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課後反思(合集9篇)

課後反思(合集9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9篇《課後反思》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課後反思》相關的範文。

課後反思(合集9篇)

篇1:課後反思

一、為什麼要做課後反思

反思是教師教學中一種內省活動,也是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該具備的一種能力。新課程標準非常強調教師的教學反思,當然也就包括課後反思。反思的作用對於教師來説是非常重要的,是教師成長進步的有效措施。反思:思則活,活則深,深則透,透則新,新則進。

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互動的過程,教學的環境、教學的對象都是不同的,所以教學的效果也就會有所不同。每節課下來,教師就要對這節課的教學進行思考,只有不斷的反思,才能不斷進步。相反,如果不重視課後反思,沒有課後反思的意識,即使是有10年、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10次、20次重複,也不可能在教學上有很大的長進,也只能是停留在一個水平上止步不前。教師的反思具有實踐性、針對性、反省性和時效性。反思對於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不斷的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這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必經之路,也是加快教師成長,提高教學水平的有效舉措。

二、課後反思什麼

在上課之前,教師都精心設計了教案,但是我們知道,教學過程是活的,不是死的,不是一成不變的。在教學過程中一定會出現一些在設計教學時意想不到的問題。所以,我認為教學反思應該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反思教學成功之處 反思教師的教學設計是否達到了預先設計的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 首先,反思某些教學思想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 其次反思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新課程改革給每個教師發揮自己的長處以很大的空間,教師可以八仙過海,各顯其能,調動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性的開展教學工作。每節課寫好課後反思,反思自己是否交給了學生方法,方法是否得當,這樣就能不斷地改進、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推陳出新,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2.反思教學“敗筆”之處 作為教師,我們都知道,課堂教學設計是根據教學內容、學生已有的知識精心設計的。然而,課前教案設計的再周密、再嚴謹,但是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之中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不妥之處,教師課後對於這些情況進行認真地回顧、梳理,找出出現問題的原因,並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吸取教訓,避免以後在進行同樣內容教學時避免出現同樣的問題。

3.反思教學機智之處 反思教學機智之處,一個是反思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見解。教學過程中,學生會常常在不經意之間產生出一些“奇思妙想”,引發出創新的想法或者是觀點,教師應在課堂上及時將這些瞬間信息捕捉,並加以利用,展開討論。這樣的情形和做法能給課堂教學帶來一份精彩,也能給學生帶來一些自信。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反思教學機智之處,另一個就是教師對在課堂上出現的突發事件的處理辦法。在教學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意外的情況,對課堂教學產生影響。對課堂上出現的意想不到的突發事件,如果教師處理得當,不僅不會影響課堂教學,而且會對教學起到意想不到的好的效果。

4.反思教學互動之處

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新課程改革更是要求教師要注意學生的活動,提倡“合作式學習”、“探究式學習”。反思教學互動之處,就是要反思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師生是否很好地進行了“互動”。

在教學過程中,失去了互動的教學是失敗的教學。成功的教學過程,應該形成多樣的、多層面的、多維度的互動。互動包括情境互動、情感互動、方法互動等。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再是特權式人物,而是與學生平等的一員。只有這樣,教學才能是師與生彼此敞開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納的對話過程。凡是成功的教學過程,一定是師生形成了一個“學習共同體”,他們都作為平等的一員在參與學習的過程,是師生互動的過程。沒有師生的互動,教學過程就不存在。如果有,那也是教師一人的獨角戲,是“滿堂灌”的教學。

[課後反思]

篇2:課後反思

昨天,進修學校領導來我校進行了一年一次的教學常規檢查。本來以為沒有什麼,心裏一點緊迫感都沒有,總感覺與自己關係不大(那是因為自己沒有被安排到上課

)本來以為挺幸運的,可是事情變得如此之快,就在上課前突然臨時接到上課通知,給我來了個措手不及,頓時的我不知所措。。。只能臨時改變上課內容,硬着頭皮往前衝咯。呵呵,不過還真從來沒有上過如此沒有準備的課堂,當然上課思路上出現了慌張的情景,課後雖然評價還可以,但是這樣一堂課從中讓我學到了很多。。。比如,它讓我從中學到了在壓力下如何應對困難,做到處事不驚。。。也讓我認識到了自己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和今後需要改進的地方,自己要學得東西還很多,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多反思,多思考,爭取更大的進步。。。加油哈

篇3:課後反思

(一)運用數學術語讀題意和口述運算順序。

在學習混合式題時,要求學生意讀題。如:13×6+23 讀作:13乘6的積再加23,和是多少。 60-28÷7讀作:60減去28除以7的商,差是多少。這樣做可以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差、積、商,乘、除以、除”等數學用語的含義,不但可以減少學生在讀題時讀錯數的現象,也為後面學習列綜合算式解答文字敍述題打下基礎。

(二)學生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1.觀察:觀察題目裏有沒有括號?含有幾種運算符號及括號的位置。

2.分析:分析題目中的運算關係,哪些運算可以同步進行。

3.確定:通過觀察、分析,確定先算什麼,後算什麼。

4.計算:在分析、確定的基礎上,根據相應的計算法則和運算性質進行計算。計算重要看準數字和計算符號,能同時計算的就同時算。

5.檢查:在計算的每個步驟中,都要及時檢查、及時驗算。首先,看數字和運算符號是否準確,然後,看步驟是否合理,在看結果是否正確。

我原以為學生只要掌握運算順序就可以能夠很好地計算,但通過作業情況來看,並不樂觀,主要出現了以下的幾個問題:

(1)書寫格式不對,不少的學生總是把等號對齊題目,甚至有些孩子直接在橫式後面加上了得數。

(2)有些學生運算順序掌握不牢,老是忘記了沒有括號,有乘除時先算乘除還是從左往右計算。有的學生掌握了運算順序,但還是習慣於把先算的結果寫在前面,沒有算的寫在後面,導致出錯。

(3)有些學生比較粗心,如抄錯數字,減法忘記借位,看錯運算符號。

(4)對於兩個算式合寫成一個算式很迷糊,在列綜合算式需要添加小括號時總是忘記加。

(5)特別是32+15-28+40這種形式的運算,學生經常出現計算順序錯誤,沒有認真審題目中的符號,就先做兩邊,再做中間了。

(6)有的學生不知道用數學術語讀題導致老是掌握不好四則運算的計算順序。

對於以上出現問題,我進行認真地反思打算採用如下的方法補救:

1、堅持每天進行計算練習,固化學生的計算能力。

2、對於容易造成審題失誤的內容進行形象化的訓練,提高學生認真審題的意識和自覺性。

3、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多與學生進行溝通,達成教育教學共識。

篇4:課後反思

經過國培的學習之後,我在備課上的確下了一番功夫。我努力貫徹新課程理念,貫穿創新精神,突出個性化,注重教師的引導地位和學生的主導性,在每個環節安排和細節處理上都作了精心設計,根據這些準則,備課所設計的《海燕》取得了挺好的課堂效果,總結起來有三條――

其一,以活動為載體推進探究過程,激發學生興趣,調動探究熱情。

學習是學生的天職,愛玩是少年的天性,這“天職”與“天性”是一對矛盾。但如果能把兩者巧妙的結合起來,既完成學習任務,又激發學生興趣,豈不兩全其美?給學生一個球場,學生自然知道去盡情踢球;給學生一個舞台,學生自然知道去盡情表演。基於這一認識,本課一連串的設計了七大活動。即:格調高雅的“書法比賽”,獨具一格的“朗誦訓練”,別出心裁的“畫插圖”,引人入勝的“猜謎語”,極富創意的“當翻譯”,還有貼近生活的“口頭作文”……這些活動將聽、説、讀、寫融為一體,把學生的探究熱情充分調動起來,把學生的探究潛力充分挖掘出來。這些活動,環環相扣,不斷深入,使理解課文深刻含義,理解象徵手法及其運用這樣複雜枯燥的教學任務變得簡單而又充滿了趣味,於是在不知不覺中就完成了探究任務,這不能不説是課改精神的勝利。

其二,多學科滲透帶來教學內容的無比豐富性。

在本課教學中,我動用了大量生活積累、知識積累和藝術積累,書法、美術、表演、文學、政治、歷史、生物各學科的知識交匯在一起,拓展了課堂空間,加強了教學輻射,組成了一個精彩紛呈的萬花筒世界。這也是體現教學設計個性化、創造性的一個成功嘗試。

其三,課堂評價以激勵為主。

在整個教學流程中,教者牢牢把握住一點:自己只是一個平等的對話者,熱心的促進者,機智的引導者。因而處處循循善誘,凡對學生稍有創意之探究即予以熱情鼓勵,課堂上掌聲不絕於耳。更可貴的是教師能將自己當作學生中一員,處處為學生着想,經常與學生同讀、同練、同議;在學生可能遭遇困難之處,充分預測後率先示範而不包辦代替……這都是新課程背景下一個新型教師應具備的素質和行為。

總之,課堂教學的成功,緣於對每一個環節的精心設計和每一個細節的精雕細刻。本課最成功之處在於以精心設計的活動為載體來完成探究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是當前課程改革的主導方向,但接受性學習仍有較大市場,由探究性學習取代接受性學習仍有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以活動為載體來促進探究可以算是一種成功的嘗試。

篇5:課後反思

下午上課時,全部內容臨近尾聲時我發現有些孩子坐不住了(一年級),這時內容沒有完全上完,離下課還有十多分鐘,但我有感覺再繼續我的內容有些孩子可能會“回不來”,心已經走了。這時我聽到了鈴聲,我們離學前班很近,我就做了“傾聽”的動作,讓小朋友跟我一起聽鈴聲,然後皺皺眉説“老師好象不太喜歡這個聲音……,小朋友有什麼好的點子嗎?“小朋友們一下子來勁的,有的説可以用打呼嚕的聲音,有的説要歌聲,有的説要狼叫,警報,還有的更直接,建議用很可愛的聲音直接在喇叭裏喊”下課了,下課了——“我就順着他們的意思做一些很有趣的動作,象開玩笑一樣進行點評,還請小朋友們模仿自己設計的鈴聲,大家開心極了,十分鐘好象變得特別短,最後我發現設計鈴聲的環節居然跟我們這課內容中的音色能掛上鈎,就正好來個很”方便“的小結,小朋友們也高興,出教室時還口中唸唸有詞!我的感受是有時不必太拘泥與一些規矩內容,一定要把自己的內容講到自認為很透,抓住一些小小的細節開展教學,讓孩子換換口味,我們開展音樂教學的目的是一致的,有變化地開展教學對孩子們很重要,反正條條大路通羅馬,過分方正了會扼殺孩子的興趣!

篇6:課後教學反思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從編排體系看,歸屬於“走向世界”教學主題,在教學過程中,有以下感受。

1.選擇貼近學生的課程資源去感知、感悟。經濟全球化是一種現象,是一個動態的變化過程。“經濟全球化”這一名詞對學生來説是比較抽象的。不可通過講述來完成,也不可能作全面深入的闡述。首先在教學導入時,選擇了學生熟悉的奧運會開幕式上劉歡唱的主題歌《我和你》,“我和你”,一個最簡單卻又最深刻的關係。我和你就是我和你,就是由最簡單的兩個人的關係所構成最複雜的一個世界,如果我和你都能友好相處,這個世界就美好。再從學生比較熟悉的商品入手,比如肯德雞、麥當勞,以及具有代表性的服裝、電器、手機、汽車、影視等,學生從身邊琳琅滿目的外國品牌商品中,以及耳聞目睹的習俗、生活方式,深刻感受全球化給國家建設、人們生活帶來的發展和變化。為了讓學生更明晰感知我國的產品也大量銷往海外。從教學效果看,對學生具有強烈的衝擊力,學生對經濟全球化也有了切實的體驗。

2.在有限度的探究中發現、思考。《品德與社會》教學,特別是國情內容的教學,不應該是現象和材料的堆砌。如何讓學生自己在有限度的探究中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選擇,是這課的一個難點。我指導學生結合身邊的資源開展探究:比如調查校門口家長的汽車品牌,調查我們平湖幾家比較大超市食品等,因地制宜,這種探究,保證了課程實施的可行性,降低了課程教學的成本。“外國品牌的手機佔多大的比例?”“為什麼兒童服裝基本上是國產品牌佔大多數?”“為什麼中國生產和出口的產品很多要用外國的品牌?”這些問題的設計,引導學生在紛繁複雜的社會現象中選擇問題觀察和思培養社會責任感。

3.在觀察社會現象中指導、引領。教學結束後從大家的議論中,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社會現象有了重新的認識,體現了學生社會性的發展。所以在教學中,設計幾個活動,比如討論“我國商品大量湧入我國市場,對我國發展是有利還是有弊?”等等。

學生交流課前調查所得,讓學生更能體會到外企就在我們身邊,它對中國和世界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通過進出口總值圖表的具體數據讓學生感受改革開放的力度和經濟全球化的過程裏中國的快速發展由點到線,由線到面,讓學生有順序地瞭解“地球村”的支柱產業。

特別讓學生了解平湖鍾埭經濟開發區的一些合資企業。讓學生更能體會到外企就在我們身邊,它對中國和世界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同時讓學生去調查進入國門的外國品牌,走出國門的中國品牌,以及文化的交流等。課堂上再進行彙報、交流。學生經過親身體驗、感悟,對經濟全球化也有了切實的體驗。

篇7:課後教學反思

《小兔乖乖》是一個家喻户曉的童話故事,故事內容比較淺顯,生動易懂,故事中兔寶寶和大灰狼的對話充滿了童趣,易於模仿,貼近孩子的生活,故事中又帶有兔媽媽敲門時的短小兒歌,即可唱又可念,易於幼兒接受和理解,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同時這個故事藴含了增強幼兒自我保護意識的教育意義。在這次教學活動中,我圍繞目標,結合幼兒的已有經驗,層層遞進,與幼兒共同走進故事情境中。現將本次活動反思如下:

一、談幼兒感興趣的話題,激發幼兒的興趣。

在導入部分,我直接出示故事的主要角色,引導孩子自己介紹。當孩子介紹完後,我接着提問:今天,小兔子一家發生了一件危險的事情,你們覺得可能會發生什麼事?拋出問題鼓勵幼兒大膽猜測。教師只是活動的引導者,因此我鼓勵孩子們大膽説。當他們都説出了自己的想法時,我這樣進行了過渡:你們都表達了自己的想法,那讓我們來聽一聽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我再次設置懸念,激發幼兒興趣。

二、結合PPT,用生動的語言幫助幼兒分段理解故事。

由於故事比較長,因此我採用分段理解,並設計問題,幫助幼兒逐步理解故事內容。在講述故事時,我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和動作渲染了活動氛圍讓孩子集中注意聽。同時也嘗試着結合孩子的已有經驗引導幼兒分析大灰狼和小兔子的的形象並學説他們的對話,孩子們對此相當感興趣。當孩子們基本理解故事後,我再次讓孩子完整欣賞。而小班幼兒對有色彩的、有聲音的、會變化的刺激物最感興趣,注意力最能集中。這樣也更加深了他們對故事的理解。

三、情境結尾,深化主題。

活動的結束部分我讓幼兒用簡短的對話進行故事表演。小班幼兒的模仿能力很強,而故事表演既有語言的模仿,也有角色動作的模仿。孩子們在表演,也是在遊戲,會不知不覺進入遊戲情境,體驗角色在故事情節發展中的喜怒哀樂。由於故事有很強的表現力,幼兒進入角色後,會隨着故事情節的發展在表演中表現角色的情感,而這種情感表現在幼兒對角色的模仿中獲得近乎真實的感受:小兔在媽媽身邊快樂地絮語,小兔對大灰狼的恐懼。豐富的情感體驗更激發了幼兒對故事表演的熱情,使小班幼兒的規範化語言練習得以經常進行。使幼兒在輕鬆自然的氣氛中接受了教育,在提高幼兒辨別能力的同時增強了他們“自我保護”的意識。

不足之處:

1、課堂教學中師幼互動較少,且要注重個別提問。

可能是因為時間關係,我在提問的過程中急於讓幼兒説出答案,因此往往關注那些能講的孩子而忽略了其他人,因此師幼互動比較少,孩子們説的機會也隨之減少了。通過反思,我發現自己迫切想讓孩子跟着我的預設走,孩子們在講述時一些精彩的聯想反而被我所忽視而沒有加以肯定,不利於孩子的積極性,使得本節課堂缺乏靈動和生氣。

2、要學會根據故事的主要情節來酌情刪選故事內容。

《小兔乖乖》這個故事太長會發生讓幼兒等待時間過長的現象,影響教學效果。在第二遍講述故事時,可以帶動幼兒一起來學習講述故事,如果有困難可以讓幼兒説一些簡短的對話。這樣可能在表演過程中效果會更好。

當然在活動中還有一些細節沒有處理好,如在故事的場景上可以在多創設一些環境,可以讓孩子更快的融入到故事中。在講述故事時肢體語言的幅度可以在誇張一些,孩子們雖然對故事情節已經有所瞭解,但若教師的肢體語言在誇張一些,孩子們會覺得更有趣;此外在最後的一個環節幼兒表演時,幼兒對於故事中的台詞不太熟悉,還需要老師在旁指導。

篇8:課後教學反思

《牧歌》的教學,我認為好的地方在於整個教學過程將學生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給學生以最大的空間感受、體驗、想象、表現的機會,從而能夠充分展示才華、挖掘潛力、釋放情感、體驗成功。

本節課的教學,我創設了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關注學生的情感,從談話中、表揚中、活動中充分讓學生説、玩、唱、跳、想象和創造,孩子們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新《標準》中提到:音樂課的全部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重要位置。本節課注重學生的發展,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讓每個學生都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對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審美教育的核心,是審美教育的要點。本課把感知放在重要位置。聽,是感知與理解音樂的前提條件,也是藝術實踐最重要的過程,因而要從聽入手,讓學生感受音樂的情緒、熟悉音樂的旋律,再引導學生從歌詞中感受歌曲的情感,通過想象和模仿感受歌曲所反映的生活。最後通過學生的感知,引導學生從唱、跳、伴奏和創造等方面來表現音樂的美。另外,本節課也給了很多學生展示自己的機會,每個學生既是創作者又是表演者和欣賞者。

但是本節課中也有不足之處,如學生學習歌曲的方式還可以更靈活多樣,以更大的激發學生學習歌曲的興趣;歌詞的學習上時間過長,應該充分相信國中年級學生的能力,比較簡單的節奏教師只需稍做引導就可學生自主學習。

篇9:課後教學反思

課後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之五思

一思:“特色”是什麼?教學特色是指教學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獨特風格。獨具特色的教學,給人感受是別樣的,給人的回味是無窮的。它藴含於教學評價諸多要素之中:即在教學理念上,看主體地位的突出,主導作用的發揮;在教材處理上,看教材特點的把握,知識聯繫的溝通;在教學方法上,看教學層次的呈現,課堂活動的安排;在教學方式上,看學生參與的程度,知識獲取的過程;在教學效果上,看教學目標的落實,創新意識的培養。

二思:“精彩”在哪裏?精彩的教學片段依附於教學過程的方方面面:如引人入勝的新課導入、別有風味的氛圍營造、得心應手的教具應用、新穎別緻的難點突破、別具一格的智能開發、出神入化的學法指導、畫龍點睛的誘導評價、留有懸念的課尾總結等等。課後應及時進行反思,通過反思明白“為什麼好”、“好在哪兒”等問題,並詳細記錄下來,供以後參考,也便於在此基礎上不斷改進完善。

三思:“偶得”有哪些?在課堂教學中,師生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融洽,往往會因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靈感常常不由自主、突然而至,應該及時捕捉。而意外的收穫往往來自對課堂意外事件的處理:面對學生異想天開的“發問”,教師如何應付;面對學生的歪答,教師如何引導等等。意外的收穫往往來自學生思維火花的'捕捉:學生髮現問題的獨特渠道;提出問題的獨特途徑;分析問題的獨特思路;解決問題的獨特見解等等。這此,都值得我們進行積累與總結。

四思:“缺失”在何處?即使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之處,總會或多或少的感慨有這樣或那樣的缺失。哪些內容處理不當;哪個環節安排不合理;哪一重點突出不明顯;哪一問題設計不科學;哪一合作落實不到位;哪一交流時間不充分;那一語言評價不得體等等。課後應對它們進行系統回顧與梳理,並進行深刻反思,有利於在以後的教學中吸取教訓。

五思:“效果”又如何?每一節課教學之後,教師應認真反思教學預案的實施情況。通過本節課教學,教學的目標是否達成,教學的效果是否良好,教學的組織是否科學,活動的安排是否合理。教學之後,應及時撰寫教學反思,為今後再教這一內容提供借鑑。

摯友之音,聆聽小敍 教師發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yj4eon.html
專題