓挫、含蓄藴藉的詩風,以輕快活潑、爽朗奔放的語言,寫下了這首臉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詩歌以“劍外忽傳收薊北”為發端,直接敍寫喜訊。薊北乃是安史叛軍的老巢,收復薊北,標誌安史叛軍的崩潰,破碎的山河重新統一。這對於多年漂泊“劍南”急於結束流落返回故鄉的詩人來説,確是天大的喜訊,詩人通過寫他的淚如泉湧、灑滿衣襟的樣子反映他那種悲喜交集的心情。詩的第二聯,詩人的那種驚喜之情更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帶着欣喜的熱淚,回看共經患難的老妻少子,他們昔日的愁雲早已驅散,正沉浸在歡樂之中,親人的喜悦是對詩人最大的安慰,他高興得簡直要發狂了,隨手胡亂地收拾詩書,再也無心伏案讀書。這對於一位原是讀書破萬卷的人來説,是一種極為反常的舉動,這種反常的描寫,恰當地把詩人大喜欲狂的心態逼真地表現出來。“喜欲狂”既是上面初聞驚喜的結果,又是下面由驚喜而引發展望的原因。因“喜欲狂”故而縱酒放歌,遂生青春作伴、乘舟返鄉的還想,於是詩篇便有了第三聯,“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詩人把內心的狂喜之情,作了進一步的渲染與昇華。尾聯是想象中的具體還鄉路線,“巴峽”是出發之地,“巫峽”是必經之處,“襄陽”和“洛陽”是詩人的原籍和故鄉。這一句準確地表現了詩人歸心似箭和為收復失地而喜悦的心情。

教學建議

1、課前佈置學生查閲有關陸游、杜甫的資料,瞭解他們生活年代的情況,他們寫的其他愛國詩篇等,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體會詩人的愛國情感。

2、教學《示兒》,教師可從陸游臨終遺願導入課題,以引起學生閲讀的興趣,體會這位愛國詩人遺囑的感人之深。教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可先讓學生説説課前收集的資料,瞭解安史之亂帶來的戰亂之苦。在這個基礎上來讀課文,對杜甫的“喜欲狂”可能會有更深切的體會。

3、教學這兩首詩,還是要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可讓學生參看註釋並聯繫上下文先大體瞭解詩歌的意思,然後在學生熟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講講自己的感受和體會。例如《示兒》,可讓學生先説説,從詩中體會到了什麼,是從哪些詩句、哪些詞語中體會到的。從“悲”字學生可能體會到詩人臨終不見九州同的悲傷;從後一句中可能體會到詩人對收復失地寄予的無限希望。再如《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可讓學生説一説,杜甫高興的原因是什麼,從哪些詩句和詞語中看出杜甫的高興。

4、這兩首詩明白如話,卻感情飽滿深厚,都洋溢着詩人的愛國情感,這一點要引導學生體會到。陸游臨終作詩,不説別的家常話,而只説“不見九州同”的遺憾;對兒子沒有別的囑咐,只叮嚀他們在家祭時別忘了把“北定中原”的喜訊告訴他。這是多麼深厚真摯的愛國情感啊!杜甫聽到官軍收復河南河北,之所以那樣激動、歡喜,不僅僅是自己從此可以結束顛沛流離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因為從此祖國可以重歸統一,人民可以免受戰亂之苦。教學時,可在學完兩首詩後,引導學生討論“思考·練習”第三題,讓他們體會悲之切和喜之狂表達了相同的愛國之情。可讓學生補充朗讀幾首兩位詩人的其他愛國詩篇,如,陸游的《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杜甫的《歸雁》和《月夜》,進一步體會他們的愛國情思。

詞語註釋

示兒:告訴自己的兒子。示,告知。

元知:本來就知道。“元”同“原”,是本來的意思。

萬事空:意思是什麼都不存在。

但:只。同:統一。

九州:中國的代稱。古代把中國分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國。

定:平定,收復。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兵佔領的地區。

家祭:祭祀祖宗。

王師:指南宋朝廷的軍隊。

無忘:不要忘記。“無”通“勿”,不要。

乃翁:你的父親,指陸游自己。翁,父親。

劍外:劍門關以外,指詩人當時所在的四川。

薊北:指現在的河北省北部。

初聞:剛剛聽到。聞,聽説。

官軍:指唐王朝的軍隊。

涕淚:指因喜極而淚下。

卻看:再看。

妻子:指夫人和孩子。

漫卷:胡亂捲起。

放歌:放聲歌唱。

縱酒:縱情飲酒。

青春:這裏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即:就。

詞語積累

一、近義詞

初聞——忽聞   無忘——勿忘   放歌——高歌

卻看——再看   即—就

二、反義詞

無忘——忘掉   不見——只見   悲——喜   無——有

三、多音、多義字

難句解析

1、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這兩句的意思是本來就知道死了什麼都沒有了,只是為看不見全中國統一而感到悲傷。

2、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這兩句的意思是宋朝的軍隊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的時候,家祭時不要忘了把收復中原這件事告訴你們的父親。

3、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這兩句的意思是那收復薊北的消息,忽然間在劍外傳揚,剛剛聽到這個喜訊,涕淚就灑滿了衣裳。

4、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這兩句的意思是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還有一絲的憂傷?胡亂地把詩書一卷,高興得簡直要發狂。

5、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這兩句的意思是在大晴天裏放聲高歌,暢飲美酒,趁着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鄉。

6、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這兩句的意思是放舟從巴峽東下,穿越那巫峽的疊嶂,順流而下一過襄陽,便一直奔向洛陽。詩人身在樟州,心已回到故鄉。“即從”“便下”“穿”“向”這些富於時間緊促性和行為跳躍性的詞語聯繫起來,勢如飄風。

課後題解

思考·練習2

(1)但悲:只感到悲傷;九州同:全中國統一。

死去元知萬事空:本來知道人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

但悲不見九州同:只是為看不見全中國的統一而感到悲傷。

(2)妻子:妻子和孩子;喜欲狂:高興得要發狂。

卻看妻子愁何在:再看妻子和孩子,哪還有一絲的憂傷?

漫卷詩書喜欲狂:胡亂地把詩書一卷,高興得簡直要發狂。

思考·練習3

不同。《示兒》表達了渴望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思想感情;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則表達了因祖國由戰亂到重新統一而無比歡快的心情。

文章結構

《示兒》是七言絕句。《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七言律詩,其中第三、四兩句,五、六兩句要講究對仗。

全文翻譯

《示兒》:人死去原知道萬事皆空,只悲痛沒親見南北一統。南宋大軍哪天北伐將中原平定,祭祀莫忘把喜訊告訴你父親。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忽然聽説唐朝的軍隊收復了薊北,剛聽到這消息時我的眼淚濕透了衣裳。再看看妻子和孩子,哪還有一絲憂傷?胡亂地把詩書一卷,高興得簡直要發狂,白日裏我要喝着酒放聲歌唱,春天美好的景物伴隨我回家。立即就要從巴峽穿過巫峽,穿過襄陽,回到洛陽。

學習要點

1.瞭解兩首古詩寫作的時代背景,體會詩中抒發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2.通過學習這兩首詩,對詩這種體裁的特點,如感情豐富,語言精煉,講究節奏和韻律等,有較具體的體會。

3.背誦《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默寫《示兒》。

4.學習本課生字詞,理解詩句,瞭解內容。

文章導讀

這兩首古詩抒發了愛國主義思想感情,《示兒》是南宋大詩人陸游臨終時作的詩,相當於遺囑。《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的作者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亂的叛軍頭子史朝義兵敗自殺,詩人聽到官軍相繼收復河南河北的勝利消息後,十分歡快,便寫下了這首愛國的詩篇。

中心思想

《示兒》寫出了詩人畢生的心事和無限的希望,表達了他渴望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強烈愛國熱情。《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抒發了詩人因多年戰亂平息,祖國重新統一而無比歡快的心情。

教學設計示例

15 古詩兩首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學會本課生字詞,在理解每個詞語意思的基礎上,理解每句詩的意思。能結合當時的寫作背景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訓練點

背誦並默寫兩首古詩,進一步感悟理解古詩的方法。

(三)德育滲透點

體會兩位偉大詩人的愛國情懷,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四)美育滲透點

讓學生感受詩的韻味美、意境美。

二、學法引導

(一)教師教法

談話法,朗讀法。

(二)學生學法

自學討論法。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1.弄懂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和杜甫聽到勝利喜訊後那樣歡快的原因。

2.體會這兩首詩明白如話而感染力極強的特點。

(二)難點

1.弄懂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和杜甫聽到勝利喜訊後歡快的原因。通過重點詞語的品析及反覆吟誦來體會。

2.理順詩句,教師在指導學生理順句子時要增補詩句中省略的內容,適當調換詞語的順序。

3.體會詩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

(三)解決辦法

加強朗讀,以讀促理解,以讀促感悟。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一)教師活動設計

1.從題目入手,激發學生興趣,同時交代時代背景,便於學生的理解。

2.啟發學生交流自學成果,鼓勵他們提出自己的問題。

3.有重點討論學生提出的問題,相機點撥學生理解詩的意境。

(二)學生活動設計

1.按預習提示初讀這兩首詩。

2.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自學古詩,提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

3.通過小組討論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不能解決的全班討論解決。

五、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1.同學們,看到詩的題目《示兒》你是怎麼理解的?

“示”是什麼意思?“示兒”是什麼意思?(“示”把事物擺出來讓人知道。“示兒”可以説是告訴兒子,在這裏指對兒孫們有所交代,相當於遺囑。)

2.簡介作者:

這首詩是宋代大詩人陸游寫的。陸游一生創作了很多詩歌,保存下來的有九千多首,詩中抒發政治抱負,表現人民的生活,表達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示兒》這首詩是他在86歲高齡,重病在牀,生命垂危的時刻寫給他兒子的臨終囑咐。

(二)自由讀這首詩 想一想,陸游逝世以前最牽掛的是什麼事?

(三)學習這首古詩

1.結合課後的註釋,試試自己能讀懂什麼,讀懂哪句就説哪句。説的不確切的其他同學可以補充,糾正,教師適時點撥。

2.師生交流

①“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元知”“元”同“原”,是本來的意思。“元知”是本來就知道的意思。

“萬事空”什麼事都沒有了。

“但”“只”的意思。

“九州同”“九州”指中國。“同”統一。“九州同”是指全國統一。

②指名説説詩句的意思。

我本來就知道人死了就什麼也沒有了,只是為看不見全國統一而感到悲傷。

③“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王師”這裏指南宋軍隊。

“北定”“定”是平定,這裏是收復的意思。“北定”指收復北方。

“中原”這裏指淮河以北被金兵佔領的地區。

“家祭”祭祀祖先。

“無”同“勿”,意思是不要。

“乃翁”“乃”,你的,你們的。翁,指父親。

④這兩句詩的意思是:宋朝的軍隊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的時候,家祭的時候不要忘了(把收復中原的這件事)告訴你們的父親。

這句話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表達了詩人渴望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思想感情。)

3.現在你瞭解陸游逝世前最牽掛的是什麼了嗎?

(祖國何時能夠統一這一件大事)

其實這也是陸游畢生的心事和希望。

4.指名把這首詩的意思説一説。

(四)總結全詩

1.這首詩主要講了什麼?

2.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五)背誦默寫這首詩

第二課時

(一)板書課題

(二)教師簡介背景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寫的,也是他生平第一首快詩,也就是在他最高興的時候寫下的。此詩寫於763年,安史之亂的頭目史朝義(史思明)的兒子兵敗自殺,他的部下紛紛投降;河南河北相繼收復,“安史之亂”從此結束。杜甫在四川聽到這一消息後寫下了這首充滿歡樂之情的七言律詩。

這首詩的題目是什麼意思?聞:聽説。官軍:指唐王朝的軍隊。

意思是聽説唐王朝的軍隊收復了河南河北。

(三)檢查朗讀詩句的情況

(四)理解詩意

方法:先看看自己懂了哪些詞語,再看看還有哪些詞語不懂,最後集中時間討論。

1.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劍外:通常作為四川的簡稱。

忽傳:忽然間到處傳揚。

收薊北:收復薊北。

意思是收復薊北的消息,忽然在劍外到處傳揚。

初聞:剛剛聽到。

涕淚:因喜極而淚下。

剛剛聽到這個喜訊,涕淚就灑滿了衣裳。

把這兩句話連起來説一説。

2.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卻看:再看。

妻子:夫人和孩子。

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還有一絲的憂愁?

漫卷:胡亂捲起。

欲:將要,簡直要。

狂:放懷,無拘無束,熱情不加節制。

胡亂地把詩書一卷,高興得簡直要發狂。

3.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放歌:放聲歌唱。

須:須要。

縱:放任,這裏盡情的意思。

在大晴天裏放聲歌唱,暢飲美酒。

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趁着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鄉。

把這兩句話的意思説一説。

4.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即:就。

放舟從巴峽東下,穿過那巫峽的疊蟑順流而下,一過襄陽,便一直奔向洛陽。

(五)讀全詩,再連起來説説詩句的意思

找幾名同學説一説。

(六)總結全詩

1.説一説杜甫興奮的原因是什麼?

(杜甫興奮的原因決不僅僅是因為詩人從此可以結束顛沛流離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因為從此祖國可以重歸統一,人民可以免受戰亂之苦。)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抒發了作者因多年戰亂被平息,祖國重新統一而無比歡快的心情,洋溢着詩人的愛國情感。

(七)背誦這首詩

(八)齊讀這兩首詩

思考:《示兒》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兩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相同嗎?聯繫詩的內容談談自己的體會。

這兩首詩都表達了作者的愛國之情,這一點是相同的。

但《示兒》是通過“悲”來表達盼望祖國統一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通過“喜”(聽到祖國重歸統一,“喜欲狂”)表達的。

附:板書設計

古詩兩首(示兒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篇二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示兒》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絕筆,詩中作者以遺囑的口吻,表達了對南宋統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無比憤慨;對收復失地、洗雪國恥、重新統一祖國的無比渴望。

詩歌開頭第一句,表明自己即將離開人世,但他並不感到恐懼和痛苦。“元知”,即本來就知道,“萬事空”的意思是:當人死去後,世上的萬事萬物對他來説都變得毫不相干,因而用不着牽掛了。這話看來平常,但在全詩中非常重要,他不但表現了詩人豁達的生死觀,同時為下面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襯作用。也就是説,陸游能置個人生死於度外,唯獨對國家民族命運的關懷之心至死不渝。“但悲不見九州同”的意思是:我只有一種無法排遣的悲痛,就是沒能親眼看到支離破碎的祖國重新統一。這一句是向兒子們交代他畢生的心事,下一句寫對兒子們的囑託和深切盼望。“王師”指宋朝的軍隊。“北定”指渡江北伐,平定金兵的進攻。“中原”泛指被金人佔領的失地。寥寥數字,既包含詩人熱切的盼望,堅定的信念,也寄託着把他呼號一生“北定中原”的心願和末了的事業要下一代來繼承,希望孩兒們努力奮鬥,實現遺志,不要忘記你們父親還在九泉之下等候着北定中原的勝利消息。全詩字句發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訴,悲憤交集,真摯感人。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被前人稱為杜甫“生平第一快詩”。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正月,史朝義兵做自殺,部將田承嗣、李懷仙相繼投降,河南河北先後被官軍收復,延續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亂”才徹底平息。當時詩人杜甫正攜着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聽到這一勝利喜訊不禁大喜若狂,在極度興奮中,一改過去沉鬱頓挫、含蓄藴藉的詩風,以輕快活潑、爽朗奔放的語言,寫下了這首臉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詩歌以“劍外忽傳收薊北”為發端,直接敍寫喜訊。薊北乃是安史叛軍的老巢,收復薊北,標誌安史叛軍的崩潰,破碎的山河重新統一。這對於多年漂泊“劍南”急於結束流落返回故鄉的詩人來説,確是天大的喜訊,詩人通過寫他的淚如泉湧、灑滿衣襟的樣子反映他那種悲喜交集的心情。詩的第二聯,詩人的那種驚喜之情更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帶着欣喜的熱淚,回看共經患難的老妻少子,他們昔日的愁雲早已驅散,正沉浸在歡樂之中,親人的喜悦是對詩人最大的安慰,他高興得簡直要發狂了,隨手胡亂地收拾詩書,再也無心伏案讀書。這對於一位原是讀書破萬卷的人來説,是一種極為反常的舉動,這種反常的描寫,恰當地把詩人大喜欲狂的心態逼真地表現出來。“喜欲狂”既是上面初聞驚喜的結果,又是下面由驚喜而引發展望的原因。因“喜欲狂”故而縱酒放歌,遂生青春作伴、乘舟返鄉的還想,於是詩篇便有了第三聯,“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詩人把內心的狂喜之情,作了進一步的渲染與昇華。尾聯是想象中的具體還鄉路線,“巴峽”是出發之地,“巫峽”是必經之處,“襄陽”和“洛陽”是詩人的原籍和故鄉。這一句準確地表現了詩人歸心似箭和為收復失地而喜悦的心情。

教學建議

1、課前佈置學生查閲有關陸游、杜甫的資料,瞭解他們生活年代的情況,他們寫的其他愛國詩篇等,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體會詩人的愛國情感。

2、教學《示兒》,教師可從陸游臨終遺願導入  課題,以引起學生閲讀的興趣,體會這位愛國詩人遺囑的感人之深。教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可先讓學生説説課前收集的資料,瞭解安史之亂帶來的戰亂之苦。在這個基礎上來讀課文,對杜甫的“喜欲狂”可能會有更深切的體會。

3、教學這兩首詩,還是要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可讓學生參看註釋並聯繫上下文先大體瞭解詩歌的意思,然後在學生熟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講講自己的感受和體會。例如《示兒》,可讓學生先説説,從詩中體會到了什麼,是從哪些詩句、哪些詞語中體會到的。從“悲”字學生可能體會到詩人臨終不見九州同的悲傷;從後一句中可能體會到詩人對收復失地寄予的無限希望。再如《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可讓學生説一説,杜甫高興的原因是什麼,從哪些詩句和詞語中看出杜甫的高興。

4、這兩首詩明白如話,卻感情飽滿深厚,都洋溢着詩人的愛國情感,這一點要引導學生體會到。陸游臨終作詩,不説別的家常話,而只説“不見九州同”的遺憾;對兒子沒有別的囑咐,只叮嚀他們在家祭時別忘了把“北定中原”的喜訊告訴他。這是多麼深厚真摯的愛國情感啊!杜甫聽到官軍收復河南河北,之所以那樣激動、歡喜,不僅僅是自己從此可以結束顛沛流離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因為從此祖國可以重歸統一,人民可以免受戰亂之苦。教學時,可在學完兩首詩後,引導學生討論“思考·練習”第三題,讓他們體會悲之切和喜之狂表達了相同的愛國之情。可讓學生補充朗讀幾首兩位詩人的其他愛國詩篇,如,陸游的《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杜甫的《歸雁》和《月夜》,進一步體會他們的愛國情思。

詞語註釋

示兒:告訴自己的兒子。示,告知。

元知:本來就知道。“元”同“原”,是本來的意思。

萬事空:意思是什麼都不存在。

但:只。同:統一。

九州:中國的代稱。古代把中國分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國。

定:平定,收復。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兵佔領的地區。

家祭:祭祀祖宗。

王師:指南宋朝廷的軍隊。

無忘:不要忘記。“無”通“勿”,不要。

乃翁:你的父親,指陸游自己。翁,父親。

劍外:劍門關以外,指詩人當時所在的四川。

薊北:指現在的河北省北部。

初聞:剛剛聽到。聞,聽説。

官軍:指唐王朝的軍隊。

涕淚:指因喜極而淚下。

卻看:再看。

妻子:指夫人和孩子。

漫卷:胡亂捲起。

放歌:放聲歌唱。

縱酒:縱情飲酒。

青春:這裏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即:就。

詞語積累

一、近義詞

初聞——忽聞   無忘——勿忘   放歌——高歌

卻看——再看   即—就

二、反義詞

無忘——忘掉   不見——只見   悲——喜   無——有

三、多音、多義字

難句解析

1、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這兩句的意思是本來就知道死了什麼都沒有了,只是為看不見全中國統一而感到悲傷。

2、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這兩句的意思是宋朝的軍隊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的時候,家祭時不要忘了把收復中原這件事告訴你們的父親。

3、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這兩句的意思是那收復薊北的消息,忽然間在劍外傳揚,剛剛聽到這個喜訊,涕淚就灑滿了衣裳。

4、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這兩句的意思是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還有一絲的憂傷?胡亂地把詩書一卷,高興得簡直要發狂。

5、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這兩句的意思是在大晴天裏放聲高歌,暢飲美酒,趁着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鄉。

6、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這兩句的意思是放舟從巴峽東下,穿越那巫峽的疊嶂,順流而下一過襄陽,便一直奔向洛陽。詩人身在樟州,心已回到故鄉。“即從”“便下”“穿”“向”這些富於時間緊促性和行為跳躍性的詞語聯繫起來,勢如飄風。

課後題解

思考·練習2

(1)但悲:只感到悲傷;九州同:全中國統一。

死去元知萬事空:本來知道人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

但悲不見九州同:只是為看不見全中國的統一而感到悲傷。

(2)妻子:妻子和孩子;喜欲狂:高興得要發狂。

卻看妻子愁何在:再看妻子和孩子,哪還有一絲的憂傷?

漫卷詩書喜欲狂:胡亂地把詩書一卷,高興得簡直要發狂。

思考·練習3

不同。《示兒》表達了渴望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思想感情;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則表達了因祖國由戰亂到重新統一而無比歡快的心情。

文章結構

《示兒》是七言絕句。《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七言律詩,其中第三、四兩句,五、六兩句要講究對仗。

全文翻譯

《示兒》:人死去原知道萬事皆空,只悲痛沒親見南北一統。南宋大軍哪天北伐將中原平定,祭祀莫忘把喜訊告訴你父親。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忽然聽説唐朝的軍隊收復了薊北,剛聽到這消息時我的眼淚濕透了衣裳。再看看妻子和孩子,哪還有一絲憂傷?胡亂地把詩書一卷,高興得簡直要發狂,白日裏我要喝着酒放聲歌唱,春天美好的景物伴隨我回家。立即就要從巴峽穿過巫峽,穿過襄陽,回到洛陽。

學習要點

1.瞭解兩首古詩寫作的時代背景,體會詩中抒發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2.通過學習這兩首詩,對詩這種體裁的特點,如感情豐富,語言精煉,講究節奏和韻律等,有較具體的體會。

3.背誦《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默寫《示兒》。

4.學習本課生字詞,理解詩句,瞭解內容。

文章導讀

這兩首古詩抒發了愛國主義思想感情,《示兒》是南宋大詩人陸游臨終時作的詩,相當於遺囑。《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的作者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亂的叛軍頭子史朝義兵敗自殺,詩人聽到官軍相繼收復河南河北的勝利消息後,十分歡快,便寫下了這首愛國的詩篇。

中心思想

《示兒》寫出了詩人畢生的心事和無限的希望,表達了他渴望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強烈愛國熱情。《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抒發了詩人因多年戰亂平息,祖國重新統一而無比歡快的心情。

教學設計示例

15 古詩兩首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學會本課生字詞,在理解每個詞語意思的基礎上,理解每句詩的意思。能結合當時的寫作背景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訓練點

背誦並默寫兩首古詩,進一步感悟理解古詩的方法。

(三)德育滲透點

體會兩位偉大詩人的愛國情懷,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四)美育滲透點

讓學生感受詩的韻味美、意境美。

二、學法引導

(一)教師教法

談話法,朗讀法。

(二)學生學法

自學討論法。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1.弄懂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和杜甫聽到勝利喜訊後那樣歡快的原因。

2.體會這兩首詩明白如話而感染力極強的特點。

(二)難點

1.弄懂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和杜甫聽到勝利喜訊後歡快的原因。通過重點詞語的品析及反覆吟誦來體會。

2.理順詩句,教師在指導學生理順句子時要增補詩句中省略的內容,適當調換詞語的順序。

3.體會詩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

(三)解決辦法

加強朗讀,以讀促理解,以讀促感悟。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一)教師活動設計

1.從題目入手,激發學生興趣,同時交代時代背景,便於學生的理解。

2.啟發學生交流自學成果,鼓勵他們提出自己的問題。

3.有重點討論學生提出的問題,相機點撥學生理解詩的意境。

(二)學生活動設計

1.按預習提示初讀這兩首詩。

2.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自學古詩,提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

3.通過小組討論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不能解決的全班討論解決。

五、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板書課題,導入  新課

1.同學們,看到詩的題目《示兒》你是怎麼理解的?

“示”是什麼意思?“示兒”是什麼意思?(“示”把事物擺出來讓人知道。“示兒”可以説是告訴兒子,在這裏指對兒孫們有所交代,相當於遺囑。)

2.簡介作者:

這首詩是宋代大詩人陸游寫的。陸游一生創作了很多詩歌,保存下來的有九千多首,詩中抒發政治抱負,表現人民的生活,表達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示兒》這首詩是他在86歲高齡,重病在牀,生命垂危的時刻寫給他兒子的臨終囑咐。

(二)自由讀這首詩

想一想,陸游逝世以前最牽掛的是什麼事?

(三)學習這首古詩

1.結合課後的註釋,試試自己能讀懂什麼,讀懂哪句就説哪句。説的不確切的其他同學可以補充,糾正,教師適時點撥。

2.師生交流

①“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元知”“元”同“原”,是本來的意思。“元知”是本來就知道的意思。

“萬事空”什麼事都沒有了。

“但”“只”的意思。

“九州同”“九州”指中國。“同”統一。“九州同”是指全國統一。

②指名説説詩句的意思。

我本來就知道人死了就什麼也沒有了,只是為看不見全國統一而感到悲傷。

③“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王師”這裏指南宋軍隊。

“北定”“定”是平定,這裏是收復的意思。“北定”指收復北方。

“中原”這裏指淮河以北被金兵佔領的地區。

“家祭”祭祀祖先。

“無”同“勿”,意思是不要。

“乃翁”“乃”,你的,你們的。翁,指父親。

④這兩句詩的意思是:宋朝的軍隊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的時候,家祭的時候不要忘了(把收復中原的這件事)告訴你們的父親。

這句話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表達了詩人渴望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思想感情。)

3.現在你瞭解陸游逝世前最牽掛的是什麼了嗎?

(祖國何時能夠統一這一件大事)

其實這也是陸游畢生的心事和希望。

4.指名把這首詩的意思説一説。

(四)總結全詩

1.這首詩主要講了什麼?

2.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五)背誦默寫這首詩

第二課時

(一)板書課題

(二)教師簡介背景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寫的,也是他生平第一首快詩,也就是在他最高興的時候寫下的。此詩寫於763年,安史之亂的頭目史朝義(史思明)的兒子兵敗自殺,他的部下紛紛投降;河南河北相繼收復,“安史之亂”從此結束。杜甫在四川聽到這一消息後寫下了這首充滿歡樂之情的七言律詩。

這首詩的題目是什麼意思?聞:聽説。官軍:指唐王朝的軍隊。

意思是聽説唐王朝的軍隊收復了河南河北。

(三)檢查朗讀詩句的情況

(四)理解詩意

方法:先看看自己懂了哪些詞語,再看看還有哪些詞語不懂,最後集中時間討論。

1.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劍外:通常作為四川的簡稱。

忽傳:忽然間到處傳揚。

收薊北:收復薊北。

意思是收復薊北的消息,忽然在劍外到處傳揚。

初聞:剛剛聽到。

涕淚:因喜極而淚下。

剛剛聽到這個喜訊,涕淚就灑滿了衣裳。

把這兩句話連起來説一説。

2.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卻看:再看。

妻子:夫人和孩子。

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還有一絲的憂愁?

漫卷:胡亂捲起。

欲:將要,簡直要。

狂:放懷,無拘無束,熱情不加節制。

胡亂地把詩書一卷,高興得簡直要發狂。

3.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放歌:放聲歌唱。

須:須要。

縱:放任,這裏盡情的意思。

在大晴天裏放聲歌唱,暢飲美酒。

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趁着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鄉。

把這兩句話的意思説一説。

4.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即:就。

放舟從巴峽東下,穿過那巫峽的疊蟑順流而下,一過襄陽,便一直奔向洛陽。

(五)讀全詩,再連起來説説詩句的意思

找幾名同學説一説。

(六)總結全詩

1.説一説杜甫興奮的原因是什麼?

(杜甫興奮的原因決不僅僅是因為詩人從此可以結束顛沛流離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因為從此祖國可以重歸統一,人民可以免受戰亂之苦。)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抒發了作者因多年戰亂被平息,祖國重新統一而無比歡快的心情,洋溢着詩人的愛國情感。

(七)背誦這首詩

(八)齊讀這兩首詩

思考:《示兒》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兩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相同嗎?聯繫詩的內容談談自己的體會。

這兩首詩都表達了作者的愛國之情,這一點是相同的。

但《示兒》是通過“悲”來表達盼望祖國統一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通過“喜”(聽到祖國重歸統一,“喜欲狂”)表達的。

附:板書設計 

古詩兩首(示兒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篇三

一﹑教學內容分析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的“生平第一首快詩”,抒發了詩人因多年戰亂被平息,祖國重新獲得統一而無比歡快的心情。

二    教學目標

1﹑在讀中感悟杜甫悲喜交集的複雜心態,想像詩中生動,傳神的畫面,從中感受到杜甫詩歌語言的遒勁剛健,思想的博大精深,從而培養學生學習古詩興趣,提高對詩歌的審美能力,增強民族自豪感。

2﹑會寫詩中生字“涕”“洛”。並理解詩意。

3﹑有感情的朗讀詩歌,能熟讀成誦。

教學準備

1﹑鼓勵學生通過查閲書籍,上網等方式,查找詩歌寫作背景,即瞭解安史之亂帶來的戰亂之苦。並做相應摘抄,在課堂上互相交流,有助於加深對詩歌的理解。

2﹑地圖,小黑板。

三     教學過程

一﹑緊扣“快”字,揭題。

(板書:“生平第一快詩”)指名生説自己的理解。

師:“快”快樂,舒暢。試想詩人會遇到什麼樣的的事情產生什麼樣的心情才會寫下一生之中最快樂的詩句?出示:-----遇(聽)到(大快人心)的事產生(極度興奮喜悦的心情)才會寫下(最快樂)的詩句。(生自由表達想法。)

師:今天,我們所要學的就是被稱為杜甫“生平第一快詩”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板書課題),齊讀。誰來説説題目的意思。(聽説朝廷的軍隊收復了河南河北),聽你講述題目的意思,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在《示兒》一課中,陸游稱朝廷軍隊為(王師)收復失地是叫(定)如果用陸游的説法,可怎麼説“聞王師北定中原”但陸游直至死前,也不能實現心願,所以他“悲之切”。(板書北宋——陸游——“未聞王師定中原”——悲之切)。時隔400多年,説法不同了,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是什麼呢?學完這首詩,我們就能找到答案。  請結合詩的題目把板條上的話説完整。(杜甫聽到朝廷的軍隊收復了河南河北這一大快人心的消息,極度興奮,極度喜悦,寫下了這首最快樂的詩。)

二、與文本對話,質疑問難解詩意。

一起讀黑板上這句話,給自己提幾個有價值的問題,並能結合課外收集的資料,回答自己的問題。(預設:為什麼聽到這一消息,如此高興?生交流課前收集的詩歌寫作背景。及“安史之亂”的相關知識。)

師:“安史之亂”經久不息,給國家和人民(包括詩人自己)造成了種種痛苦和災難。平叛捷報一旦飛來,飽經戰亂禍患,漂泊他鄉的詩人會做怎樣的描述呢?(自讀詩文,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指名生讀,齊讀。

交流,預習過程中,你們能憑藉文中註釋理解詩意嗎?哪些詞語在理解上還有困難呢?

難點預設:學生在地名,以及古今異義的詞。如:涕淚  卻看  妻子  白日   青春

突破措施:一,藉助地圖,分別標出{河南河北,劍外(四川) 薊北(河北)巴峽 巫峽 襄陽  洛陽}二,生生,師生互動理解:涕淚:激動的流下淚水  卻看:回頭看    妻子:妻子兒女  白日:晴朗的日子。 青春:美好春光。

再讀詩句,用自己的話簡要説説對詩歌的理解。

師:結合黑板上這句話説説整首詩的主要內容。(杜甫聽到朝廷的軍隊收復了河南河北這一大快人心的消息,他想自己終於可以和家人回到家鄉過安定的生活了,於是他極度興奮,極度喜悦,寫下了這首最快樂的詩。)

三、與詩篇﹑對話,體驗感悟解詩情。

師:此刻詩中的杜甫是開心的 ,那他在流浪他鄉,流離失所的這八年裏,過的是怎樣的生活,讓他如此期盼戰爭的平息呢? “安史之亂”是唐朝的不幸,但對於唐詩的創作卻是一個大幸。因為這八年是杜甫一生最痛苦的一段經歷,也是他寫進詩歌的重要內容。這一期間的詩,雖也有關於個人窮困潦倒的感慨,更多的詩是描述百姓的苦難。用心讀,相信你會有所收穫的。(組長分發相關的詩句內容):

1﹑......痴女飢咬我,啼畏虎狼聞。懷中掩其口,反側聲欲嗔。

小兒強解事,故所苦李餐。一旬半雷雨,泥濘相牽攀。

——選自杜甫《彭衙行》

翻譯:逃難途中,小女兒餓的禁不住咬我,哭鬧聲又害怕被虎狼聽見。在懷中緊摟着捂住她嘴巴,她反而掙扎着哭叫聲更尖。身邊稍大些的小兒,非要摘苦李子當餐飯。一路上十幾天多半有雷雨,泥濘中全家人只好相互扶攙着,

2﹑三男夜城戍, 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

矣。 室中更無人,唯有乳下孫。......

——選自杜甫《石壕吏》

翻譯:三個兒子應徵防守鄴城。一個兒子捎信回來,兩個兒子最近作戰死亡。活著的人暫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永遠完結了!家裏再沒有別的男丁,只有還在吃奶的孫子。

3﹑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選自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翻譯:豪門多餘腐臭的酒肉,路旁卻有凍死的骷髏。

4﹑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

——選自杜甫《春望》

翻譯:我感歎時局,看到花開也不由得流下眼淚,怨恨別離,聽到鳥鳴也禁不住心中驚悸。

師讀: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問:深受戰爭之苦的詩人流的是怎樣的淚?(國破家亡的淚;戰火紛飛中流離失所的淚;是別離的人思鄉的淚;深受戰亂之苦痛苦的淚,仇恨的淚……)

這是詩人的苦難經歷。(板書:苦難)

師:在多年的生離死別,顛沛流離之後,詩人終於聽到了勝利的喜訊,此時,他的心情如何?(悲喜交集心情難以言表,喜極而泣,涕淚交加。)(板書:悲喜交集)薊北”已收意味着什麼:“,百姓水深火熱之苦到療救,個人顛沛流離、感時恨別的苦日子,總算熬過來了。指名讀。評點。再讀“初聞涕淚滿衣裳”又是怎樣的淚?(高興的淚,欣慰的淚,舒坦的淚。)。 “初聞涕淚滿衣裳”,就是這驚喜的情感洪流湧起的第一個浪頭。

2,想象感悟“欣喜若狂”。哭過之後,詩人看到了什麼?讀三四句。妻子兒女的心情怎樣?詩人看到這些,又是怎樣的心情?

患難與共、歷經風雨的妻子兒女愁雲不再,喜氣洋洋的情緒讓詩人更加高興萬分,總算可以給他們一份幸福安詳的生活,“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詩人此時是怎樣的漫卷詩書呢?請你展開想象的翅膀,穿越時空隧道,把你見到的詩人欣喜若狂的樣子描繪一番。

從此以後,不必妻離子散,天各一方,不用顛沛流離,遠走他鄉,可以家人團聚,盡享安詳的生活,怎不讓詩人欣喜若狂。(板書:欣喜若狂)指名讀,齊讀。

(3)、對話感悟“放歌縱酒”。淚滿衣襟,欣喜若狂,不足以表達詩人心中的喜悦,他還要做什麼?讀五六句。(板書:放歌縱酒)白髮蒼蒼的詩人在大白天裏又是放歌,又是縱酒,是因為他聽到了——看到了——在陽春三月就要回到——回鄉的路上有——做伴,有——做伴,還有——做伴,此時,他的心情怎樣?詩人喜到極致,忘乎所以。請你帶上這樣的無以名狀的快樂情感與詩人一同放歌縱酒,一同顛狂。指名讀,全班讀。

(4)、體驗感悟“歸心似箭”。在歌聲與美酒中,詩人想到了什麼?指名讀七、八句詩。讓我們看看從劍外到洛陽是怎樣的千里迢迢?(地圖),“巴峽”、“巫峽”、“襄陽”、“洛陽”,這四個地方之間都有多麼漫長的距離,而一用“即從”、“穿”、“便下”、“向”貫串起來,就出現了“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疾速飛馳的畫面,一個接一個地從眼前一閃而過。(出示小黑板:即從巴峽下巫峽,便穿襄陽下洛陽)比較,合適嗎?讓學生明白詩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繪實境。從“巴峽”到“巫峽”,峽險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峽”到“襄陽”,順流急駛,所以用“下”;從“襄陽”到“洛陽”,已換陸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準確。

説説詩人回鄉的路是一條怎樣的路。此時的詩人思緒飛揚,他的心早已飛到千里之外的洛陽。陽春三月的洛陽會是怎樣的一番情景呢?你能從詩句中找出關鍵的詞説説你體會到詩人怎樣的心情嗎?(歸心似箭;輕快愉悦,爽朗奔放……板書:歸心似箭)李白曾有一句詩,和杜甫的這一句有異曲同工之妙。“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千里迢迢算什麼,千山萬水算什麼?在詩人的眼裏,故鄉就在眼前,美景就在眼前,洛陽就在眼前。讓我們一同感受歸心似箭的詩人輕快、爽朗、愉悦的心情。齊讀。

師:當年,杜甫隨着浩浩蕩蕩的逃難人羣別離了故鄉,歷盡千辛萬苦。現在,他又要和千千萬萬還鄉的父老一起重歸故里。這份喜悦,只是詩人一家人 的喜悦嗎?還有誰的喜悦?這是人民詩人杜甫的心聲,更是唐朝千千萬萬苦難子民的共同心聲。(板書:人民)

3、誦讀感悟,讀懂詩人。

誰願意把這首詩完整地讀給大家聽。指名讀全詩。讓我們邊讀邊聽邊展開想象,穿越時空隧道,來到詩人身邊,再次感受詩人的狂喜,説説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杜甫?

悲喜交集的杜甫,欣喜若狂的杜甫,放歌縱酒的杜甫,歸心似箭的杜甫。這個喜訊讓詩人多年的沉鬱一掃而光,噴薄而出,寫就了生平第一首快詩。

師配樂範讀。

讓我們與欣喜若狂的詩人一同放歌吧。(配樂齊讀)

讓我們與千千萬萬欣喜若狂的人民一起放歌吧!(配樂齊讀)

因為杜甫胸懷祖國,關心黎民疾苦,所以筆尖流淌的愛感動每一個讀者。今天我們把感動變為動人的旋律吧!(配上歌曲《我的祖國》的旋律,師生演唱《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四、與自我對話,遷移運用練語感。

現在結合整首詩歌的內涵用自己的話説説《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被稱為杜甫的“生平第一快詩”的原因,並寫下來。(如:杜甫聽到朝廷的軍隊收復了河南河北這一大快人心的消息,他想自己終於可以和家人還有千千萬萬的苦難人民一起回到家鄉過安定的生活了,於是他極度興奮,極度喜悦,寫下了這首最快樂的詩。)五、課外閲讀,開拓視野懂詩人。

1、背誦這首詩。

3、回鄉後的杜甫是否過上了幸福安寧的生活呢?找幾首安史之亂以後杜甫的詩讀一讀,體會詩人後半生的生活和情感,想想杜甫為什麼被稱為苦難詩人、人民詩人。

板書設計: 北宋    陸游        未聞王師定中原      悲之切     愛

中唐    杜甫 ( 苦難)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 喜欲狂)      國

悲喜交集

欣喜若狂

放歌縱酒

歸心似箭

四       作業設計

1 有感情的朗讀古詩。

2 課後第2、3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vylgo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