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詩經關雎(通用多篇)

詩經關雎(通用多篇)

詩經關雎(通用多篇)

譯文 篇一

雎鳩關關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島上。善良美麗的少女,小夥理想的對象。

長長短短鮮荇菜,順流兩邊去採收。善良美麗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沒能如心願,日夜心頭在掛牽。長夜漫漫不到頭,翻來覆去難成眠。

長長短短鮮荇菜,兩手左右去採摘。善良美麗的少女,彈琴鼓瑟表愛慕。

長長短短鮮荇菜,兩邊仔細來挑選。善良美麗的少女,鐘聲換來她笑顏。

《關雎》公開課教學實錄 篇二

《詩經 關雎》教學實錄 導 入 語 :

朝 吟 風 雅 頌 , 暮 唱 賦 比 興 , 秋 看 魚 蟲 樂 , 春 觀 草 木 情 。

回 溯 華 夏 文明 的 源 頭 , 從 《 詩 經 》 開 始 。

當 代 作 家 王 安 憶 曾 這 樣 説 的 :

“《 詩 經 》 本身 就 是 一 條 河 , 一 條 文 字 之 河 。

我 們 永 遠 生 活 在 《 詩 經 》 的 下 遊 , 感 受其 芬 芳 , 接 受 其 哺 養 。

”翻 開 《 詩 經 》 , 首 卷 便 是 那 流 傳 千 年 的 詩 句 :“關關 雎 鳩 , 在 河 之 洲 ”。

今 天 我 們 一 起 溯 洄 《 詩 經 》 之 畔 , 聆 聽 《 關 雎 》 的愛 情 箴 言 。

板 書 《 關 雎 》 學習目 標 :

魯 迅 先 生 著 述《 漢 文 學 史 綱 要 》,提 出 “三 美 ”——音 美 以 感 耳 ,形 美以 感 目 , 意 美 以 感 心 。

告 誡 我 們 學習詩 歌 要 善 於 體 會 詩 歌 的 美 。

所 以 我們 學習本 課 。

目 標 有 三 個 :

讀 詩 , 讀 出 節 奏 音 韻 之 美 ; ( 節 奏 美 、音 韻 美 ; 重 章 —疊 句 ) 解 詩 , 解 出 故 事 畫 卷 之 美 ; ( 畫 面 美 ) 品 詩 , 品 出 意 境 內 涵 之 美 。

( 意 境 美 、形 象 美 、內 在 美 ; 行 為 美 ;品 德 美 ) 教 學 過 程 :

板 塊 一 :

讀 詩 , 讀 出 節 奏 音 韻 之 美 。

師 :同 學 們 ,“書 不 厭 頻 讀 ,詩 須 放 淡 吟 。”請 大 家 捧 起 書 來 ,高 聲 朗讀 , 讀 準 字 音 、讀 對 節 奏 。

學 生 :

關 關 雎 鳩 , 在 河 之 洲 。

窈 窕 淑 女 , 君 子 好 逑 。

…… 教 師 :

誒 ? 我 剛 才 聽 到 有 同 學 讀 錯 了 一 個 字 。

PPT 上 有 顯 示 , 這 裏它 應 讀 “hâo”還 是 “hào”?

你 來 説 , 嗯 , 説 得 有 理 有 據 。

他 説 :

“逑 ”這 裏 指 “配 偶 ”, 前 面 的 “好 ”是 修 飾 “配 偶 ”,作 形 容 詞 ,應 該 讀 成 三 聲 。“好 逑 ”,合 在 一 起 指 美 好 的 配偶 。

( 解 讀 真 細 心 , 請 坐 。

) 師 :

讀 準 了 字 音 , 讓 我 們 帶 着 自 己 的 理 解 齊 讀 一 下 這 首 詩 。

師 生 :

關 關 雎 鳩 , 在 河 之 洲 。

窈 窕 淑 女 , 君 子 好 逑 。

……( 一 讀 :

讀準 字 音 ) 教 師 :

同 學 們 的 聲 音 可 真 清 悦 。

《 詩 經 》 , 這 出 自 中 原 大 地 最 厚 重的 沃 土 、最 能 體 現 先 民 真 實 性 情 的 歌 唱 , 這 漢 民 族 傳 統 的 基 巖 縫 中 汩 汩流 出 的 清 泉 , 總 是 在 不 經 意 間 撥 動 我 們 的 心 弦 , 召 之 即 來 , 揮 之 不 去 ,才 下 眉 頭 , 卻 上 心 頭 。

請 同 學 們 用 四 字 詞 , 説 説 你 初 讀 《 關 雎 》 時 的 內心 感 受 。

老 師 舉 一 個 例 子 :

生 :

內 容 簡 短 , 浪 漫 唯 美 。

好 ! 這 位 同 學 舉 手 了 。

生 :

句 式 整 齊 , 對 仗 工 整 。

( 不 錯 , 你 發 現 了 詩 經 的 結 構 。

) 同 桌 :

音 調 悠 然 , 語 言 優 美 ; ( 真 好 , 不 僅 關 注 到 了 語 音 語 調 , 還關 注 到 了 文 字 本 身 。

) 後 面 的 同 學 説 一 説 。

你 説 :

朗 朗 上 口 , 富 有 韻 律 ; ( 你 找 到 的 是 節 奏 , 嚶 嚶 成 韻 , 有 金石 之 聲 。

抓 住 了 詩 歌 的 精 髓 之 一 —音 樂 美 。

) 師 :確 實 如 此 ,《 關 雎 》出 自《 詩 經 ·國 風 》,兩 字 一 拍 ,琅 琅 上 口 ,節 奏 鮮 明 ( 節 奏 美 ) 板 書 。

另 外 , “鳩 、洲 、逑 ”以 及 “流 、求 、友 ”韻 腳 相同 ; 而 “輾 轉 ”一 詞 雙 聲 疊 韻 , 讀 來 , 意 味 悠 長 , 音 韻 和 諧 。

(音 韻 美 )板 書 師 :

同 學 們 , 《 關 雎 》 篇 之 前 , 有 一 段 序 言 , 我 們 通 常 稱 之 為 《 毛詩 序 》 。

《 毛 詩 序 》 在 談 到 《 詩 經 》 創 作 緣 起 時 曾 這 樣 説 :

“詩 者 。

情 動於 中 而 形 於 言 , 言 之 不 足 , 故 嗟 歎 之 , 嗟 歎 之 不 足 , 故 永 歌 之 。

”可 見 ,

《 詩 經 》 在 古 代 是 可 以 合 樂 而 唱 的 , 下 面 請 同 學 們 隨 着 音 樂 來 誦 讀 《 關雎 》 。

師 生 :

關 關 雎 鳩 , 在 河 之 洲 。

窈 窕 淑 女 , 君 子 好 逑 。

( 伴 樂 朗 讀 ) 板 塊 二 :

解 詩 , 解 出 古 詩 畫 面 之 美 。

師 :

餘 音 繞 樑 , 三 月 不 知 肉 味 。

如 聞 其 聲 , 如 臨 其 境 。

陶 醉 之 餘 ,誰 能 用 簡 潔 的 語 言 概 括 一 下 詩 歌 的 內 容 呢 ? 來 , 你 笑 了 , 你 來 説 。

哦 , 你 説 :

這 首 詩 寫 的 是 一 位 君 子 對 一 位 淑 女 的 愛 慕 。

同 桌 迫 不 及 待 地 補 充 :

愛 慕 、追 求 卻 求 而 不 得 的 過 程 。

( 你 倆 可 真是 珠 聯 璧 合 , 心 有 靈 犀 。

請 坐 ) ( 像 這 樣 在 詩 中 敍 事 ,在《 詩 經 》中 ,我 們 把 它 叫 作 “賦 ”( 板 書 ))。

引 導 語 :

“賦 ”即 為 鋪 陳 直 敍 。

詩 歌 作 為 傳 情 達 意 的 文 學 題 材 , 它 有着 “詩 言 志 ”、“詩 緣 事 ”、“詩 言 情 ”的 獨 特 功 能 。

《 關 雎 》 , 用 它 那 質 樸 生動 的 文 字 講 述 了 一 個 纏 綿 悱 惻 的 故 事 , 同 時 , 也 用 它 那 清 新 明 麗 的 筆 調勾 勒 出 一 幅 幅 和 諧 美 麗 的 畫 卷 。

那 假 如 現 在 讓 你 把 《 關 雎 》 拍 成 一 個 短視 頻 , 你 準 備 拍 幾 個 場 景 來 展 現 這 首 詩 呢 ? 宣 傳 委 員 已 經 站 起 來 了 , 果 真 是 術 業 有 專 攻 啊 。

她 説 要 拍 四 個 場 景 。

兩 只 雎 鳩 鶴 立 洲 頭 ; 窈 窕 淑 女 採 摘 荇 菜 ; 翩 翩 君 子 追 尋 淑 女 ; 慘 遭 拒 絕 夢 中 相 遇 。

教 師 :驚 才 絕 豔 吶 ,你 真 是《 關 雎 》的 知 音 哪 ,遠 景 ,近景 ,特 寫 ,虛 實 結 合 , 如 此 看 來 , 《 詩 經 》 確 實 經 久 不 衰 , 斑 駁 的 歲 月 未 使 它 鋥 亮的 意 象 生 出 銅 綠 , 無 涯 的 空 間 未 使 它 豐 富 的 思 想 消 失 殆 盡 。

你 勾 勒 出 瞭如 此 唯 美 的 畫 面 ,我 們 再 來 讀 一 讀 ,讀 出 它 的 畫 面 美 吧( 畫 面 美 )板 書 。

師 :

好 詩 不 厭 百 回 讀 。

這 一 遍 讀 , 大 家 的 感 情 進 去 了 。

板 塊 三 :

品 詩 , 品 出 詩 經 內 涵 之 美 。

引 導 語 :

同 學 們 , 《 關 雎 》 , 《 詩 經 》 之 首 , 《 詩 三 百 》 之 首 , 魅力 獨 特 ,內 涵 深 邃 。請 大 家 在 “密 詠 恬 吟 ”之 餘 ,説 説《 關 雎 》除 了 富 有 節奏 美 、音 韻 美 和 畫 面 美 之 外 , 它 到 底 還 美 在 哪 兒 ? ( 提 示 :

從 詩 歌 內 容和 人 物 形 象 等 方 面 分 析 。

) 五 分 鍾 後 , 請 小 組 代 表 發 言 。

好 。

第 一 小 組 已 經 舉 手 。

這 位 同 學 説 , 《 關 雎 》 美 , 美 在 意 境 。

( 板 書 ) 她 説 :

雎 鳩 鳥 、碧 水 , 小 洲 , 淑 女 , 君 子 , 人 和 自 然 和 諧 共 處 , 美不 勝 收 。( 真 是 明 眸 善 睞 。而 且 只 “關 關 ”二 字 領 銜 ,靈 動 地 展 現 出 了 一 對雎 鳩 鶴 立 洲 頭 , 未 見 其 形 , 先 聞 其 聲 。

此 種 筆 法 開 後 世 詩 人 無 數 法 門 。杜 甫 的 詩 句 “綠 垂 風 折 筍 ,紅 綻 雨 肥 梅 。”這 兩 句 也 是 倒 裝 句 ,譯 為 :風 吹折 了 綠 意 濃 濃 的 竹 筍 ,雨 催 肥 了 色 如 胭 脂 的 梅 子 。這 樣 特 地 將 “綠 ”和 “紅 ”兩 字 置 於 句 首 , 意 象 鮮 活 , 意 境 優 美 , 給 讀 者 以 深 刻 的 印 象 。

我 們 再 來讀 這 句 ,關 關 雎 鳩 ,關 關 ,關 關 ,有 沒 有 餘 香 滿 口 ,餘 音 裊 裊 的 味 道 呀 ?中 國 的 漢 字 , 才 是 世 界 上 最 美 麗 的 文 字 , 含 情 , 達 意 , 藴 藉 , 風 流 。

每一 個 字 都 是 力 重 千 鈞 , 擲 地 有 聲 。

) 第 二 小 組 説 , 哦 , 你 説 《 關 雎 》 美 , 美 在 淑 女 的 形 象 。

( 板 書 ) “窈 窕 ”一 詞 盡 得 風 流 。

師 :

不 錯 , 善 於 發 現 課 下 注 釋 , 你 果 真 有 一 顆 慧 心 。

其 實 , 《 詩 經 》 採 集 廣 泛 , 涉 及 人 物 形 象 也 頗 多 , 其 中 女 性 形 象 最為 豐 富 。《 詩 經 》中 不 僅 有 “窈 窕 淑 女 ”身 姿 之 優 雅 ,也 有 “舒 窈 糾 兮 ;舒優 受 兮 ;舒 夭 紹 兮 ”體 態 之 風 騷 。當 然 還 有 “巧 笑 倩 兮 ,美 目 盼 兮 。”以 及 “‘美目 揚 兮 ’、‘美 目 清 兮 ’、‘清 揚 婉 兮 ’”意 態 之 韻 味 。

同 學 們 , 我 們 讀 《 詩 經 》

呀 。

能 讀 出 太 多 活 潑 潑 女 性 形 象 , 今 後 , 你 們 肯 定 還 要 走 更 遠 的 路 程 ,還 要 讀 更 多 的 書 本 , 還 要 見 識 到 更 美 好 的 人 物 形 象 :

倔 強 獨 立 的 簡 愛 小 姐 , 狡 黠 靈 動 的 伊 麗 莎 白 , 美 豔 絕 倫 的 艾 斯 美 達拉 , 精 明 強 悍 的 斯 嘉 麗 , 他 們 各 自 有 動 人 之 處 , 但 是 , 每 當 你 回 想 起 我們 那 窈 窕 淑 女 , 心 中 總 會 激 起 一 陣 漣 漪 , 柔 腸 百 轉 , 這 是 我 們 最 中 國 的女 性 , 她 之 後 是 劉 蘭 芝 , 是 木 蘭 , 是 羅 敷 , 是 嬰 寧 , 是 小 倩 , 是 黛 玉 ,是 湘 雲 , 是 無 數 的 無 數 , 那 些 女 子 , 那 些 花 兒 , 是 我 們 中 國 的 , 健 朗 ,明 快 , 向 上 ! 第 三 小 組 , 這 位 同 學 也 要 發 言 :

她 説 淑 女 除 了 形 象 文 靜 美 好 , 還 很勤 勞 。

她 圈 點 勾 畫 了 詩 中 反 復 出 現 的 “採 荇 菜 ”“左 右 流 之 、左 右 採 之 、左 右芼 之 。

”可 以 看 出 淑 女 勤 勞 持 家 、嫻 雅 有 度 。

師 :

( 眼 光 真 獨 道 , 已 經 讀 到 了 文 字 深 處 。

大 家 仔 細 看 “採 ”這 個 字 ,是 不 是 像 一 幅 畫 一 樣 無 言 地 訴 説 着 它 最 初 的 含 義 ,沒 錯 ,它 是 個 象 形 字 。採 蓮 南 塘 秋 , 江 南 可 採 蓮 , 上 山 採 蘼 蕪 , 採 採 芣 苢 , 中 國 的 文 學 史 , 就這 麼 在 採 採 中 延 續 下 來 。

) 課 代 表 也 要 補 充 , 你 來 接 着 説 。

你 説 , 《 關 雎 》 美 , 美 在 淑 女 的 內 涵 。

( 板 書 ) 師 :

淑 女 不 僅 亭 亭 玉 立 、勤 勞 持 家 , 她 還 很 有 內 涵 。

何 以 見 得 ? 生 七 嘴 八 舌 。

師 :對 ,她 對 愛 情 不 隨 便 ,當 男 子 對 她 求 愛 之 後 ,她 卻 拒 絕 了 男 子 。由 此 可 以 看 出 , 淑 女 自 尊 自 愛 , 內 外 兼 修 。

真 好 ! 所 以 , 我 們 女 孩 子 就應 該 要 像 淑 女 那 樣 , 自 尊 自 愛 , 做 一 個 秀 外 慧 中 的 女 子 。

其 實 ,《 毛 詩 序 》在《 關 雎 》開 篇 就 提 到 :“關 雎 ,後 妃 之 德 也 ,風 之始 也 , 所 以 風 天 下 而 正 夫 婦 也 ……” 可 見 《 關 雎 》 將 生 命 意 義 上 的 男 女 戀情 升 華 和 規 範 為 倫 理 意 義 上 的 夫 婦 之 德 ; 而 漢 儒 對 《 關 雎 》 則 具 有 “風 天

下 而 正 夫 婦 ”之 政 教 意 義 的 肯 定 , 不 僅 與 早 期 儒 家 夫 婦 倫 理 觀 念 相 一 致 ,而 且 與 早 期 儒 家 《 詩 》 學 觀 一 脈 相 承 ;我 們 恰 當 理 解 《 關 雎 》 詩 旨 , 才 能有 效 解 讀 其 藴 涵 的 禮 樂 教 化 與 美 善 之 德 。

這 位 男 生 很 急 切 ,你 來 説 ,哇 ,你 的 想 法 很 獨 特 ,你 説 君 子 想 得 美 。哪 裏 想 得 美 了 ? 啊 , 他 愛 淑 女 , 但 是 求 婚 卻 慘 遭 拒 絕 , 只 好 在 夢 中 花 好月 圓 。

唉 ! 你 的 觀 點 立 即 就 有 人 反 駁 。

哦 , 我 聽 見 旁 邊 的 男 生 説 :

這 明 明是 克 制 的 愛 , 他 愛 淑 女 , 但 是 將 這 種 愛 在 被 拒 絕 之 後 , 埋 在 了 心 裏 , 藏在 了 夢 裏 。所 以 ,這 位 男 生 説 :《 關 雎 》美 ,美 在 君 子 的 行 為 。( 板 書 ) 你 説 的 對 , 克 制 的 愛 , 真 的 愛 你 , 就 是 寶 玉 對 黛 玉 的 發 乎 情 , 止 乎禮 。

萬 般 憐 惜 , 心 心 相 印 , 讀 過 紅 樓 夢 嗎 , 寶 玉 和 黛 玉 兩 小 無 猜 , 共 讀西 廂 , 嬉 笑 故 事 , 寫 詩 作 賦 , 但 寶 玉 從 不 敢 對 黛 玉 有 輕 慢 唐 突 之 處 , 越是 深 愛 , 越 是 小 心 啊 。

這 僅 僅 是 行 為 美 嗎 ? 如 果 我 們 的 境 界 再 高 遠 一 些呢 ? 對 , 《 關 雎 》 美 , 美 在 君 子 的 品 德 。

( 板 書 ) 這 樣 的 男 子 , 堪 稱 “君子 ”呀 。

而《 關 雎 》就 是 通 過 詩 歌 的 方 式 闡 釋 “君 子 ”與 “淑 女 ”的 內 涵 。孔 子 將其 編 在《 詩 經 》之 首 ,意 在 通 過 它 為 男 男 女 女 樹 立 一 個 美 好 愛 情 的 標 準 ,以 “風 天 下 而 正 夫 婦 ”———在 詩 一 般 的 理 想 境 界 中 ,什 麼 樣 的 女 子 可 稱 為“淑 女 ”,而 值 得 你 去 追 ;什 麼 樣 的 男 子 可 稱 為 “君 子 ”,而 值 得 你 託 付 終 身 。大 家 都 清 楚 了 吧 ? 當 然 《 關 雎 》 還 告 訴 我 們 , 不 管 愛 或 者 是 被 愛 , 都 要 講 究 美 德 , 講究 嘉 言 懿 行 。

最 後 一 個 小 組 要 總 結 陳 詞 了 。

你 説 ……《 關 雎 》 之 美 , 美 在 形 式 。

一 唱 三 歎 , 回 環 往 復 。

對 , 這 樣的 手 法 , 我 們 把 它 叫 做 “重 章 疊 句 ”( 板 書 )

總 結 語 :

同 學 們 , 奇 文 共 欣 賞 , 疑 義 相 與 析 。

《 關 雎 》 還 有 很 多 的美 ,像 她 的 藝 術 手 法 :“賦 、比 、興 ”;她 的 豐 富 含 義 “後 妃 之 德 ”, 她 的 愛情 觀 “樂 而 不 淫 , 哀 而 不 傷 ”。

這 些 也 使 整 首 詩 變 得 特 別 有 韻 味 , 有 美 感 。尤 其 是 “賦 、比 、興 ”作 為 詩 歌 表 達 的 基 本 手 法 ,有 其 獨 特 所 指 。古 人 認 為 :“賦 ”即 為 “鋪 陳 其 事 ”;“比 ”即 為 “借 物 譬 物 ”;“興 ”即 為 “託 物 起 興 ”。聚 焦 賦比 興 手 法 的 運 用 ,這 個 是 難 點 ,我 們 下 節 課 還 要 做 專 題 研 究 。少 年 讀 詩 ,杯 中 窺 月 , 一 首 好 詩 , 我 們 需 要 用 一 生 去 解 讀 。

以 後 你 長 大 了 , 再 讀 詩經 , 再 見 《 關 雎 》 , 定 會 有 故 人 重 逢 的 喜 悦 。

我 們 為 什 麼 會 甘 心 情 願 拼 上 一 生 的 時 間 徜 徉 在 詩 經 中 呢 , 因 為 它 美 呀 :

美 , 美 在 音 韻 和 諧 ; 美 在 意 境 高 遠 ; 美 在 內 涵 深 邃 ;讀 着 它 , 就 會 生 發 一 種 滿 血 復 活 的 、滿 滿 的 幸 福 感 啊 ! 同 學 們 , 詩 歌 因 其 形 式 內 容 的 特 有 美 感 和 藴 含 情 緒 的 深 沉 豐 富 , 成為 優 美 、細 膩 、豐 富 、浪 漫 的 代 名 詞 , 成 為 一 種 具 備 無 線 延 展 性 的 藝 術形 式 。有 其 獨 特 的 美 感 ,請 大 家 再 來 看 老 師 的 板 書 ,學 完 這 首 詩 歌 之 後 ,這 麼 多 的 美 , 就 在 我 們 心 中 留 下 了 一 個 大 大 的 “美 ”字 。

人 生 自 有 詩 意 , 詩 歌 浸 潤 人 生 , 願 《 關 雎 》 厚 美 , 永 存 心 間 。

我 的 分 享 完 畢 , 謝 謝 大 家 !

《關雎》公開課教學實錄 篇三

《關雎》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在誦讀中,把握詩的情感變化。

2、掌握本詩的藝術特色:比興手法、重章疊句。

3、積累古詩中的文言詞語及相關文學常識。

4、解讀君子、淑女人物形象,體會詩人對心中理想對象的執着追求和強烈思念。

【教學重點】

多種方式反覆朗讀,體會詩歌內容和情感。

【教學難點】

掌握並學會運用比興的藝術手法。

【教學方法】朗讀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過程】

課前放吟誦版《關雎》

1、以孔子家訓“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導入

有一天,孔子獨自一人站在庭中,他的兒子孔鯉快步從庭院走過,孔子叫住兒子問:“你學詩了嗎?”孔鯉回答,“沒有呀。”孔子便教導他:“不學詩,無以言。”於是,孔鯉回去就學詩。又一天,孔子又獨自一人站在庭中,他的兒子孔鯉快步從庭院走過,孔子又叫住兒子問:“你學禮了嗎?”孔鯉回答,“沒有。”孔子便説:“不學禮,無以立。”於是,孔鯉回去就學禮。

“詩”就是《詩經》,意思就是説不學《詩經》,在社會交往中就不會説話學詩可以提高文化修養,滿腹珠璣才能夠談吐如雲;不學禮,在社會上做人做事,就不能立足。

子曰:“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温柔敦厚,詩教也。”(《禮記·經解》)孔子還説過一個地方的人如果温柔敦厚(待人温和寬厚),那便是《詩經》教育的結果。

可見孔子對《詩經》的推崇。

2、介紹《詩經》及其地位: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收集了從西周到春秋中期的305首詩歌,反映了500年間的社會生活。

相傳周代設有采詩之官,每年春天,搖着木鐸(大鈴)深入民間收集民間歌謠,把能夠反映人民歡樂疾苦的作品,整理後交給太師(負責音樂之官)譜曲,演唱給周天子聽,作為施政的參考。這些沒有記錄姓名的民間作者的作品,佔據詩經的多數部分,如十五國風。

《詩經》分為“風”(大多為民間歌謠)國風是當時當地流行的歌曲,帶有地方色彩。、“雅”(多為貴族文人創作的宮廷樂曲歌詞)、“頌”(宗廟祭祀樂歌)三大類。《詩經》內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

尤其“國風”保存了大量勞動人民的口頭創作,具有濃厚的民歌特色。這部分詩歌的內容具有鮮明的現實主義特色,反映了當時人民的生活處境及思想意識、審美觀念,表達了他們對社會生活的真實感受和深刻認識。

我們今天將要學習的《關雎》被冠於詩經之首。

有同學問老師,這首關雎的作者是誰、淑女是誰,很遺憾他們的姓名已經無法考證。還有同學問老師這首詩為什麼叫《關雎》,《詩經》作品的題目是作者或編者在《詩經》成書時,統一給添加上的,一般取自該詩的第一句。(提)本站●www.haoword.com(醒學生關注註釋)

所以這首詩是講什麼的?——愛情(生答)

對,今天我們來學一首很美的愛情詩。

3、朗讀,感知音樂美

大聲朗讀文章是語感形成的必走之路,大聲讀文章有利於“詩性美”的再現。帶着感情去朗讀,更能快速體會到作者的情感。

1、讀準字音

2分鐘的時間自由讀,藉助註釋,給陌生字詞標註音節,並嘗試理解詩歌意思。

由一位同學試讀。

注意窈窕、荇菜、好逑、鐘鼓樂(使動用法)之

2、讀準節奏(四言詩怎麼讀)

二二拍,兩個音節一頓,尾音稍微延長一點,這樣讀詩的韻味兒就出來了。

生齊讀。如果讀得不好,師就示範讀第一句,齊讀第二遍,讀出韻味。

2、問:讀過之後,我們發現《關雎》的語言有何特點?

預設:1、句式一致,“窈窕淑女”和“參差荇菜,左右。.。之”都反覆出現。

——引出重章疊句

這是詩經常用的一種手法,叫作重章疊句,即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更換其中的幾個字。(PPT)

其實我們以前學過的一首漢樂府民歌裏出現過這種手法。《木蘭詩》“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不聞夜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賤賤。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問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當時我們説這種手法叫作復沓,在《詩經》裏叫重章疊句。重章疊句是詩經非常重要的手法,我們看早讀讀過的《蒹葭》、《式微》、《子衿》裏都有重章疊句。

好處:在內容和主題上:深化意境,渲染氣氛,強化感情,突出主題

在詩歌表現力上: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音樂感,形成了一種迴環往復的美,帶給人一種委婉而深長的韻味。(百轉千回、一詠三歎)

讀解 篇四

民間的歌曲,唱出的是更多老百姓的心聲,唱出的是對現實生活真實體驗的實實在在的道理,它的動人之處是道出了凡胎肉身的我們都能體驗到的人生經歷和道理,它的光輝使文人的矯柔造作和酸腐之氣顯得蒼白貧血和令人作嘔。

老百姓的歌跟老百姓的話一樣,樸實、真切,一針見血,有血有肉,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是千古不易的真理,自然的法則。好男兒見到好姑娘砰然心動,好姑娘見到好男兒傾慕不已,這是最合乎自然,最合乎人性的衝動,才是最讓人匪夷所思的怪事。

妙齡少女懷春,翩翩少年鍾情,大概應該算作人間永恆的主題。真摯動人的情歌,也可以説是千古絕唱。男歡女愛本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可是有人偏要就此去考證發掘,鑽進牛角尖去尋找微言大義,也有人扳起面孔做論文説廢話,還有人意在此而故意言彼,更有人無病呻吟故作多情。人這個怪物,總要無事生非地造出一些鬼來嚇唬自己,總是造些枷鎖來給自己套上,就是不願意對着鏡子正面地、裏裏外外地看着自己。

時代在變,莫非人性也真地在變?男的不男,不長鬍子,不騎馬打槍,渾身奶油,手無縛雞之力,不稱“男人”而稱“男孩”。女的不女,粗聲大氣,膀大腰粗,男孩不敢做的敢做,男孩不敢説的敢説,姑娘能做的不能做,姑娘會唱會説的不會唱不會説。工業化不僅把人變成流水線生產出來的產品,也把男歡女愛的真情實感變成流水線生產出來的罐頭、方便麪、巧克力、化粧品、洗髮香波、泡泡糖……

和古人相比,這是我們的幸運,還是不幸呢?

解讀《關雎》 篇五

《關雎》既不是言“后妃之德也”(《毛詩序》),也不是如今流行的説法“男求女的情詩”。《關雎》為“風”之始,與“小雅”中的《鹿鳴》、“大雅”中的《文王》、“頌”詩中的《清廟》同稱為“四始”。“四始”皆為祭祀之樂也。《關雎》為春祭大典樂歌;《鹿鳴》亦為春祭大典樂歌;《文王》和《清廟》為宗廟祭典樂歌。”《關雎》“當是春祭大典上演儀農業生產全過程和祈禱農業豐收的舞歌之樂。詩首章寫文王率領公社男女老少在黃河之濱,迎着鳥語花香和明媚燦爛的春光,舉行迎春勸耕大典”。

《關雎》詩中突出了“窈窕淑女”,表明婦女在農業生產中居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以荇菜之類作為舞樂的內容,恐怕這些作物是婦女們勞作的。公社男女勞作是有分工的。這首詩就是姑娘們演儀一年辛勤勞動的過程,既為祈禱農業豐收,也表達大家不辭辛勞的心情,以示勸耕。“君子好逑”語意雙關,既是對淑女們的讚美詞,又是對農業豐收的祈求。

國風周南

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內容大意

在黃河之濱,雎鳩已在關關鳴春報農時,周族舉國舉行春祭勸耕大典,那些賢慧勤勞的姑娘們,跳起了荇菜歌舞,演儀她們一年中從播種、施耘到收割荇菜的辛勤勞動過程,向天神、祖先神表達其不辭辛勞、努力耕作、爭取豐收的心情和願望,表明她們都是淑女,是君子的好匹配。

釋義

舊説認為此詩是頌文王后妃之德,以正夫婦也。今人多以為是男女戀歌。《關雎》為“風”之始,與“小雅”之《鹿鳴》,“大雅”之《文王》,“頌”之《清廟》,稱為“四始”。皆為祭典之樂也。前兩者為春祭大典樂歌,後兩者為宗廟祭典樂歌。《禮儀》“鄉飲酒禮”、“鄉射禮”、“燕禮”,均談到典禮所規定之樂歌,雲:“歌魚麗”,“歌有嘉魚”,“歌南山有召”,“周南關雎、葛覃、卷耳,召南鵲巢、采蘩、採蘋”,“升歌鹿鳴”等。

關雎,聞一多釋為鳲鳩,即布穀鳥(春播候鳥),雌雄成對,不相離;《辭源》釋為王雎、即鶚、魚鷹,雌雄定偶。神話中金天氏系統中有雎鳩氏族;少昊在東方建鳥國,有鳥官“雎鳩氏”;《左傳昭十七年》雲:“雎鳩氏,司馬也。注:雎鳩,王雎也,鷲而有別,故為司馬,主法制。”恐怕兩説都對,雎為王雎,鷹屬;鳩為布穀。《禮記月令》有云:“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華,倉庚鳴,鷹化為鳩。”古代先民把握農時節次多憑物候,尤其是鳥象。鷹、魚鷹、鳩,均是春天最活躍的鳥象。《詩》中“鳥獸草木”,本藉以起興,意不在物,兩種鳥“雙關”也無妨;或恐是春祭巫術圖騰,雎鳩是幾種鳥合體的意象物。“關關雎鳩”,意在鳴春報農時,這是十分明白的。《小雅出車》有“彼旟旐斯,胡不旆旆。”旟,是一種畫有鷹鳥的旗,旐,是一種畫有龜蛇的旗。作軍隊導引之旗。雎鳩或恐類似,畫於旗上,以示報春,用於祭典。

一九七八年在河南臨汝閻村發現仰韶文化時代一口彩陶缸,繪有一幅《鸛魚石斧圖》,這隻叼大魚的鳥是鸛還是鶚?鳥叼魚,以示春時,斧示及時勤勞作,以爭取農業豐收。此圖自然同祭春有關,此缸當是春祭巫術大典之禮器。還有青海大通孫家寨出土的“舞蹈紋彩陶盆”,亦當是祭春禮器。藉此兩物,聯繫《關雎》篇,也許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詩義。

周族在文王時代之前,還處在原始公社晚期,在周原建邑,建井田,“徹田為糧”。土地、財產、奴隸(戰俘)為公社所有,文王夫婦與民同耕同樂,創建了完整而發達的公社共和制政體,這是周族迅速強大的原因。周世代重農,詩《七月》當是他們人人必記的農事歌。春時是農業生產的關鍵時刻,農諺雲:“一年之計在於春。”因此春祭大典是歷來王朝重典。彩陶文化裝飾圖案均同春天有關,説明祭春巫術儀典肇始是很早的。“風”詩主在反映土風民情,春祭典禮,直到今天,仍是民間的主要風俗。《關雎》為“風”之首,又是周禮饗祭的重要樂章,如何會是談情説愛的小調歌曲呢?孔子説:“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論語八佾》)吳公子季札在魯觀“周樂”,聽了周南、召南後評曰:“美哉,始基之矣!猶未也,然勤而不怨矣。”都道出了此詩的基本情調,此詩當是春祭大典上演儀農業生產全過程和祈禱農業豐收的舞歌之樂。詩首章寫文王率領公社男男女女,在黃河之濱,迎着花香鳥語、明媚燦爛的春天,舉行迎春勸耕大典。以下四章描寫由播種(左右流之),耕耘(左右采之)到收穫(左右芼之)之過程;表達了春天播種時節“寤寐求之”的虔誠、憂慮心理,希望夏天莊稼長得好的“琴瑟友之”之精心管理、心中不安和高興的心情;秋天獲得豐收,“鐘鼓樂之”之無限興奮的情緒。詩中突出了“窈窕淑女”,表明婦女在農業生產中居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以荇菜之類作為舞樂的內容,恐怕這些作物是婦女們勞作的。公社男女勞作是有分工的。這首詩就是姑娘們演儀一年辛勤勞動的過程,既為祈禱農業豐收,也表達大家不辭辛勞的心情,以示勸耕。“君子好逑”語意雙關,既是對淑女們的讚美詞,又是對農業豐收的祈求。

孔子評曰:“師摯之始,關雎之亂,洋洋乎盈耳哉!”(《論語泰伯》)這是從樂的角度談此詩。一解是:此詩演奏時,始於至誠,終於熱情奔放。由輕快爛漫到深沉至誠,由興奮愉快,再到熱烈歡躍。“亂”指“鐘鼓樂之”的大合樂。“始“為笙管分奏或合奏,終樂為“亂”,匯成“洋洋乎盈耳哉”之磅礴氣氛。二解是:始可能是由宮廷樂隊載歌載舞演奏,終了大家共唱共舞,形成千人唱萬人舞的宏大歡樂場面。

君子、淑女,自然是讚美文王與夫人這樣受愛戴敬仰的賢王賢妃,也是讚美廣大君子淑女,主在教化也。

《詩經·周南·關雎》原文及賞析 篇六

【原文】

關關雎鳩①,在河之洲②。窈窕淑女③,君子好逑④。

參差荇菜⑤,左右流之⑥。窈窕淑女,寤寐求之⑦。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⑧。悠哉悠哉⑨,輾轉反側⑩。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⑾。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⑿。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註釋】

①關關:水鳥鳴叫的聲音。雎(ju)鳩:一種水鳥。

②洲:水中的陸地。

③窈窕(yaotiao):內心,外貌美好的樣子。淑:好,善。

④君子:這裏指女子對男子的尊稱。逑(qiu):配偶。

⑤參差(cenci):長短不齊的樣子。荇(xing)菜:一種多年生的水草,葉子可以食用。

⑥流:用作“求”,意思是求取,擇取。

⑦寤(wu):睡醒。寐(mei):睡着。

⑧思:語氣助詞,沒有實義。服:思念。

⑨悠:憂思的樣子。

⑩輾轉:轉動。反側:翻來覆去。

(11)琴瑟:琴和瑟都是古時的絃樂器。友:友好交往,親近。

⑿芼:芼(音帽):拔取。有選擇之意。

【賞析一】

《關雎》是《風》之始也,也是《詩經》第一篇。古人把它冠於三百篇之首,説明對它評價很高。《史記·外戚世家》曾經記述説:“《易》基乾坤,《詩》始《關雎》,《書》美釐降……夫婦之際,人道之大倫也。”又《漢書·匡衡傳》記載匡衡疏雲:“匹配之際,生民之始,萬福之原。婚姻之禮正,然後品物遂而天命全。孔子論《詩》,一般都是以《關雎》為始。……此綱紀之首,王教之端也。”他們的着眼點是迂腐的,但對詩的本義的概括卻基本正確。問題在於它所表現的是什麼樣的婚姻。這關係到我們對《風》的理解。朱熹《詩集傳》“序”説:“凡詩之所謂風者,多出於里巷歌謠之作,所謂男女相與詠歌,各言其情者也。”又鄭樵《通志·樂略·正聲序論》説:“《詩》在於聲,不在於義,猶今都邑有新聲,巷陌競歌之,豈為其辭義之美哉?直為其聲新耳。”朱熹是從詩義方面論述的,鄭樵則從聲調方面進行解釋。我們把二者結合起來,可以認為《風》是一種用地方聲調歌唱的表達男女愛情的歌謠。儘管朱熹對《關雎》主題的解釋並不如此,但從《關雎》的具體表現看,它確是男女言情之作,是寫一個男子對女子愛情的追求。其聲、情、文、義俱佳,足以為《風》之始,三百篇之冠。孔子説:“《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論語·八佾》)此後,人們評《關雎》,皆“折中於夫子”(《史記·孔子世家》)。但《關雎》究竟如何呢?

這首詩原是三章:一章四句,二章八句,三章八句。鄭玄從文義後二章又各分為兩章,共五章,每章四句。現在用鄭玄的分法。第一章雎鳩和鳴於河之洲上,其興淑女配偶不亂,是君子的好匹配。這一章的佳處,在於舒緩平正之音,並以音調領起全篇,形成全詩的基調。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統攝全詩。第二章的“參差荇菜”承“關關雎鳩”而來,也是以洲上生長之物即景生情。“流”,《毛傳》訓為“求”,不確。因為下文“寤寐求之”已有“求”字,此處不當再有“求”義,應作流動講。這是以荇菜流動從而比喻淑女的難求。“求”字是全篇的中心,通首詩都在表現男子對女子的追求過程,即從深切的思慕到實現結婚的願望。第三章抒發求之而不得的憂思。這是一篇的關鍵,最能體現全詩精神。姚際恆《詩經通論》評雲:“前後四章,章四句,辭義悉協。今夾此四句於‘寤寐求之’之下,‘友之’、‘樂之’二章之上,承上遞下,通篇精神全在此處。蓋必著此四句,方使下‘友’、‘樂’二義快足滿意。若無此,則上之雲‘求’,下之雲‘友’、‘樂’,氣勢弱而不振矣。此古人文章爭扼要法,其調亦迫促,與前後平緩之音別。”姚氏對本章在全詩中的重要性分析最為精當。應當補充者,此章不但以繁弦促管振文氣,而且寫出了生動逼真的形象,即王士禎《漁洋詩話》所謂“《詩》三百篇真如畫工之肖物”。林義光《詩經通解》説:“寐始覺而輾轉反側,則身猶在牀。”這種對思念情人的心思的描寫,可謂“哀而不傷”者也。第四、五章寫求而得之的喜悦。“琴瑟友之”、“鐘鼓樂之”,都是既得之後的情景。曰“友”,曰“樂”,用字自有輕重、深淺不同。極寫快興滿意而又不涉於侈靡,所謂“樂而不淫”。通篇詩是寫一個男子對女子的思念和追求過程,寫求之而不得的焦慮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這詩的主要表現手法是興寄,《毛傳》雲:“興也。”什麼是“興”?孔穎達的解釋最得要領,他在《毛詩正義》中説:“‘興’者,起也。取譬引類,起發己心,《詩》文諸舉草木鳥獸以見意者,皆‘興’辭也。”所謂“興”,即先從別的景物引起所詠之物,以為寄託。這是一種委婉含蓄的表現手法。如此詩以雎鳩之“摯而有別”,興淑女應配君子;以荇菜流動無方,興淑女之難求;又以荇菜既得而“採之”、“芼之”,興淑女既得而“友之”、“樂之”等。這種手法的優點在於寄託深遠,能產生文已盡而意有餘的效果。

這首詩還採用了一些雙聲疊韻的連綿字,以增強詩歌音調的和諧美和描寫人物的生動性。如“窈窕”是疊韻;“參差”是雙聲;“輾轉”既是雙聲又是疊韻。用這類詞兒修飾動作,如“輾轉反側”;摹擬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寫景物,如“參差荇菜”,無不活潑逼真,聲情並茂。劉師培《論文雜記》雲:“上古之時,……謠諺之音,多循天籟之自然,其所以能諧音律者,一由句各叶韻,二由語句之間多用疊韻雙聲之字。”此詩雖非句各叶韻,但對雙聲疊韻連綿字的運用,卻保持了古代詩歌淳樸自然的風格。

用韻方面,這詩採取偶句入韻的方式。這種偶韻式支配着兩千多年來我國古典詩歌諧韻的形式。而且全篇三次換韻,又有虛字腳“之”字不入韻,而以虛字的前一字為韻。這種在用韻方面的參差變化,極大地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和音樂美。

對《關雎》,我們應當從詩義和音樂兩方面去理解。就詩義而言,它是“民俗歌謠”,所寫的男女愛情是作為民俗反映出來的。相傳古人在仲春之月有會合男女的習俗。《周禮·地官·媒氏》雲:“媒氏(即媒官)掌萬民之判(配合)。……中春(二月)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不禁止奔);若無故而不用令者,罰之,司男女之無夫家者而會之。”《關雎》所詠未必就是這段史事的記實,但這段史實卻有助於我們瞭解古代男女相會、互相愛慕並希望成婚的心理狀態和風俗習尚。文學作品描寫的對象是社會生活,對社會風俗習尚的描寫能更真實地再現社會生活,使社會生活融匯於社會風習的畫面中,從而就更有真實感。《關雎》就是把古代男女戀情作為社會風俗習尚描寫出來的。就樂調而言,全詩重章疊句都是為了合樂而形成的。鄭樵《通志·樂略·正聲序論》雲:“凡律其辭,則謂之詩,聲其詩,則謂之歌,作詩未有不歌者也。”鄭樵特別強調聲律的重要性。凡古代活的有生氣的詩歌,往往都可以歌唱,並且重視聲調的和諧。《關雎》重章疊句的運用,説明它是可歌的,是活在人們口中的詩歌。當然,《關雎》是把表達詩義和疾徐聲調結合起來,以聲調傳達詩義。鄭玄《詩譜序》雲:“《虞書》曰:‘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然則詩之道,放於此乎?”

(選自《中華文學鑑賞寶庫》,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聶石樵)

【賞析二】

詩文欣賞説《詩經·關雎》

吳小如

1

近年賞析之風頗為流行,但我認為這類文章並不好作。尤其是講《詩三百篇》中的作品,首先須通訓詁,其次還要明詩旨。因為風、雅、頌距今已遠,其可賞析處往往即在字、詞的訓詁之中。加以舊時奉三百篇為經典,古人説詩每多附會;不明詩旨便如皓天白日為雲霾籠罩,必須撥雲見日,始能領會詩情。這裏姑以《關雎》為例而申説之,惟不免貽人以老生常談之譏耳。

時至今日,大約沒有人再相信《毛詩序》所謂“《關雎》,后妃之德也”一類的話了。説《關雎》大約是經過加工的一首民間戀歌,恐怕不會去事實太遠。但《齊》、《魯》、《韓》三家(包括司馬遷、劉向)説此詩,都以為它意存諷刺。這又該作何解釋?另外,古人很強調“四始”説(即《關雎》為“風”之始,《鹿鳴》為“小雅”之始,《文王》為“大雅”之始,《清廟》為“頌”之始),認為把《關雎》列為十五國風的第一篇,是有意義的,並非編排上偶然形成的結果。這些都需要我們作出説明。

我以為,無論今文學派的《齊》、《魯》、《韓》三家詩也好,古文學派的《毛詩》也好,他們解詩,都存在兩個問題:一是不理解絕大多數“國風”是民歌,把每一首詩都拉到帝王、后妃或列國諸侯的君、夫人身上;二是把作詩的本意和後來的引申意混同起來。三家詩看到《關雎》中有“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展轉反側”的話,便扯到周康王身上,説詩意是諷刺他“失德晏起”,正如司馬遷在《十二諸侯年表序》中所説:“周道缺,詩人本之衽席,《關雎》作。”而後來的《毛詩》為了同三家詩唱對台戲,於是一反今文家法,大講“后妃之德”云云,目的在於説它不是刺詩而是讚美之辭。如果我們認識到十五國風中確有不少民歌,並排除了斷章取義的方式方法,則三家詩也好,《毛詩》也好,他們人為地加給此詩的迷霧都可一掃而空,詩的真面目也就自然顯露出來了。

至於把《關雎》列為“國風”之始,我以為這倒是人情之常。古人原有這樣的説法,認為《三百篇》所以被保存下來,乃由於它們是能歌唱的樂章而於詩義無涉,故有些諷刺詩或大膽潑辣的愛情詩也沒有被統治階級刪除淘汰。我則以為,從《三百篇》的內容看,總還是先把各地的詩歌蒐集起來然後為它們配樂,所配之樂,必不能絲毫不關涉詩的內容,而任意用不相干的樂譜去牽合。《關雎》之所以為“風”之始,恐怕同內容仍有關聯。由於詩中有“琴瑟友之”、“鐘鼓樂之”的詞句,很適合結婚時歌唱,於是就把它配上始而纏綿悱惻、終則喜氣洋洋的樂調,而沿用為結婚時的奏鳴曲。蓋因戀愛而“寤寐思服”、“展轉反側”乃人之常情,故雖哀而不傷(“哀”有動聽感人的意思);夫婦結婚原屬正理,君子淑女相配並不違反封建倫常,故雖樂而不淫。這樣,自然就把它列為“國風”之首了。直到今日,我們遇到喜慶節日,也還是要唱一些歡快熱鬧的歌,奏一些鼓舞人心的曲子,取其順心如意。這並不是什麼迷信,而是同喜慶節日的氣氛相適應。如果辦喜事時奏哀樂唱悼亡詩,撇開吉利與否的迷信觀點不談,至少產生敗興和殺風景的反效果,總是招人憎厭的。《三百篇》的樂章既為統治階級所制定,當然要圖個吉利,把體現喜慶氣氛的作品列於篇首。這不僅符合他們本階級的利益,即從人情之常來講,也是理當如此。

2

從古以來,《關雎》就有兩種分章的方式。一種是每四句為一章,全詩共五章。另一種是分為三章,第一章四句,第二、第三章各八句。從文義看,我傾向於第二種分法。第一章是總述,態度比較客觀;第二、三章則從男主人公方面落筆,先説他在未得淑女時思念之苦,連覺也睡不着;然後再説他求得淑女與之成婚以後,他將千方百計同她魚水和諧,使她心情歡樂舒暢。如果説第二章近於現實主義的描寫,那麼第三章便帶有浪漫主義情調,抒情主人公乃為愛情獲得成功的美好前景而陶醉了。

講到這首詩的表現形式,歷來也有兩種意見。即在賦、比、興幾種表現手法中,有人認為“關關雎鳩”兩句和“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等描寫是比興,由河洲的禽鳥和水中的荇菜“興”起君子求淑女的願望,這就是詩的主題。另一種意見則認為此詩乾脆自始至終都是“賦”。而説它的手法是“賦”的,又有兩種解釋。一是古人舊説,認為採荇菜的活動本是貴族婦女(包括后妃以及嬪妾)應做的“本職工作”,所以是“賦”;二是今人新説,認為這是一首寫實的情歌,小夥子看上了河上採荇菜的勞動少女,於是表示了愛慕之情,無論“雎鳩”的鳴聲也好,採荇菜的場面也好,都是“君子”身臨其境耳聞目見的,當然屬於“直陳其事”的“賦”了。這些説法都能言之成理,讀者不妨互參。

不過如讓我講這首詩,我倒比較傾向於“比興”説。所謂比興手法,特別是“興”,並不是詩人在實際生活之外憑空找來點什麼填塞入詩,而是以即目所見、傾耳所聞的當前實際景物做為抒發思想感情的媒介,順帶着產生了聯想。我們可以承認“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是詩人眼前實景,但這一對在河洲上互相依偎着一唱一和的水鳥,自然會引起未婚青年男子迫切尋找淑女以為配偶的強烈意願。詩人在選擇詩料時單單看中了“關關雎鳩”,這本身就體現了“比興”的作用。否則詩人為什麼不寫別的呢?換言之,也只有寫互相鳴和的一對水禽才與這首詩的主題合拍,才算得上典型化。如果硬把它限制在“賦”的框框裏,反倒近於自然主義的解釋了。

我把“參差荇菜,左右流之”以及“採之”、“芼之”也講成比興手法,是以字、詞的訓詁為依據的。古人大都把“流”、“採”、“芼”講成同義詞,即都有“尋求”、“採摘”和“擇取”的意思。“流”之訓“求”,從西漢的劉向(他是治《魯詩》的),東漢的高誘(説詳《呂氏春秋注》),到清代的馬瑞辰(著有《毛詩傳箋通釋》),都有考證,而且比較可信。比如《説苑》中《越人歌》的漢譯就有一句“搴流中洲”(這一句是經過校訂的),這裏的“搴流”即為同義複合詞,“搴”和“流”都作採摘講。可是朱熹的《詩集傳》則兼用“流”字本義,認為這句是指順着流水去擇取荇菜。此説雖遭清人(如姚際恆)非議,我倒覺得朱熹的講法是從實際生活出發的。至於“芼”,舊注亦訓“擇”,朱熹卻據董逌《廣川詩故》解“芼”為“熟而薦之”。我覺得此解亦近理。在現代漢語中,特別是北京方言,我們經常還聽到用沸滾水把菜蔬“芼”(mào)一下的説法。即等水燒開後把生的菜放進去,“芼”之使熟,隨即撈出。由此可見,荇菜的從“流”到“採”,從“採”到“芼”,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左右”本指人的左右手,引申為左右兩邊。人們勞動,大抵雙手兼用,尤其是採摘或捧掬菜蔬的時候,總是左右手同時並舉。這也屬生活常識,無勞辭費。

訓詁既明,然後講詩。荇菜之被採摘,猶淑女之被君子所選中。開始採時,在水中左一把右一把,順水撈來撈去,方向無定;一似男之求女,一上來還沒有找到明確目標,只能慢慢物色,宛如在水中尋求中意的荇菜。及至“採”時,則目標已明,看準後便採到手了。既採之後,就要“芼”它一下,使之成為可食之物,亦即是説只等婚期一到,共同生活便將開始了。我所以把它講成比興,正是從字、詞的訓詁上體會出來的。

3

下面簡單談談這首詩的藝術特點。此詩言切而意婉,尤其是第三章,男主人公對所思女子真是設想得體貼入微,關懷備至。第一章“窈窕淑女”二句,直往直來,連個小彎兒也不拐。但從第二章起,細節描寫增多了,小夥子由於“寤寐思服”,徹夜翻來覆去,睡不踏實,這確是真情流露。越睡不安穩,越是心潮起伏;而人在戀愛時總是好往樂觀處想,於是他想到將來結婚時場面多麼熱鬧,婚後感情多麼融洽和諧,生活多麼美滿幸福。這一切遐想,都是從“悠哉悠哉,展轉反側”的失眠中幻化出來的。雖説是主觀的一廂情願,卻並非可望而不可即。後來的劇作家代劇中人立言,説“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反嫌説得太露;而《關雎》的作者卻以豐富而圓滿的想象來填充眼前無可排遣的相思,這真是“樂而不淫,哀而不傷”了。難得的是這乃屬於典型的東方式的、我國傳統的正常戀愛觀,即他所盼望的是同淑女成為夫婦(用“好逑”字樣可證),而不僅僅是做為情侶(這同《鄭風》裏的作品就不同了!),這固然有封建統治階級的烙印,卻也體現了漢民族的傳統特色。

1950年我曾在大學裏教過一年《毛詩》專題課,承廢名師(馮文炳先生)把他的講義手稿惠借給我,其中講《關雎》的一段居然倖存至今,謹轉錄於下即做為這篇小文的結束

“興”是現實主義的技巧,是不錯的。這首詩即河洲之物而起興,顯見為民間產物;採荇尤見出古代勞動人民的生活(可能是女性)。我們對於採荇不免陌生,但採蓮蓬、採藕、採菱的生活我們能體會。先是順流而取,再則採到手,再則煮熟了端上來。表示雖然一件小小事情也不容易做(正是勞動的真精神),這就象徵了君子求淑女的心情與周折。等到生米煮成熟飯,正是“鐘鼓樂之”的時候了,意味該多麼深長!同時這種工作是眼前事實,並非虛擬幻想,一面寫實一面又象徵,此所以為比興之正格,這才是中國詩的長處。后妃固然主德,但后妃哪裏夢見“採荇”的樂趣,也未必看得見“雎鳩”的比翼雙飛。不過采詩入樂,“太師”的眼光總算夠好的。可惜古人不懂得“向人民學習”罷了。(小如按:此段文字乃轉摘自我的一份劫後殘存的講稿中,當時是把先生的意思做為自己的話寫下來的,因此可能與原文略有出入,讀者鑑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vynqj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